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_第1页
第六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_第2页
第六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_第3页
第六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_第4页
第六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编曹明德副主编张志辽21世纪中国高校法学系列教材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六章环境污染防治法第一节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一、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二、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类型及其特征三、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立法概况第二节大气污染防治法一、大气污染及其危害二、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第三节水污染防治法一、水污染及其危害二、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四节海洋污染防治法一、海洋、海洋污染的概念二、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及危害三、防治海洋污染的主要法律规定第五节噪声污染防治法一、噪声污染的概念及危害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第六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一、固体废物污染及其危害二、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法律规定第七节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一、放射性污染的概念及其危害二、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第八节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一、有毒化学品的污染防治二、农药污染防治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重点问题1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及特点2大气环境保护标准的制定机关及其权限3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途径4固体废物污染及其防治原则5环境噪声污染的特点及危害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一节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一、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而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事业的两大任务之一。事实上,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对环境资源和人体健康的危害较之生态破坏更为直接和明显,而且环境污染往往又是生态破坏的直接原因,所以各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基本上是直接起源于对环境污染的防治,我国亦如此。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环境污染,是指被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环境,导致对自然的有害影响,以至于危及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损害或者妨害舒适性和环境的其他合法用途的现象。这个定义将污染明确地限定在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变化中。按照这个定义,危害(包括损害或妨害等)是污染的结果形式与环境污染紧密相连的另一个概念是“公害”。一般认为,环境法上的“公害”概念是从英美法上的“PublicNuisance”演化而来的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978年《宪法》第11条规定:“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后来在1982年的《宪法》和1989年的《环境保护法》中都以“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来描述环境污染等现象。可见,我国现行的环境立法中是将“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并列起来,将环境污染作为公害的一种加以对待,并未对“环境污染”与“公害”进行严格的区分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环境污染与公害的共同点在于:二者均对环境造成了损害。二者之间的不同点在于:环境污染不一定对人的健康和财产造成损害,而公害则必须对多数人的健康和财产造成损害;环境污染主要是行为,直接作用对象是环境;而公害主要是结果,直接作用对象是人群,着重强调的是因环境受到污染进而造成对人类的危害;它们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因果关系,环境污染导致公害,是原因;而公害是由于环境污染引起、造成的,是结果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类型及其特征(一)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类型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产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因污染源排放了污染物造成的。《环境保护法》第24条所列举的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主要物质和因素,如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都是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主要物质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在污染类型上,根据以上主要物质和因素介入环境要素的不同,可以把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分为环境要素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此外还可以从其他方面对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进行分类,如根据环境的不同性质,可将其分为大气污染、水质污染、海洋环境污染、土壤污染等;根据污染物的特性,可以分为生物污染危害、化学污染危害以及物理污染危害、放射性污染等;根据这些物质和因素的形态,又可以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以及振动危害、噪声危害和电磁辐射危害等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特征1.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人类正常活动的有害副作用2.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以环境为媒介对不特定人群造成危害3.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具有综合性和积累性4.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往往同时侵害多种权益5.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危及的范围广6.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引起的疾病往往难以发现和治疗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立法概况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立法是环境法中发展得较早和较快的领域。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起步于70年代,快速发展于80年代,初步完善于90年代,现在我国的环境污染防治立法正处于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过程中。迄今,已经颁布的专门的环境污染防治单行法律主要有《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除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外,国务院也制定和实施了大量综合性或单行环境污染防治的行政法规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我国现已初步形成了环境污染防治法的体系,大体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宪法中的有关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规范(2)综合性环境保护基本法中的有关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规范(3)环境污染防治单行立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二节大气污染防治法一、大气污染及其危害(一)大气及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大气因某种物质的介入,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大气的有效利用,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以及破坏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大气质量恶化的现象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大气污染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自然过程本身向大气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质,如火山爆发时喷发的火山灰和其他有毒气体,天然森林大火排放的烟尘等;另一方面是人类的生产、生活、科学试验和军事等活动向大气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质。前一种大气污染是局部的、暂时的和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且也不能被人们所控制,后一种大气污染是普遍的、经常的、可以预防的。一般来说,环境污染防治法中所称的大气污染是指由后者即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大气污染,而自然在自身的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大气污染则不是法律控制的对象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所谓大气污染物,是指能导致大气污染的物质。它的种类繁多,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也非常复杂,毒性也各不相同。其中,将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其物理和化学性状未发生变化的大气污染物称为一次污染物,又称原发性污染物进入大气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的作用中发生变化,或与大气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也称继发性污染物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我国目前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铅、苯并[a]芘以及氟化物等十大类。总悬浮颗粒物(TotalSuspendedParticicular,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rmatterlessthan10μm,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氮氧化物(以N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8铅(Pb):指存在于总悬浮颗粒物中的铅及其化合物。苯并(a)芘(B[a]P):指存在于可吸入颗粒物中的苯并[a]芘。氟化物(以F计):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此外,在非正常情况下向大气排放的气体或可以挥发的固态或液态物质如氯气、煤气、油类等物质也可能成为大气污染物,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所产生的放射性尘埃也是一种大气污染物。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大气污染的危害1.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大气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3.大气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4.大气污染对器物的危害5.大气污染那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一)大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制的规定《大气污染防治法》第2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将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加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采取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这一规定,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在大污染防治方面的主要职责。《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级公安、交通、铁道、渔业管理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大气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1.大气环境质量的标准。《大气污染防治法》第6条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防治法》第7条我国已颁布了许多国家级和地方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2国发〔2013〕37号《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具体目标为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3。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4国十条第一条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一)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工程建设,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在石化、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在石化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改造(二)深化面源污染治理。综合整治城市扬尘。加强施工扬尘监管,积极推进绿色施工,开展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城区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应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施,推广使用高效净化型家用吸油烟机。(三)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加强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要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达到60%以上。第二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四)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修订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准入条件(五)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采取经济、技术、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21个重点行业的“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2015年再淘汰炼铁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亿吨、平板玻璃2000万重量箱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5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6(六)压缩过剩产能。加大环保、能耗、安全执法处罚力度,建立以节能环保标准促进“两高”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七)坚决停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第三条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八)强化科技研发和推广,加强脱硫、脱硝、高效除尘、挥发性有机物控制、柴油机(车)排放净化、环境监测(九)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对钢铁、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产业集聚发展,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在50%以上的各类国家级园区和30%以上的各类省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主要有色金属品种以及钢铁的循环再生比重达到40%左右。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7(十一)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第四条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十二)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制定国家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十三)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加大天然气、煤制天然气、煤层气供应,积极有序发展水电,开发利用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到2017年,运行核电机组装机容量达到50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3%。(十四)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提高煤炭洗选比例,禁止进口高灰份、高硫份的劣质煤炭(十五)提高能源使用效率。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8第五条严格节能环保准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十六)调整产业布局。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合理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十七)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健全重点行业准入条件(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十八)优化空间格局。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城市规划第六条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环境经济政策(十九)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本着“谁污染、谁负责,多排放、多负担,节能减排得收益、获补偿”的原则,分行业、分地区对水、电等资源类产品制定企业消耗定额。建立企业“领跑者”制度,(二十)完善价格税收政策。根据脱硝成本,结合调整销售电价,完善脱硝电价政策。现有火电机组采用新技术进行除尘设施改造的,要给予价格政策支持。实行阶梯式电价。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合理确定成品油价格,完善对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成品油价格改革补贴政策。研究将部分“两高”行业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9(二十一)拓宽投融资渠道。深化节能环保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探索排污权抵押融资模式,拓展节能环保设施融资、租赁业务。第七条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完善法律法规标准、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行环境信息公开(10大最好喝最差城市)第八条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统筹区域环境治理第九条建立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妥善应对重污染天气第十条明确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动员全民参与环境保护。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防止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的规定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设专章作了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燃煤污染的一般防治和燃煤二氧化硫污染的特殊防治两个方面。1燃煤污染的一般防治。这主要体现在《大气污染防治法》第25条至第30条的规定2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的特殊防治。燃煤除了产生烟尘污染大气环境之外,还会产生二氧化硫并引起酸雨污染,这种污染危害极大,是燃煤污染防治的重点。为此,《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8条、第24条、第26条、第30条等条款作了明确规定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四)防治机动车船排放污染的规定《大气污染防治法》第32条规定:“机动车船向大气排放污染物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造、销售或者进口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对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船,应当采取治理措施。第34条规定:“国家鼓励生产和消费使用清洁能源的机动车船。国家鼓励和支持生产、使用优质燃料油,采取措施减少燃料油中有害物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期限,停止生产、进口、销售含铅汽油。”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五)防治沙尘、扬尘污染的规定1防治沙尘污染。新修改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这类污染的防治作出专门规定。该法第10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植树种草、城乡绿化工作,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沙治沙工作,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防治扬尘污染。新修改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增加了防治建筑扬尘的规定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三节水污染防治法一、水污染及其危害在环境科学中所讲的“水”是指河流、湖泊、水库、沼泽、地下水、冰川、海洋等表层水。而水污染防治法所要保护的水,是指我国领域内的陆地水体,包括所有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水中生物和底泥等。海洋污染的防治适用《海洋环境保护法》,不适用《水污染防治法》。(中方立法定义)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水污染实际上就是水体污染。它是指由于物质或能量排入水体,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水污染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角度可分为许多类型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讲,水污染主要是指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而且其主要污染源是来自企事业单位排放的废水、废物以及人类生活污水和垃圾。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水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2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3对生态系统的破坏4水污染造成水资源短缺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卫生部门开始进行水质监测。1955年制定了《自来水水质暂行标准》。1956年卫生部和国家建委颁布了《饮用水水质标准》。1957年,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布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选择和水质评价暂行规定》和《关于注意处理工矿企业排出有毒废水、废气问题的通知》。1959年颁布了《生活饮用水卫生规程》。1973年国务院批转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对防治水污染提出了要求。197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对防治水污染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都作了原则性的规定。1984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防治水污染的法律《水污染防治法》。在《水污染防治法》出台前后,国务院有关部门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这些标准后来大多被编入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996年5月1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并于同日公布施行。这部出台于1984年、修正于1996年的《水污染防治法》,对控制和减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健康、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水污染物排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面临着旧账未清完又欠新账的局面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008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与在此之前施行了近12年之久的、1996年修正的《水污染防治法》相比,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指导思想明确,内容比较全面,为水污染防治工作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尤其是在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方面,这次修订取得了重大突破,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中“法律责任”一章共22条,比修订前《水污染防治法》增加了9条,处罚手段上凸显了更多的刚性,明显增强了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一)饮用水安全保障成首要任务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在第1条就增加了“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该法的立法目的,并且在第3条提出“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将“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放在了首位。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总量控制制度适用范围扩大修订前的《水污染防治法》中是“对实现水污染物达标排放仍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体,可以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制度”,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将总量控制范围扩大到对重点水污染物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制度,为实施减排的目标责任状提供了法律支持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区域限批”制度法制化“区域限批”制度是以解决区域严重环境问题为切入点,从根本上推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优化,走出低水平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第18条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第19条国家禁止新建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汞、炼油、电镀、农药、石棉、水泥、玻璃、钢铁、火电以及其他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四)强化地方政府责任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第5条规定:“国家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同时还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和措施,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五)构建全面防治水污染机制修订前的《水污染防治法》只是将水污染防治简单的分类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防治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将水污染防治重新进行归类,并划分为:一般规定、工业水污染防治、城镇水污染防治、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以及船舶水污染防治,构建了一整套全面防治水污染的法律机制。

第四章水污染防治措施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44(节选)

第四章水污染防治措施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十九条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第三十条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向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规定和标准。

第三十一条向水体排放含热废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水体的水温符合水环境质量标准。

第三十二条含病原体的污水应当经过消毒处理;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后,方可排放。

第三十三条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禁止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

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应当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的措施。

第三十四条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第三十五条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第三十六条禁止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第三十七条多层地下水的含水层水质差异大的,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

第三十八条兴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者进行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三十九条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45第三十四条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第三十五条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第三十六条禁止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第三十七条多层地下水的含水层水质差异大的,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

第三十八条兴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者进行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第三十九条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六)建立水环境信息统一发布制度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理顺了水环境监测机制,在第25条中规定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水环境监测规范,统一发布国家水环境状况信息,确保了向社会公布数据的统一和规范,今后将避免产生不同部门发布数据的差异,保证公众有效获得相关环境信息,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帮助,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七)加大违法成本“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一直是水污染防治的瓶颈。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加大了水污染的违法成本,“重典”治污,大大增强了对违法行为的震慑力。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第83条第75条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产整顿。

除前款规定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排污口或者私设暗管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制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私设暗管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提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停产整顿。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八)增加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一是完善了水污染事故报告制度,二是明确了应急演练制度,规定对可能发生水污染事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制定有关水污染事故的应急方案,做好应急准备,并定期进行演练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49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四节海洋污染防治法一、海洋、海洋污染的概念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是一个巨大而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其丰富的生物资源,可为人类提供多种多样的鲜美食物;其储量巨大的矿产资源和永无休止的波浪、潮汐、海流,可以为人类提供所需能源;其广阔的水面,可以为人类提供航运之便,为人类的海上运动、娱乐、疗养活动提供天然场所,并起到调节气候、愉悦身心、促进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包括环境规划署、国际海事组织、世界气象组织等八个国际组织联合设立的“海洋污染科学问题专家联合小组”认为,海洋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者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湾),以致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的其他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害海水使用质量和减损环境优美等有害影响”。《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条完全接受了这一定义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5条规定,“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地把物质或者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产生损害海洋生物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妨碍渔业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动、损害海水使用素质和减损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这一定义包括了有害物质和能量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着广泛的外延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及危害(一)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1.海洋污染源多2.海洋污染扩散面广3.停留时间长4.治理难度大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各种污染物大量排入海洋,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造成了日益严重的海洋污染,使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海洋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损害2.海洋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3.海洋污染对海水水质的危害4.海洋污染妨碍渔业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动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防止海洋污染的主要法律规定(一)《海洋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现行《海洋环境保护法》第1条对立法目的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个目的就是“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其立法目的主要有两个层次:1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2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56依据《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四类:第一类: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第二类: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第四类: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后附2013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中的数字序号海湾行政区水质评价结果(占海湾总面积的比例)沉积物综合质量评价结果第一类海水第二类海水第三类海水第四类海水劣四类海水1辽东湾辽宁46.2%14.8%11.5%1.0%26.5%一般2渤海湾天津河北27.3%16.1%28.1%13.4%15.1%良好3莱州湾山东0.0%13.0%46.2%14.5%26.3%良好4胶州湾山东0.0%12.1%61.9%18.9%7.1%良好5杭州湾上海浙江0.0%0.0%0.0%0.0%100.0%良好6象山港浙江0.0%0.0%0.0%7.1%92.9%良好7三门湾浙江0.0%0.1%9.6%14.8%75.5%良好8三沙湾福建0.0%0.0%6.4%57.2%36.4%良好9罗源湾福建0.0%1.4%5.7%37.0%55.9%良好10福清湾福建15.3%20.6%9.0%43.9%11.2%良好11泉州湾福建45.7%11.0%5.4%2.9%35.0%良好12厦门港福建0.0%7.0%6.3%17.9%68.8%一般13诏安湾福建11.7%3.1%3.0%7.0%75.2%良好14汕头港广东0.0%6.2%6.1%3.5%84.2%良好15湛江港广东0.0%0.0%2.0%51.5%46.5%良好16钦州湾广西0.0%0.0%0.7%4.0%95.3%—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572013年部分海湾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生态系统类型生态监控区名称所属经济发展规划区生态监控区面积(平方公里)健康状况河口双台子河口辽宁沿海经济带3

000亚健康滦河口-北戴河河北沿海经济区

900亚健康黄河口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2

600亚健康长江口长江三角洲经济区13

668亚健康珠江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3

980亚健康海湾锦州湾辽宁沿海经济带

650不健康渤海湾天津滨海新区3

000亚健康莱州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3

770亚健康杭州湾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5

000不健康乐清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464亚健康闽东沿岸海峡西岸经济区5

063亚健康大亚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1

200亚健康滩涂湿地苏北浅滩江苏沿海经济区15

400亚健康珊瑚礁雷州半岛西南沿岸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1

150健康广西北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20健康海南东海岸海南国际旅游岛3

750亚健康西沙珊瑚礁海南国际旅游岛400亚健康红树林广西北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20健康北仑河口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50健康海草床广西北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20亚健康海南东海岸海南国际旅游岛3

750健康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582013年近岸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基本情况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59

72条河流入海的污染物量分别为:CODCr1382万吨,氨氮(以氮计)29.3万吨,硝酸盐氮(以氮计)221万吨,亚硝酸盐氮(以氮计)5.7万吨,总磷(以磷计)27.2万吨,石油类3.9万吨,重金属2.7万吨(其中锌20743吨、铜3703吨、铅2004吨、镉138吨、汞40吨),砷2976吨。(吨)河流名称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以氮计)硝酸盐氮(以氮计)亚硝酸盐氮(以氮计)总磷(以磷计)石油类重金属砷长江6

264

780132

3661

549

6778

938171

28811

47115

4551

975闽江1

170

93110

33726

6851

2886

4235711

315130珠江536

18015

069318

88625

65220

14911

2882

888452黄河348

6354

8957

1612

8296504

91170440南流江246

0301

46211

7216195

78942515012小清河178

8845851

284544936332263甬江148

1546

02912

4244302

033112725大辽河95

8119

09618

3802

6261

98914422115钦江85

4309653

582329821134392双台子河83

524695960248133122223大风江77

2727271

74460717122441临洪河70

233645859267973144797敖江44

134859654516086342霍童溪38

6162481

186244730280.3晋江38

2791

66113

495490400110623防城江35

2577681

13317387116531龙江17

3011

33252027540924430.1大沽河12

753259177134863192木兰溪11

1961

5932

8373541

282491440.2碧流河2

41218320131910.1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60

2013年部分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量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61海洋垃圾分布状况(2013中国)

海洋垃圾监测内容包括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和海底垃圾的种类、数量和来源。与上年相比,海面漂浮垃圾密度略有下降,海滩垃圾密度基本持平,海底垃圾密度显著下降。海洋垃圾密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旅游休闲娱乐区、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及邻近海域。

海面漂浮垃圾海面漂浮垃圾主要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碎片、塑料袋和片状木头等。大块和特大块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29个/平方公里;中块和小块漂浮垃圾平均个数为2819个/平方公里,平均密度为15千克/平方公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56%,其次为塑料类和木制品类,分别占27%和9%。78%的海面漂浮垃圾来源于陆地,22%来源于海上活动。

海滩垃圾海滩垃圾主要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碎片、塑料袋和塑料瓶等。平均个数为70252个/平方公里,平均密度为1622千克/平方公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38%,其次为塑料类和木制品类,分别占36%和11%。81%的海滩垃圾来源于陆地,19%来源于海上活动。

海底垃圾海底垃圾主要为塑料袋、塑料碎片和片状木头等,平均个数为575个/平方公里,平均密度为36千克/平方公里。其中塑料类垃圾数量最多,占83%。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海洋环境保护法》第2条宣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对人效力和空间效力。空间效力即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对人的效力即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生产、旅游、科学研究及其他活动,或者在沿海陆域内从事影响海洋环境活动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同时也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以外,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任何单位和个人”。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体制1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主管全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并主管防止海岸工程和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2国家海洋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海洋环境的调查、监测、监视,开展科学研究,并主管防止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和海洋倾废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3国家海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所辖港区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非渔业、非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并负责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航行、停泊和作业的外国籍船舶造成的污染事故登轮检查处理。船舶污染事故给渔业造成损害的,应当吸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参与调查处理。4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渔港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渔港水域外渔业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负责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工作,并调查处理前款规定的污染事故以外的渔业污染事故。5军队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及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四)防治海洋污染的具体规定1防止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规定。陆源污染物指由陆地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石油、农药、有机污染物、固体废弃物、放射性物质、热污染和传染病原体等。《海洋环境保护法》从入海排污口的设置和陆源污染物排放的禁限措施两方面对防止陆源污染物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作出了规定(1)入海排污口设置(2)陆源污染物排放的禁限措施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防止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规定《海洋环境保护法》设专章对防止海岸工程污染损害作出规定,国务院颁布的《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还作出具体的规定。(1)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度和“三同时”制度(2)采取措施保护水产资源。《海洋环境保护法》第46条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67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

(一)典型的海洋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区域,以及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恢复的海洋自然生态区域;

(二)海洋生物物种高度丰富的区域,或者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三)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滨海湿地、入海河口和海湾等;

(四)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海洋自然遗迹所在区域;

(五)其他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区域。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68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3防止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的污染损害的规定《海洋环境保护法》设专章就防止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的污染损害作了具体的规定。(1)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报告书制度和“三同时”制度。(2013年修改)第四十三条修改为:“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的单位,必须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海洋环境进行科学调查,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合理选址,编报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之前,必须征求海洋、海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第五十四条修改为:“勘探开发海洋石油,必须按有关规定编制溢油应急计划,报国家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海区派出机构备案。”(2)对特殊污染物质和污染行为的专门规定(3)海洋工程建设废弃物排放的规定(4)防止海上作业油类污染的规定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4.防止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污染的规定了控制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的污染损害,国际社会于1972年签署了《防止倾倒废弃物和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我国于1985年加入该公约,并在同一年发布了《海洋倾废管理条例》,修改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也设专章对此进行了规定。《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第5条规定《海洋环境保护法》第55条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5防治船舶及有关作业活动对海洋环境污染的规定向海洋排放或泄露的油类、油性混合物、废弃物和其他有害物质,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成为海洋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为此《海洋环境保护法》设专章对此进行了规定。(部分引用)违反本法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

(一)向海域排放本法禁止排放的污染物或者其他物质的;

(二)不按照本法规定向海洋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标准排放污染物的;

(三)未取得海洋倾倒许可证,向海洋倾倒废弃物的

(四)因发生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海洋环境污染事故,不立即采取处理措施的。

有前款第(一)、(三)项行为之一的,处三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二)、(四)项行为之一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五节噪声污染防治法一、噪声污染的概念及危害噪声是来源于固体、液体或气体的振动而有害于人体健康的声音环境法中的噪声既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噪声,也不同于心理学上的噪声,按照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的规定,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二噪音分类:学理分类:机理不同分:机械性噪音,空气动力性,电磁性

区域不同:城市环境噪音,农村环境噪音,海洋环境噪音

来源不同(立法分类)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我国关于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立法是针对这四类环境噪声污染而规定的,它们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噪声,而对自然现象产生的噪声,如山崩、风啸、雷鸣等,法律不予调整也不能调整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我国的环境噪声污染现状:1交通噪声污染严重、2社会生活噪声影响面广、3环境噪声超标现象严重噪声污染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也是各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防治对象。噪声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危害性主要表现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且噪声也会给人类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害。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噪声污染影响人体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和睡眠(50分贝,70,90,140,175分贝)二是损害听觉。三是引起疾病和造成其他危害四是影响胎儿发育及儿童智力发育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环境噪声对人类财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损坏建筑物,二是损害设备环境噪声污染与其他类型的环境污染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环境噪声污染是一种感觉性公害(生理心理因素)二是环境噪声污染具有暂时性三是环境噪声污染具有局限性四是环境噪声污染具有分散性五是环境噪声污染是一种其危害性不易评估的公害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一)规划制度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环境保护规划,并采取有利于声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改造所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功能区和建设布局,防止或者减轻环境噪声污染。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各级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等主管部门和港务监督机构,根据各自的职责,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声环境质量标准,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78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以下五种类型: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1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2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3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4类声环境功能区: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包括4a类和4b类两种类型。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噪声限值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79时段昼间夜间0类50401类55452类60503类65554类4a类70554b类7060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基本制度1.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2.落后设备淘汰制度3.偶发性强烈噪声排放的申请和公告制度偶发噪声指偶然发生、发生的时间和间隔无规律、单次持续时间较短、强度较高的噪声。如短促鸣笛声、工程爆破噪声频发噪声指频繁发生、发生的时间和间隔有一定规律、单次持续时间较短、强度较高的噪声,如排气噪声、货物装卸噪声等。噪声敏感建筑物niose-sensitivebuildings指医院、学校、机关、科研单位、住宅等需要保持安静的建筑4.征收超标排污费制度5.限期治理制度6.环境噪声监测制度7.现场检查制度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四)各类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1工业噪声污染防治的规定。依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解释,工业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的设备时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设立专章对防治工业噪声污染作了以下规定:(1)达标排放制度(2)环境噪声排放申报登记制度(3)规定工业设备的噪声限值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2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章第27条至第30条规定了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主要规定有:(1)达标排放制度(2)实行申报制度(3)禁止在某些区域进行夜间施工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3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交通运输噪声大多属于移动污染源,在我国,目前交通运输噪声污染呈日益恶化的严重态势,已成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重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五章对防治交通运输噪声污染作出专章规定,主要内容有:(1)防止成品汽车超标排放噪声(2)按规定使用声响装置(3)禁行、禁鸣区域和时间的规定(4)防治在道路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中产生的噪声污染的措施(5)交通指挥作业时减轻噪声污染的规定(6)铁路车辆运行时噪声污染的防治规定(7)防治航空器噪声污染的规定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4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社会生活噪声是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它具有分散、流动、面广、量多、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等特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对此也作了专章规定(1)控制商业噪声污染的规定(2)控制文化娱乐也噪声污染的规定(3)对高音广播喇叭和音响器材的使用进行控制的规定(4)控制家庭噪声污染的规定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第六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一、固体废物污染及其危害(一)固体废物的概念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通过,并于2005年4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固体废物作了如下定义: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按照固体废物的化学性质可以将固体废物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照它们的形状可以分为固态废物(如颗粒状废物、粉状废物、块状废物等)和半固态废物(如泥状废物、污泥等);按照它们的危害程度可以分为危险废物和一般废物;从管理的角度还可以将它们按来源分为矿业固态废物、工业固态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弃物和放射性固态废物(双重性:污染性和可利用性)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固体废物污染及其危害固体废物污染,是指对固体废物未经处置或者虽经处置但处置不当致使其存在于环境系统中,引起或可能引起危害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或者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环境危害事故。固体废物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有所不同,由于固体废物自身便是污染物,所以固体废物污染主要是指固体废物进入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后,才直接或间接对人类及环境所产生的危害。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固体废物占用土地,污染土壤2.固体废物污染大气和水体3.固体废物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4.固体废物对其他方面的危害(资源浪费)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法律规定(一)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由于固体废物产生的污染和危害在途径上与其他污染物不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规定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原则。1.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全过程管理原则2.实行“三化”管理的原则(排量减量化,功能资源化,影响无害化)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3.禁止排放固体废物与产生者处置原则4.集中处置与分散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废物利用,集中防止,交换)5.对危险废物实行特别严格的控制和重点防治的原则6.污染者承担污染防治责任原则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二)监督管理制度《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10条对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制的规定如下: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贮存、运输和处置的监督管理工作。据此,我国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仍然是实行统一监督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监督管理相结合的体制。所不同的是,与旧法相比较,分管部门,即城市建设、卫生、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部门、海关总署、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检疫部门等的监督管理职责规定得更加明确,并一般都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三)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一般规定1.产生固体废物防治义务的规定2.禁止向水体等倾倒、堆放固体废物的规定3.产品包装物的环境保护要求和回收利用问题4.防治农用薄膜的规定5.从事畜禽规模养殖者应当防止污染环境的规定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6控制固体废物污染转移的规定(1)跨省转移固体废物需经批准(2)禁止或者严格限制固体废物进口(3)禁止过境转移危险废物。《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66条规定:“禁止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过境转移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也叫有毒有害危险化学物质,是指由人类通过化学方法生产和制造,在工业生产或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具有污染环境,会造成人体健康、动植物或财产损害的化学物质的总称。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立法:《鹿特丹公约》、《斯德哥尔摩公约》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94《关于在国际贸易中对某些危险化学品和农药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约》

(a)“化学品”是指一种物质,无论是该物质本身还是其混合物或制剂的一部分,无论是人工制造的还是取自大自然的,但不包括任何生物体。它由以下类别组成:农药(包括极为危险的农药制剂)和工业用化学品;(b)“禁用化学品”是指为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而采取最后管制行动禁止其在一种或多种类别中的所有用途的化学品。它包括首次使用即未能获得批准或者已由工业界从国内市场上撤回或在国内审批过程中撤消对其作进一步审议、且有明确证据表明采取此种行动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或环境的化学品;(c)“严格限用的化学品”是指为保护人类健康或环境而采取最后管制行动禁止其在一种或多种类别中的几乎所有用途、但其某些特定用途仍获批准的化学品。它包括几乎其所有用途皆未能获得批准或者已由工业界从国内市场上撤回或在国内审批过程中撤销对其作进一步审议、且有明确证据表明采取此种行动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或环境的化学品;(d)“极为危险的农药制剂”是指用作农药用途的、在使用条件下一次或多次暴露后即可在短时期内观察到对健康或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化学品;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95《禁止化学武器公约》

全称为《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是第一个关于全面禁止、彻底销毁一整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规定了严格核查制度和无限期有效的国际条约。其核心内容是在全球范围内尽早彻底销毁化学武器及其相关设施。确保《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得到实施

至2011年年底,全世界195个国家中的188个国家已经加入该公约。以色列和缅甸签署该公约但未由议会批准。安哥拉、埃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索马里、叙利亚没有签署该公约。南苏丹的态度未知。《控制危险废料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危险废料指国际上普遍认为具有爆炸性、易燃性、腐蚀性、化学反应性、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态毒性和传染性等特性中一种或几种特性的生产性垃圾和生活性垃圾,前者包括废料、废渣、废水和废气等,后者包括废食、废纸、废瓶罐、废塑料和废旧日用品等,这些垃圾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96《巴塞尔公约》的目的

旨在遏止越境转移危险废料,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料。公约要求各国把危险废料数量减到最低限度,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尽可能就地储存和处理。公约明确规定:如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料,出口危险废料的国家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料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移危险废料时,出口国必须持有进口国政府的书面批准书。公约还呼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转让、交流情报和培训技术人员等多种途径在处理危险废料领域中加强国际合作。危险化学品的监督管理体制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97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制度审批制度许可证制度安全评价制度报告及处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运输资质认定制度危险化学品的登记与事故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方法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981填埋填埋处理需占用大量土地。同时,垃圾中有害成份对大气、土壤及水源也会造成严重污染,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2堆肥堆肥处理对垃圾要进行分拣、分类,要求垃圾的有机含量较高。而且堆肥处理不能减量化,仍需占用大量土地。3焚烧焚烧的实质是将有机垃圾在高温及供氧充足的条件下氧化成惰性气态物和无机不可燃物,以形成稳定的固态残渣。首先将垃圾放在焚烧炉中进行燃烧,释放出热能,然后余热回收可供热或发电。烟气净化后排出,少量剩余残渣排出、填埋或作其它用途。其优点是迅速的减容能力和彻底的高温无害化,占地面积不大,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且有热能回收。4分类回收这是废物利用最好的办法,一般来说共分为三类:第一类:不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厨余垃圾、树叶、灰土、砖瓦等;第二类:可回收物,包括塑料、纸制品、玻璃、金属、纺织品,可以作为再生资源。第三类:危险物品,包括灯管、油漆桶、杀虫剂桶、废电池等,这类垃圾会给环境造成严重影响。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99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方式基本为混合收集、运输。一些城市的街道和居民小区虽然设立了分类收集的垃圾桶,但因垃圾处置专业化运作水平不高,无法做到分类运输,致使已经分类的垃圾又被混在一起清运、处置。混收混运不仅给垃圾处置带来困难,垃圾资源化水平也无法提高。再加上垃圾运输环节普遍存在由于运输车辆不密封或者密封不好而导致在运输过程中垃圾散落的问题,造成了生活垃圾污染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城市生活垃圾的管理水平还很低。主要表现为一,垃圾倾倒和随意堆放现象普遍存在,垃圾综合利用和资源化水平较低,垃圾处置的二次污染相当普遍。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处置设施严重不足,处置能力有限,无法满足需要;二是处置方式单一,填埋处置能力占总处置能力的89%,垃圾综合利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三是处置技术水平低,处置设施不符合环保要求,造成新的二次污染源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为58%,但根据建设部对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55个城市(县)共388座垃圾处置厂的有有效上报材料分析,截至2003年底,严格意义上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只能达到25%左右。在垃圾填埋方面,除了新近建设的垃圾填埋场之外,大多数垃圾填埋场由于先天不足在防渗以及渗滤液和气体的收集处置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渗滤液、气体直接排放,导致填埋场周围水体和大气污染,甲烷气体突出引发伤亡事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垃圾焚烧方面,一些地方采用小型焚烧炉,由于燃烧温度不够,没有有效的烟气处置系统等原因,烟气排放无法达标,甚至产生二恶英等有毒气体,严重污染环境。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是投资、经费短缺;二是技术和设备落后;三是管理水平低中国现行的垃圾管理体制总体上讲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环卫企业多数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缺乏竞争,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企业负担沉重。此外,我国缺乏完善的垃圾处置市场运行机制。由于环卫领域政企不分的管理方式,其他企业及资本很难介人这一领域。因此导致投资渠道单一生活中可以回收的垃圾1纸篓里的新生命―――随手丢弃的报纸、本子、包装纸。回收利用1吨废纸可再造出800公斤好纸,可以挽救17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厂空间,少用纯碱240公斤,降低造纸的污染排放75%,节约造纸能源消耗40%-50%,而每张纸至少可以回收两次2塑料袋、塑料瓶、一次性塑料餐盒餐具。所有的废塑料、废餐盒、食品袋、编织袋、软包装盒等,利用将废塑料还原成汽油、柴油的技术都可以回炼为燃油;3破碎的依然可以还原―――玻璃瓶和碎玻璃片。废玻璃回收再造,不仅可节约自然资源,还可减少大约32%的能量消耗,减少了20%的空气污染和50%的水污染。4人们手中所谓的破铜烂铁―――易拉罐、铁皮罐头盒、废电池废罐溶解后可100%地无数次循环再造成新罐,而且,还可制成汽车和飞机等的零件,甚至家具。。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00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01<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就明确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的环境保护要求:

1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应当包括防渗工程、垃圾渗滤液输导、收集和处理系统,其防渗层的渗透系数K≤10厘米/秒,防渗工程应采用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相结合的工艺;填埋场基底为抗压的平稳层,不应因垃圾分解沉陷而使场底变形,填埋场底最低处应设有集液池,其内应设有总管通向地面,并高出地面100厘米,以便抽出渗滤液;填埋场气体输导系统应设置横竖相同的排气管,排气总管应高出地面100厘米,以采气和处理气体用等,这些规定,填埋场建设时,都应当遵守。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022以焚烧方式处置生活垃圾的,应当严格按照《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等有关标准的要求,对烟气、污水、炉渣、飞灰、臭气和噪声等进行控制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比如《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规定,

生活垃圾焚烧厂选址应当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并符合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的要求。以堆肥方式处置生活垃圾的,垃圾堆肥厂的运行和维护应遵循《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的规定,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水向外排放的,经处理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和《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厂技术评价指标》要求,堆肥过程产生的臭气应达到《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堆肥产品应符合《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103对生活垃圾进行回收利用时,由于垃圾本身具有一定的危害性,从生活垃圾中提取或以生活垃圾为原料制造的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并可能危及人体健康。为防止生活垃圾资源化造成不必要的危害,规定从生活垃圾中回收的物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用途或者标准使用。我国已经针对生活垃圾回收物质的使用制定了一系列标准。比如,各种供农田施用的腐熟的生活垃圾和生活垃圾堆肥厂制造的堆肥产品,必须符合《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UB8172-1987

)的规定,方可在农田施用。此外,还规定,从生活垃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