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业场所(chǎnɡsuǒ)化学有害物质的危害特性张华东(Huádōng)2010.9.2精品资料近20年来,我国化学品应用增长迅速。化学物种类以每日1000种以上的速度递增,累计(lèijì)达到6000万种。农药的使用量就从1985年的10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约100万吨。在化学品增长的同时,人工合成化学品和天然物质中毒事件的发生及危害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态。精品资料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hìjiàn)监测网络资料显示2007年上半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hìjiàn)发生情况为中毒事件(shìjiàn)占总事件(shìjiàn)数的13%,中毒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10.4%,而死亡人数却占到了总死亡人数的81%!精品资料概念某种物质进入机体后,能损害机体的组织与器官,通过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学作用(zuòyòng),使组织细胞的代谢或功能遭受损害,引起机体发生病理变化的现象,称为中毒。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化学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在一定剂量内能引起中毒的各种物质,就称为毒物。精品资料生产性毒物(dúwù)的来源原料中间产物(chǎnwù)添加剂成品副产品废弃物等精品资料化学品形态(xíngtài)颗粒物气态(qìtài)物质液态物质腐蚀性、可挥发有毒蒸气、可燃性刺激性、窒息性、蒸气粉尘、烟、雾和微生物精品资料概念:蒸气:液体蒸发、挥发或固体升华烟、粉尘(fěnchén):固体颗粒悬浮于空气中,直径0.1﹤μm;直径0.1~10μm为粉尘(fěnchén)。雾:液体微粒悬浮在空气中漂浮在空气中的雾、烟和粉尘(fěnchén),统称为气溶胶。精品资料生产性毒物进入(jìnrù)人体的途径主要为下面三种途径:呼吸道吸收:生产性中毒的主要吸收途径。皮肤粘膜吸收:吸收速率(sùlǜ)决定于毒物的剂量、接触时限、脂溶性和皮肤的部位。消化道吸收:毒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精品资料生产性毒物(dúwù)在体内的过程分布:主要经淋巴和血液系统分布到全身。蓄积:分布常表现为相对集中的形式,当蓄积部位与靶器官一致时,易发生慢性中毒。人体化学(huàxué)贮存库主要有:血浆蛋白、脂肪、骨骼。生物转化:生物解毒、生物活化排泄:化学(huàxué)物在排出的过程中,可能对排泄器官造成继发性损害,如肾排出铅、汞、隔等,可致肾近曲小管损害。精品资料影响毒物作用(zuòyòng)的因素毒物因素:毒性毒物的理化性质中毒途径浓度、剂量及作用时间(shíjiān)毒物的联合作用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精品资料影响毒物(dúwù)作用的因素机体状态(zhuàngtài)营养和健康状况年龄与性别习惯性和敏感性其他机体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等)。精品资料职业(zhíyè)中毒的表现形式急性职业中毒:通常指在一次或一个工作日内接触生产中有害因素而发病,常为高浓度、短时间的接触。慢性职业中毒:长期受到有害因素的影响(yǐngxiǎng)所致,常为低浓度、长期的接触。亚急性中毒: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工龄一般在一个月内发病。精品资料职业中毒(zhòngdú)的主要临床表现神经系统:铅、锰、正己烷等。呼吸系统:刺激性气体,砷、铬还可引起肺部肿瘤。血液系统:苯、三硝基甲苯、一氧化(yǎnghuà)碳等。消化系统:四氯化碳、氯仿、砷化氢、汞等。循环系统:如镍影响心肌氧化(yǎnghuà)与能量代谢。生殖系统:铅使男性睾丸精子异常,女性月经异常。泌尿系统:中毒性肾病。皮肤:皮炎、肿瘤等。其他:角膜坏死、视神经炎、骨骼改变等。精品资料有毒物品(wùpǐn)分类按照有毒物品产生的职业中毒危害程度,有毒物品分为一般有毒物品和高毒物品。国家对作业场所使用高毒物品实行特殊(tèshū)管理。精品资料高毒物品(wùpǐn)目录(2003年版)精品资料工作(gōngzuò)场所常见的高毒物品氯苯氟化氢(氢氟酸)联氨甲醛(jiǎquán)硫化氢氨锰及其化合物铅:尘/烟
氰化氢和氰化物(按CN计)砷及其无机化合物
石棉总尘/纤维
一氧化碳
精品资料高毒物品危害(wēihài)特性举例(jǔlì):氯精品资料与高毒物品相关(xiāngguān)的职业卫生标准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zhǐnán)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精品资料职业中毒的应急(yìngjí)救援193619精品资料现场应急(yìngjí)分区2036危险排除作业区污染降解区救援支持区指挥部人员集结地人员集结地公众(gōngzhòng)人群控制线污染降解区控制线工程控制作业线出入通道风向Drainage排水系统20精品资料有毒气体有毒蒸气(zhēnɡqì)粉尘(fěnchén)雾烟纤维缺氧(低于19.5%)IDLH可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救援人员的呼吸防护精品资料救援(jiùyuán)人员的躯体防护呼吸防护器防护眼面罩防护靴/鞋套防护服防护手套个体防护装备基本组成部分精品资料患者处理(chǔlǐ)原则脱离接触清除未吸收的毒物;皮肤、粘膜眼消化道毒物清除;催吐、洗胃活性炭血液净化治疗;血液透析、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浆过滤氧疗法;特效(tèxiào)解毒药物对症支持治疗。23精品资料应急(yìngjí)处理目标和终止应急处理目标是以控制危害蔓延,减少危害损失;应急处理不是事件医学处理的全部,仅为早期采取的紧急措施和早期危害的保护。危害源得到有效控制、公众(gōngzhòng)得到有效保护及患者进入院内普通治疗程序为结束应急任务的3个基本指标;2424精品资料化学品事故救援(jiùyuán)事例事故(shìgù)经过:某化工厂电解车间液氯工段2号氯计槽出口阀门于晚19点突然意外破裂。泄漏液氯1t左右,持续时间约75分钟。当时气温22.8℃,风向西北,风速3m/s,泄漏的液氯迅速气化,随风向东南扩散。污染带呈扇形分布,纵深1500m左右,宽度约200-500m。污染区内部分树木落叶,厂区前的树叶变焦黄。部分工作人员、居民和过往行人400余人受到危害。其中108人住院治疗,门诊死亡1人。现场处理:指挥人员立于泄漏源上风向,使用防毒面具或湿毛巾遮住口鼻。抢修人员佩戴的防护面具时效甚短,基本无防护作用,后来借来氧气呼吸器才勉强坚持。救援人员穿消防衣靴,皮肤防护效果不好,有6人发生部分皮肤化学性灼伤。精品资料(1)现场现状评估通过询问和观察,确认泄漏物质为氯气,属于大量泄漏。(2)制定现场管制(guǎnzhì)区域根据ERG22004,晚间大量氯气泄漏的初始隔离距离为240m,防护距离为7.4km,制定现场管制(guǎnzhì)区域。以泄漏点为圆心,周围半径240m范围内的区域为热区,热区外半径7.4km范围内的区域为暖区。热区和暖区要设计警示标志,严禁与应急无关的人员进入。(3)确定应急人员个体防护等级氯气是剧毒气体,严重危害人体呼吸系统,造成双目失明、皮肤灼伤;氯气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IDLH值为10ppm。因此,确定进入热区的工程抢险、消防和侦检等应急人员的个体防护等级为A级;现场指挥人员和医疗救护人员不进入热区,其个体防护等级为C级。精品资料气体致密(zhìmì)性防护服、防护靴、防化手套材料:氯丁橡胶(4)制定疏散方案根据公式,计算人员疏散范围面积。结合现场道路交通条件,制定人员疏散路线,组织人员疏散。疏散范围面积=1/2π(隔离距离)2+1/4(防护距离)2疏散范围面积=1/2π(0.24)2+1/4(7.4)2=13.78km2精品资料结束语化学中毒事故现场如有多种化学品或发生火灾时,确定如何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学】函数的概念课后训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 2024企业承包经营合同企业招标承包经营合同
- 医疗产品课件
- 2024至2030年中国高铝质自流耐磨浇注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3年深冷技术设备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钛金属烧结滤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节能型电冰箱、空调器项目成效分析报告
- 2024年超低频测振仪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24年纳他霉素食品防腐剂项目评价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气缸拉杆螺母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中央企业商业秘密安全保护技术指引2015版
- 0417 教学能力大赛 公共基础《英语 》教学实施报告 电子商务专业
- 校园及周边重点人员排查情况表
- mbti性格测试题及答案(十篇)
- 钢筋加工厂龙门吊的安装与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 方太销售及市场营销管理现状
- Module9 Unit 2 课件-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蔬菜栽培的季节与茬口安排-陇东学院教学提纲
- 三年级《稻草人》阅读测试试题附答案
- 《新闻学概论》第十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