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摄影的的发展历程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b62d148aa76aa3aadc83d2cabc0e93c/5b62d148aa76aa3aadc83d2cabc0e93c1.gif)
![第一章摄影的的发展历程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b62d148aa76aa3aadc83d2cabc0e93c/5b62d148aa76aa3aadc83d2cabc0e93c2.gif)
![第一章摄影的的发展历程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b62d148aa76aa3aadc83d2cabc0e93c/5b62d148aa76aa3aadc83d2cabc0e93c3.gif)
![第一章摄影的的发展历程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b62d148aa76aa3aadc83d2cabc0e93c/5b62d148aa76aa3aadc83d2cabc0e93c4.gif)
![第一章摄影的的发展历程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b62d148aa76aa3aadc83d2cabc0e93c/5b62d148aa76aa3aadc83d2cabc0e93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摄影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讲摄影的产生一、小孔成像(东方)《墨经》中记载:在一间黑暗的小屋的墙壁上开一个小孔,小孔外面阳光下的景物就会倒立地呈现在小孔对面的墙壁上。透镜装代替针孔,调整被摄物体、光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1、针孔成像影像比较模糊,透镜比较清楚。2、针孔必须相当小,像的亮度很暗。3、针孔成像对物、像与针孔的距离没有严格的要求,透镜成像必须调整物、像与透镜的距离,使之在透镜的焦点上才能成像清晰
照相机能够在瞬间,把从景物里来的光捕捉到照相机内,在感光片上永久地记录下景物的形象。照相机的基本原理都是由针孔成像和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一架复杂的照相机,其成像原理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示意图来表示,如图所示二、暗箱的使用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出现了供绘画用的“成像暗箱”。这是当年画家使用的桌形暗箱。1558年,意大利科学家波尔塔,暗箱——辅助绘画工具。16世纪凸透镜的发明,人们发现用它来代替小孔得到更清晰、明亮的图像。暗箱(CameraObscure)的出现。被作为一种辅助绘画工具,借助这种装置,即使不会绘画的人也可以轻易作画,只要把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影像,用铅笔一描就行了。这就是照相机的雏形。17世纪,一些小的便于携带的暗箱被普遍使用。一些艺术家开始想把影像永久保留下来。(1760年德拉罗修的科幻小说《基凡提》)摄影术的发明摄影术诞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需要具有光学成像特性的暗箱二、需要具有光学记录特性的材料摄影术的诞生,是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三、摄影术的产生几位重要人物:Niepce尼埃(尔)普斯(1765-1833)(法)Talbot塔(卡)尔博特(英)Daguerre达盖尔(1787-1851)(法)雕塑家兼摄影家阿切尔(英)感光材料的发明1800年,英国人韦奇伍德,“阳光图片”
—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曝光”。实验阳光图片实验最终还是失败了,原因是那些未被曝光的白色的树叶影子,仍然有感光能力,在观看时的光线照射下,不久就全部变黑了。日光摄影法——第一张照片的诞生尼埃(尔)普斯(1765-1833)尼埃(尔)普斯的画像法·尼艾普斯《窗外的风景》第一幅永久保留照片17世纪荷兰版画,尼埃普斯《牵马的少年》,仅仅是对绘画的一种复制达盖尔(1787.7.18—1851.7.1)擅长舞台设计和巨幅画绘制,以绝美的舞台画出名。在他三十五岁时设计出西洋镜,用特殊的光效应展示全景画。在从事这项工作的同时,他对一种不用画笔和颜料自动再现世界的景色装置──换句话说就是照相机──产生了兴趣。法·达盖尔1838年《坦普尔大街街景》(《巴黎寺院街》)达盖尔的银版摄影作品《静止的生命》1837
《工作室一角》“达盖尔摄影法”采取铜版为影像的最终载体,也就是片基,使用光敏银层作为感光材料,有完整的“显影”与“定影”,完成了现代摄影的基本工艺。达盖尔银版照相法是利用镀有碘化银的钢板在暗箱里进行曝光,然后以水银蒸汽进行显影,再以普通食盐定影,得到的金属正像。长达半小时的曝光时间,使得人像摄影、运动摄影成了奢望。因此,早期摄影多拍摄静物、风光、等等。1839年8月19日,在法国法兰西学术院举行科学院和美术学院的联合会议上,正式认定法国画家和物理学家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并将这一发明公之于世。人们通常以这一天作为摄影术的开端。塔尔博特(1800-1870)英国化学家,卡罗摄影术的发明者卡罗式像纸负片(左)和用它印制的卡罗式像片(右),1840年.照片中的人物,是塔尔博特的猎场看守人.用8.5×6.5英寸摄影机拍摄,照片四角不太清楚.
塔尔博特和他的助手正利用卡罗摄影术进行拍摄的活动场面塔尔博特是由底片负片到正片的开创人。1835年他开始试用涂有氯化银或硝酸银的图纸作为感光材料,在照相机里拍成负像,然后再利用日光印像,他把自己的方法定名为卡罗式摄影术。其方法为在纸上先涂硝酸银溶液,干后再涂碘化钾溶液,在纸基上生成光敏的碘化银。待干后再以硝酸银和醅酸溶液增感。再干后即成感光负片。使用时曝光约5分钟,以硝酸银、醅酸显影,海波溶液定影,并涂蜡使其变得半透明,即得到纸基负像。为获得正像,需先将浸过食盐溶液的白纸涂以氯化银溶液,干后将纸基负面对次纸,阳光下暴晒20分钟,再经过海波溶液定影、水洗、晾干,即得到纸基正像,即最终的照片。《一位部长》卡罗式摄影法,左边为负片,右边为正像名称日光摄影法达盖尔摄影法卡罗式摄影法发明人时间法国
尼普斯1826年
法国
达盖尔1837年英国,
H·F·塔尔博特
1841年
制作过程把油溶的白沥青,涂在铅锡合金板上,放入暗箱经长时间曝光,使沥青硬化.然后,将金属板置于熏衣草油中,把白沥青的未硬化部分洗去.这样,影像的明亮部分成为白色,在黑色金属板的衬托下,显现为影调与原物相似的正像。
找一块镀有薄银的铜板洗净,抛光;置入装有碘溶液或碘晶体的小箱内,碘蒸汽与银发生反应,生成碘化银。时间是30分钟。转入暗盒;暗盒一起放入暗箱进行拍摄,时间是15~30分钟。在光线的作用下,碘化银依光线的强弱还原为不同密度的金属银,形成“潜影”,再放入浓热食盐溶液中,通过氯化钠的作用,即“定影”。水洗,晾干。
在纸上先涂硝酸银溶液,干后再涂碘化钾溶液,从而在纸基上生成光敏的碘化银。干后再以硝酸银和醅酸溶液增感。再干后即成感光负片。使用时曝光约5分钟,以硝酸银显影,海波溶液定影,并涂蜡使其变得半透明,即得到纸基正像,需先将浸过食盐溶液的白纸涂以氯化银溶液,干后将纸基负像面对此纸。阳光曝晒20分钟,再经海波溶液定影、水洗、晒干,即得到纸基正像,即最终的照片。特点终于制成可以永久保留的影像用这种方法拍摄出的照片具有影纹细腻、色调均匀、不易褪色、不能复制、影象左右相反等特点。大大缩短了曝光时间。
可以把负片变成任何数量的照片,为现代摄影奠定了基础。
缺点沥青光敏度过底,曝光时间太长,影像粗糙。
底片不能复制多张照片。影像没有银版摄影术那么清晰。照片也比较容易退色,曝光时间和制作时间也比较长。
摄影术的发展阶段玻璃湿版时代(火棉胶摄影法)——
英国雕塑家阿切尔1851年干板与胶片时代——英国医生马多克斯1871年——伊士曼“你只要轻轻一按快门,其余我们来做”数字时代蛋清玻璃摄影法19世纪时,蛋清作粘合剂﹙透明的粘合济,既可以将感光化学材料附着于玻璃板上,又能经得住显影、定影的冲洗。﹚·1847年,尼埃普斯的侄子圣-维克多(Saint-Victor)首先取得了“蛋清玻璃”摄影法的专利权。玻璃湿版时代1851年英国雕塑家兼摄影家阿切尔他发明了火棉胶摄影术,利用火棉胶作为胶合剂的感光剂,能附着于玻璃表面。《暗房》阿切尔湿版摄影法的帐篷暗房阿切尔的方法是,1、在胶棉内加入碘化钾,制成碘化胶棉;2、将经过充分研磨的碘化胶棉均匀地涂在透明玻璃板上;3、把它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形成碘化银,使之具备感光性能;4、从溶液中取出玻璃板,直接放入暗箱摄影;5、在硫酸亚铁或焦性没食子酸溶液中显影;6、用氰酸钾或大苏打定影;这样就制成了玻璃负片,再把它印到蛋纸或P.O.P相纸上制成正像。这一过程的特殊性要求火棉胶负片必须很快做好,并立即使用,因为火棉胶干后,便不再感光。这种摄影方法成为“火棉胶摄影法”,也称“湿版摄影法”。“火棉胶湿版法”/“玻璃湿版法”缺点:必须在玻璃基板沾满溶液湿润的情况下尽快完成摄影、显影程序,否则感光溶液一经干燥,感光度就会要迅速下降。优点:价格便宜、曝光时间短(只需15-5秒种)、操作简便、清晰度高、能长久地保持照片原样,并能得到多张正像。这一技术一经公开发表,没过多入就把银版照相术和碘化银相纸照相法挤垮了,摄影也得以快速进入商业性应用,在此期间,肖像摄影(名片摄影)艺术迅猛发展,各种摄影艺术行驶出现了萌芽。。早期著名的摄影家纳达(1820-1910)和卡梅伦夫人(1815-1879),就是用这种方法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作品。《芬顿》:英国摄影家芬顿是战地摄影的先驱芬顿的摄影车,他在酷暑中用湿版摄影术拍照,3个月后带回360块玻璃底片。罗杰·芬顿用湿版法拍摄的图片优点:拍摄影像清晰,成本却不到达盖尔式摄影法的1/10;能用相纸进行反复印制,影像质量比塔尔博特式摄影法精细;感光速度快,曝光时间短,明亮的阳光下,曝光只需15s——1min缺点:拍摄和冲洗必须在火棉胶未干燥之前约20分钟之内进行外出携带不便《肖像》:1854年法国人像摄影家纳达尔用湿版摄影术拍摄的妇女肖像
《摄影装备》:19世纪50年代风景摄影家的装备
干板与胶片时代乔治•伊斯曼1871年,马多克斯在《英国摄影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把溴化银混合在糊状的明胶中,使之成为明胶乳剂,趁热涂布再在玻璃板上,干燥之后,仍能感光,并能冲洗,而且效果很好。优点:影纹清晰,层次丰富,感光度高。外出携带方便世界著名的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伊斯曼当年是纽约曼彻斯特银行职员,业余摄影爱好者,他改进了照相铜版的制造方法美国一家银行的一位24岁记帐员、业余摄影爱好者伊斯曼(Eastman)发明了一个干版涂布机,并于1880年开设了“伊斯曼干版公司”。1888年6月成功地制造了第一架“柯达”(Kodak)照相机,次年生产了成卷的软质胶片。1891年,伊斯曼公司又制造出摄影者自己能装卸的胶卷。
《伟大的发明名家》188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依斯曼制造的柯达胶卷发明电影,电影便成为35毫米软片的鼻祖。《纽约蓬户区》:1880年霍根成功地把牛顿拍摄的纽约篷户区照片用铜版法复印在3月4日《纽约每日画报》上。这是第一次不经过绘画与刻版手续直接地把照片印到报纸上。《镁光粉摄影》1887年德国的爱迪克等人开始将镁光粉用于摄影。这是当年用镁光粉进行《第一张彩色照片》1861年英国著名科学家马克斯维尔用红绿蓝三种滤色镜拍出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柯达牛眼II(N.2Bull'seye)型相机,美国伊斯曼柯达公司1897年生产,使用101胶卷,拍摄规格为90mmX90mm。柯达I型便推式折叠(N.1FoldingPocket)相机,美国伊斯曼柯达公司1898年生产,使用105型胶卷拍摄60mmX90mm画幅。1886年,乔治·伊斯曼研制出第一架自动照相机,并给它取名为“柯达”,柯达公司从此诞生‘
1895年,柯达生产的口袋“PocketKodak”相机,十分轻巧,长度仅10厘米,上市后第一年就卖出了10万架。
1896年,柯达公司开发出“正片”,也就是电影放映所用胶片。
1900年,美国柯达公司推出第一架布朗尼照相机,价格为1美元,首创廉价普及型相机的纪录、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最早的相机,庞大得要用一匹马才驮得动。柯达不遗余力,在让相机“人人都会用”方面建树颇多;
1964年,立即自动相机上市,当年销掉750万架,创下了照相机销售的世界最高记录。
1966年,海外销售额达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2位,纯利居第10位,当时位于感光界第2的爱克发销量仅及它的1/6;
1996年,柯达在世界名牌顾问公司的全球十大品牌排行榜中位居第四,仅次于麦当劳、迪斯尼和可口可乐。“这就是柯达一刻,别让它溜走”等脍炙人口的广告语传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摄影的几次重大变革与相关人物闪光灯的发明19世纪80年代(1880年左右)闪光粉,即镁光粉的发现。1931年美国埃杰顿发明电子闪光灯。被称为“闪光灯之父”。20世纪初彩色摄影的出现1877年,第一张彩色摄影照片。1889年最早的镜头蔡司镜头生产出消像散镜头。1900年光圈级别更多种。确定标准。1924年
徕兹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35mm相机,从那时起,135相机至今风靡世界70多年不衰。徕兹公司把这种135相机命名为“徕卡”(Leica)。1928年德国双镜头反光相机“禄莱”1945年瑞典120单反相机“哈苏”1947年一次成像技术诞生1959年变焦镜头的发明1965年摄影的多元化显微摄影《生命的奇迹》1981年日本数码相机的诞生世界最大的摄影机蒙马
德国徕卡: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徕卡35mm相机的创始人奥斯卡·巴纳克1933年,徕卡Ⅲ型照相机问世,是第一部可更换镜头的35mm相机达盖尔摄影术作品达盖尔摄影术距今已经172周年了,至今还有不少人热衷于这种古老的摄影术,下面是一些银版摄影术作品。
早期肖像摄影与D.O.Hill(希尔),R.Adamson(亚当逊)摄影术诞生后第一个热潮是在欧美掀起一场肖像热,“名片摄影”在19世纪50、60年代风行一时。后来名片照发展为“柜式”照片,规格为6*4,加以装裱并可署名;1854年,美国人J.A.Cutting(1814-1867)发明安布罗摄影法,将火棉胶湿版玻璃负片直接经减薄处理在衬以黑丝绒,无需印像即成照片,虽然影纹层次较差,但价格便宜,所以为商业人像普遍采用;1856年出现安布罗法的简化版——”铁板”人像照,直接将火棉胶感光层涂于漆黑的铁板上,曝光冲洗后靠黑色铁板衬托成正像,方法简便,易于保存所以流行至20世纪中期。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