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与经世的辩证统一_第1页
求真与经世的辩证统一_第2页
求真与经世的辩证统一_第3页
求真与经世的辩证统一_第4页
求真与经世的辩证统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求真与经世的辩证统一

一、从理论上看史学的经世以求真为前提。北宋·吴缜《新唐书纠缪》:若乃事实未明,而徒以褒贬、文采为事,则是既不成书,而又失为史之意矣。二、从实践上看史学的求真,是史学家在学术追求上的实践。三、从全局上和本质上看

中国史学上确有曲笔作史现象的存在,但直书总是为人们所称道,而曲笔历来受到人们的揭露和批评。

四、史家的职业角色与史家的社会责任是相联系的,史学的求真要求与经世目的也是相联系的。

中国传统的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一、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

1.历史理论

※历史的第一层涵义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去

※历史理论是与第一层涵义相关的理论,指导我们理解过去,解释过去,提出历史演变的规律。

2.史学理论

※历史的第二层涵义对既往事情的记载和研究,主要体现为历史学。

※史学理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撰述的性质与方法的理论,并探讨作为主体的史学家与研究客体间的关系。二、中国古代的历史理论

1.中国古代的历史理论,主要表达在“史论”中,“史论”的发端甚早,大约有下列三种存在形式:

※在叙事中出现的零星议论这种形式出现得最早,如《左传》中的“君子曰……”、“孔子曰……”,《史记》中的“太史公曰……”之类,往往有对客观历史进行理论总结的内容。

如《史记·天官书》:太史公曰,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三纪而大备:此其大数也。为国者必贵三五。上下各千岁,然后天人之际续备。

这段话其实表达了一种循环史观,在《孟子》的那句“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中,已可见到循环史观。

※独立的历史评论专篇多存在于各种文集、总集、文选、奏议、书信之中,有的也散见于各种史书的征引之中。著名者有贾谊《过秦论》、柳宗元《封建论》、欧阳修《正统论》,等等。

※历史评论专书历史评论专书更集中地反映了历史理论的面貌及其发展趋势。著名者有宋人范祖禹《唐鉴》、孙甫《唐史论断》、清人王夫之《读通鉴论》和《宋论》等。可参考瞿林东《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特点

※零零星星,较欠缺系统性第一类形式自不必论,第二类形式也往往只是评论单个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其中所体现的较有理论色彩的结论,有时甚至需要我们去从中“挖掘”出来。第三类形式,大体相当于把第二类中的若干文章汇集在一起,并未因为是专书,篇幅大,而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客观规律做出总结,更不用说人类历史了。中国史论的这一传统,只要同西方中世纪的《上帝之城》一类的书,以及思辨的历史哲学进行比较,就一目了然了。※未尝离事而言理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史家讲历史理论都不脱离历史事实,或先说事,后发议论,或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也有一些史论,思辨色彩较浓,如司马谈的《六家指要》对社会思潮的阐述、柳宗元的《天论》、《天说》、《天对》对天人关系和社会历史的分析等,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则用简短的篇幅,勾勒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国”。如果同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相比较,则可发现中国史论的逻辑思辨色彩相对较弱。

三、中国古代史家对史学理论的偏重

中国古代的史学理论的成果无论就规模、系统性还是深度等方面,都是历史理论成果无法比拟的。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成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历史意识与史学意识参见前面所介绍的中国修史的传统

2.书法与信史参见前面的介绍

3.历史编撰方法参考下一章

刘知幾(661—721),字子玄,中国古代著名史学理论家,所著《史通》是中国史学史上最早的从理论上和方法上着重阐述史书编纂体裁体例的专书﹐是对中国唐初以前的史学编纂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史学家从撰述历史发展到评论史家﹑史书和史学工作的开创性著作。

4.古代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

※史才

※史学

※史识

※史德

以上四点参考后面的《史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1738-1801)

章学诚,字实斋,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理论家、方志学家,著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方志略例》等。《文史通义》与《史通》齐名。

※史法章学诚:郑樵有史识而未有史学,曾巩具史学而不具史法,刘知幾得史法而不得史意,此予《文史通义》所为作也。吾于史学,盖有天授,自信发凡起例,多为后世开山,而人乃拟吾于刘知幾,不知刘言史法,吾言史意;刘议馆局纂修,吾议一家著述,截然两途,不相入也。※史意章学诚的史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