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下册第一单元2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设计_第1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下册第一单元2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设计_第2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下册第一单元2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设计_第3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下册第一单元2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设计_第4页
高中语文部编版(2023)必修下册第一单元2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通过本标杆篇目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重点)2)掌握并积累文言词句的含义和用法。(难点)3)赏析人物形象、体会《左传》的语言特点。(重点)4)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教学方法:1、诵读法2、自学法3、合作探究法4、激疑释疑法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四、课时安排:三课时五、教学流程预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让学生明白高中学习文言文该学的知识点有那些。(附幻灯)2、反复朗读文章,读准字音,整体感知文意。3、了解作品背景,具体学习第一段。一、导语设计:由初中曾学过的选自《左传》的《曹刿论战》导入。二、作者作品1、作者:《左传》的作者,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但由于文献不足,迄今尚无定论。2、根据注释补充:关于《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左传》的阐发《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传”。它记述了春秋间240多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总之,《左传》无论对后代史学和文学都有极大的影响,在艺术上的成就令人惊叹,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三、背景材料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曏(xiǎng,从前;旧时)役之三月,郑伯如楚致其师。”)。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四、听录音后学生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句读、把握好语速。思考:整体感知课文(1)课文写了什么事?(2)秦、晋两国为什么要联合攻郑?(用原文回答)五、简介秦晋围郑的形式(幻灯显示秦晋围郑形式图)六、学习第一段1、让学生齐读第一节后找出文段中的文言现象以:因为于:对无礼于晋→于晋无礼(状语后置)军:驻军。名→动2、让学生概括第一段的内容?板书:秦晋围郑郑危险在旦夕3.学生再次齐读第一节,尝试背诵七、作业:1、整理复习第一节的文言知识2、预习第二节,根据注释能疏通文段。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朗读文章,学习二、三段,积累文言知识。检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二、学习课文2——3节(学生齐读,进一步感悟、理解课文)1、学习第二节(1)学生齐读或分角色读(2)学生小组自学,找出第二节中的文言现象,并能流畅地翻译文段。言于郑伯→于郑伯言(状语后置)若:如果使:派师:军队辞:推辞臣之壮也: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犹:尚且为:做(什么)用:重用而:才是:这过:过错然:可是(烛之武)许之:(省略主语)(3)学生质疑,老师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文言现象。(4)郑伯是如何说服明烛之武的?烛之武一开始没答应,而是“辞曰”,说明了说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郑国君臣面对危难的表现。(郑国国君、佚之狐、郑伯、烛之武)(5)概括第二节的内容板书:烛之武临危受命(6)学生再次齐读第二节三、学习第三节(重点)(1)学生齐读第三节(2)学生小组自学,找出第三节中的文言现象,并能流畅地翻译文段。夜:在夜里。名→状(烛之武)夜缒而出、(烛之武)曰(省略主语)既:已经亡:使…灭亡。使动用法敢以(这事)烦……越:跨过。以:而。鄙:把…当作边邑。名意动其:这件事焉:为什么用:因为……以:而陪:增加厚:雄厚薄:削弱以为:作为以为:作为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使者共:通“供”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名所害:所+动尝:曾经为:给济:渡河何厌之有?:有何厌、厌:满足东:向东。名→状封:使……作疆界。使动肆:扩张。形→动阙:削减焉:哪里说:通“悦”乃:于是(3)学生质疑,老师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文言现象。(4)思考,烛之武为什么能说服秦伯?秦国为什么能接受他的建议?他用了那些事列和事理来说服秦伯?即:成语“唇亡齿寒”的道理板书:亡郑危秦(地理)↓舍郑益秦(地理)↓晋而无信(历史)↓晋贪无餍(逻辑)(5)说说烛之武的劝说艺术?他是什么样的人?=1\*GB3①角色定位;抓住对方的心理(贪);历史的矛盾(调拨)=2\*GB3②义、勇、智(6)学生再次齐读第三节四、作业:1、整理本节课的文言知识2、背诵第三节。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第四段。2、归纳总结本课的文言知识

一、检查上节课学的文言知识,背诵第三段。二、学习第四段(1)学生齐读第四节(2)学生小组自学,找出第四节中的文言现象,并能流畅地翻译文段。微:没有夫人:那人因:依靠所与:所交往的人。所+动知:通“智”其:还是。表商量语气去:离开之:代郑国(3)学生质疑,老师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文言现象。(4)“子犯请击之”的原因是什么?(5)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对此,你如何理解的?这一节对整个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让故事有波澜)五、回顾全文思考:本文叙事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叙事有波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