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①相媚好②,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注】①吴音:作者当时住在江西东部的上饶,这一带古时是吴国的领土,所以称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吴地的方言。②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内容赏析】这首小令,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一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刚刚饮罢酒,带着醉意,亲热地在一起悠闲自得地聊天。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家门口编织鸡笼。最有趣的是三儿子,他是那么调皮地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常识·速览]eq\a\vs4\al([识作者])最丰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辛弃疾绍兴三十一年(1161)聚众两千参加抗金义军,次年归南宋,历任建康通判、滁州知州及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他一贯热爱祖国,反对投降,渴望走上前线,抗击金人,但却遭到统治集团的残酷打击,被迫闲居近二十年。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丰产的著名词人,传世之作六百余首。内容以抗战词、农村词、爱情词、闲适词居多,形式有小令、中调、长调各体,风格兼豪放、婉约之长,成就极高,影响深远。有《稼轩长短句》,今人又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eq\a\vs4\al([探背景])高宗建炎三年(1129),由于南宋小朝廷腐败无能,准备不足,金兵趁机大举南侵,如入无人之境。当时,赣西一带遭受金兵的侵扰,人民损失极其惨重。本篇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作者在赣州任江西提点刑狱(主管司法与监察并兼管农桑)时所写。作者路过造口,触景生情,由郁孤台下的江水联想到当年逃难人民的血泪,想到沦陷的中原,禁不住产生了江山易主却无法收复的悲痛。eq\a\vs4\al([巧识文])这首词以眼前山水之景道心中国家之悲、今昔之感,为南宋爱国精神深沉凝聚之绝唱。词人采用“借水怨山”的笔法,抒发了爱国志士和广大人民恢复中原的愿望与决心,及对南宋主和派的愤恨和抗金不遂、恢复不成的深悲剧痛。[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郁孤/台下/清江/eq\o(水,\s\do4(△)),中间/多少/行人/eq\o(泪,\s\do4(△))。西北/望/长eq\o(安,\s\do4(△)),可怜/无数/eq\o(山,\s\do4(△))。青山/遮不/eq\o(住,\s\do4(△)),毕竟/东流/eq\o(去,\s\do4(△))。江晚/正/愁eq\o(余,\s\do4(△)),山深/闻鹧eq\o(鸪,\s\do4(△))。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此词为登临怀古之作。通篇触景生情,既愤慨统治者不抵抗侵略,又抒发了自己报国志愿不能实现之感慨。上片中的“泪”字,道出了悲凉,“可怜”流露出怨愤。下片中的“毕竟东流去”表现出坚定的信念,末两句则抒发苦闷心情。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你还在等待那片阳光的到来吗?报国无门、请缨无路,又有谁人知晓?你只愿等待皇上的金口一开,便披坚执锐,厉兵秣马,为国杀敌。你还在俯望着那清江水吗?眼睁睁地看着金兵入侵,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你,空有一番武艺却无处施展,只能叹息着那清清的江水中有多少行人泪。你还在倾听着对岸深山的鹧鸪声吗?这鹧鸪想必了解你的心情,与你“天凉好个秋”的心曲唱和,为你的壮志未酬而抱屈。[文本·精析]1.清人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称《菩萨蛮》“借水怨山”。词人多次提到山水,请反复诵读,体会一下这首词中的山水分别有哪些含义。【答案】①水:A.赣江的江水;B.金人逼迫下逃难者的眼泪;C.爱国者抗击金兵、收复河山的强烈意志。②山:A.遮住词人望眼的群山;B.一味妥协求和、阻挠抗金的投降派。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句诗,表达的深刻含意是什么?【答案】长安: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京;无数山:暗指不图恢复只求苟安的南宋朝廷内的投降派。诗人希望收复中原,还都汴京,可惜有重重阻挠,理想不能实现。3.“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是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答案】表面的意思是青山虽然可以遮住人们的视线,却阻拦不了人们对中原沦陷区的关怀与思念。其实是运用比兴的手法,用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它像江水一样,能冲破一切阻碍,坚定不移地实现自己东归的愿望。4.这首词写了哪些“愁余”的景象?【答案】“愁余”的景象:(1)郁孤台下滚滚的清江之水(答“战乱中离开家园的行人”亦可);(2)阻隔词人与故都的重重山峦;(3)鹧鸪凄厉的叫声。5.本词是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之时,有一天他登上郁孤台,即景感事而作。请分析此词是如何就眼前景写心中情的。【答案】眼前景线索心中情清水如泪登台俯视忧心民众青山相遮登台遥望忧心国事江水东流登台所感复国决心日暮鹧鸪登台所闻无限悲痛《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常识·速览]eq\a\vs4\al([探背景])辛弃疾原在北方抗金,后因起义军失败而渡江南下。南下之后,南宋小朝廷不仅不予以重用,反而对他有诸多猜忌,但他仍然怀着满腔热切的希望,写下《美芹十论》上奏皇帝,结果奉行投降主义的南宋政府以“讲和方定,议不行”为理由而不予理睬。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秋。这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南京)。这年辛弃疾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就在他登建康赏心亭时,即景生情,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水龙吟》。eq\a\vs4\al([巧识文])这首词是词人登赏心亭而触景生情的作品。上片写词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层层推进而委婉地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恨。下片借用典故,抒发了自己的复国壮志和年华虚度、壮志空怀的无奈与悲痛。[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eq\o(际,\s\do4(△))。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eq\o(髻,\s\do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eq\o(子,\s\do4(△))。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eq\o(意,\s\do4(△))。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eq\o(未,\s\do4(△))?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eq\o(气,\s\do4(△))。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eq\o(泪,\s\do4(△))?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稼轩写此词时三十五岁,南归已逾十年,却长期沉沦下僚,才志难伸,遂借登临之际赋此词,一吐胸中块垒。感情豪而不放,壮中见悲,力主沉郁顿挫。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不管登过多少高山,不管拍遍多少栏杆,他总以为自己登临的意图无人知晓。在那个山河破碎、故土沦陷的时代,他只求带兵作战,重整旧河山,收复失地。然而,还是与向金国进贡求和的基本国策不合,他被冷落在山水间,作几首抒抒胸臆、泄泄愤怒的豪放词,以此“揾英雄泪”。[文本·精析]1.“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七句,写“江南游子”(词人自称),有何特色?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为何自称“江南游子”?【答案】(1)特色:①景物烘托:夕阳残照楼头,孤鸿哀鸣天际,烘托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意境。②强烈而极富暗示性的动作刻画:“把吴钩看了”,言复国壮志凌云;“栏干拍遍”,言国事难为,寥无知音。不言忧愤,而忧愤之情自现。(2)形象:在阔大苍茫的背景上,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一个忧愤孤寂的爱国者的形象。(3)自喻为“江南游子”,表明作者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辛弃疾渡江南归,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根本无意北上收复失地,对于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也不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2.下片用典,请结合全词说说用典的作用。【答案】用典的作用有:(1)增加了词的容量,使内蕴更为丰厚。(2)语言简练,风格典雅。(3)言近旨远,辞约意丰。(4)以古比今、借古抒怀,表达作者收复中原、鄙视享乐但年华虚度、功业未成的感慨。3.分析“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一句饱含了词人何种情感。【答案】“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引用了一个典故:西晋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苏州味美的鲈鱼,便弃官回乡。(见《晋书·张翰传》)现在深秋时令又到了,连大雁都知道寻踪飞回旧地,何况“我”这个漂泊江南的游子呢?然而自己的家乡如今还在金人的统治之下,南宋朝廷却偏安一隅,自己想回到故乡,又谈何容易!“尽西风季鹰归未”既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又抒发了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4.词的结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与上片的哪句词相照应?它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表达了词人自觉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寂寞惆怅之情。《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常识·速览]eq\a\vs4\al([探背景])辛弃疾力主抗金却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渝,仍坚持抗击金人、收复失地的主张,宁可被闲置也不改变自己的主张。因此,他的许多作品,都寄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这首词编在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里,甲集编于淳熙十五年,可知这词必作于淳熙十五年之前。淳熙十五年,作者四十九岁,他被迫退休于信州上饶(今江西上饶),已经六七年了。词中所谓的“灯火阑珊处”,可能也就是作者那时在政治上被排斥的境地的写照。eq\a\vs4\al([巧识文])元历,农历正月十五之夜,也称元宵节、灯节。词中通过元夕节对“她”的追寻,寄托了词人虽然仕途失意,却是宁固其穷、不改其节的情操,表现了词人不愿随波逐流、不改其志的美好品德。[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东风/夜放/花/千eq\o(树,\s\do4(△))。更/吹落,星/如eq\o(雨,\s\do4(△))。宝马/雕车/香/满eq\o(路,\s\do4(△))。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eq\o(舞,\s\do4(△))。蛾儿/雪柳/黄金/eq\o(缕,\s\do4(△)),笑语/盈盈/暗香/eq\o(去,\s\do4(△))。众里/寻他/千百/eq\o(度,\s\do4(△)),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eq\o(处,\s\do4(△))。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下片“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句写的是经过千百次的寻找,终于发现了“她”的喜悦,是全词的重心所在,可以根据对感情的理解,作有别于之前的朗读处理。如在“回首”后作个较长的停顿,然后轻轻地、充满深情地读出“那/人”,最后一句读得更慢些。这首词主要塑造了一个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女性形象。上片写元夕热闹的场面。下片“蓦然回首”的一瞬间,写出了发现她的惊喜之情。梁启超认为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词中的“她”应是作者遭受投闲置散的冷落而不趋众、不媚世的人格写照。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论以什么样的标准,它都是中国最经典的情话之一。苦苦找寻的惘然,失而复得的惊喜。辛弃疾用一阕《青玉案》证明了自己生命中深藏不泯的柔情,感动了他生命中的女子,也打动了千年以后的人们。[文本·精析]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运用了暗喻的手法,前一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花千树”,后句把漫天的烟花比作如雨点般落下的星星。形象地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答案】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用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突出了后者的可贵。3.梁启超评这首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认为本词有所寄托,可谓知音。词人在这首词中寄寓了自己怎样的“怀抱”?【答案】本词下片写了一位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女子形象。她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追慕的是一个不同凡俗、自甘寂寞、而又有些迟暮之感的美人。这反映的正是他自己在政治失意后,宁愿闲居,不肯同流合污的品格。《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常识·速览]eq\a\vs4\al([探背景])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弹劾落职,闲居信州上饶(今江西上饶)。这里离博山不远,博山寺旁筑有“稼轩书屋”,故常往来于博山道中,先后在这里写下十几首词,这首词当写于此时期的某一个秋天。辛弃疾这次被弹劾失官,一直闲居十年,是很令人惋惜和不平的。辛弃疾是一位文武兼备的“一世之雄”,用世之心极切,抗金之志极坚。他“抱忠仗义”南归,原想做一番事业,但当权者对像辛弃疾这种北来的归臣,总存戒心,不敢重用,而且动辄削职罢官,长期闲置。《词苑萃编》:“辛稼轩……负管(仲)、乐(毅)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其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出来的。eq\a\vs4\al([巧识文])这首词通过“少年”无愁,“而今”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遭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知识·梳理]第1步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eq\o(楼,\s\do4(△))。爱上/层eq\o(楼,\s\do4(△)),为赋/新词/强说/eq\o(愁,\s\do4(△))。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eq\o(休,\s\do4(△))。欲说/还eq\o(休,\s\do4(△)),却道/“天凉/好个/eq\o(秋,\s\do4(△))”!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提示】这首词用对比手法写出一个“愁”字。宜用朗读,读出“愁”之轻重、真假和曲折表达。少年之“愁”是假愁、淡愁,“而今”之“愁”是真愁、浓愁。两种愁,宜对比读出。“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看似轻松洒脱,实含不尽沉重抑塞,这是作者胸中郁结的悲愤愁苦不能、不得抒发的曲折表达。第2步悟读——诗情画境他经历了太多的世事沧桑,积蓄了太深的忧愁苦闷,他深知人生的无奈,才“欲说还休”。他只能在恬静的田园乡村中为自己的感情寻找寄寓,抚慰饱受创伤的心灵,这是一个英雄人物在一个平庸苟且的社会中不得已的选择,一首《丑奴儿》道尽“天凉好个秋”![文本·精析]1.前人在评论《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时曾说,“愁”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愁”在上下两片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上片的“愁”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的“愁”是关心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全词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社会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郁激愤的感情。2.词中的“天凉好个秋”有什么含意?是闲话还是弦外之音?【答案】这句话看似闲话,平静洒脱,实际却深沉含蓄。人说秋色如心即为愁,词人这样写,正写出了内心的无奈和愁绪的无尽。“天凉”和“秋”渗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这一腔“愁”,词人越是不说,越是令人感到愁的沉重。3.这首词上下片连用叠句,请说说叠用“爱上层楼”和“欲说还休”,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此处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叠句),深化了感情。①上片叠用“爱上层楼”,生动地写出思想单纯的少年喜爱爬上高楼,再爬上更高层的楼那种跃跃欲试、纯真活泼的形象。②下片叠用“欲说还休”,写出由于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把持政权,历尽沧桑的词人对国事的忧愁苦痛只得回避不谈。平易浅近的叠句形式渲染了词人“有苦无处诉”的深沉、忧郁、激愤的感情,词人内心深处无可奈何、痛楚矛盾的悲愤愁苦溢于言表,加强了辛词的艺术效果。素材一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以建立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他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与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辛弃疾词现存600余首,数量居宋代词人之首。这些词篇,多以抗金御敌、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为主题,抒发他个人的报国之心声,倾诉他驰骋疆场的渴望,表达他“马革裹尸当自誓”的决心,发泄他报国无门的不平之气,写尽他壮志难酬的无限悲愤。无论是慷慨激昂的战歌,还是壮志空怀的悲吟,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辛弃疾的爱国情操。【应用角度】这则素材可用于与“爱国情怀”“理想与现实”“文学才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辛弃疾是南宋时代一位英气勃勃的爱国志士,是中国文学史上爱国词人的杰出代表。他用词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抒发了当时社会人群普遍关心的抗战救亡的重大课题,表达了不甘忍受民族压迫的爱国情操,以及反击侵扰、统一中原的强烈愿望,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言语妙天下,名德冠朝绅”,可以概括他在言行、道德、文章等方面的杰出成就。素材二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做开封府知府。每当吃过饭,就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点江山,打算找机会起兵。还曾经让辛弃疾两次跟谋臣到达燕山。辛弃疾自小心中就种下了消除君父不共戴天之恨的志向。后来他曾拜田园诗人刘瞻为师,与党怀英同是刘瞻最得意的学生。有一次刘瞻问二人志向,党怀英说:“读书为了做官。我一定要到朝廷里去做大官;做不了官,就回家归隐。”刘瞻听了,连声称好,认为他志向高洁。辛弃疾却回答说:“我不想做官,我要用笔写尽天下的词,用剑杀尽天下的贼!”刘瞻听了大吃一惊,认为他很荒唐。此后,辛弃疾走上了抗金之路,以爱国词人著称于世,而党怀英则混迹于金人集团,成为帮凶。【应用角度】这则材料可用于与“志存高远”“家庭教育与人生定位”“信念点燃激情”“剑胆文心”“心灵的选择”“悲剧英雄”“自我认识与他人期待”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辛弃疾年少有志,尽管一生坎坷,但杀敌报国的信念与理想永存心中,他战场杀敌,赋闲作词,践行着他年少的追求,不为他人的评价左右,孤独而不休地执着于自己的选择。素材三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地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应用角度】“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此材料可以用于与“忧国忧民”“责任”“爱国”等相关作文的写作中。素材四“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江边独自凭栏,望着滚滚东逝的江水,声声叹息,他就是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檐突骑渡江初”,那时候,他挥戈跃马,驰骋沙场,时刻准备把满腔的热血挥洒在无情的战场上,马革裹尸,只为还我河山。滔滔白水,半壁江山,昏君佞臣,不让将军破楼兰!《美芹十论》这等英雄方略竟被扔在了角落里:“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看到朝廷对自己的谏言毫无反应,这颗赤心或许会就此消沉。可是没有,对国家他依然有颗比天大、比火热的心:“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国家有难,我辛弃疾只需庙堂一诏,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可是报国无门,一颗火热的心也只能“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回想李将军,他慨然一叹:“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在那开疆扩土功名万代的汉朝,健者也曾闲!我辛弃疾报国无门赋闲在家又能如何?唉!“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应用角度】上述材料可应用到与“爱国”“意志”“执着”“态度”“出世与入世”“得与失”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素材五辛弃疾是南宋极负盛名的爱国词人。他的词豪放激昂,慷慨深沉,风格多样。一次,在宴会上,一位歌女咏唱了辛弃疾的两首新作,众人一齐喝彩,赞扬辛弃疾的词写得好。辛弃疾得意之余,请在座的提意见。在一片颂扬声中,年少气盛的岳珂(岳飞的孙子)猛然站起来,毫不客气地批评辛弃疾的词用典太多,辛弃疾很有雅量,高兴地说:“你真是一语破的。”【应用角度】辛弃疾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这与他的虚心学习是分不开的。此材料可以用于“谦虚”“度量”“虚心”“听取意见”等相关作文的写作中。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怜无数山可怜:可惜B.毕竟东流去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C.无人会,登临意登临意:登山临水眺望远方的用意D.众里寻他千百度度:遍【解析】毕竟:终归。【答案】B2.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下列句子中语序调整错误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B.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犹记望中,扬州路烽火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D.遥岑远目,献愁供恨——远目遥岑,献愁供恨【解析】B项,应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答案】B3.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郁孤台下的清江水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辛弃疾那为国而萌生的满腔忠愤之情?【答案】(示例)桃花潭中的千尺深水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李白因好友汪伦而萌生的依依惜别之情?夜空中的那轮明月啊,你是否还记得当年苏轼因远方的弟弟子由而萌生的浓浓思念之情?4.参考辛弃疾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内容,把下列词语组成一副对联。怎表廉颇情伤心意拍遍栏杆谁揾英雄泪北顾仇无人会望断中原临京口北固亭有谁知登建康赏心亭【解析】对联考查重点关注词性相对,语意相关,上联末尾以仄声收,下联末尾以平声收。【答案】登建康赏心亭伤心意无人会拍遍栏杆谁揾英雄泪临京口北固亭北顾仇有谁知望断中原怎表廉颇情5.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你是怎么理解这三种境界的?请分别谈谈你的理解。【答案】第一境界为求学与立志之境界,要志存高远。做学问成大事者,首先要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追求的目标和方向。第二境界为求学与奋斗之境界,要坚韧勤奋。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第三境界是求学与收获之境界,功到自然成。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炼之后,就会逐渐成熟,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达到最后的成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________________。(2)楚天千里清秋,________________。(3)落日楼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吴钩看了,________________,无人会,________________。(5)可惜流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众里寻他千百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更吹落,星如雨。(8)________________,欲说还休。欲说还休,________________!【答案】(1)青山遮不住山深闻鹧鸪(2)水随天去秋无际(3)断鸿声里江南游子(4)栏干拍遍登临意(5)忧愁风雨树犹如此(6)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7)东风夜放花千树(8)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二、诗词鉴赏7.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鹊桥仙滕宾[注]斜阳一抹,青山数点,万里澄江如练。东风吹落橹声遥,又唤起、寒云一片。残鸦古道,荒鸡村店,渐觉楼头人远。桃花流水小桥东,是那个、柴门半掩。【注】滕宾,一名斌,生卒年不详,大约宋末元初人。曾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辞官弃家入黄安(今湖北红安)天台山为道士。(1)词的上阕的前三句有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解析】分析诗词的意象,首先要找出诗词写到了哪些事物,再看看这些事物具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词人的哪些情感。【答案】上阕出现的意象有:斜阳、青山、澄江。春日傍晚在一道落日的红光映照下,远处的群山只有山峰依然现出点点苍翠之色,一望无际的长江烟波浩渺,清澄的江流舒展在大幕下,宛如一条素练。这三句从大处远处着眼,状写黄昏时的江天澄静空阔的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空阔、幽婉的画面。(2)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做简要赏析。【解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词,要分析词人的情感,需抓住诗词描写的景物特点,联系词人的有关背景。【答案】下阕表现了词人想要从冷寂的境地中逃避尘世的喧嚣,以求得内心安宁的隐逸情怀。8.(2023·菏泽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注】辛弃疾中年遭馋劾,赋闲20年。(1)全篇围绕哪一个字组织内容?请简要分析。【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找准字,一般是形容词或动词。本词通篇“醉”字出现了三次。难道词人真成了沉湎醉乡的“高阳酒徒”么?否。盖因其力主抗金而不为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说没工夫发愁,是反话,骨子里是说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上片写“醉”的原因:借酒浇因现实而带来的愁。下片描写醉态,表现醉性、醉情。“松边醉倒”“问松”“疑松来扶”“推松曰去”,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出词人可掬的醉后情形和倔强性格。所以全篇围绕“醉”字组织内容。【答案】醉。上片写“醉”的原因:借酒浇因现实而带来的愁。下片描写醉态,表现醉性、醉情。“松边醉倒”“问松”“疑松来扶”“推松曰去”,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出词人可掬的醉后情形和倔强性格。(2)“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才叙饮酒,又说读书,并非醉后说话无条理。这两句是“醉话”。“醉话”不等于胡言乱语。它是词人的愤激之言。《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辛弃疾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所以“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一句表面是说相信古书没有一点好处,实则指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现实不能让人满意。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愤激不满之情。【答案】表面是说相信古书没有一点好处,实则指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现实不能让人满意。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愤激不满之情。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水调歌头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院院ct诊断合作协议书(2篇)
- 产品采购合同范本
- 离职协议保证
- 二零二四年度精密仪器设备维修与保养合同
- 软装货品选购合同格式
- 房屋买卖合同的权益保护
- 建筑工程钢结构部分施工质量验收资料
- 好运石材料采购协议
- 纸张购销合同范例
- 铜墙铁壁防盗门购销合同
- 儿科常用H1抗组胺药处方审核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 教培机构如何玩转新媒体
- 保健医生工作及考核细则(1)规章制度
- (完整版)四宫格数独题目204道(可直接打印)及空表(一年级数独题练习)
- 移动机器人SLAM技术 课件 【ch04】移动机器人定位
- 考研数学(数学一)模拟试卷50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纯化水系统风险评估报告-1
- 数字化城市垃圾管理云平台垃圾云建设方案
- 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投标方案
- 中医常见病、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精)
- 动态规划经典教程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