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语言测试概说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bcde7808e840791376cd56d26597af7/cbcde7808e840791376cd56d26597af71.gif)
![第一讲 语言测试概说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bcde7808e840791376cd56d26597af7/cbcde7808e840791376cd56d26597af72.gif)
![第一讲 语言测试概说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bcde7808e840791376cd56d26597af7/cbcde7808e840791376cd56d26597af73.gif)
![第一讲 语言测试概说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bcde7808e840791376cd56d26597af7/cbcde7808e840791376cd56d26597af74.gif)
![第一讲 语言测试概说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bcde7808e840791376cd56d26597af7/cbcde7808e840791376cd56d26597af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语言测试概说罗耀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1.0语言测试概说我们常说,干工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要有理论来指导。”对于语言测试来讲,这句话同样适用。开发一项新的测试,设计一份试卷,决不能随心所欲,必须有坚强的理论后盾。有的教师可能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搞测试不就是出几道题吗,有什么理论可谈的呢?看看他人的试卷是什么样的,模仿着拼一套就行了。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至少说是偏面的。虽然语言测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这并不等于说语言测试没有理论可循。其实,有些教师有意无意中遵循着某种理论。我们这里所说的理论,不是什么大而泛的抽象概念。实际上是一个语言观的问题,即如何看待语言的本质(相对语言教学和语言测试而言)以及如何理解语言能力的问题,因为它们决定了语言教学教什么,语言测试测什么。只要回顾一下语言测试的发展史,我们发现在不同时期,由于人们对于语言本质或者说语言能力的认识的不同,语言测试逐渐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模式或体系。按其出现的先后,可以简称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体系。人们把第一代体系称为科学前语言测试(pre-scientifictesting),把第二代称为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语言学测试(psychometric-structuralisttesting),把第三代体系称为交际语言测试(communicativelanguagetesting),又称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测试(psycholinguistic-sociolinguistictesting)。以下我们将对这几种语言测试模式作一比较,并重点介绍第三代语言测试理论模式。语言测试,这里指的是外语测试、汉语考试等,它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一方面,它从语言学、语言教学法和学习论中取得科学内容,从心理测量学中获得科学手段;另一方面,教学与测试又密切相关,测试支配着教与学活动,并且随着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有关语言测试方面的理论研究也随之日趋完善。研究表明,科学的外语测试不但可以对学生语言能力和外语教学成果做出正确的鉴定,而且可以通过其积极的反拨作用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研究语言测试的理论、内容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对测试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推动语言教学改革。加强对语言测试的研究也已经越来越成为全世界外语教学界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1.1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分别是前科学阶段(Pre-scientificPeriod);心理测量——结构主义阶段(Psychometric-StructuralistPeriod);综合——社会语言学阶段(Integrative-SociolinguisticPeriod)。这三个阶段是Spolsky在1978年划分的。他的这种划分方法当时在国外语言测试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第四阶段自然就是以测试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为宗旨的交际性语言测试阶段(CommunicativeTestingPeriod)。1.科学前语言测试阶段(Pre-ScientificPeriod)语言测试是随着外语教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们把20世纪40年代的语言测试统称为科学前语言测试。在这个时期,由于人们对语言缺乏科学的认识,认为语言是一门知识,主要包括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语音知识,所以外语教学也就把语言当成一门知识来传授。在教学方法上基本上是凭经验、遵循传统,主要采用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approach),从而与之相适用的语言测试也就只能考查学习者对这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只有笔试,没有口试和听力测试。总的说来,该阶段的语言教学和测试完全以教师和命题人员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来确定,缺乏效度和信度,基本谈不上有什么科学性和理论性。这一阶段大约结束于50年代初期。2.心理测量———结构主义语言测试阶段(Psychometric-StructuralistPeriod)20世纪50到60年代,心理测量——结构主义语言测试在外语测试中占统治地位,到了80年代至90年代初仍为主流。在这个阶段,语言测试基本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代表这一阶段特征的语言测试是分离式测试(DiscreteTests),其理论基础就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是采用心理学领域的测量学为科学方法而形成的。该阶段人们对语言第一次有了一个较客观、科学的分析和认识,认为语言是一套符号系统,是一种工具、手段,语言可分解为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和语言成分(主要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学习语言就是要获得操作这套符号系统的技能,即训练对刺激作出反应的一套语言习惯。也就是说,语言测试应该测试语言的应用,而不是有关语言的问题。由此而生的分离式测试考查的就是受试者的语言技能和语言成分,各考查项之和就构成了对受试者语言能力的全面评价。这种测试一般采用多项选择的题型,所以它具有可随机采样,量大面广,评分客观,可解释得分等提高测试信度的优点。但是,它自身也有缺陷,那就是,分离的语言知识没有与恰当的语言情景相结合,所以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出语言交际的能力,即得高分者其语用能力不一定高,也就是测试的内容效度较低。这一阶段大约结束于70年代中期。3.综合——社会语言学测试阶段(Integrative-SociolinguisticPeriod)70年代中期以后,语言测试进人了第三个阶段———综合—社会语言学测试阶段。当时的语言测试界认为,语言不仅是一个可以分解的整体,更是一种动态的、具有创造性的功能体系。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人们对语言符号和结构的选用其实具有很大的冗余性,同一思想或意义往往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表达,对于某一项语言知识的匮乏或无知基本上不会影响语言交际的正常进行。这就对语言测试的内容和效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需要从整体上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测试,而不要仅仅局限于对孤立的语言点的测试。这一点是分离式测试所做不到的。为了实现对语言学习者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全面考查,出现了以综合技能测试(IntegrativeSkillsTests)为代表的新的测试形式。综合技能测试提倡使用综合性试题,如完形填空、听写、口试、作文等。这种测试形式做到了综合处理语言点和语言技能,而且有语境,但缺乏真实的交际情景,其主要特征是:1)语言测试要在一定的上下文(context)中进行;2)不在测试中刻意追求区分各单项语言技能或能力,而是强调两项或两项以上语言技能的综合评估。AncientGreekphilosopherviewedlaughteras“abodyexerciseprecioustoheath.”But
1someclaimstothecontrary,laughingprobablyhaslittleinfluenceonphysicalfitness.Laughterdoes
2
short-termchangesinthefunctionoftheheartanditsbloodvessels,
3
heartrateandoxygenconsumption,Butbecausehardlaughterisdifficultto
4
,agoodlaughisunlikelytohave
5
benefitsthe,say,walkingorjoggingdoes
6
,insteadofstrainingmusclestobuildthem,asexercisedoes,laughterapparentlyaccomplishesthe
7
,studiesdatingbacktothe1930’sindicatethatlaughter
8
muscles,decreasingmuscletoneforupto45minutesafterthelaughdiesdown
Suchbodilyreactionmightconceivablyhelp
9
theeffectsofpsychologicalstress.Anyway,theactorlaughingprobablydoes
11
oneclassicaltheoryofemotion,ourfeelingsarepartiallyrooted
12
physicalreactions.Itwasarguedattheendof19thcenturythathumansdonotcry
13
theyaresadbuttheybecomesadwhenthetearsbeginstoflow
Althoughsadnessalso
14
tears,evidencesuggeststhatemotionscanflow
15
muscularresponses.Inanexperimentpublishedin1988,socialpsychologistFritzStrackoftheUniversityofwiirzburginGermanyaskedvolunteersto
16
apenfightwiththeirteeth-therebycreatinganartificialsmile-orwiththeirlips,whichwouldproducea(n)
17
expression.Thoseforcedtoexercisetheirenthusiasticallytofunnycartoonsthandidthosewhosemonthswerecontractedinafrown,
19
thatexpressionmayinfluenceemotionsratherthanjusttheotherwayaround
20
,thephysicalactoflaughtercouldimprovemood
1.[A]
among
[B]except
[C]despite
[D]like
2.[A]
reflect
[B]dement
[C]indicate
[D]produce
3.[A]
stabilizing
[B]boosting
[C]impairing
[D]determining
4.[A]
transmit
[B]sustain
[C]evaluate
[D]observe
5.[A]
measurable
[B]manageable
[C]affordable
[D]renewable
6.[A]
Inturn
[B]
Infact
[C]Inaddition
[D]Inbrief
7.[A]opposite
[B]impossible
[C]average
[D]expected
8.[A]hardens
[B]weakens
[C]tightens
[D]relaxes
9.[A]aggravate
[B]generate
[C]morderate
[D]enhance
10.[A]physical
[B]mental
[C]subcinscious
[D]intermal
11.[A]Exceptfor
[B]Accordingto
[C]Dueto
[D]Asfor
12.[A]with
[B]on
[C]in
[D]at
13.[A]unless
[B]until
[C]if
[D]
because
14.[A]exhausts
[B]follows
[C]precedes
[D]surpesses
15.[A]
into
[B]form
[C]
towards
[D]beyond
16.[A]
fecth
[B]form
[C]
pick
[D]hold
17.[A]
disappointed
[B]excited
[C]
joyful
[D]indifferent
18.[A]adapted
[B]catered
[C]turned
[D]
reacted
19.[A]suggesting
[B]
requiring
[C]mentioning
[D]supposing
20.[A]Eventually
[B]Consequently
[C]Similarly
[D]Conversely答案1.C
2.D
3.B
4.B
5.A
6.B
7.A
8.D
9.C
10.A
11.B
12.C
13.D
14.C
15.B
16.D
17.A
18.D
19.A
20.C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测试了受试者在不同语境中的交际能力,提高了测试的效度,对语言教学也起到了良好的反拨作用,并使语言测试更趋科学合理。但这种测试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完型填空、听写等题型虽然可以保证评分的客观性,但由于答案设计过死,忽视了语言的动态、创造性功能,也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听力、作文等试题设计虽然容易,但评分的客观性和一致性却很难保证,对口试的测试信度就更难以把握了。更重要的一点是,综合测试法虽然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但由于测试环境、材料、方法等因素的限制,仍然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4.交际性语言测试阶段(CommunicativeTestingPeriod)随着人们对语言的认识逐渐深入,结构主义语言观受到了挑战。196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Chomsky在彻底否定行为主义语言理论的基础上创建了转换生成语法,提出了语言能力(linguistic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linguisticperformance)的概念。但这里他所强调的语言能力只是一个抽象的语言能力。因此,1972年,社会语言学家Hymes又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的概念,认为使用语言不但要能够按照语法规则产出形式合格的句子,而且还应具有在不同的语境中合理使用这些句子的能力,即语言使用涉及社会文化因素。在综合各家学说的基础上,1990年,Bachman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模式(CommunicativeLanguageAbilityModel),从而进一步扩展了交际能力概念的内涵。交际性语言测试最初是由Spolsky、Upshur和Jakobovits等人在60年代末提出的,70年代是其发展的初级阶段。80年代以来,随着交际教学法的发展,交际性语言测试在综合技能测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它是通过语言的交际活动来测试受试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具有以下三个交际特征:1)有一定的交际对象;2)有一定的交际目的;3)有一定的交际语境。它把分离式测试所特有的语言知识和各项语言技能间的相互独立与综合技能测试所具有的语境明确等优点融为一体,倾向于使题型涉及到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活动或任务,并要求学习者借助所学的语言来完成这些任务。答题时,不仅要合乎语法,更要得体。测试类型也越来越倾向直接测试法,其重点是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使其结果更能反映学习者实际外语水平。总之,该测试注重语言的交际能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语言测试形式,同时对于外语教学亦有积极的反拨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不少困难,如难以保证测试的真实性,难以保证评分的客观性和一致性,难以解释测试得分等。语言测试经历了从注重语言知识到注重交际能力的转变,由科学前的经验型转向了当今现代语言测试的科学型,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尤其是交际语言测试,现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语言测试界研究及应用的主流。目前在我国广泛进行的剑桥商务英语考试(简称BEC)便是交际语言测试思想的产物,该项考试充分体现了交际语言测试的主要特征。可以预言,语言测试将会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而日益完善。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还包括超过语言能力的能力。那么,超过语言能力的能力是些什么能力呢?交际能力,作为一个整体,是由什么因素构成的呢?这个问题决定着我们的教学和测试内容。70年代以来,对交际能力的构成的研究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人使用语言,靠的是一种单一的能力,不可划分为多个因素。这就是所谓单一能力假说(UCH,unitarycompetencehypothesis或UTH,unitarytraithypothesis)。既然认为运用语言需要的是一种单一的能力,测试这种能力用第二代提出的离散项目显然就不行了,必需用一种综合性试题。其代表性试题形式是完形填空(cloze)。此外还有整段短文听写,短文改错等。但是,单一能力假说很快就被否定了。人们更倾向于认为交际能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并且这种观点成了主流。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提出了好几种交际能力的组成模式,其中影响较大的有Canale和Swain(1980)模式和Bachman(1990)模式。前者认为交际能力由四个部分组成:(1)语法能力——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这些是理解和表达语言的字面意思所必需的知识;(2)社会语言能力——包括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理解和表达形式与意思都恰如其分的语言能力;(3)语篇能力——包括把语言形式和内容结合的能力;(4)交际策略能力——包括在交际时如何开始、如何继续、如何调整和转换话题,以及如何结束谈话等能力。这一模式在80年代很流行,但也有缺陷:第一,它没有明确指出这四种能力之间的关系;第二,它没有得到以后语言测试实践的验证。进入90年代,Bachman(1990,1991)提出了一个新的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languageability,CLA)的模式。他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capacity),它由语言能力(1anguagecompetence)、策略能力(strategiccompetence)和心理生理机制(psychophysiologicalmechanisms)三部分组成。不难看出,Bachman的语言交际能力模式充分吸取了近年来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对交际能力的构成因素的描述更客观,更全面。它不仅指出交际能力应当包括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语用能力等范畴,而且还指出它们之间不是一个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一种互动(interactive)的关系。也就是说,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dynamicprocess),各种知识、技能和心理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那么,这种模式对语言测试意味着什么呢?我们知道,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测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既然在语言运用时,交际能力的各种因素结合为一个整体而起作用,在语言测试中,自然也应该把交际能力的各种因素结合为一个整体加以测试。怎样做到这一点,下面我们结合Bachma的语言测试理论模式向大家作详细介绍。Bachman的语言测试模式Bachman的这种交际语言测试模式(aninteractionalapproachtolanguagetesting)提出后,在语言测试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Skehan(1991)称其为语言测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的这一模式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对于语言能力(这里指语言交际能力)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二是指出了测试工具与目标语言情境的关系。此外,他还提出了语言测试的“真实性程度”(degreeofauthenticity)问题,把它作为开发、评价一项测试时的标准。下面我们对其主要的观点分别予以介绍。Baehman(1990)认为,语言交际能力由语言能力、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个部分组成。在这三个组成部分中,语言能力由一系列具体的语言知识组成;策略能力指在具体的语言交际时,运用各种语言知识的心理能力(mentalcapacity),它是语言能力通向现实世界的桥梁,是将语言知识运用于交际目的的手段;心理生理机制则指把语言交际看作一种物理现象(如声音、光等),运用语言交际时所牵涉到的神经和心理过程。语言交际能力与语言使用的场景及语言使用者知识结构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图面表示2.4.1语言能力Bachman认为语言能力由语言组织能力(organizational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pragmaticcompetence)组成。语言组织能力指在生成或辨认语法正确的句子、理解其主题内容并将其排列成篇章时,控制语言结构的能力。语用能力指话语或句子、意图和语境是怎样联系起来并构成意义的能力。语篇组织能力包括语法能力(grammaticalcompetence)和语篇能力(textualcompetence),语用能力包括语义能力(semanticcompetence)、功能能力(functioncompetence)和社会语言学能力(sociolinguisticcompetence)。语法能力决定词是怎样组成话语或句子的;语篇能力决定话语或句子是怎样连接起来形成语篇的。语义能力决定话语或句子是怎样表达命题内容的;功能能力决定句子是怎样使用语言来表达使用者意图的而社会语言学能力则决定话语或句子是怎样与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相联系的。其中,上面的每一个类别的能力又分出许多细的类别,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语言能力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及其之间的关系可简单地用图2.2来表示:综上所述,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使用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包含生成或辨认语法正确的话语能力、理解话语中主题内容的能力和把话语组织成口语的或书面的语篇的能力。语用能力包含在具体的语境中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解释在语段中符合社会习惯的语用行为(illocutionaryacts)。它们包括语义能力、功能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4.2策略能力语言的交际能力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策略能力(见图2.1)。Bachman认为Canale和Swain提出的策略能力既不够全面(因为后者仅仅将策略能力看作是由于语言能力有限而使交际中断时使用的弥补手段),也没有说明策略能力运作的机制。Bachman的策略能力实际上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心理认知过程,由四组元认知策略组成。它们是:评估策略(assessmentstrategies)、确定目标策略(goal-settingstrategies)、制订计划策略(planningstrategies)和执行计划策略(executionstrategies)。他认为,在任何场景下使用语言,这些元认知策略和语言知识的各个方面都是结合在一起互相作用、相互影响的,并且是不可分割的。下面我们看一下各个策略的功能。4.语言测试的类型每一种语言测试,不管是小型的还是大规模的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即所设计的测试旨在获取何种信息。因此,根据测试目的,测试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水平测试(proficiencytests),通常用来衡量考生语言能力的考试。譬如国内的高考英语考试、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公共英语等级考试(PETS)、国外的托福(TOEFL)、雅思(IELTS)考试等等。2)成绩测试(achievementtests),此类考试目的是检查学生在某一课程中的学习进展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参与设计和命题的大都是这类考试。3)诊断性测试(diagnostictests),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上的长处与短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给教师提供教学效果或质量方面的信息。如课堂小测验(quiz)实际上就是诊断测试中的一种考试形式。4)学能测试(aptitudetests),用来预示学生学习某种语言的潜力和天赋,其性质类似于智商测试。5)编班测试(placementtests),是指新生入学后进行的全面考查,也叫“摸底测试”。目的是让教师掌握学生的语言水平,决定教材的难易、课时分配等问题。此外,根据测试的不同方式、测量形式以及评分方式的不同,测试又可分为:l)直接测试(directtests)和间接测试(indirecttests),直接测试是指学生被要求直接运用被试的技能或能力;间接测试是测试那些相关的技能以达到评估能力的目的。2)客观测试(objectivetests)和主观测试(subjectivetests),客观测试其试题答案为标准化,可不需人工评分;主观测试其试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只能安排评卷人根据评分标准综合评估,打分。3)常模参照测试(norm-referencedtests)和尺度参照测试(criterion-referencedtests),在常模参照测试中某一学生成绩的高低要通过与同一考试内其他学生成绩(或一个常模组)的比较才能得知;而在尺度参照测试里,一个学生所得成绩的含义是通过与事先制订的标准对照后而得出的。从理论上讲,我们可以对语言测试做以上分类,但这并不意味着各种测试之间都是径渭分明相互独立的。在实际运用中,我们往往很难明确界定某一份试题或某一次测试到底属于哪一种测试类型,多数测试类型间的关系是相互包融的。正如Davies所指出的那样,同一份试卷往往可以根据需要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例如,旨在考核学业的成绩测试既可以用于同级的诊断性测试,又可以用于高一级的编班测试;用于选拔人才的水平测试,既可以用作学能测试,又可以用作程度相当的成绩测试。当前几种主要的汉语考试1.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HSK改进版、新汉语水平考试(新HSK)2.少儿汉语考试(YCT)3.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民族汉考MHK)4.商务汉语考试(BCT)5.实用中国语水平认定考试(C.TEST)6.AP中文考试7.HNK:韩中常用汉字能力检定考试8.OCTPLUS:香港汉语口语水平考试9.普通话水平测试(PSC)10.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参考文献[1]邹申·英语测试——理论与操作[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2]Bachman.FundamentalConsiderationsinLanguageTest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6·[3]韩宝成·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4]李莜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5]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6]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7]张敏强·教育测量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8]SpolskyBenard·MeasuredWord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9]杨惠中·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J]·外语界,1999,(1)·[10]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1]Heaton·英语测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2]Hughes,A·TestingforLanguageTeacher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3]Wood,R·AssessmentandTesting:ASurveyofResearch[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6·[14]Bachman,LyleF·LanguageTestinginPractice[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16]王枫林·从外语教学思想的转变看英语测试的改革[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附录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paper/84/2/284/exam.php?p=2)模拟试卷一一、阅读理解(每题1分,共50分)每题选择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说明:1-20题。每道试题提供1段文字,并带有1个问题,请你阅读后根据提问,在4个备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答案。答题参考时限为20分钟。
1、科学家预测天气远比三国时的诸葛亮借东风要难。早期的大气科学家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扇动翅膀,可能引起一个月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风暴。对这段文字的正确理解是:A巴西与美国可能有着相似的气候特征
B一些小生物对全球的气候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
C整个地球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此处的气候可以影响彼处的气候
D改变全球气候的因素很复杂,一些看似微小的因素可能也会影响气候的变化答案[D]2、“3+X”的高考科目设置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是必考的,没有什么可以商量的,关键是如何选择“X”。上面的句子想表达的是:在“3+X”的高考科目设置中
A“X”是最关键的
B语文、数学、外语是最重要的
C语文、数学、外语不如“X”重要
D“X”和语文、数学、外语一样重要答案【D】3、所谓太阳能发电卫星是指搭载太阳电池壁板的卫星。它在轨道上保持与地球同步时,所产生的电力变成微波束送回地面使用。日本科学家设想的太阳能发电卫星sps2000大致由两个系统组成,一是在宇宙空间进行发电的卫星,二是在地面上接收从卫星发回电波的受电设备。根据上文,对“太阳能发电卫星”定义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太阳能发电卫星是搭载太阳电池壁板在宇宙空间进行发电的卫星
B太阳能发电卫星是与地球轨道保持同步并在宇宙空间进行发电的卫星
C太阳能发电卫星是搭载太阳电池壁板并将电力变成微波束送回地面使用的卫星
D太阳能发电卫星是由在宇宙空间进行发电的卫星与在地面上接收电波的受电设施组成
答案[C]4、说起来,忝列大学教授的我,研究的是自然科学专业,似乎与浪漫无缘;加上已过“知天命”之年,遐想多梦的年代也早已逝去。然而,毕竟是个性情中人吧,我对《读者》这本杂志却一直情有独钟。要说读后有净化心灵的裨益,恐怕不能算是溢美之词。这段文字意是在强调:
A只要是性情中人,往往会对《读者》情有独钟
B说《读者》可以净化心灵,不能算是夸大之词
C研究自然科学的老年学者不容易对《读者》感兴趣
D即使是研究自然科学的老年学者也会被《读者》吸引
答案[B]5、人生就是一张答卷。它上面有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答卷。一般的答卷用手来书写,人生的答卷却要用行动来书写。这段文字是想说明:
A人生需要行动
B人生会面临选择
C人生是一场考试
D人生的丰富多彩
答案[A]6、自从新文学运动以来,散文一直是文坛的主力,虽然不如诗与小说那么勇于实验而变化多端,却也不像这两种文体那么历经欧美风雨而迷惑于各种主义,各种门派。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A散文的发展比较稳健,受外国影响较小
B新文学运动以后,诗与小说受欧美影响很大
C诗与小说不断变化,而且勇于进行新的探索
D新文学运动以后,散文一直占据着文坛的主导地位答案[A]7、幸福固然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但更直接地依赖于我们感受幸福的心灵。如果我们的心灵麻木了,分不清什么善恶美丑,那么,纵有花不完的钱,也难享受真正的幸福。这段文字主要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
A我们需要感受幸福的心灵
B幸福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
C分不清善恶美丑就是心灵麻木
D没有感受幸福的心灵就不可能有幸福
答案[D]8、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又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对文中两处“巴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值:1分)A两者的意思有关联但没有区别
B两者的意思相同,这样重复是为了强调
C前者指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者则指巴金本人
D前者指巴金本人,后者则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
答案[D]9、广告所推销的不仅仅是种种商品,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商品所被赋予的某种身份、情感和品格,商品在这些符号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下,成为了“有意义的形象”。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说:
(本题分值:1分)A广告和商品都无意义
B广告并不赋予商品以意义
C商品本身就具有物质和意义的双重性
D商品在广告的推销下,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答案[D]10、英格兰有一童谣《起风了,小猫饿死了》:起风了,风把窗帘掀起来了。窗帘拍倒了花瓶,花瓶的水洒到了地板上了。地板湿了,老婆婆滑到了。她撞坏了椅子,木匠来修椅子了。木匠砍倒了一棵树,大树把面包师的房子砸坏了。面包师搬家了,老鼠没东西吃了。老鼠不来了--小猫饿死了。这首童谣意在:
(本题分值:1分)A揭示了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B说明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直接的联系
C夸张地描述人类社会的“多米诺现象”D提醒人们要注意身边的任何一件事物的变化答案[C]二、阅读理解(每题1分,共50分)每题选择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1、任何组织所能得到的最大资源就是人的才智、经验和忠诚。但是没有别的东西比这些资源更被人低估。通过教育,通过争取企业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企业的活动,可以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在这方面的任何投资,都会比在场地、建筑、设备上积压资金能产生更大的效果.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
A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开发人力资源
B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企业的核心问题
C人们没有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D目前对人力资源的投资没有收到更大的回报
答案[C]12、所以许多人都认为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无可置疑的。只有那些时时刻刻有危机感、想改变世界和自己的人,才会不断地反省自己。这段文字中,“许多人都认为自己的日常生活是无可置疑的”的意思是:
A许多人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面对生活
B许多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不会遇到困难
C许多人缺少对于自己生活的客观认识
D许多人喜欢沉溺于日常的生活小事中
答案[A]13、阅读是使书写和书本身成为有意义事物的一道程序。如果书写或书没有人看,那么,我们基本可以认为,书的存在只是一个沉默的存在,这种沉默一直到有读者阅读它的时候才结束。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阅读比书写本身更有意义
B阅读是使书写和书有意义的一个条件
C只有阅读的需求存在,才会产生书和书写
D只要有人阅读,书写和书就会变得有意义
答案[B]14、只有实际的生活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尽管现实是“有缺陷的”,但它能改变过去。因此,要提高勇气去面对现实,大胆地接受现实的挑战,而不是逃避现实。这段文字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
A现实生活能改变过去
B现实生活是“有缺陷的”
C面对现实并接受现实的挑战
D实际的生活对我们是很重要的
答案【C】15、成功者往往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水平上,而不是考虑如何击败对手。下列表述中,与原句意义相同的是:
A成功者不把击败对手作为自己的目标
B成功者通常只关心自己,而不关心别人
C成功者注重不断地超越自己而不是超越他人
D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自己身上的人往往可以取得成功答案[C]16、由于我们过度迷信传统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常常被吸引到逻辑和计算机等方面,但这些东西只能产生线性的数学过程,而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尽管一些计算机迷可能要抗议,但计算机的确不能从事创造性活动,它们既不能改变旧观念,也不能产生新观念,在解决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时显得软弱无力。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说:
A传统的思维是线性思维
B计算机迷常常是非常盲目的
C计算机在从事创造性活动方面存在局限
D对传统思维的迷信造成了我们对计算机的依赖
答案[C]17、在我们这个时代里,物质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物质本身就成了精神,至少,它的合法地位的日益加强,大大扩展了精神的边界--那种完全漠视物质存在的精神姿态不仅空洞而且脆弱。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我们这个时代里
A精神的存在毫无意义
B物质的存在毫无意义
C精神的力量远远大于物质的力量
D物质的力量远远大于精神的力量
答案[D]18、成功与失败,只有一步之隔。我国著名的作家柳青曾说过:“人生道路,最关键是在于这一步。”许多人明明跑了99步,结果因为面临困难而却步。事后才发现,原来距离成功他只差一步。下列说法中,与这段文字文意相符的是:
A99步比最后一步的作用小
B成功与否,是由那一步决定的
C在关键时候坚持,就有可能成功
D成功与失败之间,只有一步的距离
答案[C]19、一个人最应该了解的应该是自己,但一个人最不了解的也往往是自己。看到自己优点多的,常常自傲;看到自己弱点多的,常常自卑。自傲到了极点,就成了狂妄;自卑到了极点,又不免变成软弱。总之,缺少自知之明所诱发的不是喜剧就是悲剧,决不会是正剧。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人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应该有自知之明
B看到自己优点的人都是自傲甚至狂妄的人
C一个人了解自己是最重要的,不需要了解别人
D电视剧中的喜剧和悲剧都是缺少自知之明造成的
答案[A]20、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这是一条教学的长河;大学是下游,中小学是上游。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丰富、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不但水质好,而且水流宽广。这段文字想要说明的观点是:
A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紧密相关,不能中断
B大学成绩好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成绩也好
C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应优先于大学的专才教育
D必须注重基础教育,全面提高中小学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答案[D]评估策略。评估策略主要完成这三种功能:第一,评估场景的特征,即找出与某一特定交际目标有关的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以便确定实现这一交际目的是否可行,如果可行,在某一特定场景下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哪些知识;第二,评估自己是否具备完成上述交际目标所需的知识;第三,评估交际目标实现的程度。Bachman指出,在完成上述功能时,评估策略要使用上面谈到的各种知识和图式。就评估策略的第三种功能而言,如果发现交际目标没有达到,就要从以下一个方面找出原因:第一,语法错误太多;第二,没有正确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说出的话与语境不相符;第四,知识图式使用不当或匮乏;第五,由于测试任务太难或其他方面的干扰,感到力不从心,不去积极地完成任务。前三条原因属于语言知识范畴,后两条则分别属于知识图式范畴和情感图式范畴。确定目标策略。确定目标策略主要是决定你要做什么,对考生来讲,需要完成以下任务:1.确定一系列可能的交际目标;2.从这些可能的目标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目标;3.决定是否想达到上述目标。对命题人员来讲,则意味着:1.选择语言能力的一个或几个方面;2.确定所要测量的语言能力的水平;3.选择合适的任务。我们知道,就了解某人的语言能力而言,语言测试优于其它方法(如自然观察法)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可以获得考生语言表现的特定样本。然而,在测试环境下使用语言毕竟不同于在其它场合下使用语言,考生在完成测试任务时所表现出的灵活性受到一定限制。Bachman认为,通过提高语言测试的交际真实性(interactionalauthenticity),可以提高考生确定目标策略的参与程度(involvement)。制订计划策略。它的主要功能是:1.选择有关的语言知识、知识图式和情感图式来完成特定的交际目标;2.制订计划以完成在说出或理解某一话语时所需的知识或图式。执行计划策略。其功能是:通过适当的心理生理(psycophysiological)机制上把上述计划付诸实施。如在接受性(receptive)语言使用过程中,要使用听觉和视觉技能等。语言是用来交际的,使用语言,将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或理解别人的话,不仅涉及到命题内容,功能目的、还涉及到情景的得体性,因此,“这就需要所有语言策略和语言知识的各个方面同时互相作用,即上述三种策略都要与语言知识的各个方面相互作用”(Bachman,1991)。此外,Bachman进一步指出,这几种策略之间也相互作用。他举例说,如果我们想邀请某人吃饭,碰巧在一次晚会上见到了想要邀请的人,我们可能想跟他讲出来,但发现当着别人的面邀请某人而不邀请他人而感到不合适时,我们就有可能修正自己的交际目的,再寻找其他机会发出邀请,以免伤了他人的面子。这个例子说明在评价策略基础上,我们有可能修正或放弃某一行定的目标。上述语言能力模式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人和人之间的语言能力有一定差别是由这两个因素引起的。首先,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所掌握语言知识的多寡及程度不一样;其次,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对元认识策略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即使同一个人在完成某一特定的测试任务时,可能对某些策略使用得更有效些,而对其他策略可能使用得就不够充分。2.4.3心理生理机制心理生理机制本质上指在语言使用的实施阶段所牵涉的神经的和生理的过程。我们知道,听和看是不同的,接收和输出也是不同的。在接收性的语言使用中,我们使用听和看的技能;而在输出性的语言使用中,我们使用神经肌肉技能(如发音器官和手指)。例如,在考接收性语言时,考生需要使用眼睛和耳朵(生理的),而在处理所听和所看的语言时,则需要使用大脑(神经的或心理的)。同样,在考输出性语言技能时,考生在考虑说什么和写什么时,需要用大脑,而在说和写的时候,则牵涉到发音器官和手指。综上所述,Bachman的语言能力、策略能力、生理心理机制和语言使用场景之间的相互作用,可由图2.3说明。我们应该看到,或者可以感觉到,策略能力对人的语言行为是有影响的。一个策略能力强的人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能力的各个方面来实施不同的功能。相反,一个策略能力弱的人,即使具有同样的语言能力,也不一定能充分利用。例如,在一场口试结束之后,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的对话:1.甲:你知道可以这么说(或这么做)吗?乙:知道。甲:那你为什么不这么说(或这么做)呢?乙:嗨,当时没想到。2.甲:你听不明白,为什么不要求对方写给你看呢?乙:我愣住了。上面的两个例子可以说是因为策略能力不够强而影响语言发挥和没有达到交际目的的例子。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指出,作为心理认识过程的策略能力几乎是不可能被明确无误地测量出来的,尽管好的全面的考试设计能使考生借助语言表现策略能力。2.5语言测试的真实性问题语言测试的真实性是过去20年来测试界一直关注的问题。1984年的国际语言测试大会对此进行了专门的讨论。Spolsky(1985)总结道:“(语言测试的)真实性标准给测试领域提出了语用和伦理的问题。测试材料缺乏真实性对我们根据测试成绩所作出的推论也提出了疑问。”什么是语言测试的真实性?测试界对此看法不一。一些人将此定义为“直接性”(directness),即不通过语言能力的中介表现就能测量考生的语言能力。实际上,语言能力是不能直接考察出来的,因为大脑神经的活动过程无法用试卷来测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所有的语言测试都是间接测试。另一些人将真实性定义为与现实生活的相似程度。由于现实生活中语言的使用权用变化很大,我们不知道哪种语言任务可以作为真实性的标准。还有人把真实性和测试的表面效度等同起来。这一定义也有问题,因为测试的表面效度完全是由评估者主观决定的。再有,在测试专家看来很真实的试题,在老师、学生或学生家长看来未必真实。针对上述不足,Bachman(1991)提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定义测试的真实性:情景真实性(situationalauthenticity)。所谓情景真实性,就是指测试方法特征与将来某一特定目的语使用的情景特征相关的程度。也就是说,我们在命制考题时,考试任务的特征必须与将来目的语的使用的情景特征相一致,做到了这一点,考试任务才具有了情景真实性。举例来说,参加商务英语证书(BEC)考试的考生在其工作中应当具有与客户用英语就商务活动面对面交谈的能力,该项考试的口试中就安排了考生之间面对面交谈这一活动,因此该口试具有很强的情景真实性。交际真实性。它指的是考生在完成某一测试任务时,其语言能力的哪些方面参与(involve)了完成该测试任务的活动,参与的程度如何。与情景真实性不同,交际真实性强调的是考生与测试任务之间的交际关系(interaction)。Bachman认为,情景真实性和交际真实性只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只能说某测试的真实性“高”或“低”,不能简单地说它“真实”或“不真实”。此外,考试的真实性通过直接观察是看不出来的,我们必须考虑考生的有关特征以及具体的语言使用场景。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乡公路施工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Module2FantasyLiterature单元知识滚动练含解析外研版选修6
- 社交技能在孩子价值观形成中的重要性
- 现代人的健康管理科学饮食对抗亚健康
- 现代办公家具的工业设计技术交底探讨
- 社区居民楼宇消防设施提升改造工程
- 社交网络中的广告信息传播策略研究
- 构建健康和谐的老龄化社会之老年社区规划策略
- 知识产权案件调查的科技前沿与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山东人才发展集团限公司社会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生命与宗教》课件
- 2024年河南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含答案【综合卷】
- 三叉神经痛的护理问题
- 2025北京平谷初三(上)期末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2025学年成都市金牛区九年级上期末(一诊)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5年高压电工资格考试国家总局模拟题库及答案(共四套)
- 2024年01月河北2024沧州银行总行科技开发部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自动化电气元器件介绍与使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