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_第1页
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_第2页
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_第3页
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_第4页
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欧一体化进一步发展英国传统对外方针海洋战略大陆战略英国对舒曼计划的反应舒曼计划制定之初并不指望英国参与。英国最终决定拒绝参加。英国:英国政府可以参加一个建立在政府合作基础之上的煤钢联营共同体,但不会参加一个主权让渡的计划;对舒曼计划谈判的态度是“参加而不作承诺“。“善意中立”的原因1工党政府不愿把国有工业交给欧洲控制战后英国钢铁生产远超过法德。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明显降低。但工党和保守党都认为英国仍然是一支世界力量。实力的下降可以由声望、外交经验和技巧以及国家意志来弥补。战后初期西欧不是被视为英国外交政策的财富,而是巨大的经济负担英国对普利文计划的反应1950年夏,美国首次提出重新武装德国问题,艾德礼政府表示支持。法国提出普利文计划后,英国怀疑欧洲军的军事效率,表明英国不准备参加该计划。1951年10月底丘吉尔重新上台,对普利文计划更加消极,对欧洲军的超国家性极为反感。外交大臣艾登认为尽管艾森豪威尔支持,但普利文计划很可能失败。英国应该准备一个更温和的计划,一旦法国的计划失败可以取而代之。但是计划的准备必须在秘密状态下进行,避免被指责为破坏普利文计划。1954年英最终同意欧洲防务共同体联系条约,包括建立一些机构联系和一支英国军队加入欧洲防务共同体部队。但由于英国在欧洲防务共同体谈判和批准过程中的消极和保留态度,及1953一1954年国际和法国国内形势的变化,普利文计划最终失败。英国掌握主动法国否决欧洲防务共同体条约后,重新武装德国仍未得到解决。英国提出政府间合作建议,将西德和意大利吸收进布鲁塞尔条约组织,为西德的重新武装和加入北约提供一个欧洲框架。法国担心美英绕开自己和德国签订重新武装协议,英国承诺在欧洲驻扎四个师和必要的战术空军力量,并许诺除非在海外出现严重的危机情况,没有得到大多数布鲁塞尔条约成员国的同意,不撤出这些部队。联邦德国声明放弃拥有核武器的权利,法国同意英国的提议。1955年布鲁塞尔条约转变为西欧联盟,西德加入北约。六国防务共同体的失败和西欧联盟的成立使英国又掌握了欧洲联合的领导权,欧洲联合似乎又回到了政府间合作道路。英国对关税同盟的反应对于6国的邀请,麦克米伦:“你们一定理解,考虑任何关于‘欧洲共同市场’的建议,对我国都有特殊的困难。我们将乐于在不事先做出承诺的情况下,不抱成见地考虑这些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而且,本着达成最有利于所有各方的决定的愿望来考虑这些问题。”英国的决定关税同盟提供更大的长远利益,但自由贸易区更可取。自由贸易区既保留英国制定外贸政策的权力,又保留英联邦特惠制。自由贸易区是一种比较保守,政治上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财政部和贸易部一些有远见的官员对英国被排除在关税同盟外发出警告,“如果建立关税同盟,几年后它将对英国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我们最终也将被迫在它们的条件下加入关税同盟。”外交部预言:一旦英国从布鲁塞尔的预备谈判中撤出,墨西拿会议必将失败。经济部门最终决定:不建议加入关税同盟,因为它没有提供明显的经济利益。麦克米伦的“合作而无承诺”政策

外交大臣麦克米伦主张,在不对原则问题做出承诺的前提下,派出一名全权代表,并尽可能地保持所有选择的可能性。六国坚持要求英国派大臣级代表出席。英国外交部明确申明:英国不想派大臣参加欧洲煤钢联营的有关会议。六国决定自己召开会议。形势的发展墨西拿提议开始时英国大部分官员认定:没有英国参加,提议注定要失败,仍沉缅于西欧联盟的成功,对墨西拿会议漫不经心。苏伊士运河事件使欧洲人认识到能源供应不可靠,经济命脉取决于外界,因此对原子能的兴趣增加,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谈判也加快速度。苏伊士运河战争使法国对欧政策做出重大调整。1956年12月3日,艾登未和盟国法国商议就宣布英军撤出苏伊士运河战争。德国总理阿登纳在1956年12月苏伊士危机处于高峰时期,在法国被全世界谴责时访问巴黎,并高兴地宣布他和执行干涉主义的摩勒政府的团结。法国认识到:英国不可靠,法国应承担起欧洲一体化的领导责任,以及保持世界大国地位的必要性。加速了法国欧洲政策的调整,以牺牲英国为代价加强了和西德的合作。英国的预测六国成功的可能性,将面临被排除在关税同盟外的巨大经济、政治风险。德国将会在6国市场获得决定性竞争优势,英国将会在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场之一失去重要出口机会,英国在停滞的英联邦市场的关税优势还将不断受到破坏。大陆国家能利用拥有一个更大的内部市场的优势,在第三方市场提高其竞争地位。英国政府可能会保持更多的经济政策自由,但不能影响6国的政策。英国工业能否在国际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在英联邦市场上的相对竞争优势和关税保护,和美欧相比,会影响英国工业设备的更新和英国工业结构的及时调整。政治方面,无论英国是否加入,共同市场的创建都将威胁到英国在欧洲经合组织中的政治领导地位。英国破坏关税同盟所有的部长都同意:共同市场“如果可能的话应该被阻止……我们不能指望它们自行崩溃。”给美德政府领导人的信中,麦克米伦强调,英国不喜欢墨西拿提议,特别是关税同盟计划。因为关税同盟和全球贸易自由化不相容,且有导致西欧政治分裂的危险。给杜勒斯的信特别强调六国关税同盟对第三国〔像美国)的潜在不利经济影响。杜勒斯断言:美国政府根本没有看到和欧洲经合组织机构重叠的危险,声明为了广泛的政治原因,美国将继续支持墨西拿精神,即使关税同盟开始向保守主义发展。1955年末,所有的英国驻西欧大使馆都收到指示,停止破坏六国的谈判,以有保留的外交支持取而代之。不利影响英国的破坏活动不但破坏了它在六国中的信誉,而且此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英国在西欧的任何外交行动的动机都受到了六国的怀疑。这对以后英国的大贸易区计划和欧洲贸易联盟计划都产生了不利影响。英国的两难境地1956年,共同市场夭折的希望越来越小,英国的政策却越来越面临一种两难境地。贸易政策:六国即将建立关税同盟,澳大利亚政府也要求对澳英双边特惠贸易协议做出大的调整。英联邦内部离心倾向进一步加强。贸易大臣:“如果我们留在欧洲体系之外,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歧视性的集团。如果我们参加进去,我们将冒破坏帝国特惠制的风险。”财政部长麦克米伦也承认:“英国无限制地享受两个世界的好处将是不可能的了。”脱困计划在经济上,它能避免被六国关税同盟排除在外的危险。如果六国计划失败,它又能作为一种合适的替代方案。在政治上,新方案必须尽可能的和英国的三环外交政策相协调。对英国的英联邦关系和英美特殊关系的影响要尽可能的小。如果英国既不想加入欧洲关税同盟又想避免被排除在外的危险,那么在己经提出的几种方案中,1956年贸易部提出的工业自由贸易区计划(FTA)计划成了唯一可行的选择。自由贸易区计划将农产品包括农业加工产品排除在外,英国能继续免税从英联邦进口农业产品。对英国出口占英联邦农产品出口的50%,(其中40%是原材料)。英联邦国家遭受损失的只是出口到英国的工业品。自由贸易区计划基本上保留了英联邦特惠制。能将英国与西欧、英国与英联邦的贸易连接起来。将英国和六国关税同盟连接起来,推动英国在西欧市场的出口。保留了国家对外关税自主权和将农业产品排除在外,使英国能够保护它在英联邦市场的贸易优势。自由贸易区计划将包括丹麦、挪威、瑞士和奥地利,再加上西欧六国和英国,从而巧妙地避免了经济合作最终导致政治一体化的危险。英国为此努力欧洲大陆国家在初期对英国的新政策反应比较谨慎。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领袖们一方面怀疑英国的动机,另一方面又认为自由贸易区计划可能为六国共同市场与西欧其他国家建立联系提供一种途径,未从原则上反对欧洲自由贸易区的整体构想。1957年春,法德均提出将自由贸易区谈判推迟到罗马条约批准后进行。英国同意了法德的要求,推迟了预定于7月召开的欧洲经合组织讨论自由贸易区问题的会议,作为回报,法德则保证,一旦罗马条约得到批准,就立即恢复成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法国的强硬立场1958年2月,法国政府向共同市场其他五国散发了一份备忘录。共同市场的自由贸易要早于自由贸易区三年开始,且后者的过渡期应比前者更长,以显示两者的距离。大陆国家应在某种程度上分享英联邦特惠制:法国接受英国关于农业问题分开谈判的立场,但大陆国家的产品进入英联邦市场应得到某种程度的改善。因为大陆国家向英国的工业品开放了它们的市场,而英国却没有为大陆的农产品相应地开放它的市场。’英国无法接受法国的建议,认为:“看来法国人是下了决心要破坏这场谈判了—这部分是由于虚弱,但主要是出于嫉妒和恶意”。1958年6月1日,戴高乐再次出任内阁总理。明确指出,“只要英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继续维持现状,法国就认为应该把它排除在外。”自由贸易区谈判失败的原因

1955年麦克米伦破坏六国谈判的负面影响。此后,英国在欧洲的外交行动都受到了六国对其动机的怀疑。自由贸易区计划本身就缺乏对六国经济利益(特别是法国)和走一体化道路的政治意愿的考虑。计划在经济上把农业完全排除在外,也不实行共同的对外关税,从而使英国的工业品既能进入六国市场又保留了英联邦特惠体制,但却没有考虑6国,特别是法国和意大利的特殊经济利益。总之,由于自由贸易区计划本身的弱点和英国在自由贸易区计划提出和谈判过程中的局限,使得这一计划很难成功。英国采取对策

自由贸易区计划失败后,英国开始寻找一个能避免或减少被排除在共同市场外对英国经济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的新方案。四种方案:1.继续争取建立自由贸易区;2.加入共同市场;3.暂时不采取任何行动;4.与欧洲经合组织内的非欧共体国家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即小自由贸易区。英国支持建立自由贸易联盟

英国与六国:丹麦、挪威、瑞士、瑞典、奥地利、葡萄牙,组建一个小自由贸易区。1959年2月21日,经合组织内非欧共体七国高级官员第一次会谈,初步酝酿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计划。3月17一18日,七国专家再次举行会议,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计划草案逐渐酝酿成熟。5月7日,英国内阁做出参加自由贸易联盟的决定。6月1一14日七国代表研究和拟定具体的计划草案。1960年1月4日,七国政府正式签署((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该条约经七国议会批准后,1960年5月3日正式开始生效。自由贸易联盟的缺陷经济方面,除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外,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和欧共体国家的贸易都大于和自由贸易联盟伙伴国的贸易。自由贸易联盟市场也明显小于六国共同体市场,包括芬兰在内,自由贸易联盟仅在英国国内市场之外增加了4100万人口,而欧共体却有1.6亿的人口。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和瑞士传统上是低关税国家,相比之下英国高关税,取消内部关税使前者的商品更多地进入英国市场,而英国增加的市场份额有限。政治上,自由贸易联盟建立后不久,英国经济部门官员己不再相信这个新的组织能够向西德施加经济压力。英国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的伙伴关系反而成为它于六国建立联系的障碍。到了1960年末,在部分的英国部长和官员看来,除了加入欧共体,英国己别无选择。英联邦的衰落英国人将英联邦视为英国政治经济力量的重要来源,是英国作为世界力量的重要基础。战后英联邦在政治上日益分裂。1956年苏伊士危机暴露英国对英联邦影响有限,大部分英联邦国家对英国极其冷淡。加拿大和印度的领导人公开反对英国的军事行动。1956年12月2日在联大的停火决议投票中,只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与英国、法国、以色列一起投了否决票。60年代不结盟运动兴起后,非洲一些新独立的英联邦国家纷纷加入,更是向英国展示:英联邦不再是英国推行其外交政策的基础。英国第一次申请加入共同体英国政府觉察到,英联邦特惠制以及英镑区体系对英国来说己不再是一种财富,特惠制难以维持,英联邦贸易日益缩减,英镑区体系成为沉重负担。与欧洲六国的贸易蒸蒸日上,金融合作不断加强。“英镑区安排必须改变,即使英国不加入欧共体。”1961年8月9日,执政的保守党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戴高乐上台,戴高乐本质上反对把欧洲共同体转变成为一个超国家主义,坚持国家主权至上的原则,这一点和英国的要求不谋而合,英国认为此时加入欧洲共同体是一个有利的时机。英国第二次申请六十年代英国的经济发展明显缓慢下来,反之,欧洲共同体的国家经济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英国和欧洲共同体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随着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英帝国下的殖民国家纷纷独立,英国不能依靠这些国家来取得更多廉价的原料。1967年英国再次申请加入到欧洲共同体。第二次申请5月2日,威尔逊在下院提出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决定,同时向欧洲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提出申请。威尔逊表示接受罗马条约,并保证为英联邦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谋取利益,对于共同农业政策希望争取到合适的过渡期。表示联合的欧洲会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英国的这个历史性的决定将不仅决定着英国与欧洲的未来,也决定着世界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得到批准。5月11日英国向布鲁塞尔条约组织提出了加入共同体的申请。英国态度的改变不再谈要修改罗马条约和已经通过的规定,同意接受共同农业政策,但它在财政分配问题上还表示有不同意见。不再象1962年那样,要求当它加入共同体后,它从英联邦进口的所有产品在共同体内部保证有相似的销路。只要求对加勒比国家的糖以及新西兰的奶制品实行这种特殊优待。不再要求让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各国一齐加入共同市场,仅要求有一年的时间过渡,以便使不参加的成员国能做出自己的安排。戴高乐的否决

5月16日记者招待会,表示对英国的申请持保留态度。威尔逊表示他不会将将军的回答当作“不”来处理,依然与经济共同体进行谈判。11月27正式否决英国的申请。1967年英镑危机,工党政府被迫英镑贬值,戴高乐激烈地批评了英国的经济状况,如果人们一定要让英国加入共同市场,六国的经济体系就可能会被一个整个西欧的自由贸易区取而代之,这样的话,就需要废除共同体,解散它的机构。英国的反应:拒绝接受法国之前提及的联系国地位,宣称英国要的是享有一切权益的正式成员国身份,在共同体中起充分作用。并未撤回申请,仍将它留在“桌面上”。英国看到只要戴高乐在任英国加入的希望就很渺茫。虽戴高乐否决了工党的申请,但工党并未放弃努力,希望与六国重开谈判。英国第三次申请新总统蓬皮杜对英国的申请加入不象戴高乐那样持完全的反对态度。戴高乐执政时期过分的强硬政策,造成了美国与其他欧共体国家的反对。随着联邦德国的崛起,法国对日尔曼人日益不安,希望引入英国,借以平衡德国。1970年著名的欧洲派希思上台,开始积极争取加入欧洲共同体。英国努力调整对外政策,降低英联邦和美国在英国的地位,宣布英美“特殊关系”已经被“自然关系”所取代,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上利益做出了更大的让步。欧共体第一次扩大1973年1月1日,欧共体接纳英国、爱尔兰、丹麦成为正式成员,由6国扩大到9国。西欧最重要的四个大国都成为欧共体的成员,增强了欧共体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欧共体从此被国际上认定为西欧的代言人。加快扩大步伐1981年,希腊成为欧共体第十个成员国1986年1月1日,葡萄牙、西班牙加入欧共体。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2004年5月1日,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10个国家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2005年4月25日,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加入欧盟。目前,欧盟扩大进程仍在继续。2005年10月,欧盟启动与土耳其和克罗地亚的入盟谈判。同年12月,马其顿被欧盟接纳为入盟候选国。2006年6月,阿尔巴尼亚与欧盟签署了《稳定与联系协议》(签署这一协议是阿尔巴尼亚、波黑、克罗地亚、塞黑和马其顿5个西巴尔干国家加入欧盟的第一步)。另外,欧盟还于2005年启动了同波黑、塞黑(现为塞尔维亚、黑山两个国家)关于签署《稳定与联系协议》的谈判。

欧共体向经济联盟迈进从1970年1月1日起基本实现了共同外贸政策,又规定在关税的变动、贸易和关协定的缔结、自由化措施、出口政策等方面建立一致的原则,在与第三国签订贸易协定时,只能由共同体执委会根据部长理事会的授权和指示进行谈判。自1973年1月1日起,上述原则也适用于国营贸易国家。至此,欧共体实现了完全统一的外贸政策。创立欧洲货币体系目的:为防止美元危机的冲击,发展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促进欧共体经济一体化进程,在欧共体内部建成一个货币稳定区。前身:70年代初,美国出现严重美元危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于1973年崩溃。西欧国家为求自保,对美元实行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欧洲货币体系创立欧洲货币单位“埃居”(ECU)取代原来的欧洲记账单位,并作为未来欧洲统一货币的前身。“埃居”是一种不发行钞票,用于记账和结算的货币,以欧共体成员国货币为基础,各按一定比例构成;各国货币所占比重取决于成员国GDP和在欧共体贸易中所占份额,5年调整一次。建立欧洲货币汇率机制(ERM)。对外实行联合浮动汇率,成员国之间实行可调整的汇率;规定中心汇率和上下限,波动幅度不超过2.25%。建立欧洲货币基金。集中成员国20%的黄金、美元储备以及与此等值的本国货币,发挥欧洲中央银行的作用。建立欧共体“自有财源”制度包括四个部分:农产品进口税差额;工业品进口关税;各成员国对商品零售增收的增值税的一部分;各国按其在共同体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缴纳一定数量的摊款。关于欧洲政治统一的报告1970年6国外长讨论并通过“关于欧洲政治统一的报告”。又称卢森堡报告。在政治统一方面取得进展的最好方式是“首先集中于外交政策的协调,以便向全世界表明欧洲负有的政治使命。”为此“各国政府决定在外交领域里进行合作”。合作目标是:通过定期交流情报和协商,以确保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更好地相互理解;通过彼此观点和立场的协调,以及在可能或所希望的方面协调共同行动,来加强团结。从1970年11月起,成员国外长每年定期举行2次会议,外交部政治司司长每年定期举行4次会议,就外交政策问题交换意见,协调行动。欧洲政治合作的雏形。欧洲政治合作制度建立1973年7月9国外长通过关于发展政治合作的报告,又称为“哥本哈根”报告肯定了卢森堡报告在外交领域所建立的关系以及欧共体与第三国的关系。规定进行政治磋商的目的是要谋求在具体问题上执行共同政策,凡涉及欧洲利益的问题,在未磋商前,成员国不作最后决定。将外长定期会晤由2次增加到至少4次,并由各国外交部政治司司长组成政治委员会,为外长会议服务。另外成立外交政策专家小组,研究中长期问题。欧洲政治合作制度由此建立。政治合作继续发展9国明确提出力争在国际事务中用一个声音说话,以体现欧洲的同一性,使政治合作有了更加明确的目标。1974年提出建立欧洲联盟问题,未能达成一致。首脑会议从1975年起制度化,定名为“欧洲理事会”,成为共同体的最高决策机构,每年开会2-3次,讨论共同体内部建设、重要的对外关系问题和重大国际问题。欧洲议会实行普选。成员国磋商和协调活动明显增加。欧洲政治合作草案1985年12月2-3日,欧共体首脑会议在卢森堡举行,通过了《欧洲政治合作草案》,并就修改《罗马条约》的内容达成协议,写成《欧洲统一文件》,附在《罗马条约》后面。1986年《欧洲统一文件》签字,1987年7月1日开始生效。使欧共体有了新的奋斗目标,获得新的动力,由此西欧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欧洲统一文件》将首脑会议正式列入条约,正式名称为欧洲理事会。单列《欧洲政治合作条约》,突出其重要性。改革部长理事会决策程序。欧洲议会的权限有所扩大。规定于1992年底以前实现统一的内部市场。规定加强货币合作,扩大欧洲货币单位的作用。规定加强社会政策协调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欧共体实现了三次扩大。欧共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建立了18国“自由贸易区”。加紧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立法工作。筹建欧洲货币联盟有所进展。欧洲货币单位埃居使用范围愈益广泛。确定资金完全自由流通时间表。探索西欧防务合作出现新势头。共同农业政策的改革去的积极成果。科技合作成绩显著。中导危机1954年《欧洲防务集团条约》遭法国国民议会否决后,西欧防务合作问题成为盲区,无人提起。西欧联盟无声无息。70年代末,苏联在欧洲部署ss-20导弹,引起美国报复,美苏开始新一轮核对抗,西欧成为“核人质”。西欧国家意识到没有自己的防务能力命运只能听人摆布,安全得不到保障,独立自主就是一句空话。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通过美苏首脑会晤,在西欧不知情的情况下,讨论撤除中导和短导的“双零方案”,加剧西欧对美国核保护的不信任感,从而促进西欧防务联合的发展。法德加强防务合作1982年法德成立“安全-防务共同委员会”,规定两国外长和国防部长每年各会晤2次,协调防务政策,并就安全政策进行磋商。1986年达成共同培训军官、联合举行军事演习的协议。1988年建立“防务理事会”取代“安全-防务共同委员会”,对涉及两国军事合作的一切事情进行决策,任务是“拟定防务和安全领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