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下水资源调查概述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类型和阶段划分地下水调查工作的原则和步骤
地下水资源调查也叫水文地质调查,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现场观测、勘探、试验以及室内实验研究:
1、查明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2、查明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3、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所需的科学依据。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主要有4项:(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包括含水介质特征及埋藏分布情况。
为了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必须对区域地质结构、地层岩性、地貌、水文、植被等进行调查,从而为地下水系统的圈定及开采层的确定提供基础性资料。地下水资源调查的任务(2)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
地下水在含水层中经常处在不断运动中,地下水的水质和水量不断发生变化,而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因此,水文地质调查应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及渗流参数,为地下水资源定量评价和开采设计提供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资源调查的任务(3)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温和水质等随时间在发生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既可以由天然因素引起,也可以由人为因素引起。因此,水文地质调查应查明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温和水质等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提供资料。地下水资源调查的任务(4)查明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是进行水质评价、确定其利用价值的依据,也可以帮助分析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
因此,水文地质调查应查明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化学成分,为地下水水质评价、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提供资料。地下水资源调查的任务地下水资源调查概述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类型和阶段划分地下水调查工作的原则和步骤当前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常用的方法有六类:水文地质测绘(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现场)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文地质化探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常用方法(1)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是认识一个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也是水文地质调查的第一步工作。它是根据一定的精度要求,在地表对地下水和与其相关的地质—水文地质现象进行实地的观察、测量、描述、综合分析,并将它们绘制成图件,总结出该地区水文地质规律。水文地质测绘成果是布置各种水文地质勘探、试验、动态观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
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常用方法(2)水文地质钻探
水文地质钻探就是使用一定的钻探工程勘察地表下面较深处的地下水赋存活动情况的工作,是探寻地下水最直接的勘探手段,也是开采地下水的主要方法,但是费用很高。
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常用方法(3)水文地质试验
在调查现场为获得各种水文地质参数和解决某些水文地质问题而进行的各种类型的水文地质试验工作。例如抽水试验、弥散试验、示踪试验和渗水试验等,其中抽水试验是最主要的一种水文地质试验。
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常用方法(4)地下水动态观测
由于地下水具有流动、可变和可恢复等复杂的特点。为寻找它们的规律性,在进行水文地质调查时,常需对区内主要含水层中地下水的动态进行长期的观测工作。依据观测结果,才能对区内地下水的形成和变化规律,水质、水量和水位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预测。
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常用方法(5)水文地质化探
为取得地下水水质、岩石破坏及溶蚀机理、地下水运动情况,以及地下水年龄等资料,皆需通过室内研究,包括分析、鉴定、模拟试验和实验等工作。
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常用方法(6)水文地质物探
利用地球物理方法查明含水介质水文地质特征的勘探叫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物探具有工作方便、速度快、成本低、用途广等优点,是当前水文地质调查中不可缺少的工作手段之一。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常用方法水文地质测绘(2)水文地质钻探(3)水文地质物探(3)水文地质化探(3)水文地质现场试验(4)地下水动态观测(5)回顾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常用方法:地下水资源调查概述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类型和阶段划分地下水调查工作的步骤
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按其目的、任务和调查方法的特点,可分为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和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两种类型。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类型(1)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①目的
掌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为区域水资源规划、综合利用、水环境保护等奠定基础,为国民经济远景规划或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提供具体的水文地质背景资料。
②任务查明区域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形成条件,地下水资源的数量,地下水与区域地表水的关系,以及与区域环境条件的关系。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类型(1)区域水文地质调查
③调查方法的特点
小比例尺(一般小于l:10万),注重以地下水资源与流域及行政区域单元结合划界,应用区域地质、水文、气象、遥感、GIS等技术和资料,采用均衡法进行地下水量概算。
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类型(2)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
①目的为某项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所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同时也可以为地下水某方面研究提供依据。
②任务详查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个专门项目或具体亟待解决问题的调查,提供工程项目设计所要求的水文地质资料。
③调查方法的特点比例尺根据工作任务而定,一般要求大于1:5万。应用多种方法调查,以期深入认识了解决水文地质问题。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类型(1)划分方案
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一般分阶段进行。一是由于工程建设是分阶段进行的;二是认识由浅入深的。在我国,不同部门、不同行业针对各自系统工程建设的特点,对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工作阶段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1)划分方案我国不同部门对供水水文地质调查阶段的划分
阶段划分冶金部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
27-88建设部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JJ16-86地矿部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44-86Ⅰ资源调查阶段规划阶段前期论证阶段Ⅱ普查阶段初勘阶段初勘阶段Ⅲ详查阶段详勘阶段详勘阶段Ⅳ勘探阶段开采阶段开采阶段Ⅴ开采阶段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我国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GB50027—2001)共划分为地下水普查、详查、勘探和开采四个阶段。(1)划分方案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阶段划分
普查阶段:概略评价区域或需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供有无满足设计所需地下水水量可能性的资料。
推断的可能富水地段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D级的精度要求,为设计前期的城镇规划,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或厂址选择提供依据。
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1)划分方案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阶段划分
详查阶段:在几个可能的富水地段基本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地下水资源,进行水源地方案比较。控制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C级精度的要求,为水源地初步设计提供依据。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1)划分方案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阶段划分
勘探阶段:查明拟建水源地范围的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评价地下水资源,提出合理开采方案。探明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B级精度的要求,为水源地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
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1)划分方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阶段划分
开采阶段:查明水源地扩大开采的可能性,或研究水量减少、水质恶化和不良环境工程地质现象等发生的原因。在开采动态或专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验证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A级精度的要求,为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为水源地的改、扩建设计提供依据。
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2)划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已有研究程度、需水量大小和可能取水方案的多少来确定勘察阶段划分。勘察阶段除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外,还可根据需水量、现有资料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简化与合并。勘察阶段简化与合并后提出的允许开采量,应满足其中高阶段精度的要求。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阶段的划分地下水资源调查概述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地下水资源调查工作的类型和阶段划分地下水调查工作的步骤接受调查任务准备工作:充分收集资料,对调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问题有初步认识,明确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行的工作,重点是编制勘查工作设计书。设计书内容应包括:调查区的自然地理、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工作设计。野外工作:按设计要求进行各项水文地质勘查工作。水文地质测绘—钻探和物探—试验—长期观测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室内工作:将野外调查获得的资料及采集的样品进行认真地校核、整理、分析。编写水文地质调查成果:水文地质图件和文字报告。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步骤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要求水文地质测绘(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的基本任务是:
1、确定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2、确定主要含水层(带)及其埋藏和分布情况,隔水层的特征与分布;
3、查明各种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4、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
5、查明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及水文地球化学环境;
6、概略评价各含水层(带)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量、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
7、查明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要求
为了完成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观测项目包括
:
1、地质调查
2、地貌调查
3、地下水露头调查
4、地表水、植被和水文气象资料调查
5、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一、地质调查
地质调查是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其目的是查明地下水形成及分布的地质条件,地质调查主要包括:
1、地层岩性调查
2、地质构造调查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1、地层岩性调查地层岩性是划分含水层和确定地下水类型的基础。地层岩性调查包括基岩调查、松散岩层调查和地层调查。(1)基岩调查主要调查基岩的岩石类型、可溶性、层厚和层序组合。岩石按力学性质可分为脆性岩石、半脆性岩石和塑性岩石三类。脆性岩石:受力后易断裂,往往形成宽大裂隙,裂隙一般延伸较长,但数量较少,分布较稀疏,多构成地下水的运移通道。塑性岩石:受力后容易弯曲,节理、劈理发育,形成的裂隙一般短小、闭合,但密度大,多赋存结合水,往往构成相对隔水层。例如片岩、泥岩等半脆性岩石:受力后变形处于上述两者之间,裂隙分布中等延伸也较远,一般含水较均匀,多构成含水层。例如石灰岩、砂岩、花岗岩、凝灰岩等。1、地层岩性调查地层岩性是划分含水层和确定地下水类型的基础。地层岩性调查包括基岩调查、松散岩层调查和地层调查。(1)基岩调查主要调查基岩的岩石类型、可溶性、层厚和层序组合。岩石按可溶性可分为可溶岩、半可溶岩和非可溶岩。可溶岩、半可溶岩经地下水溶蚀作用可使裂隙不断加宽、扩大,形成溶隙或溶洞,更有利于地下水的形成和运移,因此往往是最好的含水层。层厚直接影响变形破坏的性质和程度。一般来说,薄层岩石受力易弯曲,厚层岩石受力后易断裂,产生大的裂隙,因此厚层岩石含水性一般比薄层含水性好。层序组合也是影响岩石含水性好坏的重要因素。脆性、半脆性或可溶岩分布连续且厚度大时,有利于形成连通程度好的裂隙网络,则利于地下水的形成和运移,容易形成规模较大的含水系统。1、地层岩性调查地层岩性是划分含水层和确定地下水类型的基础。地层岩性调查包括基岩调查、松散岩层调查和地层调查。(2)松散岩层调查松散岩层对地下水赋存和运移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岩石孔隙性,因此应着重进行松散岩石粒径大小、磨圆度、分选性以及排列和级配的调查。磨圆度和分选性又与成因类型有关,所以在松散岩地区进行水文地质测绘要重点查明各类松散岩石的成因类型、厚度、物质来源及其分布规律。1、地层岩性调查地层岩性是划分含水层和确定地下水类型的基础。地层岩性调查包括基岩调查、松散岩层调查和地层调查。(3)地层调查地层是识别地质构造的基础,又是分析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的主要依据。在水文地质测绘中仍是以地层作为主要的填图单位。但必须注意,在地质调查中,地层划分是以古生物化石确定地层时代的,考虑岩性特点不够,常不能满足含水层、隔水层划分的要求。在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开始之前,应重新进行地层划分,将岩性作为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建立起水文地质剖面,以此作为水文地质填图的单位。
一、地质调查
地质调查是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其目的是查明地下水形成及分布的地质条件,地质调查主要包括:
1、地层岩性调查
2、地质构造调查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2、地质构造调查地质构造不仅控制一个地区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和分布,而且对于地下水的富集和运移也有重要影响。在水文地质测绘中地质构造调查包括褶皱构造调查、断层调查和裂隙调查。(1)褶皱构造调查在水文地质测绘中应着重查明褶皱的性质、规模及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展布特征,以及与地形的组合关系;
查明主要含水层在褶皱构造中的部位,以及断层、裂隙发育特征及其对地下水富集的控制作用,为地下水系统边界的圈定和富水地段确定提供依据。2、地质构造调查地质构造不仅控制一个地区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和分布,而且对于地下水的富集和运移也有重要影响。在水文地质测绘中地质构造调查包括褶皱构造调查、断层调查和裂隙调查。(2)断层调查断层破碎带具有较大的储水空间,是基岩地下水主要聚集场所,往往形成地下水的强径流带。在有些情况下,断层又可使含水层错开,常构成含水系统的边界。断层的性质和两盘岩性是控制断层富水性和导水性的主要因素。按富水程度可将断层划分为富水断层、储水断层和无水断层,按导水性能将断层分为导水断层和阻水断层。类型水文地质特征按富水性程度富水断层断裂带具有较大储水空间,能够汇集两盘岩层中的地下水,断裂带地下水丰富储水断层断裂带透水性较好,两盘岩层透水性较差,断裂带多形成脉状含水带无水断层断裂带和周围岩层透水性都较差按导水性能导水断层断裂带透水性强,能使不同含水层发生水力联系阻水断层①构造岩或充填的岩脉透水性差,使两盘含水层无水力联系;②断层断距大,使两盘含水层与隔水层接触地质构造调查——断层调查2、地质构造调查地质构造不仅控制一个地区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埋藏和分布,而且对于地下水的富集和运移也有重要影响。在水文地质测绘中地质构造调查包括褶皱构造调查、断层调查和裂隙调查。(3)裂隙调查裂隙是基岩地下水的主要储水空间和运移通道,是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影响裂隙储水性和导水性的主要因素是裂隙的长度、宽度、产状、密度、连通性及充填性质。在水文地质测绘中应详细测量各种地层岩性的裂隙长度、宽度、产状、密度、连通性及充填情况。
1、地层岩性调查(1)基岩调查(2)松散岩层调查(3)地层调查2、地质构造调查
(1)褶皱构造调查(2)断层调查(3)裂隙调查
小结
为了完成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观测项目包括
:
1、地质调查
2、地貌调查
3、地下水露头调查
4、地表水、植被和水文气象资料调查
5、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1、地貌调查的任务(1)对各种地貌单元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描述和测量;(2)查明地貌成因类型、形成时代及发育演变历史,分析地貌与地层岩性、构造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3)分析地貌与地下水形成及分布的内在联系,从而分析水文地质条件。2、地貌调查的方法
地貌调查一般是与地质调查同时进行,在布置观测路线时要考虑穿越不同的地貌单元,并将观测点布置在地貌控制点及地貌变化界线上。地貌调查
地貌不仅控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水质的形成环境和类型,而且还能反映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如在山前扇形地貌区,地下水埋藏、分布及径流条件从扇顶向前缘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地貌调查ⅠⅡⅢ由洪积扇顶部到盆地中心,显示出良好的地貌-岩性-地下水分带。①地形上坡度由陡变缓;②岩性由粗变细;③岩层透水性由好到差;④地下水埋深由大到小;⑤补给条件由好到差;⑥地下水的排泄,由径流排泄到→蒸发排泄;⑦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由溶滤作用→浓缩作用
为了完成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观测项目包括
:
1、地质调查
2、地貌调查
3、地下水露头调查
4、地表水、植被和水文气象资料调查
5、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
地下水露头是地下水存在的直接标志,对地下水露头进行调查研究是水文地质测绘的核心工作。地下水露头的种类有:
(1)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泉、地下水溢出带、某些沼泽湿地、岩溶区的暗河出口及岩溶洞穴等;
(2)地下水的人工露头——水井、钻孔、矿山井巷及地下开挖工程等。在水文地质测绘中一般应对各种露头点进行详细的调查,但最多的是泉和水井(钻孔)。地下水露头调查(1)泉的调查
①查明泉水出露的地质条件(特别是出露的地层层位和构造部位)、补给的含水层,确定泉的成因类型和出露的高程
;
②观测泉水的流量、涌势及其高度,泉的物理性质(包括水温、沉淀物、色、味及有无气体逸出等)和化学性质,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③调查泉水的开发利用状况及居民长期饮用后的反映;
④对矿泉和温泉,还应查明其特殊组分及其出露条件,并对其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作出评价;
⑤每一个泉都要现场绘制泉水出露的水文地质平面和剖面图。
地下水露头调查堰测法
当涌水量小于10L/s时,用三角堰;大于10L/s时,采用梯形堰或矩形堰测量。测得堰口高度(h)及堰口宽度b(单位为cm),分别用下列公式计算:(1)三角堰:Q=0.0141h5/2
(2)梯形堰:Q=0.0186bh3/2
(3)矩形堰:Q=0.018bh3/2泉水流量的测量堰测法
a.三角堰b.梯形堰c.矩形堰
泉水流量的测量测量要求:(1)在离泉出口处不少于l~2m的距离上进行测量;(2)堰板要放直(不要有前后、左右的歪扭);其它方法:容量法、流速断面法(2)水井(钻孔)的调查
①调查和收集井(孔)的地质剖面和开凿时的水文地质观测记录资料;
②记录井(孔)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环境及其附近的卫生防护情况;
③测量井(孔)的水位埋深、井(孔)深、出水量、水温以及动态变化特征,采集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④查明井(孔)的出水层位,补、径、排特征,使用年限,井(孔)结构及居民长期饮用后的反映;
⑤必要时还需对井(孔)进行抽水试验,以便确定井(孔)的出水量及水文地质参数。
地下水露头调查常用设备:(1)测绳(2)水位计:电子式、浮子式、压力式、超声波式水位埋深的观测
为了完成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观测项目包括
:
1、地质调查
2、地貌调查
3、地下水露头调查
4、地表水、植被和水文气象资料调查
5、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1)地表水调查
地表水和地下水经常是相互转化的。在某些条件下,地表水是地下水的排泄去路;而有些情况下地表水又是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因此只有查明它们的转化关系才能正确评价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量,避免重复和夸大;才能了解地下水水质的形成和遭受污染的原因;才能正确制定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地表水的调查内容一般包括:
地表水、植被和气象资料调查(1)地表水调查的内容:
1)调查地表水体的类型、分布、所处的地貌单元和地质构造位置;
2)河床形态及岩性结构;
3)观测地表水的流速及流量,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确定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位置或排泄地下水的位置及补排量;
地表水、植被和气象资料调查(1)地表水调查的内容:
4)观测地表水水位及动态变化,结合岩性结构,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排形式,常见的有:
①集中补给(注入式):常见于岩溶地区;
②直接渗透补给:常见于冲洪积扇上部的渠道两侧;
③间接渗透补给:常见于冲洪积扇中部的河谷阶地;
④越流补给:常见于丘陵岗地的河谷地区。地表水、植被和气象资料调查(1)地表水调查的内容:
5)调查地表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分,分析、对比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查明它们的水质特征及两者间的变化关系;
6)地表水的开发利用情况;
7)地表水的污染情况。地表水、植被和气象资料调查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500m1500m控制断面河流监测断面设置根据采样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5m水面下0.3~0.5m处5~10m河底以上0.5m处10~50m½水深处采样容器:聚乙烯塑料桶、单层采水器、直立式采水器、自动采样器。采样方法污灌河流的采集污灌河流-东明渠污灌河流-南赵桥段污灌河流-石板桥段(2)植被调查
植被的类型和分布既可以影响地下水的补给,也可以间接反映地下水的埋深、水质及土壤含盐量。反过来说,干旱地区,天然植被对地下水依存度很高,地下水埋深控制着植被种群的分布格局和稳定。例如:在干旱地区,某些喜水植物的生长,常指示该处有地下水。植被的调查内容一般包括:(1)植被的种类和生态特征;(2)植被的分布及与地下水的关系等。
地表水、植被和气象资料调查(3)气象资料调查
气象资料调查主要是降水量和蒸发量。
1)降水量为一定时段内,降落在一定面积上的降水所积成的水层厚度,以mm表示;
2)蒸发量为一定时段内,从一定的表面积的水面或冰雪面上逸出的水汽量,气象上通常用所蒸发的水层厚度(mm)来表示蒸发量的大小。
3)气温即大气的温度。气温的变化特点通常使用平均温度和极端温度(绝对最高温度、绝对最低温度)来表示。
地表水、植被和气象资料调查(3)气象资料调查
报告引用:“区域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温湿气候,年平均气温17.7ºC,历史最高气温34.4ºC,最低气温–4
C。降水量充沛,年平均达1705mm,最高年份可达2495mm,降雨量多集中在3~8月份,年相对湿度84%。”
地表水、植被和气象资料调查
为了完成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观测项目包括
:
1、地质调查
2、地貌调查
3、地下水露头调查
4、地表水、植被和水文气象资料调查
5、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
许多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都与地下水的作用有关,并可间接反映地下水的分布及活动情况。1、分清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
(1)在天然条件下,与地下水活动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有滑坡、地震、塌陷、崩坍、沼泽化、盐渍化以及地方病等;
(2)在供、排水条件下,与地下水作用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有地下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地面沉降、塌陷、地裂缝、崩坍、地震、井(泉)水枯竭、水质恶化、海水入侵、土地沙漠化、植被衰亡、次生盐碱化及地方病等。
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调查2、环境地质调查的任务
(1)调查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分布、规模及形成条件,重点放在可能发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上;
(2)调查各种环境地质现象与区域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和开发利用间的关系;
(3)了解各种环境地质作用的时、空变化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
(4)对现存和预测出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调查3、环境地质调查的内容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调查土壤次生盐渍化调查
地下水水质污染调查城乡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地方病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调查ⅰ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调查
(1)对于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及由此而诱导出的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问题,要通过对地下水位、水质动态长期观测资料的分析及地下水补给与排泄量间平衡关系的研究,探讨其成因。(2)对地面沉降问题要分析地表附近土层成分、结构、力学性质、水位变动、地下水开采方式和强度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调查ⅱ土壤次生盐渍化调查土壤次生盐碱化是指因受人为不合理措施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
对于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要调查了解气候因素、地下水的补排过程、补排量、水质状况对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作用。
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调查ⅲ地下水水质污染调查
(1)包气带的岩性、厚度,了解土层的渗透性能和渗流物通过土层的衰减机理。
(2)了解地下水流向与污染物扩散方向、迁移方向的关系以及含水层的自净吸咐程度。
(3)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水文网的分布及水文地理特征,编制水文网分布图。
(4)排污水系网的分布及水文特征,调查排污水系的流经途径、流量及有害成分;污水水系与工厂排污网和天然水文网的关系;污水管线、明渠的分布情况,并编制污染水系网分布图。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调查ⅲ地下水水质污染调查
(5)污染区的分布,引污水量及污染面积;农灌区施用农药、化肥情况。
(6)地面污水渗坑、渗井、固体污染物的分布情况。
(7)对调查区水源、土壤、岩石本底有害物质的调查,包括土壤残毒分布情况及地表水体污染现状的调查,编制相应的本底分布图。对于重点污染区,要查明:地下水中有关元素的本底值及异常值、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污染物的来源与途径、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及其发展趋势。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调查实例ⅳ城乡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1)查明有多少工厂,生产什么产品和副产品,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什么化学药品及使用量。
(2)调查工厂在排放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质是什么?排放水量是多少?排放浓度?
(3)了解各单位对工业废水治理措施及其使用情况。
(4)查清生活污水的总量,污水是否经过处理排出,污水的主要成分等。
(5)在农村应调查使用了哪些农药、化肥及用量,灌溉水源的水质。在矿山应调查矿区范围、矿渣堆放处、矿山开采品种、矿石中其它富集元素。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调查ⅴ地方病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1)调查地方性疾病的类型、发病规律、发病区的地理位置。
(2)对地方病区的自然地理、植被发育情况、降水强度、水土流失、人们生活风俗习惯、经济地理等进行研究。
(3)分析饮用水的水质,必要时应采集粮食、蔬菜样品分析。
(4)分析致病因素,一个因素为主还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互相制约。(对比研究)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调查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包括:
1、地质调查
2、地貌调查
3、地下水露头调查
4、地表水、植被和水文气象资料调查
5、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回顾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要求
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的内容因地下水系统所处的地质环境不同而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地貌、地质和构造格局区域特点,将地下水系统分布的区域划分为平原区、岩溶地区、黄土地区、沙漠地区、基岩丘陵区及冻土地区。
一、平原区的水文地质测绘二、岩溶区的水文地质测绘三、黄土地区的水文地质测绘四、沙漠地区的水文地质测绘五、基岩丘陵区的水文地质测绘六、冻土地区的水文地质测绘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平原区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结合平原区的水文地质测绘任务,挖掘山前-中部-滨海平原地带地下水资源调查的特点:平原区包括山前冲洪积扇地区、河谷平原区及滨海平原区。1、山前冲洪积扇地区(1)调查山区与冲洪积扇的接触关系,以判断沉积物的厚度和山区地下径流对平原地下水的补给特征;(2)调查山区河流流经扇顶补给带的渗失量;(3)调查扇前溢出带地下水溢出状态和溢出量,并圈定扇形地的分布范围;(4)山前地带到盆地中心地带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5)查明构造作用与第四系堆积物的岩性、厚度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与地下水特征之间的关系。平原区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ⅠⅡⅢ
平原区包括山前冲洪积扇地区、河谷平原区及滨海平原区。2、河谷平原地区
(1)调查河流沉积物的特征以及它们与地下水埋藏、分布和形成之间的成因联系及其变化规律;
(2)调查潜水水质、水量的变化与河水之间的关系,查明潜水与河水之间的补给、排泄关系,补给、排泄性质及其补排量,河水污染情况及其对潜水水质的影响。平原区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
平原区包括山前冲洪积扇地区、河谷平原区及滨海平原区。3、滨海地区
(1)调查滨海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及其中咸淡水的赋存特征,着重了解其中具开发意义的淡水层的水质和水量;(2)调查滨海地区地下水与河水、海水间的水力联系;(3)调查某些近岸海底分布的淡水泉的形成条件、水质、水量,研究开采利用的可能性;平原区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
平原区包括山前冲洪积扇地区、河谷平原区及滨海平原区。3、滨海地区
(4)调查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淡水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及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防治措施;(5)调查海岸的地貌特征、海岸升降性质和幅度;(6)调查沼泽湿地的形成及其与地下水的关系。平原区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调查内容包括:
(1)查清区内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岩性结构和分布特征,以及可溶岩层与非可溶岩层的组合关系。
(2)研究区内地质构造条件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3)观察可溶岩中的孔隙和裂隙的形成规律、发育程度及其含水性。
(4)观察可溶岩中岩溶的形态、规模、岩溶发育规律及其水文地质特征。对一些大型溶洞要进行专门调查工作。研究洞内出水现象,绘制洞穴水文地质图,注意收集井、孔的水文地质资料,以掌握深部岩溶的发育规律,并查明岩溶发育底界。
岩溶区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调查内容包括:
(5)划分区内的含水层和隔水层,确定区内岩溶水构造类型及其中的富水地段。
(6)观察区内地表水系的分布,测量水位和流量,了解河水动态,观测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排关系。
(7)从地层、构造、地貌、水文及岩溶发育规律分析主要岩溶含水层的补、径、排特征;进行各种地下水露头的调查,测量其水量,必要时观测其动态。
(8)取水样分析研究主要岩溶含水层的水质特征,寻找水质变化规律,注意地下水污染来源。
(9)对现有岩溶水供水与排水工程进行现场调查,搜集与地下水有关的全部资料。岩溶区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调查内容包括:
(1)调查黄土地貌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切割密度和切割深度对地下水补给、排泄的控制和黄土地区的岩性结构对潜水贮存条件的影响;
(2)调查黄土下伏各不同时代地层的富水条件及其与地貌类型之间的关系;(3)在黄土塬区:要着重调查塬面大小及其形态变化与含水层的厚度、潜水埋深、水量、水质变化之间的关系;
(4)在黄土丘陵地区,要着重调查浅层地下水局部相对富集与微地貌(如掌心地、丘间洼地等形态大小)和黄土地层岩性之间的关系;
(5)在咸水、苦水及地方病地区,要调查咸、苦水的分布范围、形成条件、以及区内淡水透镜体的分布规律,地方病与水土之间的关系。黄土区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调查内容包括:
(1)调查风沙区可能集水的河谷、风蚀洼地、龟裂地、上升泉等地段的地貌特征及其中地下水的存在状态;(2)查明砂丘内淡水体的埋藏及分布规律,注意可能汇水的冲洪积扇、冲湖积层的分布特征,注意被掩埋的冲洪积扇、古河道带和冰水堆积物;(3)查明沙漠地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特点,调查山地与戈壁带的接触条件和地下水溢出带,调查某些地段上地下水凝结补给量;(4)调查盐沼、盐漠地段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调查植物生长与地下水化学成分以及埋深间的关系,调查山前到腹地的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沙漠区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项目不同地区水文地质测绘的内容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操作技术要求1、工作底图
进行水文地质测绘时,通常要求有相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作为底图,如无地质图或已有地质图的精度不合要求时,则要同时进行地质测量。水文地质测绘的比例尺在不同阶段的差别:(1)普查阶段宜为1:10万~1:5万;(2)详查阶段宜为1:5万~1:2.5万;(3)勘探阶段宜为1:1万或更大的比例尺。各种调查点的位置,可采用罗盘、GPS结合典型的地形地物确定,应准确地绘到底图上。工作底图、观测点与观测路线要求2、观测路线与观测点
(1)观测路线水文地质测绘观测路线的布置原则是用最短的路线观察最多内容。具体如下:
1)沿垂直岩层或岩浆岩体构造线走向;
2)沿地貌形态变化显著方向;
3)沿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
4)沿含水层带走向。工作底图、观测点与观测路线要求2、观测路线与观测点
(2)观测点观测点的布置原则:
既能控制全区又能照顾到重点地段,应布置在地质、水文地质有意义的地点,不宜均匀分布。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宜布置在下列地点:
1)地层界线、断层线、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标志层、典型露头和岩性岩相变化带等;
2)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
3)井、泉、钻孔、矿井、坎儿井、地表坍陷、岩溶水点(如暗河出、入口)、落水洞、地下湖和地表水体等。工作底图、观测点与观测路线要求2、观测路线与观测点(3)观测点数和路线长度
测绘比例尺地质观测点数/个·km-2水文地质观测点数观测路线长松散层地区基岩地区/个·km-2/km.km-21:10万0.10~0.300.25~0.750.10~0.250.50~1.001:5万0.30~0.600.75~2.000.20~0.601.00~2.001:2.5万0.60~1.801.50~3.001.00~2.502.50~4.001:1万1.80~3.603.00~8.002.50~7.504.00~6.001:50003.60~7.206.00~16.005.00~15.006.00~12.00工作底图、观测点与观测路线要求地下水资源调查成果我国水文地质调查部分成果水文地质图件文字报告一、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
我国水文地质勘察部分成果
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地跨陕、甘、宁、晋和内蒙古五省区。该区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均占全国储量的20%以上。煤炭保有储量2200亿吨,原油探明储量45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3900亿吨。但是该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严重不足,缺水率达到11%-49%。因此,水资源成为制约鄂尔多斯盆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水文地质勘察
部分成果一、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
盆地南缘的陕西渭北首先找到了隐伏的古生界灰岩中的优质岩溶水,最大井日出水量13300吨。我国水文地质勘察部分成果二、宁夏固原市炭山乡地下水勘查获重大突破
我国水文地质勘察部分成果二、宁夏固原市炭山乡地下水勘查获重大突破
我国水文地质勘察部分成果我国水文地质勘察部分成果三、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在陕西靖边县获重大成功三、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示范在陕西靖边县获重大成功我国水文地质勘察部分成果地下水资源调查成果我国水文地质调查部分成果水文地质图件文字报告在深入分析研究各种野外及室内所获得的各种原始图件、表格及有关实际材料的基础上,编制最终水文地质成果图件。所编图幅的精度,主要取决于这些原始资料的数量及其可靠程度。由于地下水是一种多变性质的编图对象,其内容较其他类型地质图件复杂,故通常需用一系列图幅––––水文地质图系阐明调查区地下水各方面的特征。调查阶段愈深入、编图的比例尺愈大,图件应反映的内容愈多,组成图系的图幅数量亦愈多。水文地质图件一、水文地质图系的图幅种类
水文地质图系包括四类图件:①基础性图件②
综合性或专门性图件③
单项地下水特征性图件④
应用性图件。水文地质图件(1)基础性图件:即反映调查区地下水形成基础的各类地质图、构造图、第四纪地质图、地貌图以及降水量分布图等;(2)综合或专门性图件:是直接反映调查区地下水埋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图件,如综合水文地质图,供水水文地质图,地下水脆弱程度图,环境水文地质图及岩溶水文地质图等;水文地质图件(3)单项水文地质特征性图件:仅反映地下水某项(有时几项)特征的图件,如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地下水化学成分或某些离子等值线图、地下水量或富水性分区图等;(4)应用性图件:为结合生产实际需要而编制的图件,如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分区图,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图,矿床疏干、堵水截流规划图、地下水水质预测与管理图、开采动态预测图、地下水水量预测与管理图、矿区突水预测图、环境地质变化预测及防治图等。水文地质图件降水入渗系数给水度浅层含水层渗透系数深层含水层渗透系数几点说明:(1)在每项调查的成果图中,实际材料图是必需编制的。它主要反映出调查时各工种的工作量是否达到了相应的精度要求,布署上是否合理。(2)水文地质图系以平面图幅为主,也常要求编制某些具代表性的剖面图。水文地质图件(3)在不同调查阶段所编制的图件种类和数量都不是固定的,应视具体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目的要求来决定。①一般在小比例尺水文地质调查成果中,以基础和综合性图件为主,单项特征图件次之;②在大比例尺水文地质图系中,基础性与综合性图件仍是必需的,但重点是编制专门性、单项特征性、应用性图件;③在专项研究或生产阶段,如建立水质或水量模型研究、环境地质调查等,应重点编制单项特征性、应用性图件。上述各种图幅的编图原则和方法,可按有关规范编制。水文地质图件二、综合水文地质图综合水文地质图,实际上是把在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中所获得的各种水文地质现象和资料,用各种代表符号的方式,反映到按一定比例尺缩小的图纸上所编制的一种具综合内容的地质一水文地质图件。图件能明确地反映出调查区内地下水的形成条件、赋存规律、地下水的各种特征及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水文地质图件
按地质矿产部1982年出版的《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补充规定》中的综合水文地质图编图方法的基本原则,图中首先要划分出五种基本类型地下水(岩性+空隙),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冻结层水。每种基本类型,可根据不同情况划分为若干亚类。类和亚类应突出表现出富水等级、埋藏条件和水质。水文地质图件(1)松散岩类孔隙水:一般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两个亚类,每亚类又可按单井涌水量划分为若干个富水等级,并圈定其界线。同一含水岩组,也要区别其富水程度。按单井涌水量,一般分为:①水量极丰富的:单井涌水量大于5000m3/d;②水量丰富的:单井涌水量为1000一5000m3/d;③水量中等的:单井涌水量为100—1000m3/d;④水量贫乏的:单井涌水量为10—100m3/d;⑤水量极贫乏的:单井涌水量小于10m3/d。多层结构含水组,可分为潜水与承压水或浅层水与深层水两组,用双层结构方法表示。在绘制等水位(压)线时,还应表示出潜水位或承压水顶板的埋深。水文地质图件(2)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系指分布在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内,比较稳定的裂隙孔隙水。不同含水层(组)或在同一含水层(组)的不同地段,应按单井涌水量划分出富水等级:①大于1000m3/d;②100一1000m3/d;③小于100m3/d。水文地质图件(3)岩溶水或裂隙溶洞水:图上应分别表示出由分布较均匀、相互连通的网(脉)状溶蚀裂隙或蜂窝状溶孔构成的统一含水层(体)和由溶蚀管道发育而成的暗河水系;还应表示出岩溶均匀发育带和汇流富集带。应按泉及暗河流量与地下径流模数等综合因素,划分出富水等级。水文地质图件对大泉(域)和暗河(水系),可按流量分为三个富水等级:①100一1000L/s;②10一100L/s;③<10L/s。岩溶水埋深,一般可分为二级或三级,如<50m、50—100m、>100m三级。对覆盖型或埋藏型岩溶水,用双层结构的方法表示。各种形态的岩溶,也应表示在图中。水文地质图件(4)基岩裂隙水:一般可分为构造裂隙水(指层状、似层状裂隙水)、脉状裂隙水、风化网状裂隙水和孔洞裂隙水等亚类。其富水等级,按多数常见泉水流量分为三级:①<0.1L/s;②0.l—1L/s;③>1L/s。对接触带、岩脉等富水带和背、向斜等蓄水构造,亦应标出其富水部位。水文地质图件(5)冻结层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冻结层水和基岩类冻结层水两个亚类。采用双层结构方法,分别表示两层水的富水等级。必要时,应反映出冻结层厚度和冻结层下水的顶板埋深。圈出岛状冻结区范围。冰丘等物理地质现象、现代冰川及其沉积物和冰雪覆盖范围等,亦应表示在图上。水文地质图件综合水文地质图,除上述各项内容外,图中还应表示出:①地下水水质,可反映两种情况:一为按矿化度分为淡水(<1g/L)、微咸水(1—3g/L)、半咸水(3—10g/L)、咸水(>10g/L)分布区。二为污染的和天然的有害离子或化合物的分布情况。②对热泉和人工揭露的热水,可据温度按规定分为:低温热水(20一40℃),中温热水(40—60℃),中高温热水(60一80℃),高温热水(80—100℃),超高温热水(>100℃)。在一般地区,可简化为:温泉(20—40℃),热泉(>40℃)。水文地质图件③控制水点(井、泉、孔)及地表水系。④地下水流向,地表水与地下水补排关系,水源地的开采量,海水入侵界线,下降漏斗范围等等。⑤
地层界线与地层符号同地质图,但地层系统可简化。各种构造及其水文地质性质,亦要标示出来。⑥第四系的成因类型、岩性结构及分布。⑦重点地貌现象,如阶地、溶洞、暗河等。⑧
应附区内主要方向的水文地质剖面图。水文地质图件地下水资源调查成果我国水文地质调查部分成果水文地质图件文字报告
任何一项水文地质调查,在野外工作结束后,都必须全面、系统地编写出调查成果报告;报告经有关部门审批后,才能结束该项调查。在编写成果报告之前,应首先对调查时获得的全部室外及室内资料,进行校核、分析和整理,特别是对各种实际材料,在数量、分布和精度上是否已满足相应调查阶段的规范及实际要求,应作出判断;如发现不足,应及时进行现场的补充工作,以保证编写成果报告的质量。文字报告文字报告是调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图件相辅相成,主要用于对水文地质图系的说明和补充,并阐述调查区的水文地质规律;进行区内地下水资源评价,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疏干、保护与管理作出科学论证。编写文字报告是一项综合性、研究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把现场观察到的感性认识和室内、外获得的实际资料,认真地分析,找出其客观规律,系统地综合起来,提高到理性认识,使报告具有科学性。编写调查报告,要精选材料,抓住核心问题;要论据充分,条理分明,语言精练,真实、准确地进行阐述。还要善于利用插图、表格、曲线、素描和照片等进行说明。文字报告
下面,仍以区域性水文地质普查成果为例,概括介绍其文字报告的主要内容。1.序言包括调查工作的目的任务,地质及水文地质研究程度,调查阶段,投入的工种和工作量,工作概况,存在问题及解决情况。应附交通位置图及研究程度图等。文字报告
2.区域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1)地形:介绍区内地形的总趋势、各种特征地形的标高和相对高度值。要用地形控制地下水分布的观点来介绍地形。(2)水文:介绍区内地表水流域的划分,各流域内各种地表水体的分布特征,月平均与年平均径流量,水位及其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非开挖工程行业需求状况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超级电容器行业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茶碱缓释片市场发展状况及营销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纤维素醚市场十三五规划及发展建议分析报告
- 云南轻纺职业学院《商务谈判与销售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廊坊师范学院《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图案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陕西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大连财经学院《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生物医学检验仪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YS/T 431-2009铝及铝合金彩色涂层板、带材
- SB/T 10439-2007酱腌菜
- 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主要设备设施布局和操作流程文件
- 八年级数学下册-全一册-教学课件-(新版)浙教版
- 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资料课件
- 传热学课后习题答案
- 酒店员工奖惩管理规章制度
- 视频号精细化运营培训课件
- 雅马哈便携式电子琴KB-100说明书
- 固定财产清查登记汇总表
- DB12-T 1153-202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设施大修和更新改造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