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点、问题、展望
——新课标全国卷试题分析与展望
中学历史高考的五个“脱离”
教学与命题脱离;
教材与试题脱离;
体例与考纲脱离;
试题与答案脱离;
考生与阅卷脱离。历史难教,历史难学。2015年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总体印象稳中有降、突出能力、聚焦热点、适度开放。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合计分值2014年28分20分37分85分2015年20分36分29分85分中古史近现代史外国史合计分值2014年28分28分29分85分2015年30分27分28分85分必修部分试卷结构稳中有降(一)选择题题型、题量保持稳定
依托新情景、新材料,重点考察学生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二)非选择题:
第40题:重能力(概括、分析、评价)
第41题:开放多元、视野宽广、角度新颖、立意高远,(二)选做题:脱教材、重能力、显主题、贴现实。
陕西省新课程文综六年成绩统计年份
文综政治历史
地理2010年158.8257.5055.68
45.102011年171.5758.5651.72
57.272012年166.5162.6950.26
53.562013年157.8959.5345.69
62.582014年161.7062.5745.24
53.892015年153.0754.3648.5850.13稳中有降客观题(选择题)主观题(非选择题)总分2010年27.32(48分)30.46(52分)57.782011年22.26(48分)29.66(52分)51.922012年21.73(48分)28.53(52分)50.262013年19.58(48分)26.11(52分)45.682014年18.66(48分)26.58(52分)45.242015年25.16(48分)23.42(52分)48.58
选择题难度降低,平均难度为0.524(2014年选难度系数0.389),小于0.4的选择题有3道(第25、28、31题)。
题
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平均分2.660.681.972.041.192.631.950.962.973.122.842.15难度系数0.660.170.490.510.300.660.490.240.740.780.710.54区分度0.190.010.520.500.210.400.150.260.040.370.180.45242526272829303132333435201251.642.970.820.365.460.154.633.652.230.537.231.7201319.031.859.366.315.272.918.732.235.739.237.960.0201441.223.119.615.663.671.832.740.236.835.838.454.1201566.517.149.351.129.965.848.724.074.378.071.053.6三年来陕西考生Ⅰ卷选择题正答率(%)统计表(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40)(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为先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40
)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41)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聚焦热点
儒家思想是我国的传统思想,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2015年历史试题的第40题,以历史上儒学的发展与创新为线索,要求学生梳理从汉代至晚清儒学在阶段性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思想特色,并对孔子与儒学进行评价。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第30题以国民政府抗战准备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抗战历史的认识。适度开放2011年以来,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以其开放的形式、宽广的视野、新颖的角度和高远的立意,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2011年: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2012年: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2013年: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014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2015年: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公式进行探讨。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试题开放有度,满足个性发展体现史观引领,培育历史视野贴近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现实
新课程五年高考历史试题特点依托基础知识,考察知识运用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
彰显课程理念第一、从重教材到重课程第二、命题点向课外延伸
传统的命题思路强调对知识点的识记,新的命题思路强调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考查内容上,强调的是历史课程的知识而不是历史教材的知识。
材料的功能不是印证教材的观点,而是学生提取信息、得出结论的依据。以课程观取代教材观是近些年高考的一个突出变化,表现在试题上是更多地呈现新材料、新情景。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
历史试题的命题思路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强调的“坚持以问题为中心,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学科意识”的理念,有利于培养思维活跃、视野宽广的新型人才。这一思路命题需要学生具有相对广博的知识视野和较深的知识积累,长期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很难适应,而且对高中历史教学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中学教学中亟待解决。
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2010·23)(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表2反映了
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2011·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浙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A.③②④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34)图6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符合德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
(2014全国新课标文综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能力考察是高考永恒的主题。
近几年的新课程高考试题尤其突出对学生认识能力、概括能力、评价能力的考察。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40)(25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彰显课程观念,突出能力考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40)(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41.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第一、认识能力
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能力,尤其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比较突出。2015年:第26题关于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第27题关于状元人数的变化、第28题关于“包装布”的变化;第33题对英国政治现象的考察,都属于考察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第二、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能力,它需要学生对所学习知识、史料进行充分的理解,进过缜密的提炼和总结,最后形成精练的结论。
2015年第41题: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010年第41题: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2011年第40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15分)第三、评价(述)能力
历史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要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形成一定的评价能力。2015年第40题:(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
考察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
2011年第40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
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2015年考点:小农经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北洋军阀割据混战、国民政府的持久防御作战、“一五计划”、罗马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罗斯福新政、布雷顿森林体系、汉宋之际儒学的发展。依托基础知识,考察知识运用
2014年历史试题涉及的知识点:
宗法观念、儒学发展、心学、海禁、近代经济结构变动、戊戌变法、近代社会生活、一五计划、雅典民主政治、1787年宪法、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欧元、中国古代科学、西方近代科学、抗日战争等。2014年第40题:(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依托基础知识,考察知识运用2013年历史试题涉及的知识点:
必修Ⅰ:分封制的瓦解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唐地方行政体制的比较、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特点、英国民主政治发展特点、近代德国的版图变迁。
必修Ⅱ: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举措、二战后欧洲的一体化、苏联斯大林模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比较、中国古代海洋利用的比较。
必修Ⅲ:儒学发展历程之程朱理学、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依托基础知识,考察知识运用
2010年选择题考查了分封制、郡县制、陆王心学、北美独立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中国近代教育、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北美独立战争、百团大战、新时期外交等主干知识点。材料题考查了中外工业发展状况以及中外改革等问题。2011年选择题考查了西周社会制度的影响、南北朝经济发展状况、黄宗羲的思想、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太平天国运动、巴黎公社、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世界经济发展、八字方针、经济体制改革、近代科学理论等。材料题考查了选官制度的变化、大国崛起、辛亥革命等问题。2012年考查的知识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明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特点、罗马法、经济体制改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依托基础知识,考察知识运用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依托基础知识,考察知识运用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依托基础知识,考察知识运用(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依托基础知识,考察知识运用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依托基础知识,考察知识运用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依托基础知识,考察知识运用试题形式不断创新考察角度不断翻新命题立意不断提高试题开放有度,满足个性发展2011年: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2012年: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2013年: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14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2015年: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进行探讨。
2011年以来,新课标全国卷第41题以其开放的形式、宽广的视野、新颖的角度和高远的立意,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体现史观引领,培育历史视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体现史观引领,培育历史视野
2011年: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2012年: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41)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表2: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1950199520002008元旦1111春节3333劳动节1111国庆节2233星期日1111星期六——111清明节——————1端午节——————1中秋节——————1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考查知识点: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体现史观引领,培育历史视野(2015年全国新课标文综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体现史观引领,培育历史视野纵向横向农耕文明工业文明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物质文明必修二: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活领域的文明从自然经济到工业化、市场化政治文明必修Ⅰ:人类社会政治领域进程中的文明从专制、人治到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必修Ⅲ: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文明从迷信、愚昧到科学、理性渔猎采集文明1.文明史观
从文明演进角度理解阐释历史,分析文明的演进与交融。以生产力标准把握文明发展走向,构建主干知识结构。文明史观的特点
第一,文明史观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依据,把人类文明演变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第二,重视至今仍有重大影响的文明成果,从现实追溯历史,从历史联系现实,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的,将历史与现实予以结合。第三,要正确评价各种文明成果,正确认识人类文明成果与代价的关系。第四,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第五、正确把握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第六,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还应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2.现代化史观
现代化的含义:亦称近代化。指的是从农业文明专制社会向工业文明的民主社会演进变化的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现代化(近代化)的内容A.政治上民主化、法治化专制、独裁B.经济上自然经济工业化、市场化C.思想文化愚昧、专制理性化、科学化D.国际关系隔绝、孤立全球一体化E.社会生活传统型城市化、现代化、世俗化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生活社会化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颁布实业法令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短暂的春天
提倡公民道德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废除各种陋习推动了服饰和生活习俗的变化以现代化史观解读辛亥革命3.全球史观
以整体史观整合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工业文明横向从西欧早发内生型国家向世界其他后发外生型国家扩展,是世界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其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全球史观对历史教学和命题的影响
①全球史观的基本理论特征之一是对欧洲中心论的批判。②全球史观的兴起与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③全球史观以“社会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
④全球史观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的关系。4.社会史观:
也可以理解为非英雄史观,从社会多层次演进与变迁认识历史的演变。
社会史观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它引导人们“眼光向下”,从社会空间的视角去认识历史。以往历史关注的是“大人物”,社会史则提醒人们关注“小人物”。如工业革命,以往人们关注的是发明家瓦特、史蒂芬孙等大人物,社会史则把注意力集中在无产者乃至童工、流浪汉等小人物身上。以往历史关注的是“大的方面”,社会史则提醒我们不要忽略“小的方面”。如经济危机,以往人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危机引起的经济问题上,社会史则引导我们关注危机下的民众生活。
以社会史观为引领的历史教学
社会史观是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它引导人们“眼光向下”,从社会空间的视角去认识历史。以往历史关注的是“大人物”,社会史则提醒人们关注“小人物”。如工业革命,以往人们关注的是发明家瓦特、史蒂芬孙等大人物,社会史则把注意力集中在无产者乃至童工、流浪汉等小人物身上。以往历史关注的是“大的方面”,社会史则提醒我们不要忽略“小的方面”。如经济危机,以往人们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危机引起的经济问题上,社会史则引导我们关注危机下的民众生活。
也可以理解为非英雄史观,从社会多层次演进与变迁认识历史的演变。5.唯物史观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唯物史观将社会发展的诸因素条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私有制、阶级、国家、领袖、人民群众等等,为人们在史学研究中归类历史现象与史料,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提供了思维依据。5.唯物史观
当前的历史课程,仍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从文明史观角度看鸦片战争的影响2.从全球史观角度看: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3.从现代化史观角度看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经济逐渐产生。
4.从社会生活史观看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西餐、服饰等)
B.“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冲突(政治、经济、思想)多元史观解读辛亥革命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革命史观社会史观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
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辛亥革命使得国民面貌为之一新。
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整体史观:迎来了国家干预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多元史观解读“罗斯福新政”
现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了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社会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救济、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有效解决了危机带来的严重的社会问题——事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坚持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历史试题不刻意回避对社会热点、知识热点的考查,命题点的选取很多来自社会中的重大问题。
近五年新课标全国卷试题基本都秉承这一主题,考点涉及政治制度建设、法制建设、传统思想发展、近代民主革命、中共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全球化等一些列重大话题,紧紧把握住时代主题。
贴近时代脉搏,关注热点话题复习备考启示
启示一:知识记忆只是第一步(运用)
启示二:教材结论仅仅是参考(拓展)
启示三:独立思维能力要塑造(理性)
启示五:提升历史认识是关键(目标)
启示四:拓展历史视野有必要(途径)考生存在的四个普遍问题忽视试题给定条件和要求不会用历史语言表述问题基础知识掌握依然很薄弱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基础知识掌握依然很薄弱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基础知识掌握依然很薄弱
基础知识掌握依然很薄弱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B.天赋人权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D.各州平等原则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基础知识掌握依然很薄弱
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基础知识掌握依然很薄弱
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基础知识掌握依然很薄弱
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基础知识掌握依然很薄弱
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2014·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较差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图9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10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忽视试题给定条件和要求(1)忽视试题设置的时空条件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忽视试题给定条件和要求(1)忽视试题设置的时空条件忽视试题给定条件和要求(1)忽视试题设置的时空条件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忽视试题给定条件和要求(1)忽视试题设置的时空条件忽视试题给定条件和要求(2)不能正确解读题目的设问要求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忽视试题给定条件和要求(2)不能正确解读题目的设问要求
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忽视试题给定条件和要求(2)不能正确解读题目的设问要求第40题: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忽视试题给定条件和要求第41题: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忽视试题给定条件和要求不会用历史语言表述问题观点明确,语言精炼;要点清晰,逻辑严谨;表述流畅,文字清晰。语言随意,表述模糊;逻辑混乱,概念错误。2016年试题展望
历史试题命题方向(1)关注问题①关注人类发展规律;②关注人、体现人与自然;③关注社会化问题;④关注世界整体性;⑤关注现代化。(2)关注结合点①社会现实与经验知识结合;②情景资料与知识渗透结合;③学生实际与一般原理结合;④知、能、情、价交错结合。
历史试题命题方向①变换形式考知识,知识承载问题;②史先论后,史学方法论依然要把握;③冷热问题不刻意,有研究空间就是素材;④史学观点纵横呈现,不躲闪;⑤注重考查过程和方法(3)导向
历史试题命题方向
历史试题命题规律
一、强调历史解释坚持“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命题原则,蕴含重要信息的历史材料或文字叙述构成了试卷的主体。对能力的考查主要从阅读理解试题材料切入,以有效信息的提取、解读、整理及运用为基础,向其他各种能力的考查延伸。同时,对教材涉及的一些重要历史概念,特别是教材一带而过、学生理解不透的重要概念,以及与知识主干有关联的选修内容、初中教材叙述更为完整的内容等,试题往往从理解深度上要求更加到位。
二、重史学思想和方法这是近年高考命题日益关注的一个领域。主要是体现“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及“新史学”等历史研究的理论体系和模式,运用“比较史学”、“计量史学”等方法分析和说明历史问题。体现了对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
历史试题命题规律三、知识拓展方面一是大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学术热点问题以及科研前沿的成果(且是在政治上不太敏感的问题);二是中学教科书中阐释片面、观点陈旧的内容,高考命题也会有意去颠覆;三是古今中外贯通,在学科体系和主干知识方面不同版本教材可以互补的内容。
命题呈现出远离教材的趋势。
历史试题命题规律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纲对历史试题的要求
五层含义(一)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
具备通史、常识等基本前提。(二)课程标准是依据
不拘泥于教科书,教材知识不是全部。(三)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
为大学选拔可持续发展型人才(四)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五)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
历史学科所独有的思维和方法。1.保持试题稳定2.关注主干知识3.突出能力要求4.对话时代话题5.考察学科素养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展望历史复习教学建议和思考当前历史复习模式当前历史试题考察方向多轮次滚动复习,大批量强化训练。
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意识。
学科素养效率低下,效果低劣。
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历史课程性质学科素养
历史素养的培养是继学科能力培养之后一个更新更高的目标。
学科能力的培养为进一步提升历史素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新的课程标准之下,意识到不能放弃或者偏废学科能力,仅仅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怎样向着素养要求的目标前行。
无论是历史学科能力要求还是历史素养培养,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都有自己的根,有适应相应教育阶段和学生心理特征的目标与量尺。当历史素养在最新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已经走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正视它,研究它,实践它,可能不失为好的选择。——吴伟历史课程目标
具体到历史学科,它所呈现的历史素养,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吴伟历史素养的基本要素:知识、能力、意识和价值观。什么是历史素养?
历史知识解决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历史学科能力意识价值观历史素养如何培养站在学科的高度讲历史站在时代的高度讲历史站在发展的高度讲历史摒弃从知识到知识的讲授站在学科的高度讲历史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站在学科的高度讲历史课例:北美大陆的新体制、渐进的制度创新站在时代的高度讲历史课例:新民主主义革命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学家,在编撰历史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的以今天的眼光,都会自觉不自觉的站在今天的现实去考虑历史事件,以选择对今天有用的东西。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绝不是说站在今天,就可以罔顾历史事实,以今天的利益为准绳,任意的取舍,甚至是恶意的歪曲事实,以迎合今天的政治需要。课例:辛亥革命站在发展的高度讲历史课例:太平天国运动
历史学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历史教科书上的“历史”只是一种历史解释。课例:罗斯福新政方向如何把握
找准中外历史的结合点历史教学需要历史意识
历史试题的命题方向找准历史现实的聚焦点历史教学需要史观引领
把握学术热点的讨论点
百家争鸣与智者运动
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
明清思想与启蒙运动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
苏联改革与中国改革
找准中外历史的结合点(2010新课标全国卷Ⅰ·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管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2014年全国卷Ⅰ·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2015年全国卷Ⅱ·40)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
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
东、西方政治
集权制度与民主制度东、西方思想
东西方思想活跃的原因百家争鸣与希腊哲学思想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
中外历史的结合点
苏格拉底和孔子思想的异同相似之处:都关注人、人类社会,以人为本,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都强调“道德”的价值,重视教育的功能。不同之处:
1.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主张“爱人”和“克已复礼”,用礼仪规范人的行为,压制了人的个性;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和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作用,有利于个性发展。
2.孔子关注的是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实用性;
苏格拉底关注的是人的主体作用、价值,具有哲学理性。15~18世纪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明清时期的批判思想与西方启蒙思想闭关政策与殖民扩张政策东西方科技发展差异东西方历史发展的“相似”与“相反”(1)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①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②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③文化条件: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为什么中国的民主批判思想最终没能像西方的启蒙思想那样实现社会的逐渐转型?(都主要处在17世纪中期)
(2)内容: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制度,并为之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3)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对后来的辛亥革命只起了一定的影响;启蒙运动则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恒热点:长期以来,或者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社会热点话题。如社会发展、改革、民生、传统文化继承等等。
短热点:近一段时间内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具有时效性。如反腐、农村问题等。找准历史现实的聚焦点
把握学术问题的讨论点
政治智慧、公平正义、公民意识、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社会转型、中国道路、海洋战略、混合经济、妥协和利益让渡、开放包容意识、文明碰撞、现代化、全球化……
妥协和利益让渡古希腊:梭伦改革古罗马:十二铜表法
宗教改革:宗教宽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美国:1787年宪法欧洲联合:主权让渡
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启示:妥协与理性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历史教学需要史观引领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历史意识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是建立在史实基础之上对历史的反思和总结,既包括对现实生活世界的批判性反思,也反映了人们对历史事实、观点、理论的再现能力。在把握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历史认识在尊重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形成历史认识在中外历史的比较联系中形成历史认识
例: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历史教学需要历史意识(三)史观引领要适当(四)求异思维要培养(五)现实热点要关注(二)知识拓展要适度(一)基础知识要重视(六)学习能力要提高历史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基础知识要重视概念清晰主题清晰线索清晰特征清晰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先秦时期:
中华文明的兴起。春秋战国:
中华文明的转型。
秦汉宋元:
中华文明的繁荣。明清时期:
中华文明的危机。
阶段特征清晰世界近现代史把握阶段特征(一)14~16世纪的世界——“发现”的时代近代社会的准备(二)17~18世纪的世界——“理性”的时代近代社会的到来(三)19世纪的世界——“工业”的时代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形成(四)20世纪上半期——“探索”的时代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五)20世纪40~80年代的世界——“对抗”的时代两极到多级、发展与探索(六)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剧变”的时代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把握阶段特征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把握阶段特征(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把握阶段特征为什么?(拓宽背景)是什么?(拓宽内容)怎么样?(拓宽影响)(二)知识拓展要适度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三)史观引领要适当
多角度看问题
多层次看问题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四)求异思维要培养
历史认识不是唯一的
教材结论不是绝对的五四运动(五)现实热点要关注新民主主义革命
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的自然结合(六)学习能力要提高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如何提高?1.坚持史料教学,能力水平在渐进中提升材料教学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不盲从权威,最终培养学生的意识素养。2.创新复习思路,通过创新提升思维水平通史式复习模式课例1课例2课例3课例4课例5一、概括阶段特征二、重视知识梳理三、重视中外比较四、重视史观渗透通史复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开阔历史视野,解决时空混乱能力如何提高?1.坚持史料教学,能力水平在渐进中提升材料教学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不盲从权威,最终培养学生的意识素养。2.创新复习思路,通过创新提升思维水平通史式复习模式主题式复习模式
重新构建专题
构建基于中外比较的专题构建基于主干知识的专题
构建彰显时代话题的专题梳理专题线索
主题式复习模式1.历史概念要精准2.历史线索要清晰3.历史特征要准确4.历史认识要多元5.历史能力要塑造6.历史素养要提升启示一:教好教材很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状况的调查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南科技学院《工程师职业素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七年级科学上册11.1生物的感觉11.1.2人体具有的感觉学案无答案牛津上海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课后习题新人教版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第五课交友的智慧第2框网上交友新时空说课稿新人教版
- 小学生开学课件背景
- 2021中级经济师 工商管理 真题速攻-案例题合集(附有答案解析)
- 美术教室培训课件
- 发音不清改正培训课件
- 餐饮加盟合作协议书范本7篇
- 2024-2030年中国通信工程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2024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六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6 Unit 2 I've got a stamp from China教案 外研版(三起)
- 2024年安全员A证试题库(附答案)
- 全球传播导论 课件 第六章 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
- 2022-2023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北京市《配电室安全管理规范》(DB11T 527-2021)地方标准
- 孕期口腔保健知识课件
- 地理丨青桐鸣河南省2025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及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2024春《1472药剂学(本)》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开放本科
- 妊娠合并泌尿系结石诊断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