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彭楼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彭楼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彭楼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彭楼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彭楼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彭楼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①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别了,“不列颠尼亚”》)②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包身工》)9.请简要赏析第①段画线句。10.请简要赏析第②段文字。参考答案:9.大英帝国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了长达156年的殖民统治;1997年7月1日凌晨,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了香港,消失在南海的茫茫夜幕中。这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

10.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况,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地包身工寄予的关切与同情。9.试题分析:从表层含义来看,这句话是写英国侵占香港和离开香港都是走的海路。从深层含义来看,“大英帝国”“来”指的是英军侵占香港,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大英帝国”“去”指的是英国政府官员离开香港,香港结束了殖民地生涯,回到祖国的怀抱;“从海上”则指出英国侵占香港和退出香港的路线。“来”“去”,手法上形成了对比。点睛:本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内涵比较丰富的语句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进行分析,答题步骤:抓关键词——上下勾连;对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语句,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答题步骤:还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对结构复杂的句子,对句子每一部分都要给以解释,答题步骤:复杂句子简单化+写关键解析+作用+情感。此题考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该句属于文中含义丰富类句子,理解时要从全文的主旨出发,再结合上下语境作答。注意使用文中原词句。10.试题分析:本题在解答时要注意从内容和语言特色两个角度分析,从内容上看,这段文字写了包身工的凄惨生活,表达了作者的同情和愤怒。“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运用整齐的句式写出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和工作状况;“工作,工作”用反复的手法反映出包身工的劳动繁重;“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运用了排比的手法突出了包身工令人同情的身体状况,表达出作者的对罪恶制度的愤怒之情。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展光中的大昭寺禾素清晨,当第一道霞光洒在大昭寺的金顶上时,虔诚的信徒早已布满每一个角落。一位藏族大姐从窄巷里走来,看到我不知如何前往的样子,漾开高原红的笑脸招呼着我穿街过巷。我很快便汇入前往大昭寺的人流中。让人惊讶的是,大昭寺门前,等候进寺参拜的队伍早已排至几条街外。身着藏服的男女老幼恭敬地站在数米高的红墙之下,每个人脸上都表现出几乎一致的安静、虔诚和期待。此情此景,真像一幅古旧的油画,洋溢着一种无法抵御的美,一下就将我的神魄摄走了。沿着墙边缓慢前行,转过几条街,长长的队伍依然望不到头,望一望每张陌生的脸,收获的全是应接不暇的微笑,有的甚至咧开嘴来。在佛光的照耀下,对萍水相逢的人露出毫无戒心的喜悦。或许再多走几条街,我就会融化在这纯净而温暖的笑容里。大昭寺虽不比布达拉宫那般富丽雄伟,但在信徒心中,却更为亲切。正门前的一块空地上,已排满了虔诚的信徒。他们双手合十高举过头,自顶到額、喉、胸拱手作揖三次,口念经文.双膝跪下,“刷”地一下手向前方直伸出去,整个人拉直身体紧紧匍匐于地,持续教秒,然后又重复前面的动作。这是最标准的朝佛大礼,当地叫磕长头。这样的动作他们至少要重复108次,甚至-直按这种方式用自己的身体丈量大地千里而来,以表达对佛的尊敬,祈求今生平安、来世幸福。我尝试着匍匐于地,使身体紧贴大地。当我的脸与大地紧紧贴在一起时,我仿佛嗅到了大昭寺千百年沧桑历史的佛香;当我的心与大地紧紧贴在一起时,我仿佛听到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淳朴藏民火热的心跳。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原来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份子,虽未朝迎佛光,暮诵梵经,但心中始终敬仰着佛的精神。如今千里迢迢而来,不就是要将心中之佛与灵界之佛融为一体吗?开始转寺了。人流中,老年人手执经筒,年轻人双手合十,他们都缓缓而行,仿佛快走会亵渎心中的圣佛。在佛的引导下,他们围绕着大昭寺,一圏一圈地走着,口中吟诵着经文,诵经声先是不经意地传到耳边,渐渐地,声音越发清晰,越发洪亮,仿佛有千万种声音排山倒海般地涌来,随后又浩浩荡荡地飞向天界。我行走在这缓慢涌动的人流中,感觉任何言语都是多余的,甚至连自己的身体也是多余的,时间在这一刻似乎戛然而止。在朝圣者的队伍中,有-位只有―条腿的年轻人。他身体消瘦,满面灰尘,全身的衣服破烂成条,衣服的颜色也早已被千里风尘染得没了踪影,那条仅有的瘦若柴棍的腿似乎禁不住晨风的吹拂,摇摇晃晃。但他毅然按朝佛大礼的方式转寺。他的眼神里没有丝毫的痛苦,相反却充溢着-种非常满足的光彩。看他艰辛却幸福地行着朝佛之礼,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有人走近他,递给他一元纸币。他只是笑着回敬了一个合十礼,没有接受。我禁不住拿出一张一百元的纸币,在自己额上轻轻碰一下,然后双手合十,在他行完一个朝拜礼后,送给他。我坚信我这么做绝对不是施舍,也不含怜悯。然而年轻人在破烂的衣服上使劲擦擦双手,笑着双手接过纸币,然后又采用双手举过头顶的方式回赠给我,在回敬我一个合十礼之后,又迎着溫暖的晨光继续转行。我不知道这个年轻人前行的路究竟还有多长,我也不知道所有朝佛的人们前行的路有多长。但我相信.他们的一生都将行走在朝佛的路上。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徒们虔诚地行朝佛之礼,“我”千里而来,“将心中之佛与灵界之佛融为一体”,都是表达对佛的尊敬,祈求今生平安,来世幸福。B.第六段中“我坚信我这么做绝对不是施舍,也不含怜悯”一句看似打破了叙述的节奏,实则流露出作者对朝拜者的尊敬,深化了主题。C.本文融描写、记叙、议论为一体,通过对朝拜者的神态、动作、衣着、声音等多方面的刻画,表现出藏族同胞的淳朴与对佛的虔诚。D.文章结尾说“他们的一生都将行走在朝佛的路上”,意思是这些佛教信徒将一生保持对佛的信仰,使自己的精神趋向佛指引的境界。5.解释文中画线句子所采用的手法、含义及作用。6.参拜大昭寺的人群中,有妇女、老人,还有残疾人,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的描写,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情结合内容分析。参考答案:4.A

5.①“千万种声音排山倒海般地涌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朝拜人群的诵经声之大;②“浩浩荡荡地飞向天界”用比拟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朝拜者对佛的精神境界的向往;③这两句话表达了朝拜者的虔诚信仰带给作者的巨大震撼,深化了主题。

6.①待人友善,心地纯朴,即便是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也会微笑以待,毫无戒心;②信仰虔诚,一丝不苟地磕长头,千里迢迢地跪拜而来,108次行朝佛大礼,表现了对信仰的虔诚;③坚韧自尊,艰辛礼佛却不见丝毫痛苦之色,对待馈赠心怀感恩又处之淡然。4.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手法的鉴赏。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A项,“都是表达对佛的尊敬,祈求今生平安,来世幸福”理解不当。从原文看,藏民虔诚地行朝佛之礼既有对佛的尊敬,也有祈求今生平安、来世幸福之意,但“我”千里而来,并不含有“祈求今生平安、来世幸福”之意。5.试题分析:从内容上看,画线句子写的是诵经的声音,“千万种”“排山倒海”“浩浩荡荡”表明诵经的声音非常大,参与诵经的人非常多,反映出前来朝拜的人的虔诚,“飞向天界”写出诵经者的愿望,整个句子表达出作者受到的震撼,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从修辞上看,说声音“千万种”“排山倒海”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飞”则是把声音当成了鸟来写,运用了比拟的手法。6.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筛选出文中“妇女、老人,还有残疾人”的言行,然后进行概括。“恭敬地站在数米高的红墙之下”,每个人脸上都表现出“虔诚和期待”,行“最标准的朝佛大礼”,可见他们信仰虔诚;“望一望每张陌生的脸,收获的全是应接不暇的微笑”,可见他们待人友善,心地纯朴;残疾的年轻人“眼神里没有丝毫的痛苦,相反却充溢着-种非常满足的光彩”,对“我”的馈赠,他“笑着双手接过纸币”“回敬我一个合十礼”,可见他们坚韧自尊。3.论述文阅读,完成12-15小题。(共16分)“谐”就是“说笑话”。它是喜剧的雏形。王国维认为中国戏剧源于巫与优。“优”即以“谐”为职业。在古代社会中,“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左传》、《国语》、《史记》诸书都常提到优的名称。优往往同时是诗人。汉初许多文人都以优起家,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是著例。

谐趣是一种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凡是游戏都带有谐趣,凡是谐趣也都带有游戏性。谐趣的定义可以说是:以游戏的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做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

“谐”最富于社会性。艺术方面的趣味,有许多是为某阶级所特有的,“谐”则雅俗共赏,极粗鄙的人喜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虽然他们所喜欢的“谐”不尽相同。在一个集会中,大家正襟危坐,每个人俨然不可侵犯,彼此之间无形中有一层隔阂。但是到了谐趣发动时,这一层隔阂便涣然冰释,大家在谑浪笑敖中忘形尔我。

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成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的人物也不能成为谐的对象。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最常见的是容貌的丑拙。民俗歌谣中嘲笑麻子、瞎子、聋子、驼子等等残疾人的最多,嘲笑容貌丑陋的风气自古就很盛行了。品格方面的亏缺也常为笑柄,如一首民歌:“门前歇仔高头马,弗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挂仔白席巾,嫡亲娘舅当仔陌头人。”寥寥数语,把中国民族性的大缺点——刻薄势利写得十分脱皮露骨。除这两种之外,人事的乖讹也是谐的对象,例如:“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后汉书·刘玄传》,汉朝后期,宫廷内部腐败,所授的官职名目繁多,小商人、厨子等纷纷穿绣面官服,百姓怨声载道并编制歌谣)事情出乎常理之外,可恨亦复可笑。

谐都有讥刺的意味,不过讥刺不一定就是谐。例如《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貆兮?”这也是讥刺人事的乖讹,不过作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就不能算是谐。

从几方面看,谐都具有两面性。第一,就谐笑者对于所嘲弄对象说,谐是恶意的而又不尽是恶意的,如果尽是恶意,则是直率的讥刺或咒骂。一个人既拿另一个人开玩笑,对于他就是爱恶参半。恶者恶其丑拙鄙陋,爱者爱其还可以打趣助兴。因为有这一点爱的成分,谐含有几分警告规劝的意味,可以说,凡是谐都是“谑而不虐”。其次,就谐趣情感本身说,谐是美感的而也不尽是美感的。它是美感的,因为丑拙鄙陋乖讹在成为谐的对象时,就是一种情趣饱和的意象。它不尽是美感的,因为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点看出人事物态的不圆满,因而表示惊奇和告诫。第三,就谐笑者自己说,他所觉到的是快感而也不尽是快感。它是快感,因为丑拙鄙陋不仅带来一时乐趣。不过可笑的事物究竟是丑拙鄙陋乖讹,是人生中一种缺陷,多少不免引起惋措的情绪,所以同时伴有不快感。

(选自朱光潜《诗与谐隐》,有删改)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谐”是喜剧的雏形,它都带有讥刺的意味,能使人们在谐笑中认清被讥刺对象的丑陋而对其深恶痛绝。

B、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做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这就是谐趣。

C、《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不属于谐,因为它所讥刺的对象奴隶主穷凶极恶,不符合谐的对象的要求。

D、谐的动机都是道德的或是实用的,都是从道德的或实用的观看看出人事物态的不圆满,因此谐是不具备美感的。

E、谐趣是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如人们正襟危坐而形成隔阂时,它能消除隔阂,话跃气氛。

1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不属于“谐”的一项是(

A、《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B、《诗经·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非鸡之鸣,苍蝇之声;东方明矣,朝既昌矣,非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C、东汉末年桓帝灵帝时,社会上流行这样一首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D、苏东坡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14、文中说“凡是谐都是‘谐而不谑’。”请指出“谐”和“不谑”在文中的具体含义。(4分)

15、有一则寓言故事讲道:“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则寓言故事是否属于“谐”?请根据文意进行分析。(4分)

参考答案:12.B、E(A项“对其深恶痛绝”错,据原文可知,引起人们谐趣的对象是“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谐是恶意的而又不尽是恶意的”,人们对被讥刺的对象还带有爱的成分。C项因果关系错,据原文可知,《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属于谐,是因为作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没有一点开玩笑的意味。D项“谐”是“不具备美感的”错,原文是“不尽是美感的”。)(答对1个给2分,答对2个给5分)

13.A(《硕鼠》反映的是劳动者对统治者心存怨望,直率吐出,因此不属于“谐”的范围。)14.“谑”是指拿对方的缺点开玩笑,对对方进行嘲弄。“不谑”指谐笑者对对方不尽是恶意,有一点爱的成分,含警告规劝的意味。

15.属于“谐”。从对象上来说,故事中的和尚不是穷凶极恶之人,又有品格方面的亏缺,符合“谐”的对象的特点。从感情来看,这个故事又带有讥刺,但又未存怨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审琦字仲宝,其先辽西人。后徙家洛阳。汉乾祐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从平李守贞,以功署厅直左番副将。世宗召禁军诸校宴射苑中,审琦连中的,世宗嘉之,赏赍有加。俄领勤州刺史。亲征淮南,舒州坚壁未下,诏以郭令图领刺史,命审琦以精骑攻其城,一夕拔之,擒其刺史,获铠仗军储数十万计。令图既入城,审琦等遂救黄州,数日,令图为舒人所逐。审琦选轻骑衔枚夜发,信宿①至城下,大败舒人,令图得复还治所。从征李筠,为御营前洞屋都部署,为飞石所伤,车驾临视。建隆②二年,出为忠正军节度。在镇八年,为政宽简。所部邑令以罪停其录事吏,幕僚白令不先咨府,请按之。审琦曰:“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闻者叹服。审琦重厚有方略,尤善骑射。镇寿春,岁得租课,量入为出,未尝有所诛求。素不能饮,尝侍宴,太祖酒酣仰祝曰:“酒,天之美禄;审琦,朕布衣交也。方与朕共享富贵,何靳之不令饮邪?”祝毕,顾谓审琦曰:“天必赐卿酒量,试饮之,勿惮也。”审琦受诏,饮十杯无苦。自此侍宴常引满,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开宝二年,从征太原,为御营四面都巡检。三年,改镇许州,赐甲第,留京师。太祖尝召审琦宴射苑中,连中的,赐御马、黄金鞍勒。六年,与高怀德并加同平章事。七年,卒,年五十。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赐中书令,追封琅琊郡王,赙赠加等。葬日,又为废朝。

(节选自《宋史·王审琦传》)[注]

①信宿: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②建隆,北宋宋太祖开国年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B.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C.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D.五代以来/诸侯强横/令宰不得专县事/今天下治平/我忝守藩维而部内/宰能斥去黠吏/诚可嘉尔/何按之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D.赙赠是指古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审琦历仕多朝,深受宠信。他曾经先后在后汉、后周、北宋任职,多被委以重任。作战受伤,皇上亲自探望;去世时,皇上亲临其家吊唁。B.王审琦擅长骑射,不喜饮酒。周世宗、宋太祖都曾在苑中宴射,请他表演射箭,他连连中的,受到丰厚赏赐;身为武将,他酒量很好,但一向不喜饮酒。C.王审琦能征善战,不避危险。他曾带领精骑一夜打下舒州城,之后又神速回师救援郭令图,立下奇功;征讨李筠时,他亲自上阵,被飞石击伤。D.王审琦为政宽简,体恤百姓。他辖区内的县令不向他请示就擅自处理他手下的官吏,王审琦不但不生气反而嘉许;征收租税从不过分,够用即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汉乾祐初,隶周祖帐下,性纯谨,甚亲任之。(2)初,审琦暴疾,不能语,帝亲临视,及卒,又幸其第,哭之恸。参考答案:10.C

11.B

12.B

13.(1)后汉乾祐初年,王审琦隶属周太祖帐下,本性纯良谨慎,(周太祖)很亲近信任他。(2)当初,王审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皇帝亲自前来探望,等到王审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为他哭得很哀痛。【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画线句子中,“令宰”是名词,指县令,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两项。再比较C、D两项,“藩维”是一个词,是指边防要地,这里指藩镇,在句中做“守”的宾语,故其后应断开,排除D项。答案为C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不正确。“出”是京官外任,也特指出任,不一定是因获罪被贬谪。故选B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他酒量很好”错。从文中“素不能饮”“及归私家即不能饮,或强饮辄病”可看出他酒量不好。故选B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隶”,隶属;“纯谨”,纯良谨慎;“甚亲任之”省略句,省略主语“周太祖”,翻译时当补出;“亲任”,亲近信任;“之”,代词,他。(2)“暴疾”,突患重病;“语”,说话;“幸”,皇帝到某处;“其”,代词,他的;“第”,宅第;“之”,代词,他;“恸”,哀痛。【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王审琦字仲宝,他的祖先是辽西人,后来把家迁到洛阳。后汉乾祐初年,王审琦隶属周太祖帐下,本性纯良谨慎,(周太祖)很亲近信任他。跟从太祖平定李守贞,因功暂任厅直左番副将。世宗召集禁军各位校官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世宗称赞他,大加赏赐。不久兼任勤州刺史。皇帝亲自征伐淮南,舒州加固营垒攻不下来,下诏让郭令图兼任刺史,命王审琦率精锐的骑兵攻城,一晚上攻了下来,擒获舒州刺史,获得铠甲武器军需储备数十万。郭令图入城后,王审琦等人就去救援黄州,几天后,郭令图被舒人驱逐。王审琦挑选轻装的骑兵连夜衔枚出发,两夜行军到达舒州城下,大败舒人,郭令图得以又回到治所。王审琦跟从皇帝征讨李筠,任御营前洞屋都部署,被飞石击伤,皇帝亲自前来探视。建隆二年,出京任忠正军节度使。在地方做官八年,为政宽和简明。辖区内县令因犯罪而停了王审琦的录事吏的职,幕僚报告说县令不先征求府官意见,请求查办县令。王审琦说:“五代以来,诸侯强横,县令不能够独断管理县里的事。现在天下平定,我有幸忝任藩镇,而我管辖的县令能够清除狡诈的官吏,确实是值得嘉奖的,为什么要查办他呢?”听到这些话的人都赞叹佩服。王审琦为人稳重温厚有谋略,尤其擅长骑射。镇守寿春时,每年收得的租税,量入为出,从未有过额外索求。王审琦一向不能饮酒,曾经陪侍皇帝用宴,太祖酒酣后仰天祷告道:“酒,是天赐好礼;审琦,是我的布衣之交。正与我共享富贵,为什么吝惜不让他饮酒呢?”祷告完毕,回头对王审琦说:“上天一定会赐给你酒量,试着喝,不要怕。”王审琦接受诏命,喝下十杯酒也不感到痛苦。从此陪宴常常斟满酒杯,等到回到家里就不能喝了,有时勉强喝了就会生病。开宝二年,跟从宋太祖征讨太原,任御营四面都巡检。开宝三年,改为镇守许州,皇上赐给他豪宅,留在京师。太祖曾经召王审琦在园林中饮宴射猎,王审琦连连中的,皇上赐给他御马和黄金装饰的马具。开宝六年,与高怀德一同加任同平章事。开宝七年,王审琦去世,终年五十岁。当初,王审琦突患重病,不能说话,太祖亲自探望,等到王审琦去世后,又到他的宅第,为他哭得很哀痛。赐中书令,追封为琅琊郡王,赐钱办丧事待遇加等。下葬那天,又为他取消朝会。5.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别赋(节选)江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兮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罹霜。巡层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①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②,吴宫燕市③。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或乃边郡未和,负羽④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魂动,亲宾兮泪滋。可斑荆兮赠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注:①燕赵:《古诗》有“燕赵多佳人,美者额如玉”句。后因以美人多出燕赵。②韩国:指战国时侠士聂政为韩国严仲子报仇,刺杀韩相侠累一事。赵厕:指战国初期,豫让入宫涂厕,挟匕首欲刺死赵襄子一事。③吴宫:指春秋时专诸置匕首于鱼腹,在宴席间为吴国公子光刺杀吴王一事。燕市:指荆轲与朋友高渐离等饮于燕国街市,因感燕太子恩遇,藏匕首于地图中,至秦献图刺秦王未成,被杀。④负羽:挟带弓箭。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掩金觞而谁御御:进用B.事乃万族

族:聚集C.琴羽张兮箫鼓陈

陈:陈列D.造分手而衔涕

造:等到5.以下六句话全部都是直接抒写离别之情的一组是(3分)()①掩金觞而谁御②横玉柱而沾轼③见红兰之受露④燕赵歌兮伤美人⑤沥泣共诀,抆血相视⑥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A.①②⑤

B.②③④C.④⑤⑥

D.①③⑥6.下列对节选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赋以浓郁的抒情笔调,运用环境烘托、情绪渲染、心理刻画等表现手法,通过对戍人、富豪、侠客等别离的描写,生动具体地反映出齐梁时代社会动乱的现实。B.文章开篇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定一篇之基调;继而以“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铺陈各种别离之情,以此来状写特定人物同中有异的别情。C.豪客临别时,多少达官显贵、名媛淑女前来贺行,场面喧闹热切,可见富人间的别离之苦相对于普通人要淡得多。D.离别自古以来都是令人伤感的,虽然有人说离别意味着相逢,但离别那一刻的断肠滋味却是令人难忍的。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风萧萧兮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魂动,亲宾兮泪滋。(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4解析:B项,“族”的意思是“种类”。答案:B5解析:③是渲染离别之情时所描写的景物,④是举例说明燕赵之歌令人悲伤,⑥是离别的原因,不是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排除这三项即可。答案:A6解析:C项,“可见富人间的别离之苦相对于普通人要淡得多”与原文意思不符。原文是“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并未与一般人进行对比。答案:C7解析:由于本文是一篇韵文,作者为了合辙押韵的需要,有些语句有省略和倒装现象,需要调整或补充,这是翻译的难点,也是翻译的重点。答案:(1)风萧萧发出与往常不同的声音,云漫漫而呈现出奇异的颜色。船在水边滞留着不动,车在山道旁徘徊而不前。(2)望着高大的树木啊记下这故乡旧里,在北面的桥梁上啊诀别告辞。送行的左右仆从啊魂魄牵动,亲戚宾客啊落泪伤心。参考译文:最使人心神沮丧、失魂落魄的,莫过于别离啊。何况秦国、吴国啊是相去极远的国家,更有燕国、宋国啊相隔千里。有时春天的苔痕啊刚刚滋生,蓦然间秋风啊萧瑟初起。因此游子离肠寸断,各种感触凄凉悱恻。风萧萧发出与往常不同的声音,云漫漫而呈现出奇异的颜色。船在水边滞留着不动,车在山道旁徘徊而不前。船桨迟缓怎能向前划动,马儿凄凉地嘶鸣不息。盖住金杯吧谁有心思喝酒,搁置琴瑟啊泪水沾湿车前轼木。居留家中的人怀着愁思而卧,恍然若有所失。映在墙上的阳光渐渐地消失,月亮升起清辉洒满了长廊。看到红兰缀含着秋露,又见青楸蒙上了飞霜。巡行旧屋空掩起房门,抚弄锦帐枉生清冷悲凉。想必游子别离后梦中也徘徊不前,猜想别后的魂魄正飞荡飘扬。所以离别虽给人同一种意绪,但具体情况却不相同。至于像高头骏马配着镶银的雕鞍,漆成朱红的车驾饰有彩绘的轮轴,在东都门外搭起帐篷饯行,送别故旧于金谷名园。琴弦发出羽声啊箫鼓杂陈,燕赵的悲歌啊令美人哀伤。明珠和美玉啊艳丽于晚秋,绫罗和纨绮啊娇媚于初春。歌声使驷马惊呆地仰头咀嚼,深渊的鱼也跃出水面聆听。等到分手之时噙着泪水,深感孤单寂寞而黯然伤神。又有自惭未报主人恩遇的剑客,和志在报恩的少年侠士,如聂政击杀韩相侠累、豫让欲刺赵襄子于宫厕,专诸杀吴王、荆轲行刺秦王,他们舍弃慈母娇妻的温情,离开自己的邦国乡里,哭泣流泪地与家人诀别,甚至擦拭泪血互相凝视。他们骑上征马就不再回头,只见路上的尘土不断扬起。这正是怀着感恩之情以一剑相报,并非为换取声价于黄泉地底。钟磬震响吓得懦夫脸色陡变,亲人悲恸得尽哀而死。或者边境发生了战争,挟带弓箭毅然去从军。辽河水一望无际,雁门山高耸入云。闺房里风晴日暖,野外道路上绿草芬芳。旭日升临天际灿烂光明,露珠在地上闪耀绚丽的色彩,照得红色的雾霭分外绚烂,映入春天草木的雾气烟霞弥漫。手攀着桃李枝条啊不忍诀别,为心爱的丈夫送行啊泪水沾湿了衣裙。至于一旦到达绝远的国度,哪里还有相见的日期。望着高大的树木啊记下这故乡旧里,在北面的桥梁上啊诀别告辞。送行的左右仆从啊魂魄牵动,亲戚宾客啊落泪伤心。可以铺设树枝而坐啊把怨情倾诉,只有凭借杯酒啊叙述心中的伤悲。正当秋天的大雁啊南飞之日,正是白色的霜露啊欲下之时,哀怨又惆怅啊在那远山的弯曲处,越走越远啊在那长长的河流边。

略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3题。(22分)范晔,字蔚宗,顺阳人,车骑将军泰少子也。母如厕产之,额为砖所伤,故以砖为小字。出继从伯弘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高祖相国掾,彭城王义康冠军参军,随府转右军参军,入补尚书外兵郎,出为荆州别驾从事史。寻召为秘书丞,父忧去职。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济司马,领新蔡太守。道济北征,晔惮行,辞以脚疾,上不许,使由水道统载器仗部伍。军还,为司徒从事中郎。倾之,迁尚书吏部郎。元嘉元年冬,彭城太妃薨,将葬,祖夕,僚故并集东府。晔弟广渊,时为司徒祭酒,其日在直。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宿广渊许,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义康大怒,左迁晔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在郡数年,迁长沙王义欣镇军长史,加宁朔将军。兄皓为宜都太守,嫡母随皓在官。十六年,母亡,报之以疾,晔不时奔赴;及行,又携妓妾自随,为御史中丞刘损所奏。太祖爱其才,不罪也。服阕,为始兴王浚后军长史,领南下邳太守。及浚为扬州,未亲政事,悉以委晔。寻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晔长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时晔与沈演之并为上所知待,每被见多同。晔若先至,必待演之俱入;演之先至,尝独被引,晔又以此为怨。晔累经义康府佐,见待素厚。及宣城之授,意好乖离。谢综为义康大将军记室参军,随镇豫章。综还,申义康意于晔,求解晚隙,复敦往好。晔既有逆谋,欲探时旨,乃言于上曰:“臣历观前史二汉故事诸蕃王政以訞诅幸灾便正大逆之罚况义康奸心衅迹彰著遐迩而至今无恙臣窃惑焉。且大梗常存,将重阶乱,骨肉之际,人所难言。臣受恩深重,故冒犯披露。”上不纳。(节选自沈约《宋书·范晔传》)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如厕产之 如:到……去 B.州辟主簿,不就 就:成功 C.父忧去职 忧:逝世 D.服阕,为始兴趣浚后军长史 阕:停止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辞以脚疾 以资政殿学士行 B.顷之,迁尚书吏部郎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乃言于上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D.臣窃惑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范晔与彭城王刘义康、太祖宋文帝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刻画了范晔为人为官的形象特点。 B.范晔为人傲岸不羁,不肯以技取悦皇上。在一次宴会上,宋文帝直接向范晔提出请求,范晔才奉旨弹奏,但待宋文帝一唱完,他立即停止了演奏,竟不肯多弹一曲。 C.刘义康母亲去世,范晔竟推开窗子,听挽歌为乐,得罪刘义康,被贬宣城。在宣城任上,他开始从事后汉史的编纂工作,最后完成了《后汉书》的编写,以此排解这种痛苦。 D.范晔对刘义康一直怀恨在心,想试探皇上的真实想法,摆事实、讲道理,试图说服皇上治刘义康的罪,结果皇上没有采纳范晔的意见。2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臣历观前史二汉故事

诸蕃王政以訞诅幸灾便正大逆之罚况义康奸心衅迹彰著遐迩而至今无恙臣窃惑焉23.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4分)

(2)综还,申义康意于晔,求解晚隙,复敦往好。(3分)

(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3分

)参考答案:19.答案:B

就:就职20.答案:B,音节助词。A.用…借口/凭…身份,C.于是、就/才

,D.句末语气词,无义/代词,指老师21.答案:D,范晔对朝廷有了反意,想借刘义康谋反来试探皇上想法,而非真的要治刘义康的罪。22.臣历观前史二汉故事/诸蕃王政以妖诅幸灾/便正大逆之罚/况义康奸心衅迹/彰著遐迩/而至今无恙/臣窃惑焉。(3分,断错一处扣1分)23.(1)皇上想听范晔的弹奏,多次用含蓄的话暗示他,范晔却假装听不懂,最终也不肯为皇上弹奏。(“讽”“微旨”“伪”各1分,表达1分)

(2)谢综回朝时,向范晔反复说明刘义康的意向,请求晔消除两人之间的原有的不和,恢复往日的深厚的关系。(“申”“敦”“晚隙”各1分。)(3)现在我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实在低贱鄙陋,承蒙得到超常提拔,而且恩惠优厚,怎么敢犹豫徘徊,别有企图呢?文言文译文:范晔,字蔚宗,顺阳人,是车骑将军范泰的小儿子。他的母亲上厕所时生下他,他的额头被砖弄伤了,所以他以“砖”作为小字。他过继给伯父范弘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范晔从小好学,博览经史,善写文章,能写隶书,通晓音乐。他十七岁时,州里辟召他为主簿,他没有去。曾任高祖刘裕的相国掾彭城王义康的冠军参军,随府又转任右军参军。入朝补任尚书外兵郎,出任荆州别驾从事史,不久又召回朝任秘书丞,因父亲去世而卸职。服丧期满他担任了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的司马,兼任新蔡太守。檀道济北征,范晔害怕随行,借口脚有疾病,皇上不允许,让他由水路统率船队装载武器北上。军队回来以后,范晔担任司徒从事中郎旋即升任为尚书吏部郎。

元嘉元年冬天,彭城太妃逝世了。将要安葬的时候,设奠祭那天晚上,官员故旧都集中在东府。范晔的弟弟广渊,当时为司徒祭酒,那一天正好值日。范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在广渊的府中住宿,夜里二人畅饮,打开北面的窗户听挽歌取乐。义康大怒,贬范晔为宣城太守。范晔不得志,于是删削数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范晔在宣城待了好几年,才升任长沙王刘义欣的镇军长史,又加官为宁朔将军。范晔之兄范皓担任宜都太守,其生母跟随范皓在所任上。元嘉十六年他们的母亲去世了,但遣人报告范晔却只说母亲有病,范晔没有及时奔赴。等到范晔启程(去看望他母亲时),又携带了妓妾跟从,这件事被御史中丞刘损上奏了,太祖爱范晔的才华,没有降罪。为母服丧期满后,范晔担任了始兴王浚的后军长史,兼任南下邳太守。刘浚睿理扬州,没有亲自过问政事,都委托给范晔。不久范晔又升任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范晔不超过七尺,又胖又黑,没有眉毛和胡须。他善于琵琶,能够作曲。皇上想听范晔的弹奏,多次委婉地表达这一要求,范晔却假装听不懂,最终也不肯为皇上弹奏。皇上曾经在一次宴会上很快活,便对范晔说:“我想唱歌,你来伴奏。”范晔才依旨(而为皇上弹奏)。皇上唱完了范晔也停止了弹奏。当时范晔与沈演之同被皇上当作知心,接见都受到同等待遇。范晔若先到,一定要等沈演之来了才一起入内,有一次沈演之先到,就独自被引见了,范晔对此事有怨气。范晔多次担任义康的府佐,义康待他一向优厚。自从范晔被贬到宣城太守之后,两人意见和喜好就有了分歧。谢综担任义康大将军记室参军,随义康镇守豫章。谢综回朝时,申述义康的意向,请求范晔消除两人之间的不和,恢复往日的友好关系。范晔既有了违背朝廷的想法,想探明皇上的旨意,就对皇上说:“臣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