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通过本章学习,使同学们能了解在建国初期新中国如何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使同学们认识到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请先思考以下问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们是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视频:开国大典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性质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
在此经济基础上形成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中国必须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已经明确。但是对于何时过渡、怎样过渡的问题,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认识和发展变化的过程。1.党关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最初设想: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初步的设想:一般估计为15年到20年时间。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过渡时间转变条件过渡步骤和方式建国初我国经济状况从1949年到1952年,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我国工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145%,农业生产总产值增长了48.5%。可见,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工业1952Text1949农业145%48.5%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1953年12月,毛泽东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工业化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一化三改一体两翼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中国工业化起步(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他们认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经历一个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利用国家政权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革命性的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公有制并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过渡时期,这是一切走向共产主义的国家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不但应当以独立姿态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且要自觉担负起领导这一革命的重任。他还认为,必须经过一个相当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上述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特别是在1953年12月,由毛泽东审阅通过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指出了新民主主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的原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中国进一步具体化了,形成了中国化的过渡时期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行动指南。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苏联的工业化及其成就123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背景:(1)小农经济的局限性;(2)土地改革后,农村农民积极性高涨,能够也必须积极引导;(3)国营经济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居领导地位,可以控制国民经济的脉搏。毛泽东在家乡韶山与农民座谈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渡形式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互助组农民们成群结队报名入社的场面
劳模耿长锁
河北饶阳县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充分显示了合作生产的优势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政府向农民发放国家基金贷款政府贷款给王振堂互助组一批新式的农具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入社农户96.3%全国入社农户比例图手工业的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第一步供销小组第二步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第三步积极稳步积极稳步手工业合作社正在生产杭州伞生产经营方针是,为农业生产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为出口贸易服务
发展方向:要向半机械化、机械化方向发展,劳动生产率必须提高。民族特色:要保留民族特色,要恢复、发展民族特色。毛泽东和119岁的老艺人握手
到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从业人员已占其总数的92%以上,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入社手工业产值93%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挂红旗五心(星)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早归公,晚归公,早晚要归公:迟共产,早共产,迟早要共产,不如早共产。”这反映了建国初期哪个阶级的心情?是怎样的心情?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在内容上包括两个方面:对企业的、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
和平改造内容
制度的改造
人的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A、和平赎买的含义:是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采取有偿的办法,把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有的政策B“和平赎买”的具体形式
(1)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分配利润(四马分肥)国家税收职工福利企业公积金资本家红利国家税收:34.5%职工福利:15%企业公积金:30%资本家红利:20.5%(2)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定息制度在分红问题上,国家对私股实行支付固定股息制度,资本家按照合营时的私股份额每年领取固定息率5%的“定息”。1953年底委托经销代销统购包销
计划订货委托加工(1954至1955年下半年)全行业公私合营个别行业公私合营(1955年冬至1956年)初级形式高级形式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北京同仁堂药店解放后经理乐松生奉公守法,1954年在北京带头申请公私合营。1956年1月15日,他代表北京市工商联在天安门城楼上向毛主席递交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喜报。他后来曾任北京市副市长。
大栅栏路南20号。创办于清康熙八年(1669),创办者乐显扬是浙江宁波人。三子乐凤鸣在书中写到:“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成为同仁堂日后的最高准则。
1900年生于上海,1951年公私合营时,把时价三千两黄金的锦江菜馆和锦江茶室献给国家,后改建为上海锦江饭店,担任首任董事长兼经理,被誉为“红色资本家”。锦江饭店先后接待400多位国家元首,1972年2月27日,“改变了世界”的《中美上海公报》在此签署。1997年12月,98岁时老人安然逝世。我的一个世纪--董竹君我从不因被曲解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资料:红色资本家__荣毅仁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荣氏家族
1949年,决定留在大陆
1956年,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政府。
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1993年—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2005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1957年他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1979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创办“中信”,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借中国改革开放春风,荣毅仁运用荣氏经营家法,呼风唤雨,得心应手,荣毅仁与国家获得了“双赢”,“中信”成为荣氏财富的引擎。
1986年,他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2000年荣毅仁及其家族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1位。其个人及其家族财产为19亿美元。荣毅仁在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照1956年,毛泽东在荣毅仁陪同下参观上海中新纺织厂1994年,荣毅仁在三峡工程展馆。
1998年3月3日,江泽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与副主席荣毅仁交谈首先,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了解党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其次,本着“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精神,给与资本家及资方人员以必要的工作安排,使他们逐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再次,在生活上“包到底”,给资本家以高薪。工商界人士和广大群众一同欢呼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1956年3月,全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上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一)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伟大意义:
第一,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基本建立。第二,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剥削阶级被消灭。第三,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第四,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二)失误和偏差1、所谓“要求过急”、“改变过快”,2、第二,所谓“工作过粗”,3、第三,所谓“简单划一”。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全集》第2卷列宁雕塑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民收入结构表7.1%1.5%7.3%19.1%个体
经济合作社
经济公私
合营
经济国营
经济7.1%53.4%32.2%7.3%71.8%1.5%19.1%0.7%6.9%71.8%53.4%32.2%0.7%0%资本主义
经济6.9%1956年1952年
工业总产值1952年1956年社会主义工业国家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工业56%67.5%26.9%32.5%17.1%接近0
商品零售额(1956年同1952年相比)42.6%0.2%57.2%国营商业和
供销合作社商业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和由原来的小私商组织的合作化商业68.3%27.5%4.2%私营商业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上述情况明确地表示:中国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已经基本上被消灭,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1经济结构2
政治领域3阶级关系4主要矛盾公有制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需要同生产之间的矛盾四个变化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理念下的现代家居设计风格
- 现代饮食文化与胃肠健康的平衡
- 生产环境下的操作规范与质量控制
- 现代企业网络攻击的防范与应对
- 现代企业决策分析与科学决策
- 2023三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配套说课稿 新人教版
- Unit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1 A sea story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北师大版(2019)必修第二册001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 第五章 三角函数 5.7 三角函数的应用(2)说课稿 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 2023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8章 平行四边形18.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2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3说课稿 (新版)华东师大版
- 2023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2 树之歌配套说课稿 新人教版
- (人卫版第九版传染病学总论(一))课件
- 压力性损伤护理质控细则及集束化管理措施
- 《批判性思维原理和方法》全套教学课件
- 产后康复-腹直肌分离
- 丙烯-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 粉条加工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配电网设施可靠性评价指标导则》
- 2024年国家电网招聘之通信类题库附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
- CJJ 169-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 食品企业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及其报告格式参考
- 产品质量法解读课件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