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四川省泸州市第六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灯笼草:大地上的静物杜怀超①在梦里,我常见到灯笼草。②这些在乡野上一直默不作声的植物,在我看来,就是油画上色彩柔和的静物,你看她一眼、两眼甚至无数眼,她依旧呆在那儿,无风无月无故事,超然于天地间。如今,她越过都市芜杂与欲望的目光,坍塌了我内心的城堡,召唤我回到故土,回归自然,来到她的身边。③我偏爱灯笼草这个民间的叫法,这似乎充满着血缘的亲近。我和她一样,都是来自底层的大地。曾经与灯笼草一样,匍匐着,从低处生长,向着高处攀登,一心以为高处是灿烂的神奇世界。所以,灯笼草在无人处发芽时,我们也开始长大;她长叶,我们也长叶;她开花,我们离开了老家。半米来高的灯笼草,一直就以这样的海拔在生长,由青转黄,由黄到红,直到大雪压境,她才化作乡村门楣上的红灯笼,继续照彻乡间的夜。而我们早已远离村庄,远离大地,以为从此抵达高处了。④村里的老人常看着我们这些外出漂泊追逐的年轻人叹息,人再高也高不过三寸之草。⑤此刻,我应了当初老人们的预言,和着那拐杖敲击地面的鼓点,回到灯笼草的身边。当我俯身低处时,才真正看清了高处,才悟透老人的叹息。灯笼草是属于乡村的,烙印着草根的血液,与城市无缘,她迈着千年不变的步伐,踩着时间的节拍,一步步挪过殷商,挪过春秋,挪过唐宋元明清……而我与灯笼草是有着血缘关系的。不信,你看这血脉,至今还是红色的呢。所以,人,不管你走多远,也终有一天会回到草的身边。⑥走近植物,成为植物中的一棵,是我生命的幻想与渴望。哪怕就是这些贴着地面匍匐生长的草,最卑贱的草,最低处的草!比如这灯笼草,她们唯一的目标就是活着,不在意生存的环境,不在意花朵的硕大与微小,不追求果实的甜美与赞誉。她活得单纯,甚至是清心寡欲。⑦回到故土,回到自然的怀中,这已经是越来越多人内心的渴望。我们人与草,是有生命的基础的。如果扒开我们臃肿的皮囊,一定会有一丝自然的气息。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执着回到乡下的理由。在乡间,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聊天,终会有拨云见日之感。山水隐去,只剩下真淳。⑧在田埂边,遇见一位老人,他安然地地倚着树干,抽着旱烟,把玩着一株灯笼草,喃喃自语,人噢,又到了吃草的时代了。⑨见到客人,老人更是絮絮叨叨。曾经大地上到处是草。吃草,成了当时生活的主旋律。马龄菜、荠菜、灰菜等,曾都在铁锅与柴火的炙烤下走上青黄不接时代的餐桌。可如今呢,生活倒是富足了,但只有自己种的青货,接地气,接人气,吃上去神仙般爽心。的确,大棚颠倒了季节,反季节搞乱了蔬菜,在金钱的诱惑前,什么膨大剂、增长剂、杀虫剂、苏丹红、六六粉等一股脑地走进植物的生长中,人类在杀戮尽动物之后,又把手伸向这碧绿的植物丛了。⑩在村里转转。我越发觉得老人的话富有深意。庄稼坍塌,河流消失,树木隐藏,村庄老去。空荡荡的村子,空荡荡的旷野,空荡荡的日子。就连那些鸡鸭们也早已不见了踪影,而虫子们的叫声则如海啸般扑来。放眼四围,各种莫名的草正涌过来,是绿色的海洋,是碧绿的潮水,当然,这群野草丛中闪现着灯笼草的身影。?灯笼草,带着民间的图腾,在大地上生长着。我为这个名字叫好!当她再次覆盖大地的时候,也是生命回归自然的时分。我们就以草的方式,在四季的轮回中活出生命的亮光来。
(选自2014《青年文学》,有删改)11.文章①②两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根据文章内容,理解第⑧段中“人噢,又到了吃草的时代了”一句的含意。(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称灯笼草是“大地上的静物”的理由。(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4分)总领全文内容,交代了灯笼草的特征,表达了我与灯笼草的深厚感情(2分);点题,与文章结尾相呼应(2分)。12.(4分)①过去,经济困难,人们以草果腹;②如今,生活富足,但蔬菜已不如草“绿色”;③土地荒芜,庄稼坍塌,粮食会越来越少;④表现了老人对当今人们生存状态的深深忧虑。评分建议:每点1分。13.(6分)选取村庄代表性事物,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2分),从视觉、听觉和内心感受的角度描写了村庄衰落的情景,表达了对村庄被遗弃的痛惜(2分);句式灵动活泼,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2分)。14.(6分)①灯笼草身处低位、清心寡欲;②灯笼草扎根土壤,亲近自然;③灯笼草质朴单纯,固守家园;④灯笼草默默无闻,见证变迁。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三点满分,意思对即可。
略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6.下列说法符合第一段文意的一项是(
)A.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规律与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运用了同样的方法,同样是自身不懈努力的结果。B.人类发展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在解决了自身生存发展的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再去从事意识形态的一系列活动。C.人们的意识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着人们去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D.认识人们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可以从人们的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入手。7.对第二段中加点的“它”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指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B.指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规律。
C.指剩余价值的规律。
D.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做的研究。8.下列说法不符合第四段文意的一项是(
)
A.马克思认为科学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
B.马克思更高兴看到那些实际应用可以预见的理论科学中的新发展。
C.马克思更重视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实用价值的科学发展。
D.马克思认识到了电学方面的各种发现必将对工业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参考答案:6.B(A“运用了同样的方法”无根据。C表述错误,意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没有决定作用。D原文中没有根据)7.A(联系上下文,“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代入即可推断出)8.C(“更重视”无依据)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好声音”的精神追求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这既是由于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二是观众的新鲜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
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会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放专业领域。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而独生子女的适应和抗压能力又相对较弱。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诸多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的,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这样,音乐大家和青年选手的双向选择就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所标举的是脚踏实地,所倡导的是一种正面积极的价值观。通过艰苦的奋斗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遽然实现的舞台,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又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具有魅力的。
但是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和思考也值得我们反思。“好声音”的几位选手的经历和过去的生活引发了一些争议,这些问题曾经是电视节目为了制造效果而经常存在的。但这一次引发的争议似乎相当大。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并要求电视节目有更严格的自律,要求出现在屏幕上的人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的情节。因为人们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迸发。青年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更经得住追问,节目才能赢得更多的成功,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其实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有删改)1.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不同于那些让年轻人当即实现明星梦,或者是仅让普通人在舞台上展现梦想的选秀节目。B.“好声音”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在节目中指点新人,从而赢得了公众。。C.“中国好声音”中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求。D.“中国好声音”引起的反响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于真实和诚信的关注。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的一项是(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选秀文化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B.观众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等情况致使我国的选秀文化从2005年后一直处于瓶颈中。C.选秀节目近年来走入困局的根本原因在于观众对选秀形式的熟悉,而且选秀节目又大同小异,缺乏新意。D.选秀节目要赢得更多的成功,就必须更加真实,让每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起追问。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通过选秀成为公众熟知的超级明星在如今的选秀节目中已经很难再出现了,因为大多数参加选秀的歌手形象风格特别接近。B.“中国好声音”节目从音乐专业方面入手,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好声音”中寻求选秀的一种新的可能性。C.“中国好声音”是职场节目,目的是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音乐,让音乐家和青年选手的双向选择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D.“中国好声音”引起的质疑和思考凸显社会对选秀节目的要求,观众们希望看到的是真实的人生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参考答案: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关键词语。B项,原文“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说的是因“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而赢得了公众,“在节目中指点新人”与此抵牾。2、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及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是对原文第一段“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择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的曲解。B、“从2005年后一直处于瓶颈中”是对第二段第一句的曲解,“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后”不能说成“从2005年后”。C、造成我国选秀节目进入困局的原因有两个,选项中的内容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同时文中也没有说这个原因就是“根本原因”。3、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原文是”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从“很像”一词可以看出,“中国好声音”不是“职场节目”。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8—11题:《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
忧:担心,担忧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C.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弄翰:写文章D.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实现9.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敬慕之情。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3分)(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3分)(3)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4分)参考答案:8、
A
忧:为父母亲守孝。9、D
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10、
B
“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11、
(1)、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
(2)、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3)、如今我遇到清明的时代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或与理相违,于事相悖的事情),所以,凡是愚蠢的人,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了。参考译文:庆历三年,我刚入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把自己排在他的学生的后面,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都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
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间,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万言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像对待老师那样尊崇他。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zhà)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①,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哽,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yīní)情状,罗缕记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②,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袁枚《祭妹文》注①九原:指九泉,黄泉等
②殗殜(yèdié)病得不太厉害,但还没有痊愈。15.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迨诸父异爨
(分开)
适先生奓(zhà)户入(打开)B.已为墙,凡再变矣。(两次)
如影历历,逼取便逝。(靠近)C.后五年,吾妻来归。(回娘家)
后虽小差(病愈)D.吾家读书久不效
(奏效)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打听,探望)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某所,而母立于兹
一家瞠视而笑B.儿之成,则可待乎!
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C.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闻两童子音琅琅然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犹尚殗殜,无所娱遣17.下面有关两段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中“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有过渡之用,“然”字转折,承前文“多可喜”引出下文可悲之事,诸如叔父分家、回忆已故母亲和祖母,均以“悲”贯串,但描述与妻子在轩中生活有欢喜之色。B.选文一结尾作者睹物思人,以含蓄深情的笔法,结束全篇,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C.选文二中,作者回忆童年与妹妹一起生活的琐事时,信手拈来,清灵隽妙;悲悼妹妹的遽然长逝时,又字字玑珠,句句血泪,真挚动人,感人肺腑。D.两篇选文共同的特点是“寓真情于家常琐事的娓娓叙述之中”,两位作者都以白描式的笔法描述了最令自己感动的那些言语与细节,让自己的忆中人跃然纸上,赢得了读者的感情共鸣。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2)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参考答案:15.C
16.D
17.A
18.(1)一天,祖母走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女孩子)一样?”(2)然而你已不在人间了,那么即使年光可以倒流回去,儿童时代可以重新来过,也没有人来为它们对照证实的了。【15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C项,“回娘家”错误,归,旧时指女子出嫁。故选C。【16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D项,均为助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A项,而:代词,你的/连词,表修饰关系;B项,之:主谓之间取独/助词,的;C项,然:转折连词,然而/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故选D。【17题详解】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题中A项,“描述与妻子在轩中生活有欢喜之色”错误,写夫妻二人在轩中写字说话的事,衬托出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是忧伤的。故选A。【18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句,第(1)句,大母:祖母;过:看望;若:你的;竟日:整天;大类:很像。第(2)句,汝:你;虽:即使;再:重新来过;证印:对照证实。【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起旧日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我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高高挺立,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我捉蟋蟀,你紧跟我捋袖伸臂,抢着捕捉;寒冬蟋蟀死了,你又同我一起挖穴埋葬它们。今天我收殓你的尸体,给你安葬,而当年的种种情景,却一一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发髻,披了一件细绢单衣进来,共同温习《诗经》中的《缁衣》一章;刚好老师开门进来,听到两个孩子琅琅的读书声,不禁微笑起来,连声“啧啧”称赞。这是七月十五日的事情。你在九泉之下,一定还清楚地记得。我二十岁去广东,你牵住我的衣裳,悲伤痛哭。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你从东厢房扶着长桌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相视而笑,记不得当时话是从哪里说起,大概是说了些在京城考进士的经过情况以及报信人来得早、晚等等吧。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只要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也不能忘却。往事堆积在我的胸中,想起来,心头悲切得像被堵塞似的。它们像影子一样似乎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却又不见了。我后悔当时没有把这些儿时的情状,一条一条详细地记录下来;然而你已不在人间了,那么即使年光可以倒流回去,儿童时代可以重新来过,也没有人来为它们对照证实的了。你与高家断绝关系后回到娘家,堂上老母,依仗你照料扶持;家中的文书事务,期待你去办理。我曾经以为妇女中很少明白经书的意义、熟识古代文物典故的人。你嫂嫂并非不够温柔和顺,但在这方面稍有不足。所以自从你回家后,虽然我为你而悲伤,对我自己来说却很高兴。我又比你年长四岁,或许象世间通常那样年长的先死,那就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没有想到你比我先离开人世。前些年我生了病,你整夜都在打听、探望病情,减轻一分就高兴,加重一分就担忧。后来虽然我的病情稍有好转,但仍半卧半起,感到没有什么好取乐消遣;你来到我的床前,讲一些稗官野史中使人好笑和使人惊奇的故事,给我带来一些欢乐。唉!自今以后,我如果再有病痛,教我从哪里去呼唤你呢?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①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②,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③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选自《淮南子·泰族训》)注:①镵(chǎn):刺、刻。
②熙:光明、兴盛。
③临:统管、治理。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弗能正也
正:正确B.死不还踵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C.上唱而民和
唱:倡导…D.察其党与
察:仔细看…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被创流血,至难也
B.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碧水东流至此回
若风之摇草木C.百工维时,庶绩咸熙
D.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1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①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②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③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④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⑤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⑥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A.①③⑥
B.①②⑤C.②④⑥
D.③④⑥1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C.昏庸的君主只会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1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
(2)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参考答案:
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句子顺序不当,请重新排列序号。(5分)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③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序号:
参考答案:③①⑤②④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他的工作我不过问,他有他的理想,身为外科医生出身的他,一直都在致力于慈善医疗事业,我也会和他致力于此方面的事业。B.课堂教育是显性的训导,校园文化是隐性的教诲,学校应该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潜能和各种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发展的机会,促进他们成长。C.佛山秋色、行通济、西樵山万人斋宴、官窑生菜会等众多的民俗文化活动深受佛山民众追捧,对舞龙、七姐诞等民俗活动却越来越不重视。D.能否通过铁拳反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对我们构建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A项,身为……出身,句式杂糅。取其一即可。B项,“发挥”和“机会”搭配不当,应在“各种”前加个动词“创造”。C项,后面分句“对舞龙、七姐诞等民俗活动却越来越不重视”省略的主语不当。应将“对”去掉,“重视”前加“被”。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9.下列是某人祝贺朋友之子被高校录取的短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惊闻令郎被名校录取,内心窃喜。令郎今朝鲤跃龙门,他日也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材。近来要务缠身,特派高足到府上恭贺,不敬之处,还望谅解。参考答案:①“惊闻”改为“欣闻”②“窃喜”改为“高兴”③“有用的”删去④“要务”改为“俗务”⑤“高足”改为“小徒”【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惊闻”,对某件事情表示吃惊,一般指意料之外的事情,多为不好的事情,改为“欣闻”;“窃喜”,是发自自己心灵深处最真实的释放,改为“高兴”;“栋梁之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有用的”删去;“要务”,重大任务,改为“俗务”;“高足”,对别人的学生的敬称,改为“小徒”。【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把敬辞用在自己身上就很可笑;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了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B.通过完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提高监测信息的透明度,既可提高全社会对大气污染问题的关注,也可尽量避免或降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公共风险。C.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选活动旨在寻找、发现、推选身边的好青年,引领广大青年崇德向善,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实践者。D.英国媒体称,一个亚洲主导的以中国为中心的快速发展的世界格局正在成长,英国顺应潮流转向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参考答案:CA.句式杂糅,把“发射了”
改为“发射的”;B项,“通过”掩盖了主语;D项,搭配不当,可将“成长”改为“形成”。点睛:做该题时,要关注是否有容易出现语病的一些标志,比如,介词开头的句子要留心后一分句是否有主语;谓语词由“是”充当时要考虑主语和宾语搭配是否恰当;主谓宾任何一个位置由并列短语充当时要考虑是否存在搭配不当;句中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食家常菜课程设计
- 2025年读书的演讲稿范文(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技术出口许可协议3篇
-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保护制度范文(2篇)
- 2025年度线上线下销售合同规范化管理实施细则(2025版)
- 融合课程设计案例
- 单臂吊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居系统智能语音交互服务合同3篇
- 牛肉拉面课程设计理念
- 2025年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古城旅游区总体重点规划
- 消火栓月检查表
- 项目财务核算业务蓝图
- 8.台球助教速成培训手册0.9万字
- 无缝钢管焊接作业指导书(1)
- 零缺陷与质量成本
- 网吧企业章程范本
- 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登记表
- 五格数理解释及吉凶对照
- 婚姻状况声明书
-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艺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