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30年代的_第1页
第二章、30年代的_第2页
第二章、30年代的_第3页
第二章、30年代的_第4页
第二章、30年代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30年代的苏联外交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格局发生急剧变化,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走上了公开扩军备战的道路,蓄谋发动新的世界大战。30年代上半叶,在欧亚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战争的阴霾徐徐散开,苏联处在两个战争策源地东西夹击的威胁下,处境十分险恶。当然,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不仅严重的威胁着苏联的安全,对英法美等国也是严峻的挑战。苏联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对外交战略和方针作出了相应的调整。第一节、争取集体安全的外交方针和行动一、外交战略的转变:由反对和防止英法美策划和发动反苏新的武装干涉,转变为争取联合英法美等民主国家共同反对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和侵略,以维护世界和平。二、30年代初,苏联提出了世界和平不可分割的口号,积极倡导世界各国联合起来以集体维护世界和平,并建议在亚洲和欧洲构建集体安全体系。三、1933年12月,联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开展争取集体安全的决议,并考虑加入国联。决议的通过标志着苏联外交战略进入了新的阶段。同美国等一系列国家建交苏联愿意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维护和平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30年代初,1、25亿人口的美国是唯一不承认1、6亿人口的苏联的资本主义大国。随着法西斯国家的对外扩张,美国认识到苏联在防止战争的作用。1933年5月,美国新任总统罗斯福向53个国家的首脑发出了呼吁书,建议共同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和有关政治经济的公约。打破惯例的送给了没有建交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加里宁。1933年11月16日,双方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在苏美建交前后,苏联还同西班牙、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比利时等国建交。1933年9月,同意大利缔结了友好、互不侵犯中立条约,并同阿富汗、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波斯、波兰、罗马尼亚和土耳其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参加国际联盟对国联的最初态度:强盗联盟、反苏联盟,帝国主义反动势力的中心。不屑参与。1933年3月、10月,日本和德国相继退出国联。1933年11月,法国提议,希望苏联加入国联。但苏联拒绝按常规程序,递交申请。1934年9月,在法国的倡议下,30个成员国向苏联发出邀请书,邀请苏联加入国联,并担任常任理事国。苏法缔结东方洛加诺公约的谈判30年代初,苏法关系升温的原因:1、苏联构建集体安全体系的需要。2、苏法双方都面临着法西斯国家的威胁。3、双方的实力决定了他们是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中坚力量。4、34年2月,新上任的法国外长巴尔都的联苏抗德的坚决态度。1934年5月,李维诺夫与巴尔都在日内瓦磋商,希望建立一个相互保证边界安全、集体反击侵略扩张的条约。条约拟定由苏联、德国、波兰、捷克、和波罗的海沿岸四国参加。法国不参加条约,但担任保证国,苏联加入洛加诺公约的保证国。1934年6月,英国表示支持该公约,但条件是德国必须参加。1934年9月,德国以“军备方面不平等”拒绝该公约。34年10月,巴尔都在马赛欢迎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时遇刺身亡,新上任的外长赖法尔趋于消极。苏法、苏捷互助条约的签署35年3月,德国恢复义务兵役制,并着手组建空军,对法国是极大震动。联苏抗德的呼声重新高涨,苏联抓住时机,推进谈判。1935年5月2日,苏法两国在巴黎签署互助条约。有效期5年。(欧洲国家)1935年5月16日,苏捷互助条约签署。(欧洲国家、法国援助为前提)。苏联政府对于条约非常重视,(赖法尔访苏,斯大林亲自接见)而法国却缺乏诚意。(表示与其说条约是为了反对侵略,不如说是为了防止德苏接近)。苏联曾经努力促使英国在集体安全中发挥作用(邀请掌玺大臣艾登访苏,警告英国绥靖要砸脚)。但收效甚微。30年代苏联的东亚外交苏联面临两个战争策源地威胁(全局和长远的主要威胁来自德国,但最现实和直接的威胁来自东方的日本)。苏联对日方针是坚持和平外交,努力改善同日本的关系。竭力避免同日武装冲突。31年“9、18事变”后,苏联极为慎重,表示不干涉。并在31年12月、32年11月、33年1月三次建议与日本缔结互不侵犯条约,遭拒绝。33年11月,苏联曾呼吁罗斯福缔结由美苏中日参加的太平洋公约,但未获响应。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苏联《消息报》发表社论绝不干涉。并于35年同伪满签署了中东铁路的让渡协定。苏联的让步收效不大,关东军不断挑起边境事端,36年8月广田内阁把北进列为基本国策,11月日本同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北进策略开始实施。1938年7月,日驻朝军队在临近朝鲜的中苏边境制造了张鼓峰事件。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在中蒙边境制造了诺门坎事件。对日政策的调整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苏联为了牵制日本的“北进”,开始加强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1937年8月,苏中签署《苏中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6月,与中国签署《中苏通商条约》。1937—39年给与中国政府4、5亿美元贷款和价值3亿美元的武器和物资。克服重重困难,修建了从中亚到新疆、甘肃的运输线。派出了2000多名苏联飞行员参加了保卫中国的空战。但1939年秋,苏日关系发生了转机:诺门坎的失利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给日本的北进政策以沉重打击。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日本开始将“北守南进”定位基本国策。第二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的苏联外交30年代中期,苏联为了构建欧洲集体安全,维护世界和平,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1935—36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2、1936—39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3、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苏联都伸张正义,力促英法等国联合制裁法西斯侵略。并且从道义和物质上给予被侵略国以大力支持。苏联的志愿军事人员还直接到西班牙和中国与法西斯侵略者展开了浴血奋战。4、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苏联坚决反对并向英法等国家发出强烈呼吁,而英法害怕触怒希特勒而听之任之。(37年5月张伯伦上台)5、1938年5月,德国以苏台德问题为由,在捷克边境集结重兵,酿成“五月危机”。苏联强烈谴责,并承诺履行苏捷互助义务。并在西部边境集结30个步兵和骑兵师,246架轰炸机和312架歼击机,随时援捷。6、1938年10月30日,英法意德签署《慕尼黑协定》,酿成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后苏联外交政策的转变《慕尼黑协定》的影响:1、对苏联所倡导的集体安全政策以致命打击;2、苏法同盟关系趋于瓦解;3、苏法和苏捷互助条约名存实亡;苏法捷反法西斯互助关系失去效用。4、法国苦心经营的同盟体系趋于崩溃,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彻底动摇。5、国际联盟和集体安全已经毫无希望。6、《慕尼黑协定》具有明显的反苏性质,是对欧洲集体安全的一种反动。大大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猜疑和不信任,于是,由“集体安全”转变为注重确保“自身安全”。苏联外交政策的转变:在坚持集体安全,联合反对侵略的前提下,把防止反苏战争、确保自身安全作为首要的战略任务和一切外交活动的指导方针。(对英法既争取、又揭露;对法西斯国家既反对、又缓和;充分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挫败他们“祸水东引”阴谋,确保自身安全。英法苏三国谈判1939年初的形势(背景):《慕尼黑协定》并没有给欧洲带来和平,相反,加快了希特勒的侵略步伐。3月15日,德国出兵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3月21日,德国向波兰提出但泽和波兰走廊的领土要求;3月23日,德国又出兵占领立陶宛的梅梅尔,并加紧向巴尔干诸国扩张;4月12日,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5月22日,德意签署《钢铁公约》。这一连串的侵略行动,彻底打破了欧洲的均势,战争阴霾又一次笼罩在欧洲上空。在大战迫在眉睫的形势下,各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展开了纵横捭阖的外交斗争。39年夏秋间,几乎同时出现了英法苏之间、苏德之间、英德之间和德日意之间四种谈判交叉进行,相互作用的复杂局面。其中英法苏三国谈判具有全局性的关键意义。英法“东攻西和”绥靖政策的破产(声东击西)。39年3月23日,英法正式结成同盟。39年3月31日,英国宣布单方面给波兰提供安全保证。此后,英法共同或单方面对波兰、罗马尼亚、希腊、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士、土耳其等国提供安全保证。英法改变过去边缘苏联的做法,把谈判之手伸向苏联。英法苏三国谈判的进程英法苏三国谈判历时4个多月,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3月17日—4月1日,谈判围绕“罗马尼亚危机”展开(范西塔得、哈利法克斯、西兹、迈斯基、李维诺夫)由于波兰的“等距离外交”而搁浅。第二阶段:4月15日—7月底,谈判的主要内容是缔结三国互助条约。但由于英法和苏联之间是否对波罗的海沿岸诸国提供援助发生分歧,在“间接侵略”问题意见不一而搁浅。(英国外交部中欧司司长斯特朗)第三阶段:8月12日—21日,谈判的主要内容是讨论三国联合军事行动的方案。由于英法态度消极和“过境权”问题而搁浅。苏德谈判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背景:1、战争迫在眉睫,苏德双方都竭力避免陷于东西两线同时作战。2、英法苏三国谈判举步维艰。3、英德在英法苏三国谈判期间多次秘密谈判。进程:1、1939年4月,苏联驻德大使向德国外交部表示,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不应该成为双方关系的绊脚石。2、39年7月下旬英法苏军事谈判,迫使德国对苏联做出重大让步。里宾特洛弗指使驻苏大使舒伦堡转告莫洛托夫“从波罗的海到黑海没有一个问题不能加以解决”。3、8月23日,里宾特洛夫带着希特勒亲笔写的全权证书飞抵莫斯科,并于当晚签署了为期十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评价(略)第三节、卫国战争前夕的外交行动东方战线的建立:1、1939年9月17日,出兵波兰东部,占领西乌克兰火和西白俄罗斯。2、39年11月,通过苏芬战争,苏联强占了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区和汉科港。3、1940年6月中旬,苏联以最后通牒的方式,出兵占领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4、1940年6月30日,苏军出兵占领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那。《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1941年4月12日,《双方签署《苏日中立条约》,25日生效,有效期为5年。附、苏德战争前夕斯大林的战备思想斯大林深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只是德国的权宜之计,苏德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但是,斯大林却对形势的估计出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