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洁生产
CleanerProduction主要内容1.清洁生产的由来2.清洁生产的发展概况3.清洁生产的概念4.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1.清洁生产的由来1.1工业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1.2工业发展与污染防治历程1.3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1.1工业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为人类带来了工业化的大生产方式和先进的物质文明,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但是,在人类享受机械化带来的便利的同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灾难已经悄悄地降临到人间。英国伦敦污染大事件时间地点简况后果1949伦敦烟尘和SO2死亡275人1952.12伦敦烟尘和SO2死亡12000余人1956.1伦敦烟尘和SO2死亡1000余人1957.12伦敦烟尘和SO2死亡400多人1960.12伦敦烟尘和SO2死亡750多人伦敦烟雾事件(1952)晴天和发生烟雾下的伦敦20世纪中叶国外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公害名称时间症状后果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0.12胸闷喉痛几千人发病,60人死亡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10腹泻咳嗽6000人患病,17人死亡伦敦烟雾事件1952.12呕吐胸闷累计12000余人死亡洛杉矶光化学烟雾1943开始头痛红眼病65岁以上死亡400多人水俣病事件1953开始麻木痴呆180人患病,50人死亡富山事件(骨痛病)1955开始到1972年关节痛骨痛、骨折超过280人患病死亡34人四日市事件1961年支气管病患者500多人,死亡10人米糠油事件1968.3眼皮肿肌肉痛5000多人患病,死亡16人,实际受害者超万人近20年来的十大公害事件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年份危害情况公害原因维索化学污染意大利1976多人中毒,居民搬迁,几年后婴儿畸形多农药厂爆炸,二恶英污染阿摩柯卡的斯油轮泄油法国1978藻类湖间带动物海鸟灭绝,工农业生产旅游业损失大油轮触礁,22万吨原油入海三哩岛核电站泄漏美国1979周围50英里200万人口极度不安,直接损失10多亿美元核电站反应堆严重失水威尔士饮用水污染英国1985200万居民饮水污染,44%的人中毒化工公司将酚排放入河墨西哥气体爆炸墨西哥19844200人伤,400人亡,300栋房毁,10万人被疏散石油公司一个油库爆炸博帕尔农药泄漏印度19841408人伤,2万人严重中毒,15万人接受治疗,20万人逃离45t异氰酸甲酯泄漏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年份危害情况公害原因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前苏联198931人亡,203人伤,13万人疏散,直接损失30亿美元4号反应堆机房爆炸莱茵河污染瑞士1986事故段生物绝迹,100英里鱼类死亡,300英里不能饮用化学公司仓库起火,硫,磷,汞大量剧毒物入河莫农格希拉河污染美国1988沿岸100万居民生活受严重影响石油公司油罐爆炸,350万吨原油入河埃克森·瓦尔迪兹油轮漏油美国1989海域严重污染漏油26.2万桶全球性环境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全球资源短缺人类贪婪的、疯狂的、无节制的向自然界索取的工业活动。
面对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资源日趋短缺的局面,工业发达国家在对其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不改变长期沿用的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单靠一些补救的环境保护措施,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解决的办法只有从源头到全过程考虑。为此,清洁生产应运而生。1.1工业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1.2工业发展与污染防治历程1.3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直接排放稀释排放末端治理时间清洁生产工业发展1.2工业发展与污染防治历程环境保护战略的转变
在如此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条件下,清洁生产是西方工业国家在总结末端治理的环境战略的弊端,探索预防污染的环境战略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1工业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1.2工业发展与污染防治历程1.3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1.3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比较
末端治理作为国内外控制污染最重要的手段,对保护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发展速度的加快,末端治理这一污染控制模式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与生产过程相割裂,只对已生成的污染物作被动式处理;排放标准的规定只依据当时的认识水平,对于潜在影响可能估计不足;这种方法按照固定要求(排放标准)接近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未能鼓励排污者将污染物减少到最小量排放。处理设施一般投资较大,运行费用较高;末端处理往往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还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清洁生产是污染控制的最佳模式,与末端治理有着本质的区别。①清洁生产体现的是“预防为主”方针;②清洁生产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类别清洁生产系统末端治理(不含综合利用)思考方法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污染物产生后再处理产生时代20世纪80年代末期20世纪70~80年代控制过程生产全过程控制,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控制污染物达标排放控制控制效果比较稳定产污量影响处理效果产污量明显减少无显著变化排污量减少减少资源利用率
增加无显著变化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的对比类别清洁生产系统末端治理(不含综合利用)资源耗用减少增加(治理污染消耗)产品产量增加无显著变化产品成本降低增加(治理污染费用)经济效益增加减少(用于治理污染)治理污染费用减少随排放标准严格,费用增加日本:SO2排放治理费用是预防费用的10倍;美国:1972年为260亿美元(GNP的1%)
1987年为850亿美元
80年代末1200亿美元(GNP的2.8%)杜邦公司:废物的处理费用以每年20~30%增加,处理每桶废物300~1500美元。结论:末端处理在经济上已不堪重负。
因此,发达国家通过治理污染的实践,逐步认识到防治工业污染不能只依靠治理排污口(末端)的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必须“预防为主”,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即推行清洁生产。2.清洁生产的发展概况2.1国际上清洁生产发展概况最早可追溯到1976年这一年的11、12月间欧洲共同体在巴黎举行了“无废工艺和无废生产的国际研讨会”,提出协调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应主要着眼于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而不仅仅是消除污染引起的后果。1979年4月,欧洲共同体理事会宣布推行清洁生产的政策,并于同年11月在日内瓦举行的“在环境领域内进行国际合作的全欧高级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少废无废工艺和废料利用的宣言》,指出无废工艺是使社会和自然取得和谐关系的战略方向和主要手段。此后,欧共体陆续多次召开国家,地区性、或国际性的研讨会,并在1984、1985、1987年曾三次由欧共体环境事务委员会拨款支持建立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实践始于美国。198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固体及有害废物修正案》。该法案明确规定:废物最小化即“在可行的部位将有害废物尽可能地削减和消除”是美国的一项国策,它要求产生有毒有害废弃物的单位应向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废物产生量、削减废物的措施、废物的削减数量,并制定本单位废物最少化的规划。其中,基于污染预防的源削减和再循环被认为是废物最小化对策的两个主要途径。
在废物最小化成功实践基础上,1990年10月美国国会又通过了《污染预防法》,从法律上确认了:污染首先应当削减或消除在其产生之前,污染预防是美国的一项国策。美国当时的总统布什针对这一法律发表讲话指出:“着力于管道末端和烟囱顶端,着力于清除已经造成的损害,这样的环境计划已不再适用。我们需要新的政策、新的工艺、新的过程,以便能预防污染或使污染减至最小,亦即在污染产出之前即加以制止”。
《污染预防法》明确指出:“源削减与废物管理和污染控制有原则区别,且更尽人意。”并全面表明了美国环境污染防治战略的优先序是“污染物应在源处尽可能地加以预防和削减;未能防止的污染物应尽可能地以对环境安全的方式进行再循环;未能通过预防和再循环消除的污染物应尽可能地以对环境安全的方式进行处理;处置或排入环境只能作为最后的手段,也应以对环境安全的方式进行。与此同时,在欧洲,瑞典,荷兰,丹麦等国相继在学习借鉴美国废物最小化或污染预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纷纷投入了推行清洁生产的活动。例如,1988年秋,荷兰以美国环保局的《废物最少化机会评价手册》为蓝本,编写了荷兰手册。荷兰手册又经欧洲预防性环保手段(PREPAPE)工作组作了进一步修改,编成《PREPARE防止废物和排放物手册》,并译成英文,广泛应用于欧洲工业界。荷兰将污染防治计划纳入到排污许可证制度中,要求企业选择清洁生产技术,使用污染预防计划,开展清洁生产审计、污染物排放登记。荷兰政府对节约能源项目有补助金计划。在税收方面,荷兰政府规定材料的使用,比如地下水、石油和矿物油,固体废弃物和污水的处理均要向国家和地方交税。丹麦注重清洁技术的实施,通过原料和物质在社会大生产中的循环利用,将社会生产对环境的总压力降到最低程度。对待污染严重的企业,如果需要上新建和扩建项目时,必须向环保主管部门申请排污许可证,这一制度是具体法律效力的强制性制度。它明确规定企业申请排污许可证必须按照清洁生产战略的要求,向当地环保主管部门提供实施清洁生产的报告书和技术文本,以及有关保护环境的最佳适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的资料。澳大利亚采取的鼓励性措施包括财政资助、补贴、奖励等手段,如对实施清洁生产的企业减免排污费、提供无息贷款,以刺激清洁生产的推行应用,并设立了“清洁生产奖”。澳大利亚已有近十所大学开办了与清洁生产相关的课程进行清洁生产理论研究和人才培训,清洁生产已进入高等教育,从而使清洁生产概念和技能的持续发展有了可靠保障。1992年,澳大利亚制定了国家清洁生产计划。1993年,率先在汽车工业、玻璃工业、印刷工业和塑料工业等领域进行清洁生产试点和示范。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订了《清洁生产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推行清洁生产。这一计划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①建立国际清洁生产信息交换中心,收集世界范围内关于清洁生产的新闻和重大事件、案例研究、有关文献的摘要、专家名单等信息资料。
②组建工作组。专业工作组有制革、纺织、溶剂,金属表面加工、纸浆和造纸、石油、生物技术;业务工业组有数据网络、教育、政策以及战略等。
③出版工作。包括编写、出版《清洁生产通讯》、培训教材、手册等。
④开展培训活动。面向政界、工业界、学术界人士,以提高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公众,推动行动,帮助制订清洁生产计划。⑤组织技术支持。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协助联系有关专家,建立示范工程等。1990年9月在英国坎特伯雷举办了“首届促进清洁生产高级研讨会”正式推出了清洁生产的定义:清洁生产是指对工艺和产品不断运用综合性的预防战略,以减少其对人体和环境的风险。会上提出了一系建议,如支持世界不同地区发起和制订国家级的清洁生产计划,支持创办国家的清洁生产中心,进一步与有关国际组织等结成网络等。此后,这一高级国际研讨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定期评估清洁生产的进展,并交流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新的目标,以全力推进清洁生产的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巴西环境与发展大会在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确认了“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各国应当减少和消除不能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为此,清洁生产被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措施正式写入大会通过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中。自此,在联合国的大力推动下,清洁生产逐渐为各国企业和政府所认可,清洁生产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为响应实施可持续发展与推行清洁生产的号召,各种国际组织积极投入到推行清洁生产的热潮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UNIDO/UNEP)率先在9个国家(包括中国)资助建立了国家清洁生产中心。目前,世界上已经出现了37个清洁生产中心。世界银行(WB)等国际金融组织也积极资助在发展中国有展开清洁生产的培训工作和建立示范工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订了以污染预防和持续改善为核心内容的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ISO14000。1998年,在韩国汉城第五次国际清洁生产研讨会上,代表实施清洁生产承诺与行动的《国际清洁生产宣言》出台。包括中国在内的13个国家的部长及其他高级代表与9位公司领导人共64位与会者首批签署了《宣言》。清洁生产正在不断获得世界各国政府和工商界的普遍响应。2000年10月,第六届清洁生产国际高级研讨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召开,对清洁生产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总结,并将清洁生产形象地概括为技术革新的推动者、改善企业管理的催化剂、工业运动模式的革新者、连接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桥梁。从这层意义上,可以认为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下的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是21世纪工业生产发展的主要方向。70年代认识到通过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把“三废”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是防治工业污染的根本途径。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明确指出,环境污染问题要尽力在计划过程和生产过程中解决。1992年国务院发布《环境与发展的十大对策》,明确宣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尽量采用清洁工艺。1993年第二次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行清洁生产,确立清洁生产在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地位。1994年3月《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将推行清洁生产列为优先领域;2.2我国推行清洁生产情况1994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成立了国家清洁生产中心与行业和地方清洁生产中心。1996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所有大、中、小型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提高技术起点,采用能耗物耗小、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1997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制定并发布了《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见》要求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清洁生产纳入已有的环境管理政策中,以便更深入地促进清洁生产。1998年政府工作报告:“鼓励清洁生产”1999年,国家经贸委冶金、化工、石化、轻工、纺织5个行业,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兰州、沈阳、济南、太原、昆明、阜阳10个城市作为清洁生产试点。有关部门及省市开展清洁生产的宣传培训、政策研究、示范试点、国际合作等。2000年,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环保总局公布关于《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的通知。2002年,通过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环保总局公布关于《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二批)的通知。
2004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2005年1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印发《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
综上所述,清洁生产对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企业示范:自1993年以来,在环保部门、经济综合部门以及工业行业管理部门的推进下,全国共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开展或正在启动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涉及的行业包括化学、轻工、建材、冶金、石化、电力、飞机制造、医药、采矿、电子、烟草、机械、纺织印染以及交通等行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培训:截止2000年5月,国内通过不同途径已组织了550个清洁生产培训班,共有16,000多人次接受了清洁生产培训,使不同层次的管理者了解了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技术人员也获得了专门的清洁生产知识和技能。(3)机构建设:1994年底我国成立了“国家清洁生产中心”,继后,全国陆续成立了一批行业清洁生产中心和地方清洁生产中心,如中国石化总公司、化工、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轻工总会、冶金、纺织、船舶清洁生产中心等。已成立的地方清洁生产中心有:北京、上海、天津、陕西、黑龙江、山东、江西、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重庆、长沙等。还有不少省市正在筹建。
(4)法制建设:1995年颁布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和1996年修订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均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开展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仅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219企业的统计推行清洁生产后获得经济效益5亿多元;COD排放量平均削减率达40%以上;废水排放量平均削减率达40-60%;工业粉尘回收率达95%。试点经验证明:实施清洁生产,能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可以降低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费用,并可有效解决污染转移问题;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可以挽救一批因污染严重而濒临关闭的企业,缓解就业压力和社会矛盾。目前我国推行清洁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各级领导特别是企业领导对清洁生产在可持续发展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二是缺乏必要的政策环境和保障措施;三是缺少相应的技术和信息;四是先行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在某些方面侧重于“末端治理”。3.清洁生产的概念3.1清洁生产的定义3.2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3.3清洁生产的特点3.4如何推行清洁生产3.5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3.6清洁生产的意义3.7清洁生产工具
3.1清洁生产的定义目前国际上对清洁生产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存在着许多不同而相近的提法,使用着具有类似含义的多种术语。例如,欧洲国家有时称这为“少废无废工艺”、“无废生产”;日本多称“无公害工艺”;美国则称这为“废料最少化”、“污染预防”、“减废技术”。此外,还有“绿色工艺”、“生态工艺”、“环境工艺”、“过程与环境一体化工艺”、“再循环工艺”、“源削减”、“污染削减”、“再循环”等。这些不同的提法或术语实际上描述了清洁生产概念的不同方面。1984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在塔什干召开的国际会议上曾对无废工艺作了如下的定义:“无废工艺乃是这样一种生产产品的方法(流程、企业、地区-生产综合体),它能使所有的原料和能量在原料-生产-消费-二次原料的循环中得到最合理和综合的利用,同时对环境的任何作用都不致破坏经的正常功能。”
美国环境保护局对废物最少化技术所作的定义是:“在可行的范围内,减少产生的或随之处理、处置的有害废弃物量。它包括在产生源处进行的削减和组织循环两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导致有害废弃物总量与体积的减少,或有害废物毒性的降低,或两者兼有之;并与使现代和将来对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威胁最小的目标相一致。”这一定义是针对有在废弃物而言的。未涉及资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和产品与环境的相容性问题,但提出以“源削减”和“再循环”作为最小化优先考虑的手段,对于一般废料来说,同样也是适用的。这一原则已体现在随后的“污染预防战略”之中。欧洲专家倾向于下列提法:清洁生产为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实施综合防治战略,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来说,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革除有毒材料,减少所有排放物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来说,则要减少从原材料到最终处理的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上述定义概括了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为减少风险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但比较侧重于企业层次上。199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清洁生产概括为: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服务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和环境风险的策略。对于产品,它意味着减少产品从原材料选取到使用后到最终处理处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构成的影响;对于生产过程,它意味着节约原料和能源,消除有毒物料,在各种废物排出前,尽量减少其毒性和数量。对于服务,则意味着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在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清洁生产被定义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关于清洁生产的定义为:清浩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定义:
清洁生产是指既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实用生产方法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
清洁生产的内涵体现的是“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是先污染后治理,而是强调“源削减”,尽量将污染物消除或减少在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且对最终产生的废物进行综合利用。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从改造产品设计、替代有毒有害材料,改革和优化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物料循环和废物综合利用的多个环节入手,通过不断加强管理工作和技术进步,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清洁生产”定义的解读思想本质:环境战略、发展理念核心要素:整体预防、持续运用(结果是持续改进)适用对象: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运用要求:对生产过程—节能降耗、替代淘汰、减量降毒;对产品—权衡整个生命周期;对服务活动—纳入环境因素宗旨:提高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风险生态效率是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在1992年向联合国环发大会提交的报告《改变航向:一个关于发展与环境的全球商业观点》中提出来的。WBCSD将生态效率定义为:“提供有价格竞争优势的、满足人类需求并保证生活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同时逐步降低对生态的影响和资源消耗强度,使之与地球的承载能力相一致”。生态效率有两层含义:其一,在资源投入不增加甚至减少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其二,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
“生态效率”含义3.1清洁生产的定义3.2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3.3清洁生产的特点3.4如何推行清洁生产3.5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3.6清洁生产的意义3.7清洁生产工具3.2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包括:(1)清洁的能源
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利用;节能技术。地热太阳能汽车
(2)清洁原料尽量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
(3)清洁的生产过程
无毒,无害的中间产品;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物料的再循环(厂内,厂外);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完善的管理。
(4)
清洁的产品
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合理包装;合理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易处置、易降解。3.1清洁生产的定义3.2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3.3清洁生产的特点3.4如何推行清洁生产3.5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3.6清洁生产的意义3.7清洁生产工具3.3清洁生产的特点
(一)是战略性。清洁生产是污染预防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战略。作为战略,它有理论基础、技术内涵、实施工具、实施目标和行动计划。
(二)是预防性。传统的“末端治理”与生产过程相脱节,即“先污染,后治理”;清洁生产从源头抓起,实行生产全过程控制,尽最大可能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其实质是预防污染。
(三)是综合性。实施清洁生产的措施是综合性的预防措施,包括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完善管理。
(四)是统一性。传统的“末端治理”投入多、治理难度大、运行成本高、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不能有机结合。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不仅环境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而且能源、原材料和生产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增强;能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
(五)是持续性。清洁生产是个相对的概念,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没有终极目标。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创新,清洁生产应当有更高的目标。3.1清洁生产的定义3.2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3.3清洁生产的特点3.4如何推行清洁生产3.5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3.6清洁生产的意义3.7清洁生产工具3.4如何推行清洁生产
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推行清洁生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1)制定特殊的政策以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2)完善现有的环境法律和政策以克服障碍;(3)进行产业和行业结构调整;(4)安排各种活动提高公众的清洁生产意识;(5)支持工业示范项目;(6)为工业部门提供技术支持;(7)把清洁生产纳入各级学校教育之中。
企业层次来说,实行清洁生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做:进行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核心和关键开发长期的企业清洁生产战略计划;对职工进行清洁生产的教育和培训;进行产品全生命周期分析;进行产品生态设计;研究清洁生产的替代技术。
3.1清洁生产的定义3.2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3.3清洁生产的特点3.4如何推行清洁生产3.5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3.6清洁生产的意义3.7清洁生产工具3.5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
1、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是改进设计,在工艺和产品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生产的产品不危害人体健康,不对环境造成危害,能够回收的产品要易于回收;
(2)是使用清洁的能源,并尽可能采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
(3)是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技术与设备:
(4)是综合利用,包括废渣综合利用、余热余能回收利用、水循环利用、废物回收利用;(5)是改善管理,包括原料管理、设备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产品质量管理、现场环境管理等。
2、实施清洁生产体现了四个方面的原则:
(1)是减量化原则,即资源消耗最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最小;
(2)是资源化原则,即“三废”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
(3)是再利用原则,即对生产和流通中产生的废弃物,作为再生资源充分回收利用;
(4)是无害化原则,尽最大可能减少有害原料的使用以及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排放。清洁生产体现了集约型的增长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3.1清洁生产的定义3.2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3.3清洁生产的特点3.4如何推行清洁生产3.5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3.6清洁生产的意义3.7清洁生产工具3.6清洁生产的意义
(一)开展清洁生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该议程制定了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行动计划,并将清洁生产看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号召工业提高能效,开发更清洁的技术,更新、替代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和原材料,实现环境、资源的保护和有效管理。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意义的行动,是工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二)开展清洁生产是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
清洁生产彻底改变了过去被动的、滞后的污染控制手段,强调在污染产生之前就予以削减,即在产品及其生产过程并在服务中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这一主动行动,经近几年国内外的许多实践证明,具有效率高、可带来经济效益、容易为企业接受等特点,因而实行清洁生产将是控制环境污染的一项有效手段。
(三)开展清洁生产可大大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
末端治理作为目前国内外控制污染最重要的手段,为保护环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末端治理这一污染控制模式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出来。首先,末端治理设施投资大、运行费用高,造成企业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第二,末端治理存在污染物转移等问题,不能彻底解决环境污染;第三,末端治理未涉及资源的有效利用,不能制止自然资源的浪费。据美国环保局统计,1990年美国用于三废处理的费用高达1200亿美元,占GDP的2.8%,成为国家的一个严重负担。我国近几年用于三废处理的费用一直仅占GDP的0.6%~0.7%左右,但已使大部分城市和企业不堪重负。
(四)清洁生产从根本上扬弃了末端治理的弊端
它通过生产全过程控制,减少甚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末端治理设施的建设投资,也减少了其日常运转费用,大大减轻了工业企业的负担。
(五)开展清洁生产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是企业的根本要求和最终归宿。开展清洁生产的本质在于实行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它将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清洁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它提倡通过工艺改造、设备更新、废弃物回收利用等途径,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另一方面它强调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包括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工人在内的所有员工在经济观念、环境意识、参与管理意识、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同时,清洁生产还可有效改善操作工人的劳动环境和操作条件,减轻生产过程对员工健康的影响,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促使公众对其产品的支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生态设计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标志环境管理会计3.7清洁生产工具
4.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4.1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4.2清洁生产与产业生态学4.3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4.1
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1)《寂静的春天》——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2)《增长的极限》——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
(3)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正式挑战(4)《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5)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
㈡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我国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生态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人类共同目标是以人为本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㈢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思想二、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清洁生产可以避免和减少末端治理不彻底造成的二次污染。清洁生产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改变“环保就是花钱”的错误观念。清洁生产还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总之,实施清洁生产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可以实现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保障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4.1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4.2清洁生产与产业生态学4.3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4.2清洁生产与产业生态学一、产业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1989年9月在《科学美国人》上发表了《可持续工业发展战略》的文章,被认为是产业生态学形成的源头。199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和贝尔实验室共同组织了首次“产业生态学论坛”。1997年耶鲁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合作出版了全球第一本《产业生态学杂志》。同年,美国《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将“产业生态学”列入21世纪研究的六个优先领域之一。2000年在世界范围内成立了“产业生态学国际学会”。工业可以运用新的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将大为减少。在传统的工业体系中,每一道制造工序都独立于其他工序,消耗原料,产出将销售的产品和将堆积起来的废料;我们完全可以运用一种更为一体化的生产方式来代替这种过于简单化的传统生产方式,那就是工业生态系统。一个工业生态系统,完全可以像一个生物生态系统那样循环运行:植物吸取养分,合成枝叶,供食草动物享用,食草动物本身又为食肉动物所捕食,而它们的排泄物和尸体又成为其他生物的食物。当然,也许人们永远也达不到一个完美的工业生态体系的境界,但是,企业家与消费者完全可以改变他们的习惯,如果他们愿意保持或提高生活水准而又不去破坏环境的话。
二、产业生态学的概念产业生态学是研究各种产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产业生态学是一门探讨产业系统与经济系统以及他们同自然系统相互关系的跨学科研究。产业生态学是研究产品、工艺、产业部门和经济部门的能流和物流,其焦点是研究产业界在降低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压力。三、产业生态学的基本思想产业生态学的基本思想:需要在产品的生产之前、生产过程当中和废弃的整个生命周期着手,使工业废物得以避免、减少和再利用。它试图从工业和技术的角度来协调经济与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产业生态学试图将整个产业系统视为一种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封闭体系,其中一个体系要素产生的“废物”,是另一个体系要素所需的“资源来源”。这样,整个产业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版中国多肽行业需求状况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新版中国金葡素制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新一代智能手机研发与专利共享协议
- 2024-2030年新版中国不锈钢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吉他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公路信息化产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软质化学机械研磨垫行业产销形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2024年度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同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热覆膜机行业竞争趋势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水泥3D建筑打印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江苏省某高速公路结构物台背回填监理细则
- 电大护理本科临床实习手册内容(原表)
- 当代德国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构建的经验与启示共3篇
- “小金库”治理与防范 习题及答案
- 王伟核桃经济价值及加工利用
-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及路径表单
- 氯化钠特性表
- 钻井井架起升钢丝绳管理台账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说课
- 船舶租赁尽职调查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