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网络媒体研究现状分析北大网络传播学_第1页
第一部分网络媒体研究现状分析北大网络传播学_第2页
第一部分网络媒体研究现状分析北大网络传播学_第3页
第一部分网络媒体研究现状分析北大网络传播学_第4页
第一部分网络媒体研究现状分析北大网络传播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网络媒体现状分析第一部分、网络媒体现状分析第四媒体的提出

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传播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互联网,以加强新闻传播工作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1998年5因特网的发展尤为迅速,它已成为中国新闻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泽民,2002年11月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

——十六大报告,江泽民,2002年11月8日标志着互联网作为大众媒体在我国获得了官方的正式承认。

1、互联网的产生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2、为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空间

3、改变了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关系,也赋予了受众和传播者以空前的自主和自由

研究中关注的几个问题如何更充分地理解和把握网络媒体的本质和特点如何对网络传播进行必要的控制和引导如何改进网络媒体信息的组织与发布方式以提高网络传播的效果如何为网络传播建立比较科学完整的学科基础和理论体系1.1网络媒体

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从技术角度而言,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技术,互联网在其为大众所熟知的前20年发展和演变历程中,传播学者基本上无所作为

——Newhagen

Rafaeli2、作为一种仍处于不断演变中的传播技术,其商业和社会使用前景尚未完全明朗之际,传播学学术界出于种种原因,对于互联网带给传播研究的意义缺乏敏锐意识和认同

——C.Soukup主要学术期刊主流传播学刊物推出互联网研究专题一批以互联网等交互技术为研究重点的学术刊物的出现

《新媒体与社会》(NewMedia&Society)

《计算机媒介传播杂志》(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Magazine)

《计算机媒介传播期刊》(Journalof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

1.2网络媒体的界定

在英文中与网络媒体对应的(相关的)说法有Internetmedia、Onlinemedia、webmedia、CMC(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等

CMC指同步或不同步的电子邮件和计算机会议,传播者通过它们将文本信息进行编码并传送到接受者的计算机

——JosephB.Walther1992Internetmedia和Webmedia

网络新闻是指传受基于Internet的新闻信息——具体说来,它是任何传送者通过Internet发布或再发布,而任何接受者通过Internet视听、下载、交互或传播的新闻信息。(杜骏飞)其它媒体的使用产生影响网络媒体使用可能会对其它媒体的使用产生影响

通过一次全美调查显示,互联网使用者比非上网者读报和听收音机多,但在看电视上没有区别。他们的基本结论是,互联网不是其它媒体使用减少的原因

——G.H.Stempel,III,T.Hargrove,J.P.Bernt

1.3对网络媒体使用的调查研究

媒体的调查与分析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传播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27.9%,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增长飞速,总数达到53.9G,比去年同期增长190.3%。CN下注册的域名数、网站数分别达到38万和62.7万。

全球已经有美国、法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这项研究

2002年12月,经过4年的准备和调查,美国方面公布了《调查数字化未来》(SurveyingTheDigitalFuture)为题的调查报告

总部设在法国的NetValue公司是一家有影响的网络调查公司,其重点是监测网络用户的网上行为

国内的研究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从1997年10月开始,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每年两次发布中国互联网的统计数据。调查依据统计学原理,同时参照国际惯例,主要采用抽样调查、网上计算机自动搜索和网上联机调查等三种方式来完成,以此了解我国上网用户的分布、基本情况、特征等概括性参数,发布我国上网用户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行为习惯以及对有关热点问题的看法和倾向等信息,成为了解我国互联网应用的权威数据。

1.4网络媒体

对传播学的影响研究

较早的有法国传播学者洛特非.马赫兹教授所著的《世界传播概览》,该书将互联网放在整个人类信息和传播方面的技术进步的大背景之下,分别从经济角度、媒体角度和社会角度论述了技术进步如何催发了信息经济、媒体国际化以及来自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变革和问题,如因特网的规范问题、新闻报道水准的倒退、媒体与暴力等重大现实问题。

——

洛特非.马赫兹著,师淑云等译.世界传播概览.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最有影响是美国学者罗杰斯.菲德勒的《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这是一本关于人类传播系统和当今媒介产业内部技术变革的书,该书以清晰的轮廓勾画了新出现的媒介技术的来龙去脉,并研究其对现有的主流媒介形式--报纸、杂志、电视和广播等的潜在影响。

——罗杰斯.菲德勒著,明安香译.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菲德勒主要观点是:

媒介形态变化的过程通常是由于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

国内的研究199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其成果为《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明安香,华夏出版社,1999)199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媒体技术与新闻传播”,199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闻传播手段的数字化:现状分析与发展预测”,199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传播新发展及其对策”。

1.5网络传播效果研究

在大众传播理论中,以传播效果理论最为突出。在大众传播研究的历史上,效果研究曾经长期是主流研究取向。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使得20世纪90年代的效果研究出现了新的热点。

在传播效果研究方法上,实证分析是常用的方法,对网络传播效果研究亦是如此

国外主要研究成果Kraut等人以美国匹兹堡地区的家庭为对象,通过免费提供计算机和上网条件,对上网与人们的社会参与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作了研究。

结果发现,上网对人们的社会参与和心理健康有“虽然轻微但显著”的负面影响。上网越多的人,通常越可能在社会联系圈方面比较小,和家人和其他人的沟通也比较少上网多的人,还比较容易感受到诸如孤独(loneliness)、沮丧(depression)和压力(stress)等消极情绪的困扰2000年,SIQSS(StanfordInstitutefortheQuantitativeStudyofSociety)通过对2689个家庭的4113个成人的访问,揭示了类似的结论。他们称互联网是一种“致人疏离的技术(isolatingtechnology)”,用户因为沉溺上网而减少和他人的接触,必然导致其社会联系的减弱。SIQSS的研究结论因为其采样的非随机性等原因而受到质疑。

国内主要研究成果香港城市大学祝建华教授:互联网的使用受到一系列因素影响,包括个人性格、社会经济状况、社会文化背景等;该学者还对互联网对大陆的价值观的影响实证分析陶然也抽样调查和个案访谈法分析了网络传媒对大学生信息获取及思维方式的影响陈彤旭、邓理峰使用观察法和内容分析讨论了网上舆论传播的规律郭良使用内容分析法具体分析了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体既有传播突发事件迅速的优势又缺乏可信度的现状。使用传播学经典理论来研究网络传播效果

崔蕴芳的《“沉默的螺旋”仍然在旋转》崔倩写的《网络上的沉默者和活跃者--以复旦大学计算机系局域网8netBBS使用者为例》,丁未、张国良的《网络传播中的“知沟”现象研究》(《现代传播》,2001.6)

匡文波《网络受众的定量研究》(《新闻传播》,2002.2)通过数据分析对网络受众进行了描述白冰、陈英《论网络媒介的受众调查方法》(《现代传播》,2002.3)概括了不同的受众调查方法

1.6网络传播系统理论研究

国内传播学的学者更热衷于网络传播系统理论的研究,致力于构建网络传播系统理论

匡文波的《网络传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张海鹰等的《网络传播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彭兰的《网络传播概论》(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雷跃捷等的《网络新闻传播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孟建主编的《E时代精神-网络媒体新论》丛书第一辑(新华出版社,2000),包括《网络文化论纲》、《网络媒体经营战略》、《网络信息采制》、《网站整体策划与设计》等

近一两年来,国内还有一大部分网络传播研究集中在网络新闻的研究上

1.7网络媒体的管理研究

由于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和国际性,在管理方面,网络媒体显得比传统媒体更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在我国,网络传播管理在实际操作方面比理论研究方面更具活力

我国政府在短短的几年中,对网络媒体的管理从无序逐渐走向有序,颁发了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和办法

我国互联网法律法规2000年信息产业部制定了《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2000年11月7日发布)《互联网信息内容服务管理办法(草案)》(2000年10月1日发布),2000年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制定出台了《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11月7日发布)2002年3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新闻宣传和信息内容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6号文件)2002年6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2002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2002年9月29日,公布《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2002年11月15日起施行)

1.8网络媒体相关问题研究

在同网络媒体相关的种种社会问题上,都有众多的专门研究,如网络文化、网络政治学、网络与种族、网络计量学、网络出版、选举、教育等

国外的相关研究DanJohnson关于赛博虚拟空间的政治学的论述MichaelWhine关于被极端主义者传播和控制的新媒体的讨论HenryJenkins关于赛博空间与种族的论述Reavy

和Perlmutter关于选举的论述Bruckman关于利用网络进行教育方法的论述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比尔.盖茨:《未来之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国内的相关研究郭良主编的《网络文化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共8本,孟建主编的《E时代精神-网络媒体新论》丛书第二辑(新华出版社,2002),包括《E时代精神》、《网络社会学》、《网络伦理》、《网站投资与运营》彭伟步:《从咖啡屋到网络公共空间--对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探讨》李永刚:《互联网络与民主的前景》1.9国内网络传播研究

的主要问题近年来网络媒体及其传播问题的研究已引起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在研究的层次上,研究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