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社会主义 - 副本_第1页
走向社会主义 - 副本_第2页
走向社会主义 - 副本_第3页
走向社会主义 - 副本_第4页
走向社会主义 - 副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讲走向社会主义主要内容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历史必然性二、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历程和经验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及其历史必然性(一)建国之初没有马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出台的经过及原因(三)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即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走向社会主义?)(一)建国之初没有马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1、建国之意义。第一,中华民族开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占人类总数1/4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第二,人民站起来了,成为社会和国家的主人。第三,中国共产党已从一个革命党变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可以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并动员人民,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中国梦。第四,它意味着中国发展道路的新选择,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前途。第五,它意味着建设时期的到来。2、国情与形势。国情:“第二章政权机关——其组织成分,应包含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革命军人、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第四章经济政策——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共同纲领》国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形势:四大考验考验任务——工作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剿匪、镇反、土改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和统一全国财政经济、“五反运动”第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废旧立新”、三大外交方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抗美援朝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整风整党运动、“三反运动”第五,进行了知识分子改造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斗争。杨绛《洗澡》建国初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到达莫斯科49/12/16—50/2/17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50/2/14志愿军战绩运动战时期阵地战时期合计歼敌185,277533,200718,477美英等国军队105,345219,697325,042加朝鲜人民军50/6/26-53/7中朝共歼敌1,093,839人美联社1,474,269;南朝鲜1168160抗美援朝中国情况出动[万]伤亡[万]物资消耗战费开支物资器材54-57年100余36560多万62亿72952万元[赠送]赠送8亿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上册,第248页53/8彭德怀回国奥巴马说朝鲜战争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彭德怀53/9/12]在三年激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工业强国的第一流军队被限制在他们原来发动侵略的地方,不仅不能越雷池一步,而且陷入日益不利的困境。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出台的经过及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一个渐变的过程。“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

一句话,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

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

革命,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

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社会,那只

是完全的空想。”1950、1951年党的领导人的想法依然是求稳。甲、

1951年2月毛提出、刘阐释的“三年准备,十年建设”乙、刘“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丙、

52/9毛书记处会议10—15年完成丁、

53/6政治局会议第一次完整表述戊、53/12中宣部《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己、

54/9《五四宪法》53年12月《关于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B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原因(1)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奇迹般地提前完成;(2)朝鲜战争接近尾声,国内各种社会改革已基本完成并转入建设时期;(3)中国工商业中公私比例数字的变化,国营的比例在上升,私营比重在下降;(4)土地改革后农村互助合作事业的普遍开展;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采取利用和限制政策,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经验;(5)毛泽东对中国阶级状况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三)为什么要走向社会主义(必然性)1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缺点很多。中国共产党人对工业化的认知——重要早在45/4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就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七届二中全会更明确宣示了建立工业国的目标。在53/9/12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4次会议上,毛泽东又强调: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学习和宣传提纲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这种痛苦我们中国人民已经受够了。如果现在我们还不建立重工业,帝国主义是一定还要来欺侮我们的。投资总额766.4亿元,折合黄金7亿两;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11.3%;国民收入年均8.9%;工农业总产值年均10.9%,其中工业18%;为什么要走向社会主义

2

.对个体农业改造是发展农业,更是保证工业发展和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农村问题:A贫富分化;B小农经济落后

C开荒\大型水利工程投资大,见效慢经营规模小生产工具落后:每户占有耕畜0.47头,犁0.41部封闭资金短缺为什么要走向社会主义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需要;剥夺剥夺者长期的理想对国情认识的缺乏----与生产力相适应经济管理手段薄弱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为什么要走向社会主义西方——封锁、遏制苏联——同情、援助中苏结盟朝鲜战争——东西方冷战更冷二、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历程和经验(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二)私营工商业改造(三)个体手工业改造(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改造的简要历程第一阶段(1949年冬到1952年),发展互助组、试办初级社阶段。到52年底,全国共建立互助组830多万个,初级社3600个,参加互助合作农户占总户数的40%。第二阶段(1953年至1955年上半年),大办初级社阶段。到1954年底,互助组发展到1000万个,初级社达48万个,参加的农户占60.3%,而且80%以上的合作社都增产增收。1955年春,初级社又发展到67万个。第三阶段(1955年夏到1956年底),合作化高潮阶段。“在全国农村中,新的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高潮就要到来。我们的某些同志却像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过多地评头品足,不适当地埋怨,无穷地忧虑,数不尽的清规和戒律,以为这是指导农村中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正确方针。否,这不是正确的方针,这是一个错误的方针。”“有些同志被几十万个小型合作社吓昏了”,被“胜利吓昏了头脑”,是站在“资产阶级、富农、或者具有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富裕中农的立场上”。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418、433页。高潮——改造完成到1955年底,掀起了合作社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初级社达到190万个,入社农户占总户数的63%。1956年春,各地掀起了一个以发展高级社为中心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到1956年底,入社农户达1.17亿户,占总户数的96.3%,其中加入高级社的占87.8%,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合作化,标志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2、改造的基本经验(特色)①实行“先合作化后机械化”方针,趁热打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之路;②创造了由低到高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现了逐级过渡;③方针—积极引导、稳步前进;原则—自愿互利;方法—典型示范、逐步推广;④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好坏的标准;

⑤社会改造与技术改造结合;[过程]⑥阶级政策—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地联合中农,限制和逐步消灭富农。互助组(萌芽)初级社(半社)高级社(全社)私有基础,集体劳动土地入股,统一经营集体所有,按劳分配过渡形式典型示范甲、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山西李顺达;3年中公共积累120—1.1万元;人均粮食884斤,比建社前增加25.1%T乙、王国藩合作社—河北遵化;23户贫农只有三条驴腿“穷棒子社”李顺达合作社(1915年-1983年)全国劳模,历任平顺县委书记、晋东南地委副书记、书记,先后当选为中共第八、九、十届代表大会代表和第九、十届党中央委员等。祖籍河南省林州,逃荒要饭来到山西平顺县西沟村。37年,村民兵队长,38年入党。先后担任了村农民救国会组长、主席、民兵大队长和党支部书记。1943/2/6建立了在全国成立较早的农业劳动互助组。组织民兵参战队,先后参加了解放山西长治县和豫北汤阴县等10多次战斗。1948年,平顺县人民政府为他悬挂了“劳动英雄”牌匾。[建国后被运往北京,一直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1952年上级批准李顺达等28户农民办农林牧生产合作社会[社长]。合作社实行了男女同工同酬和“六定一奖”计酬办法,大大激发了社员的热情和干劲。秋后,粮食亩产比互助组时期增加了30多公斤。当年,被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爱国丰产“金星奖章”,成了全国著名的劳动英雄。1983年7月1日,心脏病突发逝世,终年68岁。王国藩合作社1919/12出生,河北省遵化县西四十里铺村人。幼年时只读过几年私塾,抗战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本村担任村干部多年。1952年组织23户贫雇农办起“穷棒子”合作社,被主席誉为“整个国家的形象”;1957年被选为全国首届农业劳模;1959、64、75年先后三次出席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9年4月,出席中共九大,并连任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1971-1977年,任唐山地委书记、唐山地区革委会副主任、遵化县委第一书记等职;1957-1970年,先后10次被毛主席接见,有8次握手,并先后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访问过苏联、叙利亚、巴基斯坦等国家;1978年,被免去党内外一切领导职务,回家务农;1984年7月,担任遵化县水利局顾问;2005/7/30,因病逝世,享年86岁。(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3、改造的意义完成了对小农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土地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巩固了工农联盟,为推进资本主义工商业及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大规模兴修水利和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成为可能,提高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上海工商业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1.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过程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基本经验(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2)创造了从低级到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过渡形式;(3)把对企业的改造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和平赎买和平赎买的办法把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这一思想早在19世纪就由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来了,列宁在十月革命后,还曾为此作过尝试,但马克思,恩格斯只是设想,列宁在苏联(没收)也没有实现。中国共产党则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成功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平赎买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可能性1、民族资产阶级新两面性;2、中共正确的政策;3、根本保证:政权、社会主义国家经济;4、巩固的工农联盟。必要性1、适应经济落后的国情;2、人尽其才,有利于巩固、发展统一战线;3、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将起有益作用。荣毅仁社会主义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仍具有两面性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拥护宪法,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荣毅仁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荣毅仁谈为何接受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

记者直率地问:“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初级】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若干社因素)【高级】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工商业个别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利润:

四马分肥全行业公私合营:定股定息对企业生产资料清理估价,以核实私股股额;合营期间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在所有制和生产管理上同国营企业已没有原则的区别。把改造企业同改造知识分子相结合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不仅逐步把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公有制,把资本主义经济改造为社会主义经济,而且赎买了整个民族资产阶级,消灭了剥削制度,并逐步把资产阶级分子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功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把民族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第二,是把企业作为改造资本家的基地。第三,对资方人员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做出妥善安排。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步骤和形式:

供销小组第一步供销合作社第二步生产合作社第三步稳步稳步(三)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建立工商界人士和广大群众一同欢呼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随着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到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32.2%,合作社经济53.4%,公私合营经济7.3%,个体经济7.1%,资本主义经济接近于零。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公私合营经济合计为92.9%,占到了国民收入的绝大多数。这样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就建立起来了。(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1954年宪法,正式规定了我国的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生活中正式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继续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逐步完善。八大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56/9/27]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变革资产阶级私有制,变革产生资本主义的根源的小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