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统计讲义_第1页
能源统计讲义_第2页
能源统计讲义_第3页
能源统计讲义_第4页
能源统计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源统计讲义保定市统计局能源统计处2014.10前言资源是指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的总称。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大类。自然资源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地,各类植物、动物、矿藏等;社会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经过劳动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物质的运动都可以称为能源,如煤、油、燃气等通过燃烧转换,风、水、阳光等通过运动(照射)产生热、电等,为人类活动提供光、热、动力等基础保障。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利用技术的改进和更替,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跃发展。改革开放三十几年以来,中国经济已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源的巨大需求与战略安全已成为我国关注的核心问题。

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2013年GDP总量占全球比重12%左右,能源消费达38亿吨标准煤左右,占全球比重22.4%左右,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河北省能源消费量3.1亿吨标准煤,居各省(区、市)之第二位,保定市能源消费量2540万吨标准煤,居11个设区市之第五位。除煤炭外,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2013年我国石油消费4.87亿吨,进口原油2.82亿吨,对外依存度58%。天然气消费1676亿立方米,进口53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31.6%。同时,长期粗放式发展,造成能源使用效率不高,尤其在工业领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保部专家称,几乎所有污染物的排放量,中国都是世界第一,特别是近几年来华北地区的“雾霾”引起国人和世界的关注。“十一五”以来,国家加大了对能源节约利用、污染排放等指标的考核力度,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能源统计的需求越来强烈,其重要性日益提高。目录第一部分能源及其分类第二部分能源统计及其分类第三部分节能降耗考核主要指标第四部分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一、能源的基本定义二、能源分类第一部分能源及其分类一、能源的基本定义能源亦称能量资源或能源资源。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即能够产生机械能、热能、光能、电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的资源。是指能够直接取得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煤层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和电力、热力、成品油、焦炭、沼气等二次能源,以及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分类有:(一)按能量的原始来源划分1.来自地球以外天体的能量,其中最主要的是太阳辐射能,并为风能、水能、生物能和矿物能源等的产生提供基础。2.来自地球自身的能量。一种是以热能形式储藏于地球内部的热能和重力能,包括火山、地震、地下蒸汽、热岩层、地下热水等;另一种是海洋和地壳中储藏的核燃料所包含的原子能。3.来自地球及其它天体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能量,地球—月亮—太阳系统由于相互引力的作用,使海水涨落所形成的潮汐能。二、能源分类(一) 能源分类(二)(二)按能源的成因划分,分为一次能源(亦称天然能源)和二次能源(亦称人工能源)。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存在,不经任何改变或转换的天然能源资源,即从自然界直接取得并不改变其形态和品位的能源。为原煤、原油、油页岩、天然气、核燃料、植物燃料、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二次能源是指为了满足生产工艺和生活的特定需要以及合理利用能源,将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加工转换产生的其它种类和形式的人工能源。如由原煤加工产出的洗煤;由煤炭加工转换产出的焦炭,煤气;由原油加工产出的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等;由煤炭、石油、天然气转换产出的电力。

(三)按能源的储存和输送性质划分,分为含能体能源和过程性能源含能体能源是指包含能量的物质。如化石燃料、草木燃料、核燃料等。这种含能体可以直接储存运送。过程性能源是指能量比较集中的物质运动过程,或称能量过程,是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如流水、海流、潮汐、风、地震、直接的太阳辐射、电能等。 能源分类(三) 能源分类(四)(四)按能源使用性质划分,分为燃料性能源和非燃料性能源燃料性能源是指用于直接燃烧而发生能量的物质。包括矿物燃料,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生物燃料,如柴草、农作物秸秆、薪材、沼气等;核燃料,如铀、钍等;化工燃料,如甲醇、酒精、火药等。非燃料性能源是指不能直接燃烧的能源,如水能、电、蒸汽、热水、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能源分类(五)(五)按能源的形成和再生性划分,分为再生能源和非再生性能源再生能源是指在生态循环中能重复产生的自然资源,它能够循环使用,不断得到补充,不会随人类的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具有天然的自我再生功能,可以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是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如水力、潮汐、太阳辐射、风力、海洋能、草木燃料、地震、火山活动、地下热水、地热蒸汽、温泉、热岩层以及从有机物质及其废物中提取的燃料,如酒精、沼气等。非再生能源是指经过亿万年漫长地质年代形成,随着人类的不断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终究要消耗殆尽,不能在短期内重复再生的能源。如煤炭、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燃料等。 能源分类(六)(六)按能源的技术开发程度划分,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常规能源也称传统能源,是指以往利用多年,目前在科学技术条件已成熟,经济上比较合理,已被人类大规模生产和广泛使用的能源,如煤炭、原油、天然气、电、水能、柴草等。新能源是指人类新近才开发利用或正在研究开发,今后可以广泛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是人类未来能源的开发重点领域。目前的新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今后会广泛被使用,也会成为常规能源。如原子核能在某些工业发达国家中已广泛使用,他们已将核能列入常规能源之中。 能源分类(七)(七)按能源的实物形态划分,分为固体能源、液体能源和气体能源。固体能源是指物质形态为固体(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形状)的可燃性物质。大多是碳物质或碳氢化合物。天然的有原煤、石煤、油页岩、木柴等;经过加工有洗煤、焦炭、型煤等。液体能源是指物质形态为液态(具有体积,但其形状不固定)的可燃性物质。主要是碳氢化合物或其混合物。天然的有原油,经过加工的有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等。气体能源是指物质形态为气态(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可燃性物质,一般含有低分子的碳氢化合物、氢和一氧化碳等可燃气体,并常含有二氧化碳、氮等不可燃气体。主要有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焦炉煤气、炼厂干气等。 能源分类(八)(八)按能源的商品性划分,分为商品能源和非商品能源商品能源是指作为商品经流通领域,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正规买卖的能源,如煤炭、石油、焦炭、核燃料、电等。非商品能源是指未经商品流通领域,未进入市场进行正规的买卖活动,一般是农民自产自用的能源,如柴草、农作物秸杆、人畜粪便等就地利用的能源。非商品能源在发展中国家农村中广泛使用。 能源分类(九)(九)按能源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划分,分为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的划分是相对的。清洁能源是指能源在使用中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水能、气体能源以及核能等。非清洁能源是指能源在使用中对环境污染较大的能源,如煤炭、石油等。这些分类方法有助于我们从不同角度去认识能源,但也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而且相互之问有一定交叉关系。目前,从消费角度讲,我们统计的主要是煤、油、气、电等几大类商品能源。从生产角度讲,还包括风能、水能、太阳能发电等。第二部分能源统计及其分类一、基本定义二、能源统计体系分类

一、基本定义能源统计是综合运用能源指标体系,采用科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能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加工、转换、输送、储存、流转、使用等各个环节运动过程、内部规律性和能源系统流程的平衡状况等数量关系的一门专门统计。能源统计指标体系是指一系列有内在联系并互相补充的统计指标,按一定的目的、意义系统地结合在一起,用以说明总体数量特征所形成的体系。它是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联系的反映。能源统计指标体系是建立在能源系统流程的基础上,它通过对能源勘探、开发、生产、加工、转换、输送、流转、储存和使用等一群统计指标的有机联系,全面、系统的反映出能源系统流程的内在联系、数量关系以及总体特征、发展规律。二、能源统计体系分类(一)(一)能源资源统计能源资源统计是对现有能源资源的品位、储量和开发利用情况,以及资源对需求的保证程度所进行的统计,它可为制订能源方针政策,编制能源开发规划提供基础数据。目前我国能源资源统计主要对水力、煤、石油、天然气和核资源进行统计。能源统计体系分类(二)(二)能源生产统计能源生产量统计是反映能源生产规模、构成、生产成果和发展速度的主要指标,为编制能源生产计划、检查能源生产计划完成情况,分析能源合理构成,研究能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依据。按能源的成因分为一次能源产量和二次能源产量。一次能源生产量是指生产一次能源的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将自然界现存的能源资源经过开采而产出的合格产品,如煤矿采掘的原煤,油田开采的原油,气田开采出的天然气等。人类通过发电装置生产的电力,应作为二次能源,但为了在统计中便于处理,将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电视为一次能源产量。二次能源生产量是指报告期内将一次能源经过各种加工转换设备(如发电设备、洗煤装置、炼焦炉、工业锅炉、炼油设备、煤气发生炉、煤制气、油制气、焦制气装置)所产出的另外一种形式的各种合格能源产品。如电力、热力、洗煤、焦炭、各种石油制品、焦炉煤气、城市煤气等。 能源统计体系分类(三)(三)能源加工、转换统计能源加工与转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都是将能源经过一定的工艺流程生产出新的能源产品。能源加工,一般只是能源物理形态的变化,如原油经过炼制成为汽油、煤油、柴油等石油制品;原煤经过洗选成为洗煤;炼焦煤经过高温干馏成为焦炭;煤炭经过气化成为煤气等。能源转换是能源流程中的能量形式的转换。如热电厂将煤炭、重油等投入到耗能设备中,经过复杂的工艺过程把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能源转换统计的重点是火力发电和供热。能源加工、转换统计的主要是反映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能源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挖掘节能潜力,提高经济效益,并为编制能源平衡表提供资料。 能源统计体系分类(四、五)(四)能源运输(输送)统计能源运输(输送)是能源从生产领域运到消费领域,能源流程中重要的环节。能源运输(输送)统计是对能源在各种运输与输送活动中的数量、去向进行统计,以反映能源运输与输送的流向情况、流量规模与构成、输送的合理性以及对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保证程度。(五)能源流转统计能源流转是指能源生产企业和从事能源销售的批发零售贸易业,把煤炭、石油、天然气、煤气、电力、热力等能源产品作为商品,从生产领域转送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能源流转统计是通过购进量、销售量、库存量等以实物和价值量指标反映能源离开生产领域后,在流通领域中的运动过程;能源销售和供应的规模、构成等变化情况;能源供求之间、产销之间的经济联系等。对编制计划、加强能源流通领域的经济管理、综合分析市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能源统计体系分类(六、七)(六)能源库存量统计能源库存量统计是对一定时点各种能源库存量及其构成情况的统计。从宏观来说是反映能源国情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研究能源库存构成,合理调剂和充分利用现有能源资源,保证社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改善能源供应,调剂市场供需,加速能源周转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能源库存量是个静态指标,它反映在报告期内某个时点,企业、行业、地区或全国所实际拥有的待用的储备量。(七)能源消费统计能源消费是能源流程的终点。能源消费统计主要是反映能源消费的数量、质量和构成情况,它属于反映国情国力的重要指标。能源消费与能源资源、能源生产、能源流转、能源运输、能源储备之间都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与社会经济发展也密不可分。因此,能源消费统计不但在能源统计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社会经济统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能源统计体系分类(八)(八)能源综合平衡统计能源综合平衡统计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从微观到宏观,从单项到综合,从局部到整体,从个别能源流转环节到全部能源系统流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能源平衡体系。它是能源统计工作的高级阶段,它全面系统地反映一定时期内能源的资源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储备、使用的整个能源系统流程的全貌和能源系统内各运行环节的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能源经济运行中所形成的总量、速度、比例、效益之间的制约和平衡状况。能源平衡统计是国家制定能源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政策、编制能源规划、加强能源科学管理、分析能源供需状况、建立能源投入产出模型、进行能源生产和需求预测等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之一。 能源统计体系分类(九)(九)能源经济效益统计能源经济效益是指投入能源与产出的经济效果的比较。能源经济效益指标按其反映的范围可分为宏观经济效益指标和微观经济效益指标。前者是反映全社会效益和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指标;后者是反映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的指标。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观经济效益,如反映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经济效益指标。很多指标既适用于反映宏观经济效益,也适用于反映微观经济效益,如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品能耗、节能率等。 能源统计体系分类(续九)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货币表现,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活动成果的重要指标。能源消费总量是指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和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的能量总和(包括终端消费量和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用能源消费量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对比,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可以反映单位经济成果消耗能源情况。用国内生产总值与能源消费量进行对比,即单位能源消费量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综合反映单位能源消费所获得的经济成果。均可以反映评价能源经济效益,一般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计算公式为: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能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此外,根据分析研究能源经济效益的不同需要,可采用单位能源消费量实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利润总额或用其逆指标来反映能源经济效益状况,计算方法同上。第三部分节能降耗考核主要指标国家“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的奋斗目标,河北省建立了能耗考核公报制度,主要涉及三项指标: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为考核指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单位GDP电耗降低率为公报指标。一、单位GDP能耗及其降低率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及其降低率三、单位GDP电耗及其降低率一、单位GDP能耗降低率(一)(一)单位GDP能耗指标值(2010可比价):其中:全社会能源消费量取自每年度能源平衡表标准量表、地区能源消费与单位GDP能耗季报的能源消费量合计(等价值),GDP总量取国民经济核算年、季报2010年可比价GDP总量。(二)单位GDP能耗上升或下降(±%)(即降低率): 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续一)也可以采用指数法来计算,适用于年度、季度,以年度环比降低率为例,其中GDP总量目前使用2010年可比价: 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续二)计算各年度累计降低率时,下面两种方法均可,已2010年为基期为例: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一)依据省局方案,按规模以上工业口径计算,各级均采用指数法来计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及其降低率。本方法适用于年度、季度。其中综合能源消费量取自规模以上工业《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及其附表(205-1/-2汇总表),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取自工业生产月报。(一)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上升或下降(±%)(即降低率):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续一)综合能源消费量指数=综合能源消费量速度工业增加值发展指数=工业增加值速度=工业增加值增速+100%(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指标值(2010可比价,当量值):三、单位GDP电耗降低率计算方法同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将全社会能源消费量换为全社会用电量来考量,是单位GDP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社会能源消费量取自电力部门数据。四、应注意的几组指标、方法(一)(一)年度环比降低率与定基降低率。环比与定基是相对而言的,就“十二五”单位GDP能耗指标而言,与2010年相比计算降低率为定基降低率,用来考核“十二五”期间节能情况,而其中各年度之间对比一般认为是环比,由于经济活动、能源消费季度之间差异大,所以一般不做季度间的环比分析。(二)全社会能源消费量和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全社会能源消费量是涵盖了包括一、二、三产业及居民生活在内的能源消费总量,目前各级普遍采用等价值公布;而工业生产综合能源消费量是指工业企业从事工业生产活动所消耗的能源,对于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企业要剔除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部分,且不包括企业非工业生产部分的能耗,一般用当量值计算。(三)实物量与标准量。由于各类能源的计量单位不同、品质不同,无法直接汇总计算、对比分析,只有统一折合成标准燃料,按照各类能源的标准热值系数折算成标准量,如标准煤、标准油等,我国以煤为主,采用标准煤为计算基准,即将各种能源按其发热量折算为标准煤。 应注意的几组指标、方法(续一)(四)当量值与等价值。当量值又称理论热值,是指某种能源一个度量单位本身所含热量,如电力每万千瓦时为1.229吨标准煤;等价值目前是针对电力而言的,是指发电过程中投入一次能源的当量。各种能源加工转换中,火力发电能源转换效率最低,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效率也只不过40%(基本达到效率的技术极限),60%能量被损失掉,这种损失是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发电过程中能量损失由谁来承担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应全部计入发电企业能耗,电折标时采用当量折标系数,即1.229,由此计算的能耗即为当量值能耗。一种观点认为发电企业仅承担自己厂用电部分及其他非发电环节能耗,所发电的外供电部分由电力消费者承担,这时电折标时采用的等价折标系数(发电煤耗),由此计算的能耗为等价值能耗。 应注意的几组指标、方法(续二)以某火电厂数据为例:用于直接发电消耗煤、柴油等434.4万吨标煤,厂自用用电11.4万千瓦时,全部发电量144.9亿度,电的当量值折标系数为1.229,则该厂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34.4+11.4×1.229-144.9×1.229=434.4+11.4×1.229-178.1=270.3(万吨标煤,当量值),这是目前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统计规定使用的。根据上述数据计算企业发电煤耗=434.4/144.9=2.9976(吨标煤/万千瓦时)或299.76(克标煤/度)。该厂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34.4+11.4×2.9976-144.9×2.9976=434.4+11.4×2.9976-434.4=

34.2(万吨标煤,等价值),该企业发电环节能耗全部被扣除,仅剩下厂自用电产生的能耗。按当量值考量对发电企业来讲确实有失公允,按照等价值考量更有助于全社会重视节约能源,更有现实意义,但同时减弱了发电企业节能重视程度。对于一个地区来讲,只有在发电量与用电量平衡的情况下,全社会能源消费当量值和等价值才一致,电力净输出地当量值高于等价值,电力净输入地当量值低于等价值,我市目前仍然是电力净输入地。第四部分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一、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二、统计报表主要基本表式三、主要指标解释各能源品种解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一、能源统计报表制度随着能源统计报表制度不断丰富完善,现在由各设区市上报的报表,按照专业和上报周期分为5个月报、4个季报、1个半年报、6个(套)年报。报表分类简介(一)(一)以能源消费统计为主,用来从各行业反映能源消费状况。主要包括《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库存》及其附表(205-1/-2),主要反映规模以上工业煤、油、气、电等四大类35种主要常规能源品种的购、消、存及加工转换情况。《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冀P307)、《有关行业能源消费》(冀P308)

,主要反映除规上工业外的其他行业主要能源品种的消费情况。《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情况》(205-5),主要反映重点非工业企业能耗情况。(二)反映能源经济效益统计的是《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205-3),用来反映重点耗能企业产品单耗水平及变化情况。主要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黑色金属采选及冶炼压延、有色金属冶炼压延、纺织、造纸、炼焦、化工、建材、火力发电等重点工业行业进行节能重点监测,按照各行业分别设置目录,主要统计监测行业、企业单位产品能耗情况。(三)以能源产品生产统计为主,用来反映能源产销存情况,主要包括,《能源生产、销售与库存》(205-6)、《煤炭销售去向》(205-7)、《能源产品订货》(205-8),《规下工业主要能源产量》(P306),2013年起由工业处纳入能源处。报表分类简介(二)(四)能源商品流转统计主要包括《主要能源调出调入表》(冀P306),用来反映能源省际间的流入流入。自2015年起由贸易外经处负责的能源商品流转统计(实物量)将纳入能源处。(五)能源综合平衡统计主要用《地区能源平衡表》(P303套表)来反映,基于上述能源生产、流转、消费、库存等统计资料,每年整理一次。受地区差异影响,地区能源平衡表目前还不能向省级、全国能源平衡表一样做到从各个环节来完全准确地反映能源全貌,按照省统一布置要求,各市地区能源平衡表主要侧重二次能源加工转换、能源终端消费等环节。主要统计涵盖一、二、三产业能源消费及城镇、农村居民能源消费,涵盖煤、电、油、气等4大类近40种常规能源,根据每一个能源品种的折标准量系数分别计算其标准量后汇总,计算出本地区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报表分类简介(三)《地区能源平衡表》数据包括整理规模以上工业、规模以下工业、有关行业(农业、三产)等能源消费的情况,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还增加评估测算验证指标,如根据农业统计的农作物产量、城乡住户调查中的能源消费、人口变动等情况核算居民能源消费情况,更重要的是还要全面搜集整理全市能源(主要是电)生产情况,重点部门如电力、农业、中石油、中石化、燃气经营单位等能源供应(电、成品油、燃气)情况,用以评价能源消费数据的准确度。(六)反映全社会能源消费和节能工作的还有《地区能源消费与单位GDP能耗》(P406)。用来测算反映季度全社会各产业及居民能源消费量,并计算单位GDP能耗等指标,除规上工业外均为核算数据,能源消费量核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根据上年度各产业及居民电力消费占全部能源消费的比重、本年各季度电力实际消费情况来推算,即以电力增速核算能耗增速;二根据上年度各产业增加值单耗、本年各季度各产业增加值情况来推算,即以增加值增速核算能耗增速。两种方法相互验证,并进行修正。报表分类简介(四)(七)循环经济与资源统计,目前主要是《工业企业用水情况》(205-4),用来反映规模以上工业用水情况。全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统计试点业已开始,我市3个县2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参与试填报工作,填报所消费的矿石、金属、非金属材料、化学原材料及回收资源,开展资源统计核心指标是计算资源产出率,通过加强评价考核,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八)环境统计。按年度整理《环境基本情况统计》(K380),这项统计自2012年起由社科文处社会统计转入能源处,报表主要是从各相关部门统计报表搜集整理,主要涉及9个部门,水、大气、生态、城市、农村环境,废弃物排放、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等8个方面资料。如环保部门涉及影响水、大气环境的废水、化学需氧量等的排放量、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等,住建部门涉及污水、垃圾处理、绿地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农业部门涉及农村沼气、太阳能利用等,林业部门涉及生态环境方面的植树造林及森林灾害等,水利部门涉及降水量、用水量、水土流失等,国土部门涉及耕地、地质灾害等,卫生部门涉及自来水普及、卫生厕所普及等,交通部门涉及车辆营运情况,统计部门涉及农村化肥、农药、农用薄膜使用等。报表分类简介(五)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和排放核算试点正在开展,通过建立省级应对气候变化统计报表制度建立指标体系,来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进行排放核算,该制度目前包括23个报表,涉及近20个部门和单位。如发改部门主要负责核心指标二氧化碳排放核算等,财政、发改负责资金投入等,环保部门负责含氟气体统计,污水、垃圾处理等,住建部门负责建筑面积及其耗能情况等,工信部门、冶金、建材、化工、煤炭等相关行业协会负责水泥、钢铁、玻璃等有关排放资料,农业部门负责畜禽等有关资料统计,林业部门负责有关森林面积、蓄积量、生长量、碳汇投入等方面情况,水利部门负责灌溉用水等,气象部门负责监测二氧化碳浓度、气温、降水量等,质检部门负责排放标准、低碳认证,能源局负责非化石能源投入等、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公共机构能源消费,电力部门负责发电企业排放资料,海洋局负责海平面的变化监测。二、统计报表主要基本表式

全社会用电量情况(P407) 工业企业能源购、消、存(205-1) 工业企业能源购、消、存(续) 工业企业能源购消存附表(205-2) 工业企业能源购消存附表(续)主要耗能企业单位产品能耗(205-3)工业企业用水情况(205-4)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情况(205-5)能源生产、销售与库存(205-6)煤炭销售去向(205-7)能源产品订货(205-8)

地区能源平衡表(P303套表)地区能源平衡表一套表总计32张表,在此仅列简约的标准量表 地区能源消费与单位GDP能耗(P406)规下工业主要能源产量(P306)主要能源调出调入表(冀P306) 规下工业主要能源消费量(冀P307) 有关行业能源消费量(冀P308)环境基本情况统计(K380略)三、主要指标解释分能源品种解释和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两部分 能源品种解释(一)1.原煤:原煤是指煤矿生产出来的未经洗选、筛选加工而只经人工拣矸和杂物的产品。包括天然焦及劣质煤,不包括低热值煤(如石煤、泥炭、油页岩等);原煤按其成因可分为腐植煤、腐泥煤和腐植腐泥煤三大类;按其碳化程度可分为泥煤、褐煤、烟煤、无烟煤。原煤主要作动力用,也有一部分做工业原料和民用原料。2.洗精煤:洗精煤是指经洗煤厂机械加工后,降低了灰分、硫分,去掉了一些杂质,适合一些专门用途的优质煤。包括炼焦用、非炼焦用的洗精煤和加热、动力用的洗混煤、洗块煤、洗末煤等。不包括洗中煤、矸石和煤泥。洗精煤可分为冶炼用炼焦洗精煤和其它用炼焦洗精煤。冶炼用炼焦洗精煤,其粒度为小于50毫米、80毫米和100毫米三种;灰分小于或等于12.5%;简称冶炼精煤;其它用炼焦洗精煤,粒度也小于50、80、100毫米三种,灰分在12.5%—16%之间,简称其它精煤。 能源品种解释(二)3.其它洗煤:其它洗煤是除洗精煤以外的其它洗煤产品,包括下列几项:(1)洗中煤:是指经分选后得到的、灰分介于洗精煤与矸石之间的煤产品,粒度0—50毫米;灰分32.01%—49%。不包括煤泥、浮选尾矿和矸石。主要供电厂和工业锅炉直接燃烧用。(2)洗煤泥:是洗煤厂洗炼焦煤和洗动力煤的副产品之一。粒度0毫米—1毫米;灰分16%—49%。包括厂内回收后未渗入其它产品而作为最终产品的煤泥和厂外沉淀池回收的煤泥。(3)洗混煤:粒度0毫米—50毫米;灰分:洗炼焦煤洗煤厂<32%;洗动力煤洗煤厂≤40%。(4)洗块煤:灰分≤40%;粒度:特大块>100毫米,大块50毫米—100毫米,洗中块25毫米—50毫米或20-60毫米,洗小块13毫米—25毫米或13毫米—20毫米。 能源品种解释(三)(5)洗粒煤:粒度6毫米—13毫米;灰分≤40%。(6)洗混中块:粒度13毫米—50毫米或13-80毫米,灰分≤40%。(7)洗混末煤:粒度0毫米—25毫米或0毫米—20毫米;灰分≤40%。(8)洗末煤:粒度0毫米—13毫米;灰分≤40%。(9)洗粉煤:粒度0毫米—6毫米,灰分≤40%。(10)洗原煤:粒度不限;灰分≤40%。 能源品种解释(四)4.型煤:型煤是用粉煤或低品位煤经筛分、粉碎、配料、搅拌后通过加压等过程制成的具有一定强度和形状的煤制品。型煤可分为民用型煤和工业型煤两类。民用型煤有煤球和蜂窝煤;工业型煤可广泛应用于冶金、铸造、化肥、电石工业以及铁路机车、层燃锅炉、煤气发生炉、工业窑炉等领域。作为我国民用型煤主体的蜂窝煤,配以先进的炉具,热效率比煤高一位,一般可节煤20%;烟尘和二氧化硫减少40%—60%,一氧化碳减少80%。工业窑炉和蒸汽机车烧型煤与烧原煤相比,可节约15%以上,烟尘减少50%—60%,二氧化硫减少40%—50%。型煤的节能率是洁净煤技术中最高的,相对环境效益也很高。5.水煤浆:水煤浆是煤粉加水和添加剂混合而成的浆状燃料。水煤浆是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以煤代油的新型燃料。它是把灰分很低而挥发分高的煤,研磨成微细的煤粉,按一定的比例(煤约70%、水约30%)加入0.5%—1.0%的分散剂(保证其流动性)和0.02%—0.1%的稳定剂配制而成的。水煤浆可以像燃料油一样运输、贮存和燃烧。 能源品种解释(五)6.煤矸石:煤矸石是成煤过程中与煤层伴生,在煤矿生产原煤过程中剔除出来的一种高灰分、低含碳量、低发热量,比煤坚硬的黑色的泥质岩石,灰分在40%—50%或以上,含碳量在20%—30%,发热量在800—1500千卡/千克,有时高达1500—3000千卡/千克。煤矸石中含有硅、铅、钙、镁及某些稀有元素,它的综合利用范围很广,主要有这样几方面:(1)做沸腾锅炉的燃料;(2)制水泥或混凝土制品;(3)生产建筑材料,制煤矸石砖;(4)制造煤气;(5)提取化工产品;(6)制作肥料;(7)用于发电。7.焦炭:焦炭是在高温下由煤经过干馏后所得到的固体产品。焦炭呈黑灰色块状,有光泽、燃烧时烟气少,具有不粘结、不结块、低硫、低灰、坚硬、耐磨、耐压、富于气孔性等特点。主要用于冶金、化工、铸造等工艺的燃料,也可作制气和化工原料。统计时包括各种生产方式生产的全部焦炭,即机械化焦炉、简易焦炉、土焦炉、煤气发生炉生产的焦炭和半焦炭。焦炭按干焦计算,不包括水分。 能源品种解释(六)焦炭的分类有四种:1、按炼焦的原料划分,分为煤焦、石油焦和沥青焦。通常所说的焦炭是指煤焦炭;2、按用途划分为冶金焦、铸造焦和化工焦;3、按生产技术条件划分为机制焦与土焦;4、按炼制过程划分为低温焦炭与高温焦炭。(1)石油焦:石油焦是以炼油厂的渣油为原料,通过延迟焦化法或锻烧法获得的一种焦炭。重油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温到800℃,在焦炭塔内(生产石油焦的位置称焦炭塔)轻质油组分为汽油、柴油从塔顶逸出,剩下的即为石油焦。这种焦炭,碳含量很高,可作为制造电极的原料或作为燃料。(2)沥青焦:沥青焦是一种低硫、低灰的焦炭。它是以煤沥青(中温沥青或硬沥青)为原料在炼焦炉中直接焦化而得到的产品,也可以用延迟焦化法生产,结焦最终温度在1100℃以上。沥青焦是电化工业炼铝的电极物质的原料。一般将沥青焦与煤沥青粘合成20千克—30千克的块状物当作电极基板使用。此外,沥青焦也用于生产高级铸铁,如球墨铸铁等。 能源品种解释(七)(3)机制焦与土焦:机制焦的固定碳含量在80%以上,发热量一般在6500—7000千卡/千克,具有一定的强度,焦块均匀。土焦由于炼焦技术条件差,配煤质量低(一般不用炼焦煤,多用原煤),因此土焦的质量低,灰分、硫分等杂质含量比机焦高一位以上,强度也较差。土焦用于小高炉炼铁,小化肥厂造气及小型化工、机械生产等。(4)低温焦炭和高温焦炭:低温焦炭和高温焦炭都是煤的干馏产品。它们的区别在于二者的最终温度不同、使用的原料不同、产品产率和产品性质也都不相同。低温焦炭,亦称半焦。把煤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500—600℃干馏而得到的产品称为低温焦炭。它所用的原料煤是褐煤、浅变质程度的烟煤,长焰煤和气煤。低温干馏最终目的是获得高产率的煤焦油,同时也能得到半焦和煤气。高温干馏加热温度在900—1000℃,主要产品是优质焦炭,同时还有挥发性的产物、煤气和化学产品。高温干馏所用的原料煤是气煤、肥煤、焦煤、瘦煤。焦炭产率占装炉煤比重75%—85%。 能源品种解释(八)(5)天然焦:天然焦是煤层中受火成岩高温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天然焦炭,灰分较高而又很难洗选,且常有热爆性,外观近似焦炭,天然焦因生成时强度不同,其性质有较大差异。有的挥发分很低,性质接近焦炭,有的挥发分可高达10%以上而接近半焦或变质煤。天然焦可烧制石灰、水泥、作为制盐等轻工业的燃料或作民用燃料;低灰、低硫的天然焦可制造电石;经300℃以下处理后除去热爆性的优质天然焦块可直接作为小高炉炼铁用或作合成氨造气用。8.其他焦化产品:指炼焦生产过程中,除产出焦炭和焦炉煤气以外的其他焦化产品,如煤焦油、粗苯等。不包括土法炼焦炉和土法煤气发生炉回收的低温焦油。9.焦炉煤气:焦炉煤气是指用几种烟煤配成炼焦用煤,在炼焦炉中经高温干馏后,在产出焦炭和焦油产品的同时所得到的可燃气体,是炼焦产品的副产品。一吨煤在炼焦过程中可产出730—780千克焦炭和300—340立方米焦炉煤气以及35—42千克焦油。焦炉煤气热值高、燃烧快、火焰短、生成废气比重小。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和一氧化碳等,可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 能源品种解释(九)10.高炉煤气:高炉煤气是从高炉炉顶逸出的煤气,是高炉炼铁过程中所得到的一种副产品。高炉燃料的热量约有60%转移到高炉煤气中。据统计,高炉每消耗1吨焦炭约可产出3800—4000立方米高炉煤气。高炉煤气的理论燃烧温度约为1400—1500℃,在许多情况下,必须通过把空气和煤气预热来提高它的燃烧温度,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高炉煤气从高炉逸出时含有大量粉尘,约为60—80克/立方米,必须经过除尘处理才能符合使用要求。在冶金生产中,高炉煤气主要用于焦炉,在冶金联合企业中,与焦炉煤气混合后也可以用于平炉。11.其它煤气:其它煤气是指除焦炉煤气以外的其它各种煤气,主要包括发生炉煤气、压力气化煤气和以重油或其它石油产品为原料制得的油煤气。 能源品种解释(十)12.天然气:天然气是指地层内自然存在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体的可燃性气体。我国是开发和利用天然气最早的国家,古代把天然气叫做“火气”。天然气由有机物质经生物化学作用分解而成,或与石油共存于岩石的裂缝和空洞中,或以溶解状态存在于地下水中。主要成分是甲烷,约占85%—95%,还含有乙烷、丙烷和丁烷,是一种优质燃料和化工原料。天然气包括气田气、油田气和煤田气。根据气体成分,天然气可分为贫气(干气)、湿气(富气)。贫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含90%—100%),我国四川等地的天然气大都属于这种干气。湿气往往与原油共生,这种天然气除主要成分是甲烷外,并含有少量乙烷、丙烷和丁烷。乙烷、丙烷和丁烷在加大压力后,可变成液体状态,又称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在动力工业、民用燃料、工业用燃料、冶金、化工各方面都获得广泛的应用。 能源品种解释(十一)13.原油:原油是一种褐色或黑色的粘稠状的可燃性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和氢,此外,还含硫、氮和氧等成分。原油包括天然原油和人造原油。天然原油是指从油(气)田生产井采出的原油,以及用其它方法,如从报废井、未交采油单位或未具备生产条件的各种井收集的原油,也包括从天然气田回收的凝析油。人造原油是指用油母页岩经干馏所得的原油;从干馏气中回收的轻质油和重质油以及烟煤经过低温干馏或加氢炼制的煤炼原油;用天然气合成原油和草炭、泥煤、松根、桦树皮炼制的原油。不包括用机械化炼焦炉、简易焦炉、机械化煤气发生炉回收的高温焦油(高温焦油含化工原料较多,经加工后主要得苯、酚、萘、蒽等化工产品)当前只统计油页岩炼制的人造原油。14.汽油:汽油是指从原油分馏和裂化过程取得的挥发性高、燃点低、无色或淡黄色的轻质油。汽油按用途可分为航空汽油、车用汽油、工业汽油等。 能源品种解释(十二)15.煤油:煤油俗称火油。是一种精制的燃料,挥发度在车用汽油和轻柴油之间,不含诸如粗柴油、润滑油之类重碳氢化合物。煤油具有易燃性、吸油性、纯洁性和安全性。按用途可分为灯用煤油、拖拉机用油、航空煤油和重质煤油。煤油除了作为燃料外,还可用来洗涤机器以及医药工业和油漆工业用的溶剂。16.柴油:柴油是指炼油厂炼制石油时,从蒸馏塔底部流出来的液体,属于轻质油,其挥发性比煤油低,燃点比煤油高。根据凝点和用途不同,可分为轻柴油、中柴油和重柴油。使用中将中柴油和重柴油划成一类,统称重柴油。轻柴油呈茶黄色,表面发蓝,有味。主要用作柴油机车、拖拉机和各种高速柴油机的燃料。重柴油呈棕褐色,有臭味,主要用作船舶、发电等各种柴油机的燃料。17.燃料油:燃料油也称重油,是在炼油厂炼油时,提取汽油、煤油以及较重的蒸馏物(诸如粗柴油或柴油)之后,从蒸馏塔底部流出来的渣油,加入一部分轻油配制而成。主要用于锅炉燃料。通常是轮船或大型重工业设备上作为熔炼炉或蒸沸器的燃料使用。 能源品种解释(十三)18.液化石油气:液化石油气亦称液化气或压缩汽油,是炼油精制过程中产生并回收的气体在常温下经加压而成的液态产品。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主要用途是作石油化工原料,脱硫后可直接做燃料。19.炼厂干气:炼厂干气是指炼油厂炼油过程中产生并回收的非冷凝气体(也称蒸馏气),主要成分为乙烯、丙烯和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主要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 能源品种解释(十四)20.其他石油制品:指炼油生产过程中除了产出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以外的其他石油产品,统称为其他石油制品。主要有:润滑油、润滑脂、石脑油、石蜡、石油沥青等。(1)工业燃料:工业燃料是特殊用途的燃料,属轻质油。包括工业异辛烷、工业异丙基苯、其它工业燃料。(2)溶剂油:润剂油也是轻质油,其馏分同汽油接近,主要用作为油漆、皮革、橡胶等溶剂用。(3)润滑油:润滑油亦称机油,是碳氢化合物馏分的混合物,它是通过炼原油获得的较重的液态馏分。既可从石油蒸馏获得,也可从残渣油提炼得到,是一种油状液体的润滑剂。可分为机械油、车用润滑油、汽缸油、航空润滑油等。用于机械的磨擦部分,起润滑、冷却和密封作用。(4)石蜡:石蜡是一种透明白色或黄色晶体的碳氢化合物材料,通常含油量低,是蜡基原油蒸馏过程中的残留物之一。包括全精炼石蜡、半精炼石蜡、食品石蜡、黄石蜡、皂用石蜡、其它石蜡(包括制烛、抛光、防水及包装所用蜡乳液)。(5)石油沥青:沥青是原油蒸馏过程中的一种残渣,棕色或黑色,呈固态或半固态。包括普通沥青、建筑沥青、专用沥青、其它沥青。 能源品种解释(十五)21.电力:电力是指发电机组进行能量转换产出的电能量,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和其它动力能发电量(如地热能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潮汐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以及余热余能发电等)。22.热力:热力是指可提供热源的热水和过热或饱和蒸汽。包括工业锅炉、公用热电站和企业自备电站生产的外供蒸汽及使用单位的外购蒸汽;不包括企业自产自用的蒸汽和蒸发量2吨/小时以下的采暖锅炉提供的热水和蒸汽。23.生物质能源:生物质能源也叫绿色能源,是直接或间接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形式,固定和贮藏在生物体内的能量,通过燃烧植物体所释放出的热能,如柴草、农作物秸杆、木材等。地球上的植物是一个巨大的能源体。生物质能源的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它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能源。它们又都可以作原料、材料和肥料。在发达国家生物质能源已逐渐被矿物能源或其它能源所代替,但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仍以生物质能源作为主要能源。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的主要生活用能还是生物质能源。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一)(205-1/-2表)(一)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及附表(205-1/-2表)1.能源库存量:它是企业在报告期的某时间点所拥有的各种能源数量。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性质,企业库存量分为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经销企业(批发、零售企业)用于经营销售的库存、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库存量的核算原则:(1)时点性原则。库存量是指企业在报告期的某时间点所拥有的各种能源数量,所以必须按照制度所规定的时间点盘点库存,不得提前或推后。(2)实际数量原则。企业在库存盘点后,可能出现帐面数字与实际库存数量不一致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以盘点数量为准来调整帐面数字,差额作盘盈或盘亏处理。(3)库存量的核算,以验收合格、办理完入库手续为准,未经验收或不合格的,不能计入库存。(4)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和能源经销企业(批发、零售企业)用于经营销售的库存按照能源的所有权原则统计,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按照能源的使用权原则统计;(建筑业库存按照“谁管理、谁统计”的原则统计)。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2.能源购进量: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性质划分,购进量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能源经销企业(批发、零售企业)用于销售的能源购进数量,另一种是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能源购进数量,这两种能源购进量分别在不同表式中统计。购进量的核算原则是:(1)计算购进量的能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已实际到达本单位;二是经过验收、检验;三是办理完入库手续;但是,在未办理完入库手续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或已经销售的,要计算在购进量中;使用多少,计算多少。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三)(2)“谁购进,谁统计”。凡属本单位实际购进的,符合上述原则,不论从何处购进,均应计算在内,包括作价购进的加工来料。凡属本报告期实际购进的,办理完入库手续,即计算购进量;什么时间办理入库手续,什么时间计算购进量。根据以上原则,下述情况不能计算在购进量内:(1)供货单位已发货,但尚未运到本单位,即使已经付款;(2)货已运到本单位,但尚未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的;(3)经验收发现的亏吨,(按验收后的实际数量计算购进量);(4)借入的,自产自用的,车间、工地上年领用今年退回的,以及加工来料(作价的除外)。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四)3.购进量金额: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实际购进的、已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金额。其金额以购货发票上的总金额(含增值税)计算,统计原则、范围与购进量相同。统计购进量金额要注意:(1)价值量指标要与实物量指标相一致,即计算实物量的,亦计算价值量,反之亦然;(2)已验收入库尚未结算,购货发票未到,购进量以实际验收数量计算,购进量金额以货物的上期平均价或合同价格乘购进量计算,待结算后再作调整。(3)实物量与价值量之一,如不够一个计量单位,两者都不填报,待以后两者都达到一个计量单位时,再同时填报。(4)购进量金额不应包括运费和装卸费用。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五)4.能源消费量: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的数量。就每种能源的实物消耗而言,是其消费量;如果将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折标准量相加所得到的能源消费量合计数据是企业投入消费的全部能源,没有扣除能源品种加工转换的重复因素。P201表和P201-1表中的消费量合计就是此种概念。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含义见相关指标解释。能源消费量统计的原则是:(1)谁消费、谁统计。即不论其所有权的归属,由哪个单位消费,就由哪个单位统计其消费量。(2)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企业的能源消费,在时间、工艺界限上,以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为标志,即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就计算消费;何时投入第一道生产工序,何时计算消费量。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六)(3)在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不应重复计算,应扣除二次能源的产出量和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量。(4)耗能工质(如水、氧气、压缩空气等),不论是外购的还是自产自用的,均不统计在能源消费量中(计算单位产品能耗时应根据具体的指标规定将某些耗能工质包括在内)。(5)企业自产的能源,凡作为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消费量要统计,如煤矿用原煤生产洗煤,炼焦厂用焦炭生产煤气,炼油厂用燃料油发电等。但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费的半成品和中间产品,不统计消费量,如炼油厂用原油生产出燃料油后,又用燃料油生产其他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燃料油不计算产量,那么作为中间产品的燃料油也不计算消费量(如果燃料油计算产量,那么也要计算消费量)。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七)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费量:包括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作为燃料、动力、原料、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以及工艺用能、非生产用能。作为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还要包括能源加工转换的投入量(这部分能源不能理解为用作原材料,用作原材料的概念见后面的解释)。具体包括:(1)用于本企业产品生产、工业性作业和其他生产性活动的能源;(2)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试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的能源;(3)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修理、机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的能源;(4)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八)(5)生产交通运输工具的企业(如造船厂、汽车制造厂),向成品轮船、汽车中添加动力用油,应算作企业的能源消费,但不作为工业生产消费,应作为非工业生产消费和交通运输工具消费。(6)其他非生产消费的能源。不包括:(1)由仓库发到车间,但在报告期最后一天没有消费的能源。这部分能源应在办理假退料手续后计入库存量。(2)拨到外单位,委托外单位加工用的能源。(3)调出本单位或借给外单位的能源。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九)工业生产能源消费:指工业企业为进行工业生产活动所消费的能源。主要包括:(1)用于本企业产品生产、工业性作业的能源,包括用作原料、材料、燃料、动力;作为能源加工转换企业,还包括用作加工转换的能源(这部分能源不能理解为用作原材料,用作原材料的概念见后面的解释)。(2)产品生产过程中作为辅助材料使用的能源。(3)生产工艺过程使用的能源。(4)新技术研究、新产品试制、科学试验使用的能源。(5)为了工业生产活动而在进行的各种修理过程中使用的能源。(6)生产区内的劳动保护用能等。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九)用作原材料的能源消费:指能源产品不作能源使用,即不作燃料、动力使用,而作为生产另外一种产品(非能源产品)的原料或作为辅助材料使用,作原料使用时通常构成这种产品的实体。它与用作加工、转换的区别是:用作加工、转换,投入的是能源,产出的主要产品还是能源(或产出的产品属于加工、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不作能源使用的其他副产品和联产品)。而用作原材料时,投入的是能源,产出的主要产品却是能源范畴以外的产品,包括产出的某种产品在广义上可以用作能源(比如可以燃烧以提供热量),但通常意义上不作能源使用的产品。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指在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中,除“工业生产能源消费”以外的能源消费,即非工业生产用能和工业企业附属的不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非独立核算单位用能。比如本企业施工单位进行技术更新改造、维修等过程用能,非生产区的劳动保护用能,科研单位、农场、车队、学校、医院、食堂、托儿所等单位用能。但是必须注意,上述单位如果是独立核算的,其用能既不能包括在“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中,亦不能包括在“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中。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生产交通运输工具的企业(如造船厂、汽车制造厂),向成品轮船、汽车中添加动力用油,应算作企业的非工业生产消费。交通运输工具用能:指在厂区内、外进行交通运输活动的交通运输工具所消费的能源。生产交通运输工具的企业(如造船厂、汽车制造厂),向成品轮船、汽车中添加动力用油,应作为交通运输工具消费。如果工业企业所属的车队是独立核算的企业,其消费的能源既不能包括在“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中,亦不能包括在“交通运输工具用能”中,它的消费应为交通运输业企业消费。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一)5.能源加工、转换投入:能源加工、转换是为了特定的用途,将一种能源(一般为一次能源),经过一定的工艺,加工或转换成另外一种能源(二次能源)。能源加工,是能源物理形态的变化,比如用蒸馏的方式将原油炼制成汽油、煤油、柴油等石油制品;用筛选、水洗的方式将原煤洗选成洗煤;以焦化的方式将煤炭高温干馏成焦炭;以气化的方式将煤炭气化成煤气,等等。这些方法在加工前后能源均未发生质的变化。能源转换,是能量形态以及物质化学形态的变化,比如经过一定的工艺过程,将煤炭、重油等转换为电力和热力,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等;又比如,经过裂化,将重质石油转换成轻质石油(转换前、后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能源加工、转换的投入是指能源加工、转换过程所消费能源数量。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二)用作能源加工、转换的能源不能算作用于原材料。两者的区别是:用作加工、转换,投入的是能源,产出的主要产品还是能源,或产出的产品属于加工、转换过程中产生的不作能源使用的其他副产品和联产品。而用作原材料时,投入的是能源,产出的主要产品却是能源范畴以外的产品,包括产出的某种产品在广义上可以用作能源(比如可以燃烧以提供热量),但通常意义上不作能源使用的产品。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的能源投入量不包括:(1)加工转换本身的工艺用能,如发电装置的电动机用电,发电点火用燃料,通风设备用电;炼焦炉预热原料用的焦炉煤气和设备运转用的动力等。发电厂的厂用电不作为发电的投入统计。(2)车间用能。(3)辅助生产系统用能。(4)经营管理用能。(5)除上述项目以外的其他生产用能。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三)6.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指各种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二次能源产品(包括不作能源使用的其他副产品和联产品),比如火力发电产出的电力,热电联产同时产出的电力、蒸汽、热水,洗煤产出的洗精煤、洗中煤、洗煤泥等,炼焦产出的焦炭、焦炉煤气和其他焦化产品,炼油产出的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和其他石油制品(石脑油、各种原料油、溶剂油、石蜡、润滑油、石油沥青等),制气产出的是焦炉煤气、其他煤气、焦炭和其他焦化产品(煤焦油、粗苯等)。7.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指能源在加工、转换过程中的各种损失量,计算式如下: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投入的能源数量-产出的能源数量在计算能源加工、转换损失量时,需要将加工、转换的投入量和产出量分别折算为标准燃料,如标准煤。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四)8.折标系数:能源使用中习惯上都采用热量来做为能源的共同换算标准,由于煤、油、气等各种能源质量不同,所含热值不同,为了便于对各种能源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必须统一折合成标准燃料。标准燃料是计算能源总量的一种模拟的综合计算单位,标准燃料可分为标准煤、标准油、标准气等。国际上一般采用标准煤、标准油指标较多。世界各国都按本国的用能特点确定自己的能源标准量。我国以煤为主,采用标准煤为计算基准,即将各种能源按其发热量折算为标准煤。标准煤:亦称煤当量,具有统一的热值标准。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热值为7000千卡。将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能源按各自不同的热值换算成每千克热值为7000千卡的标准煤。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千卡/千克)/7000(千卡/千克)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五)在各种能源折算标准煤之前,首先测算各种能源的实际平均热值,再折算标准煤。平均热值也称平均发热量.是指不同种类或品种的能源实测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计算公式为:9.综合能源消费量: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中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净值。计算综合能源消费量时,需要先将使用的各种能源折算成标准燃料(标准煤)后再进行计算。方法如下:综合能源消费量=工业生产消费的能源合计(205-1表)-加工转换产出能源合计(205-2表)-回收利用能源合计(205-2表)。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七)(205-4表)(三)工业企业用水情况(205-4表)1.取水量指企业从各种水源直接提取或者从市场购买的用于厂区、办公区内工业生产活动的水量,以实际获得的新水量为准。用于工业生产活动的水量,包括主要生产用水、辅助生产用水(如机修、运输、空压站等)和附属生产用水(如绿化、办公室、浴室、食堂、厕所、保健站等),不包括非工业生产单位的用水量(如基建用水、厂内居民家庭用水和企业附属幼儿园、学校、对外营业的浴室、游泳池等的用水量)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取水量包括企业取自地表、地下、城镇供水工程的水,外购的再生水(中水)、其他水或水的产品,以及企业为生产外供水或水产品而取用的水。不包括重复用水量、直流冷却水量、未利用直接排放的矿井水和雨水量、污水处理企业处理的污(废)水量、水力发电动力用水量。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八)2.外供水量指企业外供给其他单位的水或水产品的量,以离厂水量为准。包括外供给其他企业或市场的原水、自来水、再生水(中水)、海水淡化水、矿泉水、纯净水等。不包括直流冷却水量、未利用直接排放的矿井水和雨水量、北方地区供暖企业供给城镇热力网内循环的热水量、进入城镇污水管网和直接排到自然环境中的水量。3.地表淡水指陆地表面形成的径流及地表贮存的淡水。包括江、河、淡水湖、水库等。4.地下淡水指地下径流或埋藏于地下的,经过提取可被利用的淡水。包括井水、地热水等。5.自来水指自来水厂将地表淡水、地下淡水经过“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净水工序,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通过城镇自来水管网供给工业生产、居民生活使用的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十九)6.海水指海洋的水。海水的取水量包括企业用来淡化、制盐、化工生产等海水资源利用所提取的海水量,以及用于海水循环冷却补充水、脱硫、洗涤、除尘、冲渣、印染等的海水直接利用量,不包括海水直流冷却水量。7.陆地苦咸水指存在于陆地地表或地下,含盐量大于1克/升的水。包括微咸水、咸水湖和地下的咸水。不包括海水。8.矿井水指在采矿过程中,由于矿床开采破坏了地下水原始赋存状态而产生导水裂隙,使周围水沿着原有的和新的裂隙渗入井下采掘空间进而形成的矿井涌水。收集、处理并已利用的矿井水填报取水量,未利用直接排放的矿井水不填报取水量、外供水量、外排水量。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9.雨水指通过集雨工程积蓄处理后被工业利用的雨水。雨水的取水量不包括天降雨、雪后流到江河、湖泊、水库中的水,以及未经利用通过厂区内排水管道直接排放的雨水。10.再生水(中水)指以污(废)水为水源,经再生工艺净化处理后水质达到再利用标准的水。污水处理企业外供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再生水(中水)填报外供水量。11.海水淡化水指经过特定生产工艺去除海水中的盐分后得到的淡化水。12.其他水指上述水资源品种没有涵盖的,或者界定不清的水及水的产品。包括软化水、除盐水、蒸汽(需折算成同等质量的水)、蒸汽冷凝水、管道供应的热水(不含北方地区城镇热力网内循环的热水)、瓶(桶)装纯净水、矿泉水、经过初步处理未达到自来水标准的水。不包括地热水、碳酸饮料、茶饮料、果汁饮料、酒类、污(废)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一)13.外排水量指完成生产过程和生产活动之后,经过企业厂区、办公区所有排水口排到企业外部的水量。包括进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污(废)水量、直接排到自然环境中的水量。不包括外供水量、直流冷却水量、未利用就直接排放的矿井水量。外排水量计算方法:1、实测法企业排水口有计量装置,按照计量装置的计量数据计算外排水量。2、排放系数法外排水量=(取水量合计-外供水量合计)×排放系数。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排放系数数值有所不同,一般在0.6至0.9范围内取值。3、物料衡算法外排水量=(取水量合计-外供水量合计)-(产品带走水量+漏失水量+蒸发水量+其他损失量)。企业排水口有计量装置,按照实测法计算外排水量。企业排水口无计量装置,按照排放系数法或者物料衡算法计算外排水量。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二)14.重复用水量指在确定的用水单元或系统内,所有未经处理和处理后又重复使用的水量总和。满足下列任意一种情况,即可视为重复用水:1、循环水:指在确定的用水单元或系统内,生产过程中已用过、再循环用于同一过程的水。例如火力发电企业的循环冷却水。循环水量循环使用一次计算一次,根据循环水泵的流量乘以工作时间计算。2、串联水:指在确定的用水单元或系统,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或使用后、再用于另一单元或系统的水。例如先用于冷却再用于洗涤的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用于烟气脱硫、冲渣(灰)的水。串联水量重复使用一次计算一次。3、回用水:指企业产生的,没有排放而是直接或经处理后再利用于某一用水单元或系统的水。例如收集回用的蒸汽冷凝水,生产活动产生的、净化后回用的污(废)水,自来水厂冲洗沉淀池、滤池再处理后回用的水。回用水量回用一次计算一次。重复用水量不包括北方地区城镇热力网内循环的热水、火力发电设备内进行汽水循环的除盐水。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三)15.直流冷却水量指企业取自河流、水库、湖泊、海洋,经一次使用后,直接排放回河流、水库、湖泊、海洋的冷却水量,多见于火(核)电企业。直流冷却水不填报取水量、外供水量、外排水量。企业从直流冷却水系统中取水用做其他用途,则该部分应计入取水量。利用河、湖、水库等的淡水进行直流冷却填报直流冷却水量(河湖水),利用海水进行直流冷却填报直流冷却水量(海水)。16.污水处理企业污水处理量指污水处理企业取自企业外部并实际处理的污(废)水量。本指标仅限污水处理企业填报。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四)(205-5表)(四)非工业重点耗能单位能源消费情况(205-5表)非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指不是工业企业的法人单位所消费的各种能源,具体指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其能源消费主要包括:(1)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能源;(2)用于技术更新改造措施、新技术研究以及科学试验等方面的能源;(3)用于经营维修、建筑及设备大修理、机电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等方面的能源;(4)用于劳动保护的能源;(5)其他非生产消费的能源。非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能源消费合计=∑(某能源品种的消费量×某能源品种的折标准煤系数)。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五)(205-6表)(五)能源生产、销售与库存(205-6表)1.库存量指工业企业在期初、期末时点上,尚存在企业产成品仓库中而暂未售出的产品的实物数量。(1)产品库存量计算应遵循的原则①产品库存必须是处于“实际库存”状态的产品,即产品生产出来经过检验合格并办了入库手续的产品。有的产品虽已结束了生产过程,但还没有验收合格,还没有办理入库手续,不能作为产品库存统计。有的产品已经售出,但按提货制要求还没有办妥货款结算手续的,或按送货制要求未办理承运手续的,仍应作为本企业的产品库存量统计,而不能作为产品销售量统计。②计入产品库存量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有权销售的产品,对于已经销售并已办妥各项手续,但尚未提货的产品,本企业无权支配,这种产品虽然仍存在本企业仓库中,但不应统计为库存量。凡企业有权销售的产品,不论存放在什么地方,均应统计。③产品库存量不能出现负数。如果产品还没有入库就已售出,应将售出的这部分产品补填入库和出库凭证,并相应计入产品产量中。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六)(2)产品库存量包括的内容①本企业生产的,报告期内经检验合格入库的产品。②库存产品虽有销售对象,但尚未发货的。③非工业企业和境外订货者来料加工产品尚未拨出的。④盘点中的账外产品。⑤产品入库后发现有质量问题,但未办理退库手续的产品。(3)产品库存量不应包括的内容①属于提货制销售的产品,已办理货款结算和开出提货单,但用户尚未提走的产品。②代外单位保管的产品。③已结束生产过程但尚未办理入库存手续的产品。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七)2.产品产量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实物数量,包括商品量和自用量两部分。(1)产品生产量计算应遵循的原则①产品质量标准:产品必须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才可统计生产量。工业产品质量标准一律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执行。没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的产品,应按企业主管机关的标准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执行,不得擅自更改标准或降低标准,不合格的产品不能计算生产量。②统计时间:产品生产量反映的是报告期内的工业生产成果,凡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都应计算在内,即截止报告期最后一天检验合格并办理了入库手续的产品,其中规定要求包装的产品必须包装好才能计算其生产量。至于报告期最后一天以哪一个班次作为截止计算产量的班次则由企业主管机关规定,并应与会计核算的结算时间一致。结算时间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提前或移后。③准确度量:准确度量是计算产品产量的重要一环,企业应配备必要的计量设备,对产量进行实际度量,不得随意估算,对确有困难不得不推算的某些产品,一定要按照主管部门规定的推算方法计算,使之尽量接近实际。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八)(2)产品生产量包括的内容①企业各车间(主要车间、辅助车间、附属品车间及副产品车间)用自备原材料生产的全部产品产量,不论是要销售的商品量还是本企业的自用量,均应统计生产量。②凡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产品,并且加工企业只收取加工费的,如果订货者是境内非工业企业和境外企业,其产品生产量由加工企业统计;如果订货者是境内工业企业,产品生产量由委托企业(即发包企业)统计,加工企业(即承包企业)不统计。③经正式鉴定合格的新产品、自产自用的生产设备、未正式投入生产以前试生产的合格品以及基本建设附产的合格品,都应包括在产品生产量中。④用进口原材料或关键零件生产的产品,或用进口整套散装零件及用进口组装件加工、装配的产品,不论是在国内销售还是外商经销,生产量均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生产量中。⑤在我国国土范围内的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其生产量全部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生产量中。区分来料加工与自备原材料生产的依据是加工企业与委托加工企业间的财务结算关系。如果委托企业提供原材料而不与加工企业结算,加工企业收取加工费,产品返回委托企业销售,则这种模式是来料加工;如果委托加工企业提供的原材料与加工企业是结算的,制成品由加工企业返给委托企业也是结算的,则这种模式是自备原材料生产。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二十九)(3)工业产品生产量不应包括的内容①在生产工业产品的同时,产生的下脚余料或废料,如冶金工业的氧化铁、中心注管、钢材切头、切尾,机械工业的切屑,木材工业的锯末,粮食加工工业的糠、麸,酿酒工业的酒糟等,一般做下脚料出售,不应统计为产品生产量。②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没有完全消耗掉,而加以回收、提浓,再供本企业自用的,如机械工业回收的润滑油,合成洗涤剂厂回收的盐酸、硫酸等都不计算产品生产量。③企业从外购进的工业品,未经本企业任何加工的,不得作为本企业的产品生产量统计。④某些产品在检验产品质量时,需做破坏性试验(如试验灯泡的使用寿命,手电池的间歇放电时间等),这些用作试验的产品,不计算在产品生产量中。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三十)3.销售量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实际销售的由本企业生产(包括本期生产和非本期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定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的工业产品的实物数量。凡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产品,并且加工企业只收取加工费的,如果订货者是境内非工业企业和境外企业,其产品销售量由加工企业(即承包企业)统计;如果订货者是境内工业企业,产品销售量由委托企业(即发包企业)统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