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焦作市孟州第四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焦作市孟州第四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焦作市孟州第四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焦作市孟州第四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河南省焦作市孟州第四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河南省焦作市孟州第四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图像甲调节为图像乙,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向左移动装片B.先转动细准焦螺旋,再转动粗准焦螺旋C.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D.把视野调亮,便于更清晰地观察图像参考答案:B【分析】本题是考查显微镜使用的有关问题。【详解】甲图的物像小,乙图的物像大,可知显微镜的操作是由低倍镜调到高倍镜。由低倍镜到高倍镜的正确操作是,先把物像调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把平面镜调成凹面镜或把小光圈调节成大光圈,最后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即可。因此C正确,B错误。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它的位置与实际位置相反,要把图中的黑点移到视野中央,由于黑点在左侧,因此应把装片向左移动,A正确。在高倍镜下视野变暗,因此需要把视野调亮,D正确。【点睛】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中常用到的器材,许多同学并不能够熟练运用显微镜进行显微观察,导致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建议考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首先正确操作的显微镜,然后再把每个操作环节目的弄清楚,搞明白,这才是解题的关键。2.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参考答案:B3.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n株小麦,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约占

(

)

A.n/4

B.n/8

C.n/16

D.0参考答案:D4.如图所示为染色体变异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猫叫综合征是由图d所示的变异引起的...B.图a所示细胞若为精原细胞,则其产生的精细胞中只有一半细胞染色体组成正常C.21三体综合征的形成与图b所示的生物变异类型有关D.果蝇棒状眼的形成与图c所示的生物变异类型有关参考答案:B猫叫综合征是人体内第5号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由图c所示的变异引起,图d所示的变异是染色体片段增加(重复),A错误;图a所示细胞有一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若为精原细胞,则其产生的精细胞中只有一半细胞染色体组成正常,B正确;21三体综合征的形成人体内第21号染色体有三条,与图a所示的生物变异类型引起,C错误;果蝇棒状眼的形成是染色体的片段重复导致,与图d所示的生物变异类型引起,D错误。5.细胞分化中不可能出现的变化有A.染色体的复制

B.某些细胞器的增添或消失C.细胞核的消失

D.细胞全能性的降低参考答案:A6.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结构①的通透性可能会升高B.结构②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C.A液中的O2浓度比C液中的高D.若人体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C液增加参考答案:B7.生物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粘合剂(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料板,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捕害虫的成虫。此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式是

A.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参考答案:答案:B8.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一1、Ⅱ一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一P:刚毛(♀)×截毛(♂)→F1全刚毛杂交组合二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杂交组合三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A.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B.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C.Ⅰ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D.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Ⅰ片段参考答案:B解:A、从表中杂交组合一,P:刚毛(♀)×截毛(♂)→F1全刚毛?刚毛为显性性状,截毛为隐性性状.所以A描述正确.B、设控制刚毛的基因为B,控制截毛的基因为b,若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Ⅱ一l)上,P:截毛(XbXb)×刚毛(XBY)→F1刚毛(XBXb):截毛(XbY)=1:1;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I片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截毛(XbYb)=1:1;综上所述根据杂交组合二,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一l片段.所以B描述错误.C、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I片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截毛(XbYb)=1:1,性状在子代中有差别.所以C描述正确.D、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区段.所以D描述正确.故选B.9.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A.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 B.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C.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 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参考答案:C10.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X1、X2不会出现在同一细胞中B.基因2若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则可能无法正常产生黑色素

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酪氨酸酶缺失

D.该图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活动是基因控制性状的一种途径。参考答案:C11.将豌豆某一性状的显性类型进行自花传粉,对其后代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后代可能没有性状分离,全为显性类型②后代可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③后代可能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④后代可能没有性状分离,全为隐性类型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参考答案:A12.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或方法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

)

A.植物组织培养和单克隆抗体——细胞的全能性B.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壁——酶的专一性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动性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增殖参考答案:A13.下列各项与ATP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TP中的“A”表示腺嘌呤,“P”表示磷酸基B.葡萄糖进入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会使胞内ADP的含量增加C.颤藻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产生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D.细胞内Na+浓度偏高时ATP消耗会增加以维持Na+浓度稳定参考答案:D14.多酚氧化酶是引起果蔬酶促反应的主要酶类,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为5.7。下列各图表示在其他条件适宜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的有关变化,则(

A.图甲可以表示温度从100℃降低为35℃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关系B.图乙可以表示pH从5.7升高为7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关系C.图丙可以表示反应物浓度增加1/5时,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D.图丁可以表示多酚氧化酶浓度降低1/5时,反应物的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参考答案:C15.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参考答案:C16.下图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参与过程①和②B.可以通过增强过程②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参考答案:A过程①表示碳元素以CO2的形式从生物群落返回到大气中,过程②表示碳元素以CO2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从大气中进入生物群落,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参与过程①,但参与过程②的只有生产者,A项错误;可以通过增强过程②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B项正确;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C项正确;过程③表示化学燃料的燃烧,短时间内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可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打破碳循环的平衡,导致温室效应的发生,所以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D项正确。【点睛】本题以“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前提是对碳循环的知识点做到准确记忆并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尽可能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准确判断图中数字所示的生理过程,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各选项既能准确作答。17.将三种洋葱鳞片叶表皮放在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右图不同状态的细胞图像。这3个细胞原来细胞液浓度的高低关系是A.乙>甲>丙

B.甲<乙<丙C.丙<乙<甲

D.甲=乙=丙参考答案:C18.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但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B.原核生物的tRNA呈三叶草结构C.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进入细胞核D.真核生物的mRNA必须通过核孔后才能翻译参考答案:D【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原核细胞由于没有核膜的阻断,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解答】解:A、原核生物细胞内既有DNA,也有RNA,其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tRNA都呈三叶草结构,说明tRNA呈三叶草与两种翻译机制的不同无关,B错误;C、真核生物的核基因位于细胞核中,而翻译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核糖体是不能进入细胞核的,只有mRNA合成以后,从细胞核内出来,与核糖体结合才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D、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是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进行,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DNA,这使得原核生物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而真核生物的mRNA在细胞核形成以后必须通过核孔后才能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所以真核生物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D正确.故选:D.19.下列关于探索核酸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B.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种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遗传物质D.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含RNA的生物中,RNA是遗传物质参考答案:A【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A、艾弗里的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A正确;B、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种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重组,B错误;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D、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故选:A.20.下图表示真核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B.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完成图中③和④的细胞器分别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完成图中①、②、⑤的细胞器均具有双层膜结构参考答案:D21.慕尼黑工业大学安德里亚斯·鲍施教授研究小组构建了一些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的“类细胞”,“类细胞”的膜成分与正常细胞膜类似,也含有一些有机物和某种能源物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类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B.“类细胞”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特性C.“类细胞”在K+溶液中无法吸收K+可能是缺少运输K+的载体D.“类细胞”中含有的某种能源物质很可能是ATP参考答案:B“类细胞”的膜成分与正常细胞膜类似,基本支架应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A项正确;“类细胞”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依赖于膜的流动性,B项错误;“类细胞”含有一些有机物和某种能源物质,有能量供应,在K+溶液中无法吸收K+可能是缺少运输K+的载体,C项正确;ATP可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类细胞”中含有的某种能源物质很可能是ATP,D项正确。22.大多数动物血液是红色的,但有些动物的血液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其原因是

A.与血液中所含的运输氧的元素有关

B.与血液中所含的色素有关

C.与血浆的颜色有关

D.机制还不清楚参考答案:A23.在下图中,能表示人的受精卵在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以及精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分别是(

)参考答案:B24.下列有关生物代谢的描述中,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A.青蛙从25℃的室温中被移到5℃的环境中,其耗氧量将减少B.原核生物因为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糖尿病人多尿的直接原因是葡萄糖随着尿液排出的同时带走了大量的水分D.玉米胚细胞中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参考答案:B25.白花三叶草有两个品种:叶片内含较高水平氰(HCN)的品种和不含氰的品种,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代谢过程如图:两个不含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含有较高水平氰,F1自交获得F2,则()A.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或Ddhh)和ddHH(或ddHh)B.F2中性状分离比为高含氰品种:不含氰品种=15:1C.氰产生后主要储存在叶肉细胞溶酶体中D.向F2不含氰品种的叶片提取液中加入含氰葡萄糖苷,约有3/7类型能产生氰参考答案:D【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分析题意可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解中看出,D基因和H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生成HCN,即D_H_表现为叶片内含较高水平氰(HCN)的品种,其余均为不含氰品种.【解答】解:A、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子代为DdHh,全部含有较高水平氰,如果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dhh)和ddHh,则子代会出现不含氰的品种,A错误;B、F1为DdHh,F2为9D_H_:3D_hh:3ddH_:1ddhh,高含氰品种:不含氰品种=9:7,B错误;C、氰产生后主要储存在叶肉细胞液泡中,C错误;D、F2不含氰的品种有:3D_hh:3ddH_:1ddhh,品种ddH_不能产生葡萄糖苷,但是加入含氰葡萄糖苷能产生氰,比例为,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两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情况,意在考查考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对9:3:3:1比例的变式应用,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析图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难度适中.26.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与质壁分离及其复原有关的细胞器和相关生理过程分别是()A.液泡主动运输

B.液泡、线粒体渗透作用、主动运输C.线粒体

主动运输

D.线粒体、液泡K+主动运输、NO自由扩散参考答案:B27.在温度、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消毒后有生活力的小麦种子一直浸没在无菌水中,会使种子死亡。下列对种子死亡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

A.缺乏胚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B.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C.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释放

D.呼吸作用的产物对其产生毒害作用参考答案:D28.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如图1给出了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如图2表示CO2和O2的转移方向。请据图回答:(1)根据图1,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度是___________(CO2mg/100cm2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4klx时,该植物叶片总(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是每100cm2叶每小时吸收CO2______________mg。(2)c点以后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回答一种即可)。(3)在图1中c点所示的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______。(4)若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上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理论上分析曲线图中b点的位置如何变化_____(左移/右移),c点的位置如何变化________(上移/下移)。(5)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叶绿体中C3含量短时间内的变化将是__________。若该植物叶肉细胞处于图2状态时,则对应图1的曲线中_______点。参考答案:

(1).6

(2).12

(3).CO2浓度(或温度等)

(4).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5).右移

(6).下移

(7).上升

(8).b试题分析:(1)依据图1,在关照强度为零时,测得的值为呼吸速率="6"CO2mg/100cm2叶?小时。光照强度为4klx时,该植物叶片总(真正)光合作用速率="6"CO2mg/100cm2叶?小时+6CO2mg/100cm2叶?小时="126"CO2mg/100cm2叶?小时。(2)由曲线的获得是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c点以后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3)c点时叶肉细胞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细胞中产生ATP的部位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25℃是光合的最适温度,温度升高到30℃,该温度是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因而光合速率下降,呼吸速率升高,所以曲线图中b点右移,c点下移。(5)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处,光反应停止,C3还原速率减弱,二氧化碳固定继续,因而C3含量升高。图2状态表示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对应于图1的b点。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及思维、分析、计算能力。29.幽门螺杆菌是栖息在胃粘膜的螺旋状短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胃癌的主要致病病菌,下列关于幽门螺杆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幽门螺杆菌能引起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B.幽门螺杆菌能在酸性环境条件下生存C.幽门螺杆菌储存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是拟核D.幽门螺杆菌通过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参考答案:D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胃癌的主要致病病菌,能引起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A项正确;人的胃液呈酸性,幽门螺杆菌栖息在胃粘膜,能在酸性环境条件下生存,B项正确;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储存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是拟核,C项正确;幽门螺杆菌是细菌,细胞内没有线粒体,D项错误。30.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C.Ⅱ3与Ⅱ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D.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参考答案:DⅠ1和Ⅰ2均正常,其儿子Ⅱ2患甲病,据此可推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由Ⅱ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而其儿子Ⅲ7患甲病可进一步推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Ⅱ1与Ⅱ2均不患乙病而其女儿Ⅲ1为乙病患者可推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错误;用a表示甲病致病基因,b表示乙病致病基因。Ⅱ1正常,Ⅲ1患乙病,Ⅲ3患甲病,所以Ⅱ1的基因型为BbXAXa。Ⅲ5正常,Ⅱ4患乙病,Ⅲ7患甲病,所以Ⅲ5的基因型为BbXAX_,因此,Ⅱ1与Ⅲ5的基因型相同(BbXAXa)的概率为1×1/2=1/2,B项错误;II3和II4的基因型分别为BbXAXa和bbXAY,理论上其后代共有2×4=8种基因型、2×3=6种表现型,C项错误;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XXY,则Ⅲ7的基因型为XaXaY,而其父母Ⅱ3与Ⅱ4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因此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D项正确。31.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已成功的培育出生产干扰素的酵母菌。某制药厂引入该菌后进行生产研究。下表是在一固定容积的发酵罐内培养该酵母菌,并定时取样测定培养基的pH及菌体数量(万个/毫升)几次取样结果如下:样品代号abcdefgh菌体数量3256127234762819821824pH6.04.75.94.95.75.15.35.6由于取样时技术员粗心,忘了标记取样的时间。下面对该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取样次序:a→c→b→g→f→h→d→e

B.g样时次级代谢产物已有相当的积累C.如果要扩大培养,可在c样时期选取菌种

D.d样时培养基中的养分几乎被耗参考答案:A32.下列关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或方法思路不正确的是A.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B.科学家用差速离心法将真核细胞中的各种细胞的器进行分离,以研究各组成成分和功能C.1928年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1953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研究方法都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发现了DNA规则的双螺旋模型参考答案:C33.下列关于豌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和DNA数目加倍B.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D.分裂末期,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参考答案:C【分析】题目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DNA、染色体、纺锤体等物质和结构的变化规律,以考查基本知识的识记和通过比较掌握DNA和染色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分裂中的区别的能力。【详解】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量不变,A错误.分裂前期,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错误.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D错误.【点睛】DNA数量加倍是因为DNA复制,染色体数量加倍是因为着丝点分裂;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34.(12分)在某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经济作物中,控制抗病(A)与易感染(a)、高茎(D)与矮茎(d)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控制阔叶(B)与窄叶(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1)两株植物杂交,F1中抗病矮茎出现的概率为3/8,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让纯种抗病高茎植株与纯种易感病矮茎植株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若含a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F1中抗病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与F1相比,F2中D基因的基因频率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用X射线照射纯种高茎个体的雄蕊后,人工传粉至多株纯种矮茎个体的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在不改变种植环境的条件下,获得大量植株,偶然出现一株矮茎个体。推测该矮茎个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于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某农场拟通过一次杂交育种培育出一批在幼苗时期就能识别出雄性的植株,请设计一个简单实用的杂交方案。(提供的植株有:阔叶雌株、阔叶雄株、窄叶雌株、窄叶雄株,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方案)。参考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2分) (1)AaDd×Aadd

(2)5/6

不变(1分)(3)形成花粉过程中高茎基因D突变为矮茎基因d

形成花粉过程中含高茎基因D的染色体片段缺失(1分)(4)遗传图解(4分):

【名师点睛】本题中(1)解题关键是能灵活利用乘法原理拆分3/8,熟练掌握常见六种杂交组合(AA×AA、AA×Aa、AA×aa、Aa×Aa、Aa×aa、aa×aa)的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比例,做到正推逆推自如;(2)解题的关键是获取题干信息“含a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通过配子求解。3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55-58位的氨基酸序列链霉素与核糖体的结合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野生型突变型…-P-K-K-P-……-P-R-K-P-…能不能0100

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参考答案:A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是S12蛋白结构改变导致的,突变型能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存活,说明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故A项正确;翻译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所以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项错误;野生型和突变型的S12蛋白中只有一个氨基酸(56位氨基酸)有差异,而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缺失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均改变,所以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所致,C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枯草杆菌对链霉素的抗性突变早已存在,不是链霉素诱发的,链霉素只能作为环境因素起到选择作用,D项错误。【名师点睛】本题通过图表分析考查基因突变的种类、链霉素抑菌功能的原理、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的关系。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根据突变性和野生型核糖体S1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碱基变化的种类。本题容易错选D项。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的关系。36.科学家经研究认为“河南蜱虫叮咬事件”的元凶为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这一病毒主要由蜱虫传播。下列与该病毒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型布尼亚病毒体内含有2种核酸,5种碱基B.该病毒的蛋白质在蜱虫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C.该病毒可通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方式产生变异,疫苗的研制必须具有针对性D.该病毒由于寄生在蜱虫细胞内,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参考答案:B37.下列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各细胞中都有两种核酸B.具有核膜、核仁的细胞是①②③C.②③④所代表的生物一定是异养生物D.③的摄食行为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参考答案:C38.下列对体液、细胞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并呈递给T淋巴细胞的过程既属于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又属于细胞免疫的感应阶段B.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

C.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的增殖速度比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的增殖速度快D.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组织胺属于淋巴因子参考答案:D39.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A.高秆抗锈病小麦与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获得矮轩抗锈病的小麦B.用X射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C.用离体花药培育小麦植株D.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参考答案:B【考点】诱变育种.【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解答】解:A、高秆抗锈病小麦与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获得矮轩抗锈病的小麦属于杂交育种,只是将原有基因进行重新组合,并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B、用X射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属于人工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B正确;C、用离体花药培育小麦植株属于植物组织培养,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并没有产生新基因,C错误;D、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属于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并没有产生新基因,D错误.故选:B.40.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哪些属于限制条件(

)①重组DNA的转移限制在遗传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②对于大肠肝菌作为转基因受体的菌株,限定必须使用在37℃人体体温下死亡的菌株③外源DNA不能产生对人体有毒害或过敏的蛋白质A.②③

B.②

C.①

D.①②③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角膜环状皮样瘤(RDC)会影响患者视力甚至导致失明。图1为调查的某RDC家系图。(1)此家系代代都有患者,初步判断RDC为______性遗传病。请说明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的理由:______。(2)研究发现RDC患者的P蛋白仅中部的第62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组氨酸,据此推测患者P基因由于碱基对______而发生突变。(3)CyclinD1是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蛋白能结合CyclinD1基因的启动子,调控其转录。为研究突变型P蛋白是否还有结合CyclinD1基因启动子的功能,设计了3种DNA探针:能结合P蛋白的放射性标记探针(A)、能结合P蛋白的未标记探针(B)、未标记的无关探针(C),按图2的步骤进行实验,结果如图3。请将图2使用探针的情况填入下表i、ii、iii处(填“不加”或“A”或“B”或“C”),完成实验方案。分组步骤野生型P蛋白突变型P蛋白123456步骤1不加i_____ii______不加同i同ii步骤2AAiii______AA同iii

图3结果说明突变型P蛋白仍能结合CyclinD1基因启动子,判断的依据是______。(4)P基因在HeLa细胞(宫颈癌细胞)中不表达。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稳定表达野生型P基因的HeLa细胞系(甲)和稳定表达突变型P基因的HeLa细胞系(乙),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细胞CyclinD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如图4。实验结果说明______。(5)综合以上研究,从分子水平解释杂合子患病的原因______。参考答案:

(1).显

(2).I-1患病,其女儿Ⅱ-11和Ⅱ-12不患病

(3).替换

(4).i:C

(5).ii:B

(6).iii:A

(7).1、4组均出现杂交带且位置相似,3、6未出现杂交带

(8).突变P蛋白激活CyclinD1基因表达的能力远低于野生型P蛋白

(9).突变型P蛋白与野生型P蛋白均能结合CyclinD1基因启动子,但突变P蛋白激活CyclinD1基因表达的能力降低,进而改变细胞周期,使个体角膜出现病变(突变P蛋白激活CyclinD1基因表达的能力降低,突变型P蛋白与野生型P蛋白竞争结合CyclinD1基因启动子,干扰野生型P蛋白发挥作用,使个体角膜出现病变。)【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点包括: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2、分析系谱图可知,图中皮样瘤在代代中都有出现,判断可能为显性遗传病,由于I-1父亲患病,而后代中的女儿Ⅱ-11和Ⅱ-12不患病,则该遗传病应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分析表格中实验方案可知,野生型P蛋白与突变型P蛋白构成对照关系,野生型P蛋白的三组实验之间也形成对照关系,那么三组都应该加入探针A,不同点在于1组步骤1未加探针,2组步骤1作为对照加入探针B,3组步骤1应该加入探针C,同理,突变型P蛋白的三组实验的设计与此相同。【详解】(1)分析系谱图可知代代都有患者,初步判断RDC为显性遗传病,由于I-1父亲患病,而后代中的女儿Ⅱ-11和Ⅱ-12不患病,则该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2)由于RDC患者的P蛋白仅中部的第62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组氨酸,只有一个氨基酸的种类改变,据此推测患者P基因由于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的基因突变。(3)根据题意,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突变型P蛋白是否还有结合CyclinD1基因启动子的功能。题目中的DNA探针有三种:能结合P蛋白的放射性标记探针(A),该探针可以与正常P蛋白结合且有放射性、能结合P蛋白的未标记探针(B),该探针可以与正常P蛋白结合但是没有放射性、未标记的无关探针(C),该探针不能与P蛋白结合;根据野生型P蛋白和突变型P蛋白与探针的结合后电泳的情况判断。实验中根据对照性原则,野生型1、2、3组之间由于构成对照关系,分析可知,都需要加入探针A,1组未加探针,则2、3组分别需要加入探针B和C,同理野生型P蛋白和突变型P蛋白存在对照关系,因此三组处理与之相同。分析图3结果可知,1、4组处理相同,均出现杂交带且位置相似,3、6组处理相同,未出现杂交带,因此说明突变型P蛋白仍能结合CyclinD1基因启动子。(4)分析图4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稳定表达野生型P基因的HeLa细胞系(甲)组中CyclinD1基因表达的蛋白含量最高,突变型P基因的HeLa细胞系(乙)组中比对照组略高,说明突变P蛋白激活CyclinD1基因表达的能力远低于野生型P蛋白。(5)综合以上研究,杂合子中既有野生型P基因又有突变型P基因,表达后产生了野生型P蛋白和突变型P蛋白,而突变型P蛋白与野生型P蛋白均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