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市202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地理试题2025.03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5分)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高度城市化区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产业集群共处一地形成共位集群。广东省S市与Z市地域相邻,近年来两市家电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共位集群,其空间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图1)。目前,两市家电产业集群正处于共位合作的成熟期,形成S市以企业总部、研发、制造为主和Z市以制造、检测为主的格局。据此完成1~3题。1.S和Z两市家电产业集群向共位集群转变过程中,联系壁垒的影响A.持续减弱B.完全消失C.逐渐增强D.保持稳定2.从发展期到成熟期,两市集群间联系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企业数量增多B.产业分工协作C.空间距离邻近D.人才跨区流动地理试题第1页共8页3.两市产业集群共位合作的主要目的是A.减弱联系壁垒B.分散污染风险C.提升市场竞争力D.共享基础设施河道演变会对沉积物特征产生显著影响。研究发现,1916年以来,长江天鹅洲段河道弯曲程度不断发生变化,某年该河段自然裁弯取直形成天鹅洲牛轭湖,其仅在汛期与长江相通。1999年,沙滩子拦江大堤建成,天鹅洲牛轭湖与长江基本隔断。图2示意天鹅洲牛轭湖概况及1916—2012年采样点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变化。据此完成4~6题。4.天鹅洲牛轭湖形成时间大致是A.①B.②C.③D.④5.M年沉积物粒径特点的成因最可能是A.长江上游修建水库B.长江上游落差增大C.长江流域植被破坏D.长江汛期洪水量大6.沙滩子拦江大堤建成对天鹅洲牛轭湖的影响是A.生物多样性增加B.湖水营养化减轻C.湖水含沙量增大D.河漫滩湿地减小1999年,我国某乳业集团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截至2024年,该集团在国内多个省份建设了鲜奶生产基地,拥有合作牧场1000余家。2018年,该集团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生产工厂,其奶源主要来自大洋洲和本国。工厂采用自动化生产,产品除在本国销售外,还大量出口到东南亚、中东、大洋洲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据此完成7~8题。7.该乳业集团在国内多个省份建设鲜奶生产基地,其直接目的是A.提高生产效率B.满足个性化需求C.保证产品品质D.延长产品保质期8.该乳业集团到印度尼西亚建厂,主要是因为该国A.位置优越B.劳动力成本低C.原料丰富D.消费市场广阔地理试题第2页共8页山东北部地区聚落遗址的分布与地貌类型关系密切。表1示意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址数量在不同地貌类型中的比例。据此完成9~10题。表1地貌类型地貌类型面积百分比新石器时代商周全部遗址后李北辛大汶口龙山岳石水体0.350000000冲积海积平原8.51000000.720.60河流及漫滩6.1906.252.823.541.453.613.39冲积平原49.569.092528.1731.0336.2334.6232.14洪积台地16.7181.825048.5947.3945.6544.1846.37山间河谷平原1.529.0918.756.342.532.171.852山地丘陵17.160014.0915.5114.5015.0215.509.推断古人繁衍生息的良好场所是A.山地丘陵B.洪积台地C.冲积平原D.山间河谷平原10.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址数量在不同地貌类型中的比例变化,表明①农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②聚落选址的海拔由高向低扩展③古人改造环境的能力逐渐增强④山间河谷平原的生存条件日趋恶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小明同学在同一幅图中绘制了某日甲、乙两地太阳视运动轨迹(图3)。图中甲、乙两地太阳视运动轨迹呈对称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11.甲地位于乙地的A.东北B.西北C.东南D.西南12.符合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h/°)年变化的是A.①B.②C.③D.④地理试题第3页共8页重庆市玉溪遗址位于长江东南岸。研究发现埋藏深度232—671cm地层相由自然沉积层和文化堆积层构成,为无间断连续沉积层。自然沉积层中Si元素的淋溶迁移活性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而Al元素的淋溶迁移活性与气温和降水呈正相关。科研人员借助自然沉积层中Si/Al比值的变化,将玉溪古地层相自下而上划分为三个气候阶段。表2示意玉溪遗址部分地层相及科研数据信息。据此完成13~15题。13.据图示地层相分布状况,推断玉溪地区A.地壳持续抬升B.河流周期性泛滥C.人类活动未中断D.文化堆积层时期年径流稳定14.推断I—Ⅱ—Ⅲ阶段的气候特征是A.湿热—温干—暖湿B.温干——暖湿——湿热C.暖湿——温干——湿热D.湿热—暖湿—温干15.II阶段自然层沉积速率最快,其主要原因是A.降水总量大B.洪水频次高C.植被覆盖率低D.风沙活动强地理试题第4页共8页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扬州江都区的花木种植始于隋唐,盛于清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城市道路、园林公园、房地产等项目催生了大量花木需求,扬州市江都区的花木产业快速进入规模化种植、专业化发展轨道,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绿化工程花木供应基地。2017年以来,扬州市花木产业进入传统市场紧缩的“全面转型时代”,当地全力发展“花木+”产业,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养、民富村强的园林公园式美丽村镇。图4示意江都区某镇花木产业发展思路。(1)指出历史时期江都区花木种植对扬州花木产业快速发展的促进作用。(4分)(2)分析2017年以来扬州市花木产业市场全面转型的主要原因。(4分)(3)列举两个图示以外的花木跨界融合类型,并分析花木跨界融合对花木种植的有利影响。(6分)地理试题第5页共8页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每年4——10月,南极阿蒙森海达到结冰的天气条件,但受强烈盛行风影响,在沿岸海域形成长时间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湖。冰间湖的形成使海水持续暴露于低温空气中,促进了大量海冰的产生。图5示意阿蒙森海某月冰间湖位置及范围。(1)盛行风有利于阿蒙森海冰间湖大量持续产冰。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南极底层水是指南极海水深3000m之下的高密度底层水体。研究表明,冰间湖在南极底层水形成中起关键作用。(2)说明冰间湖的存在对南极底层水形成的促进作用。(5分)地理试题第6页共8页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泥炭是一种由植物残体在水分丰富、氧气不足的沼泽环境下长期积累形成的有机质沉积物,它的形成和累积是泥炭沼泽发育的基本特征。阿尔泰山多年冻土泥炭沼泽横贯整个山脉,其固碳潜力巨大,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解局地环境对泥炭沼泽有机碳储量的影响,某科研团队在阿尔泰山选取采样点1和2开展研究。图6示意研究区位置。表3为阿尔泰山多年冻土区泥炭沼泽采样点1和2两地概况。(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多年冻土对泥炭沼泽水量的影响。(6分)表3采样点海拔/m植被类型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年蒸发量/mm有机碳储量t/hm²12460泥炭藓-3.6664.0838.32697.122400草本-0.2162.41475.6734.9注:泥炭藓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和良好的储水结构。(2)与草本植物相比,泥炭藓提供的有机碳少,但植被以泥炭藓为主的采样点1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更大。分析其主要原因。(8分)地理试题第7页共8页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良渚时期,杭州湾南岸的河滩地受河水周期性涨落影响,常有江水漫流。每年越冬候鸟南迁,在此地栖息长达八个月之久,次年春天侯鸟北飞,河滩地仅留下部分枯黄杂草。古代越人焚烧杂草并种植水稻,形成“鸟田”。图7示意“鸟田”分布区概况。(1)推测鸟田分布区的地貌特点。(4分)河流因无堤坝约束,经常发生洪水泛滥,一定程度上也为鸟田耕种提供了有利条件。(2)除提供水源外,分析洪水泛滥利于鸟田耕种的原因。(4分)古代越人充分利用“鸟田之利”发展水稻种植,顺应了当地环境,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3)说明古代越人水稻种植与候鸟活动的相互促进作用。(8分)地理试题第8页共8页2025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地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B3.C4.C5.D6.D7.C8.A9.B10.A11.A12.D13.B14.A15.C二、非选择题16.(14分)(1)种植历史悠久,产业基础好;种植经验丰富,栽培技术高。(4分)(2)城镇化发展速度减缓,绿化工程花木需求量锐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个性化、艺术化的小众花木需求明显增长。(4分)(3)花木文旅、花木研学、花木会展等(答花木精油、花木食品等产品类不得分)(2分)。花木跨界融合增加了花木的需求量,促使花木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推动花木种植、培育技术的创新,增加花木的种类,提升花木的品质。(4分)17.(11分)(1)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东南风使阿蒙森海区气温降低,海水通过海气界面失热,造成表层海水温度降低,促进海冰大量产生;东南风为离岸风且风速大,不断吹离新生成的海冰,使开阔水面长期暴露于低温空气中,促使冰间湖持续产冰。(6分)(2)冰间湖大量持续结冰析盐,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密度增大(2分);冰间湖使表层海水长期暴露于低温空气中,水温降低,密度增大,表层海水不断下沉,形成南极底层水(3分)。18.(14分)(1)多年冻土层具有低渗透性,形成天然隔水层,阻碍沼泽及其流域内地表水下渗,利于更多融水和降水转化为地表径流,汇入泥炭沼泽,增加其水量(4分);多年冻土形成的低温环境,抑制了蒸发和植物蒸腾,减少水分损失,保持其水量(2分)。(2)位于山脉西北部,受西风影响大,降水较多;纬度高,年平均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植被以泥炭藓为主,持水能力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