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史第四章_第1页
工艺美术史第四章_第2页
工艺美术史第四章_第3页
工艺美术史第四章_第4页
工艺美术史第四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第四章秦汉第一节绪言一、工艺美术与时代政治经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多元。重要帝王: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国力鼎盛。两个举措:1)儒家文化:工艺美术表现礼教;2)丝绸之路:工艺美术中外交流。神仙思想:云气纹、仙人瑞兽,追求来生,殉葬品、葬玉。第四章秦汉第一节绪言二、生产格局生产中心:黄河中下游,今豫、鲁与冀晋南部。都城:西汉长安、东汉洛阳(高档制作)蜀地:地远路险,运送困难,产品材料高贵官府:管理:官署---工匠中央:隶属少府,尚方、织室(一度分为东织、细织)、东园。地方:一些原材料充裕、手工业发达郡县,仅《汉书。地理志》记载便有十几处第四章秦汉第一节绪言产品:奢侈品,多供皇家,少数出卖。分工:分工细密,规模大,西汉元帝,齐三服官各工匠数千,耗资巨大,西汉蜀郡、广汉郡,一年耗线各五百万造金银器,少府所属三工宫、两织室一年耗线各五千万。民间:农村:纺织城市:作坊众多,产品齐全,部分高档产品还大量进入帝王家,部分高官显贵私人作坊规模很大,西汉张安世、东汉郭况制作的家童都有数百人。第四章秦汉第一节绪言一、引言材料:丝(最重要,大发展)、麻、葛、毛、棉丝绸规格(战国→北魏),“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约51×924cm)。西汉: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公元前168年稍晚):衣物58件。品种:绢、纱、绮、锦、绦。装饰:织纹、刺绣、印染。东汉:新疆及甘肃,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叙利亚、朝鲜。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

毛织物:麻、葛、棉、通常不施装饰,西北地区见异域刻毛

汉代的丝织主要产于齐、蜀。品种有锦、绫、绮、罗、纱、绢等丝制品。

汉代的锦为“经锦”,经丝彩色显花,同一个图案,同一个色彩,形成直线排列。

汉代丝织的装饰划纹有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和几何纹,以及文字装饰。

汉代的印染工艺有涂染、浸染、套染、媒染等。

汉代的刺绣主要为辫绣,著名的又信期绣、长寿秀、乘云绣。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二、著名丝绸产地。(一)都城:咸阳、长安、洛阳东汉:大司农属下,平准令掌管织物染色。(二)临淄:因当地原料充足、优良、且丝织技艺高超,汉设齐三服官,为皇家织造,西汉中期,最盛。春献冠幘纵为首服,纨素为冬服,轻绡为夏服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三)襄邑(今豫东睢县):设服官,产锦绣。“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论衡。程材篇》)。(四)成都:东汉末,蜀锦享誉,曹操遣人入蜀购锦,湘鄂江浙等有一定规模。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三)襄邑(今豫东睢县):设服官,产锦绣。“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钝妇无不巧”(《论衡。程材篇》)。(四)成都:东汉末,蜀锦享誉,曹操遣人入蜀购锦,湘鄂江浙等有一定规模。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三、著名丝绸品种(一)素、绢、縑纨素:洁白平纹丝织物,又称“素”、“纨”,满城汉墓玉衣里衬垫物,每平方厘米经丝200,纬丝90.素的纬丝密度大,约是经丝一半。縑:平纹,双经丝或双纬丝织就,更致密坚实,满城汉墓玉衣左袴筒丝绸残片,每平方厘米经丝75,双股纬丝30.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二)纱、縠

纱:组织较稀疏。马王堆1号汉墓里的素纱禅衣。连同领袖的锦边,重仅49克,结构紧密细致,孔眼均齐清晰。如此,并不靠降低经纬密度(其经纬均为厘米62根),而凭丝线的纤细,作品薄如蝉翼,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縠:因经纬加捻,且捻向、捻度不同而表面起绉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第四章秦汉4·1素纱褝衣(三)罗、绮、绫

罗:以绞经法织出,其孔隙为椒眼状,汉罗基本是二经绞罗或四经绞罗,若织四经绞罗组织为地纹,织二经绞罗组织委花纹,则成花罗(又称“纹罗”)。罗绮并称,概指高档丝绸。

绮:汉代平纹地上起斜纹花,无实物而有文献。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四)锦、绦

锦:两种以上彩色四线显花的多重丝织物。

汉锦:经丝显花(经锦),二色锦或三色锦,少有超过五色。

地位:价格昂---用料、作工皆费

声誉高---丝绸高档品种影响大----装饰最具代表性

绒圈锦花楼装置,双经织成,织物表面绒线凸起,图案立体。

绦:带状编织物,常为丝质,代表: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千金绦”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第四章秦汉4·2几何纹绒圈锦局部第四章秦汉4·3“千金绦”两种(摹写图)四、印染

管理:政府鼓励染料种植,官府有染色机构。

西汉:“未央宫有暴室”,“主掖庭织作染练之署”。

东汉:大司农辖平准令,“掌知物价,主染练,作采色”。

染色的意义:审美、礼制(别等级、分贵贱)古人在正是场合的衣着常有着严格的色彩限制,与款式、质料、品种、图案一样,色彩也是别等级、分贵贱的基本标志。使用色彩的多少盒种类也因身份而不同。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

燃料:植物性为主(蓝草、栀子、红花、皂斗等),马王堆1、3号墓,丝绸颜色36种。所用燃料多为茜草、栀子和靛蓝等植物燃料,涂染的作品则使用朱砂、绢云母等矿物颜料。

印染图案:古人把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正色为青、黄、赤、白、黑五种,间色则是用两种正色调和出的。染蓝色(青)主要用从马蓝等蓝草中提取靛蓝,染黄色主要用栀子等,染红紫色主要用茜草和从西域引入的红花,染黑色主要用皂豆,染白色则主要用胡粉,绢云母等矿物颜料。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南越王墓:一套两块青铜凸花印版马王堆1号墓:两种印花纱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第四章秦汉4·4印花敷彩纱局部五、刺绣

制作费工耗材,地位重要,邓皇后时“御府尚方织室,锦绣、

冰纨、绮縠”等“皆绝不作”,刘邦令商贾“毋得衣锦绣绮縠”

西汉:马王堆信期、长寿、乘云、茱萸纹、方棋纹,三种刺绣的花纹虽不尽旧同,但无论纹样还是构图,都飘逸俊秀,缭绕漫卷,大有风云流动之感,信期绣的花纹尤其细密,表现也最突出。三种刺绣都有漩涡状纹样。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第四章秦汉4·5烟色绢地信期绣第四章秦汉4·6黄绢地长寿绣第四章秦汉4·7黄绮地乘云绣东汉:新疆尼雅花草、鸟、兔。针法:辫(锁)绣居多,偶见平绣。丝绸是最具展示性的高档服用面料,其装饰荟萃了艺术的精华,标志着时代的潮流,积极传播着新式样,对其他工艺美术门类影响巨大,从汉特别到东汉开始,这已愈发明显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第四章秦汉4·8铺绒绣六、丝绸图案

品种:除印花和刺绣外,带图案的主要是锦。虽然罗、绮也会带织纹,但不仅发现数量较少,且图案种类也远不及锦丰富。

西汉(马王堆1号)

几何纹:最多,菱纹为典型,常见符合菱纹(杯文),变化多,即以大菱纹居中,两侧各套一个小菱纹,形象类似耳杯,复合菱纹以粗细线条间隔表现,即严整精致,又虚实相生、浓淡相间的意趣,形象虽然单纯,变化却相当丰富。夔纹还用做轮廓,以包围对鸟等主纹。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第四章秦汉4·9菱纹罗(局部)

动物纹:不多,对鸟、凫鸟、豹、鹿、夔龙,对鸟优美秀逸,其他颇呆板。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第四章秦汉4·10对鸟菱纹绮花纹摹写图植物纹:甚少,唯一可辨识的是茱萸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第四章秦汉4·11绢地茱萸纹绣

云气纹:线形的舒卷起伏,两汉最有代表性的纹样,成熟不晚于战国,两汉大盛,神仙思想。较少单独组成团,常串联瑞兽灵禽,增加图案动感,既分割画面,又使效果统一。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第四章秦汉4·12对羊纹锦局部

东汉(新疆出土物为代表):

动物纹:量大,走兽为主,常见几种动物组成图案,寄托对灵瑞吉祥的向往,走兽纹样时时生翼,受西方的格里芬影响。

人物纹:偶尔出现

吉祥语:表达对人生美满、家庭幸福、国家兴旺的期望

面貌:题材繁满紧凑。动物形象美美夸张变形,强调动态省略细节,富装饰性。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4·13“永昌”锦局部第四章秦汉两汉差异(马王堆—西北):品种:西汉锦少,东汉锦多构图:西汉常为散点,东汉多为四方连续题材:西汉动物少,禽为主,东汉动物多,兽为主原因:时代先后、地域悬隔、民族不同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4·14“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局部第四章秦汉七、毛、棉织物毛织物:

出产地:

游牧:西北、北方、西南。

农耕:汉族,织褐(粗糙)

品种:罽、西域风刻毛、栽绒花毯。

刻毛:通经断纬,西北传统,至南北朝图案仍为西方样式。技术启发唐代刻丝。。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4·15晕拉绒花卉纹刻毛第四章秦汉棉织物:发展:约东汉:于西北、西南出啊先,晚于西亚、东南亚和北非曹丕称道的鲜洁白叠(即棉布)应产自吐鲁番。出土:楼兰遗址、民丰东汉墓:白底印蓝花。第四章秦汉第二节织绣印染4·16印花棉布第四章秦汉一、引言发展:西汉:艺术高峰,漆器历史地位的巅峰。东汉:中期以后,盛极而衰(陶瓷崛起),数量减少,装饰趋于简素,虽几件精细之作,已难改式微的大局。生产格局:第四章秦汉第三节漆器生产格局:官:中央:少府属下考工、右工。地方:蜀郡、广汉郡工官(声誉高,供宫廷),分工细密,检验严格。民:民间:广布,偏远广州、桂平,扬州、成都最优。发展:东汉中期前,官府新盛,而后豪强地主取代。第四章秦汉第三节漆器

精细制作:“一杯卷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的议论固然夸张,但也说明了高档漆器的精细考究。价格不菲:“木器髤者千枚,..........亦比千乘之家”;“一文杯得铜杯十”,平民用器价不高昂,“赤卮五枚,直二百五十”,与“白素一丈”相当。

坚实耐用:平壤西汉墓,漆杯纪年铭相距80余年;贵州清镇,西汉漆器出土于东汉墓葬。上层大量占有:马王堆三墓---700余件,新莽初年常乐室,漆盘至少几千只。

主要出土:湘鄂川苏皖,朝鲜、蒙古。第四章秦汉第三节漆器二、制胎与造型

制胎:

胎质:木和夹贮为主,少数以竹为胎。

主流:到西汉前期,木胎居多,以后,夹贮胎增多。

木胎:旋木胎,旋削器形,剜空内腔,多做鼎盒钟盘,常较厚重;斫木胎,刨削剜凿,多做耳杯,匜、案,亦较厚重;卷木胎,薄木片卷成,裱麻布以防开裂变形,用于奁卮等,较轻巧。

夹贮胎:后世又称“脱胎”,做法,以木或泥做内胎,以涂漆灰和麻布等裱糊,干后去内胎,在麻布壳上髤漆。颇轻巧。第四章秦汉第三节漆器4·17彩绘云气纹漆案及所托杯盘第四章秦汉

发展,初见于战国,渐渐流行;魏晋以来,常做佛像;入清,福州以之文明。

造型:

种类:饮食器为主,又有博具、乐器、文具、兵器、家具及车舆和棺橔。

饮食器:常见鼎、钫、钟、壶、盒、卮、耳杯、盘、盂、匜、勺、匕、具杯盒等:鼎、钟、钫、耳杯等造型、体量与青铜器相仿。第四章秦汉第三节漆器4·18彩绘云气纹漆鼎第四章秦汉4·19彩绘云气纹漆钫第四章秦汉

优秀设计:装酒具的具杯盒、装梳妆品的多子奁;在较大的容器内,紧密防止多件小容器,节省空间、携带方便,清洁卫生,适用性极强。第四章秦汉第三节漆器4·20锥画几何纹三角形漆壶第四章秦汉4·21彩绘朱雀纹漆盒第四章秦汉4·22彩绘云气纹双层九子漆奁第四章秦汉三、技法与装饰1、技法方面:

①彩绘:

为主要手法。颜色数十种,黑、红居多。

手法:绘花形象自由,印花匀整规矩,同样以色漆做出图案的还有印花。它用蘸色漆的印模做成,图案主要为线条匀整规矩的同心圆,这种做法应出现在西汉晚期。第四章秦汉第三节漆器②锥画:

即针刻。做法:于未干透漆膜上锈刻图案。

效果:线条细若游丝,花纹纤小。发展:西汉初期,已知最早;西汉中期,戗金(在纹路内填金箔);西汉后期,极盛。第四章秦汉第三节漆器4·23锥画漆盖罐第四章秦汉③金银箔贴花(金箔):

做法:器表贴附各种图形的金银箔片,涂几道与地色相同的大漆,令贴花与漆面平齐,再打磨掉金银箔上的漆。发展:西汉早期出现,西汉中期增多,太呆金银平脱前身。第四章秦汉第三节漆器4·24银扣贴金薄云虡纹漆奁第四章秦汉④镶嵌:

材料:金属、玉石、牙骨、琉璃、蚌片等

效果:增添了另类材质,丰富了色彩,漆器上的镶嵌物通常形象单纯,金属、骨、蚌之类可以单独做成图案,但玉石、琉璃却更多地成为图案的一部分,甚至是并非图案所必须的点缀。第四章秦汉第三节漆器⑤扣:

定义:金属片包镶口沿等器物边缘。

材料:金、银、铜(常鎏金,“黄涂”)。

发展:战国出现,入汉流行。

功能:装饰,加固,耐用。

典型:蜀郡、广汉郡工官,元兴元年(105年)停止征调,蜀汉扣器减少。第四章秦汉第三节漆器2、装饰方面

①云气纹:云气纹通常纤小,姿态飘逸,不论四方连续、二方连续,布置满密的最常见。如果以灵禽瑞兽神人穿行云气,组成云虡纹,则云气纹,常呈波状,形体较大,而在那些灵禽瑞兽中,被表现较多的事龙、凤、鹿、虎、豹、鹤、朱雀等。第四章秦汉第三节漆器4·25彩绘牛马纹漆扁壶第四章秦汉②动物纹:独立装饰,创建云虡。抽象动物纹:似几何纹。第四章秦汉第三节漆器4·26彩绘凤鸟纹漆耳杯第四章秦汉③几何纹:同心圆、菱纹、波折纹、涡纹:器物边缘,较少作主题。形象----规矩严整;构图---二方连续。第四章秦汉第三节漆器4·27彩绘变形鸟纹漆盂第四章秦汉

④植物纹:从形态上,能够认定的植物纹样为柿蒂,其形象单纯而美妙,颇有几何倾向。

⑤人物纹:罕见

显示:乐舞、出行、狩猎、忠臣、孝子、列女。

神话:羽人飞天、东王工、西王母。第四章秦汉第三节漆器一、引言

地位:淡出艺术中心,漆器芳容、瓷器出现,社会颈部,巫术衰落,无须借以沟通天地神人,切近生活,日用造作。

生产格局:

官府:

中央:少府属下考工和尚方,设在都城,造日用器、兵器等。地方:蜀郡、广汉郡等工官,部分上供,部分销售。第四章秦汉第四节青铜器

民间:

发展:战国开始铸造,两汉分布广。

平阳今陕西临汾西南,规模大,质量高,声明远扬,中央官府、皇室贵族乐购。

名匠丁媛:西汉长安人,与巧匠李菊同被誉为天下第一。

常满灯:饰以七龙五凤及芙蓉莲藕;

被中香炉:以机环运转四周,而炉体平衡,可置于被褥中,被中香炉是香囊的前驱;第四章秦汉第四节青铜器

博山炉:透雕九层奇禽异兽为饰,雕镂九层而运转自如。

边远地区:

北方草原:保持装饰禽兽传统,延续到北魏,甚至更晚

云南:起源上溯到商后期,西汉制作金彩,内地与边疆、云南通北方草原联系。第四章秦汉第四节青铜器二、青铜容器

兴盛:

喜欢中期到东汉早期,近230年也是汉代青铜铸造最发达、艺术最典型的时期、官府的铸造也是最兴盛。少府组早能力很高。第四章秦汉第四节青铜器4·28青铜蒜头壶第四章秦汉装饰:纹样:平面化、素面、弦纹、宽带纹、时代越晚、比例越高。第四章秦汉第四节青铜器4·29“馆陶家”青铜四联鼎第四章秦汉

技术:立体、圆雕:动物型铺首、盖钮、器足;平面,鎏金、漆绘、镶嵌(镶嵌仍常被采用。凸出器表的镶嵌主要是镶嵌美玉、绿松石、水晶、玻璃等)、错金银是平面的镶嵌。第四章秦汉第四节青铜器4·30漆绘人物禽兽纹青铜筒第四章秦汉

设计原则:适用素面、鎏金、漆绘、错金银等平面化装饰,日用器物形体合宜,还表现在日用器物形体的合宜和器体的轻薄。两汉青铜器体型的大小便同今日相差不多。轻薄的器体随处可见,还出现在皇室成员的墓葬中。第四章秦汉第四节青铜器4·31鎏金青铜尊第四章秦汉4·32错金银云纹犀尊第四章秦汉三、铜灯、铜炉与铜镜1、铜灯:造型:豆形灯、雁足灯、行灯、吊灯、卮灯、多枝灯、辘轳灯、釭灯(设计最精妙且装饰很华丽)。第四章秦汉第四节青铜器4·33青铜多枝灯第四章秦汉4·34青铜羊灯第四章秦汉4·35长信宫灯第四章秦汉

装饰:鎏金、错金银、镶嵌

对象:宫廷、权贵、百姓多用陶瓷质。

釭灯:漆灯体设吸烟管,能将烟气导入灯身,灯身常可贮水,以使烟气溶于水中,可降低空气污染。灯罩的罩板可以开合,以调节管线的强弱和光照的方向。釭灯有人形、牛形、鸟形、炉形等种种变异,尽管鸟兽形釭灯和雄壮、或潇洒、或写实、或夸张,凝聚了种种艺术美妙,但最受关注的还是高贵的人形釭灯,著名的长信宫釭灯曾属宫中,后转转进入中山王府。

名词解释:长信宫灯、鸟踏飞燕第四章秦汉第四节青铜器2、熏炉:

功能:香料是草本植物或树脂,“烧取其烟为香”。

装饰:鎏金、错金银等

造型:豆形、鼎形、鸟形、釭炉、行炉(带手柄)。

代表:博山炉(西汉中期开始流行),豆形,盖高而尖成山形(海上仙山),东汉炉座常呈羽人形,南方式样变化领先北方,熏香之风南方胜于北方,已知的中原博山炉更精美,水平更高、主任地位更显赫。第四章秦汉第四节青铜器4·37错金云纹青铜博山炉第四章秦汉4·36鎏金银竹节柄青铜博山炉第四章秦汉3、铜镜:产地:

官府:少府尚方,广汉郡、蜀郡工官,汉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发展较快,大量铜镜铸出姓氏正是铜镜高度商品化的体现。民间:洛阳、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江夏郡鄂县尺度:不大,直径常15厘米上下;小直径补助5厘米,很少20厘米以上。

发展:西汉早期:草叶纹镜,蟠螭纹镜,山字纹镜等都是旧有的铜镜类型,而如加衬地纹,图案的内、外区划明显的做法更令人产生似曾相识之感。第四章秦汉第四节青铜器

武帝时代:装饰:地纹减少消逝,纹样转向单纯,铭文较长;草叶纹镜、星云纹镜、连弧纹镜、规矩纹镜。

王莽时代:四神、五灵代表灵禽(阴阳五行),同规纹搭配,装饰繁满,铭文繁多,注重镜缘装饰。

东汉中期:画像镜、神兽镜、纹饰突起、满密、缺少层次。第四章秦汉第四节青铜器4·38连弧龙纹矩形镜第四章秦汉4、规矩纹镜:

定义:规矩纹既是TVL式花纹,又称“博局纹”。发展:西汉早期出现,武帝时代流行,两汉之交极盛,东汉晚期依然。

装饰:四神、五灵、神人。象征:天地。第四章秦汉第四节青铜器

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组成的四神或四灵是重要的汉代纹样,不仅出现在铜镜上,在陶瓷器,特别是瓦当上,更是常见的装饰主题,体现着汉人的神仙思想与辟邪求福观念。

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观念:神仙思想、辟邪求福。第四章秦汉第四节青铜器五灵:四神加麟

规矩纹镜:因镜纹有规则的TW形装饰格式而得名。在这类铜镜上,一般都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图案作装饰,所以也称规矩四神镜。该镜缘上有着复杂的装饰,常见的有锯齿纹、卷云纹或卷草纹等。镜钮为方座,对称装饰八个乳钉纹。由于方与圆的对比,形成了一个优美的图案结构。TLV,实际上是古代六博的棋格,是汉代铜镜的一大特点,流行时间较长。第四章秦汉第四节青铜器4·39鎏金规矩纹镜第四章秦汉5、透光镜:

出现:西汉晚期始

特点:光线照射镜面时,在与镜面相对处,反映出镜背花纹的影像。

原理:铸造研磨时应力导致。纹饰须有一定厚度,镜缘须稍宽稍厚,无纹处应较薄。第四章秦汉第四节青铜器

透光镜外形和普通的铜镜一样,发明于西汉时期。它并非真的透光,但当光线照在镜面上时,镜面背面的墙面上会反映出镜背花纹的影像,故称透光镜,古人称幻镜,外国人称魔镜,外国人称魔镜。近代研究认为,这是由于在铸造和研磨时使镜面产生与背面花纹相应的曲率,产生透光效应所致。第四章秦汉第四节青铜器6、铭文:

战国见“千金”铭,汉武帝时起,较长。

内容:说明纹饰含义、或与纹饰无关、诉说相思、企求富贵、夸耀镜纹、材料、企盼家庭兴旺、国家昌盛、天下安宁;作坊、产地、姓氏。

位置:镜缘、中央。第四章秦汉第四节青铜器四、云南青铜器

作者代表:滇池滇人、滇西昆明人、滇人之作尤精。

时间:前12世纪末肇起,前6到3世纪鼎盛,西汉最佳。

功能: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乐器、饰品。

典型:贮贝器(滇人独有)、动物搏斗纹扣饰(图案同北方名族有联系)、农具、仿生兵器、铜鼓。

技术:多种,包括失蜡法。第四章秦汉第四节青铜器4·41纺织场景青铜贮贝器第四章秦汉

装饰:错金银、镶嵌、线刻、鎏金、镀锡等,器物的装饰有些凹凸不明显,如早期流行的阳线铸纹,中晚期出现的刻画和阴线的刻画和阴线铸纹。这类图案,早期一般较繁夏,中晚期的有简化的取同,甚至素面无纹。早期常见太阳纹,旋、回、齿、圆点等几何纹,牛、蛙、孔雀等动物纹,人物纹等,它们或单独组成团,或几种配合。中晚期的刻画和阴线铸纹题材较多生活气息,如狩猎、上仓、乐舞、放牧、宴饮等。但作为装饰的典型,则是圆雕和透空浮雕。前者以贮贝器为代表,后者以扣饰为代表。第四章秦汉第四节青铜器4·42二豹噬野猪青铜扣饰第四章秦汉一、陶瓷(一)陶器1、泥质灰陶(1)由于各地的原料和制作技术不同,故泥质灰陶往往也有呈色和质地的区别。较好的器物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呈色均与稳定,质地颇坚实。日用器皿表面打磨光滑,素面者居多,以规整、刚健的造型见长,不少器物以青铜器为典范。而明器中的俑、动物和建筑模型则不仅再现了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并且,一些俑形神兼备,成为雕塑史上不朽的杰作。第四章秦汉第五节其他(2)装饰:有三种装饰引人注目,一为彩绘陶,占了很大的比例,其造型甚至装饰业是摹仿青铜礼器;一为涂漆或着色的明器;一为被马王堆汉墓谴策记录的“锡涂陶”,它们为数不多,主要是上层人物的殉葬品,器物一概摹仿青铜礼器。2、硬陶:呈灰褐、红褐色,属日用品,材料是黏土,质地坚硬。3、低温铅釉陶:釉较厚,绿色为多,也有黄、褐;铅为助溶剂,温度800℃;武帝时出现,中国北方流行,对唐三彩有影响。第四章秦汉第五节其他4·43浮雕狩猎纹绿釉陶壶第四章秦汉(二)原始瓷器和瓷器原始瓷器:釉:东汉中期以前,多施在器物上部,后多通体。器物:虽大量仿青铜礼器,但日用容器多。瓷器:制作方法:粉碎的瓷石制坯,杂质降低,胎体气孔更少,烧成温度1300℃上下,胎体致密坚实,扣击高清脆。第四章秦汉第五节其他主产区:浙江:浙西、浙南、浙东(上虞曹娥江流域,越窑)品种:青瓷、黑瓷、日用品、明器。装饰:东汉瓷器胎色灰白,器物一般通体施釉,与原始瓷器比较,瓷器胎体更加坚实,釉层明显加厚,更加润泽,胎釉结合更紧密,透明度更高而吸水率更低。刻画、堆贴、堆塑是常见的装饰手法。第四章秦汉第五节其他4·44越窑青瓷长颈瓶第四章秦汉二、玉器功用:礼器、日用(容器、佩饰等)、陈设、殉葬观念:以前,德(质地、质量)胜于符(颜色),东汉,德符并重,甚至符胜于德。玉料:和田玉、蓝田玉、岫玉等。生产:中央,尚方、东园,地方,诸侯国。发展:秦,出土少,欠精美;西汉,前期不发达,沿袭战国,中期兴盛,碾琢精工;东汉,数量、艺术不及西汉。。第四章秦汉第五节其他礼器:日用、佩饰、陈设。葬玉:玉衣(玉)、九窍塞、琀(多蝉形)、握玉(猪形等)。汉人相信玉石可令尸骨不朽,精气不泄。代表:秦阿房宫遗址的玉高足杯;汉玉:玉舞人、玉角形杯。第四章秦汉第五节其他4·45玉高足杯第四章秦汉4·46“宜子孙”玉璧第四章秦汉4·47玉舞人第四章秦汉4·48玉熊第四章秦汉4·49玉角形杯第四章秦汉三、金银器生产:官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