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章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要全面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不仅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还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不仅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进,还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研究的成果体现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这些著述是他毕生研究的最高成果,也是他和恩格斯共同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不仅是系统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发展规律的辉煌巨著,也是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献。目录第一节《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写作过程和意义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程二、《资本论》的理论结构及其形成过程三、《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第二节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哲学方法一、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和发展二、《资本论》的逻辑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目录第三节唯物史观的运用、丰富与发展一、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二、社会形态及其结构三、经济的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第四节资本批判与人的解放一、资本的“本性”与资本主义“拜物教”二、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三、共产主义的实现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一节《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写作过程和意义《资本论》浸透了马克思长达四十余年的思考和探索,要把握和理解《资本论》及其手稿中丰富而深邃的哲学思想,必须首先对其写作过程、理论结构及其形成过程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有所了解。一、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历程(一)1843—1856年:《资本论》准备阶段(二)1857—1867年:《资本论》整体写作阶段(三)1867—1910年:《资本论》出版、整理和研究阶段二、《资本论》的理论结构及其形成过程早在1844年,马克思就计划写两本书:一本是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另一本是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但没能实现。1851年,他计划写三本书,即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批判空想社会主义、论述政治经济学史,但也没能实现。在1857—1858年手稿中,马克思拟定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分篇如下:(1)一般的抽象的规定,因此它们或多或少属于一切社会形式,不过是在上面所阐述的意义上。(2)形成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结构并且成为基本阶级的依据的范畴。资本、雇佣劳动、土地所有制。它们的相互关系。城市和乡村。三大社会阶级。它们之间的交换。流通。信用事业(私人的)。(3)资产阶级社会在国家形式上的概括。就它本身来考察。‘非生产’阶级。税。国债。公共信用。人口。殖民地。向国外移民。(4)生产的国际关系。国际分工。国际交换。输出和输入。汇率。(5)世界市场和危机。”在1861—1863年手稿中,马克思再次将以前拟定的理论体系加以改变,即:(1)导言:商品,货币。(2)货币转化为资本。(3)绝对剩余价值:(a)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绝对剩余价值;(d)争取正常工作日的斗争;(e)同一时间的工作日。剩余价值额和剩余价值率。(4)相对剩余价值:(a)简单协作;(b)分工;(c)机器,等等。(5)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结合。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的比例。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上的隶属和实际上的隶属。资本的生产性。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6)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原始积累。韦克菲尔德(1796—1862)的殖民学说。(7)生产过程的结果。(8)剩余价值理论。(9)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理论。三、《资本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地位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进程的展示三是对唯物史观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二是唯物史观从“假设”发展到科学的证明四是历史研究的唯物主义原则和社会研究的历史主义原则的体现第二节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哲学方法在漫长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和探索中,马克思不仅运用和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而且把辩证法、认识论与逻辑学融为一体,创造了独特的“《资本论》的逻辑”,合理地解决了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之间的关系。一、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和发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观察社会历史的哲学方法。从根本上说,《资本论》的方法就是唯物辩证法。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对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就是以这个方法做基础的,这个方法的制定,在我们看来是一个其意义不亚于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成果。”(一)扬弃唯心辩证法,创立唯物辩证法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始于19世纪40年代初,他对辩证法的意义的认识,也有一个深化的过程。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特别注重否定之否定规律;而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则批判了蒲鲁东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歪曲,重点强调了对立统一规律。19世纪50年代以后,马克思集中精力研究政治经济学,深入解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他进一步加强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重视黑格尔辩证法在作为认识方法和逻辑方法方面的意义(二)唯物辩证法与唯心辩证法的根本区别马克思在1873年写的《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版的《跋》中,进一步指出:“我的辩证方法,从根本上来说,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过程,即甚至被他在观念这一名称下转化为独立主体的思维过程,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而现实事物只是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我的看法则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再次清楚表明,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辩证法,而马克思的辩证法则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二、《资本论》的逻辑第一,它再现了资本发展的辩证法第二,它体现了认识资本的方法论第三,它是关于资本的逻辑学第一,它再现了资本发展的辩证法第二,它体现了认识资本的方法论第三,它是关于资本的逻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研究特别是《资本论》的写作过程中,对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科学解释。他明确指出:“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一)《资本论》的研究方法LOREMIPSUMDOLOR逻辑顺序和现实历史过程既相一致又有区别,关键在于这些简单的范畴在比较具体的范畴以前是否有一种独立的历史存在,在于它与占支配地位的范畴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指出:“比较简单的范畴可以表现一个比较不发展的整体的处于支配地位的关系或者一个比较发展的整体的从属关系,这些关系在整体向着以一个比较具体的范畴表现出来的方面发展之前,在历史上已经存在。在这个限度内,从最简单上升到复杂这个抽象思维的进程符合现实的历史过程。”矛盾分析的方法01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02(二)《资本论》的叙述方法《资本论》对于资本主义这一具体社会形态的认识,是从商品这个简单的、抽象的规定开始的,然后进入较为具体的货币概念。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担负着其他商品所不能担负的职能,比商品更复杂,因而是一个比商品具有更多规定性的概念。资本不仅包含着货币,而且包含着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资本这个概念比货币更加复杂,也更为具体。资本积累是《资本论》第一卷所论述的最复杂、最具体的概念,它包含着此前一切概念的内容,是这一卷一系列范畴的总结。在《资本论》中,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及其辩证运动的经济范畴,正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一步步地展现出概念、范畴的发展层次,再现对象本身的客观逻辑。从商品到货币,从货币到资本,高一级的范畴立于低一级范畴的基础上,同时又是更高一级范畴的基础。只有考察了前一种范畴,才能说明后一种范畴,如只有考察了商品,才能说明货币,只有考察了货币,才能说明资本。各个范畴之间的逻辑顺序不能跳跃,更不能颠倒,从整个范畴体系中抽掉任何一个中间环节,后面的范畴就难以理解。这种范畴之间的逻辑顺序,看起来似乎是先验的,其实,它以对大量材料的研究为基础,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部结构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并由此形成了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三节唯物史观的运用、丰富与发展一、唯物史观的科学运用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作了极为精炼的表述。他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1.生产力内涵的分析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考察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加剧了资本集中,少数资本家剥夺多数资本家,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资本巨头手中,这虽能在更大规模上实行扩大再生产,从而使生产日益社会化,但这种社会化又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存在根本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无法通过自身来解决的。生产力发展,不仅创造了置资本主义于死地的物质条件,而且培育了一个代表新的生产方式的强大的无产阶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发展不仅导致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的尖锐化,而且使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对立加剧,导致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这表明曾经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开始与生产力的发展不能相容了。(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马克思分析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依赖关系。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它表现了一定社会中人们的利益、意志、愿望和要求,基本职能是直接参与社会生活,从意识上巩固一定的社会关系,因而构成了人们的特定思想关系和特定的精神生活本身。社会意识形态是随着生产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哲学乃至艺术等的具体分析,深刻地说明了上述思想。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时,特别注意探究资本主义的法权关系。他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仅决定着其意识形态的根本性质,也决定着它们的法权关系。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权利平等和公平,不过是商品生产关系的抽象表达。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产品的所有者必须按照价值尺度进行自由交换,才能使产品成为商品。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深刻指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抗性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中无法调和。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无产阶级就无法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而且他们创造的财富越多,自己所受的剥削和奴役也就越深重。无产阶级要获得自身的解放,彻底消除资本的剥削和奴役,必须进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替代也同样根源于这一矛盾。二、社会形态及其结构(一)社会形态的“骨骼”架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解剖,是从最基本的经济关系入手,一步步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生活内容,从而揭示出这一社会形态的整体性、独特性以及它作为人类社会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必然衰落的命运。(二)社会形态的表现形式马克思指出:“从直接生产者身上榨取无酬剩余劳动的独特经济形式,决定了统治和从属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直接从生产本身中生长出来的,并且又对生产发生决定性的反作用。”但是,这种从生产关系本身中生长出来的经济共同体的全部结构以及这种共同体的独特的政治结构,都是建立在上述的经济形式上的。三、经济的社会形态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指出:“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这指明了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唯物史观的证明和重大发展。(一)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又必然引起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自身的否定。这个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所造成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个人所有制。这种个人所有制不同于私有制,实质是从以社会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化而来的社会所有制。在这里,马克思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经验材料证明,经济的社会形态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有其发生、发展到灭亡的过程的,这一过程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因而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二)经济的社会形态演变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也就是说,一方面,社会历史的发展同自然界一样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客观的、必然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然与自然界不同,从事各种社会历史活动的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但这些活动不能摆脱客观规律,随意跳跃或取消历史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人们可以创造条件改变规律借以发挥作用的形式,使社会历史以更快的速度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从而“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正如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样,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社会主义何时“分娩”、如何“分娩”,就要看人的能动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立起来,恰恰违背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当然,也不应否认,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有些国家和民族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例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就曾设想,俄国农村公社和俄国社会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四节资本批判与人的解放马克思对“资本的本性”与资本主义条件下产生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分析,是《资本论》中最深刻、最精华的部分,为他的关于人类社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渡、人的自由时间和发展空间的丰富性和无限性等论断提供了理论支撑。一、资本的“本性”与资本主义“拜物教”作为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一经诞生,就成为决定和影响人类经济、政治、文化、道德、宗教乃至一般社会生活等众多方面最深刻、最强大的力量。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资本当做一个有机整体来分析和把握,以深邃的哲学眼光洞察“资本的本性”,透彻地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拜物教”的实质。(一)资本的“本性”马克思认为,资本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拥有一种特殊的“主观意志”,即作为内在动力推动着资本主义的运动和发展。追求无限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保值和增值,是资本唯一的主观欲望,这种独特的主观欲望决定了资本对待其他一切事物的内在态度:“对资本来说,任何一个对象本身所能具有的唯一的有用性,只能是使资本保存和增大。从资本之间的关系来看,资本的本质就是自相排斥,“包在资本本性里面的东西,只有通过竞争才作为外在的必然性现实地表现出来,而竞争无非是许多资本把资本的内在规定互相强加给对方并强加给自己。”资本只有通过自由竞争击败甚至吃掉对方才能更好地扩大自己,由此形成资本之间的漠不关心和无情的竞争。就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来看,单个资本家希望自己的工人的工资越低越好,以增加自己的利润;而希望的资本家的工人的工资越高越好,以使其他工人作为自己的产品的消费者,消费自己的产品,增加利润。同样,资本对待其他任何对象和社会力量也以是否能够实现自身的保值和增值为最根本的标准。资本有无限追求剩余价值的趋势,但资本的运动内在的包着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两个要素,前者是创造价值的要素,后者是限制劳动时间,因而限制资本创造总价值的要素。资本需要通过不断的运动实现自身的增值,但又受到流通的限制,造成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资本在无限的运动过程中,外在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但本质是复杂的社会关系,是一种内在的包着主观欲望的社会有机体的运动过程。资本运动的必然结果是,在无限的“致富欲”的推动下,人们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反而成为“物”的奴隶,被“物”所支配,产生了资本主义“拜物教”。(二)资本主义“拜物教”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拜物教”的秘密。“拜物教”是指人们把某种物当做神来崇拜的一种迷信。在古代社会,由于人们实践水平的限制,缺乏科学知识,对于许多自然现象无法理解,从而把某些自然物神化,把它们当做神来崇拜。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条件下,特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同样存在类似的拜物教观念,这就是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商品世界中,劳动产品的社会性是作为商品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且作为彼此独立经营的商品生产者,他的商品能否卖出、以何种价格卖出,是盈利还是亏损,是幸福还是苦难,这是由他所无法控制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规律所决定的。这样,商品的命运就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市场的盲目自发势力就成为一种神秘的力量统治着商品生产者。这就是商品拜物教产生的根源。货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则是商品拜物教的发展形态。货币本身就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出现,进一步用物的关系掩盖了商品生产的社会关系,原来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决定于商品能否顺利实现交换,现在则取决于能否换成货币;原来商品支配人,现在则是货币支配人,似乎货币然具有支配人的命运的力量。在它面前,任何力量都得甘拜下风。资本拜物教资本拜物教就是把资本的价值增值看做是物本身具有魔力的观念。本来,资本作为增值价值的价值,反映了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但在资本运动中,它采取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商品、货币等物质形态,于是给人以错觉,似乎这些物然就是资本,然就具有增值价值的魔力,特是生息资本,从表面上看,更直接地表现为资本自身的增值能力。二、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揭示其历史必然性和不合理性,目的是为了创建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以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为基础,提出了关于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及其相互关系的论断。(一)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辩证关系在物质生产领域内的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但是,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就是说,马克思把社会按照主体活动的不同目的和领域划分为两大王国: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自由王国不是脱离必然王国而单独存在的社会状态,相反,自由王国以必然王国为基础。所谓自由王国,就是人的活动的目的和手段的性质及其关系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人们活动的目的不在于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和生产需要,超越了“自然必然性”和“外在必然性”的强制,活动的目的由活动本身产生,并由活动来满足,活动本身就实现了目的和手段的一致。比如,以发展人的能力本身为目的的科学研究活动,以丰富人的社会关系本身为目的的社会交往活动,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审美、艺术活动。这些活动是以“社会个人”本身的实现和发展为目的的,并且活动本身就体现了目的和手段的一致、人的价值的实现和创造过程的统一。因此,马克思称之为“真正的自由王国”。(二)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自由活动”才成为全部社会的基础和整个社会生活本身,必然王国才被扬弃。人类活动与需要的结构和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改变。一方面,“个性的劳动也不再表现为劳动,而表现为活动本身的充分发展”;另一方面,“直接形式的自然必然性消失了”,“一种历史地形成的需要代替了自然的需要”,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也不再表现为义务和权利、手段和目的的对立,而是表现为实现和发展人的自由个性和直接社会性的统一。此时,社会才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自由人联合体”、“真正的自由王国”,人才成为“社会个人”、“自由个性”。可见,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不是消灭而是扬弃了必然王国。人的自由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当人类的活动不再受“自然必然性”和“外在必然性”的强制性制约,活动的目的和手段完全一致的时候,才真正实现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三、共产主义的实现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共产主义的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陇南清水混凝土施工方案
- 乐都水泥渗水砖施工方案
- 年产1000万米纺织坏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建议书
- 2025年中国甘草次酸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水杨酸甲酯项目建议书(立项报告)
- 装修人工费季节性用工合同
- 画室装修改造委托书
- 陶瓷店装修合同费用方案
- 2025年新型树林承包与生态修复合同2篇
- 2025年度运动健身产品限时团购合同范本3篇
- 2024-2025学年成都高新区七上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2025年浙江杭州市西湖区专职社区招聘85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数学广角-优化》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懂你”(原题+解题+范文+话题+技巧+阅读类素材)-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写作
- 2025年景观照明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年江苏南京地铁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度爱读书学长参与的读书项目投资合同
- 电力系统分析答案(吴俊勇)(已修订)
- 化学-河北省金太阳质检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三次联考试题和答案
- 期末复习试题(试题)-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 北师大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