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应急管理讲座_第1页
安全应急管理讲座_第2页
安全应急管理讲座_第3页
安全应急管理讲座_第4页
安全应急管理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讲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监督管理局董常军2007年8月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一、我国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二、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重要意义三、明确任务,扎扎实实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四、应急管理基本概念和术语说明五、应急预案编制

一、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取得很大进展(一)组织构筑应急预案框架体系(二)应急管理体制和救援能力加强(三)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得到了加强(四)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加快

两点深刻的启示:一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切实搞好“五个统筹”。这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得出的一个最重要的结论。二是一定要在全社会建立应急机制。不仅要加快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而且要建立健全其他方面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2004年3月,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一)组织构筑了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

国务院制定了国家应急预案体系,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5件国务院专项预案,国务院各部门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制定了80件部门预案以及其它方面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体系《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矿山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天然气储运事故灾难应急预案》《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海洋石油天然气开采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冶金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尾矿库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二)应急管理体制得到加强在国家层面: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在地方层面,3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都成立了应急管理领导机构,组建或明确了办事机构;北京、上海、江西、深圳等地县级以上政府都成立了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指挥机构逐步建立。(二)应急管理体制得到加强矿山方面:按照国家、区域、地方和矿山企业四级,建立了应急救援机构和队伍,目前全国已建有14个国家级区域矿山救援基地、71个救援大队、449个救援中队、1445个救援小队,救援人员约1.5万人(二)应急管理体制得到加强

消防和危险化学品方面:目前全国共有现役消防队员约12万人;目前石油化工等企业的非现役专职消防队伍约8万人。一些地方县(市)、乡(镇)政府组建的民办消防队约1.5万人,总共21万多人。(二)应急管理体制得到加强

水上搜救方面:初步建立了以海上搜救与救捞为主的水上应急救援队伍,在沿海及长江、黑龙江设有264个站点,船艇446艘,飞机11架,签订使用合同租用飞机7架,分布6个站点,应急救援队伍人数1万多人。(二)应急管理体制得到加强铁路方面:形成了按铁路局设置的应急救援队伍。各铁路局在规定地点设特等、一等救援列车,在无救援列车的二等以上车站或较大中间站设事故救援队,现有人数4300多人(二)应急管理体制得到加强民航方面:形成了以民航空管系统为主体的指挥协调和搜寻救援队伍及以机场管理机构为主体的地面救援队伍,全国现有民航公安警察、空中警察、消防队员和医疗救护人员约7000人。(二)应急管理体制得到加强核安全方面:已建成国家、核电厂所在省份、核电基地三级应急救援组织,现有各类救援专业技术人员约70人。(二)应急管理体制得到加强电力方面:建立了由国家、地方电力调度机构和电力企业及重要用户构成的全国电力安全应急救援协调指挥体系,在各发电、供电和送变电企业内部设立了1000多支专职应急救援队伍(四)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得到加强

国家加强了对气象、地震、水文、海洋环境、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煤矿瓦斯等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各地区、各信息报告工作都有较大改进,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初步形成,信息发布更加及时、准确。(五)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加快

国务院组织制定了《突发事件应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已经国务院第13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当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以六十九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2006年以来,我国公安消防部队参加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42.5万起,参加危险化学品泄漏等各类灾害事故抢险救援21.9万次,抢救和疏散遇险被困人员30140人,保护财产价值300多亿元;矿山救护队伍参加事故抢险救援3461起,抢救遇险人员4281人,1503人获救生还;海上搜救队伍组织、协调重大搜救行动2219起,成功救助遇险人员27967人;各级渔政部门组织渔业海难救助行动651起,救助渔船686艘次,救助渔民3932人。(六)救援和演练得到加强2006年3月25日,川东北油气矿再次发生严重井漏事故。中石油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主要负责人赶赴现场组织现场处理,调集专家实施科学堵漏,密切监测大气环境和河流;与重庆市以及开县政府密切合作,迅速、有效地疏散了周围居民1万余名,职工和群众无一人涉难。由于应急预案完善,政府和企业配合密切,应对措施得力,井下封堵成功,避免了2003年“12.23”事故灾难的重演。2006年4月19日,东北通辽地区普降暴雪,电网遭受严重雪灾,造成2座220千伏、45座66千伏变电站停电,2个旗(县)全部停电,通辽地区遭受了大面积停电的影响。通辽电业局迅速启动电网事故应急处置和抢修预案,及时调整供电方式,尽可能保证电力供应。深入客户提供帮助,做好备用电源自启动及自救工作。连夜调回在外地的电力安装人员,共出动625台车辆、310个抢险组、3122人,克服现场恶劣的自然条件,全力组织抢险抗灾,千方百计恢复供电。2006年5月17日,受台风“珍珠”的影响,几十艘越南籍渔船及数百名越南渔民在我南中国海遇险。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先后派出救助船舶及专业救助直升机前往越南籍渔船和渔民可能遇险的海域展开大范围的搜救行动。经过16天的海、空联合搜救,搜寻海域面积达271260平方公里,成功地对15艘越南籍渔船、330名越南渔民实施了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搜救工作取得成功。2006年8月3日,因受强台风影响,中国海运集团公司“永安4”轮船海上搁浅;同日,中海油集团公司“海洋石油298”轮船主拖缆断裂,失去动力。两船共91人被困。接到报警后,中海油、中海运、交通部、安监总局、国资委分别启动预案,协调各方组织救援,并请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前往事发海域予以援助,使涉险人员全部获救。2006年9月11日,中铁工程公司遂道二局在云南广砚高速公路遂道施工中,发生塌方事故,25人被困。事故发生后,中铁工程公司以及当地政府及时确定三套抢救方案,从正面、侧面和顶部钻洞开通、清除塌方,同时进行营救,经过23个小时的抢险救援,25人全部脱险。2007年7月29日,河南省三门峡地区急降暴雨,引起山洪暴发,洪水造成流经陕县支建矿业有限公司(支建煤矿)被淹。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迅速赶赴现场,共同研究确定了“一堵、二排、三送”的抢险方案,通过76个小时的艰苦奋战,最终取得了救援成功。截至8月1日12时53分,69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2007年8月5日凌晨1时左右,由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十六局四公司负责施工的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湖北省恩施州境内)Ⅰ线DK124+602掌子面爆破后,在组织出砟过程中突发突水突泥事故,一个半小时内突水量15.1万立方米,泥石量5.35万立方米,正在隧道中作业的52名施工人员被困,经过紧张施救,救出43人。近几年来自治区及各地发生一些特大事故后,如5.13红二电油罐爆炸、7.15二硫化碳运输车辆自燃,4.4液化车倾翻事故,由于救援及时,指挥有力,避免发生二次事故,在最短的时间内处置事故,把事故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面降低到最低限度,取得了一定成效。2006年9月23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省政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扬子石化举行了海、陆、空齐动的大规模泄漏事故预案演练。2006年6月4日,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安厅、消防局、卫生厅、环保局、气象局、通信管理局、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石化总厂等15家单位共同组织,在乌鲁木齐石化公司举行了自治区特大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各单位参与演练人员900人,出动消防、环保、检测、救护等车辆60余辆。二、居安思危,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

产应急管理的重要意义(一)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分析

(二)我国目前处于事故高发期(一)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分析1、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总体呈上升态势。2、近两年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总体呈下降态势。3、全国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4、总体事故下降,特大事故居高不下。

1990--2002年全国各类事故情况

年份合计死亡人数火灾死亡人数道路死亡人数水上死亡人数铁路死亡人数民航死亡人数企业死亡人数199068342217249271703842897759199172618210553292554880757855199278568193758729557908326879941993962982378635085279989761982019949967227656636254395271602031519951035432278714947319031420005199610160022257365566578177172311997101037272273861582796637158691998104126238978067606840221466019991080862744835297698396611258720001177183021934935608916471168120011304912314106367490840901255420021393932393109381463821713414924平均增幅6.28%2.0%6.4%-5.2%-0.6%0.8%3.1%1、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总体呈上升态势。平均指数:106.40平均增长率:6.4%年份合计死亡人数火灾死亡道路死亡人数水上死亡铁路死亡民航工矿死亡021393932393109381463821713414924031363402497104372498853001732504136755255710707748979926116497051270892496987384797380315868平均增长-3.0%1.4%-3.4%1.1%-3.6%-72.%2.1%2、近两年生产安全事故总体呈下降态势

3、全国特大安全事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全国特大死亡事故频繁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每年都在130起左右,平均不到3天1起;一次死亡30人以上事故每年在14起左右,平均每月发生1起。从表中还可以看出,煤矿和道路交通特大和特别重大事故多发。特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依然相当严峻。

1996年至2004年,全区共发生各类事故110599起,死亡28388人,受伤人数67858人,平均每年发生事故12289起,年均死亡3154人。注:1996-2005年,死亡人数上升幅度41.82%,年均上升4.2%。4、总体事故下降,特大事故居高不下

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717938起,死亡127089人,同比减少85639起,减少9666人,分别下降10.7%和7.1%;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134起,死亡3049人,与上年同比分别上升2.3%和17%;全国一次死亡30人以上事故17起,死亡1200人,与上年同比分别上升6.3%和28.1%。

(二)我国目前处于事故高发期研究发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事故死亡数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快速增长期间时,生产安全事故也相应的较快上升,并在一个时期内处于高位波动状态,我们将这个阶段称为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

(二)我国目前处于事故高发期安全生产状况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安全事故多发;二是工业化中级阶段,生产安全事故达到事故高峰并逐步得到控制;三是工业化高级阶段,生产安全事故快速下降;四是后工业化时代,事故稳中有降,事故死亡人数很少。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属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属于事故高发期或易发期。图2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关系1917-2002年日本职业事故死亡人数与人均GDP的发展变化趋势1917192119251931193719481952195619601964196819721976198019841988199219962000(二)我国目前处于事故高发期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十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机动车拥有量和机动车驾驶员每年以20%的幅度增长,煤炭产量翻了一番,达到21亿吨,煤价增长近十倍,煤炭企业为实现高额利润违章冒险作业,超能力生产。所有这些,客观上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压力。

(二)我国目前处于事故高发期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和交通运输规模急剧扩大;另一方面安全法制尚不健全,政府安全监管机制不完善,科技和生产力水平较低,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教育和培训相对滞后,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事故发生。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坚持不懈地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细抓实抓好。三、明确任务,扎扎实实推进安全

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工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一)工作目标

在“十一五”期间,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建立健全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和国家、省(区、市)市(地)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区域、骨干、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依靠科技进步,建设安全生产应急信息系统和应急救援支撑保障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企业自主到位,社会共同参与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格局。(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及其他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根据国家安全生产事故有关应急预案,分门别类制定修订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制订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包括集团公司(总公司)、子公司或分公司、基层单位以及关键工作岗位在内的应急预案体系,并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相互衔接。(三)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

到2008年,完成省、市两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建设;应急救援任务重、重大危险源较多的县也要根据需要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做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指挥工作机构、职责、编制、人员、经费五落实。(四)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队伍和能力建设

依据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总体规划,依托大中型企业和社会救援力量,优化、整合各类应急救援资源,建设国家、区域、骨干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能力建设。尽快形成以企业应急救援力量为基础,以国家级区域专业应急救援基地和地方骨干专业队伍为中坚力量,以应急救援志愿者等社会救援力量为补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

抓紧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的立法准备工作和公布后的具体实施工作;抓紧研究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救援资源管理、信息管理、队伍建设、培训教育等配套规章规程和标准,尽快形成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规标准体系。(六)坚持预防为主、防救结合

做好事故防范工作

加强风险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与监控,做好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改工作。建立预警制度,加强事故灾难预测预警工作,要定期对重大危险源和重点部位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信息要及时进行预警。自治区即将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建档工作。(七)做好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工作

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现场抢救,控制险情,减少损失。依靠科技手段,加强事故发展趋势预测工作,发挥专家的作用,科学制定事故现场救援方案。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的现场组织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有效组织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救援力量,调集救援物资与装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八)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

和宣传教育工作

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培训纳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出版、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文化力量的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救援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普及安全生产事故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知识,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救援技能,增强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九)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支撑保障体系建设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水平。成立国家、专业、地方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专家组,对应急管理、事故救援提供技术支持;依托大型企业、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研究和工程中心,开展突发性事故灾难预防、处置的研究攻关;鼓励、支持救援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救援技术和装备,提高应急救援装备的科技含量。四、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说明突发公共事件:是指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其他严重危害,影响、威胁局部区域或者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定的,需要由政府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应对的突发事件。突发公共事件一般包括自然或者人为因素引发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类型。四、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说明紧急状态:是指应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过程中,采取常规措施无法有效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时,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宣布在特定地域甚至全国采取临时性非常规措施、行使紧急立法权的一种严重危机状态。四、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说明次生、衍生事件:是指某一突发公共事件所派生或者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的其他事件。四、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说明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四、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说明总体预案:(综合预案)是指国家或者某个地区、部门、单位为应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综合性应急预案。总体预案主要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四、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说明专项预案:是指国家或者某个地区、部门、单位为应对某类突发公共事件或者为发挥某项重要功能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预案通常作为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专项预案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四、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说明现场处置方案:(操作程序)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四、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说明部门预案:是指政府的有关部门根据其职责分工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单项预案:是指国家或者某个地区、部门、单位,针对某个具体活动或者项目,为应对其实施中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应急预案。四、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说明应急操作手册:是指为便于应急响应相关人员掌握和快速查阅有关职责、程序、规程、通讯方式以及人力资源等关键内容而编写的简明文本。四、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说明应急管理:是指政府、部门、单位等组织为有效地预防、预测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其可能造成的损失或者负面影响,所进行的制订应急法律法规、应急预案以及建立健全应急体制和应急处置等方面工作的统称。四、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说明一案三制:是指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所制订的应急预案和建立的应急体制、应急机制、相关法律制度的简称。监测: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收集突发公共事件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评估预测的过程。四、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说明预警:是指根据监测结果,判断突发公共事件可能或即将发生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或应急预案相关规定,公开或在一定范围内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并提出相关应急建议的行动。四、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说明救灾:是指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社会组织及公民为救助生命、维持基本生存需要和保护财产等所采取的各种直接措施。恢复:是指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为使生产、工作、生活、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四、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说明事件前兆阶段:是指从预示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发生的各种征兆开始出现到突发公共事件实际发生之前的阶段。事件发生阶段:是指突发公共事件从发生到其危害和影响得到基本控制的阶段。事后阶段:是指从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和影响得到基本控制到生产、工作、生活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等得到基本恢复的阶段。四、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说明先期处置:是指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在事发地第一时间内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应急处置:是指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所采取的一系列的应急响应措施。应急保障:是指为保障应急处置的顺利进行而采取的各项保证措施。一般按功能分为:人力、财力、物资、交通运输、医疗卫生、治安维护、人员防护、通讯与信息、公共设施、社会沟通、技术支撑以及其他保障。四、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说明后期处置:是指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和影响得到基本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社会秩序和生态环境恢复正常状态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预警分级:是指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紧急程度所划定的警报等级。发布时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四、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说明应急响应分级:是指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等级、影响的范围、严重程度和事发地的应急能力所划定的应急响应等级。四、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说明应急能力评估:是指对某一地区、部门或者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应对可能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的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预测与预警能力、社会控制效能、行动反应能力、工程防御能力、灾害救援能力和资源保障能力等。四、应急管理基本术语说明应急后评估:是指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结束后,为了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能力,对各阶段应急工作进行的总结和评估。五、应急预案编制(一)定义应急预案又称事故应急计划,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是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对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应急人员职责、应急程序、保障措施等预先做的安排。五、应急预案编制一个好的应急预案必须回答事前、事发、事中和事后怎么做?做什么?何时做?谁去做?用什么资源做?预案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预案是万万不能的。

(二)应急预案分类★

按行政区域分•

国家预案•

省预案•

市预案•

企事单位预案★

按责任主体分•

政府预案•

企事业单位预案

按事件类型•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按对象范围分• 综合预案• 专项预案• 现场预案• 临时单项预案

(三)应急预案的总目标„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并尽可能消除;„事故一旦发生,将事故对人、财产和环境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四)制定应急预案的必要性„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渴望安全健康的生活„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有效的应急救援可将事故损失降至无应急救援时的6%(五)应急预案重要作用‡应急预案是有序、高效、快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确定了应急救援的范围和体系;‡有利于做出及时的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成为企业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的基础;‡当发生重大事故,影响范围大时,有利于政府救援部门的协调;‡有利于提高企业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六)应急预案原则和任务„基本原则前提:预防为主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五

应急预案编制

任务‡立即抢救受害人员‡迅速控制危险源‡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七)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总体情况:1.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得到重视。2.应急组织机构健全、职责分工明确。3.预案整体格式规范、层次清晰。4.个别企业应急预案编制水平较高。5.部分企业应急预案已成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应急预案内容粗略。2.应急预案的规范性较差。3.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差。4.应急预案科学性不强。5.将应急预案与应急规章或制度混淆。6.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意见及建议:1.国家应加强对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的宣贯2.加强对企业有关人员应急预案编制知识的培训3.制定对企业应急预案评审的办法4.开展对企业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活动5.开展对应急预案编制方面的研究工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解决目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要素不全、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衔接等问题,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制定本标准。《导则》引言《导则》引言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体系、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处置方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立足自救。《导则》主要内容导则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导则对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提出了要求,描述企业应急预案编制程序,重点帮助企业编制切合实际的应急预案。导则提出了应急预案体系,并分别对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进行了描述,重点解决目前企业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内容重复,上下一样粗的问题。《导则》主要内容综合应急预案主要针对企业危险性分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建立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组织机构,完善预防预警工作机制、应急响应工作程序和应急保障措施。专项应急预案主要针对企业重大危险源和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的具体应对方案,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导则》主要内容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应做到针对性强,责任明确,方法具体、明了,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事故特征、应急组织与职责、应急处置和注意事项等。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

种类、生产规模等特点,可以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

行调整。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应急预案

emergency

response

plan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

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2.2

应急准备

emergency

preparedness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

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2.术语和定义2.3

应急响应

emergency

response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2.4

应急救援

emergency

rescue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

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

的救援措施或行动。2.5

恢复

recovery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

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行动或措施。3.应急预案的编制3.1 编制准备编制应急预案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a)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b)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c)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d)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e)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f)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3.2.1 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3.2.2 资料收集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3.2.3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3.2.4 应急能力评估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4.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4.1

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4.2

专项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

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

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

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

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4.3

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

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

迅速反应、正确处置。5.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5.1

总则5.1.1

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5.1.2

编制依据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5.1.3

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通过编制并实施本预案,提高公司处置重大事故的能力。公司各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应依据本预案对重大事故进行有效

处置,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重大事故及其造成的损害,在最

短时间内使公司恢复正常运行,实现下列四个目标:(1)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公司的人员伤亡;(2)避免或最大限度减少公司的财产损失;(3)避免或最大程度减轻对公司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4)避免或最大限度减轻对公司的社会声誉和公众形象的

负面影响;5.1.4

预案体系说明本预案的层次以及与其他相关应急预案的关系。5.1.5

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见范例:某企业应急工作原则某企业应急工作原则(1)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企业的主体责任,把保障员工和人民群众

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

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公共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评估、治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某企业应急工作原则(3)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集团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健全分

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

理体制,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切实履行集团公司

机关的管理、监督、协调、服务职能,充分发挥专

业应急机构的作用。5.2

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分析5.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

说明。5.2.2

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5.3

组织体系及职责5.3.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5.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

工作任务及职责。组织机构及职责示范1某企业组织机构设有:安全保卫科、生产科、设备动力科、卫生科、总务科、供应科、环保科等职能部门,其应急救援系统为:总指挥: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负责组织指挥全厂的应急救援副总指挥:由安全科长或负责安全生产的副职负责人担任,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指挥部成员:在指挥部统一指挥下进行工作。安全保卫科:负责灭火、警戒、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工作。生产科: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调度工作,同时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工作。设备动力科:协助总指挥负责工程抢险抢修工作的现场指挥卫生科: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供应科: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环保科:负责事故现场及有害物质扩散区域内的无害化处理及监测工作。5.4

预防预警5.4.1

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5.4.2

预警行动

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5.4.3

信息报告与处置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a)

信息报告与通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b)

信息上报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

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c)

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5.5

应急响应5.5.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5.5.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应急响应1应急指挥2应急避险3警戒与治安4消防抢险5医疗救护6应急人员安全7事态监测与评估8资源调配9扩大应急应急指挥制定指挥、协调和决策程序,保证统一指挥评估事故初始状态—确认紧急状态—迅速有效应急决策—建立现场工作区域—确定重点保护区域—明确优先行动—合理高效使用应急资源—指导协调救援。应急避险‡疏散决策‡疏散区域‡人群数量‡疏散距离、线路‡所需时间‡可利用时间‡运输工具‡风向等环境变化‡特殊人群(老弱病残)‡蔽护所‡基本生活条件警戒与治安建立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障救援交通畅通,避免不必要伤亡•现场管制•外围管制消防和抢险‡控制事故发展,防止蔓延扩大‡积极营救受害人员‡预备充分的抢险器材与物资‡对抢险人员进行充分的培训‡周密安排现场指挥医疗救护医疗救援:•辖区可能出现人员伤害的种类•相应专业与数量的医生或护士•附近区域医疗人员和其他救援小组•当地卫生部门官员•医疗设备和医药供应商•毒物控制中心医疗救护临时区行动:•接收、储存、供给后勤物资•应急部署前集合企业外应急人员•停放各种车辆•建立非污染区事态监测与评估建立场内外监测和评估程序,动态监测事故发展形势与影响„监测组织:„安全„环保„卫生„防化‡监测内容:‡空气、水、食物等污染状况‡事故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程度‡应急行动人员与机构、疏散人群‡评估内容:‡设备与人员是否充足‡指挥控制系统能力‡是否升降警报级别应急人员安全优先考虑应急救援人员人身安全„ 安全预防措施„ 个体防护设备„ 现场安全监测„ 撤离条件与程序资源调配•人力资源(用于应急时的人员)•应急设备和装备基本装备:‹ 通讯装备‹ 交通、培训设备‹ 备用电力设备‹ 防护装备、气象设备资源调配专用装备:有毒物质侦检装备医疗急救设备及药物消防设备、灭火及供水系统危险物质泄漏控制设备个人防护装备特殊危险的专用工具和设施预测有毒物质扩散的软件和硬件

扩大应急扩大应急主要依据:——事故灾难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能力。

而后者是“升级”的最基本条件。扩大应急救援主要是提高指挥级别,扩大应急范围等。如何请求进行扩大应急?5.5.3

应急结束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

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

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明确:a)

事故情况上报事项;b)

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c)

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5.6

信息发布明确事故信息发布的部门,发布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

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5.7

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信息发布

统一发布媒体信息 明确发布单位 拟写新闻通稿设立新闻发布中心建立信息获取渠道现场恢复(事故调查)制定恢复程序,充分考虑恢复过程的危险,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现场清洁与净化•现场警戒安全•对从业人员提供帮助•对破坏损失的评估•保险的索赔•事故调查•重建5.8

保障措施5.8.1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5.8.2

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5.8.3

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应急人员联系方式要保证各级应急人员通信畅通,发生变化要随时通告有关单位和人员。5.8.4

经费保障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

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5.8.5其他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5.9

培训与演练5.9.1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5.9.2演练

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5.10奖惩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5.11

附则5.11.1

术语和定义

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5.11.2

预案备案

明确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5.11.3

预案维护和更新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

改进。5.11.4

制定与解释

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5.11.5

预案实施与生效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6.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6.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季节

及事故严重程度进行确定。6.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6.3

组织机构及职责6.3.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6.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6.4

预防与预警6.4.1

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6.4.2

预警行动

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6.5

信息报告程序

主要包括:a)

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b)

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c)

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d)

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e)

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6.6

应急处置6.6.1

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6.6.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6.6.3

处置措施

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煤矿瓦斯爆炸、冒顶片帮、火灾、透水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6.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7.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7.1

事故特征主要包括:a)

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b)

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c)

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d)

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7.2

应急组织与职责主要包括:a)

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b)

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应同单位或车间、班组

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7.3

应急处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

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

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

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b)

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

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

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c)

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

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7.4

注意事项主要包括:a)

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b)

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c)

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d)

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e)

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f)

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g)

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8.附件8

附件8.1

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并不断进行更新。8.2

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重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等。8.3

规范化格式文本

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8.4

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主要包括:a)

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b)

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c)

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d)

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的标识;e)

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8.5

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列出与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