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中冲刺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古代文学艺术对地域文化的倚重由来已久。《诗经》“十五国风”就反映着地域文化的差别。我国文艺与地域的话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才越来越开放、越来越深入,与改革开放及文化多元时代的到来有关。在此之前的数十年间,我们的时代往往都被重大而又统一的政治主题所涵盖,都有清晰的、共同的文化精神走向,这些政治主题与文化精神走向甚至用一、两个关键词就能做出概括,比如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再比如“五四”时期的启蒙,1930年代的救亡、革命等。这就是所谓的时代“共名”现象。在统一而又重大的时代主题面前,其他话题都因无条件地服从“共名”而会被遮蔽。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降,主流政治的引导虽然仍强大,但市场经济的冲击,全球化、网络化、影视叙事以及包括地域文化在内的多元文化的影响开始不断增长,这就使得我们的时代由“共名”进入了“无名”。如果说“共名”时代是政治文化主导,其潮流是“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那么,“无名”时代的文化潮流则好比是冲出夔门后的长江,此时的格局好比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浩荡江面泛起的浪花何止千千万万,要一枝独放、一枝独秀已不大可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地域文化就愈加变得重要起来,文艺与地域的倚重关系亦变得更加醒目起来。现在流行的价值观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不过,在认真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讲话的基础上,还必须强化两个意识,切实处理好文艺与地域的关系问题。所谓文艺超越地域的问题意识,是指在文艺创作过程中,要有问题性思维定势与心理惯性。如果文艺只有对地域性的倚重,只有各美其美,没有美人之美,没有美美与共,那是很容易自足甚至自恋,很容易流于对地域文化特征的外在捕捉与表现,而如此一来,文艺就容易走向清浅、单薄,走向平面化和表面化。问题意识的意义,就在于指导文艺如何从现实出发,以对地域性的发现、探询、探究、比较和质疑,来开掘题材、提炼主题、升华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在开阔、开放的视野中,切实解决好如何认识脚下的土地这类问题。所谓对话意识,则是指文艺创作无论对历史还是对现实,对地域还是对时代,对生活还是对艺术,都必须采取在场的而非缺席的,参与的而非旁观的态度。同时,内蕴于文艺创作中的思想倾向、情感诉求和艺术表现,要呈现为一种开放式的结构,要能够以小见大,能够从个别看到一般,从特殊看到普遍。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形成潜在的、与多方面的交流、沟通和碰撞,也就是形成一种与理解有关的对话状态。而要做到这一点,同样需要有情怀,有使命感与责任感,同时还要有眼光、有志向、有深邃的思想,有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注,有对人类情感以及人性、人的生命意志的发现。(摘编自杜国景《文艺与地域:一个亘古话题的百年消长》)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文学艺术自古以来就倚重地域文化,但在“共名”时代,这种依赖关系曾一度消失。B.文艺由“共名”走向“无名”,是主流政治文化受市场经济冲击、多元文化出现的结果。C.“美美”文艺观可通过强化文艺与地方文化的关系,来达到中华民族文艺繁荣的新局面。D.文艺既要倚重地域文化,又要超越地域文化,这样才可避免文艺创作的浅薄化、表面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用事实阐明了我国文艺对地域文化的倚重关系的消长现象,也用理论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B.文章使用比喻论证,形象地论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共名”时代与“无名”时代的文艺格局。C.文章站在人类文艺发展的高度,论述了文艺创作要发现人性与生命意志,关注人类社会的发展。D.文章通过比较得出,改革开放前我国文艺被政治主题覆盖,改革后文艺才呈现出百花齐放面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地域文化千差万别,各有特点,所以《诗经》的“十五国风”才能流传后世。B.“共名”时代,在一个重大而统一的政治主题的主导下,文化往往一枝独秀。C.文艺创作只有带着问题意识,从现实情况出发,才能解决好乡土文学的问题。D.只有视野开阔、想象丰富的作者才可能巧妙回避文艺的时代问题与地域问题。【答案】1.A2.D3.B【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无中生有等问题。A项,“但在‘共名’时代,这种依赖关系曾一度消失”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在统一而又重大的时代主题面前,其他话题都因无条件地服从‘共名’而会被遮蔽”,“被遮蔽”不等于“消失”。故选A。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D项,“改革开放前我国文艺被政治主题覆盖,改革后文艺才呈现出百花齐放面貌”错误,“改革开放”也是重大的政治主题,根据文意,应该是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降”进入“无名”时代,文艺才呈现出百花齐放面貌。故选D。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A项,无中生有,文中的表述是“《诗经》‘十五国风’就反映着地域文化的差别”,并未说地域文化千差万别,各有特点,所以《诗经》的“十五国风”才能流传后世。C项,曲解文意,“才能解决好乡土文学的问题”错误。原文的表述是“问题意识的意义,就在于指导文艺如何从现实出发,以对地域性的发现、探询、探究、比较和质疑,来开掘题材、提炼主题、升华艺术。只有这样,才能在开阔、开放的视野中,切实解决好如何认识脚下的土地这类问题”,“解决好如何认识脚下的土地类问题”不是“解决好乡土文学的问题”,而是解决文学艺术与地域文化的关系问题。D项,“可能巧妙回避文艺的时代问题与地域问题”错误,原文是文艺创作“无论对地域还是对时代,……都必须采取在场的而非缺席的,参与的而非旁观的态度”,所以无论什么人,都不能回避文艺的时代问题与地域问题。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前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态势如何?先来看一组数据。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较2023年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较2023年上升了个百分点。从中不难发现,2023年我国数字阅读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有人说,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数字阅读的蓬勃发展为更多人迈过这道门槛提供了机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说,数字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推动了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数字阅读作为全媒体时代的新型阅读方式,从应运而生到蓬勃发展、蔚然成风,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摘编自《读屏时代,如何享受阅读之美》《光明日报》)材料二:“4个小时从上海到北京,1秒钟信息可以传到世界各地,在生活工作节奏如此快速的前提下,碎片时间造成的快阅读是时代的必然。就像文言文变成白话文,繁体字变成简体字一样,悲观地看,好像是文化的流失或遗失,但简化的背后是信息的高度浓缩及高效传播。”畅销书《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作者陈磊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对做知识公众号的陈磊来说,阅读的动机起初异常简单粗暴——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东西。碎片化时代,读者没时间去看长篇大论,倒逼公众号创作者尽可能缩短信息的深度、高度,以便让读者在5分钟内尽可能地了解一些复杂的道理或者是现象,但他警告说:“5分钟读完一篇介绍经济形势的文章,你得到的是一种非常虚假的满足感,真正的学习绝对不可能在5或者10分钟之内完成。”(摘编自《碎片化阅读时代:我阅读,我存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三: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显然此类节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一方面渴望阅读学习、文化娱乐,一方面却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于是这个时代,一切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人们欢迎。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和想要的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在以“快”为常态的当下,每个人对碎片化阅读都不陌生。极短时间里,鸡汤式短文、吸引眼球的资讯、书或影视剧的梗概都被迅速扫进眼底。我们以为自己得到了知识和信息,但静下心来思考梳理时,却发现一无所获,那些支离破碎的所谓“精华”,往往是“残羹剩饭”,没有一点营养。那些海量资讯,在短时间冲击眼球后,对我们的判断、行动、决策并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帮助,反而容易让人形成“惰性”习惯,即完全不动脑,甚至连注意力都很难集中。如果说经典阅读是吃大餐并消化的过程,碎片化阅读就相当于吃别人嚼过的馍,或仅用几片维生素代替正餐,省事舒坦却对自身成长百害无益。(摘编自《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河北日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字阅读是全媒体时代的一种新型阅读方式,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阅读体验和精神文化生活。B.快阅读是当今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的时代产物,可以让读者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一些知识。C.碎片化阅读让人们在极短时间里,阅读鸡汤式短文或吸引眼球的资讯,从而得到了知识和信息。D.碎片化阅读省事,但是容易让人形成“惰性”习惯,即完全不动脑,甚至连注意力都很难集中。5.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数字阅读从应运而生到蓬勃发展、蔚然成风,近年来呈现出加速增长的态势。B.数字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推动了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C.知识公众号具有信息高度浓缩及高效传播的特点,但是真正的学习绝对不可能靠这种知识公众号。D.短视频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此类节目迎合了人们少花时间进行阅读学习、文化娱乐的愿望。6.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4.C5.B6.①《光明日报》主要介绍了数字阅读蓬勃发展的情况;②《人民日报·海外版》主要强调了快阅读是时代的必然;③《河北日报》侧重分析碎片化阅读的负面影响。【分析】4.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C项,“从而得到了知识和信息”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我们以为自己得到了知识和信息,但静下心来思考梳理时,却发现一无所获”。故选C。5.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B项,“数字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有人说,阅读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故选B。6.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依据“当前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态势如何?……2023年我国数字阅读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数字阅读的蓬勃发展为更多人迈过这道门槛提供了机会……提升了……极大丰富了……”可知,材料一侧重介绍了数字阅读蓬勃发展的态势及作用;依据“4个小时从上海到北京,1秒钟信息可以传到世界各地,在生活工作节奏如此快速的前提下,碎片时间造成的快阅读是时代的必然”“碎片化时代,读者没时间去看长篇大论,倒逼公众号创作者尽可能缩短信息的深度、高度,以便让读者在5分钟内尽可能地了解一些复杂的道理或者是现象”可知,材料二主要强调了快阅读是时代的必然;依据“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和想要的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我们以为自己得到了知识和信息,但静下心来思考梳理时,却发现一无所获……没有一点营养……并没有产生什么实质性帮助,反而容易让人形成‘惰性’习惯……”可知,材料三侧重分析碎片化阅读的负面影响。(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赡养上帝(节选)刘慈欣两万艘外星飞船又布满了地球的天空,在以后的两个月中,有大量的太空舱沿着垂向各大陆的太空电梯上上下下,接走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年多的二十亿上帝。那些太空舱都是银色的球体,远远看去,像是一串串挂在蛛丝导轨上的晶莹露珠。西岑村的上帝走的这天,全村的人都去送,所有的人对上帝都亲亲热热,让人想起一年前上帝来的那天,好像上帝前面受到的那些嫌弃和虐待与他们毫无关系似的。村口停着两辆大客车,就是一年前送上帝来的那两辆,这一百来个上帝要被送到最近的太空电梯下垂点搭乘太空舱。秋生一家都去送本家的上帝,一路上大家默默无语,快到村口时,上帝停下了,拄着拐杖对一家人鞠躬:“就送到这儿吧,谢谢你们这一年的收留和照顾,真的谢谢,不管飞到宇宙的哪个角落,我都会记住这个家的。”他说着把那块球形的大手表摘下来,放到兵兵手里,“送给你啦。”“那……你以后怎么同其他上帝联系呢?”兵兵问。“都在飞船上,用不着这东西了。”上帝笑着说。“上帝爷子啊,”秋生爹一脸伤感地说,“你们那些船可都是破船了,住不了多久了,你们坐着它们能去哪儿呢?”上帝抚着胡子平静地说:“飞到哪儿算哪儿吧,太空无边无际,哪儿还不埋人呢?”玉莲突然哭出声儿来:“上帝爷子啊,我这人……也太不厚道了,把过日子攒起来的怨气全撒到您身上,真像秋生说的,一点良心都没了……”她把一个竹篮子递到上帝手中,“我一早煮了些鸡蛋,您拿着路上吃吧。”上帝接过了篮子:“谢谢!”他说着,拿出一个鸡蛋剥开皮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白胡子上沾了星星点点的蛋黄,同时口齿不清地说着,“其实,我们到地球来,并不只是为了活下去,都是活了两三千岁的人了,死有什么可在意的?我们只是想和你们在一起,我们喜欢和珍惜你们对生活的热情、你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都是上帝文明早已失去的,我们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上帝文明的童年。但真没想到给你们带来了这么多的麻烦,实在对不起了。”“你留下来吧爷爷,我不会再不懂事了!”兵兵流着眼泪说。上帝缓缓摇摇头:“我们走,并不是因为你们待我们怎么样,能收留我们,已经很满足了。但有一件事让我们没法待下去,那就是:上帝在你们的眼中已经变成了一群老可怜虫,你们可怜我们了,你们竟然可怜我们了。”上帝扔下手中的蛋壳,抬起白发苍苍的头仰望长空,仿佛透过那湛蓝的大气层看到了灿烂的星海:“上帝文明怎么会让人可怜呢?你们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伟大的文明,不知道她在宇宙中创造了多少壮丽的史诗、多少雄伟的奇迹……现在文明是老了,但不是我们的错,无论怎样努力避免,一个文明总是要老的,谁都有老的时候,你们也一样。我们真的不需要你们可怜。”“与你们相比,人类真算不得什么。”秋生敬畏地说。“也不能这么说,地球文明还是个幼儿。我们盼着你们快快长大,盼望地球文明能够继承它的创造者的光荣。”上帝把拐杖扔下,两手一高一低放在秋生和兵兵肩上,“说到这里,我最后有些话要嘱咐你们。”“我们不一定听得懂,但您说吧。”秋生郑重地点点头说。“首先,一定要飞出去!”上帝对着长空伸开双臂,他身上宽大的白袍随着秋风飘舞,像一面风帆。“飞?飞到哪儿?”秋生爹迷惑地问。“先飞向太阳系的其他行星,再飞向其他的恒星,不要问为什么,只是尽最大的力量向外飞,飞得越远越好!这样要花很多钱死很多人,但一定要飞出去,任何文明,待在它诞生的世界不动就等于自杀!到宇宙中去寻找新的世界新的家,把你们的后代像春雨般洒遍银河系!”“我们记往了。”秋生点点头,虽然他和自己的父亲、儿子、媳妇一样,都不能真正理解上帝的话。“哦,秋生啊,”上帝想起了什么,又站住了,“走的时候没经你同意就拿了你几本书,”他打开小包袱让秋生看,“你上中学时的数理化课本。”“啊,拿走好了,可您要这个干什么?”上帝系起包袱说:“学习呗,从解一元二次方程学起,以后太空中的漫漫长夜里,总得找些打发时间的办法。谁知道呢,也许有那么一天,我真的能试着修好我们那艘飞船的反物质发动机,让它重新进入光速呢!”“对了,那样你们又能跨越时间了,就可以找个星球再创造一个文明给你们养老了!”秋生兴奋地说。上帝连连摇头:“不不不,我们对养老已经不感兴趣了,该死去的就让它死去吧。”一个星期后,最后一艘外星飞船从地球的视野中消失。上帝走了。西岑村恢复了以前的安静,夜里,秋生一家坐在小院中看着满天的星星,已是深秋,田野里的虫鸣已经消失了,微风吹动着脚下的落叶,感觉有些寒意了。“我明白了。”秋生爹说,在这灿烂的星空下,他愚拙了一辈子的脑袋终于开了一次窍,他仰望着群星,头顶着它们过了一辈子,他发现自己今天才真切地看到它们的样子,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充满了他的血液,使他觉得自己仿佛与什么更大的东西接触了一下,虽远未能融为一体,这感觉还是令他震惊不已,他对着星海长叹一声,说:“人啊,该考虑养老的事了。”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运用荒诞离奇的想象虚构出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之外的世界,讲述了20亿个来自其他星球的“上帝”与地球人类共同生活发生的故事。B.送别上帝的时候,玉莲哭了,送给上帝一篮煮熟的鸡蛋并且向他诚挚道歉,表明她对之前自己嫌弃和刻薄上帝的过分行为颇为后悔。C.上帝告诉秋生“首先,一定要飞出去!”,意为一种文明要发展,就不能故步自封,应该不断探索未知,将自己的基因和文明撒播宇宙。D.文章讲述被技术惯坏的文明在暮年时遭受到的苦难,意在警醒人类:科技不会带给人类幸福,反而会增强人类的惰性,加速文明的衰亡。8.作家刘慈欣认为科幻文学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请从“科学性”与“文学性”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9.结合小说内容,请从人性、人类命运、宇宙文明发展三个角度探究作品的主题意蕴。【答案】7.D8.①科学性。小说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激发人们对宇宙、科技等的思考,开拓读者的创造性思维。如文中的上帝经由外星飞船往来太空和地球,由反物质发动机推动的飞船可以进入光速飞行等超现实的存在。②文学性。小说在场景宏大震撼、想象奇幻之外,还注重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等方面的细致刻画,体现出较强的文学思维。如上帝与秋生一家离别之时和秋生在灿烂星空下的思索,都极具文学思维的细腻和真实。③人文性。小说将奇丽的科幻与优美文学相融合,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产生无穷的魅力,吸引读者思索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关注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蕴藉深沉。9.①对人性唯利是图的批判和对善良的呼唤。地球人类对待上帝态度前后的变化,揭示出了人性的缺点和鄙陋,希望人类唤醒人性深处的良知。。②对人类命运发展的深沉忧虑和深切关怀。作者通过上帝之口指出了若干年后人类可能面临的问题,为人类的发展敲响了警钟。③对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存与竞争的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种文明共存和竞争的结果。作者点明了文明衰亡甚至宇宙终结的必然性,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类文明走向和宇宙存亡的忧思。【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科技不会带给人类幸福,反而会增强人类的惰性,加速文明的衰亡”错误,文中可以看出,科技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便捷的生活,解决了许多难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故选D。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找准文中依据,再结合具体语句及语言所体现的特征进行分析。“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题干明确要求考查文本基本特征,切入角度是“科学性”与“文学性”两个方面,对于科幻小说,“科学性”方面要分析到小说中的“科学元素”,“文学性”方面则要分析到文本中的“文学思维”,有时,也可以从人文性角度加以补充。(1)从科学性角度:“有大量的太空舱沿着垂向各大陆的太空电梯上上下下,接走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年多的二十亿上帝”“上帝要被送到最近的太空电梯下垂点搭乘太空舱”“修好我们那艘飞船的反物质发动机,让它重新进入光速”等文句充满着科学性的想象,同时刺激着读者的创造性思维,上帝经由外星飞船往来太空和地球,由飞船进入光速飞行等等这些超出现实的存在,实际上也是作者对已经存在的科学事实的想象性刻画与预测,读者思考。(2)从科学性角度:文学角度重在小说中的文学性思维的体现,《赡养上帝》这篇科幻小说场景宏大,充满了奇特想象,其文学性也体现对小说人物的刻画与环境和人物情感的细致描写,如“秋生一家都去送本家的上帝,一路上大家默默无语,快到村口时,上帝停下了,拄着拐杖对一家人鞠躬”“上帝扔下手中的蛋壳,抬起白发苍苍的头仰望长空,仿佛透过那湛蓝的大气层看到了灿烂的星海”都体现出较强的文学性,极具真实感、细腻感。(3)从人文性角度:小说用富于人文性的语言建构起小说的框架并在看似天马行空的荒诞叙事中呈现出作者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命运的忧虑,小说的科幻性与文学性相融合,在科学的想象中寄予文字以深厚的文学思维,意味无穷,发人深省。9.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本题重点考查从不同角度探究作品的主题意蕴,此类题通常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研究,解题时先整体阅读,宏观感受,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然后抓关键性语句进行分析,本题的题干明确要求从“人性、人类命运、宇宙文明发展”三个角度来探究作品的主题意蕴,所以以此展开分析。(1)从人性角度:文中“西岑村的上帝走的这天,全村的人都去送,所有的人对上帝都亲亲热热,让人想起一年前上帝来的那天,好像上帝前面受到的那些嫌弃和虐待与他们毫无关系似的”通过地球人对待上帝态度前后的变化反映了人类的虚伪和鄙陋,从小说的语言即能看到人类的缺点,作者表达了对人性中唯利是图的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良知与善良的呼唤。(2)从人类命运角度:小说中讲到了上帝文明,“你们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怎样伟大的文明,不知道她在宇宙中创造了多少壮丽的史诗、多少雄伟的奇迹……现在文明是老了,但不是我们的错,无论怎样努力避免,一个文明总是要老的”,上帝文明在衰落,地球也将会如此,“谁都有老的时候,你们也一样”“人啊,该考虑养老的事了”都透露出人类在未来将会面对的问题,作者借上帝之口来提醒人类,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深深地关切与忧虑。(3)从宇宙文明发展:在文明层面上,作者表达了对不同文明之间的思考,小说中“我们喜欢和珍惜你们对生活的热情、你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都是上帝文明早已失去的,我们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上帝文明的童年”“找个星球再创造一个文明”“最后一艘外星飞船从地球的视野中消失”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多种文明共存和竞争的结果;“一定要飞出去,任何文明,待在它诞生的世界不动就等于自杀!”“到宇宙中去寻找新的世界新的家”说明了文明衰亡的必然性,这些语句无一不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文明的深深忧虑,同时引发读者的思考。在回答问题时,包括探究题,一定要从文本出发,不可抛开文本随意生发、自我发挥。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张禹字伯达,赵国襄人也。禹性笃厚节俭。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又以田宅推与伯父,身自寄止。永平八年,举孝廉,稍迁;建初中,拜扬州刺史。当过江行部,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步。禹将度,吏固请不听。禹厉言曰:“子胥如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遂鼓楫而过。历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民希见使者,人怀喜悦,美德怨恶,莫不自归焉。元和二年,转兖州剌史,亦有清平称。三年,迁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禹为开水门,通引灌溉,遂成孰田数百顷。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功曹史戴闰,故太尉掾也,权动郡内。有小谴,禹令自致徐狱,然后正其法。自长史以下,莫不震肃。永元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太尉兼卫尉留守。闻车驾当进幸江陵,以为不宜冒险远,驿马上谏。诏报曰:“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及行还,禹特蒙赏赐。延平元年,迁为太傅,录尚书事。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乡侯,食邑千二百户。与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日俱封。其秋,以寇贼水雨策免防、勤,而禹不自安。上书乞骸骨,便拜太尉。后连岁突荒,府藏空虚,禹上疏求入三岁租税,以助郡国禀假。诏许之。五年,以阴阳不和策免。七年,卒于家。除小子躍为郎中,长子盛嗣。(选自《后汉书・张禹列传),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B.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C.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D.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人才举荐制度,即推举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人为官。B.功曹史主管记录功过、职掌吏员赏罚任免事宜,功曹的权力在汉代最盛。C.食邑是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或皇帝大臣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周。D.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罪责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意即使自己骸骨得以归葬故乡。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禹性情忠厚,生活勤俭节约。他父亲去世,当地官员百姓所赠办丧事的钱财很多,他都不接受;又把田产住宅推让给伯父,自己寄住在伯父家。B.张禹巡视辖区,平反冤假错案。任杨州刺史时,要过江视察,很多人都认为江中有水神,难以渡过,但张禹信念坚定,表明志向,顺利过江。C.张禹心系百姓,要求下属严格。徐县有许多废弃的良田,张禹兴修水利,引水灌溉,修成良田;对弄权有过的官员绳之以法,整肃风气。D.张禹位高权重,时常进谏言事。皇上南巡,张禹谏言被采纳,受到皇帝的赏赐;更任太尉时后,连年灾荒,上书请求减免三年租税,以缓解地方困难。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选出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君奏,临汉回舆而旋。(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答案】10.C11.D12.D13.(1)祠庙拜谒已经结束,应往南边去祭拜长江,正好得到你的奏报,(皇上)巡幸汉水就掉转车舆回来。(2)燕太子丹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上白衣戴上白帽来为他送行。【分析】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及文言虚词等标志性词语断句。“谷实”作“收”的宾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其下”是“成市”的主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句意:劝导并带领官吏百姓,借给他们种子,亲自勉励劳动,使谷物大获丰收。邻郡贫困来归附的有千多户,房屋相连,下面成了集市。后来每年开垦千余顷,百姓的财物用度富足。故选C。11.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古代官吏因罪责请求退职”错,“乞骸骨”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并非因罪责请求退职。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内容。D项,“上书请求减免三年租税”错,原文“禹上疏求入三岁租税”,意思是“张禹上疏请求捐献自己领地三年的租税”,选项曲解“入”的意思。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题中重点词句:(1)讫,结束;礼,名词用作动词,祭拜;会,正好;回舆,掉转车舆。(2)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知其事者”是“宾客”的定语中,按现代汉语应在其前却放其后,故为定语后置;白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白衣戴上白帽;以,来;之,代词,代指他。【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张禹字伯达,是赵国襄国人。张禹性情忠厚节俭。父亲死后,汲县官吏百姓赠送办丧事的钱财前后达数百万,他全部没有收受。又把田宅推让给伯父,自己寄居在伯父家。永平八年,被举荐为孝廉,渐渐获得升迁。建初年间,被任命为杨州刺史。当他过江巡视部属,中原百姓都认为长江中有水神,很难渡过。张禹即将过江时,官吏坚决请求不要渡江,张禹不听从。并且厉声说:“子胥如果在天有灵,知道我的目的在于审察冤假错案,难道还会害我吗?”于是划桨过去了。走遍所属郡县,深渊幽暗的地方没有不全部走到的,亲自(审查)记录囚徒(罪状),把很多情况弄明白,提出来处理了(冤情)。当地官民很少见过使者,百姓心怀喜悦,不管是心怀怨恨的还是品行恶劣的,没有不自行归案的。元和二年,转任兖州刺史,也有政治清明公平的美称。三年,升为下邳相。徐县北界有蒲阳坡,旁边有很多良田,却荒废没人修整。张禹替他们开挖水门,通渠引水灌溉,于是改造成了数百顷熟田。劝导并带领官吏百姓,借给他们种子,亲自勉励劳动,使谷物大获丰收。邻郡贫困来归附的有千多户,房屋相连,下面成了集市。后来每年开垦千余顷,百姓的财物用度富足。功曹史戴闰,是以前太尉的掾吏,权柄倾动郡内。有小罪,张禹叫他自行到徐县相关部门投案,然后绳之以法。自长史以下,没有不感到震惊肃然的。永元十五年,皇上南巡祠园庙,张禹以太尉兼卫尉的身份在朝留守。听说皇帝车驾将到江陵,张禹认为不应冒险远行,用驿马送去谏言。诏书回复说:“拜谒祠园庙已经结束,应当往南祭拜大江,正好得到你的奏报,(皇上)驾临汉水就掉转车舆回来。”等到回朝之后,张禹特别受到赏赐。延平元年,张禹升为太傅,总领尚书事宜。永初元年,张禹因策立天子之功封为安乡侯,食邑一千二百户,与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日受封。这年秋天,因寇贼之患和水雨之灾,皇帝下旨免去徐防、尹勤之职,而张禹内心不安,上书请求退休,又被授予太尉的官职。后来连年灾荒,府库空虚,张禹上疏请求捐献自己领地三年的租税,来帮助郡国粮食的供给和钱财借贷,朝廷下诏许可了。永初五年,因为君臣不和而被皇帝下诏免职;永初七年,死在家中。授予小儿子张曜郎中官职,长子张盛继承他的食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金铜仙人辞汉歌注李贺茂陵刘郎秋凤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注]金铜仙人,为汉武帝建造,舒掌捧着承露盘,矗立在神明台上。魏明帝景初元年被拆离汉官,运往洛阳。此诗为晚唐诗人李贺因病辞官由京赵洛途中所作。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曾威风无比的汉武帝终究也随那飘零的秋风逝去,只留下这茂陵荒冢。B.“画栏”两句写宫中桂花香气飘逸,苔藓碧绿。描绘乐景是为抒发哀情作铺垫。C.“忆君”二字一语双关,“清泪如铅水”比喻十分奇妙,切合铜人的身份特点。D.“衰兰”两句凸显了金铜仙人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感情真挚而又深沉。15.诗歌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从中可见诗人怎样的写作意图?【答案】14.B15.含意;(金铜仙人)捧者盘儿,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离去,渭城渐行渐近,波声越来越小。写作意图:“独”“荒”可见身世之苦、国家之衰。诗人借道阻且长、波声渺远委婉而深沉地表现出自己仕进无望、离开长安时孤独、无助、凄冷的心境,交织着身世之悲与家国之痛。【分析】14.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描绘乐景”错。“土花”是“苔藓”,“碧”字写苔藓茂盛翠绿,“三十六宫土花碧”描绘的是汉宫中荒凉冷落的哀景。故选B。15.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句含义及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诗句含义就是翻译诗句,当然不用像文言文那样逐字对译,要写出美感;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知人论世”。“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意思是“(金铜仙人)捧者盘儿,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离去,渭城渐行渐近,波声越来越小”。尾联进一步描述金铜仙人恨别伤离的情绪。他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故都越来越远。这时,望着天空中荒凉的月色,听着那越来越小的渭水流淌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渭城”句从对面落笔,用“波声小”反衬出铜人渐渐远去的身影。一方面波声渺远,另一方面,道阻且长。它借助于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委婉而深沉地表现出金铜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离别情怀,而这正是当日诗人在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境。此句借“荒”“独”,抒发了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中国有一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老子〉四章》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论语〉十二章》中,指出“质”与“文”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五石之瓠》中,惠子描述大葫芦装上水后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描述大葫芦剖成瓢后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答案】(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3)其坚不能自举也(则)瓠落无所容【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智”“明”“野”“质”“坚”“瓠”,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下网络平台上的影视剧播放量有多少水分?据《光明日报》日前报道,2023年全年有12部影视剧的点击量破百亿,其中最高的一部影视作品年内播放量甚至达亿次。点击量中含有多少水分,可想而知。平心而论,播放量造假的现象_______。道理很简单,只要目前影视圈仍然固守着“收视率是评价标准”的模式,各家平台不可能也不愿意放弃对播放量的作假。此外,广告主是否选择投放广告,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影视剧的曝光量大和影响力强。一部播放量为1亿的影视剧和一部播放量为100亿的影视剧,谁会更受广告商的青睐?答案是_______的。然而,掺杂着大量水分的播放量,()。首先,商家为了争夺客源和虚假的关注度,不得不开始疯狂地造假。其次,由于高点击量的影视剧往往和自带高流量的偶像明星捆绑在一起。于是乎,比拼自家偶像的流量,又成为不少粉丝所谓的必修课。长期以来,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粉丝们相互攻击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极端粉丝甚至使出恶意刷屏、刷榜等_______的手段。可想而知,_______,影视剧的播放量与剧集的内容质量的联系将会越来越薄弱,直接受害者,将是广大观众和真正心怀艺术追求的创作者。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习以为常不言而喻令人发指长此以往B.不足为奇一目了然令人发指日积月累C.不足为奇不言而喻令人咋舌长此以往D.习以为常一目了然令人咋舌日积月累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广告主选择投放广告,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影视剧是否有曝光量和影响力。B.广告主是否选择投放广告,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影视剧的曝光量和影响力。C.广告主是否选择投放广告,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影视剧有较大的曝光量和影响力。D.广告主不选择投放广告,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影视剧是否有曝光量和影响力。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整个文化娱乐圈乃至影视圈也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B.也会为影视圈乃至整个文化娱乐圈带来诸多负面影响C.也会为整个文化娱乐圈乃至影视圈带来诸多负面影响D.影视圈乃至整个文化娱乐圈也因此有了诸多负面影响【答案】17.C18.B19.B【解析】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可用排除法做题。不足为奇: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从主语来看,“习以为常”应该是人们,而语境中句子的主语是“播放量造假的现象”,所以应该用“不足为奇”。排除A、D项。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强调道理明显。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后者强调“看”,从前一句“道理很简单,……一部播放量为1亿的影视剧和一部播放量为100亿的影视剧,谁会更受广告商的青睐”来看,语境强调的是这其中的道理很明显,显然选择“不言而喻”更合适。排除B项。令人咋舌:形容令人吃惊或害怕而说不出话。令人发指:形容使人极度愤怒。一般指别人的行动令某些人厌恶、恐惧。前者强调吃惊或害怕,后者强调愤怒。从成语意义和语境“一些极端粉丝甚至使出恶意刷屏、刷榜”来看,应该选择“令人咋舌”。长此以往:长期这样下去。一般后面接不好的结果。日积月累:形容长时间的积累,指一天天地不断积累。语境说的“影视剧的播放量与剧集的内容质量的联系将会越来越薄弱”,这是不好的结果,所以此处用“长此以往”更合适。故选C。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从原语段画线句来看,语病主要是两面对一面,“是否”和“曝光量大和影响力强”不搭配,“……决定了……”主客颠倒,不合逻辑。A项,“选择投放”与“是否”,一面对两面。C项,“是否”与“较大”,两面对一面。D项,“不”与“是否”,一面对两面。另:C项与D项不合逻辑。故选B。1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考核选填衔接句,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首先从主语一致的角度来看,从承前省略主语“播放量”的角度来看,A、D项主语是“整个文化娱乐圈乃至影视圈”,不符合主语承前一致的要求,所以这两项错误。C项,语序不当,范围要由小到大,应先说“影视圈”再说“整个文化娱乐圈”,排除C项。故选B。【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X射线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都是存在阈值的。无论是成人还是胎儿,受到的辐射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损伤。因此,______。对于胎儿来讲,不同胎龄对应着不同的射线安全剂量。妊娠0至2周,致畸剂量的阈值是50—100毫西弗;妊娠2至8周,致畸剂量阈值是200毫西弗;妊娠8至15周,致畸剂量阈值是60至310毫西弗。所以,胎儿的最小影响剂量阈值是50毫西弗,______,胎儿就是安全的。一般情况下,一张普通胸片的辐射剂量是毫西弗,一张膝关节X射线剂量是毫西弗,一个头部CT是2毫西弗,一个胸部CT是8毫西弗。显而易见,____。要达到50毫西弗,相当于要连拍2500次胸片,或者连做5次CT。【答案】不能离开辐射剂量(或程度)谈论损伤情况(理论上)只要不超过这个数值这些(常规检查的)辐射剂量都在安全范围内【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第①空,依据上文“因此”可知,此处应是表示结论性的语句,是对上文“X射线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所产生的不良影响都是存在阈值的。无论是成人还是胎儿,受到的辐射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有损伤”的概括总结,故此处可填写“不能离开辐射剂量(或程度)谈论损伤情况”。第②空,依据上文“所以,胎儿的最小影响剂量阈值是50毫西弗”,以及下文“胎儿就是安全的”的分析可知,致畸剂量阈值只要不超过50毫西弗,胎儿就是安全的,故此处可填写“只要不超过这个数值”。第③空,依据上文“一般情况下,一张普通胸片的辐射剂量是毫西弗,一张膝关节X射线剂量是毫西弗,一个头部CT是2毫西弗,一个胸部CT是8毫西弗”的分析可知,这些(常规检查的)辐射剂量都在安全范围内。【点睛】在语段中插入语句的答题技巧:1、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语段内容的主旨。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分析所给句子的意思,再分析选项涉及的前后句子的意思,注意前后衔接要连贯。21.请压缩下面的新闻报道。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中国联通9日发布公告称,将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5G网络。也就是说,未来联通和电信用户将使用同一个5G网络。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在8月份的半年报沟通会上表示,在5年的5G建设周期中,共建共享将为联通、电信各节省2000亿元的资本开支。根据合作协议,联通与电信将划定区域、分区建设,各自负责在划定区域内的5G网络建设相关工作,谁建设、谁投资、谁维护、谁承担网络运营成本。5G网络共建共享采用接入网共享方式,核心网络自建设,5G频率资源共享。双方联合确保5G网络共建共享区域的网络规划、建设、维护及服务标准统一,保证同等服务水平。联通与电信5G网络共建共享合作,有助于降低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成本,实现5G网络高效覆盖,快速形成5G服务能力,增强5G网络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提升网络效益和资产运营效率,达成互利共赢。【答案】中国联通将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5G网络,将划定区域、分区建设,统一服务标准,提升网络效益和资产运营效率,达成互利共赢。【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选材大多是新闻报道,要求是概括主要内容,也可能拟新闻标题,或者写新闻导语。新闻属叙事类文体,一般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可以将新闻各部分进行提取压缩,然后按格式组织语言即可,注意字数限制。“中国联通9日发布公告称,将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5G网络。也就是说,未来联通和电信用户将使用同一个5G网络”是新闻导语,可压缩为“中国联通将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5G网络”;第一段中剩余部分是新闻主体,其中中国联通董事长王晓初所说的话是重点,他重点说了“联通与电信将划定区域、分区建设”的问题;第二段是结语,最后两句是重点,即“提升网络效益和资产运营效率,达成互利共赢”。依据分析,总结答案为:中国联通将与中国电信共建共享5G网络,将划定区域、分区建设,提升网络效益和资产运营效率,达成互利共赢。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年幼的我们经常幻想何时才能身在家中,足不出户地上下学堂。在疫情逼迫的当下,却不曾预想到这竟是我们维持正常教学的唯一途径。疫情让学生群体转向网络直播平台,完成了一次线上教学集体试水。新的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新的便利、新的机会,也暴露了各种弊端。当疫情结束以后,我们是否应当重新审视在线教育的可能性?未来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又究竟在何方?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①某中华名校就此举办了校园辩论会,辩题为“在线教育应该/不应该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请你选择一个持方,完成一辩立论陈词。②请从学生、教师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在主题为“我看线上教育”的论坛直播中发言,谈谈你对线上教育的看法。③请你为《教育时报》的“教育众声”栏目写一篇关于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评论文章。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不负韶华,只争朝夕我们因疫情被迫“宅家”了,我们望着窗外,渴望着早日结束这种生活,我们渴望拥抱自然,沐浴阳光。我们渴望早日走出家门,孩子们早日走进学校的大门,家长们早日回到自己工作的岗位。可是我们现在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迫切的盼着。无聊的日子!电影明星、歌星、网红都显得黯然无光了,电视剧、动画片、手机游戏都早已经索然无味了。我们看着电视,关注着疫情的变化,关注着,盼望着医术高明的救星早日出现。钟南山院士挺声而出了,中国千千万万的医疗工作人员挺声而出了,科研人员也忙碌了起来!我们放佛看到了一道,数道,成千上万道的金光透过了这黑压压的乌云直射下来。这才是我们的希望,这才是我们的英雄啊!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应该崇拜谁?疫情给了我们答案。我们应该崇拜像钟教授那样有知识,有担当的人。知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知识改变了我们的命运。而现在更关键的是知识能救人民于水火,能战胜疫情,能结束我们“宅家”的生活。当我们“宅家”思考为什么读书,将来想做什么样的人的时候。我想我们大家一定会异口同声回答:为知识而读书,要做像钟教师那样有知识的人。是的!知识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还能救人民于水火,学好知识不仅对于我们个人有利,更对我们国家有利。当我们眼巴巴的看着窗外发呆的时候,当我们觉得“宅家”无聊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我们现在不是什么也没有,我们有时间,我们可以静下心来学习。钟教授这一代的使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第四编合同法合同担保业务风险防范与法律解读3篇
- 2025年度紧急口译响应及协调服务合同3篇
- 噪音污染红线管理办法
- 采铜矿工程文明施工合同
- 石油天然气行业人员信息管理规章
- 实验室危险品使用与储存规定
- 连锁店管理锦囊员工培训
- 咖啡公司税务管理要点
- 配送责任协议
- 办公室紧急疏散援助计划
- 2024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自然辩证法习题及答案
- 特色农产品超市方案
- 2024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合同
- 二次函数的几何性质(于特)(1)名师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 GB/T 30595-2024建筑保温用挤塑聚苯板(XPS)系统材料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 医学免疫学-医学检验专业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稻草人》阅读题及答案
- 独立基础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 (建筑工程管理)常熟市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工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