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2017_第1页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2017_第2页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2017_第3页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2017_第4页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20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

____培根一、是什么:什么是文化传播(1)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2)途径①重要途径

▲②其它途径

人口迁徙教育商业贸易重要途径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最为有名的要算班超再次通西域和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四大发明

养蚕丝织技术

丝绸茶叶瓷器骏马葡萄佛教医药西乐制糖

天文学数学

金银器制作技术1,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2,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思考A商业贸易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是否依然具有文化传播的功能?

想一想一个国家的对外文化贸易,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外交、外宣价值,传播了本国家、本民族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美国)政府要大力推动美国电影走向世界,因为好莱坞的电影走到哪里,就把美国的价值观念和商业利益带到哪里。美国前总统里根当今世界商贸活动依然具有文化传播功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贸活动不仅依然具有文化传播功能,还在文化传播方面增添了新的内容,有利于推动当今社会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功能!商业广告,就是最好的例证!商业广告—生活文化的导游麦当劳标志——美国万圣节“杰克灯”商业广告是一种导向,它以瞬息万变的节奏和无所不包的信息引导人们感受现代气息,拓宽人们的生活视野;它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使人们不断创新生活文化观。②人口迁徙请同学们举一些所知道的历史实例说说人口迁徙对文化变迁的影响!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三次人口迁徙由于天灾人祸不断,人口的流动始终没有停止过。两晋之际永嘉之乱,出现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唐朝的安史之乱后出现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高潮大批北方人涌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民工潮

“民工潮”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渠道。终年风尘仆仆的“打工仔”、“打工妹”回到农村时,不仅带回了打工的收入,更带回了先进的文化和城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农民更加关注信息社会的动态,更加注重科技文化知识学习、子女教育培养、少生优育等,推动了中国农村社会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政治文明的跃迁。

③教育先师孔子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C教育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学习文化课程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达到空前繁荣的时期。这时日本社会正处在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和巩固的阶段,对唐朝的昌盛极为羡慕,因此向唐朝派遣的使者、留学生和学问僧数量很多。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如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长期留居中国,擅长诗文。在唐历任光禄大夫、秘书监等职。他与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人有着深厚的友情,常作诗相酬赠。日本留学生回国以后,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链接:日本遣唐使中国留学人员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其中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韩国、加拿大、新加坡、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等10国的留学人员占在外留学人员总数的90.7%。

截至2010年底,以留学身份出国在外的留学人员超过127万人,其中近95万人正在国外进行各个阶段的学习或从事学术访问。2010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28.5万人,同比增长超过24%,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

百年海归政治家: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邓小平‥‥‥文学家:鲁迅、郭沫若、胡适、蔡元培‥‥‥科学家:邓稼先、李四光、詹天佑、侯祥麟

‥‥‥②其他途径: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①重要途径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1)文化传媒:发展阶段:传媒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发展阶段。3.手段:含义:促使文化传播得以实现的媒介,简称传媒。注意: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想一想同学们在搜集资料,例如说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通常是采用哪些手段或工具呢?采访参考书问卷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互联网这些都属于文化传播的媒介在日本,青少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破坏环境的现象十分少见。而这种现象在中国青少年中却时有发生。请说说有哪些办法可以在青少年中传播环保意识?(提示:借助一定的媒介实施一定的做法)两个都应该摒弃传递环保意识的方式和媒介:1、及时提醒和制止身边的青少年破坏环境2、学校增加环保课程,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3、销售绿色产品并在上面标注倡导环保的图文4、在电视上播出关于环保的公益广告5、开设关于环保的综合网站或论坛6、在报刊中开辟环保专栏7、在黄金时段安排关于环保的广播节目(口语)(文字)(商品)(电视)(网络)(印刷、报刊)(广播)3.手段:(2)古代的文化传播手段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新课学习·知识链接烽火狼烟“烽火狼烟”这个成语指的就是战争。然而,最初的烽火和狼烟都只是战场上的一种信号传输方式。古代中国边境的士兵为了及时的传递敌人来犯的信息,在峰火台上点燃狼粪,因为狼粪点燃时的烟很大,可以看的很远,就这样,一个峰火台接一个峰火台的点下去,敌人来犯的消息就传的非常快。“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在古长安,“以钟鼓司晨”由来已久。2007年4月21日,西安再现晨钟暮鼓。晨钟暮鼓古人划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分别以地支(子丑寅卯)序之,每时辰相当于今日的两个小时。以圭表或铜壶测得时辰,便击鼓报时,以便让民众知晓。但鼓声传的范围有限,齐武帝(483年-493年)时,为使宫中都能听见报时声,便在景阳楼内悬一口大铜钟,改为晨敲钟晚击鼓来报时,首开先河。为了使钟声传播更远,除了铜钟越铸越大之外,还建较高的钟楼,与鼓楼相对,朝来击钟,夜来击鼓。驿寄梅花“驿寄”是化用南朝陆凯故事:陆凯与范晔交好,尝自江南寄赠梅花一枝,并附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这便是“寄梅”的由来。实际上是喻指友人频频来信慰解,天涯知己,互通款曲。鸿雁传书之男人版

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匈奴君主)扣留,他不肯就范,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匈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苏武因此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有气节的外交官,而“鸿雁传书”一时亦被传为美谈,这只虚拟的大雁就从此成为了中国邮政翩翩展翅的象征的雏形。鸿雁传书之女人版凄美的“女人版”:唐将薛平贵远征在外,妻子王宝钏苦守寒窑数十年矢志不移。有一天,王宝钏正在野外挖野菜,忽然听到空中有鸿雁的叫声,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动情之中,她请求鸿雁代为传书给远征在外的薛平贵,好心的大雁欣然同意,可是荒郊野地哪里去寻笔墨?情急之下,她便撕下罗裙,咬破指尖,用鲜血写下了一封盼望夫妻早日团圆的家书,让鸿雁捎去。(3)现代传媒手段:大众传媒

1、出现的标志——2、形式——3、作用——4、地位——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面向大众、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汇集各地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各种文化传播方式的特点渠道多、方法灵,意义丰富、反馈及时可信度高、传播面广泛对信息理解更生动、形象和真实全球性、互动性、主动性内容丰富,富有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哲理性是文字、图像、声音的完美结合手机短信电子读物电视互联网口语报纸、杂志、书1.原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文化需要在交流中传播。

2.意义:二、为什么:文化为什么需要交流和传播利己: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利人: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互利:增强各国了解、增进友谊、利于相互尊重与政治经济文化往来。三、怎么做:如何成为传播中华文华的使者1.我们要更加热情的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2.更加主动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张骞通西域班超遣使通大秦(古罗马)马可波罗撰写《东方见闻录》利玛窦献《坤舆万国全图》玄奘(600~664),名陈祎,洛州

缑氏(今河南偃师

滑国故城)人。梵文名:摩诃耶那提婆Mahāyānadeva,即“大乘之神”唐言:大乘天,世称三藏法师。玄奘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个有多重贡献的高僧,在世界文化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玄奘13岁出家。贞观三年(627),从长安(今西安)出发,历经4年至印度那烂陀寺,拜名僧戒贤为师,研习《瑜伽师地论》等佛经。十九年携大、小乘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后在太宗、高宗的支持下,召集各大寺高僧组成译经场,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多用直译,世称“新译”。明朝:郑和下西洋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作《坤舆万国全图》、出版《四书》的拉丁文译本,将孔子思想传入意大利。

马可·波罗(MarcoPolo)[1254年~1324年],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记》,《东方闻见录》)。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2003、10—2005、7)古老、多彩、现代(2004、10—2005、7)法国文化年法国文化年浪漫、创新、以人为本2、大众传媒及特点知识小结文化在交流中传播1、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用)1、传媒及其发展2、做传播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1、文化传播的含义2、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二)大众传媒: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商业活动人口迁徙教育其它途径1、中国海洋考古工作者打捞的“南海一号”沉船,证明了南宋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海上丝绸之路把各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联系起来,对促进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