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考点分析和教学策略_第1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考点分析和教学策略_第2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考点分析和教学策略_第3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考点分析和教学策略_第4页
《自然灾害与防治》的考点分析和教学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灾害与防治》

的考点分析和教学策略

●认识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发展与分布规律,重视环境保护,预防灾害,尽量避免自然灾害的产生,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及损害程度,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掌握自然灾害的一些基本知识,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概况,理解自然灾害与环境的关系,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培养防灾减灾能力。一、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二、课程标准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3.自然灾害与环境●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4.防灾与减灾●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三、知识网络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害第五节中国生物灾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助和救援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基础知识众多实例理性分析最终目的四、历年高考试题分析(2010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某段高速公路(G)经过单面山(顺向山)地区,地质剖面如图7所示。为防止滚石、滑坡等灾害,对施工立面H进行了加固,还在L坡面上打入“岩锚”,以固定表层岩层。2010年春,该单面山的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导致约200米长的公路被毁。分析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命题特色利用公路施工实例作为信息载体,以山体滑坡的实例作为案例,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岩层特性、雨水对岩层的影响等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其解题过程如图8所示。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实例分析试题,按照其问题进行反推理思维,就可以解决问题(上部山体大规模滑落→岩层之间摩擦力减弱→暴雨或震动可以使岩层间松动→岩层受切割,稳定性差是主因)。(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5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从本题的正向思维导图看,如果我们以问题为信息源,并依据问题进行知识的反向推理,就能够解决问题。即黄土崩塌→坡面地形失去支撑、不稳定→人工切坡及道路建设所致;黄土滑坡→黄土覆盖在基岩上→基岩与黄土间形成滑动面→暴雨下渗诱发。(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图12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命题特色:结合具体区域,考查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和防治措施(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全和质量。2013午4月,东北地区特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推迟7~10天。

分析4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命题特色:利用文字素材,认识到气温影响作物的播种、生长和收获,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结合具体区域分析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从上述试题可以看出,自然灾害与防治部分的试题,一般会选择具体的事件作案例,以分析突发事件的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作为设计的问题,命题特色明显。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就涉及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基本的地理能力,从而可以区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实际上也为本部分的复习指明了方向。五、复习策略

针对目前比较突出发生的水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选取相应具体的自然灾害事件作案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既达到复习相关知识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体验具体的解题方法,增长解题能力。教法建议1: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区域分布的教学,充分运用各种自然灾害分布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达到本条“标准”的学习目标。了解自然灾害的分布应属于区域学习的一项内容,宜采用综合、比较的学习方法。建议2:结合实例讲授、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多收集报刊、杂志、新闻上的事实案例,养成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新闻的习惯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

2010年海地大地震、智利地震

2010年西南地区干旱教法建议3: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应以简述构造地震为主,并以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为典型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应准确简述泥石流的三个基本形成条件,活动特征及其激发条件,并注意其它自然因素(如地质构造、岩性、水、植被等)和人类活动对泥石流形成所起的作用。应简述影响滑坡的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并结合图像认识滑坡个体发育的阶段性规律以及古滑坡的形态识别。

教法建议4: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大胆调整教材,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同一程度灾害发生在当前人口密度下,要比若干年前造成的损失大得多,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强;由于人类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作用在加剧,使自然灾害类型不断增加,发生周期不断缩短,分布范围不断扩大,危害程度在某些地区不断加强。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对自然灾害的研究与治理工作,谋求化害为利。此外,由于各国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自然灾害的重视程度和防治措施不同,同一能量级的灾害在不同国家产生的破坏作用也不同。如果早做防范,则损失小;如果毫无准备,则损失大。建议5:对自然灾害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自然灾害的双重性台风:带来丰沛淡水资源,缓解旱情;加快了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水热交换;促进上升流的形成,增加鱼类产量火山:火山喷发创造了土地资源;形成许多矿产资源;火山灰肥沃;旅游资源地震:地层断裂、形成奇山异水;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利用地震波寻找海底油气资源。建议6:加强防灾教育学会认识预警信号,如高温、暴雨、台风等预警信号地震救护常识、洪涝救护常识了解防灾减灾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低压影响,平均风力为6~7级,或阵风7~8级并可能持续。

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进入防风状态,建议幼儿园、托儿所停课;

12小时内可能受强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