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备考策略 20232023高考古诗文题_第1页
高中语文高考备考策略 20232023高考古诗文题_第2页
高中语文高考备考策略 20232023高考古诗文题_第3页
高中语文高考备考策略 20232023高考古诗文题_第4页
高中语文高考备考策略 20232023高考古诗文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北京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疾病疕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注: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雠: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价值,价钱。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善药居:聚积,搜集B.积券如山券:借据,欠条C.未尝诣取直诣:前往D.终不复言复:回答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清优主之A.不害清之为富也市人以其异,皆笑之B.清不以怠遇其人清其有道者欤C.执其道不废求者益众,其应益广D.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天下那些穷困潦倒而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斤斤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商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2023北京真题】10.第二大题文言文《宋清传》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长远所以获得的利益较大”。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括的领悟。(不少于200字)(10分)【2023北京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示秬秸①张耒北邻卖饼儿,毎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注释: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12.(7分)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C.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D.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②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不少于200字)(10分)【2023北京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10、(7分)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10分)【2023北京抽测】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3题。水调歌头·平山堂①用东坡韵【南宋】方岳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重,菰菜莼羹②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③,遗恨夕阳中。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②菰菜莼羹: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③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12.(7分)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秋雨一何碧”四句,写雨后秋山在晴空的映衬下更显青翠,词人面对如此美景却愁肠百结,只能借酒浇愁。B.“苹洲外”三句,词人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在长满苹草的洲渚之外,远山渐渐消失在苍茫暮色中的景象。C.“人间俯仰陈迹”五句,写欧阳修和苏轼两位仙翁感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英雄业绩在俯仰之间化为陈迹。D.在这首词中,词人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入景物的变迁中,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兼用典故,意境深远。②在这首词中,词人写了哪几种“愁”?请简要概括。(4分)13.从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这首词的内容,对这一形象进行评价。(200字左右)(10分)【2023海淀期中】二、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子路进曰:“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①。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勇哉!”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漾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夫二子者从我焉。”夫子曰:“辩哉!”颜渊退而不对。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对曰:“回闻熏莸②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③,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注释:=1\*GB3①聝(ɡuó):古代战争中割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2\*GB3②熏:香草。莸:臭草。③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当一队而敌之当:率领。B.必也攘地千里攘:夺取C.挺刃交兵兵:兵器D.夫子曰:“辩哉!”辩:通“辨”,区别8.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类异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则由无所施其勇 吾其还也C.子路抗手而对曰涂有饿莩而不知发D.夫子何选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只有我能做这件事,让他们两个人跟随我吧。B.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我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居中调停,分析论说利害关系,阐释战争会给国家带来灾难。C.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文武两方面的事,子路和子贡都已经说过了,我还说什么呢?D.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导之以礼乐。我希望遇到圣明的君主,辅佐他,施行五教,用礼乐教化人民。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B.孔子赞赏子路之“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C.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表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11.在农山之上,子路、子贡和颜渊各言其志。请从中选择一人之志,作出评价。(200字左右)(10分)【2023海淀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沧浪亭记苏舜钦(宋)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南游,旅于吴中,始僦=1\*GB3①舍以处。时盛夏蒸燠=2\*GB3②,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3\*GB3③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祐之池馆也。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4\*GB3④,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榦=5\*GB3⑤,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噫!人固动物=6\*GB3⑥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取材于《苏舜钦集》)注:=1\*GB3①僦(jiù):租赁。=2\*GB3②燠(yù):热。=3\*GB3③杠:小桥。=4\*GB3④碕(qí):曲折的河岸。=5\*GB3⑤榦(gàn):树干=6\*GB3。⑥动物:受外物影响而感动。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崇阜广水 崇:高B.形骸既适则神不烦 适:到……去C.不亦鄙哉 鄙:鄙陋D.予既废而获斯境 废:(被)罢黜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予以罪废,无所归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B.杠之南,其地益阔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C.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因之复能见乎内外失得之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靠近水边在繁花高竹之中找到一条小路B.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我因喜爱而在此流连,于是就用四万钱买下了它C.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日子就在盘算着细小的利害得失中消磨掉了D.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情感充塞在内心,性情压抑,一定要寄托于外物而后得以排遣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既写了作者刚到苏州时居住环境的恶劣,又表达了他被罢官后内心的郁闷。B.第二段叙写发现、购置风景胜地和筑沧浪亭的经过,描绘了园中的优美景象。C.第三段写作者在园中乘舟畅游,心旷神怡,进而生发出“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D.尾段作者表达了对仕途险恶的彻悟,抒发了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傲然自得的情怀。10.《沧浪亭记》的作者苏舜钦在仕途失意后转而寄情山水,安于冲旷。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谈一谈。(200字左右)(10分)【2023海淀一模】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8分)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①叶梦得②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③。注释:①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号东山)命其弟谢石、侄谢玄率兵应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②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此词写于他被主和派排挤出朝期间。③桓筝:谢安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陪帝饮酒时,其旧部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谢安闻之流泪,武帝也面有愧色。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开头三句写词人登高远眺所见之景,暗含故都风景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感慨。B.“想乌衣年少”一句中的“想”字所领起的七句,追忆了当年淝水之战的情景。C.“沸浪骇奔鲸”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谢家子弟所率东晋部队的夺人气势。D.“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两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不再的慨叹。②这首词结尾处用了谢安晚年的典故,这样写有哪些作用?(5分)13.有词评家说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叶梦得的这首词颇具豪放之风,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如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刻画、情感抒发等),对这首词的豪放风格加以赏析。(200字左右)(10分)【2023海淀二模】12.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②题(8分)塞上听吹笛高适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听晓角李益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

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注释:①梅花:《梅花落》曲的简称。②《小单于》:乐曲名。①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通过写边关“听”乐含蓄地表达了戍边战士内心的情感。B.《梅花落》为曲调名,高诗将“何处”二字嵌入其中,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C.高诗尾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一个“满”字表面是写曲满关山,实则表现情满关山。D.李诗三四两句写秋风中传来了《小单于》的曲调,就连塞鸿也为之陶醉,盘旋不度。②这两首诗起笔一句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13.“月”是中国古诗词中的传统意象,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这两首诗中的一首,并联系其它你熟悉的某一诗句,谈谈你对“月”这一意象的内涵的认识。(200字左右)(10分)【2023西城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王趣见,未至,使者三四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媒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取材于宋濂《宋文宪公全集》)【注】君子:指作者宋濂自己。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师:以……为师。B.王趣见,未至趣:催促。C.闻晋约诸侯图楚图:谋取。D.或可少售其妄售:实现。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瑕客之,问之如大夫/顷之,烟炎张天B.尚得奠枕而寝耶/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C.盖往往藉是以媒利禄/摇其本以观其疏密D.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尊卢沙“大言无当”的一项是①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②不祸楚国,无相见也③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④是不可以空言白也⑤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⑥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⑤D.②⑤⑥10.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尊卢沙大言不惭,声称自己能游说楚王,因此一到楚国就受到楚国官吏的礼遇。B.尊卢沙的大张声势和故作高深的表现,帮他先后几次过关,终获机会进见楚王。C.尊卢沙以对晋等诸侯图楚形势的分析打动了楚王,并且很快就被楚王任命为卿。D.尊卢沙大言无当以致于最后被劓鼻,作者认为他的引祸上身实际上是自作自受。11.第Ⅰ卷文言文中说:“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意思是说,凡是没有真本领而故作高深欺骗人的,都没有好结局。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生活中这一类现象的认识,并作简要分析。要求不少于200字。(10分)【2023西城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①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②用事,道周拂衣归。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竟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③,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④,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縗从事,贻后世笑,慨然思论之。上竟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注】①关:指山海关。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③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④丁艰:古代称遭遇父母之丧为丁艰,也称丁忧。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金兵大入,薄京师薄:迫近。B.体仁衔之衔:怀恨。C.道周不与焉与:参与。D.道周引祖制抑之抑:约束。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B.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C.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D.天下神器,为之有道/视为止,行为迟8.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①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②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③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④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⑤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⑥有隙,自请出驻广信A.①②⑤ B.①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9.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道周在进入翰林院后,写了《矫轻警惰文》一文来讽劝其中一些养尊处优的官员,因此得到同僚的敬重。B.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C.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D.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10.第Ⅰ卷文言文中,明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清乾隆帝却认为黄道周“立朝守正”,是“一代完人”。根据原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黄道周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2023西城二模】12.读下面元曲,完成(1)(2)题。【双调】(元)乔吉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说,远远看过去,瀑布就象是由天机织就的一幅白练,垂挂在高高的石壁上。B.作者靠近瀑布时,飞沫就飘落到身上,让人感到有凉气袭来,觉得衣服太单薄了。C.作者写瀑布,由远观转而写近景,声音与色彩兼备,写出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D.全曲想象奇特,虽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特韵致却通过词句表现了出来。(2)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瀑布?请举出两处并作简要赏析。(4分)13.对于乔吉,有人认为其堪称元曲作家中的李白,你如何看?试以上面一首元曲为例,结合你对李白诗歌风格的理解,就你的认识作简要分析。不少于200字。【2023朝阳期中】1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送友人入蜀①李白见说蚕从路②,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③。注:①此诗作于天宝二年(公元743年),诗人当时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②蚕丛:古蜀王名。蚕丛路:指入蜀的道路。③君平:西汉时人,曾在成都以算卦占卜为生。①李白,字太白,号,历史上被人们尊称为。(2分)②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二句写入蜀的道路艰险,表达了诗人临别时对友人的关切和提醒。B.三、四句对“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形象的描画,有主观想象的色彩。C.五、六句写客栈芳树笼罩,春城江流环绕,展现了蜀道上瑰丽的风光。D.七、八句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劝慰,也寄寓了诗人自己仕途失意的感慨。③颔联“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中“起”、“生”两个字用得巧妙,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4.阅读延伸题:《送友人入蜀》中诗人感慨“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也就是说人的进退升沉早已命中注定,不必去问算卦占卜的君平。请联系李白(或其他诗人)的经历,谈谈你对人生进退升沉的看法。(10分,200字左右)【2023朝阳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唐邕,字道和,太原晋阳人也。其先自晋昌徙焉。邕少明敏,有材干。初直神武外兵曹,以干济见知,擢为文襄大将军督护。文襄崩,事出仓卒,文宣部分将校,镇压四方,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帝甚重之。文宣频年出塞,邕必陪从,专掌兵机,承受敏速。自军吏已上劳效由绪,无不谙练,占对如响。或御前简阅,邕多不执文簿,唱官名未尝谬误。七年,于羊汾堤讲武,令邕总为诸军节度。事毕,仍监宴射之礼。亲执其手,引至太后前,坐于丞相斛律金上。启太后云:“邕一人当千。”仍别赐钱采。邕非唯强济明辩,亦善揣上意,是以委任弥重。帝尝白太后云:“邕手作文书,口且处分,耳又听受,实是异人。”一日中六度赐物。又尝解所服青鼠皮裘赐邕云:“朕意在与卿共弊。”后谓邕云:“高德正妄说卿短,而荐主书郭敬,朕已杀之。卿劬劳既久,欲除卿作州,频敕杨遵彦求堪代卿者,如卿实不可得,所以遂停。”文宣或切责侍臣云:“观卿等,不中与唐邕作奴!”其爱遇如此。后拜护军将军,从武成幸晋阳,帝至武军驿,因醉责虞候都督范洪,将杀之。邕谏,以为若非酒行戮,族诛人无所怨;假实有大罪,因酒杀人,恐招横议。洪因得免死。邕又以军人教习田猎,依令十二月,月别三围,以为疲弊,请每月两围。帝从之。邕政颇严酷,然抑挫豪强,公事甚理。寻除中书监,仍侍中,迁尚书右仆射。武平初,坐断事阿曲,为御史所劾,除名。久之,以旧恩,复除将军、开府,累迁尚书令,封晋昌王。隋开皇初,卒。(取材于《北史·列传第四十三》)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宣部分将校,镇压四方部分:指挥,分派B.夜中召邕支配,造次便了了:完结,停当C.邕又以军人教习田猎田:田地,农田D.武平初,坐断事阿曲阿:偏袒,庇护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其先自晋昌徙焉令邕总为诸军节度A.B.置杯焉则胶为御史所劾朕已杀之不中与唐邕作奴C.D.久之,以旧恩,……失其所与,不知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自军吏已上劳效由绪,无不谙练从军吏以上,对他们的功绩缘由,(唐邕)无不熟悉B.启太后云:“邕一人当千。”(文宣帝)对太后说:“唐邕一人就应当赏赐千金。”C.后拜护军将军,从武成幸晋阳(唐邕)后来被封为护军将军,跟随武成帝到达晋阳D.邕政颇严酷,然抑挫豪强,公事甚理唐邕施政颇为严酷,但敢于(压制)打击豪强,处理公事非常合理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邕聪明能干,反应敏捷,记忆力强,因而颇得器重B.太后多次赏赐唐邕,高德正诋毁唐邕,被皇帝处死C.武成帝要处死范洪,唐邕据理力谏,范洪得以幸免D.唐邕被几代帝王恩宠,后被封王,一直活到隋朝初年10.阅读延伸题:第Ⅰ卷文言文中,唐邕两次直言进谏都得到了皇帝采纳,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结合现实,请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2023朝阳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勇而遇勇,则勇者不足恃也;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夫唯智勇之不足以定天下,是以天下之难,蜂起而难平。盖尝闻之,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汉高祖、唐太宗,是以智勇独过天下而得之者也;曹公、孙、刘是以智勇相遇而失之者也。以智攻智,以勇击勇,此譬如两虎相捽,齿牙气力,无以相胜,其势足以相扰,而不足以相毙。当此之时,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昔者项籍乘百战百胜之威,而执诸侯之柄,西向以逆高祖,其势飘忽震荡如风雨之至。天下之人,以为遂无汉矣。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夫人之勇力,用而不已,则必有所耗竭;而其智虑久而无成,则亦必有所倦怠而不举。彼欲就其所长以制我于一时,而我闭而拒之,使之失其所求,逡巡求去而不能去,而项籍固已惫矣。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韩信、彭越出奇之将,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嗟夫!刘备百败而其志不折,不可谓无高祖之风矣,而终不知所以自用之方。夫古之英雄,唯汉高帝为不可及也夫。(取材于宋·苏辙《三国论》)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暗而独智,则智者胜暗:黯淡,黑暗B.此譬如两虎相捽捽:冲突,争斗C.以自辅其所不逮逮:及,达到D.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椎鲁:迟钝,愚笨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天下皆怯而独勇,则勇者胜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焉用亡郑以陪邻C.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刘备百败而其志不折吾尝终日而思矣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智而遇智,则智者不足用也聪明的人如果碰到聪明的人,那么智慧也不足以依靠B.惜乎无有以汉高帝之事制之者也可惜啊,没有人用汉高祖的方法来克制自己C.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因此所做的事无法成功,要达到的愿望不能实现D.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亲自率兵去攻打别人,那么这种任性使气的行为是不值得称道的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者和勇者如果单单依靠智慧和勇气是难以平定天下的B.曹、孙、刘三方智勇相当,势均力敌,最终都不能取胜C.项羽曾经百战百胜,势不可当,最终因智勇耗竭而失败D.刘备策略不当,不善用人,意气用事,才能远不如刘邦10.阅读延伸题:第Ⅰ卷文言文中,作者说“古者英雄之君,其遇智勇也,以不智不勇,而后真智大勇乃可得而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者往往表面上看似不智不勇,但最终却能取得胜利。请对此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2023宣武期末】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及相关评论,完成⑴—⑶题。(15分)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①,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②,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注]①太乙:终南山主峰。天都:天帝所居之处,此指长安。②分野:古代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此句说中峰成为分隔不同州郡的分界。[评]“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手笔不在杜陵下。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非寻常写景可比。”(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九》)⑴填空:沈德潜评价王维这首诗“手笔不在杜陵下”,“杜陵”指唐代诗人(人名)。(1分)⑵沈德潜评价此诗“四十字中,无所不包”,这首诗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终南山之美的?(4分)⑶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评价。“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有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沈德潜却认为“今玩其语意,非寻常写景可比”。综观全诗,作为整首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有何妙处?写一段赏析文字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180字。(10分)【2023宣武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13题。新城道中①(二首选一)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②。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③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④春耕。[注]①此时是神宗六年春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于赴新城道中所作。②铜钲:铜锣。③西崦:西山。④饷:犒劳。12.(7分)⑴细致体会,说说这首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⑵从全诗来看,前二句“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有何作用?(4分)13.对于这首诗第二联即第三、四句的评价,存在不同看法。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四云“三、四(句)颇拙耳”;清人纪昀也认为这两句中的“絮帽”“铜钲”的比喻太俗气——“究非雅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以你所熟悉的古诗词作品为例,写一段赏析文字谈谈自己对“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比喻这一修辞运用的评价。要求:观点鲜明,分析深入,表达得体,200字左右。(10分)[参考作品: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白居易《琵琶行》;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2023宣武二模】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9题。人之性恶,其善者伪①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②亡焉。然则从③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故钩木必将待櫽栝④蒸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砺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始皆出于治,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为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节选自《荀子·性恶》)[注]①伪:通“为”,人为努力。②文理:礼法。③从:通“纵”,纵容。④櫽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而有疾恶焉疾:嫉妒。B.合于犯分乱理分:等级名分。C.是以为之起礼义起:启发。D.凡性者,天之就也就:造就。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然后出于辞让B.人之学者,其性善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C.然则人之性恶明矣曰:是不然。D.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安恣睢而为礼义者为小人8.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荀子对“人性恶”的看法的一组是()①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②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③钝金必将待砻砺然后利④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导⑤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⑥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④⑥D.③⑤⑥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荀子认为人缺少谦让、诚信、礼法,是因为人好利、有嫉恨、好声色。B.荀子依据古圣王所为认为,只有师法教化、礼义引导才能使人远离恶。C.荀子用驳论的方式,从“性伪之分”入手,否定孟子“性善”的观点。D.荀子论人性与《劝学》中所阐释的道理相近,所用的手法却完全不同。10.结合上面《荀子·性恶》一文最后一段中“是性、伪之分”的看法,联系现实生活,说说你对“先天本性与后天发展”的认识。(200字左右)(10分)【2023崇文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木假山记【宋】苏洵木之生,或孽①而殇,或拱②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③,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④决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注:①孽(niè):树木的嫩芽。②拱(gǒng):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③濆(fén):水边。④岌(jí)然:高耸的样子。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孽而殇或:有的B.而其激射啮食之余啮:咬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数:命运D.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薪:木柴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强之以为山斧斤以时入山林B.以及于斧斤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然予之爱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不幸而为风之所拔不幸的是因为大风拔起了它B.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远离斧砍刀削C.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我看到中峰,魁梧奇伟,傲然蹲坐D.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的两座峰倾服似的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木假山记”为题,借欣赏木假山,抒发感慨,阐述事理。B.树木遭受斧伐、风拔、水漂之后而成为木假山,是不幸中的大幸。C.作者对木假山的“爱”与“敬”,不是因其外形像山,而是心有所感。D.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叙议结合,使文章显得厚重,耐人寻味。10.文中描写二峰“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决无阿附意”,请写出这句话的意思,并从下面三位古人中任选一人为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陶渊明李白苏轼【2023崇文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17分)读山海经(其一)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11.=1\*GB3①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本诗以朴素的语言开头,描绘了美丽清爽的环境:初夏时节,草木生长,绿树绕屋,浓荫满地。B.“众鸟欣有托”,一个“欣”字,用拟人手法,写鸟儿飞还鸣啼的乐趣,有“羁鸟恋旧林”的深意。C.“微雨”“好风”的“微”“好”二字互文,风吹面不寒,雨润衣不湿,和风细雨令人兴会俱佳。D.“俯仰”两句说诗人虽身在茅屋,但神思驰骋,浮想联翩,抒发隐居读书的感受,点破全诗主旨。=2\*GB3②简析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哪些乐趣。(4分)12.对“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居于僻巷,常使故人回车而去,和世人很少往来;另一种认为:车大辙深,此穷巷不来贵人,故人却常来。你更认同哪种理解?结合本诗,并联系你学过的陶渊明作品,阐述理由。(200字左右)(10分)【2023崇文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17分)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①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上多是豪英,长沟②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金兵攻占汴京后,作者辗转逃亡到到了当时南宋朝廷临时所在地的浙江绍兴。一个夜晚他登上小阁楼,有感而发,填写国这首词。②长沟:大河。11.①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以回忆洛中旧游起笔,首句写聚会英才,作豪爽语,为全诗奠定悲壮的基调。B.“长沟流月去无声”一句,造语更为生动、奇巧,巧妙地唱叹出令人难忘的往事。C.“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写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画面清丽,宛如目前。D.“二十余年如一梦”,既指洛中旧游之美事如梦,也指国破家亡带来的空幻之感。②结合全词,试分析“闲”字流露出的词人的情感。(4分)12.陈与义这首词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都表现了北宋灭亡、逃亡江南的人生经历,请比较鉴赏两首词在抒写沦亡之苦时手法的不同。(200字左右)(10分)【2023东城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回君者,邑人,于予为表兄弟。深目大鼻,繁须髯。回聪慧,耽娱乐,嗜酒入骨。家有庐舍田亩,荡尽,赤贫。善博戏,时与人赌,得钱即以市酒,邑人皆恶之。予少年好嬉游,绝喜与饮,邑人以之规予曰:“予辈亦可共饮,乃与无赖人饮,何也?”予曰:“君辈乌足与饮?盖予尝见君辈饮也,当其饮时,心若有所思,目若有所注,杯虽在手,而意别有营,强为一笑,身上常若有极大事相绊,偶然一醉,勉强矜持。夫人生无事不苦,独把杯一刻,差为可乐,犹不放怀,其鄙何如?回则不然,方其欲酒之时,而酒忽至,如病得药,如猿得果。耳目一,心志专;自酒以外,更无所知。于于=1\*GB3①焉,嬉嬉焉,语言重复,形容颠倒,笑口不收,四肢百骸,皆有喜气。与之饮,大能助人欢畅,予是以日愿与之饮也。”人又曰:“此荡子不顾家,乌足取?”予曰:“回为一身,荡去田产;君有田千顷,终日焦劳,未及四十,须鬓已白。回不顾家,君不顾身,身与家孰亲?回宜笑子,子反笑回耶?”其人无以应。回有一妻一子,然率在外,饮即向人家住,不归,每十日送柴米归,至门大呼曰:“柴米在此!”即去。其妻出取,已去百步外矣。腰系一丝囊,常虚无一文。时予问回曰:“虚矣,何以为计?”回笑曰:“即至矣。”既实,予又谓曰:“未可用尽。”回又笑曰:“若不用尽,必不来。”予曰:“何以知之?”曰:“我自二十后,无立锥田,又不为商贾,然此囊随尽随有,虽邑中遭水旱,人多饥焉,而予独如故。予自知天不绝我,故不营。”予曰:“善。”予尝偕回及豪少年二十余人,结为酒社。大会时各置一巨瓯,较其饮最多者,推以为长。予饮较多,已大酣,恍惚见二十余人皆拜堂下。时月色正明,相携步斗=2\*GB3②湖堤上,见大江自天际来,晶莹耀朗,波涛激岸,汹涌滂湃,相与大叫,笑声如雷。是夜,城中居民皆不得眠。今予复以失意就食京华,所遇皆贵人,不敢过为颠狂,以取罪戾。且予近益厌繁华,喜静定,枯坐一室,将来酒皆须戒之,岂能如曩日之豪饮乎?而小弟有书来,乃云余二十少年皆散去,独回家日贫,好饮日益甚。予乃叹曰:“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取材于明·袁中道《回君传》)注:①于于:悠然自得的样子。②步斗:步行转折,形容脚步踉跄。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回聪慧,耽娱乐耽:沉溺B.绝喜与饮绝:特别C.此荡子不顾家顾:照顾D.人不堪其忧堪:愿意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于予为表兄弟A.结为酒社得钱即以市酒B.邑人以之规予乃与无赖人饮C.予乃叹曰杯虽在手,而意别有营D.虽邑中遭水旱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君辈乌足与饮你们怎么配和我一同饮酒呢B.回有一妻一子,然率在外回君有一个妻子一个儿子,但是他大都在外面住C.予自知天不绝我,故不营我自己知道上天不会让我活不下去,所以我不去谋生D.不敢过为颠狂,以取罪戾我不敢过分自由随意,却因此招致罪过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乡人对回君嗜酒如命深恶痛绝,有人劝说作者不要再同回君饮酒。B.作者认为回君为人坦率,是性情中人,与他饮酒,感觉十分轻松舒畅。C.回君虽然生活贫困,但对钱财的有无毫不在意,从不刻意追求金钱。D.作者对自己当年在酒社中与豪放少年共推回君为社长一事印象极深。10.当同乡人说回君“此荡子不顾家,乌足取”后,作者的一番言辞使同乡人“无以应”。请你用现代汉语写一段话,帮助同乡人反驳作者。(200字左右)(10分)【2023东城一模】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共17分)一剪梅(南宋)刘克庄余赴广东,实之①夜饯于风亭束缊②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③是王郎,来送刘郎。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④。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束缊(yùn):捆乱麻做火把。③元:通“原”。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11.(7分)①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写出连夜行路的情景,紧扣小序中“夜”字。B.“天寒路滑马蹄僵”,既写出天气恶劣、行路之难,又衬托出王迈为人热情。C.“酒酣耳热说文章”,酒宴上作者与朋友不话别却谈起文章,作者构思巧妙。D.“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的王迈鼓掌大笑,与作者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2\*GB3②这首词下阕的最后两句抒情很有特点,结合语境试作分析。(4分)12.这首词刻画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200字左右)(10分)【2023东城二模】11.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2\*GB3②题。(7分)题画李唐①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②画牡丹。注:①李唐,宋代画家,精于山水画。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①下列对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类似的作品还有杜甫的《春夜喜雨》。B.第一句写作者眼中看到的村落实景错落有致,画面淡雅清新。C.第三、四句作者慨叹人们只对花鸟感兴趣,对自然山水视而不见。D.整首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抒发出作者内心的种种感慨。=2\*GB3②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12.《题画》一诗中“看之容易作之难”一句很富哲理,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200字)(10分)【2023丰台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13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杜陵:作者的故乡。12(7分)(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表现了“早行”的典型情境。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巧妙点题,毫无斧凿之痕。B.“客行”句点明早行的原因。这里“悲”字含有怀念故乡而欲归未归的意思,表情达意十分传神,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C.“槲叶”句仍紧扣“早行”。“叶落”反衬出山路寂静;而“明”字则准确写出因为天色未亮,驿墙边鲜红的枳花格外耀眼。D.“杜陵梦”与“悲故乡”遥相呼应,与中间写景相辅相成,使“早行”所见之景与“早行”所发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2)作者以“凫雁满回塘”收束全诗,试简析其妙处。(4分)13.宋代诗人梅尧臣评价“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解。(200字左右)(10分)【2023海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时人怪而问之,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取材于《三国志·蜀志》)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鉴:识别力B.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陵迟:衰落C.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卒:终于D.先主寻悔,请还寻:不久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时人怪而问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C.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将军因此执之不如因善遇之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司马徽对庞统的才能感到十分惊奇,称赞他应该是南郡读书人中最杰出的。B.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把那些值得称道的人说得好一些,那他们的名声就不能被人们所仰慕。C.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如果犹豫不前,将要招致大难,这是难以持久的。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庞统又恢复了原来的官位,全然没有向刘备致歉的意思,吃喝如常。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庞统年轻时为人朴实忠厚。没有人了解他的才能,后来在司马徽的帮助下,他的名声才逐渐显扬开来。B.庞统建议刘备在与刘璋会见时趁机捉拿刘璋,这样就可以不必劳师而坐拥一州,但刘备唯恐失信于刘璋而没有这样做。C.庞统后来又给刘备献了上中下三条计策来对付刘璋,刘备最终采用了庞统的中策,杀掉了刘璋的两员名将,转向成都。D.刘备胜利后在涪城设宴作乐。宴会上露出得意之态,遭到了庞统的批评。刘备当时大怒,但后来君臣和好如初。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庞统“每所称述,多过其才”,意思是对人的赞扬往往超过那个人的实际才能。请简要说明庞统这样做的理由,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庞统这种做法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2023海淀期末】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7分)梅花引荆溪阻雪(南宋)蒋捷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以“白鸥问我泊孤舟”起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引出孤舟受阻的题意。B.“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以问句形式,直接回答了“是身留,是心留”的问题。C.“花外楼,柳下舟”回忆和故友同游的情景,与眼前冷清凄寒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D.词中“旧游”“梦也”等词语的重叠使用,使作品表达的情感回环跌宕,读来韵味十足。②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词中“我”的形象。(4分)③结尾“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是怎样表达词人的愁情的?请加以解说。古诗词中写愁情的名句还有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请从你熟悉的古诗词中另外举例,赏析其表达效果。(10分)【2023海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编校昭文书籍。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后皆施用。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仓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迁集贤校理,察访两浙农田水利。时大籍民车,人未谕县官意,相挻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一使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寝。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括乃还,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为《使契丹图抄》上之。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取材于《宋史·沈括传》)[注]解:解州,地名。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大籍民车籍:征用B.人未谕县官意谕:告诉C.二事俱寝寝:停止D.契丹知不可夺夺:改变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治废田,以救水患以威用其民B.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括得地讼之籍数十C.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D.今所争盖三十里远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掌管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市井小贩一样平庸的人,对于天象和历算的图谱仪器,大多全然不懂。B.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市易司担心蜀地私盐贩卖不能禁止,想要全部填塞私人的盐井,而运解州的池盐去供应蜀地。C.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沈括到枢密院去翻看以前的档案文件,查找到了近几年商定边境的文件。D.在道图其山川险易迂直,风俗之纯庞,人情之向背沈括在路上还想着沿途山川的险峻和平缓,道路的迂曲和顺直,风俗的单纯和复杂,人心的背弃和不满。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浑仪、景表、五壶浮漏等天文仪器都是在沈括担任提举司天监之后设置的,这些仪器后来都得以使用。B.对于蜀盐一事,沈括认为盐应该全都由官府出售,如果不马上禁止私井,官府将会得不偿失。C.面对辽国索要土地的无理要求,沈括据理力争,从容应对,并取得了最终胜利,显示了他的外交才能。D.沈括博学善文,他把平时与宾客谈论的事情记录下来,写成了《梦溪笔谈》,至今流传于世。10.第二大题文言文《沈括传》中说“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其中“究本末”既指要探究事情的原委,也指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请结合文中的一个事例,说说你对“不究本末,几误国事”的理解,并联系实际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不少于200字)(10分)【2023海淀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肃自谓《礼》《易》为长,亦未能通其大义也。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肃自建业来奔。高祖幸邺,闻肃至,虚襟待之,引见问故。肃辞义敏切,辩而有礼,高祖甚哀恻之。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音韵雅畅,深会帝旨。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因言萧氏危灭之兆,可乘之机,劝高祖大举。于是图南之规转锐。器重礼遇日有加焉,亲贵旧臣莫能间也。二十年七月,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高祖在崇虚楼,遣舍人问曰:“朕知卿等至,不获相见,卿何为而来?”肃对曰:“伏承陛下辍膳已经三旦,群臣焦怖,不敢自宁。臣闻尧水汤旱,自然之数,须圣人以济世,不由圣以致灾。是以国储九年,以御九年之变。臣又闻至于八月不雨,然后君不举膳。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蒸民未阙一餐,陛下辍膳三日,臣庶惶惶,无复情地。”高祖遣舍人答曰:“昔尧水汤旱,赖圣人以济民,朕虽居群黎之上,道谢前王,今日之旱,无以救恤,应待立秋,克躬自咎。”是夜澍雨大降。高祖崩,遗诏以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禧等同为宰辅,征肃会驾鲁阳。肃至,遂与禧等参同谋谟。自鲁阳至于京洛,行途丧纪,委肃参量,忧勤经综,有过旧戚。禧兄弟并敬而昵之,上下称为和辑。唯任城王澄以其起自羁远,一旦在己之上,以为憾焉。每谓人曰:“朝廷以王肃加我上尚可。从叔广陵,宗室尊宿,历任内外,云何一朝令肃居其右也?”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肃频在边,悉心抚接,远近归怀,附者若市,以诚绥纳,咸得其心。清身好施,简绝声色,终始廉约,家无余财。然性微轻佻,颇以功名自许,护疵称伐,少所推下,高祖每以此为言。景明二年薨于寿春,年三十八。(取材于《魏书˙王肃传》)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音韵雅畅,深会帝旨会:符合B.不觉坐之疲淹也淹:时间长C.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引:推荐D.蒸民未阙一餐阙:同“缺”,缺少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因言萧氏危灭之兆践华为城,因河为池B.卿何为而来徐公何能及C.一旦在己之上,以为憾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D.然性微轻佻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肃辞义敏切,辩而有礼,高祖甚哀恻之王肃言辞敏锐,语义确当,善辩而有礼,高祖很同情他。B.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昨天郊野已经下了大雨,只是京城内没有下一点儿雨。C.行途丧纪,委肃参量,忧勤经综,有过旧戚沿途有关丧葬的事情,交付王肃酌情处理,他忧心劳苦,筹划料理,超过了皇室的亲戚故旧。D.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不久王肃被任城王上书弹劾,说王肃阴谋反叛,但诬告不久就被澄清了。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王肃少年时聪明善辩,博览经史,在父亲兄弟被萧赜杀害之后,从建业投奔了魏高祖。B.王肃深受高祖器重,在他劝高祖大干一番事业之后,高祖图谋南方的心思变得急切了。C.高祖因为久旱不雨而停了三天的膳食,王肃等惊惶不安,也决定陪皇帝停食三天。D.王肃在边塞尽心竭力安抚外邦,以诚相待,深得民心。他一生为官清廉,洁身自好。10.我国史传文学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强调对历史人物应客观如实地记录,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和你读过的史传作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烛之武退秦师》《苏武传》等),谈谈你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和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2023西城期末】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③。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注解】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②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③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④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首两句中的“暮”和“归”两字表明,直到天色已晚,诗人这才踏上归途。B.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入”和“拂”的运用赋景物以人的情态。D.最后几句意思是说,主客在欢言挥酒、长歌曲尽之下,不知不觉就到深夜了。(2)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13.对上面一首诗“相携及田家”一句中的“相携”,有人认为是斛斯山人与诗人相携,也有人认为是月与诗人相携。结合原诗,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思考谈谈你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2023西城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陈咸字子康,年十八,以父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父尝病,召咸教戒官道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父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父乃不复言。父死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惮之。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专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时槐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死,髡为城旦,因废。成帝初即位,大将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