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习题课(1)2011_第1页
第二章 习题课(1)2011_第2页
第二章 习题课(1)2011_第3页
第二章 习题课(1)2011_第4页
第二章 习题课(1)20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习题课§2.2电容和电容器§2.3电介质§2.4介质中静电场能量密度P14213、35、

38、39、

41P1188P1486、

4P1188证明;当它的电容为<<解;将这极板不平行的电容器看成是许多不同间距的窄条电容器并联的结果。令如图所示为X坐标,愿点取在左端点,x处的窄条电容器的电容为由于<<P

14213介质中的极化电荷面密度为(3)设极板左半部的面电荷密度为P14535.两共轴的导体圆筒,内筒外半径为R1,外筒内半径为R2(R2<2R1),其间有两层均匀介质,分界面的半径为r,内层介电常量为,外层介电常量为,两介质的介电强度都是(2)证明:两筒最大的电势差为(1)当电压升高时,哪层介质先击穿?两层均匀介质中的场强分布规律分别为解:(1)设沿轴线单位长度上的电量为内筒+,外筒-思路;,即外层介质先被击穿因两介质的介电强度都是对于同一种介质,半径r小的地方场强大,故内层介质最容易在R1处被击穿,外层介质最容易在分界面r处被击穿.此时此时(2)外层介质被击穿的场强为,两筒最大的电势差为(1)静电能的改变;(3)电场对介质板作的功。

P14538.一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s,间距为d,电荷为±Q.将一块厚度为d、介电常量为的均匀电介质板插入极板间空隙。计算:

P

20938、解:表明将电介质插入电容器,静电能减少电容器充满电介质的静电能静电能的改变为(1)电容器未插入电介质的静电能为(2)为计算电介质插入过程中电场力所作的功,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由于插入过程中没有能量损耗,电场力所作的功等于静电能的减少,即,而,由此可得插入的某一位置时电场对介质板的作用力,然后再计算插入介质的整个过程中电场力所作的功,为此先计算电介质插入某一位置时的静电能。设介质板面积S=ab,当介质板插入的深度为时,总的电容为两个电容器的并联:这表明,即电场力所作的功能量的来源是静电能的减少。

P14539.一平行板电容器极板面积为S,间距为d,接在电源上以维持其电压为U,将一块厚度为d、介电常量为的均匀电介质板插入极板间空隙。计算:(1)静电能的改变;(2)电源所作的功;(3)电场对介质板作的功。(3)计算电场对插入介质板所作的功与上一题考虑相同。设极板面积S=ab,解:(1)介质插入电容器后,电容器的静电能增加,(2)由于介质插入过程中电容增大,极板上的电荷增多,电源要作功。增加的电荷为电源移动电荷作功为可见,由于插入电介质过程中没有其它的能量消耗,能量守恒,即电源移动电荷所作的功等于过程中静电能的增加以及电场力吸引介质板所作的功之和。P14641.两个相同的平行板电容器,它们的极板都是圆形的,半径lOcm,极板间隔1.Omm.两电容器中一个两板间是空气,另一个两板间是的酒精。把这两个电容器并联后充电到120V,求(1)它们所蓄的总电能;(2)再断开电源,把它们带异号电荷的两极分别联在一起,求这时两者所蓄的总电能。(3)少的能量哪里去了?解:(1)设空气电容器的电容为C1,酒精电容器的电容为C2,(3)减少的能量为在放电过程中转化为导线上消耗的焦耳热。(2)将两电容器充电之后反接,极板上的电荷流动要中和一部分,剩余的电荷可计算如下.并由此算出反接后的静电能。反接后的静电能总电能P1486(1)整个介质内的电场总能量W是多少?++++----导体圆柱同轴导体圆筒P1484导体球导体球壳(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