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第五讲(第三章)_第1页
房屋建筑学第五讲(第三章)_第2页
房屋建筑学第五讲(第三章)_第3页
房屋建筑学第五讲(第三章)_第4页
房屋建筑学第五讲(第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HunanVocationalCollegeforNationalities房屋建筑学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一节建筑平面总设计一.建筑平面总设计的基本要求(1)使用的合理性。(2)技术的安全性和建设的经济性。(3)环境的整体性。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一节建筑平面总设计二、建筑平面总设计的内容(1)对用地性质的控制(2)对用地范围范围的控制:建筑红线、道路红线(3)对用地强度的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4)对建筑形态的控制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道路用地包括绿化带、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隔离带、机动车道及道路叉路口等组成部分,由城市的市政、道路交通部门统一建设管理。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容积率相同的用地面积上,容积率越高则建成的建筑面积越大,它反映着土地使用强度的状况。一般容积率为1~2时为多层,4~10时为高层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绿化覆盖率

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等植被所覆盖的土地面积占场地用地面积的百分比,称为场地的绿化覆盖率。

乔、灌木按树木成材后树冠垂直投影面积计算(与树冠下土地的实际用途无关),多年生草本植物按实际占地面积计算,但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多年生草木植物不再重复计算,也不包括屋顶、晒台上的人工绿化。根据生态学的研究,一个地区的绿化覆盖率至少在30%以上,才能改良小气候,并起到保护环境和抗震防灾的作用。我国政府在1996年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中明确,城市绿化覆盖率在2000年达到27%,2010年达到35%。

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绿地率

场地内的绿地包括:绿化用地(或公共绿地)、宅旁绿地(或建筑间距内及建筑四周的绿地,服务设施所属绿地、防护绿地、道路绿地及其他用以绿化的用地等,但不包括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对场地设计而言,一般要求绿地率不低于30%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设计规范要求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使用功能的特性功能的组成内容使用者的需求建筑与场地中的道路庭院和绿化既有功能关系空间形态关系3.建筑场地的布局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物和地形等高线的关系

(1)平行于等高线布置当基地坡度小于25%时,房屋可以平行于等高线布置。易解决入口,土方量较少,造价较低。三.建筑平面总设计的影响因素1.地形、地貌的影响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建筑物和地形等高线的关系

(1)平行于等高线布置当基地坡度小于25%时,房屋可以平行于等高线布置。易解决入口,土方量较少,造价较低。三.建筑平面总设计的影响因素1.地形、地貌的影响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当基地坡度大于25%时,房屋可以采用垂直或斜交与等高线的布置方式。容易解决房屋通风、排水问题(2)与等高线垂直或斜交的布置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2.建筑物朝向和间距的影响(1)朝向(日照、通风)(2)间距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房屋日照间距的要求,每套居民住宅必须有一间居室获得日照,日照时间分别在大寒日2h或冬至日1h连续满窗日照。日照间距的计算公式为:L——房屋间距H——前排房屋檐口和后排房屋底层窗台的高差∠α——为冬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当房屋正南时)∠β——为冬至日正午的太阳方位角(当房屋正南时)

通常是作出对房屋间距L和前排房屋的高度H1比值的规定,如L/H1=0.8、1.0、1.2、1.5等。L=H/tanα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3.风向和气候因素1.我国处于北温带,南北气候差异大。2.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广大地区,炎热天气持续时间长,湿度较大,建筑主体应朝向当地夏季主导风向分布位置,获得“穿堂风”。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二节建筑物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组成平面各部分的面积使用部分使用房间:住宅(起居室、卧室)、教学楼(教室、实验室)辅助房间:住宅(厨房、卫生间)、教学楼(卫生间。教师休息室)交通联系部分:走廊、门厅、楼梯房间构件所占面积:柱、墙、隔断建筑平面组成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一、主要使用房间的设计1.房间的分类(从功能要求分):(1)生活用房间:起居室、卧室(2)工作学习用房间:办公室、教室(3)公共活动房间:营业厅、剧院的观众厅等1.房间使用面积的组成(1)家具、设备所占面积(2)使用家具设备及活动所占面积(3)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一)房间面积、形状的确定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一)房间面积、形状的确定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一)房间面积、形状的确定各类使用房间的使用面积参考指标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一)房间面积、形状的确定

房间的平面形状,主要根据室内使用活动的特点、采光、音质及视线的要求来做决定。房间的平面形状可采用矩形、扇形、多边形、圆形等多种形式。矩形平面在大量性的建筑中采用较多。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二)房间平面尺寸的确定1.房间的使用要求2.采光要求3.精神和审美要求4.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二)房间平面尺寸的确定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三)房间的门窗设置

(一)房间门的设置

门的主要作用是联系和分隔室内外空间,有时也兼起通风、采光用。门的设置对人流活动、家具设备布置、内部空间使用及安全疏散等有着较大影响。在建筑平面设计中,主要应解决门的宽度、数量、位置和开启方式等间题。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1)门的宽度和高度1.为便于开启,门扇的宽度通常在1000mm以内。2.门的宽度不超过1000mm时,一般采用单扇门;3.1200一1800mm时,一般采用双扇门;4.超过1800mm时,一般不少于四扇门。5.民用建筑常用门的宽度为:分户门:1000~1200mm住宅卧室:900mm卫生间:700mm厨房:800mm阳台:800mm教室、办公室:1000mm

6.门的高度:2000—2400之间。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2)门的数量

门的数量是根据联系和使用要求使、用人数多少、人流活动特点等因素确定的,同时,还应符合防火要求。当一个房间面积超过60m²,且人数超过50m人,门的数量有2个,并分设在房间两端,以利于疏散。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小于2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3)门的开启方式门开启时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为避免妨碍门外走道或其他空间的使用,房间的门宜向内开启,如普通教室、办公室、居室、客房、病房等房间的门多采用内开。对于使用人数较多、面积较大的房间,如观众厅、候车厅、大会议室、合班教室等,为便于人流疏散,门应向外开启,或采用双向开启的弹簧门。当几个门的位置比较集中时,应注意协调门的开启方向,防止门扇开启时相互碰撞或阻碍交通。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3)门的开启方式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4)门洞的位置

门洞主要起到空间相连作用,两个性质相同的房间往往用门洞来代替门,门洞的位置、形式及精巧的处理,会起到一定的装饰效果。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2.窗的设置

窗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同时也起围护、分隔和观望作用。窗的设置对室内采光、通风以及建筑立面构图等有着较大影响。

建筑平面设计中.主要应解决窗的面积大小和位置等问题。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1)窗的面积

窗的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室内的采光要求。不同使用性质的房间对采光的要求不同,设计时,常采用窗地面积比来初步确定窗的面积大小。

窗地面积比简称窗地比,是指窗洞口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2)窗的位置

窗的位置应综合采光、通风、立面处理和结构等因素来确定。窗的位置应使房间的光线均匀,避免产生暗角和眩光。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3)建筑节能从节约造价角度来看,窗户的面积不宜过大,因为窗户是建筑保温与隔热的薄弱环节,冬季散热多,且窗缝冷风渗透可观。窗的位置还应有利于室内家具的布置,满足视野的要求。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为取得良好的通风效果,应使气流经过室内的路线尽可能长,影响的范围尽可能大,并尽量减少涡流即空气不流动地带的面积。通常门窗宜在房间两侧相对布置,以便组织穿堂风,使室内空气流动通畅。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一、辅助使用空间的设计(一).厕所1.厕所的设计方法先了解各种设备及人体活动的基本尺寸;根据使用人数和参考指标确定设备数量;最后确定房间的尺寸和布置形式。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2.厕所的平面形式

厕所的平面形式分为有前室和无前室。有前室的常用于公共建筑中。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一).盥洗室、浴室设计

1.浴室和盥洗室的主要设备及指标

盥洗室的卫生设备主要是洗脸盆、污水池,卫生设备的类型数量按建筑标准和使用。浴室的主要设备是淋浴器,此外,还需设置存衣、更衣设备,设备的数量与使用人数有关。盥洗室、浴室的平面尺寸可根据卫生设备的尺寸、数量、布置以及人体活动尺度来确定。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二)盥洗室、浴室设计

2.设备布置

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三).厨房分类

1)家庭厨房,面积小设计简单2)饮食建筑用房,面积大,操作流程复杂,卫生要求高。厨房的主要功能是炊事,有的厨房还兼有进餐功能厨房应设置炉灶、洗涤池、案台及排油烟机等设备。设备的平面布置形式主要有单排、双排、L形、U形几种。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尽量利用有限空间布置足够的贮藏设备;室内布置应符合操作程序,并保证必要的操作空间。厨房的设计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三、交通联系空间设计

交通联系部分是联系主要房间和辅助房间的纽带,建筑物的各类用房通过交通联系部得以正常运转并形成有机整体。交通联系空间包括水平交通联系空间和垂直交通联系空间。

交通联系部分设计的主要要求是联系通行方便,流线简捷明确;人流通畅,利于安全疏散;有良好的采光和通风;在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省交通面积,提高建筑物的面积利用率。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一)走廊

走廊是建筑的水平交通设施,连接同层的各个房间。走道设计所关注的是走道的宽度,走道的长度,走道的采光和通风。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1.走廊的宽度

走道的宽度应满足正常人流通行和紧急情况下疏散的要求。公共建筑的走道应考虑至少满足两股人流的通行,其宽度不宜小于1500mm,疏散走廊最小宽度为1100mm。医院门诊部走道宽度示意图

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多层建筑走道的安全疏散距离注:①非封闭楼梯间时,按本表减5.0m;②非封闭楼梯间时,按本表减2.0m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2.走廊的高度

走道的高度一般与房间层高相同。走廊高度一般不大于2.5m,住宅中的小走廊有时可低到2.2m,保证最小通行高度即可。公共建筑中一般大于3m。3.走廊采光

单面走道可直接采光,易获得较好的采光通风效果。中间走道的采光和通风则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如在走道两端设窗直接采光;利用门厅、过厅及开敞的楼梯间和房间来采光;在走道两侧墙上设高窗及门上设亮子来采光和通风等。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二)楼梯

楼梯是联系建筑物各层的垂直交通设施。楼梯的平面设计主要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人流通行情况及防火要求,选择楼梯形式,确定楼梯的宽度、数量。

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1.楼梯的形式及楼梯间的形式

楼梯的基本形式有直行单跑楼梯、直行多跑楼梯、平行双分楼梯、折行双跑楼梯、折行三跑楼梯、剪刀楼梯、螺旋形楼梯、弧形楼梯等。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直行单跑楼梯仅用于层高不大的建筑

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直行多跑楼梯用于层高较大的建筑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平行双跑楼梯是最常用的楼梯形式之一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平行双分双跑楼梯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螺旋形楼梯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楼梯间的形式主要有开敞式、封闭式和防烟楼梯间等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楼梯的宽度通常是指楼梯梯段宽度,即梯段边缘或墙面之间垂直于行走方向的水平距离。楼梯宽度主要是根据使用人数,使用性质及防火疏散要求确定,一般按每股人流宽度0.55+(0~0.15)m确定,数量应根据使用人数及防火规范要求确定。

2.楼梯的宽度与数量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1)楼梯的坡度有两种方法表示:一种是用楼梯段与水平夹角表示;另一种是用踏步高宽比表示,普通楼梯坡度范围20°~45°.坡度小于20°时采用坡道,坡度大于45°时采用爬梯,对于人员使用频繁和复杂的情况下,坡度应比较平缓,可采用1:2坡度。对于不常用、人数稀少情况下,可采用1:1.5左右坡度。

3.楼梯的尺度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3.楼梯的尺度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2)楼梯踏步尺寸

包括踏面宽和踢面高,踏面宽度不应小于成年人脚长,以250~320mm。踏面高以150mm为宜,踏步的尺寸一般按经验公式计算:

2h十b=600~620(mm)h十b=450

式中h——踏步高度(mm);

b——踏步宽度(mm)。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楼梯梯段净宽即梯段的通行宽度,是指楼梯扶手中心线至墙面或靠墙面扶手中心线水平距离,一般不小于900mm,一般民用建筑楼梯的最小净宽度1.10m应满足两股人流疏散的要求。单人通行时楼梯净宽不小于900mm双人通行时楼梯净宽为1100~1400mm,三人通行时为1650~2100mm。楼梯长度是每一梯段水平投影长度:

水平投影长度=b×(N-1)式中b—踏面水平投影步宽;N—梯段的踏步数。(3)楼梯段宽度

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平台宽度分为中间平台宽度和楼层平台宽度,梯段改变方向时,为便于人流通行及像具设备搬运,中间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4)平台宽度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5)楼梯净空高度

楼梯的净空高度:是指楼梯平台上部和下部过道处的净空高度,以及上下两层楼梯段间的净空高度。

平台净高------在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一般≥2m,公共≥2.2m。

梯段净高--------自踏步前缘线(包括起止踏步前缘与顶部凸出物内边缘线的水平距离0.30m范围内)量至直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铅垂高度不应小于2.2m。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在设计时为保证底层人口楼梯平台下通行高度,一般可采用以下方式解决:

1)底层长短跑梯段

2)局部降低地坪

3)底层长短跑并局部降低地坪

4)底层直跑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在底层变等跑梯段为长短跑梯段。起步第一楼梯段为长跑,以提高中间平台标高,第二楼梯段为短跑。这种方式仅在楼梯间进深较大、底层平台宽时适用。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局部降低底层中间平台下地坪标高,使其低于底层室内地坪标高士0.000,以满足净空高度要求。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综合以上两种方式,在采取长短跑梯段的同时,又降低底层中间平台下地坪标高。这种处理方式可兼有前两种方式的优点.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底层用直行单跑或直行双跑楼梯直接从室外上二层。这种方式常用于住宅建筑,设计时需注意人口处雨篷底面标高的位置,保证净空高度在2.2m以上.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6)楼梯的栏杆与扶手

当楼梯段的垂直高度大于1000mm时,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两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四股人流——中间增设一道扶手.临空一侧设置栏板或栏杆;靠墙扶手距墙面净距≥40mm.消防楼梯的扶手高度≥1100mm.楼梯栏杆水平段的长度超过500mm时,其高度≥1050mm.

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有儿童出入的场所,扶手高度≤600mm,以适应儿童的身高。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4.楼梯的设计要求(1)楼梯数量、平面形式、踏步宽度与高度、栏杆细部做法应满足交通和疏散方面的要求。(2)公共楼梯设计的没断梯段的步数不超过18级,不少于3级。(3)楼梯设计应满足功能使用和安全疏散设备搬运所需的空间尺寸的要求。(4)一幢搂一般设两部楼梯,但具备以下条件可以设一部。(见下页)(5)楼梯平台宽度应不小于楼梯段宽。(6)楼梯梯段下面的净高不得小于2.2m,楼梯平台处净高不得小于2.2m。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设置一个疏散楼梯的条件

楼梯的数量应根据使用要求和防火要求来确定。公共建筑的楼梯数量一般不少于两个。二、三层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除外)符合下表的要求时,可只设一个楼梯。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三)电梯

电梯是建筑物楼层间垂直交通联系的快速运载设备,常用于高层建筑和一些有特殊要求或标准较高的多层建筑中。电梯由轿厢、电梯井道及控制设备系统组成。电梯的平面设计主要是选择电梯种类和主参数,确定电梯的数量、位置及布置方式等。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1.电梯类型(1)按使用性质分客梯、货梯、消防电梯(2)按电梯行驶速度分高速电梯、中速电梯、低速电梯(3)其他分类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1)客梯位置宜设在主要入口、明显易找的位置,且不应在转角处紧邻布置。(2)单侧并列成排的电梯不宜超过4台,双侧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8台。(3)电梯附近宜设有安全楼梯,以备就近上下楼。(4)电梯井道无天然采光要求;电梯等候厅,最好有天然采光及自然通风。2.电梯的设计要求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3.电梯的组成(1)电梯井道(2)电梯机房(3)井道地坑(4)组成电梯的有关部件轿厢、井壁导轨和导轨支架、牵引轮及其钢支架、有关电器部件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四)自动扶梯自动扶梯适用于有大量人流上下的公共场所。自动扶梯可正、逆两个方向运行,可作提升及下降作用,机器停转时可作普通楼梯使用。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五)门厅

门厅是建筑物主要出人口处作为室内外过渡的空间,也是供建筑物内部各部分联系的交通中心。在有些公共建筑中,门厅除了交通联系外,还兼有适应建筑类型特点的其他功能要求。

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门厅的布置方式有对称式和不对称式两种。对称式门厅有明显的轴线,一般将门厅和楼梯布置在主要轴线上,走道对称布置于门厅轴线的两侧,有时楼梯也可对称地布置在两边。不对称式门厅没有明显的轴线,门厅内的布置比较灵活,楼梯可布置在门厅的一旁,走道可错开布置。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门厅设计要求(1)门厅在平面布局中的位置应明显而突出,使人流出人方便。(2)门厅内部的布置应做到导向明确,交通流线简捷通畅,避免人流交叉干扰。(3)门厅应有良好的天然采光,适宜的空间比例关系。(4)门厅应注意防雨、防风和防寒等要求。为了防止雨雪飘人室内,门厅对外出人口处通常应设置雨篷或门廊。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三节建筑平面组合设计一.平面组合形式

1.走廊式组合

走廊式组合是用走道将各房间连接起来,即在走道一侧或两侧布置房间。它的特点是房间与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开,各房间不被穿越,相对独立,同时各房间之间又可通过走道保持必要的功能联系。走道式组合适用于房间面积不大、同类型房间数量较多的建筑,如学校、办公楼、医院、宿舍等建筑。可分为单内廊、单外廊、双内廊及双外廊

四种组合方式。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2.套间式组合

套间式组合是以穿套的方式将主要房间按一定序列组合起来,房间与房间之间相互穿套,无须经走廊联系。它的特点是把水平交通联系部分属于房间之内,房间之间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但房间的使用灵活、独立性受限制。套间式组合分为串联式、放射式、并联式等几种类型。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3.大厅式组合

大厅式组合以主体大厅为中心,周围穿插布置其他辅助房间。主体大厅的空间体量庞大,主体突出使用人数多,而辅助房间依附于主体大厅。大厅式组合适用于影剧院、体育馆等建筑。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4.单元式组合

单元式组合是将关系较密切的房间组合在一起,成为相对独立的单元,再将各单元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组合成一幢建筑,由此称为单元式组合。它的特点是规模小、平面紧凑、功能分明、布局整齐、外形统一、各单元之间互不干扰,有利于建筑的标准化和形式的多样化。单元式组合主要适用于住宅和幼儿园、宿舍等建筑中。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5.庭院式组合

庭院式组合是指房间沿建筑四周环绕布置,中间形成庭院。特点是面积大小不等,可作为绿化或交通等场地,环境清幽别致,冬季还能起到防风沙作用。常用于普通民居、地方医院,机关办公区及旅馆等。

6.混合式组合

混合式组合是指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形式将各房间连接起来。对于一些规模较大、功能复杂的公共建筑,如文化宫、俱乐部、旅馆等建筑,往往很难局限于一种组合形式,通常只能采用混合式组合。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二.平面组合设计的影响因素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1.功能分区

在进行平面组合设计时,为了把握大的布局方向,使建筑整体布局功能合理,应首先将各个房间按其使用性质以及联系的紧密程度进行功能分区,把它们分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功能区域,从而把众多的房间分成较为简单的若干功能区。这样在设计时可根据各分区部分之间的功能关系进行布置,先确定大的平面布局,然后再具体到各功能区内进行房间的细致安排,避免因大的功能关系不合理而造成返工。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2.功能关系分析

建筑物各组成部分之间,在使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或分隔要求。进行平面组合设计时,既要满足各部分使用中的联系要求,又要创造必要的分隔条件。

通常,对使用中联系密切的各部分应靠近布置;对使用中没有直接联系又互有干扰的部分应尽可能地隔离布置;对使用中既有联系又有干扰的部分可相近布置,但应有适当的分隔。

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第三章建筑平面设计

(1)主次关系

由于功能特点不同,组成建筑物的各部分的重要程度不同,有主次之分。

在进行平面组合设计时,应根据各部分的主次关系,合理地安排它们在平面中的具体位置。

通常主要部分布置在朝向比较好的位置,以取得较好的日照、采光和通风条件,次要部分可布置在朝向、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差的位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