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环境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_第1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环境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_第2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环境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_第3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环境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_第4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环境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三)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阅读下列图片,完成1~2题。①②③④1.四幅图片中的事物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是()A.① B.②C.③ D.④2.图片中只有生产者的是()A.① B.②C.③ D.④【解析】第1题,图片①中是几支竹子,构成生物种群;②中是一只蜻蜓,是一个物种;③中有蝴蝶和花,构成生物群落;④中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第2题,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植物,消费者是食草动物和肉食动物。【答案】在藏北草原上的许多地区,黄色沙地因为草原植被破坏而裸露在外,大风天气扬起的黄沙使得草原上的能见度偏低。据此完成3~4题。3.材料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对草原长期粗放经营B.水土流失C.过度放牧D.草场退化4.该问题带来的主要危害是()A.水土流失 B.旱涝灾害加剧C.土地荒漠化 D.过度放牧【解析】第3题,“黄色沙地因为草原植被破坏”是题眼,说明藏北高原草场退化严重。第4题,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加剧是森林面积锐减带来的危害,过度放牧是草场退化的原因。【答案】土地沙漠化是我国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尽管党和政府对治理沙漠化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由于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对草地的盲目垦耕、超载放牧等,土地沙漠化“局部好转,整体扩大”的趋势仍未改变。据此完成5~6题。5.民谣说:“一年开草场,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滩”。下列行为或现象中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频发的是()①以粮为纲、有粮不慌②退耕还林还草③人口众多并快速增长④大量挖采中药材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6.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以下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中正确的是()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③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④退耕还牧⑤大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⑥改变耕作制度,降低复种指数⑦开展大规模垦荒行动⑧公布空气质量日报A.①②④ B.③⑥C.⑤⑦ D.①⑤⑧【解析】第5题,退耕还林还草是治理荒漠化和沙尘暴发生的有效措施。第6题,在西北地区的防沙治沙中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有:植树种草,建设防护林,合理载畜,退耕还牧等。【答案】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读图,回答7~8题。7.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A.③②① B.②①③C.①②③ D.②③①8.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A.地表起伏增大 B.河流含沙量增大C.土壤质地变差 D.植被条件变差【解析】第7题,水土流失造成地表侵蚀,故①为地表侵蚀;土壤退化后会使植被条件变差,故③为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后地表起伏变大,故②为地表起伏大。第8题,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流含沙量增大,从而影响内河航运。【答案】世界自然基金会2023年5月16日发表报告说,世界自然基金会用来评价地球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地球生态指数”(LPI)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野生生物数量减少了%。据此完成9~10题。9.下列人类行为会导致野生生物数量大量减少的是()①滥伐森林②过度放牧和垦殖③外来物种入侵④营造防护林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0.什么措施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数量B.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增加物种数目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解析】第9题,营造防护林可以增加植被,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第10题,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数量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的物种种类,而且干扰甚至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使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保持平衡,只能保持生态系统原有的抵抗力稳定性,不能使抵抗力稳定性进一步提高;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干扰了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因为演替过程会增加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只有增加物种数目,使食物链增多,食物网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提高,进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二、综合题(共40分)11.黄土高原以丰富的能源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著称于全国。根据以下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8分)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情况示意图黄土高原某地区1980年以前工业结构示意图(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水土流失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2)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落后的耕作制度是________,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目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物源和触发机制的是________。(3)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黄土高原处于特殊地带(由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由沿海向内陆过渡、由湿润向干旱过渡、由森林向草原过渡、由农业向牧业过渡),由于自然要素相互交替,造成自然环境不够稳定,导致自然灾害频繁且严重。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除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外,还有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对本地来说造成的危害是土壤肥力下降,耕地减少;对下游来说造成泥沙淤积,河床抬高。人为原因主要是不合理的开发造成的,包括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破坏植被、开矿等。【答案】(1)土质疏松多暴雨耕地减少河床淤积(2)轮荒开矿(3)保塬、护坡、固沟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1)说出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2)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3)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环境影响。(4)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西南地区,乙地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两地荒漠化的本质都是水土流失(流水侵蚀),主要从地形条件(坡度大)、水源条件(降水集中多暴雨)、物源条件(地表多疏松物质)三个方面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第(2)题,丙地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第(3)题,乙地荒漠化的影响可以用水土流失的危害来进行知识迁移,主要从土壤、河流、生态环境(自然灾害)方面回答。第(4)题,荒漠化治理措施应从荒漠化的原因来寻找,“知因索果”,三地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破坏植被;土地利用不合理;能源缺乏,乱砍滥伐植被用作燃料;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不协调,然后从解决这三个问题入手,归纳出整治措施即可。【答案】(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