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一轮复习配套练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编号: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配套练习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试卷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1-4课)检测配套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内外服是相对于“大邑商(商王直接控制地区)”而言的,其内居住着内服贵族家族,内服由中央的百僚和地方的宗族之长以及里长构成。其外是具有侯、甸、男、卫、邦伯等名号的外服势力,他们与商的敌对方国交错分布。据此可知,商代内外服制度(
)A.利于维护王朝的政治稳定 B.加强了王朝的中央集权C.标志着国家管理模式成熟 D.强化了商王的专制权力2.从商代卜辞的记载中看,卜辞中关于“桒禾”“受禾”“受黍”“登黍”“告麦”“案年”“桒年”的记载,非常之多,此外尚有因农产物的关系而“卜雨”的记载。据此推知,商代(
)A.社会经济分工日益细密 B.经济生活充斥神秘色彩C.精耕细作耕作方式形成 D.农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3.西周时期,“四辅”“司正”“典狱”等“师”被称为“(天)陟降(升降)厥士(指其群臣),日监在兹”;亦有“皇天嘉之……祚四岳国,命以侯伯,赐姓曰姜”“乖伯,乃祖克弼(辅助)先王,翼自它邦,有功于大命”等诸侯“受命于天”辅佐周王的记载。这实质上(
)A.体现出礼崩乐坏下的诸侯僭越 B.阐明了官僚政治中的君臣关系C.彰显了周王政治统治的正统性 D.表明王权与神权开始紧密结合4.下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纹样雕刻写实,憨态可掬,据此可知中国当时(
)A.农业与手工业劳动已分离 B.黄河流域先民驯化了野猪C.动物驯化和家畜饲养发展 D.河姆渡人依然是迁徙生活5.历史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观察下面示意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夏、商、周时期(
)A.政治的中心主要是在南方 B.统治区域到达了珠江流域C.青铜原料分布在黄河流域 D.诸侯国都集中在都城附近6.春秋以后,官书已经散入民间。在这以前,由于王室垄断,书籍的阅读范围受到严格控制,到了春秋末,士阶层也已能够读到王室图书。据《史记》载,孔子“西观周室(的书籍),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这一变化(
)A.反映礼崩乐坏现象日益普遍 B.说明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影响广泛C.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D.表明周王室通过礼贤下士来挽救统治7.据记载,太公至齐国修政,因其俗,“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则人物归之,媲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决而往朝焉”。这说明当时(
)A.变法运动推动了社会转型 B.分封制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C.“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 D.齐国采用适宜政策取得霸业8.孔子私下里穿的衣服不用红色和紫色;夏天如果见外人,尽管很热穿着“葛服”,也一定要在外面加上一件外衣;如果别家有人去世,去吊丧的时候绝不穿羔裘,也不戴玄冠。每到节日,一定穿正式朝服;凡是斋戒祭祀,一定要穿着布浴衣去洗澡。当时孔子坚持这种生活方式意在(
)A.规范诸侯行为 B.迎合封建贵族C.维护西周制度 D.重建秩序社会9.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不同:从商鞅变法至汉武帝之前,是对变法正面评价最为辉煌、普遍的时期,是商鞅变法饱受批评的时期;从清末民初至今,评价总体持赞扬态度。这表明(
)A.历史评价标准无法统一 B.占有史料的多少决定评价正确与否C.时代环境影响历史评价 D.历史事件因其复杂而无法正确认识10.据《周礼》记载,司市是管理市的最高官吏,其职责是以次序分地段而治理市,把货物分类陈列在市上并辨别其真伪好次使物价平衡,用政令禁止货物奢侈浪费而调正市风,在买卖中以长券、短券缔结合同而结信止讼。据此可知,当时(
)A.工商食官政策逐步取消 B.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C.城市经济功能日益增强 D.市场管理制度相对完善11.秦始皇在征服岭南的过程中,曾把“贾人”“尝有市籍者”“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七类人,迁移至落后的岭南地区。到汉初,岭南出现了番禺、合浦等商业性都会。由此可见,秦始皇的举措(
)A.禁锢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C.有利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D.突破了工商食官的格局12.现代学者对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如“制度性腐败说”“六国余孽说”“区域文化冲突说”“强置郡县说”“‘故地“新地’不同政策说”等。关于秦朝骤亡原因的认识(
)A.偏离了秦朝社会的基本史实 B.由于年代久远学者见解不同C.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趋于全面 D.现代观点比传统观点更可信13.春秋时期,见于文献记载的十几个楚县,大都设置在与中原诸国交战频繁的北部边境地区,驻有重兵;掌管楚县的长官称为县公或县尹,由楚王直接任免,其主要职责是领兵作战,保卫或拓展疆土。这说明(
)A.楚国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初具形态 B.县制取代分封成为行政区划的主体C.楚所设县的主要职责是开拓疆土 D.分封制在兼并战争冲击下趋于瓦解14.里耶秦简,2002年发现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1号井,共36000多枚。其中一枚里耶秦简,其上写有“迁陵以邮行洞庭”的字样,迁陵是洞庭郡的属县,该枚里耶秦简说明秦朝(
)A.采取了开明的边疆政策 B.建立分级的文书传送系统C.开创了重要的选官制度 D.创立全新的地方行政制度15.秦朝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莫(暮),以辄相报也。书有亡者,亟告官……书廷辟有曰报,宜到不来者追之。”“隶臣妾老弱不可诚信者勿令”,即男奴、女奴、年老体弱以及不足信的人,不要派去递送文书。这反映了秦朝(
)A.重视保障文书传递的及时性 B.以严刑峻法治理天下C.重新调整了国家的行政区划 D.建立全国性邮驿制度16.下图为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洪楼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拜谒宾宴图》,这是一幅祠堂画像石刻,其中有人禀告、有人陈说、有人请求等,主人以酒宴待客。此图可用于研究汉代(
)A.阶层之间流动的情形 B.社会的礼仪风尚状况C.贵族等级分化的场景 D.领先世界的艺术水平17.《史记》记载:“汉独为(诸侯)置丞相,黄金印。诸侯自除御史、廷尉正、博士,拟于天子”“高祖时诸侯皆赋”“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富饶”。这表明当时(
)A.边疆经济得到开发 B.国家尚未真正统一C.盐铁官营初见成效 D.政治体制存在隐患18.汉代的《武威王杖诏令册》规定,凡年满七十岁以上的老者,由朝廷赐予其顶端雕有斑鸠的“王杖”。这些持“王杖”的老人的社会地位相当于俸禄六百石的官吏,他们出入官府不受礼节限制;同时,汉朝还制定了对违犯王权令行为的惩罚标准。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B.对百姓提供必要的救助C.倡导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D.维护儒家等级尊卑秩序19.南昌的西汉海昏侯墓迄今已出土1万多件文物,包括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两架编钟,一架编磬,大量金银,包金、鎏金车马器和图案精美的漆器等。按照《周礼》中的礼乐制度,“四堵(架)为帝,三堵(架)为王”,下列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是()A.文物发掘的地点南昌 B.竹简、木牍C.两架编钟,一架编磬 D.金银器、乐器和漆器20.汉代画像(砖)石中出现了不少西域胡人形象。如右图,左侧为河南许昌出土的“穿皮裘者”,右侧为河南南阳新野樊集出土的“持钱袋者”。据此可知,汉代(
)A.社会生活具有开放性 B.中外经济文化交往频繁C.中原与藏族联系紧密 D.西域习俗融入中原社会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桑弘羊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等人的经济思想,主张加强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与控制,设计了“均输”和“平准”政策,并对盐、铁等生活必需品及稀缺资源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其中对盐业垄断流通环节,对冶铁业则既垄断生产又垄断流通)。桑弘羊认为重农是对的,但不经营商业是不能富国的,商人之所以富贵是因为“或累万金”,因此他在一定程度上是商业的辩护人。他主张山泽资源归国家所有,不宜私营,而国家可以将这笔收入用于“助贡献、修沟渠、立诸农、广田牧、盛厨田”,既发展农业生产,又不至于加重农民负担。但是他的重商理论的目的是通过统一和加强中央财政,巩固封建政权,而不是直接为商人阶级利益服务,这与当今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主张限制商业资本,认为实行盐、铁专卖也是为了“建本(农)抑末(商)”。这些政策有效地增加了西汉王朝的财政资金积累。材料二
司马迁认为人类有两种本能:一种是求利致富,另一种是享乐。第一种本能是一切为了财富,第二种本能是要牺牲财富换取一切。司马迁认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应当顺应自然,使人类能够发挥上述两种本能,这样社会才能富裕安定。司马迁认为政府经济政策的上策是顺其自然,对经济活动不加干涉,其次是因势利导,再次是用教育的方法说服人民,最后才是用刑罚的方法说服人民;下策是与民争利。根据儒家的思想传统,中国千百年来对“富裕”采取否定的态度,耻谈富裕,耻谈经济;但司马迁对这一问题持反对态度,他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一个衣食充足的社会,公众讲求礼节,热心公益;一个贫穷的社会,人民缺乏礼让,铤而走险,社会不安。——材料二、二均摘编自袁贞《西汉时期桑弘羊与司马迁经济思想之浅议》(1)根据材料一,概括桑弘羊的经济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思想的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相较于桑弘羊,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有何不同之处,并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做简要评价。三、论述题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母亲河文化,是黄河流域各民族人民在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中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的中心和重心所在地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下表是不同视角下的“黄河文化”考古学角度黄河流域诸多的文化遗存构成了中华文明“星空”中灿烂的“银河”政治与国家形态的角度随着定居的农业文明阶段的到来,黄河中上游早期“国家”雏形诞生。周朝时黄河文化已由城邦国家过渡到城邑国家的体制社会经济的角度中国古代大城市的兴起与黄河流域灌区的分布具有密切联系,沿黄河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积极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体系生成的角度黄河流域思想流派异彩纷呈,互相争鸣,逐渐形成中国社会主流思想,并在后来的历史中一脉相承文化传播的角度黄河文化兼容并蓄,在不同阶段形成多个文化中心,并由中心向周边传播,并与外部世界的多元文化进行广泛交流互鉴革命历史角度近现代以来,面对内忧外患,中国各族群体奋起抗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奏响“保卫黄河”的壮丽篇章。——编自王海飞《论黄河文化的形成过程、内涵与形态》根据上述材料,根据材料任意一个或多个角度围绕“黄河文化”拟定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第=page33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44页,共=sectionpages22页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配套练习参考答案:1.A【详解】据材料可知,商代实行内外服制度,即对内服和外服地区采取不同的制度。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有利于维护王朝的政治稳定,A项正确;商代尚未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B项;商朝没有形成专制权力,排除C项;D项夸大了内外服制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2.D【详解】商代占卜是重要的政治行为,根据材料商代卜辞中关于农业的记载非常多,据此可以推知商代农业成为主要生产部门,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农业,不体现社会分工日益细密,排除A项;仅从农业一个生产部门不能推出商代经济生活充满神秘色彩,排除B项;精耕细作耕作方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材料不能体现精耕细作,排除C项。故选D项。3.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四辅”“司正”“典狱”等辅臣是上天降下卿士以监临下士,说明卿士臣僚是受命于天治理百姓的;而诸侯亦是由于“皇天嘉之”而膺受其命,成为一方封土的管理者。卿士和诸侯辅佐周王统治天下均受命于天,这意在凸显周王统治是顺应天命的,C项正确;根据“乖伯,乃祖克弼先王,翼自它邦,有功于大命”可知,此人的祖先是辅佐周人先王的,与周王乃是共同受天之大命,这不能体现诸侯的僭越行为,排除A项;官僚政治是在秦朝时期正式确立的,排除B项;早在商朝时期王权与神权便已结合,排除D项。故选C项。4.C【详解】根据材料“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纹样雕刻写实,憨态可掬”及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地区已经出现了家畜饲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C项正确;农业的发展需求质量更高、更方便的生产工具,推动农业与手工业劳动已分离,排除A项;河姆渡遗址是长江流域,不是黄河流域,排除B项;河姆渡地区是农业定居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5.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涉及夏商周时期都城、铜矿和锡矿的分布情况,由图中可得出的信息是青铜原料分布在黄河流域,C项正确;夏朝的都城在阳城,商王盘庚迁都于殷,西周都城是镐京,东周是洛邑,排除A项;统治区域到达了珠江流域是在秦朝之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诸侯国都的分布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6.C【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书籍散入民间,士阶层成为书籍的主要读者群,私人藏书也日益普遍,这有利于学在官府向学在民间局面的转变,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奠定了文化基础,即顺应了百家争鸣的需要,C项正确;礼崩乐坏现象日益普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孔子“有教无类”思想,排除B项;周王室通过礼贤下士来挽救统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7.D【详解】材料“劝其女功,极技巧,通渔盐,……海岱之间敛决而往朝焉”意思是:姜太公鼓励女子纺织,极力提倡工艺技巧,把鱼、盐运到别处去销售。这样,其他地方的人民归附于他,像车辐一般向这里集中,所以,齐国生产的帽子、带子,衣服、鞋子畅销天下,从海滨到泰山之间的诸侯都整好衣袖来齐国朝拜。由此可知,齐国采用发展工商业的方法成就了霸业,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齐国的经济政策带来的对本国的影响,无法说明变法运动推动了的社会转型,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排除B项;夏商周统治者采取“工商食官”的政策,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故选D项。8.D【详解】根据材料中孔子穿衣方面的诸多礼节可知是孔子在遵守礼制,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已经礼崩乐坏,孔子穿衣方面的诸多坚持反映了孔子企图重建秩序社会,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孔子的行为是为了约束诸侯,排除A项;孔子生活的时代封建贵族还未产生,排除B项;孔子生活的时代属于东周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9.C【详解】根据材料“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所处时代环境的不同,人们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出现了不同的情况,C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标准主要有: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等,所以“历史评价标准无法统一”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不只有史料多少,B项“决定”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历史事件因其复杂而无法正确认识,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0.D【详解】据材料“司市是管理市的最高官吏”“使物价平衡”“在买卖中以长券、短券缔结合同而结信止讼”等信息可知,周代市场管理制度相对完善,D项正确;工商食官政策在西周时比较盛行,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政府对市场的管理,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不同时期城市功能的比较,排除C项。故选D项。11.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将“贾人”“尝有市籍者”“治狱吏不直者”“诸尝逋亡人”“赘婿”等七类人,迁移至落后的岭南地区,到汉初,此地出现多个商业性都会反映了秦始皇的这一举措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B项正确;禁锢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安史之乱之后,排除C项;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2.C【详解】由材料可知,现代学者对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提出了诸多新见解,这些见解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揭示了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说明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关于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的探究趋于全面,C项正确;现代学者从历史、文化、制度和政策等角度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并未偏离秦朝的基本史实,排除A项;年代久远并非学者见解不同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现代观点未必比传统观点更可信,而且从材料中也不能得出此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3.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楚在新征服土地上设县,县由国君直接管辖,体现出中央集权制度初具形态,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楚县的出现,尚未成为地方行政区划的主体,排除B项;楚在新征服地区设县,并非新设县以开拓疆土为主要职责,排除C项;春秋时期,大国之间主要是争霸战争,分封制受到冲击,但趋于瓦解尚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4.D【详解】根据材料“其中一枚里耶秦简,其上写有‘迁陵以邮行洞庭’的字样,迁陵是洞庭郡的属县”得出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创立全新的地方行政制度,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采取了开明的边疆政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建立分级的文书传送系统,排除B项;秦朝选官是以军功授爵选官,排除C项。故选D项。15.A【详解】本题考查秦代文书制度。根据材料“书有亡者,亟告官⋯⋯书廷辟有曰报,宜到不来者追之”“隶臣妾老弱不可诚信者勿令”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这些规定反映了其对文书传递及时性的重视,A项正确;其他三项材料不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16.B【详解】从根据材料“汉代画像石《拜谒宾宴图》有人禀告、有人陈说、有人请求等,主人以酒宴待客”可知,汉代画像石《拜谒宾宴图》刻画了下级谒见上级或晚辈拜见长辈等情形,还显示有大车等,可用于研究汉代社会的礼仪风尚状况,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阶层之间流动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贵族等级分化,排除C项;材料无法说明《拜谒宾宴图》的艺术创作是否领先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17.D【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地方诸侯享有政治和经济自主权,威胁中央集权,这表明当时政治体制存在隐患,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政治体制存在隐患,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汉朝属于大一统王朝,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推行盐铁官营,材料未体现盐铁官营初见成效,排除C项。故选D项。18.C【详解】汉朝以法律制度确立王杖尊老制度,目的是倡导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体现了汉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对百姓提供必要的救助,排除AB项;材料无法体现维护等级尊卑秩序,排除D项。故选C项。19.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海昏侯墓中,发现有两架编钟和一架编磬,与《周礼》中“四堵(架)为帝,三堵(架)为王”的礼乐制度相印证,说明墓主人身份的是诸侯王,C项正确;仅从文物发掘地点不足以说明墓主人生前的身份,排除A项;竹简、木牍并非君王墓葬所独有,也与《周礼》的规定无关,排除B项;金银器、乐器和漆器不能说明墓主人的身份,排除D项。故选C项。20.A【详解】本题考查汉代对外交往和民族关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中原地区的画像(砖)石中出现了西域胡人形象,表明中原与西域各族已建立经济文化联系,反映出汉代社会生活具有一定开放性,A项正确;西域胡人包括西北少数民族,包含中国境内民族关系,中外交往表述不正确,排除B项;藏族生活的地区不属于西域,排除C项;胡人形象无法体现中原社会对西域习俗的接受程度,排除D项。故选A项。21.(1)主张:加强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与控制;对稀缺资源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反对抑商,主张发展商业,以巩固农业的主导地位;在发展商业的同时,限制商业资本的规模。影响: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政体;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小商业的发展;等等。(2)不同之处:司马迁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认为这么做是与民争利;司马迁主张政府的经济政策应当顺应自然,调动人性。评价:司马迁着重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主张建立完全自由的经济体系,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自由发展;但他过分地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功能,完全摒弃政府的宏观市场调控,容易引发恶性的经济危机。【详解】(1)主张:根据材料一“桑弘羊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管仲等人的经济思想,主张加强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与控制”可推出加强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与控制;根据材料一“并对盐、铁等生活必需品及稀缺资源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可推出对稀缺资源实行国家垄断经营;根据材料一“桑弘羊认为重农是对的,但不经营商业是不能富国的,商人之所以富贵是因为‘或累万金’,因此他在一定程度上是商业的辩护人。”可推出反对抑商,主张发展商业,以巩固农业的主导地位;根据材料一“他主张限制商业资本,认为实行盐、铁专卖也是为了‘建本(农)抑末(商)’。”可推出在发展商业的同时,限制商业资本的规模。影响:根据材料一“这些政策有效地增加了西汉王朝的财政资金积累。”可推出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并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政体;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中小商业的发展。(2)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二“司马迁认为政府的经济政策应当顺应自然,使人类能够发挥上述两种本能,这样社会才能富裕安定。司马迁认为政府经济政策的上策是顺其自然,对经济活动不加干涉,其次是因势利导,再次是用教育的方法说服人民,最后才是用刑罚的方法说服人民;下策是与民争利。”可推出司马迁反对政府对经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
- 专科门诊部改造工程封面
- 婚纱摄影全包装修合同
- 乡村振兴项目计划
- PEST解析总结三个案例
- 2024年全款房屋买卖合同范本
- 2024年上海客运考试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4年白酒代销合同格式
- 2024年银川客运从业资格证要考几门课
- 2024年广安道路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
- 食品流通许可证食品经营操作流程图
- 公务员考试公文写作与处理试题及参考答案(全)
- GMP文件发放、收回、销毁记录
- 课题组成员介绍
- 品牌营销培训课件(共64页).ppt
- 液压传动课程设计_上料机液压系统液压课程设计
- thatgirl中英文歌词分享
- 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内容模板2018
- 冶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议书范文
- 中外教育差异ppt
- 宜科叉车产品选型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