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的物质性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物质意识运动规律静止辩证唯物论关键词体系构建1.物质的含义(P29):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性可知性唯一特性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P28-30)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意识运动规律静止辩证唯物论关键词体系构建1、什么叫运动?(P31)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P31)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P32)(1)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客观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否认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物质意识运动规律静止辩证唯物论关键词体系构建1.什么是规律?(P33)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P33)(1)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人和规律的关系(P33-34)世界观方法论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物质意识运动规律静止辩证唯物论关键词体系构建1、意识的本质(P37)2、意识的作用(P38-40)
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反映。(1)人能够能动地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1)世界观方法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世界观方法论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仅能能动的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物质意识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能动作用决定作用反作用物质决定意识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一切从实际出发能动反映世界的物质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辩证统一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目的性计划性对生理调节控制作用(正确)促进(错误)阻碍主观能动性包含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辩证唯物论世界观(原理)(对应)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物质性原理)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要求我们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唯物论经常用到的原理和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力量,自觉树立正确意识。3.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违背规律必然遭到惩罚。4.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本单元的常见设问方式:1、请运用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4、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说明……2、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3、运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分析……6、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分析……7、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5、运用规律的知识,分析说明……
材料一:“美丽中国”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结合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依据。①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尊重自然的体现。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党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决定,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③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2.受世界一些国家政治动荡及欧债危机等影响,2012年我国面临外需不足、内需不振,结构调整等经济环境,2012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增长7.5%,这是我国GDP预期增长目标八年来首次低于8%。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主动降速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12分)
答案: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我国经济增长主动降速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结果。②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经济增长预期目标降速,是综合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作出的决策,符合客观实际。③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把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主动降速,是尊重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每点4分)关键词体系建构实践认识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什么叫实践?(P42)2、实践的特征(P42-43)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44-45)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坚持实践第一性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重视正确的理论(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键词体系建构实践认识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什么叫真理?(P47)2.真理的三性(P47)3.认识的三性(P48-49)
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和具体的;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实践反作用决定作用基础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归宿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正确)促进(错误)阻碍真理立场、观点、方法、知识结构及能力水平不同追求真理是个过程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方法论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辩证唯物的认识论世界观(原理)(对应)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作用)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有促进作用3、真理客观性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基本属性
是客观的
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立足于实践,自觉投身实践。要求我们要形成正确的认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要求承认真理客观性,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辩证唯物的认识论世界观(原理)(对应)方法论4、真理是条件的、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即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5、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正确认识真理适用的范围与条件,坚持与时俱进。;坚持从实践出发,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发展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认识论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二、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p48(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本单元的常见设问方式:1、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从认识论角度)分析……4、结合材料,说明……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反映了认识过程的哪些特点?)3、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5、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分析……2、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决定认识的?(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中心,城市的兴起是人类告别蛮荒的标志。早期的城市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农业城市,自然和谐,但城市功能简单;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片面强调城市的经济功能和集聚功能,城市变成了工业城市;“先发展,后污染”的模式致使城市在不断发展和膨胀中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贫富差距等各种“城市病”的挑战。人们发现,城市远非“理想国”。在人类转向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如何更新理念,应对矛盾,彰显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这一城市本质,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面对“城市病”的新课题,上海世博会提出了全新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传递着低碳、环保、和谐的共同追求,升华了城市发展理念。结合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说明人类是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的。(15分)
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3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基础上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3分)(若答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我们我们要坚持主客观、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也可酌情得分,但总分不超六分)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综合提高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4)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3、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年增长率达22‰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达到30‰,如此发展下去,50年后,中国将有26亿人口,到时候,恐怕连吃饭都成问题。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疑问。然而,他的观点却受到严厉批判。从1962年到1972年,10年里我国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把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进入21世纪,我国已经成功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增长”向“低出生、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2分)马寅初经过调查研究,提出我国要实行计划生育,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分)随着人口形势的发展,实行计划生育由原来受到批判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表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分)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证明了计划生育的正确性,说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分)。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6分)批判计划生育的观点导致了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则成功地控制了人口数量,说明不同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不同的反作用,我们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认识。(2分)4、建国以来,我国的户籍管理制度发生了很多变化: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1954年宪法规定了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第二阶段,1958年至1978年,为严格控制。1958年和1959年的户口制度对人口流动作了严格限制。1975年宪法取消了关于迁徙自由的条款。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为半开放期。1984年制定的《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是对户籍政策的重大调整,人们对户口问题的认识有了新变化。2010年5月,国务院首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反映了认识过程的哪些特点?参考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1954年宪法规定了公民有“迁徙和居住的自由”,1975年宪法又取消了关于迁徙自由的条款,2010年实行居住证制度,这些变化说明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②认识具有无限性。我国对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是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深化的。③认识具有上升性。我国对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它与时代发展相适应。5、(2011广东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分)参考答案: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二、1、中央对经济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的变化,体现了那些哲学道理?答(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中央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体现了这一点。(2)规律是普遍的和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同时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结合。(3)实践是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绿色城市水资源管理技术合同4篇
- 2025年度新型环保铝合金门窗生产基地合作协议4篇
- 2025年度板材行业安全生产标准采购合同4篇
- 2025年度环保型厂房建筑承包合同书4篇
- 2025年度道路客运司机岗位劳动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智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合同4篇
- 2025年度煤炭产品质保服务合同书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产买卖资金垫付协议4篇
- 2025年医疗服务合同范本
- 课程设计思路英文
- 台资企业A股上市相关资料
- 电 梯 工 程 预 算 书
- 罗盘超高清图
- 参会嘉宾签到表
- 机械车间员工绩效考核表
- 形式发票格式2 INVOICE
- 2.48低危胸痛患者后继治疗评估流程图
- 人力资源管理之绩效考核 一、什么是绩效 所谓绩效简单的讲就是对
- 山东省医院目录
- 云南地方本科高校部分基础研究
- 废品管理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