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_第1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_第2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_第3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_第4页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件岳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种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创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模式)改革: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二战前:大萧条与美国罗斯福新政——实践凯恩斯主义——理论二战后的调整: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三单元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标要求: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2.列举“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新经济政策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背景: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1.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对俄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2.长期的战争使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形势。(二)目的:战时,保证军事胜利,巩固政权;战后,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农业方面: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缴售国家;工业方面: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流通方面: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都有国家集中分配;分配方面: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二)主要内容(三)评价: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范围上,时间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说明直接过渡是错误的)特点: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采用军事与行政命令根本问题: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新经济政策视频二新经济政策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暴动者提出“拥护苏维埃,但不要共产党人参加”的口号。苏维埃政权的形式十分危急。材料反映了什么?针对某些水兵中爆发的不满情绪,列宁在深思着,酝酿着实行新经济政策。1920年苏俄发生示威游行(一)背景: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1.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亟待恢复经济,国家也无能力组织所有企业生产2.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的不满与日俱增,(二)目的解决国内经济困难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贸易取消自由贸易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制内容政策(否决商品货币关系)(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归国有)(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管理)(平均主义)(按劳取酬)(三)内容及实质(纳税后的余粮归农民支配)固定粮食税政府对国企实行经济核算,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实行自由贸易实行工资制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单一的公有制体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管理方法、手段经济体制★实质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原理: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水平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四)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实质、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了哪些调整),主要依据是什么?(1)新的指导思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经济,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恢复商品生产,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即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改善和工农联盟,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新的内容:略(2)依据:国情即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生机勃勃的工厂由于实行新经济政策,耶戈列夫斯克地方农民的积极性迅速提高,这是他们在踊跃交纳粮食税(1922年)。(五)你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①苏俄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工农联盟得到巩固,苏维埃政权得以稳固;②表明俄共(布)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从国情出发,找到了一条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第一条说明了什么?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情感体验:列宁在其遗嘱中有关斯大林的叙述:“……斯大林同志当了总书记,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但他能不能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斯大林同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的来往中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是不可容忍的了。”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三.斯大林模式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原因?

斯大林模式?20世纪20~50年代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及文化科学事业等决策权集中在党中央的最高层。它的特征是经济高度计划性,政治高度集权化(一)斯大林模式建立的过程和手段1.工业化2.农业集体化3.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经济计划总结斯大林模式建立的手段(二)斯大林模式的特点1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2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3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4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判断政策是否正确的依据在于:⒈是否符合国情;

⒉是否有利于政权的巩固;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⒋是否有利于广大人民长远的根本的利益;……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材料一: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已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用不到20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去用了50年到100年所走过的道路。评价1: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国力大增评价2:开辟了一种新的经济体制和工业化模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关注。材料二: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苏联“一五”计划之后,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材料三: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国军队突袭苏联。一星期内,苏军损失兵力100万人以上,西部工业区全部沦陷。希特勒微笑着声称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庆祝的仪式,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德军不仅被全线扼止,而且开始遭遇反攻。希特勒不明白,已经失去西部工业基地的苏联,为什么会越战越强?……即使在最艰苦的1942年,苏联飞机产量仍达到两万架以上,比德军几乎超出一倍。苏联巨大的工业能力压倒了纳粹德国,成为制胜的利剑。——《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评价3:增强了苏联的国防力量,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评价4:农轻重比例失调,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各部门发展的状况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长率农业产值8.1%轻工业产值210%重工业产值550%材料五: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价93卢布。

苏联时期,曾流传这样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苏,参观“伟大的建设成就”。陪同的苏联官员得意的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时,苏联每一个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我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队。”请问:造成当时苏联家庭要“开着飞机”赶去“排队”买面包的主要原因是A.长期战争破坏社会经济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食品短缺C.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D.赞扬了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应怎样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

苏联笑话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说:“没锅。”

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柴。”

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认识“斯大林模式”的得与失?材料六:肉类按人口平均计算,1913年为31.4公斤/年,1955年为31.8公斤/年。——周荣坤《苏联基本数字手册》第116页评价5: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三)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它适应了落后国家求生存、求发展的迫切需要。1.积极影响:①国家能够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②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③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④斯大林工业国家的强大物质优势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1、目的:三、斯大林模式为迅速增强经济和军事实力2、途径: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3、表现:4、特点:1)、经济:2)、政治:3)、思想文化: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高度集权行政干预手段管理学术文化;个人崇拜1929年12月21日,举国上下庆祝斯大林50寿辰。《真理报》用8个版面刊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祝寿文章,称颂斯大林是列宁的唯一主要助手,是列宁事业的继承人,是活着的列宁。各地党政组织和个人也纷纷向斯大林发出致敬信。许多城市、工厂、农庄和街道甚至山峰都用斯大林的名字来命名。此后,过分颂扬之风愈演愈烈,进而成为一种政治思潮。一切成绩胜利都归功于斯大林。斯大林就是党和国家的化身,真理的代表,他的讲话成为人们工作、发言的唯一依据,判断事物对错的唯一标准。斯大林被奉为神明,当作偶像顶礼膜拜。高度集中(高度集权)2.消极影响:①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③剥夺农民的太多,导致生产积极性不高;④长期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根本问题: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探究:联系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变化,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的那些启示?

(1)制定政策必须依据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