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人口的变化考纲展示名师解读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重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4.地区文化对人口的影响1.以人口记录图的方式,考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及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2.结合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理解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和地区差异3.以热点地区、热点材料为载体,考察人口问题及对策4.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及影响因素5.掌握国际、国内人口迁移的时空变化特点6.结合民工流动理解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1讲人口的数量变化与合理容量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总趋势:不断增长。2.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3.两种差异(1)时间差异①10万年以来,人口增长速度呈加快的趋势;②20世纪以来是世界人口增长的快速时期。(2)空间差异①特点:地区上不平衡。②表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不久灵犀一点:(1)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不仅与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人口基数有关。(2)目前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重要来自于发展中国家。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模式类型类型Ⅰ类型Ⅱ类型Ⅲ名称①原始型传统型②现代型特点高高低③高低高低低低转变过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转变的影响因素④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人口政策等2.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1)发达国家:现代型。(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3)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4)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特别提醒:(1)一般把2%作为高出生率与低出生率的界线,把1%作为高自然增长率与低自然增长率的界线。(2)原始型和现代型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较低,重要区别在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1)概念:环境能连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衡量指标: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1)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客观反映。(2)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是重要制约因素。(3)估计:介于乐观派和悲观派之间的中间派认为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3.人口合理容量(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2)意义: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制定,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一、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的空间差异1.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存在着较大的差异。(1)不同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人口增长发达国家(或地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增长速度增长缓慢增长不久增长模式现代型传统型形成因素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制度和人们生育观念的影响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2)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①eq\x(东部地区)—eq\x(增长较慢)←eq\x(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eq\x(中西部地区)—eq\x(增长较快)←eq\x(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对策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口增长特点存在着差异,人口问题也不同,图解如下。方法技巧:人口数量增减的相关计算方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增减情况进行相关计算,必须明确两个要素:一是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数,即人口基数。二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而涉及的计算重要有以下三种。(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的计算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②出生率=出生人口数÷人口总数×100%③死亡率=死亡人口数÷人口总数×100%(2)一年内人口数量增长的计算人口增长数=该年人口总数×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数-死亡人口数(3)几年后人口总数的计算计算方法:该年人口总数×(1+自然增长率)n(n为年数)二、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不尽相同,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性,具体可用以下方法判断。1.根据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性来判断(1)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4%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2)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3)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通常在1%以下,接近于0,甚至是负值。2.根据坐标图中的坐标值来判断3.根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特性来判断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人口增长模式。具体如下表所示。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年龄结构类型少年儿童人口(0~14岁)比重/%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比重/%原始型年轻型40岁以上4岁以下人口出生率高人口寿命短,死亡率高传统型成年型30~40岁4~7岁人口出生率减少人口寿命延长,死亡率减少现代型老年型30岁以下7岁以上人口出生率低人口寿命长,死亡率低特别提醒:在判读人口金字塔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从宏观角度分析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形状,是年轻型、成年型还是老年型,其代表的意义是什么。(2)从微观角度分析人口年龄金字塔代表的人口组成状况,如性别比例、各年龄段人口比例等。(3)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人口增长模式,性别比例、各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产生的因素以及带来的影响。三、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两者关系如下表所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区别参考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体现的意义生存发展人口数量大小共同点制约的因素不拟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拟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拟定性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资源丰富限度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发达限度正相关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正相关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开放限度正相关地区开放限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三角坐标记录图的判读技巧(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中的①②③。(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直线。(3)读出上述直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约为27%,15~64岁约为55%,65岁及以上约为18%。(4)验证一下三个比例数值的总和是否为100%。第2讲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2.国际人口迁移时间19世纪前二战后特点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方向欧洲向美洲、大洋洲迁移为主迁入地:欧洲,西亚、北非产油国迁出地:拉丁美洲、非洲西部3.国内人口迁移(1)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2)新中国成立以来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eq\b\lc\{\rc\(\a\vs4\al\co1(自然环境因素:、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自然环境变化:))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3.社会因素:政策、社会变革、战争和宗教等。4.特定期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也许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一、不同人口迁移类型的综合分析1.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重要形式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形式重要有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和国际难民迁移三种,其迁移人口类型、迁移因素、方向及影响具体分析如下。形式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国际难民迁移迁移人口类型高素质人才便宜劳动力战争难民、政治难民迁移的因素寻找更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发达国家劳动力局限性,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战乱、种族冲突、政治迫害形式科技移民劳务输出国际难民迁移迁移的方向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人口稠密国家流向人口稀疏国家流向和平国家、能对其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产生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经济上蒙受双重损失缓解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压力,赚取外汇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2.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因素、特点及意义人口迁移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灾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因素不同,进而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及目的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规律总结: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内,人口迁移情况不相同,有时是迁入区,有时是迁出区,这是由于一个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和排斥力是随时变化的。当本地或外地条件发生变化时,人口的迁入或迁出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1.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具体归纳如下。2.人口迁移的影响迁入地迁出地有利影响①提供大量便宜劳动力;②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①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有助于发展;②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发展;③更好地开发运用土地资源不利影响增长了公共设施的承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人才外流、劳动力减少规律总结: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民工迁移的成因及影响规律总结农民工重要从农村向城市、从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1)流动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其最重要的因素。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为农民工流动提供条件。(2)影响:对于迁出地,可以缓冲人口压力,增长经济收入,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同时也出现了土地撂荒、留守儿童、留守家庭问题。对于迁入地,填补了劳动力的局限性,促进城市化进程;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住房、就业等问题。第一课时一、人口的增长1.人口数量: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数量已突破60亿;2023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数量达12.9533亿2.人口数量的变化: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类,前者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后者取决于人口迁移的动向。3、人口再生产(1)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概念: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延续。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原始型:死亡率很高,出生率很高,自然增长率很低。类型类型过渡型:死亡率减少,出生率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现代型:出生率很低,死亡率有所回升,自然增长率低。(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世界: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大部分、大洋洲除澳、新外)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4、人口数量与环境(1)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自然增长: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决定全球人口变动的因素。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引起,对全球人口并不产生影响。2.增长差异(1)时间差异:时期增长状况因素备注产业革命前人口增长速度极其缓慢社会生产力落后世界人口压力产生因素: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较高的人口增长率。产业革命后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人口倍增时间不断缩短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二战后人口迅猛增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后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趋势很多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2)地区差异:地区增长状况因素备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猛广大发展中国家二战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的进步,使死亡率大幅下降。世界人口超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印尼、巴西、日本、孟加拉、尼日利亚、巴基斯坦欧洲、北美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缓慢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使人们的世界观和生育观的改变。缓慢增长快速增长速度下降中国:人口出现1949年70年代现在第二课时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因素: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特性成因判断依据转变环节
类
型原始型高高低(极)生产力极为低下,劳动力局限性且无节制生育导致极高的出生率;而频繁的战争、食物匮乏和极差的医疗卫生条件死亡率奇高。出生率都在3.0℅以上,但传统型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相对较低
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开始: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
实现:出生率的下降最终促使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实现传统型高高低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提高,粮食供应和医疗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但因劳动力缺少,出生率居高不下。代表性国家如尼日利亚等。最重要的区别是死亡率的差异,传统型一般接近2.0℅,过渡型则局限性1.0℅过渡型高低高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同时劳动生产率也极大提高,加上节育措施逐渐普及,出生率开始下降。代表性国家如巴西等。死亡率相差不大,大体都在1.0℅左右,但过渡型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较高(现代型出生率在1.5℅下)现代型低低低现代科学和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活观念的变革,出生率很低;死亡率因人口老年化而有所上升。代表性国家如德国等。分布特点因生产力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存在差异,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具有不同步性特性表现世界:属于“过渡型”,处在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内部具有不平衡性德国、匈牙利人口负增长,美、加、澳、新稍高)发展中国家:过渡型为主(韩国、新加坡、古巴、中国、乌拉圭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人口老龄化:A.标准:老年人口比率>10℅B.问题:①引起劳动力局限性;②增长政府财政和社会福利承担;③导致兵源奇缺C.措施:①移民或加强国际劳务进口;②进行贸易移民,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③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制度。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数量连续增长势头居高不下保持相对稳定欧洲甚至负增长面临人口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0~1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人口问题的影响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导致积累减少,经济发展速度减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甚至下降,加剧贫困,不利于人口、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问题的解决,不利于人口质量的提高劳动力局限性、青壮年承担过重解决人口问题途径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采用鼓励生育的政策,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2.中国人口问题:(1)中国人口增长:时期增长状况因素备注建国前人口增长速度缓慢生产力落后、战争频繁、医疗技术条件差2023年1月6日中国13亿人口日。建国后人口增长迅速国家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技术及设备的改善7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迅速下降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2)中国的人口形势和政策:A.人口形势:我国人口形势严峻,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虽使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有效控制,但因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达1500多万。如不严加控制,将会严重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三课时三、人口的迁移:(1)人口移的概念和分类概念: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涉及人口由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按地理范围分: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省际、县际)人口迁移。分类按迁移方向分:国内人口迁移分为由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到城市、城市到农村。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重要类型。(2)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在大多数情况下,迁移的基本因素是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差别。社会经济因素气候:通过影响人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社会经济因素淡水的分布及其变化:逐水草而居是初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现仍是重要条件。土壤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矿产资源:开发运用影响人口迁移。社会经济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缩短地区之间的距离,减少迁移困难,促进人口迁移。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人口迁移。婚姻与家庭:婚姻是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在未成年和老年人迁移中作用重要。政治因素国家的政策对人口迁移有重大影响。政治因素战争经常引发人口迁移。政治变、政治中心的改变引发人口迁移。(3)人口迁移与环境的关系①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人们为了寻找食物、土地而迁移,受自然环境影响深刻。工业社会:为了寻找优化配置而使劳动力不断迁移,社会经济因素成为迁移的重要因素。②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对迁出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迁土地:使其综合环境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也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既有积极意义,也给城市环境导致巨大压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控制能力的加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环境难民:由于大坝、水库建设或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无法生存的人。6、中国人口迁移(1)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河中下游平原迁移方向:从秦汉开始人口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重点是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由“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使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北方地区。因素: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2)新中国成立后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特点:迁移规模比较小、频率比较低。因素: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加上政策不允许农村居民迁入城市。阶段:1954~1960年活跃时期;1961~1976年低潮时期;1977~1984年回升时期。方向:净迁出省区:辽、鲁、沪、川;持平省区:西藏;其余为人口净迁入省区。方式:安顿失业人员和闲散劳动力;支援新开发地区工业建设;移民开荒支援边疆建设;高等学校搬迁、招生与分派;新建水利和水库移民;压缩城市人口规模;少量的自发迁移。(3)80年代中期以来的人口迁移特点:流动人口增长,自发流动为主。方向: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目的:务工和经商;学习、培训、分派工作迁移的人数增长。变化:本来人口的净迁出地区,有些开始变为净迁入地区,如上海。第四课时2.世界人口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影响因素人口流向意义二战前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①旧大陆→新大陆;②已开发国家→未开发国家)地理大发现与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扩张欧洲→美洲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16世纪到19世纪黑奴贸易非洲→美洲19世纪到20世纪前叶殖民主义者招工开发东南亚和美洲亚洲→美洲二战后特点:①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②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即外籍工人大量增长。影响因素:世界各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人口流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欧洲、美洲、大洋洲(或西亚)意义: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2)世界国内人口迁移原苏联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部→乌拉尔山以东开发国土建立新工业基地有组织移民美国20世纪40年代以来东北部、中部→西部、南部建新兴工业部门移向阳光地带自发迁移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部人稠区→东北、西北等地城市化;开发内地,建设边疆有组织与自发迁移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山区→平原农村→城乡贫困区→发达区改革开放后,沿海经济发展,需劳力;农村大量劳力解放有组织与自发流动并存第五课时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影响因素①重要因素:一是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表解:③迁入地的吸引力图12-7中表达的意思是,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入地,有些来自迁出地,尚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图中“+”号表达一个地区吸引人口的因素(称为拉力因素),“—”号表达一个地区排斥人口的因素(称为推力因素),“O”表达无关的因素。(2)作用评价①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②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③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也许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五、中国人口迁移:(补充)时期特点影响因素迁移方向历史上的人口迁移①起始时期:秦汉②迁移因素:移民支边、战争、自然灾害③迁移方向: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④人口中心:(“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⑤历史意义: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推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有助于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江南的开发,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使人口分布日渐合理,人口资源得到充足开发和运用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①人口迁移规模小;②频率低(方式:就业、支边、工矿开发、招生、分派等)①计划经济;②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③政策限制农民进城①净迁出地:辽、鲁、沪、川②出入持平:西藏③净迁入地:其他省市20世纪80年代后①人口迁移日趋活跃;②流动人口大量增长(目的:务工、经商、学习)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剩余劳动力剧增;②户籍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大量涌现提供了契机;③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人口大量流动的主线因素①农村→城市;②内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中国“民工潮”现象分析:A.成因: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剩余劳动力过多,就业压力大;②城乡或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差距悬殊;③国家户籍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机会。B.特点:①流动依据经济定向;②流动的季节性和不稳定性特性突出;③文化素质偏低。C.利弊:(利)①有效调整了劳动力资源的地区配置,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②缓解了农村的就业压力和人地矛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弊)③民工盲目无序的流动增长了社会治安和局部(城市)就业压力;④民工流入地区常因人口的急剧膨胀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和生态环境恶化。第六课时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载力:环境能连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运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连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2)特性:①不拟定性;(现有资源总数并不拟定,科技水平、地区开放限度及消费水平等不断变化,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的不拟定性)②相对拟定性(在假定的相关条件下,可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估计)(3)影响因素:①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②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水平密切相关;③地区的开放限度有助于外部资源的运用;④人口的文化和生活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影响较大。3.对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假定条件不同,估计方法不同,结果不同)悲观者认为现在世界人口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容量乐观者认为未来世界人口不会达成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观点认为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联合国认为在110亿或多一些4.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按土地资源最高容量在16亿左右我国人口与环境,特别是人口与一些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如耕地、淡水等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合理环境容量: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即在不产生环境问题的前提下,充足运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的人口容量。2.对合理环境容量的估计:全球合理人口容量为60亿中国合理人口容量:8~9亿3.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①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a.当前世界上的人口问题及引发的其他问题。b.不同地区所出现的问题。地区人口问题环境和资源问题发达地区人口虽然仅占世界人口的1/5,但消费水平高实际消耗的资源总量很大,索取资源和转嫁有害生产的地区远远超过本国的范围发展中地区人均消费水平低,但人口数量多,并且一些国家的人口仍在快速增长若发展中国家在现有的经济基础上,把人均生活质量提高到与发达国家相称的水平,所引发的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将会相称严重②对制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a.就整个世界来说,一方面国际社会要提倡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也许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b.就各国、各地区来说,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连续发展的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如中国政府贯彻科学发展观。八、人口分布(补充)(一)世界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社会因素①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性因素);②政治、军事、历史因素自然因素①地理位置;②地形;③气候;④水源;⑤土壤人口分布不平衡是由于各地区自然、经济、历史、社会发展不平衡导致的。
分布状况
区域影响因素备注
密集地区东、南亚人文:世界古老文化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自然:地处中低纬度,气候条件优越;沿海地带,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河流中下游地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衡量人口分布合理的标准:一定历史时期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的结合和运用限度。西欧人文: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工业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自然:气候温暖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美国东北部人文:工业发达、城市密集,商贸金融活动频繁自然:地处五大湖区,矿产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水陆交通便利、气候条件湿润稀少地区①北美、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②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沙漠地带;③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地带;④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
人口一亿以上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俄罗斯、日本、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二)中国人口分布:分布特点:地区分布不平衡,东部沿海多、西北内陆少。分布状况影响因素备注密集地区(东部沿海)①地处沿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城市密集;②东部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中国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稀少地区(西北内陆)①深居内陆,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差,经济文化落后;②气候干燥,冬冷夏热,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中国人口密度在5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省份:江苏、山东、河南、台湾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23/1/6)。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减少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数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因素:(理解记忆)过去100数年,随着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运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运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减少。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因素分析此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较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人口增长不久,世界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行人口控制措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措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过渡模式“三低”模式特点出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分布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亚、非、拉等洲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重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区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迁移因素特点迁移路线二战前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洲人到美洲、非洲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3.东亚、南亚人被招到美洲二战后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长(外籍工人)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迁移因素特点迁移方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1.计划经济体制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自发迁移内地到沿海山区到平原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5、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便宜劳动力,有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长,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长7、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泵车租赁协议定制版集锦版
- 个人向单位借款协议:2024年规范格式版B版
- 2025年度高速公路绿化带树木清理赔偿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宝钢职工参与企业社会责任合同3篇
- 2024混凝土供应及浇筑服务协议样本版B版
- 专业化物流承包服务协议2024年版一
- 一次性赔偿和解简单协议书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测绘项目风险评估合同范本3篇
- 2024版物业消防维保合同
- 2025年度生物样本储藏室建设与运营合同3篇
- 小学数学二年级10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题
- 建设单位如何做好项目管理
- 三年级上递等式计算400题
- 一次性餐具配送投标方案
- 2024年原发性肝癌中医诊疗指南
- 2024医疗建筑韧性设计导则
- 军队文职半年述职报告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4年浙江首考高考选考生物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详解)
- 天津市红桥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 西门子数字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先进制造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