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阅读教学路在何方》201612_第1页
第一讲:《阅读教学路在何方》201612_第2页
第一讲:《阅读教学路在何方》201612_第3页
第一讲:《阅读教学路在何方》201612_第4页
第一讲:《阅读教学路在何方》2016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毅

huangyi1962@126.com

努力——选择——思考——获得资讯选择不对,努力白费!阅读教学路在何方黄毅2016.12.10语文改变命运!事实是——今天,语文学科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高考中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学科。以2015年北京高考为例。

试卷由7300字,增加到8500字——要求阅读的速度更快。

试卷分五大项。

一、现代文阅读,24分材料一:说明文,讲印刷技术;材料二:说明文,讲汉字激光照排;材料三:议论文,讲自主创新的内容。

二、文言文阅读,24分材料一:《吕氏春秋·去私》;材料二:《论语·侍坐》。

事实是——

三、古诗词阅读,18分

《醉翁操》(苏轼)。

在试题中涉及到王维的《山居秋暝》、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白居易的《琵琶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必须阅读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四、现代文阅读,24分《说起梅花》(苏菲的散文)

五、作文,60分微作文,10分;大作文,50分。结论:阅读90分——现代文48分,文言文42分;作文60分。

开场的话现状:中小学生花了12年时间学习本国语文,却依然大部分不过关——话说不好,文章写不通。社会不满意!

《博士论文:差到令人愤怒!》

2016年4月,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在评审一篇教育部抽检的博士论文后,称该论文差到让他愤怒:“我从未见过这种让人晕倒的论文,不仅观点完全论述不清,而且通篇都是各种资料堆砌出来的,可笑的是,标题雷人、语句不通……”论文第八章第三节标题:综合近年来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来分析这《拆弹部队》和《阿凡达》两部代表性的强的电影以及奥斯卡对数字时代电影摄影的审美倾向。陈吉德表示,此标题不但奇长无比,且语病多多……

开场的话

按照常理说,高中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应该完成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但是,这个任务没有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连续完成。高中老师说,初中老师交给我们这样的学生;初中老师讲,小学他们根本就没训练……我说,至少在10到15年间,社会上对语文教学的结果会越来越不满意。因为这一轮课改已经将近15年。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线索(以海淀区为例),尝试着站在课程的高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思考语文课程的两个核心问题——

教什么;怎么教。讲四个内容一、十年课改:怎一个“乱”字了得二、柳暗花明:小语得以健康发展三、解剖麻雀:阅读教学之正路四、结束的话

一、十年课改:怎一个“乱”字了得

我们国家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从2002年开始的,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十几个年头。这中间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课改初期的理念阐释期

对课程理念进行阐释的这么一个阶段。通识培训——扫盲。

专家、理念—铺天盖地一线教师—山雨欲来

没有哪个国家的教育像中国教育这样轰轰烈烈。

在热血沸腾、跃跃欲试之时,却没有冷静地思考指导这次课改的国家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存在的问题……

一、十年课改:怎一个“乱”字了得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年)的问题。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实验稿2001年)】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1.没有看见对语文课程性质的阐述。这里“交际工具”只是个比喻性说法。作为纲领性文件,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不作界定,是很不科学和严肃的。语文课程“教什么”?在认识上出现混乱。2.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十年课改:怎一个“乱”字了得

周一贯老师曾经说:70%的课堂教学问题都源于教师研究教材和把握教材的欠缺。问题大量出在教师对“教什么”总是不甚了了。

表面现象;深层原因?无论哪门课程,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这门课程内容的执行者,所承担的应该是“怎样教”的任务。至于“教什么”,应该由课程制定者和专家负责,或者由教材编写者通过教材具体呈现。我们的语文教学现状恰恰是将专业要求极高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权交给了教师,每篇课文“教什么”需要每个语文教师自己去决定、去选择,这不是难为我们的语文教师吗?

“源不清,则流浊”

。正是《语文课程标准》在对语文课程的定性上不明确,不能体现出语文本身独有的属性,不能区分出语文课程与非语文课程,广大语文教师在认识上也就不清楚自己所教的课程的本质属性,最终成为在教学实践中“泛语文”的滥觞。

一、十年课改:怎一个“乱”字了得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一、十年课改:怎一个“乱”字了得

(二)实践摸索期

刚进入课改,就遇到了大问题。“怎么教”?

专家说: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靠感悟、熏陶获得。

事实上,感悟、熏陶解决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而对形成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所能发挥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一、十年课改:怎一个“乱”字了得

毛泽东:“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夫不可!”

叶圣陶:“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就老师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办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必须督促学生循规蹈矩地练,日积月累地练,练到非常纯熟,再也丢不了了,学生身上才真正有了这项能力。”

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必须靠训练才能获得!

一、十年课改:怎一个“乱”字了得

(二)实践摸索期教材的问题——“用什么教”。伴随着这一轮课改,教材都成了主题单元式。采用“主题单元”的框架结构,以主题来牵动整个课程计划。这种编排教材的形式,好处是重视以人为本,人文教育加强了。

但是,致命问题是:语言文字训练弱化了。语文训练点不明确,教学缺少抓手,可操作性不强,教学的盲目性非常大。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专家组组长温如敏先生说过这样的话:语文教材最好放弃这种主题单元的体例,回到学生语文习得的主线上来。要认真考虑梯度问题,从小学到高中,每个学段的语文教学要达到怎样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可以分解为哪些主要方面,又如何在选文、练习与教学活动等方面体现,要有通盘的考虑。主题单元的形式,不提倡训练,客观上起到了引导着教师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社会课的作用。

一、十年课改:怎一个“乱”字了得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夏丏尊《学习国文的着眼点》:“有些教育者依照了内容的价值来编国文教科书。他们预先定下了几个内容项目,以为青年应该孝父母,爱国家,应该交友有信,应该办事有恒,于是选几篇……这样一直排下去。这办法无异叫国文科变成了修身科或公民科,我觉得也未必就对。给青年读的文字当然要选择内容好的,但内容的价值,在国文科究竟不是真正的目的。”

理想的语文教材,其编撰的着眼点不是教材(或说“选文”)“内容的价值”。

一、十年课改:怎一个“乱”字了得

这一阶段的现状是: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工具性越搞越模糊,人文性越搞越玄乎。由于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在思想认识上的混乱,使得语文课一直下大力气在学习课文的内容、感悟课文的主旨——深挖人文,教学活动非语文化和教学内容泛语文化的现象泛滥。《麻雀》、《匆匆》、《凡卡》……

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在认识上的本末倒置,带来的结果必然是语文课堂上的混乱,必然是语文教学的低效,社会上的不满和指责自然也是预料之中的事了。

这个时期大概经过了四、五年。

一、十年课改:怎一个“乱”字了得

温儒敏:“我不赞成那种过分人文化、文学化的语文课改。我们不应当把新课程理解为就是加大人文性,弱化工具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提高读写能力是他们学习语文的起码要求,先要掌握语言表达的工具。”“现在据说很多人连‘训练’都不敢提了,那语文怎么学?”曹文轩:“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

一、十年课改:怎一个“乱”字了得

(三)反思调整期

语文课开始注意到要立足工具、弘扬人文,开始对小语改革的方向进行纠偏。

大陆小语的现状并没有太大的改观。

这个时期大概又经过了三、四年。

一、十年课改:怎一个“乱”字了得

语文课程、“专家”和教材,共同造成了语文学科“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关键问题的混乱。巨大损失: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学生的质量……

一、十年课改:怎一个“乱”字了得

应该尽力尽责总结经验教训

——评“十年课改:超越成败与否的简单评价”

作者:王策三2011年l0月中旬,多家报刊和网站报道: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新教育研究院、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新课堂、新教育”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会上发布了论坛主办方与中国教育网合作开展关于“教师对新课改的评价”的网络调查报告。近4000名中小学教师接受了抽样问卷调查。受调查教师覆盖了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乡各级教师。调查统计,获得了诸多重要的数据。调查方的专家竟然给出这样一个令人费解和困惑的说法:“超越成败与否的简单评价”。

这样说也许有某种苦衷和难言之隐。但不管怎么说,这样的说法让人失望!也难以令人信服!一、十年课改:怎一个“乱”字了得这次调查有几个主要数据十分突出,很能说明成败问题。例如,教师对课改的总体评价表示“很满意”的仅为3.3%,“满意”的为21.3%,两者加起来也只有约25%的教师表示满意,而75%的教师表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国际上关于教育实验研究有一条伦理原则,就是如果有后果风险的话,“研究者具有向受试者保证没有不良后果的特殊责任”。因为它涉及人、学生,不能轻易拿人、学生做实验品。这就是说,教育实验是不能有“后果风险”、“不良后果”的。课程改革这样可谓天大的事情,它关系到约2亿中小学校学生发育成长和身心健康,关系到以千万计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家长和家庭生活,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

查有梁《十年可改基本失败》。二、柳暗花明:小语得以健康发展

(四)健康发展期

其一、2010年第八届全国小语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崔峦先生提出的“语文教学要实现美丽的转身”,语文教学要跳出内容分析的“魔障”,要由分析课文内容、领悟文章主旨为主,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明确:文本解读性——语言学习型二、柳暗花明:小语得以健康发展

其二、2012年第九届全国小语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崔峦先生提出“四个加强”。1.进一步加强课程标准的意识。2.进一步加强识字、写字、学词的教学。3.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4.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注重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二、柳暗花明:小语得以健康发展

其三、2014年在广西桂林举办的第一届全国小语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吴忠豪老师提出两个转型

从原来的以对课文的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为目标,围绕对课文的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来组织教学过程的这样一种语文课,转变成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为目标的语文课。

从原来的以教师讲读课文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形态,转变为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要方式的课堂教学形态。

二、柳暗花明:小语得以健康发展

其四、陈先云在“2015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培训会暨2015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上的发言(2015-06-08)

当前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当前语文教学需要教师从人文主题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1.本世纪初各出版社组织编写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基本上是以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这样编写的好处是重视以人为本,人文教育加强了,但语言文字训练弱化了。老师们普遍反映语文训练点不够明确,教学缺少抓手,可操作性不强,教学的盲目性比较大。

二、柳暗花明:小语得以健康发展2.这次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力求体现2011年修订后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部编教科书将语文训练要素作为一条贯穿全套教科书的、显性的线索,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以及习作、口语交际训练等,并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的课文导语或练习题设计之中。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增加了。二、柳暗花明:小语得以健康发展

二、语文教学要注重“一课一得”。

一课一得包括三个层面:一课一得,课课有得,螺旋发展。一课指的是一篇课文;课课指的是每节语文课;发展包括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能力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的发展,学生情感的陶冶,习惯的养成。

二、柳暗花明:小语得以健康发展《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三、解剖麻雀:阅读教学之正路

山坡上

山坡上是草的世界。高的齐腰深,矮的才刚没脚脖子。草的颜色各不相同,有深绿色的,有浅绿色的,也有淡黄的。草丛中夹杂着许多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都有。那些白色的我认识,叫野菊。

草丛中还有许多昆虫。瞧!那只蝈蝈,全身墨绿色,趴在草丛中一动也不动,躲避敌人的攻击。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准备捉一只回家玩玩。谁知,那只蝈蝈突然一纵身,让我扑了个空,搞得我哭笑不得、狼狈不堪。

几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着,仿佛仙女在空中翩翩起舞,眨巴着大眼睛向我炫耀:“瞧,我多漂亮,有谁比我更漂亮?”

山坡上,仿佛是草的天地、昆虫的乐园。山坡上真美!我爱这美丽的山坡,更爱这群可爱的昆虫们!

考题:运用《山坡上》的写作方法,写一写初冬的校园,题目自拟。三、解剖麻雀:阅读教学之正路需要关注:1.短文结构:分—总;自然段结构:总—分。2.静动结合:花草树木、鸟兽虫鱼。3.对比写法:草—高矮,颜色—深浅,花—红、黄、蓝、白;

动物—胆大、胆小。如此等等。4.其他:实写和想象(修辞);点面结合等。三、解剖麻雀:阅读教学之正路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大陆小语最高专业机构、大陆最高水平赛事;每两年一次;每个省市一个名额;优秀青年教师参赛;十几个专家指导;试讲二十次;这节课一定代表这个省市两年的课改成果;学生没有见过面,只是安排课前谈话十分钟;内容必须40分钟上完。真实、可学。三、解剖麻雀:阅读教学之正路1.

“教什么”——课文作用:读和写的例子。读的策略;写的方法。2.

“怎么教”——重点处理:步骤清晰;策略有效。叶圣陶:“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3.提炼出切实可行的指导写的评价标准。4.努力展现学生学习、思维、进步的过程。5.一课一得。6.……三、解剖麻雀:阅读教学之正路

学生习作时用到的表达方法,大多应该在阅读课上学到。

丢掉一个个可以唤起学生习作欲望、点燃学生习作智慧的例子,指望着靠几节习作指导课就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这个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是愚蠢的。得法于阅读,受益于写作。四、结束的话

夏丏尊先生一九三六年在《中学生》杂志上发表的《学习国文的着眼点》一文中说:“我们学习国文所当注重的,并不是事情、道理、东西或感情的本身,应该是各种表现方式和法则”。

又说:“学习国文,应该着眼在文字的形式上,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