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范本参考_第1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范本参考_第2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范本参考_第3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范本参考_第4页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范本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 但是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 [gegenst] 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 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 “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 [gegenst] 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即自己思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 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 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 但是,世俗基使自己从本身中分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 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WORD文档交流WORD文档交流PAGE5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 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 人感性的活动。六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的——孤立的——人的个体。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七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八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 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九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 至多也只能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十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的人类。十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4─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月6月第2版)主要观点:《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之一。 在寥寥千言中,马克思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直观性和受动性, 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实践观点。其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 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 旧唯物主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性的生物自然, 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在这里,马克思扬弃了《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中把动实践归结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思想, 克服了由于过于强调劳动的能动意义而导致的对人的抽象理解;同时也改变了先前对旧唯物主义的好感态度,认识到了旧唯物主义的单纯受动性原则及其缺陷, 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这种理解出发人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能动性存在,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性存在。自然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的对象, 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自在的存在。人既受自然必然性支配, 同时又以能动的感性活动改造环境, 实现人环境的辩证统一。从而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 为新唯物主义找到了合理的理论出发点。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 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指出,由于缺乏完备的实践的观点,旧唯物主义单纯从经验出发, 把认识对象仅仅理解为外在于人的、 感官观的对象,而把人理解为单纯直观的、 受动的存在,从而把人的认识活动理解为消极被动的照镜子式的直接映现活动, 完全否认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否了认识的能动性、辩证性。马克思进一步从实践观点出发指出, 人绝非单纯消极被动的存在,对象、自然也绝非仅仅是外在于人的客体,直观的对象。人首先是作为能动感性活动的存在,对象首先而且从根本上始终是人的感性活动的对象,主体的对象。因而认识活动,第一,不是主体消极被动接受客体作用的、受自然必然性盲目支配的活动,而是主体以其实践理念(目的) ,即价值理念和理论理念对客体进行选择的主动活动; 第二不是主体对客体直接的映现、单纯的模写,而是主体以其先在的、在实践中形成的作为实践模式内化的认知结构对客体进行建构的能动活动;第三,不是一次完成的动作,而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无穷发展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由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的逐步深化的过程。其三,马克思进而立足于实践观点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宗教观, 指出了他的象人性论以及由此导致的抽象的宗教观。其四,马克思最后要求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来理解人类历史,强调指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总之,实践观点构成了《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 《提纲》第一次建立起完备的实践概念,初步完成了对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与综合, 在哲学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确立了牢固的实践观点, 从而为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把实践观点贯彻于历史观, 创立历史唯物主义作了理论上的准备。【1 总则1.1 为了加强公司的环境卫生管理,创造一个整洁、文明、温馨的购物、办公环境,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1.2 集团公司的卫生管理部门设在企管部,并负责将集团公司的卫生区域详细划分到各部室,各分公司所辖区域卫生由分公司客服部负责划分,确保无遗漏。2 卫生标准2.1 室内卫生标准2.1.1 地面、墙面:无灰尘、无纸屑、无痰迹、无泡泡糖等粘合物、无积水,墙角无灰吊、无蜘蛛网。2.1.2 门、窗、玻璃、镜子、柱子、电梯、楼梯、灯具等,做到明亮、无灰尘、无污迹、无粘合物,特别是玻璃,要求两面明亮。2.1.3 柜台、货架:清洁干净,货架、柜台底层及周围无乱堆乱放现象、无灰尘、无粘合物,货架顶部、背部和底部干净,不存放杂物和私人物品。2.1.4 购物车(筐)、直接接触食品的售货工具(包括刀、叉等):做到内外洁净,无污垢和粘合物等。购物车(筐)要求每天营业前简单清理,周五全面清理消毒;售货工具要求每天消毒,并做好记录。2.1.5 商品及包装:商品及外包装清洁无灰尘(外包装破损的或破旧的不得陈列)。2.1.6 收款台、服务台、办公橱、存包柜:保持清洁、无灰尘,台面和侧面无灰尘、无灰吊和蜘蛛网。桌面上不得乱贴、乱画、乱堆放物品,用具摆放有序且干净,除当班的购物小票收款联外,其它单据不得存放在桌面上。2.1.7 垃圾桶:桶内外干净,要求营业时间随时清理,不得溢出,每天下班前彻底清理,不得留有垃圾过夜。2.1.8 窗帘:定期进行清理,要求干净、无污渍。2.1.9 吊饰:屋顶的吊饰要求无灰尘、无蜘蛛网,短期内不适用的吊饰及时清理彻底。2.1.10 内、外仓库:半年彻底清理一次,无垃圾、无积尘、无蜘蛛网等。2.1.11 室内其他附属物及工作用具均以整洁为准,要求无灰尘、无粘合物等污垢。2.2 室外卫生标准2.2.1 门前卫生:地面每天班前清理,平时每一小时清理一次,每周四营业结束后有条件的用水冲洗地面(冬季可根据情况适当清理),墙面干净且无乱贴乱画。2.2.2 院落卫生:院内地面卫生全天保洁,果皮箱、消防器械、护栏及配电箱等设施每周清理干净。垃圾池周边卫生清理彻底,不得有垃圾溢出。2.2.3 绿化区卫生:做到无杂物、无纸屑、无塑料袋等垃圾。3 清理程序3.1 室内和门前院落等区域卫生:每天营业前提前10分钟把所管辖区域内卫生清理完毕,营业期间随时保洁。下班后5-10分钟清理桌面及卫生区域。3.2 绿化区卫生:每周彻底清理一遍,随时保持清洁无垃圾。4 管理考核4.1 实行百分制考核,每月一次(四个分公司由客服部分别考核、集团职4.2 集团坚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监督各分公司、部门的卫生工作。每周五为卫生检查日,集团检查结果考核至各分公司,各分公司客服部的检查结果考核至各部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 但是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 [gegenst] 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 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 “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 [gegenst] 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即自己思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 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 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 但是,世俗基使自己从本身中分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 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WORD文档交流WORD文档交流PAGE4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 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 人感性的活动。六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的——孤立的——人的个体。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七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八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 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九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 至多也只能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十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的人类。十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4─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月6月第2版)主要观点:《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之一。 在寥寥千言中,马克思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直观性和受动性, 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实践观点。其一: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的理论出发点, 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 旧唯物主从经验直观出发,把人归结为单纯受动性的生物自然, 把自然、对象理解为单纯外在的、感官直观的对象。在这里,马克思扬弃了《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中把动实践归结为人的自由自觉的类本质思想, 克服了由于过于强调劳动的能动意义而导致的对人的抽象理解;同时也改变了先前对旧唯物主义的好感态度,认识到了旧唯物主义的单纯受动性原则及其缺陷, 反复强调指出实践是“的感性活动是能动性与受动性、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这种理解出发人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能动性存在,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性存在。自然既非唯心主义所理解的单纯受动的对象, 也非旧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单纯自在的存在。人既受自然必然性支配, 同时又以能动的感性活动改造环境, 实现人环境的辩证统一。从而确立了完备的实践观, 为新唯物主义找到了合理的理论出发点。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建立在实践观点之上, 确立了能动反映论的基本思想,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指出,由于缺乏完备的实践的观点,旧唯物主义单纯从经验出发, 把认识对象仅仅理解为外在于人的、 感官观的对象,而把人理解为单纯直观的、 受动的存在,从而把人的认识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