2023年大学毛概全本详细知识点_第1页
2023年大学毛概全本详细知识点_第2页
2023年大学毛概全本详细知识点_第3页
2023年大学毛概全本详细知识点_第4页
2023年大学毛概全本详细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形态:毛泽东思想。2、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延安)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绩的主线因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多选)5、毛泽东思想——七大(写进党章、确立为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十五大,三个代表——十六大,科学发展观——十七大。6、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7、1982年,在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命题。8、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郑重地写入党章,翌年又载入宪法。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括为三句话: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规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10、党在21世纪三大历史任务:推动现代化建设,完毕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1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规定是全面协调可连续,主线方法是统筹兼顾。(单选、多选)13、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重要)(p36)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规定是全面协调可连续,主线方法是统筹兼顾。意义:a、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b、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c、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步一步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间,同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奔腾: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革命胜利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进一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性,总结我国发展时间,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规定提出的(即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解决中国的实际和内在需求。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1987年,十三大,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十四大的基调为南方谈话,表白邓小平理论成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每一个人都能自由全面发展。第二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中共思想路线的核心)。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1)主线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主线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主线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查真理和发展真理。3、毛泽东一方面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通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得到确立。·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单选)思想路线,亦称结识路线,指的是人们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毛泽东。1926,第一次引用该概念。邓小平一方面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理提倡实事求是。1978,邓小平,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实践是检查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对的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检查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为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始产生。第三章1、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2、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核心问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3、新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多选)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重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重要的矛盾。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重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需要的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1919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此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主线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程是社会主义。中国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重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重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第四章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956年终三大改造的完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社会形态。总路线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五章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成共同富裕。主线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邓小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规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1980年5月,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共产主义的发展前提:生产力高度发展。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第六章1、我国最大的实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七大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最重要的内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发展限度: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从实际出发,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性: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重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你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限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经济水平现代化,工业化经济状况,市场化经济状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最低大纲与最高大纲的统一。1987年10月,十三大把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构想拟定下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第七章1、改革开放的性质: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选择)2、改革有新的举措的时候,评判成败的依据:邓小平,1992,南方谈话,“三个有助于”:要以是否有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3、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改革的目的与革命的目的相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限度统一起来。改革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修补,而是主线性的变革。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第八章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和特性?(p182)内涵:A、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师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他们都是经济手段。B、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的两种手段,他们对经济的调节各有自己的有适合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各有自身的局限性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会引起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C、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自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性。特性: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派制度上,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2、公有制的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多选)3、按生产要素分派按内容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为生产要素参与分派。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派。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发明、信息、专利等参与分派。4、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规定“好”与“快”有机结合。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规定: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中心环节,也是实现其他目的的物质基础。8、统筹区域发展: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9、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以能源资源高效率运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主线特性的社会。(理解)环境和谐型社会:人鱼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理解)必须解决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运用、生产环境保护的关系。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坚持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用如何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股份制不具有制度属性,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在谁的手里。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分派制度:按劳分派为主题,多种分派方式并存。按劳分派是社会主义的分派原则。初次分派注重效率,再分派注重公平。——十六大初次分派和再分派都要解决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派更加注重公平。——十七大社会保障体系涉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顿、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着转变。由重要依靠增长物质资源消耗向重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搞、管理创新转变。社会保险的客体:缴纳保险费用的,社会救助的客体:全体成员。第九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主线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十六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主线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规定,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主线出发点和归宿。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政体(主线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市民族区域自治。(实行因素是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涉及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城市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十七大)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民主、自有、人权,核心是民主。(单选)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主线最重要的人权。我国政治体制改革:3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p236—237第十章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线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哺育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抱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抱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务完毕)5、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6、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发展指明了对的方向。共产党人的最高抱负:实现共产主义。胡锦涛:八荣八耻。文明道德风尚: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总体特性,总体规定,含义)?意义?如何构建?(p282)·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足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贯彻,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稳妥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对的解决,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可以是一切有助于社会进步的发明愿望得到尊重,发明活动得到支持,发明才干得到发挥,创导致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意义:理论意义:第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结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结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三,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结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实践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部署,有助于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的,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助于充足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好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的确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的。第三,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主线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护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构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对的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如何构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对的解决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第十二章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一方面在香港澳门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一个中国(核心)。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批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积极促谈,争取通过谈判实现统一。坚持反对台独的言行。坚持反对外国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集中力量搞好经济建设。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1955,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周恩来,提出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香港澳门的回归对解决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为什么实现统一。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主线利益和核心利益。1981,叶剑英,叶九条1983,邓小平,邓六条2023,江泽民,江八条2023,胡锦涛,四个决不。1982,邓小平初次提出“一个国家,两个制度”。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第十三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主旋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内容(基本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解决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为什么要走)?意义?(p325)·内涵: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意义(此为百度,书上么找到,具体自行安排):①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保持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局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②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不是世界的威胁,而是世界的机遇。中国发展了,市场更加广阔,吸取外国商品和对外投资的能力增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奉献就更大。③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主张按照公认的国际规则办事,对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通过集体磋商和谈判,以和平的手段和方式,谋求现存的不合理的规则和秩序逐渐得到改革和调整。④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明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同时,也使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永远不称霸,不谋求势力范围,不在国外派驻一兵一卒,中国的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的发展。4、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主线动力。新中国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1953,周恩来,一方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补干涉内政、平等互助、和平共处。20世纪60年代,外交政策由“一边倒”调整为同时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政策。20世纪70年代,提出“一条线”的外交战略。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拟定“真正不结盟”战略。拟定了冷静观测、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善于守拙、绝不出头的方针。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谐世界应当是民主、和睦、公正、包容的世界(胡锦涛)。和平、发展、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主张、我们的理念、我们的原则、我们的追求。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主线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主线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有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什么是和平发展)第十四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线力量: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队伍发生变化:意识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是方位流动加快。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重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农民群众,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了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重要地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几种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的这一重要地位,决定了知识分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特殊重要作用。依靠知识分子推动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发明。劳动知识人才发明四者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劳动在其中基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在全社会认真贯彻执行“四个尊重”的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规定,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定的具体体现,目的在于最广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工作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成为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主线保证。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解决民族问题的主线出发点和归宿。19、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对的解决宗教问题。我国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20、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21、人民解放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2、富国和强军是法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基石。23、打得赢,不变质是新形势下我军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24、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革命化,中心任务:现代化,基础:正规化。25、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是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6、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27、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是解决涉及国防建设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28、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