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年人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人的成熟红细胞比白细胞凋亡的速率要快得多C.浆细胞中只有与抗体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D.原始海洋中,真核细胞的出现标志着生物进化的开始参考答案:AA.细胞的自然更新以及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均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A正确;C.浆细胞中有许多基因都处于活动状态,如合成ATP酶基因,C错误D.原始海洋中,生物进化在真核细胞出现之前已经开始,D错误答案选A2.植物叶肉细胞中有两种双层膜的细胞器,下列关于这两种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A.这两种细胞器都是通过内膜折叠增加生物膜的面积B.不需要其他处理,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这两种细胞器的形态C.(CH2O)→[H]和[H]→(CH2O)分别只发生在两种不同细胞器中D.在这两种细胞器的有关生物膜结构上,都能产生ATP参考答案:D【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分析】1、植物叶肉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2、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程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3、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解答】解:A、线粒体是通过内膜折叠增加生物膜的面积,叶绿体是通过类囊体来增加面积的,A错误;B、叶绿体有颜色,可以直接观察,线粒体需要经过健那绿染色才能观察到,B错误;C、(CH2O)→[H]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C错误;D、线粒体内膜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叶绿体类囊体可进行光反应,故在这两种细胞器的有关生物膜结构上,都能产生ATP,D正确.故选:D.3.下列关于概念图中空白处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梯度运输物质C.大分子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D.果脯在腌制过程中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参考答案:答案:B4.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弄清了许多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N标记核苷酸弄清了分裂期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B.用180标记H2O和CO2有力的证明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用14C标记CO2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噬菌体去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参考答案:C5.如用模拟细胞质基质成分的溶液分别培养离体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控制光和氧气,如图所示。其中甲、丙表示线粒体,乙、丁表示叶绿体;甲、乙有光照但不供氧气,丙、丁有氧气但在黑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pH最高和最低的依次是

A.甲和丁

B.丁和甲

C.丙和乙

D.乙和丙参考答案:D6.关于生物体内组成蛋白质的氦基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量最大的氨基酸是甘氨酸

B.有些氨基酸不能在人体细胞中合成C.氨基酸分子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D.不同氨基酸之间的差异是由R基引起的参考答案:A7.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和捕食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⑦

C.②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参考答案:D略8.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原理,设计了一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克隆人体中编码血红蛋白的正常基因;②将改造过的造血干细胞回输到病人的骨髓中;③载体插入到造血干细胞的染色体中;④携带人正常基因的载体感染造血干细胞;⑤将正常基因插入到载体中,其中正确的排序是(

)A.①⑤④③②

B.①④⑤③②C.④③②⑤①

D.⑤①④③②参考答案:A9.下列对尿素溶液进行灭菌的最适方法是(

)灭菌。A.高压蒸汽

B.紫外灯照射C.70%酒精浸泡

D.过滤参考答案:D10.下列叙述属于高等植物(2n)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共性的是A.二者都有着丝点的分裂

B.二者都有中心体的复制与纺锤体的形成C.二者的细胞都出现胞质分裂

D.二者都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参考答案:C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没有着丝点的分裂,A错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都会出现细胞质分裂,C正确。只有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D错误。【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名师点睛】减Ⅰ和减Ⅱ过程的不同点(假设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为2N)项目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间期是否复制复制不复制分裂过程中细胞名称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精细胞或卵细胞和极体着丝点变化不分裂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2N→N(减半)N→2N→NDNA数目变化2N→4N→2N2N→N(减半)染色体主要行为有联会现象;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染色单体无(0)→有(4N)→有(2N)有(2N)→无(0)同源染色体有(N对)无11.如图表示的是一昼夜北方某作物植株CO2吸收量的变化.甲图为盛夏的某一晴天,乙图为春天的某一晴天.对两图的相关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G点,两图中B点植物干重均低于A点时的干重B.植株有机物总积累量可用横轴上下曲线围成的有关面积表示,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加OA的绝对值C.两图中DE时间段叶绿体中C3含量均大大减少D.甲图中E点和G点相比,叶绿体中的ATP含量较多参考答案:C【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中AB和HI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C、G时C02的吸收和释放量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DE时由于光照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多,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光合作用速率略有下降.乙图中AB和FG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C、E时C02的吸收和释放量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解答】解:A、G点光合强度=呼吸强度,以后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G点,两图中AB段只进行呼吸作用,故B点植物干重均低于A点时的干重,A正确;B、有机物总积累可用横轴上、下曲线围成的有关面积表示,适当提高温度可提高呼吸强度,B正确;C、甲图DE时由于光照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多,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光合作用速率略有下降,三碳化合物来源减少,去路未变,含量减少,乙图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弱,导致光合速率减弱,三碳化合物来源不变,去路降低,含量会升高,C错误;D、甲图中E点与G点相比,叶绿体中的ATP含量较多,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相关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2.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连续分裂,依据细胞内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不同,可以把他们分为甲、乙、丙三组,如下表所示。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相对值甲组(2c)乙组(2c~4c)丙组(4c)细胞数占全部细胞的百分数433423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甲、乙两组细胞内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B.丙组细胞内染色体数是甲组的2倍C.丙组部分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D.若培养液中3H标记的脱氧核苷,仅乙组能检测到放射性参考答案:A根据表中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相对值可知,甲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G1期(DNA合成前期)、乙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S期(DNA合成期),丙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G2期(DNA合成后期)和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甲、乙两组细胞内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A项正确;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的丙组细胞内由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其染色体数是甲组的2倍,但其余时期的丙组细胞内染色体数与甲组相等,故B项错误;体外培养的连续分裂的动物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细胞内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C项错误;乙组细胞进行的DNA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若培养液中含3H标记的脱氧核苷,且只考虑一个细胞周期,则乙组和丙组细胞内均能检测到放射性,若考虑一个细胞周期以上的细胞,在三组细胞内均能检测到放射性,故D项错误。13.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子组成和基本结构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C、H、O、N、P是ATP、密码子、光合膜共有的化学元素

B.线粒体、核糖体、染色体、质体等结构中都含有DNA

C.糖蛋白、载体蛋白、抗体、限制性内切酶都具有特异性识别特性

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所有细胞都含有磷脂参考答案:B14.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有关分析合理的是透光玻璃瓶甲透光玻璃瓶乙不透光玻璃瓶丙4.9mg5.6mg3.8mg

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B.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1mgC.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0.7mg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从题中实验设计可以看出,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可作为乙和丙的对照,乙中氧气浓度增加,这是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的积累的,即为净光合作用量;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因此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解: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错误;B、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因此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4.9﹣3.8=1.1mg,B正确;C、乙瓶中由于进行光合作用使氧气增多,则二氧化碳减少,而丙瓶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高,C错误;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净光合作用释放+呼吸作用消耗=5.6﹣4.9+1.1=1.8mg,D错误.故选:B.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15.(05江苏卷)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者都能产生ATP,但最初的能量来源不同

B、需氧型生物的细胞均有线粒体,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两者都含有磷脂、DNA和多种酶,叶绿体中还含有色素

D、两者都有内膜和外膜,叶绿体基质中一般还有基粒参考答案:答案:B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灭绝为新物种的形成提供了条件B.物种灭绝是进化的正常过程C.在生物进化史中,灭绝阻碍了生物进化的历程D.遗传多样性的贫乏是导致物种灭绝的内在原因参考答案:C17.有关蛋白质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B.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C.高温能使蛋白质分子肽键断裂、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变得伸展、松散D.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和种类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参考答案:B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的方式是相同的,即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A错误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需要蛋白酶的催化,而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高温能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变得伸展、松散,而高温下蛋白质中的肽键稳定、没有断裂,C错误;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有关,D错误。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18.下列关于有关科学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离各种细胞器用差速离心法B.叶绿体中色素提取用纸层析法C.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时用凝胶色谱法、电泳法D.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参考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旨在对细胞器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验证DNA半保留复制等实验原理的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是溶解法(用有机溶剂溶解),分离的方法是纸层析法(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19.将图中果酒发酵装置改装后用于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下列相关操作错误的是A.探究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呼吸方式时打开阀a

B.经管口3取样检测酒精和CO2的产生情况C.实验开始前对改装后整个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D.改装时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与管口2连通参考答案:B20.为了探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预计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但结果出现了放射性。则标记的元素及误差原因是

)A.S;培养时间过长

B.P;培养时间过长C.P;搅拌不够充分

D.S;搅拌不够充分参考答案:B21.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演绎的内容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参考答案:C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A正确;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检验,B正确;“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C错误;“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D正确。22.如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由此分析正确的是()A.②过程是以α链做模板,脱氧核苷酸为原料,由ATP供能,在酶的作用下完成的B.该病症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蛋白质中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C.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一段基因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起贫血症D.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的反密码子可能是CAU参考答案:D【考点】92: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分析题图:①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因此β链是以α链为模板合成的,α链的碱基序列为CAT,则β链的碱基序列是GUA.【解答】解:A、②过程是转录,以α链做模板,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由ATP供能,在有关酶的催化下完成的,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引起病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B错误;C、分析题图可知,引起病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但不是任意一个碱基发生替换都会引起镰刀型细胞贫血症,C错误;D、由以上分析可知,缬氨酸的密码子是GUA,则转运缬氨酸的tRNA一端的反密码子可能是CAU,D正确.故选:D.23.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B.组成DNA与ATP的元素种类不同C.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D.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参考答案:D【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分析】核酸(组成元素为C、H、O、N、P)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它们的组成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两者的区别是:五碳糖不同: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含氮碱基不同:DNA中的含氮碱基是A、C、G、T,而RNA中的含氮碱基是A、C、G、U.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解答】解:A、DNA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而RNA中的五碳糖是核糖,A错误;B、组成DNA和ATP的元素种类相同,都是C、H、O、N、P,B错误;C、T2噬菌体是DNA病毒,其遗传物质贮存在DNA中,C错误;D、双链DNA分子中的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所以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核酸的种类、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和ATP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核酸的种类,能正确区分DNA和RNA;识记核酸、ATP的元素组成和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识记病毒的遗传物质,明确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24.下列有关对生命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是“系统”,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命大分子本身也可算作“系统”,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自然区域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参考答案:A25.对花生种子中的脂肪进行鉴定实验时,加入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处理后,所发生的颜色变化分别是A.红色、橘黄色

B.橘黄色、红色C.砖红色、橘黄色

D.橘黄色、砖红色参考答案:B26.下列有关真核细胞中物质运输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A.转录形成的mRNA:细胞核→细胞质基质→高尔基体B.从内环境吸收氨基酸:细胞膜→细胞质基质→核糖体C.合成的细胞膜蛋白: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D.合成的D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参考答案:A【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NA复制和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转录形成的mRNA与细胞质中核糖体结合,进行肽链的合成。【详解】A、转录的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后进行蛋白质的合成,不会进入高尔基体,A错误;B、细胞膜上的运输氨基酸的载体将氨基酸从内环境运进细胞内,经过细胞质基质的运输到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B正确;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首先经过核糖体的合成,然后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加工,最后由高尔基体分泌的囊泡包裹与细胞膜融合,C正确;D、DNA聚合酶主要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中,经过细胞质基质,进入细胞核参与DNA的复制,D正确。故选A。27.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相对于次生演替进程缓慢、时间长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C.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动物种类也会随之改变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了变化,但水平结构未改变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A、初生演替的起点是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所以相对于次生演替进程缓慢、时间长,A正确;

B、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群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B正确;

C、在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发生变化,提供给动物的食物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动物的种类随之改变,C正确;

D、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将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D.28.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无关的是A、ATP分子的形成

B、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C、抗体与SARS病毒特异性结合

D、原生质体融合成杂合体细胞参考答案:C29.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C处,A、D点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D.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参考答案:C30.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细胞的高度分化改变了细胞的遗传信息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异常的生命活动C.同一家族个体患相同癌症的概率比较高,因此癌症可遗传D.良好心态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从而减少癌症的发生参考答案:D【考点】51:细胞的分化;57:细胞凋亡的含义;5C:恶性肿瘤的防治.【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遗传物质不变.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癌变是指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联系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解答】解:A、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信息不变,A错误;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B错误;C、同一家族个体患相同癌症的概率比较高,这是由于同一家族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等相同,癌症不可以遗传,C错误;D、良好心态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从而减少癌症的发生,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衰老和癌变的特征,并注意将两者进行区分;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明确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变.31.右图表示侧芽发育成侧枝的过程,下列能表示该过程中生长素浓度变化为…………(

参考答案:B32.在提取玫瑰精油中,分离油层应加入:

(

)A.氯化钠B.无水硫酸钠

C.硫酸铜D.氯化锌参考答案:A33.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与育性如表。科学家发现,白眼雌果蝇(XrXr)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产生的F1中,偶尔也出现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称“例外”)。不考虑基因突变和环境改变因素,对上述例外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亲本雄果蝇产生了XRXR的精子B.亲本雌果蝇产生了XrXr的卵细胞C.子代中XRXr个体为红眼雌果蝇D.子代中XRO个体为红眼雌果蝇参考答案:B【分析】白眼雌果蝇(XrXr)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产生的F1中,正常情况下,雌性均为杂合红眼XRXr,雄性均为白眼XrY。【详解】A、若亲本雄果蝇产生了XRXR的精子,与卵细胞Xr结合,XXX死亡,A错误;B、若亲本雌果蝇产生了XrXr的卵细胞,与含Y的精子结合,则XrXrY为白眼雌性,B正确;C、子代中XRXr个体为红眼雌果蝇为正常情况,不属于例外,C错误;D、子代中XRO个体为红眼雄果蝇,D错误。故选B。34.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有关叙述中不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A.动物卵细胞一般比较大,有利于储存营养供胚胎发育B.变形虫的伸缩泡能增加膜表面积与体积比,提高物质交换效率C.草履虫出现两个细胞核,保证了正常的核质比,有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D.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数量明显增加,可以缩短每条多肽链合成时间参考答案:D35.构成人体防卫病原体第三道防线的有几项(

)①骨髓②胸腺③扁桃体④淋巴细胞⑤抗体⑥溶菌酶⑦抗原⑧红细胞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参考答案:D36.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花药可作为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但不能体现出细胞全能性B.培养形成种苗过程中不涉及到减数分裂C.整个操作要求在无菌无毒的环境下进行D.外植体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并在不同的激素条件下可分化出根或芽参考答案:A37.如图是一个涉及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Ⅱ﹣3不携带乙病基因.不考虑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Ⅱ﹣2为杂合子的概率为C.Ⅲ﹣3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于Ⅰ﹣2D.Ⅲ﹣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参考答案:D【考点】伴性遗传;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1和Ⅰ﹣2正常,而Ⅱ﹣1患甲病,说明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又Ⅰ﹣4患甲病而Ⅱ﹣3正常,说明甲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2和Ⅱ﹣3正常,而Ⅲ﹣2患乙病,且Ⅱ﹣3不携带乙病基因,所以可判断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解答】解:A、根据分析,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A错误;B、由于Ⅲ﹣2患乙病,而Ⅱ﹣2正常,所以Ⅱ﹣2肯定为杂合子,B错误;C、Ⅲ﹣3正常,其X染色体来自Ⅱ﹣2,而Ⅱ﹣2的这条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Ⅰ﹣1,C错误;D、对于甲病,Ⅱ﹣1患病,其父母正常,则都是Aa,所以Ⅱ﹣2为AA、Aa;Ⅰ﹣4患病,所以Ⅱ﹣3为Aa.因此,Ⅲ﹣1个体为AA的概率为×+×=,为Aa的概率为×+×=,所以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对于乙病,Ⅱ﹣2为XBXb,Ⅱ﹣3为XBY,所以Ⅲ﹣1个体为XBXB的概率为,为XBXb的概率为.因此,Ⅲ﹣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遗传病系谱图为背影材料,考查伴性遗传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尤其侧重概率的计算,要求学生具备很强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38.干细胞是一种尚未充分分化的未成熟细胞,它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医学家们正尝试利用干细胞治疗一些顽疾,用骨髓移植法有效治疗白血病便是成功的例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利用干细胞治疗某些顽疾,是因为干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能B.人体骨髓中造血干细胞能分化成各种血细胞C.用骨髓移植法治疗白血病的优点之一是不发生排斥(异)反应D.异体骨髓移植成功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参考答案:答案:C39.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B.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C.浆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D.艾滋病病毒感染人体后,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主要与B细胞数量下降有关参考答案:B【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2、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解答】解:A、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A错误;B、胃黏膜属于免疫系统第一道防线,在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正确;C、浆细胞对抗原不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C错误;D、艾滋病病毒主要破坏人体T细胞,D错误.故选:B.

40.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影响细胞呼吸的药物,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最可能是()

A.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

B.抑制了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

C.破坏了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D.抑制了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及名称);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是[

]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及名称)。(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膜。(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4)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这两种运输方式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癌细胞的细胞膜与正常的细胞膜相比,含量较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42.为研究浮游藻类的光合作用,将一种绿藻培养至指数生长期,并以此为材料,测定了藻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速率(Pn).

图1为光合放氧测定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不同NaHCO3浓度(pH

8.5,25℃)条件下测得的Pn曲线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变换图1

中光源,可研究______、______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在测定不同光照对

Pn

的影响时,如不精确控制温度,则测得的光照与Pn的关系______

(填“呈正相关”、“呈负相关”或“难以确定”).(3)由于弱碱性藻培养液中游离

CO2浓度很低,藻光合作用主要通过胞内碳酸酐酶(CA)分解水中的HCO3-获得CO2.图2中达到最大Pn值的最低NaHCO3浓度为______;在更高

NaHCO3

浓度下,Pn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4)培养基中的

HCO32-

CO32-之间的离子平衡与pH有关,碱性条件下pH越高,HCO3-越少,CO32-越多,而CO32-几乎不能被该藻利用.

在测定不同pH(7.0~10.0)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导致Pn发生变化的因素有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光强

(2).光质

(3).难以确定

(4).120mg?L-1

(5).达到了CO2饱和点

(6).CA量有限

(7).CO2(或HCO3-)供应量不同

(8).CA(细胞)活性变化【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1)可调光源可改变光照强度、光的波长(光质),从而可以研究光强和光质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温度是无关变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使得难以确定光照对Pn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使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以便排除对实验的干扰。(3)由图可以看出,达到最大Pn值的最低NaHCO3浓度为120m?L-1;在更高NaHCO3浓度下,外界因素是CO2浓度达到了CO2饱和点,不能吸收更多的CO2;内部因素是CA量不足,不能催化分解更多的HCO3-。(4)由题意可知,pH一方面会影响HCO3-的含量,从而影响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