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_第1页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_第2页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_第3页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_第4页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

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香港全称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之一(另一为澳门)。它由位于珠江口、南中国海上的香港岛,与中国大陆连接的九龙半岛和新界地区,以及附近的235个小岛组成。东北部东平洲以北海域及北部深圳河对岸就是广东省的深圳市;水域以南就是广东省珠海市的万山群岛。。人口:1840年之前,香港只是一个人口仅5000人的小渔村,时至今日,香港的人口超过660万,每年访问香港的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1997年回归后有自己的香港区旗和香港区徽。名称由来:香港,意为“清香的海港”,大概与很早以前在岛上制造檀香和香烛所散发出的香气有关。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根据《基本法》,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事务归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速读课文,说说这则消息的导语、主体、结语、背景分别是什么?1、导语(1—3)点明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江泽民宣告香港进入新时代2、主体(4—20)具体叙述交接仪式的全过程。3、结语(21—23)交代出席交接仪式的其他人员及进行采访报道的各国记者人数。4、背景(12、15)回顾香港的屈辱历史和邓小平的夙愿。二、回顾新闻的基本知识,说说新闻的基本特点和新闻的“五要素”?1、基本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2、5个W和1个H——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三、研读课文1.通读全文,找出本文的“5W1H”

。何人:中英两国政府。何时:交接仪式于6月30日23时42分正式到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何事: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何地:香港会展中心新翼五楼大会堂。为何: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国以武力强迫清政府签定3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让和“租借”这一地区,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指明的方向,通过外交谈判成功地解决了香港问题。如何: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实现了香港回归祖国。2、思考:将本篇新闻报道与《我三十万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进行比较,两篇新闻报道有何不同之处呢?二者在篇幅上的差异,本文大量运用了时间词。本文较之《我三十万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篇幅长、时间词明确、采用倒叙写法。一、研读课文1.本文把事件经过叙述得如此详细,篇幅较长,为什么?如果将这一素材写成一篇短消息行吗?(提醒:关注事件的重要性和事件的重要环节)⑴香港回归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作为一篇新闻,必须突出重点,就该篇新闻的性质而言,此次事件的重点是在移交仪式,其每一个过程和细节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因此文章几乎把全部过程都加以记述。⑵这篇消息有两千多字,是一篇比较长的消息。这种全景式的详细报道是因为:香港回归是全世界瞩目的世纪性的大事,香港回归这一天是中国人民历经一个半世纪的抗争才赢得的光辉的日子,是全中国人民都不会忘记的历史时刻。本文写得最详细的是江泽民的讲话,其中包括了对邓小平的缅怀,香港回归后的大政方针和对世界做出的承诺等。从这么多的内容来看这篇报道是不适合写成短消息的。2.在整个过程中,本则消息记叙是以时间顺序的分分秒秒推延为特点的,找出这些具体的时间以及对应的事件。本文出现的数字近20处,大多数十分精确,如: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6月30日23时42分,交接仪式正式开始;23时46分,中英双方代表入席;23时59分,英国国旗降落,花了50秒钟;零时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国旗上升;零时10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结束。还有:一个半世纪,156年,1840年鸦片战争,150多年,4000多位中外嘉宾,3个不平等条约,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3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负责人,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华人代表,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多名记者等等。3.把这些放在一般的记叙文中,应该是有记流水帐之嫌,但在本文中却没有这种感觉,这是为什么?首先,众所周知,回归时刻的一切,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民族的崛起的表现;这些精确到分秒的计时,表明了交接仪式这个历史性时刻的庄严神圣,每一分每一秒都不能忘记,都深深地嵌进人们的记忆。有些时间还反复出现,如:一个半世纪(两次),156年,150多年,1840年鸦片战争后等,表明了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的凌辱,盼望回归的时间太漫长了,在这漫长的等待中历尽艰辛,表明了要记住这一段屈辱的历史,记住今天的胜利来之不易,值得珍惜。其次,这是新闻,在其何时,何地,何人,何故,何如这五个何中,有四个何,即何人,何故,何地,何故,人所共知,对于新闻来说,没有太大的、能够发挥乃至炒作的新意。而何如(How),对于读者来说,则充满了新意。这种新意,不在事情的结果,因为其结果早已决定了,没有任何预期之外的细节。而过程,尤其是具体时间,每一分、每一秒的进程,则充满了新意。流水帐式的罗列,本来是叙事的大忌,在这里却不再是繁琐的铺陈,而是历史价值的强调。4、讨论:“顺时叙事”与“逆时提前”。顺时叙事:按时间顺序的叙述。逆时提前:又叫高潮提前,将事件的高潮放到文章的最开头,或者提前叙述。这种手法在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思考一下,为什么在顺时叙事之前安排一个逆时提前呢?(从新闻的特点出发,去思考这个问题。)这是消息的文体决定的。虽然新闻以顺时的叙述为主,但是顺时叙述只用在新闻的主体上;在这之前,新闻最为重要的成分,不但要放在主体之前,而且还要压缩为简短的“导语”,作为标题,放在文章之前。和一般叙事文体相比,新闻的这种结构模式,被一些新闻从业者称为“高潮提前”。4.这则消息的结构仅仅是单一的高潮提前吗?不是的话,那是一种什么结构呢?这则消息的结构是采用了“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开头三段是“倒金字塔式”结构,即“高潮提前”,将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讲:先总述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举行标志着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和英国殖民统治的终结;再说江泽民庄严宣布香港回归祖国;接着说中外嘉宾的热烈反应和这个庄严时刻的全球直播。从第四段开始转入“金字塔式”结构,即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交接仪式的全过程,介绍6月30日23时42分——23时46分——23时59分——零时整——零时10分发生的事情。从倒数第三段开始,又转入了“倒金字塔式”结构,讲述与会各国人士,港、澳、台和华侨、华人代表,和世界各地媒体记者的采访报道。这一结构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它既满足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希望先了解重要的信息,又保持了事件主体“交接仪式”过程的自然顺序——这与读者希望了解仪式过程的需求也是一致的。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文中讲述“为了这神圣的一刻,中国人民纷争了一个世纪……”和邓小平生前希望在香港回归时去香港看看的这两段,是消息的“背景”。消息的“背景”,往往是用来补充说明相关内容的。(背景的作用)5.新闻语言要求客观严谨,不带有过多的主观感情色彩。但是,作为中华民族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身为中国人的记者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是难以控制的,下面我们来品味一下新闻中的这几句,体会其中的情感。(1)标志着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站在了香港这块国土上。这两句话相互照应,“从此”“第一次”“祖国这块土地”“这块国土”,都强调香港在这一刻发生的变化,从此不再受殖民主义者的奴役,香港同胞和国家元首都感到了成为真正主人的无比自豪,为之扬眉吐气。(2)23时59分,英国米字旗和香港旗在英国国歌声中徐徐下降。在香港悬挂了150多年的米字旗在50秒钟落下旗杆。零时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