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考点1:物质资料生产1.定义: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2)劳动资料:生产工具、生产场合、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如原始森林的树木、矿石、棉花、钢铁。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1.生产力变革:(1)定义: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运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2)两大要素:人(劳动者)和物。(3)重要标志:生产工具的变革。2.生产关系的变革(又称社会生产关系):(1)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派、互换、消费。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生产方式: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可以概括为: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变革————上层建筑变革考点3: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社会经济制度:一定期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主线标志。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主线因素: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考点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线特点和实质:生产相对过剩。(3)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1>导致生产力极大破坏和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2>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制性的暂时调节。考点5: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1.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性(1)概念: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2)基本特性: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最基本的经济特性。2.商品经济的概念和产生的基本条件(1)商品经济的概念: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互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互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2)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主线条件。3.人类社会的三次分工(1)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2)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3)不从事生产而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商业分类出来。4.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商品经济经历了简朴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1)简朴商品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目的在于满足生产者自身的消费需要。如:奴隶社会、封建社会。(2)发达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占统治,资本家进行生产和互换的目的是为了增值资本,是社会经济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考点6:市场与市场体系市场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范畴。市场体系: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在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市场有机整体。它涉及:(1)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2)生产要素市场:资本、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等市场。3.市场体系的基本功能(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2)经济联系功能(3)利益关系调整功能(4)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5)社会评价功能考点7: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区别(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互换为目的经济活动方式。(2)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或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运营方式。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的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商品经济。考点8: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1.资源的稀缺性:社会资源的不可缺少性和有限性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方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1)经济体制受经济制度的制约,并且反映社会经济制度的规定,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2)同一经济制度可实行不同经济体制,不同经济制度可实行相同经济体制。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内容111213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性单选:2单选:1货币的产生和职能单选:1多选:1多选:1单选:2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单选:1考点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用来互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其中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商品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使用价值、价值和互换价值的关系:(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存在于同一商品中,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没有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两者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成为商品。(2)商品互换以价值为基础或者内容,互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考点2:劳动的二重性1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2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其中,抽象劳动是发明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考点3:商品的价值量1.定义: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2.决定因素:生产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但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社会价值是在同一部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形成的,是商品互换的依据。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考点4:货币的产生和职能1.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货币来表现的,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价值形式。价值形式经历的四个阶段:简朴或偶尔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2.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大小的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可以只是观念上的货币。(2)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互换媒介。必须是现实的货币。(3)贮藏手段:独立的价值及财富的一般形式,必须是足值的货币。(4)支付手段:支付赊销或债务的单方面转移,支付债务、租金、利息、工资等。(5)世界货币:跨出国内流通,一般是贵金属,少数国家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考点5:货币流通规律商品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影响因素:待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考点6:价值规律及其作用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商品互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互换。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1)价值规律对生产和互换活动的支配作用是通过价格运动表现出来的。(2)商品价格的拟定是以商品价值为基础的,但价格还要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其中重要是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内容111213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垄断资本主义单选:1单选:2单选:1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单选:1考点1: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度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的特性就是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考点2:垄断资本主义1.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区别在于国家是否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2.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性(五个方面)(1)垄断占统治地位,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了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的产生;(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3)资本输出成为典型的经济现象,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3垄断组织、垄断资本(1)垄断组织: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中,居于垄断地位的大公司或大公司联合。(2)垄断资本:垄断组织拥有的资本就叫垄断资本,垄断资本是通过垄断组织来实现的。4.垄断利润(1)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2)来源:垄断组织内部工人发明的剩余价值;存在于垄断组织外部但通过价格等机制转移到垄断组织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考点3:金融寡头银行业的垄断和金融资本银行和工业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进而形成了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的融合,即金融资本。金融寡头(1)金融寡头又叫财团,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实际统治者。(2)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重要是通过“参与制”来实现。考点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融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而做的局部调整。重要形式:(1)国有公司(2)垄断资本(3)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公司外部的结合实质:垄断资本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缓和社会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资本主义经济秩序,从而维护其垄断统治并保证获得稳定的高额利润。考点5: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基本不考)考点6: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必然性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基本途径(1)没收官僚资本;(2)改造民族资本(和平赎买)(3)改造农业和手工业中的个体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1956年终,我国基本上完毕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历年均未考察)考点1: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主线任务和目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主线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成共同富裕。考点2: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两层含义:(1)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性:(1)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3)必须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4)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考点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涉及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4.公有制实现形式:指公有制经济在其运营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经营方式(多样化)和组织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重要实现形式,是现代公司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考点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派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收入分派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的分派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各种生产要素按奉献参与分派。这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元所有制结构决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派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此必须把按劳分派和按生产要素分派结合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营基础考点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因素(1)社会分工(2)独立经济利益实体的存在考点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2与其他社会的市场经济的共同特性(1)市场机制起基础作用;(2)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3)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4)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5)经济运营依据法律规范进行。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1)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2)分派制度(3)宏观调控考点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和基本模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和计划都是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两者可以并且必须互相结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计划则重要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考点4:社会主义市场体系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性(a)统一性;(b)开放性;(c)竞争性;(d)规范性2.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其中,消费品市场是最终市场。涉及有形的物质产品市场和无形的非物质产品市场。要素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考点5:社会主义市场规则、秩序及中介组织市场规则:重要内容:进入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管理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2社会主义市场的中介组织(1)定义:介于国家和市场经营主体及消费者之间的非行政性社会经济组织和机构的通称。(2)市场中介组织分类:①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和沟通的市场中介,如经纪人、信息征询;②对市场运营提供公证和进行监督的市场中介,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和仲裁机构。(3)市场中介组织作用:①协助政府对市场实行非行政监督;②为市场主体及其交易活动提供服务,节约了交易成本,保证了交易秩序。(4)对市场中介组织的管理:一般涉及立法管理、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自律管理四个方面。考点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运营主体:公司、农户、居民。社会主义公司的类型:按公司的所有制性质:全民所有制(国有)公司;集体所有制公司;混合所有制公司;外商投资公司;私营公司;个体工商户。按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制公司、个人独资公司、合作公司和个体工商户。考点7:现代公司制度的基本特性1.现代公司制度含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司制度,它是以完善的公司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特性,以公司制为重要的、典型的公司资本组织形式的新型公司制度。现代公司制度基本特性——十六字方针:①产权清楚:一是出资人的所有权清楚;二是公司法人财产权清楚。②权责明确:即公司的出资人、经营者都有明确的权利和职责。③政企分开④管理科学:实现公司管理制度、管理观念、管理组织、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法人财产权是现代公司制度的主线特性。3现代公司制度的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公司(2)股份有限公司4现代公司制度的组织结构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①股东大会——权力机构②董事会——决策机构③监事会——监督机构④经理层——负责公司的平常经营活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内容111213社会再生产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单选:2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派单选:1多选:1单选:1多选:2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单选:2多选:1单选:2多选:1考点1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实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社会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1)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扩大再生产,即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反复进行的再生产。(2)从实现的方式来划分,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考点2: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分类方法:两大部类: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生产要素密集限度: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三次产业: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消费结构、资源结构、投资结构、科学技术、劳动力素质和数量、产业间的关联方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考点3:产业结构的优化目的(1)短期目的:实现产业结构的运营均衡(2)长期目的:实现产业结构高度优化考点4: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派1.国内生产总值(GDP)(1)三种表现形态: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2)三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期期内收入初次分派的最终成果。3.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互相联系(1)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收入-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财产和劳务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2)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考点5:国民收入的初次分派和再分派1.国民收入初次分派,是在与物质生产有直接联系的成员中进行的,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公司收入和生产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三部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三种基本的原始收入。上缴国家上缴集资单位或主管部门留存公司分派个人全民所有制公司税金或利润公司基金工资集体所有制公司税金或利润公司基金工资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税金公积金、公益金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再分派:继初次分派之后,国民收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派。通过再分派形成的收入,称为派生收入。3.国民收入再分派的因素(1)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2)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3)设立社会保障基金(4)建立社会后备基金,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4.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派的途径(1)国家财政收支(2)劳务费用的支付:服务业劳动者用自己的收入支付劳务费用(3)银行信贷:涉及贷款活动自身及差别利率(4)价格体系考点6: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积累基金:构成:积累基金=扩大生产基金(最重要)+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社会后备基金。消费基金构成:消费基金=社会消费基金(=国家管理基金+文教卫生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个人消费基金。对的解决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基本原则——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考点7: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涉及: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的:总体目的和具体目的。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1)有助于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和社会安定;(2)有助于公司经营机制的转换;(3)有助于政府精简机构和减轻承担;(4)有助于引导合理消费和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考点8: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和互相关系经济增长:商品和劳务总供应量的增长。经济发展: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经济及社会发展限度等在内的各种结构的协调与优化。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但却是其中最基本、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是,有经济增长并非一定就有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并不构成经济发展的充足必要条件。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1)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是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即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2)经济增长方式分类: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3.树立科学的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连续的发展观。(2)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规定是全面协调可连续;主线方法是统筹兼顾。4.十八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的概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内容111213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只能与宏观经济调控多选:1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方式和手段单选:1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单选:1多选:1考点1: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1)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2)对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的职能;(3)国家承担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的职能。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1)主体:国家,(2)对象(客体):国民经济总体活动,并通过对市场调控来实现。(3)重要管理手段:间接调控。(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①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定;②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规定;③是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营的需要;④是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的的需要。考点2: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重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手段: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转移支付(2)财政政策类型——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社会总供应和总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①平衡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社会总供求平衡②盈余财政政策(紧缩财政政策):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应时,可以通过增长税收减少财政支出来压缩需求。③赤字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社会总供应大于社会总需求时采用,可以通过减少税收增长财政支出来刺激需求。货币政策①均衡性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总供求基本平衡,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②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大大超过客观需求量,重要功能是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③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小于客观需要量,重要功能是克制社会总需求。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1)目的统一(2)政策协调(3)功能互补(4)适时适度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内容111213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单选:1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单选:1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开放型经济单选: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涉外经济管理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考点1: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1)生产力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2)生产关系因素: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3)市场因素: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4)主导力量:跨国公司3.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和各国经济产生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2)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3)经济全球化使生产领域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开始呈现全球化的趋势;(4)经济全球化导致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更加便利。考点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规则制度的趋同、认同过程。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与机遇贸易全球化在一定限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对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优化和规模经济形成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生产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有也许通过跨国公司产生的“溢出效应”促进本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金融全球化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更便捷地获取外资以填补经济发展中资金的局限性,有助于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的金融管理经验以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考点3: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开放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的基本含义2.我国实行开放型经济的现实意义(1)是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规定(2)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规定(3)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对外承诺的国际义务也是一致的。考点4: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涉外经济管理我国加强涉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关于对涉外经济进行管理的现实意义(1)通过对的解决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坚持平等互利原则,保护国家利益。(2)及时调整对外经济活动的目的和政策,制定对外经济活动的战略和计划,促进涉外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3)对的解决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关系,实现开放经济中社会总供应与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考点5:我国涉外经济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必须有助于拉动国民经济连续稳定增长,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2.必须有助于促进国际收支的总体平衡,为我国实现社会商品总供应与总需求的均衡发明有利条件;3.必须有助于带动国内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增强国际竞争力;4.必须有助于提高国民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保证国家经济安全;5.必须有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可连续发展目的,重视资源的合理运用和环境保护;6.必须有助于扩大就业和缓解国内结构性矛盾,维护城乡社会稳定。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内容111213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多选:1多选:1单选:1公共财政的基本含义与特性单选:1多选:1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多选:1多选:1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考点1: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特性:(1)重要特性: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即增长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长任何额外成本。(2)派生特性: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即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也许。2.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私人物品公用物品需求显示自愿的市场交易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交易机制出价表达政治机制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政府融资(强制融资)政府以强制税收的形式为公共物品进行融资。政府提供物品难以满足人们多样性的需求。私人融资(自愿融资)公共物品在消费上的非排他性,会阻碍私人融资。但是也许会导致供应数量的局限性和结构的不合理性。联合融资多数情况下,应在私人融资和公共融资之间做出分工。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共物品4.公共物品的生产:政府生产和协议外包两种方式,其中协议外包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不管承包给何种性质的机构。5.公共物品供应的制度结构涉及到四个方面:①公共物品供应的决策制度,决策问题是公共物品供应制度结构的核心;②公共物品供应的融资制度;③公共物品供应的生产制度;④公共物品的受益分派制度。考点2:公共财政的基本含义及其核心1.公共财政的基本含义(1)“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财政类型,是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2)公共财政的核心,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其本质规定是要由公众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监督。考点3:公共财政的特性1.填补市场失效,为克服和填补市场天然存在的失效问题,客观上规定政府及公共财政来发挥作用。2.提供公平服务(重要目的和基本特性)。财政公平涉及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也涉及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1)财政收入结构要体现公平性①横向公平:经济能力或支付能力相同的人缴纳相同的税收,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②纵向公平;经济能力或支付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2)财政支出结构要体现公平性:财政支出有统一和具体的标准(3)财政体制的选择要体现公平性:要考虑区域及城乡差距。3.非营利性(1)从财政收入来看,政府重要是依靠非营利性的税罢手段取得收入(2)从财政支出来看,政府重要是将财政资金用于具有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公共需要方面。4.法治性:财政预算要通过国家权利机关审查和批准,财政运营机制要实现法制化。考点4: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范围:应当是市场失灵而社会又需要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领域。机制和手段。收入分派职能。财政调整收入分派的职能,其目的是实现公平分派。收入分派职能机制和手段涉及:①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财政对社会收入分派的范围和界线;②加强税收调节。通过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将公司和个人收益调节到合理水平;通过资源税调节自然资源形成的级差收入等。③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④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机制和手段: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②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财政直接投资等;③通过税收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④加大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文教科卫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考点5: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新增)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1.建立完善、规范、透明、高效的现代政府预算管理制度;2.建立有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3.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财政支出内容111213财政支出及其分类单选:2多选:1单选:1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单选:1多选:1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单选:1多选:1单选:1考点1:财政支出及其分类方法1.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取得所需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资金支付,是政府行为活动的成本。2.如何理解财政支出数据:(1)看财政支出规模;即财政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2)看财政支出结构;即财政支出总额中各类支出所占的比重。(3)看财政支出的性质:反映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实际履行着何种职能。3.财政支出分类方法(1)合用于编制政府预算的记录分类:财政支出功能分类,财政支出经济分类。①财政支出功能分类——“钱花到哪去了”如:住房和社会服务设施、公共秩序和安全、国防、教育、娱乐文化和宗教、医疗保健等②财政支出经济分类——“钱是怎么花出去的”如:商品与服务的使用、固定资本消耗、利息、补贴、社会福利等(2)根据交易的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①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履行其职能,从私人部门取得物品与劳务并支付相应资金而发生的费用。②转移性支出:政府仅扮演中介者角色,依法向受益对象拨付财政资金但不规定获得相应的物品与劳务。4政府支出分类改革:(1)时间:2023年1月1日起中国实行了符合国际惯例的收支分类改革(2)目的:“体系完善、反映全面、分类明细、口径可比、便于操作”。(3)支出功能分类设类、款、项三级,分别为17类、172款和152项。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分别为12类和98款。考点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财政支出规模:衡量指标:(1)绝对量指标,如某年度财政总支出;(2)相对量指标,如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3.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重要因素(1)经济发展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增大、经济效益提高、公民拥有的财富规模增长使得政府通过举债扩大财政支出规模也成为也许。(2)经济体制制度因素:在社会保障制度上若实行高标准、高福利制度,则财政支出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必然要相对地高。(3)社会因素——教育、卫生、人口、社会救济、城乡发展差距等(4)政治因素——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状况、政治体制结构及政府工作效率、政府活动范围。考点3: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与特点(1)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遵循等价互换原则,体现了政府的市场性再分派活动,反映了政府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具有有偿性/等价性特点。(2)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单方面转移。涉及政府补贴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这种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派活动,显示了政府在公平收入分派方面的作用。具有无偿性/非等价性特点。2.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功能比较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对生产与就业影响直接且重要影响间接影响对政府支出效益约束较强较弱体现了财政的不同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派财政收入内容111213财政收入形式与分类单选:2多选:1单选:1多选: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单选:1多选:1单选:1多选:1政府债务收入单选:1考点1:财政收入形式财政收入定义: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保证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依法取得的货币收入。分类含义相关内容税收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向纳税人强制征收的收入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特性最古老、最重要的形式国有资产收益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股息、红利、租金、资金使用费等收入的总称不具有强制性和无偿性特性政府收费政府以特许使用权或者提供直接服务为基础而取得收入的形式涉及规费(如护照费和商标费等)和使用费(高速公路的使用费用)两种。专项收入根据特定需要由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由财政部批准设立、征集并纳入预算管理的有专项用途的收入如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排污费收入等其他收入涉及罚没收入、利息收入、捐赠收入、外事服务收入等一般性财政收入的形式特殊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含义相关内容专用基金收入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列入预算但各部门自行管理的各种基金收入通过专门的预算来反映政府债务收入国家财政通过信用方式从国内/国外取得的借款收入政府对其实行单独预算管理方式注:我国对外公布的每年财政收入总额一般不涉及政府性基金收入和政府债务收入。考点2:财政收入的分类1.按财政收入来源和性质分类(1)税收收入:下设19个“款”级科目,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公司所得税等(2)非税收入:如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专项收入、罚没收入、彩票资金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等。(3)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下设6个“款”级科目,如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等。(4)债务收入(5)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6)转移性收入:下设8个“款”级科目,如返还性收入、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等。2.按经济部门分类(1)农业收入:是财政收入的基础。(2)工业收入: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3)交通运送业和商业服务业的收入:呈日益增长的趋势3.按取得收入依据分类(2类):(1)政府公共财政收入:税收、行政性收费(2)国有资产收入: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等收入4.按取得收入稳定限度分类(1)经常性收入:税收收入、经常性的收费收入(2)临时性收入:债务收入、出卖公产收入、罚款收入5.按财政收入价值构成分类(1)来自社会产品价值中的M部分(剩余产品价值部分)(2)来自C(补偿生产资料消耗的价值)和V(新发明归劳动者支配的价值)。6.按财政收入管理权限分类(1)中央财政收入(2)地方财政收入考点3: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财政收入规模:财政收入的总体水平。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分为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基础性的制约)(2)生产技术水平因素: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长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3)经济结构因素(4)分派制度和分派政策因素(5)价格因素:表现在价格总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和现行财政收入制度。考点4:财政收入规模的拟定1.效率标准和公平标准(1)效率标准:财政收入是否有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运用又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2)公平标准:要公平的分派财政税后承担2.我国常用“两个比重”来间接地反映效率与公平的兼顾限度(1)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考点5:政府债务收入的含义和特性政府债务收入的含义:是政府以债务人身份,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涉及国家公债和地方公债,我国的公债一般指中央政府的债务即国家公债。2.政府债务收入的特性:(1)有偿性:政府必须还本付息,存在直接的返还关系;(2)自愿性:建立在认购者自愿购买基础上;(3)灵活性:政府根据财政资金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拟定。3.政府债务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1)国债依存度=国债发行规模/当年财政支出(2)国债偿债率(财政还本付息的能力)=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当年财政收入(3)国债承担率(累计债务的总规模)=政府历年发行公债尚未偿还的累计余额/当年GDP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内容111213税收的基本涵义与特性单选:1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多选:1单选:1流转税类单选:11题多选所得税类1题单选1题多选1题单选财产税类1题单选“十二五”时期税制改革考点1:税收的基本含义税收的概念: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派,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考点2: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税制要素:(1)纳税人(2)课税对象(3)税率(4)纳税环节(5)纳税期限(6)加成和减免(7)违章解决纳税人和负税人课税对象(征收对象):课税对象是区别税种的重要标志。.税率:(1)定义: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税率是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2)税率分类ⅰ:按照税率的表达方式:绝对量表达的税率和比例表达的税率。其中比例表达的税率的比例税率应用最为广泛。ⅱ: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ⅲ: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ⅳ:零税率和负税率零税率是以零表达的税率,是免税的一种形式。4.纳税环节:税法规定的一种商品或劳务应当缴纳税款的环节。5.纳税期限:缴纳税款的最后时间限制。它是税收强制性、固定性在时间上的体现。6.加成和减免:起征点和免征额:实质上都属于免税的特殊形式。①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成的一定数额。未达成起征点的不征税。②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对课税对象所有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免税额规定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如个人所得税。考点3:税收分类分类税种按课税对象分类流转税类我国税制结构中主体税类。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类如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类如房产税、车船税、城乡土地使用税。按计税依据分类从价税价格或价值为计税依据的税种。如增值税、营业税等从量税如资源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等。按税负能否转嫁直接税纳税人即负税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财产税(房产税、车船税、城乡土地使用税)间接税纳税人不一定是负税人——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按税收的管理权限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考点4:流转税类流转税(商品税):是我国的主体税种。(1)我国现行流转税涉及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2)流转税特点:①课征普遍。②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或交易额为计税依据。③除少数税种或税目实行定额税率外,商品课税普遍实行比例税率,计算简朴,便于征收管理。2.增值税:增值税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税种,其收入居各税种之首。(1)增值税类型(按照允许扣税的范围分三类)①消费型增值税(我国目前采用的)②收入型增值税③生产型增值税(2)纳税人:我国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一般纳税人(17%)和小规模纳税人(3%)。(3)计税方法:一般纳税人:采用扣税法,其应纳税款为销项税额扣除进项税额后的余额。小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3.消费税(1)消费税征税范围:采用列举征税的办法,即只对列入征税目录的消费品征税,不列入的不征税。(2)税目(14类):成品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游艇、高尔夫球及球具、烟、酒及酒精、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高档手表、实木地板、鞭炮焰火、木制一次性筷子。(3)消费税税率:比例税率和定额税率.(4)计税方法:从价定率、从量定额,或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计税的办法计算应纳税额。其中,对卷烟和白酒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考点5:所得税类1.所得税其特点有:(1)税负相对比较公平;(2)所得税类以纳税人的应税所得额为计税依据,不存在反复征税问题;(3)税源可靠,收入具有弹性。2.公司所得税:①公司所得税的税率为25%。②注意合用20%税率的特殊情况:非居民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合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合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胶南公司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征收管理:①居民公司以公司登记注册地为纳税地点,但登记注册地在境外的,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为纳税地点;②居民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应当汇总计算、缴纳公司所得额;③公司所得税按纳税年度计算。纳税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个人所得税(1)纳税人:居民纳税人和非居民纳税人两种情况。(2)课税对象(11项):涉及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涉及个人独资公司和合作公司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等。(3)税率:根据所得类别的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4)计税方法:A.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合用税率【例题·单选】某甲发表文章获得稿酬2023元。按照现行税法,其应纳税所得额为()元。A.2023B.1600C.1200D.1000答案:C【解析】: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考点6:财产税类财产税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财产税重要税种:房产税、车船税、城乡土地使用税等。考点7: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新增)政府预算制度内容111213政府预算职能多选:1单选:1我国政府预算周期单选:2单选:1多选:1单选:1部门预算改善预算管理制度考点1:政府预算职能政府预算的职能(3个)(1)反映政府部门活动或工作状况的功能;(2)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的功能;(3)控制政府部门支出的功能。2.政府预算的原则(1)完整性原则:所有收支内容(2)统一性原则:统一科目、统一口径、程序(3)真实性原则(4)年度性原则:中国(公历制)——从每年1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的一个预算年度;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跨年制)——从每年某月某日至次年相应日期的前一日止公开性原则。政府预算的分类:(1)按预算编制形式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重要涉及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2)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类,分为增量(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3)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类,分为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4)按预算作用时间长短分类,分为年度预算和数年预算(5)按预算管理层次分类,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考点2:我国政府预算周期政府预算周期的含义:也称为政府预算循环。编制——审批——批复——执行——调整——决算2我国政府预算的编制权和执行权在政府,政府预算的审查、批准和监督权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各级审计机关在监督政府预算的执行方面具有重要职能。3.我国政府预算编制:(1)中央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2)中央财政支出预算(3)中央财政赤字及国债余额限额预算(4)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与支出4.政府预算的审查和批准政府预算的审批程序(地方预算):通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后,才干成为政府预算,才干成为具有法律意义的文献。5.政府预算执行:(1)地位:预算周期的重要环节,是组织预算收支任务实现的过程。(2)内容:涉及组织预算收入、拨付预算支出、动用预备费等。具体工作由财政部负责。(3)载体:国家金库制度。国库一般分为独立国库制、委托国库制和银行制。我国实行委托制,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国库。6.政府预算调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必须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政府决算财政部编制中央决算草案,报国务院审定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考点3:部门预算部门预算的重要内容(1)在编制范围上,部门预算涵盖了部门或单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2)在编制程序上,部门预算是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汇总形成的。(3)在基本框架上,部门预算由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组成。在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两类预算下,又分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一般收入预算涉及财政预算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考点4:改善预算管理制度核心内容:预算编制科学完整、预算执行规范有效、预算监督公开透明。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内容111213货币的本质与货币形态的演变单选:1多选:1单选:1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与类型单选:1多选:1单选:1多选:1单选:1多选:1货币发行单选:1多选:1单选:1多选:1考点1:货币的本质与货币形态的演变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定义:马克思从货币的起源出发来揭示货币的本质,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货币具有两个基本特性:①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与其他商品同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②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互换的能力。货币形态的演变:实物货币(非金属和金属的实物货币)——代用货币(银行券和辅币)——信用货币(钞票和银行存款)注: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与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有人称电子货币为继金属铸币、纸币之后的“第三代货币”。实质上,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形式。考点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货币制度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以法律形式拟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货币材料:规定货币材料是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2)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3)本位币(“无限法偿”)、辅币及其偿付能力(4)发行保证制度。在当代纸币本位制下,大多数国家不再规定发行制度保证(但香港区以美元作为港币的发行保证)。考点3:货币制度的演变从历史发展来看,世界各国先后采用过以下几种货币制度: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1.银本位制:以白银为本位货币材料,有银两本位和银币本位之分。2.金银复本位制:以黄金和白银同时作为本位币材料。金币和银币都可以自由铸造、互相之间可以自由兑换,具有同等的法偿能力。金银本位制分为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金银复本位制中,采用双本位制时,在两种面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必然被收藏、熔化或输出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会充斥市场。也称为格雷欣法则。金本位制:(1)黄金为法定的本位货币金属,银币退居辅币地位。(2)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①金块本位制(生金本位制):可以有限兑换金块的银行券代表黄金流通。②金汇兑本位制(金本位制):由国内不能兑换黄金但能兑换外汇的银行券代表黄金流通。4.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1)不兑现纸币本位制,是以中央银行发行的纸质货币作为流通货币。(2)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特点:黄金非货币化、货币供应信用化、货币多样化。考点4:我国的货币制度1.我国货币制度的特殊性,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比较特殊,为人民币、港币、澳门元“一国三币”的货币制度。2.人民币制度基本内容: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单位为“元”,辅币的名称为“角”和“分”(其余的可以跳过)考点5:货币发行1.货币层次:(依据货币资产的流动性)(1)M0=流通中的钞票(2)狭义的货币量:M1=M0+银行活期存款(3)广义的货币量: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2.货币供应量分为两部分:(1)钞票:中央银行的负债(2)存款:商业银行的负债。3.中央银行的信用发明货币机制:中央银行运用自身掌握的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发明信贷资金来源。4.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B)中央银行放出的信用是银行体系扩张信用、发明派生存款的基础,称为基础货币,涉及钞票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信用与金融中介内容111213信用的内涵与类型单选:2多选:1单选:2多选:2金融中介单选:1单选:2多选:1多选:1我国金融中介体系单选:1考点1:信用的定义、存在的前提及本质特性1信用存在的基本前提(两个):私有制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大量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是货币与信用存在的共同前提。2.信用的本质特性(1)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单方面的价值运动。(3)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4)信用是与商品、货币经济紧密相联的经济范畴。3信用的作用(1)信用促进社会总需求的扩张与紧缩——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2)信用的存在减少了交易成本,方便了交易行为。(3)信用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得以有效贯彻实行的桥梁——信用中介机构和信用工具。(4)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可以保证信用主体的行为具有长期性和可预测性。考点2:信用的形式1.按债权人与债务人结合的特点分类的信用形式: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直接信用:不需要中介。间接信用:通过各种金融中介进行借贷活动的信用方式。按不同主体分类的信用形式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银行信用:银行通过存、放款形式的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是典型的间接信用;成为了信用关系中的主体和基本形式。国家信用其形式重要是发行国库券或公债。消费信用:指工商公司或者银行以商品或者货币的形式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征信的定义和功能征信是债权人对债务人还款能力的调查,是信用交易过程的一个环节。考点3:金融中介及其类型1.金融中介是在信用关系中,插在借者(债务人)和贷者(债权人)之间的第三方。2.金融中介机构的类型:(1)银行类金融机构:通常涉及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2)非银行类金融机构3.重要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机构)(8个):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商业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基金管理公司、财务公司、信用合作组织。(1)中央银行是处在金融中介体系的中心环节,具有特殊的地位。(2)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最为核心的部分。它的重要职能(3个):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发明。(3)投资银行的资金来源重要依靠自己的股票和债券来筹集,一般不吸取存款。所以投资银行不属于银行类金融机构。考点4:我国金融中介体系我国金融中介体系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两个阶段)(1)新中国“大一统”金融中介体系的建立(2)1979年以来金融中介体系的改革和发展第十六章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内容111213金融体系多选:1金融市场单选:2单选:1多选:1单选:1多选:1金融工具与利率单选:1多选:1单选:1单选:3考点1:金融体系金融体系的定义:金融体系是有关资金的集中、流动、分派和再分派的一个系统。构成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1)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2)金融中介——银行类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3)金融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4)金融工具——金融产品或金融商品(5)金融制度和调控机制——货币制度、汇率制度、利率制度、信用制度、支付清算制度、金融监管制度考点2: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4个):聚敛、配置、调节、反映。构成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4个):交易对象、交易工具、交易主体、交易价格。基本要素内容交易对象货币资金,其供求与金融工具的供求方向上是相反的。交易工具市场上流通的各种金融工具交易主体①个人或者家庭:买方、卖方;②工商公司:一方面是筹资人,投资人③政府部门:资金需求者;④金融机构:最大的买方和卖方。⑤中央银行:交易方、管理者交易价格利率、汇率、保险费率、股价考点3:金融市场的分类1.按交易的金融工具的期限长短,可以把金融市场划分为货币市场(一年以内)和资本市场(一年以上)。2.按金融工具的发行和转让流通的不同: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3.按照金融交易的交割期限可以把金融市场分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注:金融期权交易是指买卖双方按成交协议签订协议,允许买方在支付一定的期权费用后,取得在特定期间内、按协议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证券的权利。按金融交易的地理区域不同,可把金融市场划分为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考点4:金融工具1金融工具的特性(4个):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①名义收益率:票面收益与本金的比率;②当期收益率:票面收益与该金融工具购买时的市价的比率)2.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之间的关系①风险与期限成正相关关系;②风险性与流动性成负相关关系;③收益率与期限性、风险性成正相关关系;④收益率与流动性成负相关关系。考点5:金融工具的分类1.短期金融工具:国库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票据2.长期金融工具:(1)长期政府债券(2)公司债券(3)银行债券(4)股票3.衍生金融工具:(1)期货交易:种类有货币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2)期权交易:拥有权利的一方为获得该种权利,必须事先给与承担这种义务的一方一定的费用。(3)互换:涉及期限互换、利率互换和货币互换。考点6:利率1.利率的定义:一定期期内利息额对借贷本金额之比(1)公式:利率=利息额/(借贷本金额×期限)期限(2)计息方法:单利计息方法、复利计息方法期限单利计息方法:本金加利息=本金×(1+利率×期限)复利计息方法:本金加利息=本金×(1+利率)期限2利率的种类(1)基准利率:也称中心利率,在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一般由一国货币当局(中央银行)掌握。期限(2)按照利率的管理体制来划分,利率可分为市场利率和计划(官方)利率。(3)按在信贷期限内利率是否能变动来划分,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4)按是否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来划分,利率可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3.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6个)(1)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率水平的基本因素(2)货币资金供求关系:货币资金供过于求,利率下降;反之,则利率上升(3)物价上涨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上涨率(4)历史的沿革(5)中央银行货币政策(6)国际金融市场利率4.利息的本质和作用(1)利息的本质:是由借款者支付给贷款者的超过借贷本金的价值。(2)利息的价值判断作用重要表现在:利息是衡量不同时期货币资金实际价值的尺度;利息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第十七章汇率与国际收支内容111213外汇与汇率单选:1多选:1多选:1单选:2国际收支单选:1多选:2单选:2多选:1单选:1考点1:外汇1.外汇的概念:是指以外币表达的,可用于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的支付手段。2.外汇的分类:(1)即期外汇,又称现汇,在外汇成交后于当天或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的外汇。(2)远期外汇,又称期汇,按协定的汇率签订买卖协议,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间进行交割的外汇。3.外汇的三个特性(三性)(1)外币性:以外国货币表达。(2)可兑换性: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表达的资产或支付手段。(3)普遍接受性:被各国所普遍接受和运用。4.国际货币国际货币须具有:一是可兑换货币,即自由外汇;二是货币发行国必须具有强大的经济金融实力,该货币币值稳定。目前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是重要的国际货币。考点2:汇率1汇率的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即汇率表达一定单位外国货币折算成本国货币的数量。①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用直接标价法。人民币汇率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②在直接标价法下,汇率值升降与本币升贬值反向,与外币升贬值同向。例如:在中国,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本来是USD1=CNY6.8395,现在是USD1=CNY6.4787,汇率值降了,说明人民币(本币)升值,美元(外币)贬值。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外国货币来表达汇率。即汇率表达为一定单位本国货币折算成外国货币的数量。美国、英国和其他英联邦国家采用间接标价法。汇率的报价方法①汇率变动的最小单位被称为基点。汇率一般计算到五位数。对于大多数货币,1点通常是0.0001货币单位②汇率的报价方法:通常采用双向报价制,即同时报出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而中间汇率是这两者的算数平均数。4.汇率的种类外汇按买卖的交割期限分为即期汇率(现汇汇率)与远期汇率(期汇汇率)假如货币的期汇比现汇贵,称货币远期升水;假如货币的期汇比现汇便宜,称货币远期贴水;假如货币的期汇和现汇相等,称平价。【例题·单选】某银行挂出的即期汇率是USD1=CNY6.3530,6个月远期汇率是USD1=CNY6.2895,则远期美元()。A.升值B.贬值C.贴水D.升水答案:C考点3: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1.国际收支:(1)国际收支逆差,外汇需求大于供应,外汇升值,本币贬值;(2)国际收支顺差,外汇需求小于供应,外汇贬值,本币升值;2.相对通货膨胀率:(1)一国通货膨胀高于他国,则该国货币贬值;反之则趋于升值。(2)通货膨胀率上升,本币贬值。通货膨胀率下降,本币升值。3.相对利率:高利率使货币升值(本币升值),反之(低利率)则使货币贬值(本币贬值)。利率对汇率的影响特别是在短期极为显著(最为显著)。4.总需求与总供应:当一国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应,本币呈贬值趋势。当一国总供应增长快于总需求,本币呈升值趋势。5.市场预期:假如市场预期本币贬值,最终导致本币的实际贬值。考点4:汇率决定理论1.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1)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是决定汇率的基础,汇率的变动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变化引起的。(2)购买力平价是指两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货币的购买力与一般物价水平呈反比,是一般物价水平的倒数。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关系:(1)假如绝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相对购买力平价一定成立;(2)假如相对购买力平价成立,绝对购买力平价不一定成立。2.利率平价理论:从国际资本流动的角度探讨利率,考察利率对汇率的影响,特别是对短期汇率变动的影响。(1)利率平价理论分为抛补利率平价和未抛补利率平价。(2)抛补利率平价理论:远期汇率是由即期汇率和国内外利差决定,高利率货币远期贴水(相应地低利率外汇升水),低利率货币远期升水(相应地高利率外汇贴水),年升贴水率等于两国利差。考点5:国际收支1.国际收支的概念:在一定期期内,某一经济体(国家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各种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2.国际收支平衡表:它集中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结构和总体状况。涉及:(1)经常账户(①货品和服务②收益③经常转移)(2)资本与金融账户(3)净误差与漏掉考点6:国际收支差额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是针对不同口径划分的特定账户上出现的局部差额而言的。贷方余额表白顺差,借方余额表达逆差。内容贸易差额货品进出口差额,反映一国产业结构、产品国际竞争力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经常差额顺差说明实际资源从国内向国外净转移;逆差表白实际资源国外向国内净转移。综合差额考察除储备资产以外的所有项目的状况,该差额反映了一国国际收支的综合情况,可以衡量国际收支对一国储备的压力考点7:国际收支调节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顺差外汇缓冲政策抛售外汇购进外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紧缩政策扩张政策汇率政策本币贬值本币升值直接管制措施扩大出口、放松资本流入扩大进口、放松资本流出第十八章记录与记录数据内容111213记录的含义记录数据的计量尺度记录数据的类型单选:1记录指标及其类型单选:1考点1.:记录的含义1.记录一词一般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含义:(1)记录工作,即记录实践活动(2)记录数据(3)记录学的含义(记录学是关于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释记录数据的科学)考点2:记录数据的计量尺度(了解)记录数据的计量尺度由低到高、由粗到精可以分为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考点3:记录数据的类型(了解)1.按照计量尺度分类:(1)分类数据(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的)(2)顺序数据(由定序尺度计量形成的)(3)数值型数据(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形成的)2.三者的区别:(1)分类数据和顺序数据都说明的是事物的品质特性,通常可以计算出各组的频数或频率,(2)数值型数据则可以用更多的记录方法进行解决。考点4:记录指标及其类型1.记录指标的理解和使用方法:(1)用来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基本概念;(2)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状况的概念和数值 2.记录指标按其所反映的内容或其数值表现形式的分类:(1)总量指标(又称为绝对数)。如土地面积、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商品零售额等(2)按其所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类:①时期指标(一段时期内)ﻩ②时点指标(某一时刻上)(2)相对指标(3)平均指标第十九章记录调查内容111213记录调查的概念与种类记录调查的方式单选:1多选:1记录数据搜集的方法多选:1记录数据的质量单选:1考点1:记录调查的概念和种类1.记录调查记录数据涉及:(1)第一手记录数据(重要数据)(2)第二手记录数据2.记录调查的种类:(1)按调核对象的范围不同分类:①全面调查 ②非全面调查(划分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标志是调查单位是否所有)(2)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类:①连续调查②不连续调查考点2:记录调查方式记录报表:(1)含义: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应用场合),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特点)基本记录数据的一种调查方式。(2)记录报表分类:①按调核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全面记录报表和非全面记录报表。全面记录报表:调核对象中每一个单位填报。非全面记录报表:调核对象中一部分单位填报。目前大多数记录报表都是全面报表。②按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分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③按报表内容和实行范围不同:分为国家的、部门的、地方的记录报表。2.普查普查特点:第一,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第二,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第三,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限度也较高。第四,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窄。3.抽样调查(1)特点:第一,经济性。这是抽样调查的一个最显著优点。第二,时效性强。第三,适应面广;第四,准确性高,数据质量有时比全面调查更高。方法: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4.重点调查特点:第一,调查的标志值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第二,以较少的投入、较快的速度取得某些现象重要标志的基本情况或变动趋势。5.典型调查典型调查的重要作用:第一,填补全面调查的局限性;第二,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考点3:记录数据搜集的方法1.搜集第一手记录数据的方法(7种)(1)直接观测法(调查人员到现场)(2)报告法(是我国记录调查中常用的方法)(3)采访法(4)登记法(5)电话访问法(6)网络调查法(7)实验设计法2.第二手记录数据的来源以及使用时须注意的问题。①要评估第二手记录数据的可用价值。②要注意指标的含义、口径、计算方法是否具有可比性。③注意填补缺失数据和进行质量检查。④引用记录数据要注明数据来源。考点4:记录数据的质量记录数据的误差及误差的来源:通常是指记录数据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含义来源登记性误差调查过程中由于调查者或被调查者的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填报错误、抄录错误、汇总错误等。故意虚报或瞒报调查数据从理论上讲可以消除代表性误差在用样本数据进行推断时所产生的随机误差抽取样本时没有遵循随机原则;样本结构与总体结构存在差异;样本容量局限性等通常是无法消除的,但事先可以进行控制或计算2.记录数据质量评价标准概括为六个方面(了解)第二十章记录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内容111213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单选:1多选:1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单选:1登记表考点1: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频数与频数分布的含义频数分布表:将频数分布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可以参考教材表20-2不同公司登记注册类型和产业类型的频数分布:(1)列联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交叉分类的频数分布表。(2)交叉表:二维的列联表(两个变量交叉分类)。3比例、比例和比率的计算方法(参考教材表20-3不同登记注册类型公司的频数分布)(1)比例:是一个总体中各个部分的数量占总体数量的比重,通常用于反映总体的构成或结构。(2)比率:是各不同类别的数量的比值。考点2:条形图的作用、特点和绘制方法1.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短来表达数据变动的图形,有单式、复式等形式。在表达定类数据的分布时,用条形图的高度或长度来表达各类别数据的频数或频率。注:绘制时,各类别可以放在纵轴,称为条形图;也可以放在横轴,称为柱形图。2.圆形图也称饼图,是用圆形及圆内扇形的面积来表达数值大小的图形。重要用于表达总体中各组成。在绘制圆形图时,总体中各部分所占的比例用圆内的各个扇形面积表达部分所占的比例。考点3:顺序数据的整理与显示方法对于顺序数据,还可以计算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比例),绘制累积频数分布图。1.累积频数和累积比例的计算方法(1)累积频数的计算方法(两种):①向上累积:从类别顺序的开始一方向类别顺序的最后一方累加频数(数值型数据则是从变量值小的一方向变量值大的一方累加频数)②向下累积:从类别顺序的最后一方向类别顺序的开始一方累加频数(数值型数据则是从变量值大的一方向变量值小的一方累加频数),称为向下累积。2.顺序数据累积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1)顺序数据的图示:分类数据的图示方法也合用于顺序数据,涉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联网报警服务合同范例
- 水库改造施工合同范例
- 4s店买卖合同范例
- 务工合同范例建筑
- 米油盐购销合同范例
- 盖板合同范例
- 交运股合同范例
- 喜相逢购车合同范例
- 铜陵学院《机械优化设计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通化医药健康职业学院《痕迹信息系统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雨水回用池专项施工方案
- 外研社英语教材(一年级起点)二年级上册句型总结
- 国内外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
- CNAS授权签字人考核资料讲课文档
- 杉木防水施工方案
- 新能源电动汽车参考文献有哪些
- 煤矿全员安全教育培训考试试卷+答案
- 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
- 液压气动技术专题报告2000字
- GB 19517-2023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 GRR-计数型(范例填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