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
企业员工与工时统计第一单元
企业员工统计【学习目标】
掌握企业员工的分类与统计的基本方法。【知识要求】一、企业员工的统计2008.5单2010.11单
企业员工统计包括人数统计和结构统计,企业员工人数统计是指一定时期内对整个企业或某个部门在职员工总人数的统计,又称平均人数统计;企业员工结构统计是指一定时期内对整个企业或某个部门在职员工按照一定标志所进行的构成统计。2007.5单
二、企业员工的分类(重点)多选:2007.11,2009.11,2010.5,2012.5,2012.11
(一)按性别构成分类(二)按年龄构成分类(三)按学历结构分类(四)按职业资格分类(五)按专业构成分类(六)按职业类别分类【能力要求】一、员工平均人数统计(重点)2007.5计算题,2009.11计算题2008.11多,2009.11单,2011.5单
(一)月平均人数月平均人数是指计算月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是以计算月内每天实际人数相加之和,除以计算月内的日历日数求得,其计算公式为:
对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企业(单位),其月平均人数也可以用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之和除以2求得。其计算公式为:
在计算月平均人数时应注意:
1.公休日与节假日的人数按前一天的人数计算。
2.对新建立不满全月的单位(月中或月末建立),在计算该月平均人数时,应以其建立后各天实际人数之和,除以报告期日历日数求得,而不能除以该单位建立的天数。二、计算题P53
2007年5月某公司于2007年2月10日成立,在职员工100人。由于业务需要,该公司于3月份开展招聘工作,4月1日正式录用新员工40人,4月15日正式录用新员工20人。已知该公司自成立之日起,没有出现人员离职现象。请计算该公司2月,3月和4月份的月平均人数。(10分)解:该公司2月份的月平均人数=100*19/28=68人(3分)该公司3月份的月平均人数=100人(3分)该公司4月份的月平均人数=[(100+40)*14+(100+40+20)*(30-14)]/30=151人或者:(100+40)+20*16/30=151人(4分)(二)季平均人数季平均人数是指计算季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是以计算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除以3后求得。其计算公式是:季平均人数=(三)年平均人数年平均人数是指计算年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是以12个月的平均人数相加之和除以12求得,或以4个季度平均人数之和除以4求得。其计算公式是:
年平均人数=
或:年平均人数=
二、员工结构统计(重点)
(一)员工性别构成统计2009.5多2011.11计算
女性比重=(女性员工人数÷员工总数)×100%
男性比重=(男性员工人数÷员工总数)×100%
性别比=(男性员工人数÷女性员工人数)×100%=(男性比重÷女性比重)×100%(二)员工年龄构成统计
1.针对特定的岗位或部门,按年龄对员工进行分组。
2.对员工分组结果转换比率数,绘制员工年龄结构比率表。(三)员工学历构成统计(四)员工职业资格结构统计2012.11计算以技术工人为例,计算其平均技术等级,这是分析员工技术素质的通行方法。其计算公式是为:1.某工业公司2006年-2010年全体员工性别的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请计算出各年度的性别比指标后,填入表1的空栏中,并通过计算说明在过去的5年中,该公司女性员工比重的变化情况。(8分)表1某公司2006年-2010年全体员工的性别构成年份20062007200820092010女性员工/人150180200220260男性员工/人195207220209208性别比解:(1)该公司性别比指标的计算结果分别如下:2006年该公司员工性别比指标=195/150=1.3(1分)2007年该公司员工性别比指标=207/180=1.15(1分)2008年该公司员工性别比指标=220/200=1.1(1分)2009年该公司员工性别比指标=209/220=1.3(1分)2010年该公司员工性别比指标=208/260=0.8(1分)(2)该公司2006年女性员工的比重为:150/(150+195)*100%=150/345*100%=43.5%(1分)而发展到2010年,女性员工的比重已经上升到:260/(260+280)*100%=260/468*100%=55.6%(1分)女性员工的比重提高了55.6%-43.5%=12.1%(1分)二、计算题P542011.11二、计算题(只有计算结果没有计算过程不得分)2012.11某公司员工的统计资料如下所示,请计算:P56(1)各年龄组以及企业员工平均技术等级。(10分)(2)企业员工技术等级的结构比例,并说明其特点。(7分)表1某企业不同年龄组技术等级统计表企业员工年龄分组/岁具有不同年龄组技术等级统计表员工人数合计/人初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人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人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人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人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人平均技术等级<=253603006000026-35280115100605036-4513002080255>=468000403010总计8504151801806015-比重(%)--解:(1)<=25岁工人平均技术等级=(300*5+60*4)/850=(1500+240)/850=2.04(2分)25岁-35岁工人平均技术等级=(115*5+100*4+60*3+5*2)/850=(575+400+180+10)/850=1.44(2分)36岁-45岁工人平均技术等级=(20*4+80*3+25*2+5*1)/850=(80+240+50+5)/850=0.44(2分)>=46岁工人平均技术等级=(40*3+30*2+10*1)/850=(120+60+10)/850=0.22(2分)填表2分(2)初级工的比重=初级工人数/总人数=415/850=49%(1分)中级工的比重=中级工人数/总人数=180/850=21%(1分)高级工的比重=高级工人数/总人数=180/850=21%(1分)技师的比重=技师人数/总人数=60/850=7%(1分)高级技师的比重=高级技师人数/总人数=15/850=1.7%(1分)该公司的工人比例是初级工人数高于中级工人数;中级工人数等于高级工人数;高级工人数高于技师工人数;技师人数高于高级技师人数,说明该公司工人配置合理。第二单元
工时利用统计【学习目标】
掌握工作时间统计的意义,工作时间的构成,以及工时统计的方法。【知识要求】一、工作时间统计的意义(重点)2010.11多
(一)为合理安排作业计划和定岗定员提供依据对于生产性行业,通过工作时间统计,掌握工作时间利用水平的一般规律,可以为合理安排生产作业计划,督促和检查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提供必要而可靠的资料;对于服务性行业,通过工作时间统计,可以为工作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还可据此制定合理的定岗定员。(二)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提供依据。产品成本中,人工成本部分需要直接根据工时统计资料进行核算,料费、管理费部分的核算是以人工成本为基础的,因而也间接依赖于工时统计资料。(三)为合理发放工作报酬、考核、奖励、晋升提供依据。企事业单位及国家机关通过工作时间统计,可以了解工作人员的病、事假,出勤情况以及有效工时利用情况,从而确定工资、奖金的计发。同时,通过工作时间统计可以对工作者进行考核,以作为对其进行各种类型的奖励和晋升的重要依据。(四)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依据。通过对工作时间的统计,可以了解对工作时间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果,揭示工作时间利用中的不合理环节,找出工作时间浪费的原因,提出减少工作时间损失的各类措施,以促进工作时间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和充分的利用,提高工作时间的利用效率;还可以发现和总结在工作时间利用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工作时间创造条件,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二、工作时间的构成(重点)2010.5多
(一)日历时间2007.11单2008.11单
日历时间是整个时间资源的总量,是员工工作时间的自然极限。
【例题1.4.1】()是员工工作时间的自然极限,是整个时间资源的总量。(2007年11月四级真题)
A.全部实际工作时间B.制度工作时间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D.日历时间
【答案】D
【解析】工作时间由日历时间、制度公休时间、制度工作时间、缺勤时间、出勤时间、停工时间、非生产时间、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加班时间和全部实际工作时间构成。其中日历时间是整个时间资源的总量,是员工工作时间的自然极限。(二)制度公休时间制度公休时间是指法定的公休日和节假日。我国制度公休时间为114天2012.11单(三)制度工作时间2008.5单制度工作时间是指法定工作时间。它反映出能利用的工作时间的最大值,是考核企业工作时间利用程度充分与否的标准。(四)缺勤时间
1.缺勤时间的含义缺勤时间是指在制度工作时间内由于个人原因没有上班的时间。
2.缺勤时间的分类①全日缺勤。全日缺勤是指员工在一个工作日中都未上班。②非全日缺勤。非全日缺勤是指员工在一个工作日中,仅有几个小时未上班,其他时间上班。(五)出勤时间出勤时间是指在制度工作时间内,员工实际上班的时间。(六)停工时间
1.停工时间的含义停工时间是指在制度工作时间内,由于企业的原因造成员工上班但没有从事生产活动的时间。
2.停工时间的分类2007.5单(1)停工被利用时间停工被利用时间是指停工后员工被安排从事非本职的其他生产性工作所占用的时间,表明企业为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积极组织安排员工从事其他生产性工作的情况。(2)停工损失的时间(七)非生产时间非生产时间是指在制度工作时间内,员工出勤后由于行政原因安排其从事非生产性活动的时间。(八)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1.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的含义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是指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员工出勤后实际从事生产作业活动的时间,它是工作时间的核心部分。
2.实际工作时间的构成
实际工作时间是制度内从事本职工作时间与停工被利用时间之和,即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从事本职生产性工作的时间与停工被利用从事其他非本职生产性工作的时间之和。
(九)加班时间加班时间是指在规定工作时间以外,由于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企业安排员工实际从事生产作业活动的时间。(十)全部实际工作时间全部实际工作时间是指员工在规定工作以内和以外,实际从事生产作业活动的时间总和。
图1-15工作时间构成图示单选:2009.52009.112010.52012.5多选:2010.11【能力要求】一、工作时间的核算(重点)2010.5单
(一)日历工日数与日历工时数日历工日=计算期的日历天数×计算期平均人数日历工时=计算期的日历天数×计算期平均人数×制度工作日长度(二)制度公休工日数与制度公休工时数制度公休工日=计算期制度公休天数×计算期平均人数制度公休工时=计算期制度公休天数×计算期平均人数×制度工作日长度(三)制度工作工日数与制度工作工时数
制度工作工日=日历工日-制度公休工日2009.11计算题2(1)=计算期制度工作天数×计算期平均人数=出勤工日+缺勤工日制度工作工时=计算期制度工作天数×计算期平均人数×制度工作日长度=日历工时-制度公休工时(四)缺勤工日数与缺勤工时数缺勤分为全日缺勤(即缺勤工日)和非全日缺勤。缺勤工日是按照整个一个工日都没有出勤计算的,即全日缺勤,因而不包括非全日缺勤;缺勤工时既包括全日缺勤,也包括非全日缺勤。
缺勤工日=计算期缺勤天数×计算期平均人数缺勤工时=缺勤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缺勤工时
(五)出勤工日数与出勤工时数
出勤工日是指在计算期内每一制度工作日实际上班人数的累计。员工只要在制度工作时间内上班了,无论是否满一个规定工作日长度,都按一个出勤工日计算;出勤工时是指制度工作小时的实际上班人数累计的,即计算期每一个员工累计上班小时的汇总。
出勤工日=制度工作工日-缺勤工日出勤工时=制度工作工时-缺勤工时=全日出勤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缺勤工时(六)停工工日数与停工工时数
1.停工工日停工工日是指在计算期内员工在整个出勤工日都没有从事生产性作业活动的工日累计,又称全日停工工日。
2.停工工时停工工时是指员工在出勤时间中的全日停工与非全日停工的时间总和。停工工时=全日停工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停工工时(七)非生产工日数与非生产工时数
1.全日非生产(工日)。全日非生产工日又称非生产工日,全日非生产工日必须是员工在出勤时间内,整个一个工日都用于从事非生产性作业活动,不满一天的不予计算。
2.非全日非生产(工时)。非生产工时是员工在出勤时间中的全日非生产工日与非全日非生产工时的总和。非生产工时=全日非生产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非全日非生产工时(八)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与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数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是计算期员工每日实际从事生产作业活动人数的累计;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是计算期员工每人每日实际从事生产作业活动小时数的累计,它既包括全日作业活动时间,也包括非全日作业活动时间。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制度工作工日—缺勤工日—停工工日—非生产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出勤工日—停工工日—非生产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制度工作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停工被利用工时2009.11计算题2(2)(九)加班工日数与加班工时数加班工日是指利用工休日加班满一个工作轮班;加班工时是指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小时数。加班工时=加班工日×制度工作日长度+加班工时(十)全部实际工作工日数与全部实际工作工时数全部实际工作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加班工日全部实际工作工时=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加班工时2.某员工的岗位工资标准是3480元/月(月计薪天数为21.75天),10月份该员工在国庆节期间休假7天,周末休息时间为6天,平时加班12小时,因病缺勤l天。请计算:(1)该企业10月份的制度工时数。(3分)(2)该员工10月份的实际工作工时数。(3分)(3)如果不考虑扣个人所得税和各项保险,企业应支付该员工多少工资?(8分)解:(1)10月份的制度工时数=(31-7-6)*8小时=144小时(3分)(2)10月份的实际工作工时数=(31-7-6-1)*8小时+12小时=148小时(3分)(3)小时工资标准=月工资标准/(月计薪天数*8)=3480/(21.75*8)=20元/小时(4分)因此,应付该员工的工资=3480元-20元*8+20元*12*150%=3480元-160元+360元=3680元(4分)二、计算题
2009.11二、工作时间利用程度分析(重点)2011.11多
(一)工作时间利用程度的基本分析
1.出勤率指标出勤率表明员工在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出勤工作的程度,可以分别按工日与工时计算。计算公式如下:出勤率=实际出勤工时÷制度工作工时×100%2007.11计算题
按工日计算的出勤率仅受全日缺勤的影响;按工时计算的出勤率,则受到全日缺勤和非全日缺勤的影响。缺勤率=实际缺勤工时÷制度工作工时×100%2011.5计算题
2.出勤时间利用率指标2007.5单出勤时间利用率亦称作业率,是反映员工在出勤时间内实际工作工时及其被利用情况的指标。出勤时间利用率指标=实际工作工时÷出勤工作工时×100%2011.5计算题
按工日计算的出勤时间利用率,只受到全日停工和全日非生产时间的影响;按工时计算的出勤时间利用率,受到全日或非全日的停工和非生产时间的影响。
3.制度工时利用率指标2011.11单制度工时利用率反映在制度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实际用于生产作业的程度。制度工时利用率是工作时间利用统计的核心指标,它反映制度工作时间实际被利用的程度。
=出勤率×出勤时间利用率2010.11&2011.5计算题
4.工作负荷率工作负荷率是指员工实际工作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的比率,反映员工制度工作时间实际被利用程度。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员工所承担和完成工作量的大小。2010.11计算题(二)工作时间利用的其他分析
1.工作日利用率指标工作日利用率说明在计算期内平均一个员工一个工作日实际从事生产作业活动的程度。2007.11计算题
2.工作月利用率指标工作月利用率是一个企业的员工平均每人(在一个月)实际工作天数和规定天数的比值,说明员工工作月的利用程度。它受全日缺勤、全日停工和全日从事非生产时间的影响。工作月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标准化枸杞批发买卖合同版
- 元旦活动策划集锦15篇
- 水资源的调查报告
- 军训拓展心得体会15篇
- 技术员年度总结10篇
- 竖向荷载作用下群桩效应
- 关于七年级语文说课稿3篇
- 酒店的工作总结10篇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节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教学实录2
- 广东省东莞市黄冈理想学校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1章 第5节 综合活动:创作校园报刊教学实录 粤教版
- 标准-美国DS-160中文表格-1
- 2022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学科模拟试题(4套全部有解析)
- ktv营运总监岗位职责
- NB-T 10609-2021 水电工程拦漂排设计规范
- 澳大利亚HIH保险公司破产案例
- 三级配电箱巡检记录
- 《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
- 试论plié的力量特征及其在芭蕾舞技术技巧中的运用
-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题库与答案(完整版)
- 国内省及地市级名称及邮编
- 2023年上海市旅行社责任保险统保保险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