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施职业病防治法
是保护劳动者健康的需要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周安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二00五年三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2001年10月27日职业病防治法立法责、权、利关系政府卫生部门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劳动保险机制政府监督职责用人单位劳动者权利义务支持系统职业卫生服务保险赔付保护健康权益促进劳动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会组织履行义务主张权利义务权利行业协会职业病防治法立法的基本原则以宪法为依据,与现有法律法规相衔接定位:维权法,保护劳动者健康权1、职业病防治义务人—用人单位2、保护对象—劳动者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管理方式:分类管理,综合治理重点:控制危害源头既要适应加入WTO要求,又不脱离现实国情转变政府职能,减少事前许可,加强事后监督处理好三类法律关系,政事分开、政企分开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职业病防治法律关系2、政府与用人单位、服务机构的行政监管关系3、职业卫生技术机构与用人单位的民事法律关系处理好各方当事人关系
1、用人单位、劳动者、政府、职业卫生服务者2、发挥行业自律作用(企业家协会)3、发挥工会组织群众监督作用(行业工会等)4、社会监督职业病防治法主要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前期预防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目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办法高毒物品目录有毒有害劳动保护条例放射防护条例技术规范职业卫生标准操作规程放射事故管理办法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卫生管理办法放射工作人员管理规定核设施放射卫生管理规定尘肺病防治条例形成的法律制度一、预防职业病危害产生的制度
1、评价制度2、“三同时”制度3、职业病危害申报登记制度二、职业病分类管理制度三、工作场所管理制度四、特殊作业管理制度五、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六、职业病管理制度七、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八、职业病保险制度九、其他:
1、职业卫生监督制度2、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资质认证制度3、培训、奖励、处罚制度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一、权利劳动者:
1、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2、接受职业健康监护权对遭受职业危害的劳动者享有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卫生健康服务;3、知情权劳动者有权知道自己从事的工作场所及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4、请求权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为其提供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5、检举、控告权劳动者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害生命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6、拒绝作业权劳动者有权拒绝用人单位及其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有限制的权利)7、民主监督管理权。
用人单位:
1、督促检查劳动者遵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2、督促检查劳动者执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3、制止劳动者违章(操作)作业。二、义务劳动者:
1、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2、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义务;3、遵守用人单位职业卫生规章制度的义务;4、接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义务;5、按规定使用防护用品,遵守操作规程的义务。用人单位:
1、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使作业场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的义务;2、向劳动者告知职业危害和防护知识的义务;3、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教育和培训的义务;4、对劳动者进行健康监护的义务;5、保护女工、残疾人和未成年工合法权益的义务;6、依法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危害保险的义务;7、负责对职业病患者进行诊疗、康复、依法赔偿的义务;8、接受行政监督的义务;9、接受工会组织、劳动者民主监督的义务;《职业病防治法》建立的制度1、评价制度
(1)预评价制度:对新建、扩建、改建和进行技术改造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进行卫生学评价,是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的最重要措施之一,也是职业病防治的关键环节。预平价的目的是了解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健康影响、预防措施效果等。预评价的分析、评价结论和对策措施可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提供依据,也为建设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一)预防职业病危害产生的制度预评价报告主要内容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以及造成危害后果的条件;预防职业危害事故的措施(含管理措施)哪些工序、部位、作业岗位的危害性大,需要重点监视和管理;可能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原因、影响范围和后果;需要采取哪些应急救援措施;评价结论;建议。(2)控制效果评价或竣工验收评价:
是对建成并经试运行的建设项目的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程度(浓度或强度)、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健康影响等作出综合评价。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送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2、“三同时”制度即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包括试运行)或投产使用。
“三同时”管理着重在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审查、项目竣工时的控制效果评价和竣工验收等主要关键环节,确保不产生新危害,堵住危害源头。职业病防护措施主要内容一、防护设施通风、排毒、除尘、屏蔽、隔离;二、检测报警装置;三、警示标识;四、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实施逃生设施;五、救援通道、涉险区等。3、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
凡属于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项目,用人单位必须向安全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申报,接受其监督。这一规定有利于政府行政部门及时掌握危害项目的情况,有利于加强对危害项目的管理,也有利于对危害项目分类管理制度的落实。(二)职业危害分类管理制度分类管理:是指按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毒性、危害程度及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后果确定类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分类管理的主要内容:(1)建设项目分类管理;(2)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制度;(3)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4)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综合治理:
是指在职业病防治活动中采取一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如立法、行政、经济、科技、民主管理和社会监督等,并将其纳入到法制化统一监督管理的轨道,对职业危害所进行的治理。包括:
*政府的规划管理与组织领导
*卫生(安监)行政部门的(统一)监督管理
*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工管理
*用人单位的自律管理
*工会组织的监督与协助
*劳动者的民主监督等(三)工作场所管理制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用人单位实施有专人负责的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依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规范,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类别,确定日常监测点、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频率(次),并适时公布监测结果,对主要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动态观察,及时发现、处理职业病危害隐患。在对检测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浓度或强度)、防护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确定危害类别,为工作场所分类管理、职业病危害治理、职业病诊断鉴定和监督执法提供依据。工作场所防护设施管理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工作场所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
1、有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2、有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工作场所职业卫生要求
1、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有与职业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4、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5、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6、其他要求:如卫生规范、指南、规程等的相关要求。(四)特殊作业管理制度
职业病防治法第十八条:“国家对从事放射、高毒等作业实行特殊管理。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这种特殊管理包括:
(1)工作场所特殊管理—作业许可
*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放射防护条例
*高毒物品目录
(2)作业人员特殊管理—人员资格许可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1、强调对有毒物品特别是高毒物品的管理:(1)首先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在作业场所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有毒物品或者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毒物品,禁止在有毒作业场所使用童工,或者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有毒有害物品的作业;(2)要求用人单位在有毒作业场所,除应当符合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职业卫生要求外,还必须满足或符合以下要求:*作业场所应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有害作业必须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应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高毒作业场所应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自动报警装置以及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3)对建设项目除满足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三同时”要求外,对存在高毒作业建设项目的中毒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应当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合格方可施工;(4)要求用人单位在申报职业病危害时,对存在高毒作业的场所,同时要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有关高毒作业项目的资料,包括:*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材料;*职业中毒事故应急预案。(5)要求用人单位确保职业卫生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通讯报警装置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为从事有毒作业的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并确保劳动者正确使用;(6)《条例》还对从事高毒作业的生产企业的运转设施作出了特殊规定,即应设置淋浴间和更衣室,并设置清洗、存放或者处理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劳动者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的专用间;劳动者结束作业时,其使用的工作服、工作鞋帽等物品必须存放在高毒作业区域内,不得穿戴到非高毒作业区;(7)要求用人单位至少每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对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立即停止高毒作业,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2、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合格的防护用品:呼吸防护器、防护面罩、防护眼镜、护耳器、防护手套、防护鞋(靴)、防尘口罩、射线防护用品等。3、标本兼治、分类管理*高毒物品作业许可管理*严格执行职业危害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对已存在的职业危害,应纳入企业和政府的计划,分类限期治理。高毒物品目录:共54种。(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中MAC<1(22种)或者PC-TWA<1(67种);(2)被IRCA认定的人类致癌物质(8种),并且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目录中;
以上物质在职业病分类目录中的共有36种。(3)根据1990-2001年职业病统计年报,急性中毒前十名的毒物,并且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中;(4)根据1990-2001年职业病统计年报,慢性中毒前十名的毒物,并且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中。
MAC>1或者TWA>1,并满足发病前十名的有毒物质共18种。警示标识(一)适用范围: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设备及产品包装。要求设置警示标识的职业病危害包括:放射、有毒物品、职业性灼伤和酸蚀、噪声、高温、电光性眼炎、粉尘和列入法律法规的其他职业病危害。(二)警示标识分类1、图形标识:共25种,又分为(1)禁止标识:禁止不安全行为的图形,如“禁止入内”标识,共3种;(2)警告标识:提醒对周围环境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如“当心中毒”标识,共九种;(3)指令标识:强制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如“戴防毒面具”标识,共七种;(4)提供相关安全信息的图形,如“救援电话”标识,共5种。2、警示线:是界定和分隔危险区域的标识线,分为红色、黄色和绿色三种;3、警示语句:是一组表示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或描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语句,共56句。警示语句应与图形标识组合使用;4、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五)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健康监护目的:
(1)检索和发现职业危害易感人群;(2)及时发现健康损害,评价健康变化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3)及时发现、诊断职业病,以利及时治疗或安置职业病人;(4)为职业危害评价、职业危害治理效果评价和行政执法提供依据和证据。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和方式:1、上岗前健康检查:其目的在于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证,分清责任。2、在岗期间的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和健康影响,对劳动者进行动态健康观察。3、离岗健康检查:离岗时的健康状况,分清健康损害责任。4、离岗后的医学追踪观察;5、应急健康检查: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应告知劳动者:
检查结果;(1)正常;(2)疑似职业病—申请诊断。*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所禁忌的作业;*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六)职业病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1、从事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的条件和职责;2、职业病诊断原则;3、职业病诊断程序和要求;4、劳动者有职业病诊断地的选择权;5、职业病诊断争议的当事方及其权利;6、职业病诊断争议的鉴定、鉴定程序及鉴定要求;7、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组成;8、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库及专家条件;9、职业病诊断、鉴定专家执业范围及法律责任;10、疑似职业病的诊断与管理;11、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的用人单位、劳动者及有关机构的义务和责任;12、职业病诊断鉴定费用;13、职业病病人治疗与康复;14、职业病报告;15、职业病待遇与赔偿等。*“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其含义是:
(1)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进行职业病诊断;(2)劳动者也可在本人居住地进行职业病诊断;(3)用人单位所在地及劳动者本人居住地有多家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疗卫生机构,劳动者有权选择任何一家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疑似职业病第四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疑似职业病的涵义所患疾病或健康损害表现与其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不能排除的;在同一工作环境中,同时或短期内发生两例或两例以上健康损害表现相同或相似病例,病因不明确,又不能以常见病、传染病、地方病等群体性疾病解释的;同一工作环境中发现职业病病人,其他劳动者出现相似健康损害表现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认为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医学观察或诊断性治疗以明确诊断的;劳动者已出现职业病危害因素造成的健康损害表现,但未达到职业病诊断标准规定的诊断条件,而健康损害还可能继续发展的。如职业病诊断标准中规定的观察对象等。
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
应采取的措施目的:明确诊断(鉴别诊断,综合分析判断)措施:1)进一步明确职业接触史,从中获得可能与发病有关的职业接触史线索;2)进行工作现场职业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人临床表现与工作环境的关系;3)住院观察:从体检中取得线索,在诊断不明的情况下,做全身详细体检,从中发现线索;从实验室检查取得线索,进一步获取相关数据。疑似职业病病人的告知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及时告知劳动者本人及用人单位,不得拖延,保证及时救治。疑似职业病病人权益保障不得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诊断、医学观察期间发生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费用包括:(1)工作场所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费用;(2)健康损害体检费用;(3)实验室检查费用;(4)诊断性治疗费用;(5)住院费。诊断程序职业病诊断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劳动者或用人单位(简称“当事人”)提出诊断申请。申请时,当事人应当提供以下资料:
(1)职业史,既往史书面材料;(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4)作业场所历年职业卫生监测资料;(5)接尘者提交最近一次X射线胸片和报告单;(6)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有关材料2、资料审核与受理对当事人所提供资料审核符合要求,即资料齐全的,予以受理;资料不全者应当通知补全资料。3、现场调查取证在职业病诊断过程中,除当事人提供的资料外,必要时,诊断机构要深入现场,针对诊断中的疑点进行取证。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诊断机构的要求为申请职业病诊断的劳动者提供有关资料。
4、诊断参加诊断的职业卫生医师应当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对照受理和/或现场取证的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按照职业病诊断标准,提出诊断意见。举证责任本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职业病诊断鉴定需要用人单位提供有关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劳动者和有关机构也应当提供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的资料”。根据本条规定,用人单位对申请诊断的劳动者承担举证责任。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资料是作出诊断的基本依据。
规定用人单位对申请职业病诊断和不能排除职业病的劳动者申请诊断承担举证责任,有助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保障。对先后在一个以上的用人单位工作过的,其用人单位如果存在共同的职业危害因素,应当分别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已分离、合并、解散、依法被撤销或宣告破产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职工或者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认为不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存担举证责任。(七)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
应急控制和救援制度一、用人单位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向卫生行政部门和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劳动行政部门等报告;二、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处理;三、必要时,可以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1、责令暂停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的作业;2、封存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或者可能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材料和设备;3、组织控制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四、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有用人单位承担。(八)职业病保险制度职业病防治法第六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社会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工伤保险条例》(2003年4月27日国务院375号令)参加工伤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实行工伤保险的意义和作用:
1、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在患职业病或者受到工伤后及时获得医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服务;
2、可以分散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的风险,有利于恢复和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分工卫生部门职责1、拟订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2、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病的预防、保健,并查处违法行为。安全监管部门职责
1、负责制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处罚的法规、标准,并监督实施。2、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依照《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发放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负责职业危害申报,依法监督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分工卫生部门职责3、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审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并进行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负责化学品毒性鉴定管理工作。4、负责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和竣工验收。安全监管部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场阀门采购招标文件递交
- 中英文版购销合同修改建议
- 批发混凝土购买合同样本
- 建筑排水方案合同
- 办公楼工程劳务分包合同格式
- 免息借款协议书
- 还款承诺保证书范文
- 优惠杉木购销条件
- 汽车维护保养协议
- 旅行社合作协议范本在线
-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报告
- 公司职称、证书补贴管理办法
- 医学心理学(广东药科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全国河流水文站坐标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说课
- 修辞手法课件(共46张PPT)
- 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
- SB/T 10482-2008预制肉类食品质量安全要求
- GB/T 20307-2006纳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通则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GB/T 11270.2-2021超硬磨料制品金刚石圆锯片第2部分:烧结锯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