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导学案3.3 走向世界大战_第1页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导学案3.3 走向世界大战_第2页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导学案3.3 走向世界大战_第3页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导学案3.3 走向世界大战_第4页
高二(人教版)历史选修三课时同步导学案3.3 走向世界大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要求] 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课堂互动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1.概念: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同时为推动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实行姑息纵容政策。2.表现(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得到英法操纵下的国联的迁就。(2)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时,英法听任意大利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向埃塞俄比亚运送部队和物资。(3)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了“不干涉”政策,美国实行“中立”政策。(4)西班牙内战期间,一些英国、美国的公司也用不同方式帮助了西班牙法西斯势力。[概念阐释]绥靖政策20

世纪

30

年代,英、法、美等西方大国竭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非常害怕战争,它们处处退让,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欲望,求得自身一时太平,并尽可能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这种姑息养奸的做法,统称为“绥靖政策”。[历史认识]绥靖政策的消极影响(1)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2)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3)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4)使得局部战争逐步升级为世界大战。[深化探究]材料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和李顿(右) 签署慕尼黑协定后,张伯伦回到伦敦第页/共页思考(1)面对法西斯侵略,英法为什么推行绥靖政策?(2)20

世纪

30

年代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有哪些?(3)美国“中立”政策的实质是什么?答案 (1)①英法地位的削弱。②经济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③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④法西斯“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⑤无视小国利益。(2)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国联偏袒日本;②1935

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西方听任意大利的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③1935

年西班牙内战期间,美国实行“中立”政策;④1939

年慕尼黑阴谋,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3)美国的“中立”政策对战争性质不加区分,实质上是绥靖政策。二、慕尼黑阴谋1.背景(1)面对德国在

1938

年吞并奥地利,英法等战胜国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2)德国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割占苏台德区,要求遭拒绝后,英法等国向捷施压使其屈从于德国的要求。2.过程:1938

9

月,慕尼黑会议召开,英、法两国同意把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3.影响(1)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2)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重点精讲]为什么说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的顶峰?(1)此前的绥靖政策,主要是通过所谓的“中立”和“不干涉”的方式体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还不甚露骨。(2)[教材互补]《慕尼黑协定》削弱了英、法两国在欧洲大陆的战略地位,给希特勒的进攻创造了条件。同时,该协定还给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以致命打击,苏联对英、法的信任度大大第页/共页下降。(岳麓版)[重要概念]“中立”政策是美国企图遏制苏联强大、阻止法西斯势力的增长、压制英法的扩展而采取的外交政策,与英、法等国推行的绥靖政策都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深化探究]材料一思考(1)材料反映了哪一次国际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哪些国家的代表?(2)材料反映的会议上,签署了怎样的协议?答案 (1)1938

9

月的慕尼黑会议。参加国:英、法、德、意。(2)这次会议上,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了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的协议。材料二 《希特勒、墨索里尼和狗》漫画及场景:希特勒对墨索里尼说:“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吗?”思考材料中的狗应指谁?为什么称其为“只会吠而不会咬人的狗”?答案 英国首相张伯伦。他采取了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材料三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1938

9

27

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广播演说思考(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出英法参加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什么?(2)这次会议有什么影响?答案 (1)目的: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换取一时的和平,同时希望把德国侵略的矛头引向苏联。(2)影响: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是一种鼓励,德国进而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扩大战争的进程;也使苏联对英、法第页/共页更加不信任,不利于反法西斯联盟的早日形成。三、集体安全的落空1.背景(1)一战以后,一些欧洲国家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2)由于绥靖政策的推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没有被国际联盟制裁。(3)欧洲局势日益紧张,英法和苏联都面临着战争威胁。2.简况(1)1939

4

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未达成一致。(2)1939

8

月,三国谈判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结果,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最后一次努力失败。3(1)为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德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2)苏联与英法不能结盟,转而寻求避战自保,答应与德国改善关系。(3)苏德双方于

1939

8

月在莫斯科签订条约。4.影响:西方大国的利己主义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日渐嚣张,世界大战日渐迫近。[重点精讲]比较苏联避战自保与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的异同点。从上图我们可直观地看到,苏联自保政策与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在作用和过程两个方面都是相同的。作用相同:都加速了战争的爆发,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过程相同:都以损害他国利益为基础。不同点在于:苏联是为了避免首先受到德国攻击,赢得备战时间而签订《苏德互不侵水东引,把战争引向苏联。[教材互补]为防止英、法祸水东引,维护自身安全,1939

8

23

日,苏联同德国签订了《苏德第页/共页之忧,得以发动战争。(岳麓版)[关键点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德国来说是一个暂时避免两线作战的缓兵之计,对苏联来说带有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主义色彩,对波兰等国来说带有大国强权色彩。[深化探究]材料一 双方互不使用武力;如果缔约一方成为第三国敌对行为对象时,另一方不向第三国提供任何援助……——30

年代末某条约材料二 规定两国势力范围的界限,

……在波兰是纳累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线……——30

年代末某条约秘密议定书思考(1)材料一中的某条约是指什么条约?双方为什么签订该条约?(2)针对材料二中的秘密议定书你有何看法?(3)材料一中的条约对苏联和德国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 (1)避战自保,赢得备战时间。德国:为避免以后出现两线作战局面,需要稳住苏联,让其保持中立。(2)苏德双方为了自己的利益,在牺牲他国利益的前提下划定了双方的势力范围,是利己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体现。(3)对苏联:避免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对德国:在发动大战前争取苏联中立,避免了两线作战之苦;加速了二战的爆发。课堂小结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1939

3

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欧洲安全面临威胁。为共同防范侵略,英、法、苏开始了建立集体安全体系的谈判,因英法缺乏诚意而失败。而正是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一再受到纵容,客观上加速了世界大战的爆发。随堂练习1.以英国人李顿为团长的国联调查团在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事件进行调查后,说:第页/共页“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李顿认为“使日本受害较其他国家为大”的依据是( )A.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B.华盛顿体系的束缚C.国联对日本侵略者的制裁D.中国的革命运动答案 D解析 面对法西斯势力的侵略,英法操纵的国联采取了纵容侵略的政策,虽然李顿调查团确认日本为侵略者,但并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制裁,反而为日本侵略辩护。2.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 )①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 ②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③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 ④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A.①③C.①③④

B.②④D.③④答案 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对于美国“中立政策

”表述正确的是①③;②表述错误,20世纪30还要争夺世界霸权。3.“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A

BC

D答案 A解析 从材料中出现的“捷克”“合理的解决方案”战争,联系史实可知,这正是《慕尼黑协定》签署的背景。4.1939

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旧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 )第页/共页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地坚持绥靖政策答案 D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张伯伦发生了一些动摇,但根本上仍推行绥靖政策。A

项叙述错误;B、C

两项不符合题干要求。5.为确保自己的国家安全,防止战争的再次发生,欧洲许多国家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这一主张始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德国进攻波兰后

D.慕尼黑阴谋后答案 A解析 一战以后,欧洲一些国家主张建立集体安全体系。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英法尽管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位和军事地位都因战争受到了巨大的削弱

……这种状况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国际关系史》材料二 还有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

……——《国际关系史》请回答:(1)材料一、二中英法纵容法西斯的原因有哪些?(2)依据材料,谈谈你对绥靖政策的认识。(3)绥靖政策的影响如何?第页/共页答案 主义的仇视;无视小国利益;希特勒的欺骗策略。贪欲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它是建立在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基础上的;具有反苏性质。解析 20世纪30因此本题相关材料有助于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解答的关键是全面分析材料,切勿漏掉要点。教师用书马点拨 扬·

萨里克和张伯伦的讲话反映出英法企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换马取一时的和平。点拨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反映了大国的强权和掠夺性。提示 结合

20

世纪

30

年代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对三种国际政治力量——法西斯侵略势力、反法西斯力量和英法美苏等尚未直接遭到法西斯侵略的力量进行分析。提示 课后练习 )①德意在西班牙的侵略没有危及英法的利益 ②要把法西斯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③要扼杀西班牙国内的进步力量 ④英法害怕引火烧身A.①③④ B.①②③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

,渐渐为人们所摒弃

而另一方面

,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C.①②④

D

.②③④答案 D解析 英法之所以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其根本目的是要牺牲局部利益,维护既得利益,并不是因为德意的侵略行为未触及英法的利益。因此,带①的选项都是不正确的。2.西班牙内战时,英法与美国实行的“不干涉”政策和“中立”政策实际上是纵容侵略政策。这主要是因为他们( )A.客观上限制了苏联对西班牙共和国政府进行援助B.直接支持佛朗哥叛军C.直接支持德意公开干涉西班牙D.客观上限制了西班牙共和国取得武器援助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不干涉”与“中立”当时力量对比上法西斯力量占上风,且法西斯力量可以从德意获得武器援助,故实际D。3.如果对下列两幕场景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其主题应当是( )图一 英、法、德、意签署图二 《苏德互不侵《慕尼黑协定》 犯条约》签订A.纵容侵略,危害和平C.伸张正义,惩治邪恶

B.遏制战争,共谋发展D.铸剑为犁,稳定经济答案 A解析 慕尼黑会议是英、法两国推行绥靖政策的顶峰,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使德国免除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第页/共页4.1939

年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英国首相张伯伦对希特勒的行动提出疑问:“这是老的冒险行动的终结呢,还是新的冒险行动的开端?……这是武力征服世界计划中的一个步骤吗?”这段材料( )A.表明张伯伦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说明英国放弃了绥靖政策C.反映出英德矛盾趋于激化D.表明张伯伦仍然顽固坚持绥靖政策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了英国的绥靖政策,在德国闪击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对德政策是坚持绥靖政策。5“做得好。”“容我向您转达加拿大人民热诚的贺意……我与僚属及政府,对您对人类的贡献表示无尽感佩。”二战前这种情况反映了( )①以为妥协可以维护和平是当时人们的普遍心态 ②当时的欧美人士对希特勒的扩张野心尚未形成清醒认识 ③北美的政客希望通过战争拖垮欧洲 ④罗斯福、张伯伦和达拉第都是战争狂徒( )A.①②C.②③

B.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 A6( )①纵容了法西斯侵略 ②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③使德国发动战争时避免两线作战④签约各国划分了势力范围A.①③④C.①②

B.①②③D.③④答案 C解析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是英法两国绥靖政策的顶峰,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体现第页/共页《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划定了苏德双方的势力范围,都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③④

C。[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张伯伦参加慕尼黑会议材料二 慕尼黑协定规定:将苏台德地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

……附件规定:英法将保障捷克斯洛伐克新国界不受无端侵犯……材料三 张伯伦回到伦敦,站在唐宁街

10

号的阳台上对群众说,他“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了”,“这就是我们和平时代的和平”。——《国际关系史》请回答:(1)张伯伦参加慕尼黑会议的原因是什么?(2)慕尼黑协定是英法等国推行什么政策的产物?在此之前,还有哪些事件能体现这一政策?(3)材料二中的协定及附件后来是否得到改变?慕尼黑协定又称慕尼黑阴谋,这一阴谋主要指什么?““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博士”,“这与当今“博士”“武事”或讲解“经籍”“讲师”。“教授”和“助教”“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博士”“讲师”“教授”“助教”,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