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环境治理与建设_第1页
关于环境治理与建设_第2页
关于环境治理与建设_第3页
关于环境治理与建设_第4页
关于环境治理与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环境治理与建设“美丽中国”的研究调研小组成员:李虹李颖赵莉范仕梅牛静徐旭罗清梅郭怡以伦敦雾都为例伦敦之雾,曾是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空气污染的缩影。1952年12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毒雾夺走了超过12000人的生命。近乎残酷的空气治理法案随之而来,让伦敦走上了铁腕治污的救赎之路。如今,伦敦每年雾天不到10天,“雾都”之名早已不实。120世纪初的伦敦是一座黑色的工业之都,辉煌却又灰蒙蒙。由煤炭支撑的工业革命让伦敦城内遍布工厂,家庭也烧煤取暖,煤烟排放量急剧增加。烟尘与雾混合变成黄黑色,经常在城市上空笼罩,多天不散。图为1937年2月12日,著名的巴特西发电厂浓烟滚滚,高耸的大烟囱也成为了伦敦地标之一。狄更斯笔下的《雾都孤儿》,柯南·道尔书中的福尔摩斯,“雾都”的朦胧景色令人神往。但事实上,身处书中年代的伦敦人对此却深感困扰,浓雾会妨碍交通,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和烟雾颗粒更会危害居民健康。图为1928年10月,伦敦塔桥附近的泰晤士河边,几位市民在大雾中给天鹅喂食。在当时,伦敦的雾天一年可达七八十日。曾经客居伦敦的老舍先生将其描绘为“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霭。图为1930年3月29日,伦敦卡农街车站大楼的屋顶上,几名工人清理厚厚的灰尘。1937年12月20日,伦敦街头,交警点燃作为路标的煤气灯,在大雾中指挥交通。1937年12月6日,英国足总杯半决赛,米尔沃尔队门将皮尔森透过浓雾寻找对手。1938年10月25日,伦敦摄政公园附近,大雾之下能见度极低,一名女子拿着手电筒为汽车引路。伦敦寒冷漫长的冬季使得居民需要大量烧煤进行取暖,加之地理和气象因素,冬日的伦敦经常大雾弥漫,数日不散。图为1952年冬天,伦敦东区一家工厂在浓雾中继续排放着烟尘。而随后不久,一场史无前例的毒雾之灾降临伦敦。不久,伦敦市民也对毒雾产生了反应,许多人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病人明显增多。据统计,伦敦地区在烟雾期间共有4703人死亡,与以往同期相比,多出3000至4000人。在此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据称当时全伦敦的公墓和棺材都被用完。由于毒雾的影响,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都必须打开大灯。图为1952年12月,交警在大雾中指挥交通。烟雾事件发生后,英国上下舆论大哗,政府任命专门委员会对烟雾受害者情况进行调查。幸存者们的生活也从此改变,成千上万的人患上了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心脏病、肺炎、肺癌、流感等各种疾病。“雾都”往事成为英国人心里不可磨灭的伤疤。图为1953年,一对情侣戴着口罩在户外约会。1、这场悲剧终于使英国人痛下决心整治环境。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设立无烟区,无烟区内禁止使用产生烟雾的燃料;发电厂和重工业被迁到郊区。图为伦敦市区一座烟囱被拆除。2、1968年,英国又一次颁布法案,要求工业企业建造更高的烟囱,以利于污染物的疏散。1974年的《控制公害法》囊括了从空气到土地和水域的保护条款,添加了控制噪音的条款。3、扩建绿地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伦敦虽然人口稠密,但人均绿化面积高达24平方米。城市外围还建有大型环形绿化带,到20世纪80年代,该绿化带面积已达4434平方公里,与城市面积(1580平方公里)之比达到2.82∶1。连在寸土寸金的伦敦中心1区内,仍旧保留着伦敦最大的皇家庭院海德公园在伦敦,政府用车几乎绝迹,只有首相和内阁主要大臣才配有公务专车,其他的部长级官员及所有市郡长都没有公务专用配车。很多部长和议员们都会住在市区的专属公寓里,每天花上15分钟步行或是搭地铁上班。图左为2009年3月11日,英国首相卡梅伦骑自行车上班。图右为英国副首相克莱格在地铁里看报纸。4、巴特西发电站曾是英国最大的发电站,被认为是后工业时代的象征,巅峰时期每周烧煤1万吨,每天消耗泰晤士河河水155万立方米。1989年,巴特西发电站正式关停,浓烟不再。如今,这座拥有四根巨型烟囱的伦敦著名地标将被改造成为一个大型主题公园,或是商住一体化的现代社区。图为2005年2月7日,改造前的巴特希发电厂的围栏被涂上绿树图案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伦敦的雾天从19世纪末期每年90天左右减少至不到10天,如今只有偶尔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雾霭。从滚滚毒雾到蓝天白云,伦敦经历了血的教训,半个多世纪的铁腕治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经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能再被重复。一、概要进入二十世纪,人类进入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过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促进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境问题。据此,习近平总书记将“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曾先后在不同场合中提到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将通过分析环境问题的现状,阐释环境问题成因,进而提出相关举措(如制度变革,以达到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的,最终实现中国梦。环境成因、Bot环境治理、制度变革等一调查原因及目的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人类在此生存、繁衍,我们在地球提供的生态环境中生存,也以地球提供的物种和资源赖以为生,所以,保护地球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承担的责任。本组基于环保理念选择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原因有三个:一、研究当今大众的环保意识程度,是否认识到了环境污染所造成的问题,以及认识的程度有多深。二、研究当今大众是否注意环保,在生活中是怎样注意环保的。研究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今后提高民众环保意识的方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宣传。三、呼吁人们保护环境,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二、调查方式及对象(一)调查对象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具体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二)调查方式1.数据搜集法: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还可以面对面访问被调查对象为辅。1)问卷调查法:将设计好的问卷《关于环境治理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调研问卷》发放在网络上,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在校园里随机向路人发放问卷,由被调查者当场填写问卷。2)访问调查法:在校园内随机抽取路人进行有关“环境治理”的采访,记录下被访问者对当前“环境治理”的观点、态度和建议。3)抽样调查:由于本科生人数涉及过多,现有条件不可能一一调查到,在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适当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样本情况推断总体情况。2.查阅文献法: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关于环境治理的研究文献,引出对当前环境治理的分析与思考。3.对比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本科学生的调查,对比分析不同领域内对环境治理的看法和建议。4.观察法:进行调查的研究人员也进行了本科教育,可以根据调查过程中的见闻,记录下调查者自身的感受、想法和建议。三、调查分析1.六成接受调查的人认为导致环境污染的主体是企业2.过半数接受调查的人认为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中最严重的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物理性污染3.超过半数接受调查的人认为,环境污染问题治理难的原因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比,我国环保法的法律法规修改比较落后,环境问题普法缓慢,人民群众环境意识淡泊,缺乏依据法律处罚污染者的意识。在环境污染问题执法方面,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容易出现地方保护,不利于污染的治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意识观念因素1、在《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词典》中人类中心主义被定义为: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拥有者,自然是僵死的原料仓,是满足人的物质欲望的手段,人的使命就是去征服和占有自然,使之成为人类的奴仆。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下,人反而是自然的神,主张征服自然,在这种看法下,人们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洗礼,科技日益进步,工业日益昌盛,但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2、“畸形消费”等消费观念,使“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体验,造成我们活着的假象,而事实上却使我们对真实的世界和真实的自我麻木不仁,直至损害和毁了我们自己”在过度消费中,公民对身边的生活垃圾摆出的态度是一副不在乎二、制度因素第一,尽管我国环境资源保护立法已基本涵盖了整个环境污染防治和自然资源保护领域。但是,使得各单项自然资源立法与《环境保护法》的衔接和协调上难如人意。1、我国现行的自然资源单项立法并不少,但由于受到长期形成的行政体制的制约,自然资源单项立法往往由相应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起草,在起草过程中又更多考虑本部门的利益,使得自然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之间协调性较差,造成了目前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浪费大的现象普遍存在。2、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些污染防治和自然资源保护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特别注意的是,立法中的空白点往往与国际环境保护条约、协定相关联,我们应当加快相应的立法步伐,在自己承诺的范围内使国内法与之相配套。第二,监管执法不力。环境资源保护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参与其中的监督管理部门数量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环境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的难度。1、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现行的《环境保护法》虽然规定了环境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体制,但是规定的内容却相当原则、笼统,一是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之间的职权职责划分不明确,造成条块分割现象严重;2、是各分管部门之间的职权范围未明确规定,在实践中造成重视部门利益,忽视整体利益和只有分工没有协作的现象,甚至是有利则争相管理,无利则互相推诿。如何处理好集权与分权、权力之间的协调和环境保护的生态属性要求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法律上作出相应的规定和完善。三、污染治理因素首先,环境污染治理成本高昂导致治理懈怠。虽然我国政府在环境治理问题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求政府与企业积极承担环境污染治理责任,但是由于环境污染治理成本高昂,环境治理消极懈怠。其次,在治理过程中政府环境污染治理职能不清。政府在环境污染的治理的过程中,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等职设定与履行不清的现象,出现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失衡,产业结构错位的局面。最后,我国环境治理技术水平不够。目前,中国环境治理的可操作性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是相关技术水平跟不上现代的环境形势。我国缺乏相关的科技设备依靠,对于环境监测的技术不够成熟,无法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估体系。解决办法一、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1、企业和个人: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大力普及环境保护基础知识、环境法律法规,提高企业和社会公众,增强环保的法制观念,努力营造“保护环境光荣,破坏污染环境可耻”的良好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使个人保护环境由被动变为自觉的行动。2、新闻媒体和社会团体:采取有效途径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加强重大环境节日的宣传教育工作,鼓励市民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倡导绿色消费,开展绿色社区、环保家庭等创建活动,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引导志愿者开展实践活动。3、各级主管部门:必须大力加强保护环境的宣传教育,加强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训;要进行环境问题的基本知识二、制度变革:环境污染治理的市场化——BOT模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营运-移交)投资方式是由政府通过特许协议的方式将基础设施的建设、营运权让渡给项目发起人并对部分项目风险提供商业支持和政府承诺;项目发起人则设立项目公司,并由项目公司通过一系列协议(合同)联接众多的项目参与者对项目进行建设、营运,通过经营所得收回投资,偿还贷款,获取收益;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BOT方式的设计,成功地把基础设施分成投资建设、经营回报和无偿移交三个阶段,并将前两个阶段成功地与政府直接职能分离,推向市场,辟为可以投入产出的领域.利用私人经营机制和市场经营机制获得高效率和高质量三、立法执法互相配合加强我国现行的自然资源单项立法,弥补立法上的空白。提高单行法的法律位阶,改变部门利益不正常的现象规定了环境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体制使得统管部门与分管部门之间的职权职责划分明确引导部门执法树立协调统一观念。处理好集权与分权、权力之间的协调和环境保护的生态属性要求等方面的问题三、环境治理具体措施第一,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改革能源结构,多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烧煤前先进行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等均可减少排污量。第二,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气象条件不同,大气对污染物的容量便不同,排入同样数量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物浓度便不同。第三,厂址选择、烟囱设计、城区与工业区规划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户过渡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