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日本对华直接投资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4fa91b4c4e2ccebb185d81a9aa0882/634fa91b4c4e2ccebb185d81a9aa08821.gif)
![第十二章日本对华直接投资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4fa91b4c4e2ccebb185d81a9aa0882/634fa91b4c4e2ccebb185d81a9aa08822.gif)
![第十二章日本对华直接投资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4fa91b4c4e2ccebb185d81a9aa0882/634fa91b4c4e2ccebb185d81a9aa08823.gif)
![第十二章日本对华直接投资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4fa91b4c4e2ccebb185d81a9aa0882/634fa91b4c4e2ccebb185d81a9aa08824.gif)
![第十二章日本对华直接投资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34fa91b4c4e2ccebb185d81a9aa0882/634fa91b4c4e2ccebb185d81a9aa088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一、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况日本对华投资下降及海外投资转移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除东道国经济发展及投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外,也有跨国公司及其母国国内经济发展、投资战略转变等因素的影响。相比之下,后者对海外投资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1、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1)、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1980年代中期,随着日本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扩大,日本遭遇的贸易壁垒越来越多,加之《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急剧升值,造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统计,日本对外投资额从1980年的46.93亿美元猛增至1989年的675.4亿美元,提高了13倍多。日本一跃成为世界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来源国之一。截至2006年底,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已达到4496.80亿美元。2)、日元升值影响从1985年广场协议至1988年,外汇比价从1美元=244.19同元上升至1美元=128.27R元,九十年代迫于美国的压力再次从1993年的1美元=124.8日元升值到1995年的1美元=96.45日元,突破了百元大关。日元升值,意味着日元在国外更具有购买力,同时也相当于外国商品或者劳动成本都将变的更加便宜,国内工资高涨,为了降低成本,日本企业转移生产能力,在国外进行投资,而作为本身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中国,更是日本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同元升值的过程也是日本对华不断进行投资的过程。3).与国内产业升级密切相关日本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与日本国内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对外投资战略等因素密切相关。日本对外投资的产业也因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状况而有所不同。按小岛清的边际产业转移理论,日本在华直接投资的产业是由于在日本国内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劣势或衰落地步,为了维持产业的长效机制或者为了达到产业的利润最大化,将这些产业转移到不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从日本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当时同本国内纺织工业和钢铁等制造业部门基本处于饱和的状态,如果继续扩大投,不仪难以提高效率,甚至很难再维持现有的效率和利润,因此只能向外投资。而同时日本国内出现了一批新兴产业,信息通讯产业逐渐规模化发展,不仅满足了日本国内产业的发展,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4)、日本国内需求不足、经济萎靡也是日本来华投资的重要原因。日本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直至现在一直处于经济低迷状态,特别是在亚洲会融风暴时的1997年和1998年达到了战后同本经济增长率最低的水平,分别为-0.4%和1.9%,经济低迷导致日本国内呈现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同本工人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导致购买力下降,即国内需求减少,需求减少将直接导致生产相对过剩,从而投资者会减少在国内的投资,而当时的中国经济正在迅速崛起,因此日本内需严重不足,日本投资者将投资目标转向需求旺盛的中国。图表Ⅰ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按国际收支计算)2、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情况1)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在1955年,日本制造业仍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为主,其产出约占制造业总产值的74.7%出口的比重达到43.5%;而资本、组装和知识密集型工业产出及出口所占比重仅为25.2%和24.3%,因而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业构成了当时日本制造业的主体。之后,由于日本对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四国实施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性投资,到日本第二次投资浪潮(1978年-1985年)时期,日本国内的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业已大部分转移至国外,而资本、组装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占据国内制造业的主导地位,并构成了日本制造业和出口的主体。如在1980年和1990年,资本、组装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产出和出口比重已分别达到61.2%、71.8%和84.5%、87.2%。此时,日本制造业已完成了从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向资本、组装和知识密集型工业的转变。同时,日本对外投资也转变为以资本、组装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投资。2)、产业投资因地区和国家而异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和存量来看,日本企业投资的主要目的地是北美、欧洲和亚洲三大地区。对制造业的投资则主要集中在亚洲,其次是北美。自1999年起日本对亚洲制造业的投资比重始终保持在60%以上。而日本对非制造业的投资则重点放在欧洲。尽管日本对三大地区制造业的投资均占有一定的比重,但投资产业却有所不同。如日本企业1950年代开始的海外投资是以国内边际产业转移为目的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如纺织服装业。因而,亚洲国家或地区的日资企业基本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大量的加工贸易产业,如电子和电气设备制造业。1989年之后,随着日本国内产业的不断升级,日本对亚洲的投资也开始转向电气机械和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化工、金属和机械产业。但日本企业对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投资则始终以资本、组装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投资为主,如汽车制造业等。日本在欧洲和美国汽车制造业的投资统计显示,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期,日本丰田、本田和尼桑三大汽车公司分别在美国和欧洲投资设立了13家汽车公司和8家汽车零部件公司(美国9家、英国4家);而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则位于英国(4家)、法国(2家)、德国(1家)和意大利(1家)。在1951年-1995年的45年里,特别是在1980年以后,日本对美国运输设备产业的投资累计达到68.49亿美元,约占日本对海外该产业投资总额的37.08%。另据日本财务省对北美“按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统计,1999年-2003年间,日本对北美电气制造业的投资额累计达238.29亿日元。仅1999年的投资额就高达160.61亿日元,分别约占当年日本对北美制造业投资额及对北美投资总量的73.51%和57.85%。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企业对欧洲和北美制造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运输设备产业和电气及电子设备产业。二、日本对华投资概况图1日本对华投资金额的变迁(单位:万美元)图2日本对华投资项目数量的变迁(单位:件)
1、日本对华投资的过程1).1984~1985年间的第一次对华投资热潮此阶段,日元升值,日本企业在日本国内生产的产品不再具有竞争力,所以许多日本企业开始考虑把自己的生产基地向海外转移。这时候投资的主要地点是大连,因为从地理及历史的角度而言,日本和大连间有很深的渊源,且大连的日语人才资源相对其他城市而言较为丰富,所以日资企业大多集中于此。日资投资的主要行业则集中于食品加工、纺织和杂货等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时,中国国内的与外企投资相关的法令、法规建设逐步完善,中国经济整体自改革开放以来也慢慢步入正轨,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由尝试向实际行动转化。仅1984年1年间的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数量和金额,就超过了前5年的总和。1985年全年的投资数量又增长了一倍。2).1988~1989年间的第二次对华投资热潮为了改善我国投资环境,更好地吸收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国民经济,1986年1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1988年1月中国政府提出并开始实行“沿海经济发展战略”;1989年11月的中国共产党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这一系列的政策都对外资入华起到了有效地作用。与1987年相比,1988年全年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数量有了大幅的增加,增量达到了70%强,从而形成了又一次投资热潮,这种热潮一直持续到1989年5月。3).1991~1995年间的第三次对华投资热潮形成这一投资热潮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政府根据实地发展需要,于199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并实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决定》;1991年起设立了新的经济开发区—上海浦东新区。这些举措都充分表现了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变性和持续性,有效地为外资入华注入了信心。除了优秀而丰富的劳动力条件外,这一阶段中国国内的社会基础设施也得到了相对良好的改善。同时,这一阶段国际资本市场日元汇率激增的形势,也为日本企业加大对华投资起到了有效地促进作用。1995年全年,日本对华投资数量770件,投资金额达到了历史新高的459200万元,形成了对华投资的最高峰。这一时期,日本对华投资的主要地点除了大连以外,还聚集于珠江三角洲。投资的行业除原有的食品、杂货、纺织等行业外,还有机械、电子、电器、交通工具(如摩托车、汽车等)。4).2000~2005年间的第四次对华投资热潮(中国加入WTO)自第三次投资热潮后,1997年爆发了席卷全球的亚洲金融危机。日本的银行业、证券业也陷入了破产冲击,日本国内经济跌入了低谷。受其影响,1997~1999年间对华投资也大幅度衰减。但是,随着1999年中美达成了中国加入WTO的合作意向,并于2001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享受到了平等的成员国待遇,但也促使我们与国际相接轨,使外商的整体待遇面有明显改善:根据承诺,我国逐步降低了关税,对外资企业也实行了国民待遇,放宽整个市场的准入标准,为我国吸引外资创造了制度和政策等良好的软环境,降低了外资进入我国的投资成本和风险。这些变化增强中国在吸引外资角度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对此时期日本对华投资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自此,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又一次进入了高潮。5、稳定常态阶段:2007年至今2007年至今,日本在对华投资国中的地位进一步稳定,不论是对华投资项目数还是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日本均达到一种稳定常态。截至2010年12月,日本以实际投入外资42.42亿美元成为中国第四大投资国,占当年中国利用外资总额的4.01%。2、日本对华投资的特征1).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日本是中国吸引外资活动中最重要的投资方之一在所有外资投资排名中,1992年日本的投资数量处于第二位,投资金额处于第五位;1994、1995年中,日本投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第一位,投资金额仅次于美国处于第二位,超过了英国。到了1996年以后,日本对华投资的数量和金额上都有所减弱,排名也随之下降,这主要是受日本国内经济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所致。但是,从日本企业对亚洲整体投资的角度来看,1999年度对华投资金额有所下降,而投资数量仍保持在第一位。2).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制造业成为日本对华投资的主方向截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对华投资要以服务业等非制造行业为中心,此方面的投资额也大多超过了制造行业。但是,1991年以后,对制造业的投资金额和数量都超过了非制造行业。到了1997年3月末,在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总额中,对制造业投资约为61.0%,远远超过了非制造业投资的35.9%。1990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有46%投向制造业,1991年以后对制造业的投资高速增长,到1993年猛增到了空前绝后的81%。此后一直到2008年,对华制造业投资平均在70%以上。上述数据表明,日本对华投资的主要行业领域是制造业,中国是日企海外加工与制造的最主要基地之一。就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化而言,主要集中于机电、汽车零部件、服装、钢铁、化工、食品加工等相关行业。3).针对中国国内市场的投资逐渐增加20世纪90年代前期以前,日资和其他外资一样,进入中国主要是“成本取向”,目的是利用大陆的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增强其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进入国内的外资以经营加工型贸易为主,利用港澳的区位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和政策优势,採用“大进大出”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但是进入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中国持续保持经济的高水平增长、国民收入大幅增加、物质生活条件的巨大转变,以城市为中心的居民购买力得以迅速提升,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对华投资出现一个重要变化:外资尤其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主要向“市场取向”转变,他们以开发中国国内市场为主要目的。在此背景下,日本对华投资中物流业、金融业、大型零售业等针对我国内需的行业投资比例逐年增加。4).对既存日资企业的扩张性追加投资增多从进入90年代后期开始,受国际市场环境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资本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的减少,日本的对华投资也相对衰减。日本对华投资中新增加投资的主方向定位于过去几年中已经成立的日资企业,投资主要用于这些企业的以扩大业务为目的的企业扩张需求。2、日本对华投资的区位和产业分布在90年代以前,日本企业对华主要投资于食品、纤维、木材、纸浆、化学等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在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加大了吸引外资的力度,特别是对汽车制造业、微电子业、家用电器业、通信设备业、制药业、仪器仪表业、化工业等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的投资比重明显加重。总之从1991年到2001年同本对华投资迅速增长,制造业投资比重从约20%迅速提高到75%左右,而非制造业投资降低至25%左右。日本在华直接投资区位主要分靠于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并有向中西部内陆地区扩散的趋势。1979年至1983年在华同资企业共有15家,其中有11家分布于沿海地区,3家分布于直辖市;1984年至1991年在华日系企业迅速增加为1731家,其中61.5%的企业分布于沿海地区,30.7%的企业分布于直辖;而从1992年到1999年已经达至到10427家,日系企业在沿海地区投资比重下降到52.4%,为5465家,在直辖市投资数为3814家,内陆地区投资比重有所上升,上升比重到11%,共1148家。1997年到2006年间,日本在华实际投资金额为434.67亿美元,在中国东部投资金额为410.6亿美元,占总投资金额的94.46%,而中部地区投资会额20.46,占4.71%,中东部地区的投资占总投资的金额接近99%,在西部地区投资金额非常少,仅为3.61亿美元。3、日本对华投资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1)、日本在华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模式,呈现由低附加值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变,且同本是中国引资的大国,日本在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属与金属材料》课件
- 《压力容器零部》课件
- 《焦虑抑郁概述》课件
- 《预防医学基础》课件
- 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培训资料心身性疾病
- 品质管理讲座之品质意识培训
- 2025年湖南c1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下载
- 汽车销售半年总结模板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大会比赛》精美课件
- 新员工服务技巧培训模板
- 2025届河北衡水数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直肠癌课件完整版本
- 医学教材 《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解读课件文
- 食材配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普通高中自主招生物理试卷(含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家禽用马立克疫苗行业运营模式与前景动态预测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陕西省英语小升初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专业目录
- 2024信息技术数字孪生能力成熟度模型
- 2024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结构化面试真题试题试卷答案解析
- 2024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