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国际收支分析_第1页
第九章 国际收支分析_第2页
第九章 国际收支分析_第3页
第九章 国际收支分析_第4页
第九章 国际收支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国际收支分析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表

第二节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一、国际收支1.国际收支(BalanceofPayment----BOP)

★在特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一个经济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各项经济交易。大部分交易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

“居民”(Resident)包括自然人、法人和组织机构。

“经济交易”(EconomicTransfer)是指经济价值在不同经济活动者之间的转移,它包括实际转移(RealTransfer)和金融转移(FinancialTransfer)两类。实际转移是指经济物品和经济服务在不同经济活动者之间的转移;金融转移是指金融资产的转移,包括新的金融资产的创造和现存金融资产的注销。经济交易包括双边转移(BilateralTransfer、单边转移(UnilateralTransfer)。双边转移是指经济价值的转移者会从受让者那里得到相应的经济价值作为补偿;单边转移是指经济价值的转移者不能从受让者那里得到经济价值的补偿。2.几点说明国际收支是流量。国际收支强调居民概念。反映以货币为内容的交易,基础不是收支。经济交易大多为商品贸易、服务贸易、金融资产与商品贸易、无偿的金融、商品服务的转移……居民和非居民只有居民(resident)和非居民(non-resident)之间的经济交易才是国际经济交易。居民和公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而居民则是一个经济概念。IMF作了如下规定:自然人居民,指那些在本国居住时间长达一年以上的个人,但官方外交使节、驻外军事人员等一律是所在国的非居民;法人居民,指在本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级政府机构、非盈利团体和企业。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分别是所在国居民。国际性机构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

国际收支平衡表(balanceofpaymentaccount,BOPAccount)

基本编制方法:复式记账法记账原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借方:资源/资产的持有量增加,如经常项目的进口,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贷方:资源/资产的持有量减少,如经常项目的出口,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1980年IMF恢复了我国(北京政府)的合法地位,作为IMF的成员,我国需要按其规定的格式和内容定期向它报告国际收支状况。1985年我国首次公布了1982-1984年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

1、经常项目(Currentaccount):涉及经济价值的交易(实际资源的流动)货物(Goods):由一般商品、加工品、商品修理和运输工具在港口获得的商品和非货币黄金组成。比如通过我国海关进出口的货物,以海关进出口统计资料为基础,并根据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要求,出口、进口都以商品所有权变化为原则进行调整。出口和进口金额均按离岸价格(Freeonboard,F.O.B)统计。服务(Service):包括运输、旅游、通讯、建筑服务、保险、国际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十一个方面。收入(Income):包括非居民报酬和国际投资收益(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它投资的收益和支出以及直接投资的收益再投资)。经常转移(Currenttransfer):发生在居民与居民间的无等值交换物的实际资源或金融项目所有权的变更,但不包括资本转移。如:侨汇、工人汇款、无偿捐赠、赔偿等项目,包括政府转移(如政府间的经常性国际合作、收入和财富的经常性税收支付等)和其他转移(如服务收费很低的工人汇款、非生命保险的权益等)。2、资本和金融项目(Capitalandfinancialaccount):反映资产所有权流动资本项目(Capitalaccount)

:包括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资本转移:固定资产所有权的资产转移;同固定资产收买或放弃相联系的或以其为条件的资产转移;债权人不索取任何回报而取消的债务。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各种无形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以及租赁和其他可转让合同的交易。金融项目(financialaccount)直接投资(directinvestment):如外国、港澳台地区在我国和我国在外国、港澳台地区以独资、合资、合作及合作勘探开发方式进行的投资。证券投资(portfoliinvestment):如外国、港澳台地区购买(或我国买回)我国(包括地方政府和企业)发行的股票、证券等有价证券和我国(政府、企业、私人)买卖外国、港澳台地区发行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其它投资(otherinvestment):如外国提供给我国和我国提供给外国的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以及其它资产。3.储备资产变动

储备资产(reserveassets):如我国在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使用基金信贷等方面在本年末与上年末余额之间的差额。储备资产变动用负号表示。由于其只是一种记帐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因为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以外的一种补充。又称为“纸黄金”,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最初是为了支持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创设,后称为“特别提款权”。“纸黄金”最初的价值由16种货币决定,经过多年调整,目前以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四种货币综合成为一个“一篮子”计价单位。成员国拥有的特别提款权可以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用来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它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贷款。特别提款权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作国际储备。特别提款权(SpecialDrawingRight,SDR)由于各种国际经济交易的统计资料来源不一,有的数据甚至还来自于估算,加上一些人为的因素(如有些数据须保密,不宜公开),平衡表实际上就几乎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净的借方余额或贷方余额。基于会计上的需要,一般就人为设置一个项目,以抵消上述统计偏差,即“净错误和遗漏”(NetErrorsandOmissions)科目。如果借方总额大于贷方总额,净错误和遗漏这一项则放在贷方;反之,如果贷方总额大于借方总额,净错误和遗漏这一项则放在借方。

4.错误与遗漏(ErrorsandOmissions补充信息——构成国外当局储备的负债(如欠国外的债务和其他证券、存款)、特殊融资交易(如国际赠款、债务减免、债务重新安排、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央行借款)、其他交易(如证券投资收入、其他投资)、服务的子项目(如因私旅游、其他商业、专业和技术服务)国际头寸——资产、负债资产:在国外的直接投资(股本资本和再投资收益、其他资本等)、其他资本(股本证券、债务证券等)、储备资产(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SDR、在基金组织中的储备头寸、外汇等)负债:经济体的直接投资(股本资本和再投资收益、其他资本等)、其他股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其他负债等)

非国际收支表标准组成(附加部分)2009年我国国际收支账户(亿美元)项目

贷方

借方

差额

经常账户

14864

11874

2971

1.货物贸易

12038.

9543

2495.

2.服务贸易

1295

1589

-294.

3.收益

1086

653

433

4.经常转移

426

89

337

资本与金融账户

7464

6016

1448

1.资本账户

422

40

2.金融账户

7422

6014

1409

(其中):直接投资

1142.

799

343

证券投资

981

594

387

其它投资

5299

4620

679

3.储备资产变动

-3984

净误差和遗漏

-435

第二节国际收支的调节国际收支表各项目之间的关系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净余额+储备资产交易(不考虑错误与遗漏净额)

自发交易项目事前交易,是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进行的国际贸易,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与国际收支调整无关,

调整项目补偿项目、事后项目,是指以调整国际收支为目的交易项目,包括储备资产变动项目、金融项目、错误与遗漏项目.

通常所说的国际收支状况指的是自发项目的平衡或失衡。当收支出现逆差时外汇管理局动用官方储备或通过外国央行、国际金融机构融通资金弥补收支差额。

一、国际收支失衡概念经常账户的余额无法通过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余额来平衡,导致动用储备资产进行调整。类型临时性失衡周期性国际收支失衡收入型国际收支失衡货币性国际收支失衡结构型国际收支失衡投资环境性国际收支失衡二、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理论

弹性分析法(ElasticitiesApproachtotheBalanceofPayments)在国内外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运用汇率与价格变动对经常项目失衡进行调整。其调整效果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有关。1、假设

忽略国际资本流动收入、其他商品价格、消费偏好、进出口需求曲线的位置等保持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汇率由货币管理当局决定,汇率制度是固定汇率制或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或管理浮动的汇率制,但不是自由浮动的汇率制。本币对外贬值(升值)的货币效应忽略不计

国内外价格不变/出口与进口的供给弹性无限(国内外均处于非充分就业)汇率变动前国际收支是平衡的弹性分析法2、国际收支失衡的调整机制贸易逆差→本币对外贬值(本币兑换贸易货币的汇率下降)→本国出口价格下降(进口价格上升)→出口量上升(进口量下降)→国际收支改善贸易顺差→本币对外升值(本币兑换贸易货币的汇率上升)→本国出口价格上升(进口价格下降)→出口量下降(进口量上升)→国际收支改善弹性分析法3、国际收支失衡调整机制生效的条件以国际收支逆差为例

(1)贸易伙伴国不采取对应行动。 (2)本币的对外贬值速度快于对内贬值 (3)商品进出口的变化对于价格调整的反应程度要大(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和美国经济学家A.P.勒纳推导出来CA=P·X-e·P﹡·M(贸易差额、国内价格水平、出口量、直接标价法的外币价格、国外价格水平、进口量)汇率变动前,国际收支是平衡的即P·X=e·P﹡·M本币贬值,EX=-(dX/X)/(de/e)(为负)、EM=(dM/M)/(de/e)(为正)(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本币贬值,只要∣-

EX-EM∣>1,则dCA/de·1/(p﹡·M)为正即国际收支增加。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要求进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大于1.J曲线效应本国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如果以横轴、纵轴分别表示时间与国际收支的变动,则贸易收支对货币贬值的反应类似于J曲线。原因:进口方对本国出口商品新价格的信心存在认识时滞供求双方存在决策时滞即需要时间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不能立即增加(生产时滞);供给方和需求方需要时间处理存货;把商品和劳务运到国际市场需要时间。5、缺陷

(1)假定只改变贸易条件而不改变国内价格不合理本币贬值通常导致国内价格上升,甚至出现一定的通货膨胀。 (2)商品种类很多、难测算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 (3)忽略国际资本流动,与当前现实严重不符。弹性分析法吸收调节法吸收是指国民收入被国内吸收的部分,由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组成。运用一般均衡的比较静态方法,依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通过本币升值或贬值对国际收支失衡进行调整。吸收调节法适应于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的国际收支失衡分析1、理论基础CA=X-M=Y-(C+I+G)

X-M即国际收支状况,令其为CA;C+I+G为总吸收,令其为A,则有CA=Y-A当Y>A时,CA为正值,国际收支顺差;当Y<A时,CA为负值,国际收支逆差;当Y=A时,CA为零,国际收支平衡。吸收调节法2、经济含义

以国民收入和支出的差额来讨论国际收支的变化。当国民收大于总支出时,国际收支将处于顺差状况;当国民收入小于总支出时,国际收支处于逆差状况;当国民收入等于总支出时,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况。通过改变收入和吸收来调整失衡的国际收支,同时使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以达到内部与外部的共同平衡,经济的均衡发展。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增加国民收入或减少国内吸收可消除逆差,而出现顺差则相反。3.生效条件以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为例dCA=dY-dAdA=adY+(1-a)dAda:边际吸收倾向(等于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投资倾向)dCA=(1-a)dY-dAd货币贬值的效应:(1-a)dY(收入变动的引致支出效应/收入效应)、dAd(直接影响效应)收入效应改善国际收支条件:供给角度,a<1(国内吸收的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需求的角度,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政府角度,放松贸易保护性或限制性贸易政策措施直接影响效应改善国际收支条件:贬值政策并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吸收调节法吸收调节法4、基本评价吸收法的基础是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分析,它将国际收支的状况与国民经济的各种因素结合起来,克服了弹性法(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调整国民收入Y,是改善国际收支较好的办法,但这隐含着资源的重新配置或进一步提高总体生产能力。国民收入本身受资源总量和资源重新配置难度的限制,若资源已经接近充分就业,短期内收入没有办法提高。(克服逆差的政策举措与政府宏观政策目标不相容)减少A或提高收入Y,在经济实践中都有时滞效应的问题。吸收法侧重了商品市场的均衡,完全忽视了货币在国际收支中的作用,如果货币的需求远大于供给,在逆差时调整较为困难。

货币调节法以开放的小国经济为背景,基于货币主义理论考虑国际收支失衡,突出国际收支的货币特征。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国内货币市场的不平衡,恢复国际收支平衡的途径只能是恢复国内货币市场平衡,通过调整国内货币供给调控国内需求,进而调整国际收支变动。即:国内货币供给是国际储备与国内信贷额之和,国际储备的变动是国内货币供给减去国内信贷额的结果。

1、假设条件该经济体处于长期的资源充分就业状态,货币需求是实际收入的函数。Md=kPy(货币余额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在国际市场中存在着同一价格律,即经济体的价格与利率接近于世界市场的价格与利率。货币供给的变化不影响实物生产。货币调节法

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以及货币市场均衡的角度来讨论国际收支失衡与恢复均衡的条件。Ms=m(D+F)=KPy推出dF=-dDF:基础货币中的外国储备部分,其增加或减少代表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D:基础货币中的本国部分(国内信用)m-货币乘数K-名义货币余额(Md)与名义国民收入(y)之比P-国内价格结论:在长期中,一个经济体的货币供给会恒等于货币需求,而在一定的时期内,当经济的名义货币供给与名义货币需求不相等时,便会出现国际收支的失衡。如果经济中的名义货币供给超过名义货币需求,会出现国际收支的逆差。反之,如果经济中的名义货币供给小于名义货币需求,就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如果国内信贷规模大于名义货币供给,则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反之,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2、简单模型货币调节法以固定汇率为例(开放的小国)国际收支最初均衡→增加国内货币(A国)供给→物价上升,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国内居民对国产品的需求下降,对进口商品国货币(B国)的需求增加→国际收支恶化→B国出口商把A国货币卖给本国央行,B国央行再把它们提交给A国央行→A国的国际储备减少以换回本国货币→A国央行收缩国内信用→A国逆差缩小至平衡。

货币调节法以浮动汇率为例(开放的小国)国际收支最初均衡→增加国内货币(A国)供给(商品价格上升)→国际收支恶化,出现逆差→A国外汇供给小于外汇需求→A国货币贬值→A国物价上升→A国国内货币需求增加→货币市场趋于平衡,国际收支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