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80年代小说_第1页
第八章 80年代小说_第2页
第八章 80年代小说_第3页
第八章 80年代小说_第4页
第八章 80年代小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当代文学第八章第八章80年代小说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的发生、发展及创作简况。了解王蒙、陆文夫、谌容、张贤亮、汪曾祺、贾平凹、莫言、马原等人的小说创作,掌握其代表作品的深刻内涵及他们独特的创作风格。第八章80年代小说第一节概述一、主要文学思潮、流派

1.伤痕文学(小说):“文革”结束后兴起的一股文学潮流,肇始于刘心武《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伤痕》。其内容是揭露“文革”给人民造成的伤害,尤其是给青少年造成的精神内伤;带有感伤的、悲剧性的情感基调。第八章80年代小说伤痕文学的意义①冲破了“四人帮”极“左”文艺的种种清规戒律,突破了一个个现实题材的禁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社会问题,并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②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以强烈的批判性、暴露性和震撼人心的悲剧性开启了80年代文学现实主义深化的道路;③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地从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文学人物,成为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先导。第八章80年代小说2.反思文学(小说):

当伤痕文学把“文革”的悲剧展现在人们面前时,人们就随之思考造成这场社会悲剧的远因近源,反思文学应运而生。其起步的标志是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1979)。在创作上的特征是: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反思,比之伤痕小说,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第八章80年代小说反思小说表现了作家这样的认识:“文革”并非突发事件,其思想动机、行动方式、心理基础,已存在于“当代”历史之中,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基本矛盾,与民族文化、心理的“封建主义”的积习相关。

第八章80年代小说3.改革文学(小说):

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的一股文学潮流,以《乔厂长上任记》开先河。从总体上看,改革文学侧重反映的是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难及其导致的“人”的观念、人与人关系包括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在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重人物形象特别是改革者形象的创造。第八章80年代小说反思文学与改革文学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

:①高晓声、贾平凹等对当代农村改革中处于传统观念下的农民精神世界作出了发人深省的挖掘与反思。②山东作家群对改革进程中的中国农民作出了多方位的思考与探索。③柯云路的《新星》对现阶段物质文化环境中所能提供的正面力量作出了全面而集中的开垦与整合,集改革文学之大成,使其难以为继。第八章80年代小说4.寻根小说:

1985年前后形成潮涌的小说潮流,它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到历史与文化的深处,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性格进行文化学的思考。其特点是:以现代意识观照现实和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作品题材和文化反思对象呈鲜明的地域特点;在表现手段上既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手法,又运用现代派的象征、暗示、抽象等方法,丰富和加深了作品的文化意蕴。第八章80年代小说寻根作家对“根”的态度可分为三种:一是持肯定态度,如阿城《棋王》(肯定道家学说)、邓友梅《烟壶》《那五》(肯定传统文化的拯救力量)等。二是持否定态度,如韩少功《爸爸爸》(丙崽)、王安忆《小鲍庄》(捞渣的死为他的家乡与家人换得利益:家乡受表彰,鲍仁文成名,其兄弟进厂)。三是持历史主义态度,如冯骥才《神鞭》(对传统文化辩证看待)。第八章80年代小说“寻根文学”的局限:①文学摆脱了作为政治工具的命运,又担当起了文化工具的使命,并陷入“传统/现代”的二元对立模式。②不少作家对“文化”的理解是以偏概全的,对“民族”的理解也是狭隘的。③一些作家缺乏理性批判精神,一味好古泥俗嗜怪爱丑,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缺乏应有的理性思辩态度。第八章80年代小说5.先锋小说:

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股小说潮流,其创作上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意识形态的回避、反叛与消解;二是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传统的真实观,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三是文本特征上的叙述游戏,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度,通常采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第八章80年代小说6.新写实小说:

80年代后期崛起的文学思潮,创作特点:创作方法虽仍以写实为主,但特别注重对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强调作品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应有一种毛茸茸的原生态的感觉;主题意蕴更多的是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灰暗与无奈;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提倡作家应“退出小说”、“零度介入”,即有意采用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等。第八章80年代小说

“新写实小说”的“新”,是相对于当代写实小说的一段状况而言。与当代写实小说强调“典型化”和表现历史本质的主张有异的是,对于平庸的俗世化的“现实”,“新写实”作家表现了浓厚兴趣。

第八章80年代小说二、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表现主义、尼采的“重新评估一切”的彻底反传统精神、萨特的存在主义是对中国80年代文坛影响最大的思潮。第八章80年代小说

第二节王蒙

陆文夫一、王蒙的反思小说(一)创作阶段第一阶段(1977-1979):重返文坛的恢复期第二阶段(1979-1984):全新的探索和突破期第三阶段(1985年以后):多向发展的成熟期第八章80年代小说(二)代表作分析1.《春之声》(1980):岳之峰心理现实主义2.《蝴蝶》(1980):张思远:战士——军管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张老头——张部长反思内容:干群之间的关系,“人民公仆”如何异化为“人民主人”;重申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重要性。第八章80年代小说3.《活动变人形》(1986):从对具体社会历史问题的反思进入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倪吾诚——姜静宜倪吾诚是一个在文化冲突中清醒的“多余人”,也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失败的“多余人”。倪吾诚的悲剧是文化的悲剧、性格的悲剧。第八章80年代小说(三)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1.意识流手法的中国化。(1)在艺术形式上适当兼顾民族的和大众的审美习惯,将“意识流”小说的新枝嫁接在传统小说的根茎上。其小说常常是以人物和故事为经,以心理描写为纬,飘忽的意识流淌在写实的故事框架之中。(2)在内容上与当时的时代精神、意识形态相适应,过滤了西方“意识流”小说的病态内容,代之以更具社会历史内涵和时代感的内容。第八章80年代小说2.隐喻和象征的结构。3.喜剧性的幽默、反讽。

4.语言的立体化、多声部。通过自创新词、重新组词、长短句相间等方式,造成一种杂语喧哗的效果。

第八章80年代小说如:“大家愈来愈认识到,改造的主要任务是认罪,认罪的主要目的是改造;改造的主要标准是认罪,认罪的主要标志是改造;不认罪就不能改造,不改造就不能认罪,在认罪中改造,在改造中认罪,认罪是改造的前提,改造是认罪的条件。”(《失态的季节》)第八章80年代小说二、陆文夫的“小巷文学”(一)创作概况1.50-60年代:以工人生活为题材,歌颂新人新事2.新时期:复出之作——转变之作——“小巷作家”第八章80年代小说(二)重要作品1.短篇:《献身》:歌颂了土壤学家卢一民献身精神《特别法庭》:将一次追悼会写成对死者灵魂审判的“法庭”汪昌平——许立言《小贩世家》:标志“小巷文学”的新突破朱源达第八章80年代小说2.中篇:《美食家》(1983):朱自冶在吃中体验生命,吃不仅是他的生存方式,也成为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寄予着他的生活情趣和生命的快乐。《井》(1985):徐丽莎——朱世一揭露了“无主名杀人团”的罪恶第八章80年代小说(三)陆文夫小说的特色1.针砭时弊的准确与深刻。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生活,以小见大。美食家、井2.浓郁的幽默感,即“糖醋现实主义”:轻松中有锋芒,笑声中有反省,富有人生哲理的幽默。3.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文学上的苏州第八章80年代小说第三节

谌容(一)创作概况社会问题小说家第一阶段:70年代,基本上按传统模式写作第二阶段:80年代以后,突破固有模式而获得丰收的成熟期第八章80年代小说(二)代表作《人到中年》(1980)中年知识分子:陆文婷——病倒姜亚芬——出国根源:中年知识分子中流砥柱的作用与不公平社会待遇的矛盾陆文婷的双重典型意义:既是正直的中年知识分子的人格写照,又是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知识女性的代表。第八章80年代小说艺术创新:1.多种叙述角度的结合:基本上用第三人称,但有两个新角度:一是主人公在病榻上的朦胧意念,二是主人公身边人的回想。2.新颖的网状结构:外在结构(情节结构):主人公的治病过程内在结构(心理结构):主人公的意念(半生经历)3.独特的矛盾冲突:人与整个社会。第八章80年代小说二、张贤亮的反思小说(一)重要作品《灵与肉》:许灵均——李秀芝升华:外作用力:患难与共的妻子与乡亲的善良内作用力:自我反思、自我超越第八章80年代小说2.《绿化树》:章永璘——马缨花自我内省

《资本论》的启悟精神运动升华筋肉劳动者的感召

3.《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章永璘——黄香久生命的一半由女人塑造,另一半只能由自己完成第八章80年代小说(三)张贤亮小说的特色与局限特色:1.强烈的思辩色彩。2.对苦难历程的诗意化描写。局限:1.对知识分子改造运动的认同,对苦难的美化。2.艺术上:(1)袭用了“才子落难,佳人搭救”的情节模式。(2)过多的哲理性语言损害了形象性。第八章80年代小说第四节汪曾祺贾平凹一、汪曾祺的诗化小说(一)创作概况

“小悲小欢的写手”深刻的民间立场:对生命自由的向往与追求第八章80年代小说(二)代表作《受戒》(1980)一个美的世界:世俗的、率性自然的但又有一种超功利的潇洒与美主人公:明海——小英子(自然纯朴的生活理想)受戒——爱情(三)汪曾祺小说的诗化特征1、诗化语言。善用口语叙述,韵味十足。擅用短句,两三字一句,简洁明快,流畅自然,富有诗的含蕴。2、雅化人物。让人物带上自己的心理文化,白描手法勾勒人物形象,具有诗的神韵。3、淡化情节。平和恬静的笔调叙说优美动人的小故事。第八章80年代小说二、贾平凹的乡土小说(一)创作概况1、伤痕文学兴起之时,发掘人性中的美好2、暴露人性的病态阶段。3、1983年以后。“商州系列”《满月儿》:“反伤痕”的伤痕故事伤痕后的青年以现代化为奋斗方向。结尾:Suretosuccess!第八章80年代小说2.《腊月·正月》韩玄子:无欲大度下隐藏着狭隘自私,光明磊落下潜伏着保守落后的意识,而其根源则是一种狭隘、落后的小农意识。3.《浮躁》: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一群人特定的心态州河:“全中国的最浮躁不安的河”金狗:“浮躁”的典型,矛盾的混合体雷大空:为致富走入歧途揭示意义:一个裂变的时代所必然产生的痛苦:急剧的社会变化带来的精神世界的“浮躁”第八章80年代小说(三)贾平凹小说的艺术特色1.关注现实,注重乡土风俗的描绘,作品富有民间文化的气息和生命力。2.叙述方式上,力求吸纳古代笔记小说、明清白话小说及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技巧。3.阴柔、虚静、和谐的美学风格。4.古朴、空灵、含蓄的语言风格。商州母语为基础《废都》的争议性反映80年代的中国社会风俗史,描写当代知识分子生活的世情小说,由于其独特而大胆的态度以及出位的性描写,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严肃深刻的文化命题:在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