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6文言文阅读(23-24八年级上·安徽淮南·期末)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必先苦其心志
②而后喻③困于心衡于虑
④四夷俱服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说起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B.甲文论证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C.“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亦能论证甲文的观点。D.乙文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仍能希望听到臣子们的进谏争辩,尤为可贵。5.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和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用分别是什么?(23-24八年级上·安徽芜湖·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甲】①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②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节选自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乙】张释之,堵阳人也。上①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②释之治问③。廷尉奏当,一人犯跸④,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注释】①上:指汉文帝。②廷尉:古代司法审判机构官职名。③治问;询问、审问。④跸:古代帝王出行时,要开路清道,禁止民众通行。6.【通字义】参考表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文言语句方法借鉴字词释义固不败伤我乎?课内迁移法:根据《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的“固”推断。固:属之廷尉查字典法:属①连接、连续②通“嘱”。托付;委托属:是法不信于民也。成语推断法:取信于民。信:7.【释句意】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2)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8.【析心理】小文发现两篇选文的结尾句都有“久”字,它们分别体现了汉文帝的不同心理,请选一处结合原文进行分析。(甲)称善者久之。(乙)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9.【评人物】结合链接材料,你认为【甲】文中的周亚夫符合孟子的“大丈夫”标准吗?请说明理由。材料链接周亚夫(前199-前143),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官至丞相,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军事家。一生干了两件辉煌的大事:一是驻军细柳,严于治军,为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的践踏而做出了贡献。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王企图分裂和割据的阴谋,维护了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亚夫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后因其子私购御用物品,受牵连下狱,绝食而死。(23-24八年级上·安徽芜湖·期末)【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毂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乙】王大将军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①。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②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③,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注]①楚:伧俗,粗俗。②伎艺:技能,才艺。③鼓吹:指鼓。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已而之细柳军
之:
(2)彀弓弩
彀:(3)改容式车
式:
(4)音节谐捷
谐捷:1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二处)。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2)自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与之。13.【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时均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23-24八年级上·安徽淮北·期末)【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泉州承天寺,异迹甚多。寺中有九十九井,相传一僧畜①异志,欲掘百井以为兆,后功亏其一而止。井上筑石塔数处,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山门口有梅花石,石光而平,中隐梅影一枝。每年梅树开花时,影上亦有花;生叶时,影上有叶;遇结子时,影上有子;若花叶与子俱落之时,则影上惟存枯枝而已。寺中又有魁星石,近视无物,远望如一幅淡墨魁星图。至天将雨时,石上绽出水珠,亦俨然结一魁星形也。(节选自梁章钜《归田琐记》[注]①畜:同“蓄”。1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念无与为乐者
念:(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3)后功亏其一而止。止:(4)若花叶与子俱落之时
俱:15.材料【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凡苍蝇飞A集塔上B无论C多少D头E皆向下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近视无物,远望如一幅淡墨魁星图。17.【甲】【乙】两文都写到承天寺,但写作内容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说不同之处。(23-24八年级上·安徽滁州·期末)【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节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以:即“以奚”,根据什么。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寡助之至
至:
(2)亲戚畔之
畔:(3)民富则易治也
则:
(4)奚以知其然也
然:19.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2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治国之道有什么不同?(23-24八年级上·安徽淮南·期末)【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股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蹶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22.解释下列加点字(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亡()以应(3)无地置()土
(4)公遂()止2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4.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甲】文中的人物对比:A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B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C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乙】文中,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可以概括为“”,其家人的阻止理由各不相同,但他们认识上的局限是相同的,即。25.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愚公;鲁公。(23-24八年级上·安徽六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百姓怨望①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②。九侯有好女,入之纣。纣不喜九侯女,杀之,而醯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④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纣囚西伯。西伯之臣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烙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⑤失权重。(节选自《史记·殷本纪》,有删改)【注】①怨望:怨恨。②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任命西伯姬昌、九侯、鄂侯,为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③醯(hǎi):肉酱。这里指一种把人剁成肉酱的酷刑。④脯(fǔ):肉干。这里指一种把人制成肉干的酷刑。⑤稍:逐渐。26.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西伯之臣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委而去之
②亲戚畔之③入之纣
④奇物善马以献纣2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29.结合甲文的观点,简要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西伯与纣王身上是如何体现的。(23-24八年级上·安徽宣城·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①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②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至明年③春,勾践伐吴,吴师败。(选自《史记》)【注】①会稽:会稽山,地名。②折节:降低自己身份。③明年:第二年。3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百里奚举于市
市:
(2)法家拂士
拂:(3)越王勾践反国
反:
(4)身自耕作
身:31.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2)女忘会稽之耻邪?32.【乙】文中的越王勾践和【甲】文第一句所提到的六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你从他们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3-24八年级上·安徽六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孟子·滕文公下》)【乙】孟子谓宋勾践①曰:“子好游②乎?吾语之游:人知之,亦嚣嚣③;人不知,亦嚣嚣。”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选自《孟子·尽心上》)【注】①宋勾践:人名。②游:游说。③嚣嚣:悠然自得无所求的样子。3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2)往之女家
女:(3)与民由之
由:(4)人不知,亦嚣嚣
亦:(5)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斯:3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一处。古
之
人
得
志
泽
加
于
民3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36.用原文语句填空。【甲】文中,孟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必须坚守“仁、礼、义”,即。【乙】文中的句子“,”很好地诠释了甲文“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一句。(23-24八年级上·安徽芜湖·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此,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往古之时,四极①废,九州裂;天不兼覆②,地不周载③;火爁焱④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⑤,鸷鸟⑥攫⑦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⑧。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⑨死,颛民生。(节选自《列子·汤问》)注:①【四极】天的四边。远古的人认为在天的四边都有柱子支撑着。②【兼覆】完整地覆盖大地。③【周载】周全地承受万物。④【燃(làn)焱(yán)】大火延烧的样子。⑤【颛(zhuān)民】善良的人民。⑥【鸷(zhì)鸟】凶猛的鸟。⑦【撄(jué)】抓;夺。⑧【淫水】泛滥的洪水。⑨【狡(jiǎo)虫】恶禽猛兽。3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何苦而不平()(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水浩洋而不息()3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译文:(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译文:3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B.其如土石何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水浩洋而不息
而山不加增 D.甚矣,汝之不惠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40.愚公和女娲虽一为人一为神,但他们身上有一些共同的品质为后世所敬仰,请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并结合文章加以分析。(23-24八年级上·安徽安庆·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①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②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乙】真卿①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②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贬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节选自《史林测义》,有删改)【注释】①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谥“文忠”。②见……于……:表被动。4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必敬必戒
戒:(2)故尝以正色公言
尝:(3)凡二十阅月
阅:(4)卒缢杀之于蔡州。
卒:4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4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2)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4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颜真卿身上是如何体现的?(23-24八年级上·安徽亳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孟子·离娄上》)【注释】①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g):原野。4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1)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
(2)委而去之
委:(3)亲戚畔之
畔:
(4)兽之走圹
走:4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失其民者,失其心也。47.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8.【甲】文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①,最能体现作者仁政思想(民心向背的重要性)的句子是:②,。【乙】文中的③(用原文回答)和【甲】文中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有密切的相关性49.【甲】【乙】两文中的“道”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专题06文言文阅读(23-24八年级上·安徽淮南·期末)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必先苦其心志
②而后喻③困于心衡于虑
④四夷俱服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说起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B.甲文论证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C.“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亦能论证甲文的观点。D.乙文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仍能希望听到臣子们的进谏争辩,尤为可贵。5.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和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案】1.使……痛苦了解,明白同“横”,梗塞,不顺臣服,服从2.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3.(1)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2)治理国家如同治疗疾病,疾病即使痊愈了,更应该扶持养护。4.A5.甲文连用六个排比,举例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乙文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苦:使……痛苦。(2)句意为:才能被人们了解。喻:了解,明白。(3)句意为:内心忧困,思想阻塞。衡:同“横”,梗塞,不顺。(4)句意为: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服:臣服,服从。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国内国外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高兴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内外治安”是“臣不以为喜”的内容,“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点明魏征“喜”的内容;故断为: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故:所以。任:责任,担子。是:代词,这,这些。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2)句重点词语:虽:即使。尤:尤其、格外。宜:应该。将护:修养护理。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A.有误,“先从国家说起再说到个人”有误,根据“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可知,应为:先从个人说起再说到国家;故选A。5.本题考查文章开头的作用。甲文中作者使用排比句,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即“生于忧患”的论点。乙文中写病治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而治病与治国有相似之处,因此作者以此为喻,说明了治国也应“日慎一日,唯惧不终(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维护久远)”,即国家要居安思危的道理。【参考译文】: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通过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的道理了。乙唐太宗对亲近的大臣们说:“治国就像治病一样,即使病好了,也应当休养护理,倘若马上就自我放开纵欲,一旦旧病复发,就没有办法解救了。现在国家很幸运地和平安宁,四方的少数民族都服从,确实是自古以来所罕有的,但是我一天比一天小心,只害怕这种情况不能久远维持,所以(我)很希望多次听到你们的进谏争辩。”魏征回答说:“国内国外治理安宁,臣不认为这是值得高兴的,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23-24八年级上·安徽芜湖·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甲】①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②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节选自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乙】张释之,堵阳人也。上①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②释之治问③。廷尉奏当,一人犯跸④,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注释】①上:指汉文帝。②廷尉:古代司法审判机构官职名。③治问;询问、审问。④跸:古代帝王出行时,要开路清道,禁止民众通行。6.【通字义】参考表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文言语句方法借鉴字词释义固不败伤我乎?课内迁移法:根据《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的“固”推断。固:属之廷尉查字典法:属①连接、连续②通“嘱”。托付;委托属:是法不信于民也。成语推断法:取信于民。信:7.【释句意】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2)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8.【析心理】小文发现两篇选文的结尾句都有“久”字,它们分别体现了汉文帝的不同心理,请选一处结合原文进行分析。(甲)称善者久之。(乙)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9.【评人物】结合链接材料,你认为【甲】文中的周亚夫符合孟子的“大丈夫”标准吗?请说明理由。材料链接周亚夫(前199-前143),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官至丞相,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军事家。一生干了两件辉煌的大事:一是驻军细柳,严于治军,为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的践踏而做出了贡献。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王企图分裂和割据的阴谋,维护了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亚夫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后因其子私购御用物品,受牵连下狱,绝食而死。【答案】6.固:必,一定;属:同“嘱”,托付;信:相信,信任。7.(1)穿铠甲、戴头盔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2)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8.甲文中“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见周亚夫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文帝“称善者久之”,体现了他对周亚夫的敬重、赞叹的心理。乙文中文帝先是要求严惩惊马的人,后听从了张释之按法律维持原判的意见,考虑“良久”反映出他虽有所犹豫,但终能虚心纳谏,既为自己的狭隘而惭愧,又敬重张释之公正执法,不阿谀逢迎的可贵品质。(选一处分析,意思对即可)9.示例:周亚夫是“大丈夫”。他严于治军,刚正不阿;他为国平叛,为民谋福;他含冤而死,不改气节。符合孟子对“大丈夫”的评判标准。(言之有理即可)【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固不败伤我乎”句意:一定不弄坏车使我受伤吗。“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句意:那里的将军一定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固:一定、必定。根据课内迁移法可知,第一空填写:必,一定。“属之廷尉”句意:委托给廷尉去审理。根据给出的字典解释,可知,“属”意为:同“嘱”,托付。“是法不信于民也”句意:这样,法令就不能在民众中树立信用了。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的信任。根据成语推断法可知,本空“信”翻译成:相信,信任。7.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注意:(1)介胄之士:穿铠甲、戴头盔的将士。以:允许。见:参见。(2)公共:共同遵守。“也”表判断。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结合重点词句分析人物形象,先理解词句的含义,再结合上下文理解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甲)句意:(皇上)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由甲文第①段“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见周亚夫治军严明、军令如山、恪尽职守、刚正不阿,文帝“称善者久之”,此时文帝内心对对周亚夫是敬重和肯定的,同时也为边塞有这样治军严明的将军而感动不已。(乙)句意:许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由乙文“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而廷尉乃当之罚金!”可知,文帝开始想要严惩惊马的人,但张释之发表不同意见。根据“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民安所措其手足”可知,文帝听后考虑“良久”,最终却做出“廷尉当是也”的决断,可知,文帝权衡犹豫很长时间,最终虚心接纳张释之的意见。在这段时间里,文帝可能为自己刚才狭隘的心理感到羞愧,也佩服张释之不惧怕天子之怒,秉公执法,公正严明。他为自己有这样一位好臣子而欣慰。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链接材料“一是驻军细柳,严于治军”“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王企图分裂和割据的阴谋”可知,周亚夫驻守边塞,抵御外敌,所做的事符合孟子的“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根据链接材料“为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的践踏而做出了贡献”“维护了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亚夫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可知,作为将军,他带领军营将士们一起守卫边疆,保护西汉王朝,自始至终没有改变自己治军的原则,坚守自己的原则,符合“得志,与民由之”;根据甲文“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天子乃按辔徐行”“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可知,面对皇帝,没有屈服和谄媚,同样要求严格遵守军礼,做到了孟子的“威武不能屈”。因此,周亚夫符合孟子的“大丈夫”标准。【参考译文】:【甲】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被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一定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乙】张释之,是堵阳人。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皇帝车驾的马受了惊。于是命令骑士捉住这个人,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张释之审讯那个人。廷尉向皇帝报告那个人应得的处罚,说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本来使我的马受惊,我的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别的马,一定不弄坏车使我受伤吗?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如果改变加重它,这样法律就不被百姓相信了。而在那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把他们的手足放在什么地方呢?愿陛下明察。”许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23-24八年级上·安徽芜湖·期末)【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毂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节选自司马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乙】王大将军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①。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②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自言知打鼓吹③,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举坐叹其雄爽。(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注]①楚:伧俗,粗俗。②伎艺:技能,才艺。③鼓吹:指鼓。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已而之细柳军
之:
(2)彀弓弩
彀:(3)改容式车
式:
(4)音节谐捷
谐捷:1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二处)。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2)自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与之。13.【甲】【乙】两文在刻画人物时均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答案】10.到、往张开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扶轼和谐快速11.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12.(1)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命令周将军:“我要进入军营慰劳军队。”(2)(王大将军)说自己懂得击鼓,武帝就叫人拿鼓给他。13.①【甲】文中.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与进入细柳营时两次受阻,在营中“按辔徐行”“改容式车”相互对比,又以“群臣皆惊”这一表现,衬托了时周亚夫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形象。②【乙】文中将武帝和“时贤共言伎艺事”王敦不自在的表情和他振臂击鼓时“神气豪上”“旁若无人”的表现相对比,又以满座人的惊叹衬托了王敦少时雄壮豪爽的个性特点。【解析】1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之:到,往。(2)句意:开弓搭箭。彀:张开。(3)句意: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扶轼。(4)句意:鼓音急促和谐。谐捷:和谐快速。1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句意为:别人大多都懂得一些,只有王敦一点也不关心这些事,无话可说,神态、脸色都很不好。“人皆多有所知”写别人,“唯王都无所关”写王敦的反应,“意色殊恶”写王敦的神态。故断句为: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1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1)上,皇上;第一个“使”是动词,派;第二个“使”是名词,使者;持,拿着;劳,慰劳。(2)知,懂得;与,给;之,他。13.本题考查分析写作手法。甲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很少,主要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将军形象,达到了传神的境界。文帝到霸上和棘门两处军营时均可长驱直入,而到细柳营却是两次不得入,直至天子下诏书才得以进入,“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通过对比可见细柳营军纪严明。“群臣皆惊”是侧面描写,“惊”是为周亚夫治军之严而“惊”,为周亚夫怠慢皇帝有损天子之威而“惊”,进一步衬托了周亚夫治军严明、刚正不阿的形象。乙文“武帝唤时贤共言伎艺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无所关,意色殊恶”,通过王敦与其他人反应的不同,形成对比;“自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与之。于坐振袖而起,扬槌奋击,音节谐捷,神气豪上,傍若无人”,将王敦振臂击鼓的豪迈形象与前面“意色殊恶”形成对比,表现他威武豪爽的形象。“举坐叹其雄爽”是侧面描写,通过观众的反应烘托了他英雄豪爽的形象。【参考译文】:【甲】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乙】大将军王敦年轻时,原来就有乡巴佬这个外号,说的话也是土话。晋武帝召来当时的名流一起谈论技艺的事,别人大多都懂得一些,只有王敦一点也不关心这些事,无话可说,神态、脸色都很不好,自称只懂得打鼓。武帝叫人拿鼓给他,他马上从座位上振臂站起,扬起鼓槌,精神振奋地击起鼓来,鼓音急促和谐,气概豪迈,旁若无人。满座的人都赞叹他的威武豪爽。(23-24八年级上·安徽淮北·期末)【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泉州承天寺,异迹甚多。寺中有九十九井,相传一僧畜①异志,欲掘百井以为兆,后功亏其一而止。井上筑石塔数处,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无有小异者。山门口有梅花石,石光而平,中隐梅影一枝。每年梅树开花时,影上亦有花;生叶时,影上有叶;遇结子时,影上有子;若花叶与子俱落之时,则影上惟存枯枝而已。寺中又有魁星石,近视无物,远望如一幅淡墨魁星图。至天将雨时,石上绽出水珠,亦俨然结一魁星形也。(节选自梁章钜《归田琐记》[注]①畜:同“蓄”。14.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念无与为乐者
念:(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3)后功亏其一而止。止:(4)若花叶与子俱落之时
俱:15.材料【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需要断句。凡苍蝇飞A集塔上B无论C多少D头E皆向下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近视无物,远望如一幅淡墨魁星图。17.【甲】【乙】两文都写到承天寺,但写作内容的侧重点不同,请简要说说不同之处。【答案】14.(1)考虑、想到。(2)只是(3)停止(4)全,都15.BD16.(1)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2)在近处看没有什么东西,从远处望去,就像一幅用淡淡的墨水画画成的魁星图。17.甲文侧重于叙写作者和友人夜游承天寺的所见所感;乙文围绕写作对象介绍了其中景物的来历、数量、特点等。【解析】1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还要注意理解文言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虑、想到。(2)句意: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但:只是。(3)句意:后来功亏其一而停止。止:停止。(4)句意:如果花叶和子全都落下的时候。俱:全、都。15.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先梳理句子的大意,结合语法,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句意为:凡是苍蝇飞到塔上,无论多少,头都朝下。根据句意可知,本句包括三个分句:“凡苍蝇飞集塔上”主语是“苍蝇”;“无论多少”与“头皆向下”是条件复句,前一分句主语是“苍蝇”后一分句主语是“头”,因此可断句为:凡苍蝇飞集塔上/无论多少/头皆向下;故选BD。1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1)空明:清澈透明;藻:藻类植物;荇:荇菜;交横:交错纵横;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表示肯定,相当于“大概”,这里解释为“原来是”;也:句末语气词,表判断。(2)近:从近处;远:从远处;如:像;淡墨:用淡淡的墨水画。17.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由【甲】文标题“承天寺夜游”及其内容“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本文主要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承天寺”是地点;“夜”是时间;“游”是事件,文体“游记”,题目概括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事件;叙写作者和友人夜游承天寺的所见所感。由【乙】“寺中有九十九井”、“井上筑石塔数处”、“山门口有梅花石”、“每年梅树开花时”、“寺中又有魁星石”等句可知,本文围绕“承天寺”,介绍了寺内的多种“异迹”,如九十九口井、苍蝇落塔上头必朝下、梅花石的梅影等,介绍了承天寺中多景物的来历、数量、特点;是一篇说明文。【参考译文】:【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射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俩就)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的月光宛如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庭院里的竹子和松柏树枝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乙】泉州承天寺,奇异的景物有很多。寺中有九十九井,相传一僧突发奇想,要挖掘第一百口井作为吉兆,后来功亏其一而停止。井上有几处建筑石塔,凡是苍蝇飞到塔上,无论多少,头都朝下,没有有微小差别的。山门口有梅花石,石光而平,一枝梅影在石头上被隐藏了。每年梅树开花时,影像上也有花;长叶的时候,影上有树叶;遇到结子时,影上有子;如果花叶和子一起落的时候,那么影上就只剩下干枯的树枝而已。寺中又有魁星石,近看没什么,远远望去像一幅淡黑色魁星图。到天将要下雨时,石上绽出水珠,也俨然结成一个魁星的形状。(23-24八年级上·安徽滁州·期末)【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节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以:即“以奚”,根据什么。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1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寡助之至
至:
(2)亲戚畔之
畔:(3)民富则易治也
则:
(4)奚以知其然也
然:19.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21.【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治国之道有什么不同?【答案】18.极点同“叛”,背叛就这样19.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20.(1)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2)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21.甲文强调了治国最重要的是施行仁政,让天下人都能归顺一心,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乙文则注重治理国家先使百姓富足起来,百姓富足了,他们就安居乐业,敬上畏罪,国家就容易治理了。【解析】1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至:极点;(2)句意为: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3)句意为: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则:就;(4)句意为: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然:这样。19.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本句句意为: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以善为国者”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成分,其中“以善为国”是一个动宾结构,表示“用好的方式治理国家”,而“者”是一个代词,指代前面提到的“以善为国”的人,即“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先富民”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其中“必”表示“必须”,“先”表示“首先”,“富民”表示“使人民富裕”。这个句子强调了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富裕。“然后治之”也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其中“然后”表示“之后”,“治之”表示“治理它(国家)”。这个句子说明了在使人民富裕之后,才能进一步治理国家。故划分为: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20.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故,所以。君子:指能行仁政的君主。必胜:一定能胜利。(2)句重点词语:凡,大凡。道:道理。必:一定。富民:使人民富裕。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对比阅读。甲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乙文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作者通过对比“民富”与“民贫”两种情况下的社会治理效果,清晰地阐述了“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观点。当百姓富裕时,他们更倾向于安定、尊重权威并遵守法律,这使得国家易于治理。相反,当百姓贫穷时,他们可能更倾向于冒险、反抗权威和违反法律,这使得国家难以治理。这两段选文既有相同点,都强调“以民为本(或“人的重要性”)”,但又各有侧重,甲文“地利不如人和”重在施行仁政,乙文“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重在富民。【参考译文】: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乙: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尊敬皇上而畏惧刑罚,尊敬皇上、畏惧刑罚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皇上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长久富裕,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23-24八年级上·安徽淮南·期末)【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股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乙】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蹶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注】①治:修建。②颠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22.解释下列加点字(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亡()以应(3)无地置()土
(4)公遂()止2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2)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24.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甲】文中的人物对比:A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B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C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乙】文中,鲁公治园的行为表现可以概括为“”,其家人的阻止理由各不相同,但他们认识上的局限是相同的,即。25.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愚公;鲁公。【答案】22.用箕畚(装土石)没有(或:通“无”)安放(或:放置)于是(或:就)(意思对即可。)23.(1)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损毁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2)有人说: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24.愚公愚公妻子(孀妻)遗男(或:邻人;小孩)犹豫不决看问题片面、不全面等25.愚公:抱负远大、信念坚定、不畏艰难;有信心有恒心有决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鲁公:缺乏主见、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解析】2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句意为: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箕畚:用箕畚装(土石)。(2)句意为:河曲智叟无话可答。亡:同“无”,没有。(3)句意为:没有地方放土。置:放置,安放。(4)句意为:鲁公于是停下来了。遂:于是,就。2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重点词语:以,凭借;残年,老迈的年纪;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相当于“连……都……”;毛,草木;(2)重点词语:或,有的人;筑,修;何,什么;“何忧焉”宾语前置,忧虑什么呢?24.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提示,完成填空即可。(1)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愚公和智叟,结合“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可知,第一空应该填“愚公”;(2)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曾劝过愚公,根据“一个担忧,一个讥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可知,第二个空应为“愚公妻子”;(3)根据“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和“热心”中可知,第三个空应为“遗男(孀妻、邻居、小孩)”。(4)根据文中“欲行”“遂止、复止”“公犹夷不能决”可知,鲁公的行为可以概括为“犹豫不决”。(5)根据文中鲁公身边人的语言来看,他们只看到了事情有利或有害的一方面,认识是有局限的,故概括为:片面地看待问题。25.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性格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找出对愚公描写的句子,然后分析其性格特点即可。愚公:从愚公的提议“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可知愚公的远大目标;从愚公摆出的理由“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愚公有着坚定的信念、不畏艰难,做事有恒心,并且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鲁公:从乙文所叙事情看,鲁公想挖个池子,他父亲说挖出来的土没地方放,有人说可以堆成山,妻子说担心孩子被绊倒,有人说,可以开个小路,用栅栏围起来,家里人又说,这样的话又得专门找人来看管园子,家里的房舍不够住。鲁公犹豫不决,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是修园子这件事就搁置了下来。由此可知,鲁公没有个人的主见,遇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畏首畏尾,遇难而退。【参考译文】:【甲】: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乙】: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出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女儿跌倒吗?”鲁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修园这件)事情就停下来了。(23-24八年级上·安徽六安·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百姓怨望①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②。九侯有好女,入之纣。纣不喜九侯女,杀之,而醯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④鄂侯。西伯昌闻之,窃叹。纣囚西伯。西伯之臣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纣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烙之刑。纣乃许之,赐弓矢斧钺,使得征伐,为西伯。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纣由是稍⑤失权重。(节选自《史记·殷本纪》,有删改)【注】①怨望:怨恨。②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任命西伯姬昌、九侯、鄂侯,为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③醯(hǎi):肉酱。这里指一种把人剁成肉酱的酷刑。④脯(fǔ):肉干。这里指一种把人制成肉干的酷刑。⑤稍:逐渐。26.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西伯之臣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委而去之
②亲戚畔之③入之纣
④奇物善马以献纣2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29.结合甲文的观点,简要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西伯与纣王身上是如何体现的。【答案】26.西伯之臣/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27.离开亲属到(给)好(的)28.①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②(西伯)暗地里修养德行,推行善政,诸侯很多背叛了纣而来归服西伯。29.示例:西伯心忧国事,“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修德行善”,诸侯多归顺西伯,使“西伯滋大”,这体现了“得道多助”;纣王在“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时”,酷刑镇压,又荒淫无道,滥杀、囚禁重臣,最终“诸侯多叛纣”而“失权重”,这体现了“失道寡助”。【解析】26.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本句的意思是:西伯的僚臣,找来了美女奇物和好马,献给纣王。这里“西伯之臣”是偏正短语,其后应有停顿;“求美女奇物善马”是动宾短语,其后应有停顿;故据此断句为:西伯之臣/求美女奇物善马/以献纣2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①句意:(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委:放弃,离开。②句意: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③句意:献给了纣王。之:到(给)。④句意:奇物和好马,献给纣王。善:好。28.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汉语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固:巩固;国:国防;不以:不能靠;山溪:山河;险:险要;威:震慑,树立威望;兵革之利:武力的强大。②重点词:乃:于是,就;阴:暗暗地;修德行善:修养德行,推行善政;叛:背叛;归:归顺、归服。2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甲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知,其意思是: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西伯:根据乙文“西伯出而献洛西之地,以请除炮格之刑”可知,其意思是:西伯从狱里出来之后,向纣献出洛水以西的一片土地,请求废除炮格的酷刑。可见,西伯忧心百姓,施行“仁政”;根据乙文“西伯归,乃阴修德行善,诸侯多叛纣而往归西伯。西伯滋大”可知,其意思是:西伯回国,暗暗地修养德行,推行善政,诸侯很多背叛了纣王而来归服西伯。西伯的势力更加强大。可见,西伯忧心国事,且获得了很多支持,这体现了“得道多助”;纣王:根据乙文“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可知,其意思是:百姓们怨恨他,诸侯有的也背叛了他。于是纣王就加重刑罚,设置了叫做炮格的酷刑。可见,纣王滥用刑法,没有施行“仁政”;根据“九侯有好女,入之纣。纣不喜九侯女,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可知,其意思是:九侯有个美丽的女儿,献给了纣,纣王不喜九侯的女儿,杀了她,同时把九侯也施以醯刑,剁成肉酱。鄂侯极力强谏,争辩激烈,结果鄂侯也遭到脯刑,被制成肉干。可见,纣王荒淫无道,滥杀、囚禁重臣,没有施行“仁政”;根据乙文“诸侯多叛纣”“纣由是稍失权重”可知,诸侯很多背叛了纣王,纣王渐渐丧失了权势,这体现了“失道寡助”。【参考译文】:【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实验中学教学工作总结6篇
- 给学校的感谢信模板汇编八篇
- 2021年年末教师个人述职报告
- 事业单位员工个人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 出纳职业发展规划
- 销售个人工作总结2022汇报5篇
- 争吵生字课件
- 寒假十课第八课的观后感
- 我和书的故事小学作文(集锦15篇)
- 小学班主任年度考核工作总结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招聘人员真题
-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软件测试汇报
-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〇八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市政管线(道)数字化施工组”赛项考试题库
- 初中《孙中山诞辰纪念日》主题班会
- 5.5 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2024)
- 阿斯伯格综合症自测题汇博教育员工自测题含答案
- 天津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 2025年蛇年年度营销日历营销建议【2025营销日历】
- 2024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试卷一)客观题试卷及解答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