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背景说明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春节无疑是一个充满了快乐的盛大节日。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老舍先生正是以一个孩子的眼光,为我们描绘了那个遥远却又熟悉的北京的春节。因此,在这样一篇散发着浓浓中国年味儿的文章面前,我选择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让学生在自由自在、兴味十足的读书思考中,走进文本,走进语言。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北京的春节》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章对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语言简洁生动,字里行间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年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春节习俗,充满了民俗文化的风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感受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难点(1)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截然不同”“逛”“高潮”等词语。(2)通过反复读书,从字里行间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二)学情分析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三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对于春节这一传统民俗节日,学生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我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他们的能动性。但文中提到了不少老北京特有的风俗,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受年龄和认知水平所限,知道得比较少,理解起来相对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用恰当的方法加以引导。三、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能够将课文中生字的字音读准确,并在此基础上将课文读流利。.通过阅读能找出北京的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二)能力目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三)情感态度目标指导学生深入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断的思考交流过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四、教学方法《北京的春节》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佳品。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我以文章的语言为抓手,引导学生读、议、思、品,让学生在有滋有味地朗读中倾听文本发出的声音,想象文本描绘的画面,从而感知文本那优美的语言,进而体会到语言里蕴涵着的对老北京的那份浓浓的爱。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春联。六、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送红包,贴春联.老师有份礼物要送给大家。出示红包,请学生说祝福的话。赠送红包。.打开礼物—一红包里装的是春联。贴春联,读春联。(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大大的红包,喜庆的春联,你想到了什么?板书课题,这节课继续学习《北京的春节》。齐读课题。.出示读书要求:放开嗓门,自己读,争取读流利。.整理:读一遍书要有一遍的收获,回想一下,北京的春节期间都有哪些特别的日子。出示提示:请学生读老师的提示词,说出对应的日子。.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腊八、腊月十九的风俗,这节课咱们重点在后面的课文中感受老北京春节那浓浓的年味儿。(三)直奔重点,细读感悟.出示读书要求:默读后面的课文。(1)边读边想,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2)边读边画,画出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读完后自己给自己评一评,你能完成几颗星?.汇报。学习第四自然段(除夕)。(1)指导学生读流利: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描写除夕的段落。(板书)有没有人觉得自己能读得比他更流利,更好?(适当鼓励、评价。)(2)指导读出画面。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想象: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在脑海里有没有看见些什么,听见些什么,想起些什么?交流,听老师读课文你想起的画面。(交流中指导“彻夜不绝“团圆饭”的理解。)教师描述画面,学生读引起联想的句子:知道老师想起什么了吗?听,厨房里传来了一阵响声,滋啦滋啦,油开了,菜下锅了,锅碗瓢盆,乒乒乓乓,鸡鸭鱼肉,一齐上阵,闻一闻,好香啊,原来是我最爱吃的红烧肉出锅了。是哪一句让老师想到了这些?指导读“酒肉的香味”一句。边读边想,边想画面边读。齐读。(3)指导读出热闹:把这一幅幅画面连起来,你感觉到了一个怎样的除夕?怎样才能把热闹读出来?(提示:不是声音大就显得热闹。)琢磨琢磨,试着读一读,要读出热闹,应该把哪些字、词强调出来。指名读,评(听出来了吗?从哪个词中听的?)。齐读。学习第五自然段(初一)。(1)指名读,交流感受: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初一?(预设:有趣,热闹,好玩。)(2)挑起冲突:热闹,除夕是热闹的,初一也是热闹的。不过老师就奇怪了,你看这个句子:大年初一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有什么不同?读一读,感受感受。交流。(此环节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定。)(3)指导朗读庙会句。出示庙会课件,带大家上老北京的庙会逛一逛。采访:逛完庙会有什么想说的?把你从庙会上看到的,感受到的读出来。(4)抓“逛”理解“截然不同”这种东看看西瞅瞅的动作,作者是用哪一个字来形容的?把这两个字比比看,发现什么了吗?“赶”字很急,“逛”字很闲,赶,往哪儿赶?逛是在哪儿逛?所以说,大年初一的景象和除夕截然不同。学习第六自然段(元宵)。(1)自读元宵段,请同学想想:老北京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2)交流,读相关句子。(3)重点指导读花灯句。指名读。评。想象一下“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放到句子里读出来。齐读。(4)漏省略号,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练习说话:出示漏了省略号的句子。从省略号中看出了什么?发挥想象,省略号里还藏着什么样的灯。(用有的是……有的是……连起来说说。)(四)齐读童谣,整体回归.老师把北京的春节从腊八到正月十九这段时间的风俗编成了一首童谣。拍手齐读。.用一个词说说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板书。.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课题。(五)课后作业上网搜集北京的春节还有哪些不一样的风俗,也可以和爷爷奶奶聊聊老安庆的春节,整理好资料,出一期“春节民俗展”的班级手抄报。教学反思“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先生如是说。在这篇散文的教学中,我努力做的,也正是领着学生在文字中慢慢行走,透过文字,闻出年的味道,听见年的声音,感受年的乐趣。.品词语,丰富学生对词语的形象感受中年级段是培养学生理解词句能力的重要阶段,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为学生走进文本营造的情境搭建了最关键的桥梁。在教学预设中,我从《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梳理出了诸如“热闹”“灯火通明”“彻夜不绝”“张灯结彩”等词语,这些词语描绘出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象,但是,对于三年级孩子来说,有的词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有的词虽然不难理解却容易被学生忽略,轻轻点过便浅尝辄止。教学中,我运用感性的手法,启动学生的想象,丰富每个词语在学生头脑中的形象,争取像于永正老师说的,让词语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譬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我做了如下设计。(1)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从老师的朗读中,你都听见了什么,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把你看到、听到、想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听。(3)把这一幅幅画面串起来,你感受到了什么?用文中的词来说一说。(4)比一比,谁能把这种“热闹”朗读出来。设计中,我从朗读入,由朗读出,掂量了几个来回,但围绕的却是“热闹”这一关键词语。老师的动情朗读使学生陶醉在文字勾连起的画面中,让学生在听读想象中感受了“热闹”学生畅快自由地说想到的画面,既让学生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在交流中丰富了“热闹”最后再归于“热闹”,让学生把热闹的气氛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对于除夕夜那种热闹气氛的形象感受。.抓标点,读出标点背后的内容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对老舍先生这样的大作家的名作品,怕是连一个标点都是值得思考、品味、推敲的精妙处。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在教学描写元宵节的段落时作出了这样的设计。在学生自由交流各自对元宵节的感受后,教师出示元宵节的段落请学生齐声朗读。大多数学生读完后都“敏锐”地发现,老师出示的段落有错误:“老师,大屏幕上的标点打错了。那一句不是句号,应该是省略号!教师顺势利导:比比看,用句号好还是用省略号好?你从省略号中看到了什么?问题一出,学生们纷纷高举小手,一番叽叽喳喳的议论后,就连刚开始没有注意到省略号的学生也开始对省略号的用处有了感悟。当听到一个小女生用娇嫩的声音告诉其他同学:省略号里藏着许多各种各样的灯!“我莞尔一笑,学生们已经在这样的朗读比较中进行了一番咬文嚼字。其实正是这样,从孩子们接触文字开始,我们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在每一节课中、每一篇课文中渗透性地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能力。.唱童谣,深化对文章的整体感受如果说文本细读的方法是深入文字,细嚼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意味,文本细读的目的却是为了让读者更深刻、更明了地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要描绘的意境。所以,在钻进文本,深入研读之后,我将《北京的春节》中介绍的重要日子、特殊风俗编进了一首童谣中,在童音清脆的吟唱中领着学生回归整体,深化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受。几番执教,热闹沉淀后是我对自己教学设计能力、课堂调控能力的反省,为什么有些环节不同,课堂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学生的精彩发言让我的导语相形见绌,如何提高自己的导语能力,让课堂上这种因为师生交流而迸发的火花更多更亮……《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简案)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和揣摩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准备:.ppt课件;2.电子白板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际感悟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图片,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春节)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思考:A.、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在文中画出来。B、完成表格:时 间风俗习惯腊月初旬至二十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买杂拌、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元宵张灯结彩、挂花灯、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残灯末庙、春节结束2、小组内交流讨论,释疑解惑。3、按老规矩,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这个年过的可真够长的。请看大屏幕上的时间,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四、交流探讨,感受年味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文中空白中做好批注。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汇报。A、腊八:腊八粥:抓住“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比喻的生动,老舍语言的幽默风趣以及人们丰收的喜悦,新年的快乐,以及对来年农业生产的美好祝福。腊八蒜:体会色如翡翠,色味双美,指导学生读“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读出让我们垂涎三尺的浓浓的年味。B、除夕:通过有感情朗读句子,体会除夕的热闹喜庆,了解守岁。过渡:熬过了除夕夜,人们通过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于是正月初一到来了。C、正月初一:体会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截然不同,感受人们的悠闲、快乐。D、元宵节:看元宵节花灯展,通过具体句子及词语体会灯的数量多,种类多,饱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以及元宵节的美好快乐。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五、拓展延伸,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1、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印象最深刻的四个日子: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同学们为什么对这四部分印象特别深刻呢?(生交流)这四部分作者写得特别详细,其它部分写得比较简略。2、小结:老舍先生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六、布置作业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写一篇写一写自己家乡的过年习俗。七、板书设计热闹团圆热闹团圆除夕:正月初一: 喜庆元宵节: 祥和详略得当印象深刻《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教材分析《草原》一课是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觉,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这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副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欢迎的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全文,文章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又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学情分析由于地域的限制,绝大数同学对大草原的了解不多,但大部分同学都向往草原,学习这篇文章,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了解,也可以在网上查看草原的风光和民族风情。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课文,因此要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朗读品味,感受大草原的美。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读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难点:联系课文,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教学准备搜集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大屏幕展示草原画面)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1、读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也可以把预习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2、教师随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板书)三、细读课文,质疑问难。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注意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相机指导。过渡: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们特别认真,尤其是同学们能抓住重点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课前查找的资料,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2、小组同学自学交流,认识上达成共识后,待会汇报你们自学的成果。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组织教学。四、赏读诵咏,潜心涵泳。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同学们小组的活动,每个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特别高,很多同学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我们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谈谈你们的体会和理解认识。(一)指名研读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学,汇报学习的情况。1、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说说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书上的词语或者自己概括词语加以总结,请同学把这些词板书在黑板上。〔你体会的很好,能否用书上的重点的词语加以总结,把它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参与板书课文中的重点的词语。学生板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错别字。〕2、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学生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的思想感情。(听了同学们谈的对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来吧!)3、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课文。过渡:这么迷人的景色,这么优美的语句,我们真的应该多读读。选择本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板书:风景美〕4、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适时鼓励。(二)研读老舍先生在访问中被热情招待的部分。过渡:同学们通过边读边谈体会的方法,我们感受到草原的美,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在访问的过程中又什么的感受呢?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部分,放声朗读课文。2、指导学生交流理解课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1)、迎接远客:学生先读重点的语句谈体会,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小结: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随后他们来到了蒙古包外。(2)、学生齐读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3)、热情接待:先让学生随作者一起走进蒙古包,看看发生什么样的事,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谈谈为什么这样读课文。(学生概括板书词语)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1、如果自己是一位访问团的成员,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又受到内蒙古人民的热情款待,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能不能对热情的蒙古人民发出访问我们家乡的邀请?(教师板书:人情美)2、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今天的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阳下,怎么舍得分别?作者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六.联系生活,课内外结合。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见所闻,课下收集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草原资料或者图片,在班上交流展评,并就保护环境方面谈谈感受。七、板书设计草原风景美 人情美相见 热情款待 盛情教学反思《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的风景美,人情美,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习课文,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美,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因此,我教学本文,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中理解。1、赏读诵咏,理解美。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辽阔的美丽图画。精读时,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揣摩、品味语言美,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描绘的图画美,受到美的陶冶。先生笔下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什么地方更可爱呢?作者抓住“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来写的。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并闭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让学生的感受与作者有相同的美感。让学生读出“我”赞美草原美的方式是“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追问:“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作者受到美的感染,决意用歌声来赞美草原。天很美,抓住“蓝”得很美,抓住一碧千里的“碧”字。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碧”的语句,仔细品味。“平地是绿的,小丘是绿的”,“无边的绿毯”上羊群还为它“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加上那些“线条柔美”的小丘“就像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作者被这美境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从而产生了“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的感受。读到这里,师生都被这美境打动,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美境的形象,体会到作者的神妙之笔,达到与作者感受同步,产生共鸣。也不知是谁带的头,师生们一齐唱起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2、选读想象,感悟美。热情待客那一段,当他绘声绘色地读道:“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人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切,一点也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敬酒,七旬老翁敬酒。举杯,举杯,回敬再回敬……”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嗬!蒙古包里待客真热闹!”“多新鲜啊,吃的,喝的全是奶制品,都是我爱吃的东西。”说完,还响响地咂咂嘴。“还有手抓羊肉,我从没见过。”更新鲜的是吃饭时,“还有戴尖尖帽的姑娘唱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同学们纷纷表示:“放暑假,我动员爸妈一起去草原旅游,亲口尝一尝那些我没见过的食品。”“我呀,想去穿上蒙古袍子在蒙古包前留个影。”“我要去学摔跤,蓝天碧草地,摔跤多有意思!即使摔倒在草地上,肯定不会疼。”……同学们在追求美的向往中陶醉了。3、活读仿写,再现美。老舍先生用他匠心独运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草原美景图。为了将“读与写结合,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展现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我让学生向老舍先生学习,仿写一个美景片断,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美景,向热情好客的蒙古人民发出邀请,题目自己拟定。学生们热情很高,拿出纸笔尽情挥洒,再一次展现了我们身边的美景,深化了阅读成果,调动了学生想象创造的积极性,丰富了文本的内容。
课题名称11十六年前的回忆-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教学目标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难点分析学习前后照应的写法教学方法设疑,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默读2〜32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可以小组讨论。知识讲解(难点突破).过渡:鲁迅先生有这么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也是李大钊先生的写照。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四部分,并思考一下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20】.学生自主读课文,思考问题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农田水利滴灌系统承包合同
- 2024茶叶原料出口贸易合同
- 2025年度知识产权专利池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4特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生产合同
- 2024绿化水车租赁与生态旅游项目配套合同3篇
- 2025年度彩钢棚抗腐蚀涂料喷涂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度生产线承包与智能化生产数据分析合同3篇
- 2024年度氨水集中采购(安徽)3篇
- 2025年度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合作协议3篇
- 2024版汽车融资租赁协议版
- 期末卷(一)-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地理上学期高频考题期末测试卷(江苏专用)(原卷版)
- 工程项目管理(第五版)丛培经 第七章
- YB/T 037-1993优质结构钢冷拉扁钢
- 穿脱隔离衣专业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 全二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材习题参考答案
- 氢氧化锂MSDS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四年级小学英语答题卡模板1
- 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主持精选课件
- 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大纲
- 性格色彩培训-ppt课件
- 胸腔积液小讲课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