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法与标准的制定_第1页
标准化法与标准的制定_第2页
标准化法与标准的制定_第3页
标准化法与标准的制定_第4页
标准化法与标准的制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准化法与标准的制定一、基本概念1.标准(standard)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的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2.标准化(standardization)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3.国际标准化(internationalstandardization)

所有国家的有关机构均可参与的标准化。4.区域标准化(regionalstandardization)仅世界某个地理、政治或经济区域内的国家的有关机构可参与的标准化。5.国家标准化(nationalstandardization)

在国家层次上进行的标准化。6.地方标准化(provincialstandardization)

在国家的某个地区层次上进行的标准化。7.安全(safety)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注:标准化考虑产品、过程或服务的安全问题,通常着眼于实现包括诸如人类行为等非技术因素在内的若干因素的最佳平衡,把损害人员和物品的可避免的风险消除到可接受的程度。8.国际标准(internationalstandard)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或国际标准组织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9.区域标准(regionalstandard)由区域标准化组织或区域标准组织通过并发布的标准。10.国家标准(nationalstandard)由国家标准机构通过并发布的标准。11.地方标准(provincialstandard)在国家的某个地区通过并发布的标准。12.产品标准(productstandard)规定产品应满足的要求以确保其适用性的标准。注1:产品标准除了包括适用性的要求外,还可直接地或通过引用间接地包括诸如术语、抽样、测试、包装和标签等方面的要求,有时还包括工艺要求。注2:产品标准根据其规定的全部的还是部分的必要要求,可区分为完整的标准和非完整的标准。同理,产品标准又可区分为其他不同类型的标准,例如:尺寸大小类标准、材料类标准和交货技术通则类标准。13.过程标准(processstandard)

规定过程应满足的要求以确保其适用性的标准。14.合格(conformity)

产品、过程或服务达到了规定的要求。15.要求(requirement)

表达应遵守的准则的条款。16.合格评定(conformityassessment)

有关直接或间接地确定是否达到相应的要求的活动。注:合格评定活动的典型示例有:抽样、测试和检验;评价和合格保证(供方声明、认证);注册、认可和批准以及它们的组合。17.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的技术要求的文件。注1:适宜时,技术规范宜指明可以判定其要求是否得到满足的程序。注2:技术规范可以是标准、标准的一部分或与标准无关的文件。18.规程(codeofpractice)为设备、构件或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或使用而推荐惯例或程序的文件。19.法规(regulation)由权力机构通过的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20.技术法规(technicalregulation)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它或者直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通过引用标准、技术法规或规程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将标准、技术法规或规程的内容纳入法规中。注:技术法规可附带技术指导,列出为了符合法规要求可采取的某些途径,即权宜性条款。二、标准化法及其主要内容发布实施日期:1988年12月29日发布1989年4月1日开始实施。总体结构:5章26条立法宗旨:发展商品经济,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对外贸易需要。(一)制定标准的范围《标准化法》第二条规定对下列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标准:1.工业产品的品种、规格、质量等级或者安全、卫生要求。2.工业产品的设计、生产、检验、包装、储存、运输、使用的方法或者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要求。3.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4.有关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5.有关工业生产、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6.重要农产品和其他需要制定标准的项目,由国务院规定。

(二)标准化的主要任务《标准化法》第三条规定我国标准化的主要任务是:

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三)制定标准的原则要求《标准化法》第六条规定: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在公布国家标准之后,该项行业标准即行废止。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在公布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之后,该项地方标准即行废止。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已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国家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在企业内部适用。法律对标准制定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三)制定标准的原则要求《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下列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一)药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兽药标准;(二)产品及产品生产、储运和使用中的安全、卫生标准,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运输安全标准;(三)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及国家需要控制的其他工程建设标准;(四)环境保护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

(三)制定标准的原则要求(五)重要的通用技术术语、符号、代号和制图方法;

(六)通用的试验、检验方法标准;

(七)互换配合标准;

(八)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质量标准。

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产品目录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强制性标准以外的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内是强制性标准。三、标准方法原理(一)简化原理简化就是在一定范围内减缩标准化对象(事物)的类型数目,使在一定的时间内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和方法。简化一般是在事后进行的,也就是事物的多样化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以后,才对事物的类型数目加以缩减。标准化的简化原理可以概括为,具有同种功能的标准化对象,当多样性的发展规模超出了必要的范围时,即消除其中多余的、可替换的、低功能的环节,保证其构成的精炼、合理,并使整体功能最佳。(二)统一原理统一是标准化的基本形式,人类的标准化活动是从统一开始的。统一原理是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对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特性所确定的一致性,应与被取代的事物功能等效。统一的目的是确立一致性,是标准化活动的本质和核心。(三)协调原理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使标准化对象内外相关因素达到平衡和相对稳定的原理。在标准系统中,协调标准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协调一个标准系统中各相关标准间的相互关系,以标准为接口协调各部门、各专业、各个环节之间的相关技术的相互关系,从而解决各有关连接和配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四)优化原理优化原理是指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优化原理包括以下具体内容:(1)标准化对象应在能获得效益的问题(或项目)中确定,没有标准化效益问题(或项目),就没有必要实行标准化。(2)在能获得标准化效益的问题中,首先应考虑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问题。(3)在考虑标准化效益时,不只是考虑对象的局部标准化效益,而应该考虑对象所在依存主体系统即全局的最佳效益。标准化原理之间的关系

标准化的原理不是孤立存在的、独立地起作用的,他们相互之间不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反映了标准化活动的规律。

四、标准化活动的基本原则1.超前预防的原则

标准化的对象不仅要在依存主体的实际问题中选取,而且更应从潜在问题中选取,以避免该对象非标准化化造成的损失。标准的制定是依据科学技术与实验的成果为基础的,对于复杂问题如安全、卫生和环境方面,在制定标准时必须进行综合考虑,以避免不必要的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和经济损失。2.协商一致的原则标准化的成果应建立在相关各方协商一致的基础上。标准化的定义就告诉我们,标准的定义中就有“协商一致”。坚持标准民主性,经过标准使用各方进行充分的协商讨论,最终形成一致的标准,这个标准才能在实际生产和工作中得到顺利的贯彻实施。如许多国际或国外先进标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尽管很高,但有的国际标准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因此,许多国际标准没有被我国采用。3.统一有度的原则

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对标准化对象的特性和特征应做出统一规定,以实现标准化的目的。这一原则是标准化的技术核心,技术指标反映标准水平,要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产品、管理等方面实际情况来确定技术指标,必须坚持统一有度的原则。如食品中有毒有害元素的最高限量,农药残留的最高限量,食品营养成分的最低限量等。4.动变有序的原则标准应依据其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按规定的程序适时修订,才能保证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一个标准制定完成之后,绝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适时的对标准进行修订,国家标准一般是每5年修订一次,企业标准每3年修订1次。标准的制定是一个严肃的工作,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谨慎从事,按科学规律办事,应进行的充分论证,不允许朝令夕改。5.互相兼容的原则

标准应尽可能使不同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实现互换和兼容,以扩大标准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制定标准时,必须坚持互相兼容的原则,在标准中要统一计量单位、统一制图符号,对一个活动或同一类的产品在核心技术上应制定统一的技术要求,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集装箱的外型尺寸应一致,以方便使用,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及其另配件等都应有统一的规格,以达到互相兼容的要求。6.系列优化的原则

标准化的对象应优先考虑其所依存主体系统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在标准制定中尤其是系列标准的制定中,如通用检测方法标准、不同档次的产品标准和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等一定要坚持系列优化的原则,减少重复,避免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的浪费,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食品中微生物和理化指标的测定方法就是一个比较通用的方法,不同种类的食品都可以引用该方法,也便于测定结果的相互比较,保证产品质量。7.阶梯发展的原则

标准化活动过程是一个阶梯状的上升发展过程。标准的发展是一个阶梯发展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对标准化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使得标准的修订不断满足社会生活的要求,标准水平就会像人们攀登阶梯一样不断发展。如我国GB/T1.1标准即制定标准的标准已经过了三次大的修订,其发展过程就是最好的例证等。8.滞阻即废的原则

当标准制约或阻碍依存主体的发展时,应进行更正、修订或废止。任何标准都有二重性。当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水平提高到一定阶段后,现行的标准由于制定时的科技水平和人们认识水平的限制,该标准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因素,就要立即更正、修订或废止,重新制定新标准,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保持标准的先进性,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标准的批准和发布者,要定期对使用的标准进行审订或修订,发挥标准应有的作用。五、食品标准分类1.按级别分类标准的种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六条规定的级别来分类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大类。从标准的法律级别上来讲,国家标准高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高于地方标准,地方标准高于企业标准。但从标准的内容上来讲却不一定与级别一致,一般来讲企业标准的某些技术指标应严于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2.按性质分类根据《标准化法》第七条的规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按性质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但实际上目前许多地方标准也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国家强制性标准的代号是“GB”字母GB是国标两字汉语拼音首字母的大写;国家推荐性标准的代号是“GB/T”,字母“T”的表示“推荐”的意思;推荐性地方标准的代号如陕西省地方标准的代号为“DB61/T”。推荐性标准本身并不要求有关各方遵守该标准,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推荐性标准可以转化成强制性标准,具有强制性标准的作用。如以下几种情况:⑴被行政法规、规章所引用;⑵被合同、协议所引用;⑶被使用者声明其产品符合某项推荐性标准。推荐性强制性3.按内容分类食品标准从内容上来分,主要有食品产品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标准、食品检验方法标准、食品包装材料与容器包装、食品工业基础标准及相关标准等。4.按形式来分类按标准的形式可分为两类:①用文字表达的标准,就称之为标准文件;②实物标准,包括各类计量标准器具、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如农产品、面粉质量等级的实物标准等。5.按标准的作用范围来分类按标准的层次和作用范围可以分成三大类:(1)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2)管理标准(administrativestandard)(3)工作标准(dutystandard)六、食品标准的基本内容(一)范围(二)卫生与安全(三)食品营养(四)检验方法与规则(五)食品标志、包装、运输与贮藏(六)规范性引用文件制定标准技术要求的三个原则目的性原则性能特性原则可证实性即可检验性原则七、食品标准的制定总原则、程序(一)标准的制定必须遵循的原则1.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六条的规定,这是标准制定工作总的指导原则。2.必须遵循《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1—2000、GB/T1.2—2002等)和相关标准对标准制定的规定。3.必须遵循国家《计量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对标准编修规定要求。4.必须遵循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的原则。(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制定程序标准制定的七个阶段(GB/T16733-1997)第0阶段:预阶段(Preliminarystage)提出新工作项目建议第1阶段:立项阶段(Proposalstage)提出新工作项目第2阶段:起草阶段(Preparationstage)提出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第3阶段:征求意见阶段(Committeestage)提出标准草案送审稿第4阶段:审查阶段:(Votingstage)提出标准草案报批稿第5阶段:批准阶段(Approvalstage)提供标准出版稿第6阶段:出版阶段(Publicationstage)

提供标准出版物

制定标准的快速程序

A程序:正常程序(七个阶段);

B程序:省略起草阶段;

C程序:省略起草和征求意见阶段。等同采用国际标准:B程序;现行标准修订:C程序;现行行业标准转国家标准:C程序。

(三)企业标准的制定范围和原则以及程序1.企业标准的制定范围——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而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为提高产品质量和促进技术进步,制定的严于或低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产品标准。——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选择或补充的标准。——设计、采购、工艺、工装、半成品等方面的技术标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2.制定企业标准的原则——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保证安全、卫生,充分考虑市场需求,保护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鼓励采用推荐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利于合理利用国家资源、能源、推广科学技术成果,有利于产品的通用互换,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有利于对外经济合作和对外贸易。——本企业内部的标准应协调一致。3.制定企业标准的一般程序(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起草单位应针对以下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

——标准化对象的国内外以及本企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有关的最新科技成果;

——生产和工作实践中积累的技术数据,统计资料;

——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法规和国内相关标准。(2)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比、选优,必要时应进行试验验证,然后起草草案(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3)征求意见,形成标准送审稿将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发企业内有关部门(必要时发企业外有关单位,特别是用户,征求意见),对收到的意见逐一分析研究,决定取舍后形成标准送审稿。(4)审查标准,形成标准报批稿根据标准的复杂程度、涉及面大小,可分别采取会议审查或者函审的方式审定。审查、审定通过后,起草单位应根据其具体的建议和意见,编写标准报批稿在进行报批时需呈交的其他材料。(5)标准的批准、发布与实施企业标准由企业法人代表或授权的主管领导批准,由企业标准化管理部门编号、发布和实施。(6)标准的备案企业产品标准应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备案。(7)企业标准的复审标准应定期进行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复审工作由企业标准化机构负责组织,复审结果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标准内容不作修改,仍然适应当前需要,符合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给予确认。确认的标准,不改变标准的顺序号和年代号,只在标准封面上写明××××年确认字样。——为完善和充实标准内容,对标准条文、图表作少量修改、补充时,按标准有关修改的规定执行。——标准的主要规定需要作大的改动才能适应当前生产、使用的需要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应作为修订项目。修订标准的工作程序按制定标准的程序进行。修订后的标准不改变顺序号,但要写明修改的年号。——标准内容已不适应当前的需要,或为新标准所替代的标准应予以废止。复审后的企业产品标准必须按有关规定需重新进行备案。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

张建新西北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04年8月11日GB/T1.1-20001、GB/T1.1-2000的修订背景2、标准化工作导则、指南和编写规则的新布局3、GB/T1.1-2000的结构4、GB/T1.1-2000与GB/T1.1-1993的主要差异5、GB/T1.1-2000与ISO/IEC导则第3部分(1997版)的主要差异6、基本概念7、资料性概述要素的编写8、规范性一般要素的编写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10、资料性补充要素的编写11、其它要素的编写12、其它规则13、采用国际标准问题14、强制性标准问题GB/T1.1-20001、GB/T1.1-2000的修订背景

GB/T1的沿革

1958年12月,国家标准局发布《编写国家标准草案暂行办法》

内容简单、只作一些粗略的规定1981年,国家标准总局发布

GB1.1-1981《标准化工作导则编写标准的一般规定》

GB1.1-1981对标准技术内容的规定非常笼统,而且基本上是对产品标准技术内容的规定,因而具有局限性。1987年以来,为适应标准化工作发展的需要,国家标准局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标准编写规定”的国家标准。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出台,符合当时国情。GB1.1-1987标准化工作导则

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GB1.2-1988标准化工作导则

标准出版印刷的规定GB1.3-1987标准化工作导则

产品标准编写规定GB1.4-1988标准化工作导则

化学分析方法标准编写规定GB1.5-1988标准化工作导则

符号、代号标准编写规定GB1.6-1988标准化工作导则

术语标准编写规定GB1.7-1988标准化工作导则

产品包装标准编写规定GB1.8-1989标准化工作导则

职业安全卫生标准编写规定GB7026-1986标准化工作导则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编写规定GB/T13494-1992食品标准编写规定GB/T1.1-20001、GB/T1.1-2000的修订背景

GB/T1的沿革1992年起,国家技术监督局开始组织修订GB/T1号标准,先后发布了如右许多标准。

GB/T1.1-1993虽然力求全面采用ISO/IEC导则第3部分的内容,但在某些方面仍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去理解和解释标准,所以ISO/IEC导则第3部分的精神并没有得到全面正确的采用。2000年12月20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为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该标准的实施日期为2001年6月1日。

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

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

第2部分:标准出版印刷的规定GB/T1.3-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

第3部分:产品标准编写规定GB/T1.6-1997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

第6部分:术语标准编写规定GB/T1.22-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单元:标准内容的确定方法

第22部分:引用标准的规定

这期间,其它如GB/1.4、GB/T1.5、GB/T1.7、GB/T1.8、GB/T7026等也准备陆续修订.GB/T1.1-20001、GB/T1.1-2000的修订背景

GB/T1的沿革

2000年12月20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为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该标准的实施日期为2001年6月1日。

(1)与国际接轨

ISO/IEC导则目前分三部分出版。(技术工作程序、国际标准的制定方法、国际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导则3于1997年作了修订,而ISO和IEC通过决议,规定1998年9月1日以后登记的FDIS稿,必须按导则3编写。修订GB/T1.1-1993势在必行,以保证我国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要求相协调.(2)1号标准的总体框架要进行重大调整.1号标准原来规划3个单元,每个单元留出20个号,与导则的三个部分无法一一对应。(3)1997年底,国家技术监督局专门成立“标准化原理与方法工作组”

GB/T1.1-2000

1、GB/T1.1-2000的修订背景

GB/T1的沿革

国外有关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情况英国德国法国

日本英国发布了BS0号标准,该标准共有三个部分:BS0-1:1997标准的标准——第1部分:对文本、目标和一般原则的指南。BS0-2:1997标准的标准——第2部分:委员会程序的建议。BS0-3:1997标准的标准——第3部分:结构、起草和表述规范。GB/T1.1-2000

1、GB/T1.1-2000的修订背景

GB/T1的沿革

国外有关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情况英国德国法国

日本德国发布了DIN820,该标准分为多个部分,并形成开放的结构,凡与标准化基本原则有关的标准都纳入DIN820。

GB/T1.1-2000

1、GB/T1.1-2000的修订背景

GB/T1的沿革国外有关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情况英国德国法国

日本法国这方面有产标准情况如下:NFX00-001:1993法国标准——起草和有述规则——导则NFX00-003:1996法规中引用标准——引用的类型和强制性标准的列表NFT01-002化学分析方法的标准程序NFT01-005化学分析方法的标准程序——气相色谱测定法NFT01-033化学分析方法的标准程序——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测定法NFT01-042化学分析方法的标准程序——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GB/T1.1-20001、GB/T1.1-2000的修订背景

GB/T1的沿革

国外有关标准化工作导则标准情况英国德国法国

日本

日本发布了JISZ8301:1996日本工业标准的起草和表述规则。该标准于1951年首次发布,分别于1954年、1957年、1961年、1966年、1973年、1982年、1990年、1996年修订。GB/T1.1-20002、标准化工作导则、指南和编写规则的新布局

以往“系列标准”的含义

在同一个标准号下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系列标准。如GB/T1.1、GB/T1.2、GB/T1.3、……现在“系列标准”的含义

在一个主题下,若干个围绕这一主题而标准号不同的标准,构成系列标准。如:

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

GB/T20000《标准化工作指南》;

GB/T20001《标准编写规则》形成一个系列标准

现在GB/T1.1、GB/T1.2、GB/T1.3均不能称为一个单独的标准,仅能成为GB/T1标准的各个部分。GB/T1.1不称“本标准”,只能称“本部分”。

GB/T1.1-2000

2、标准化工作导则、指南和编写规则的新布局

用新的概念调整标准的结构

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GB/T1.1ISO/IEC导则3代替GB/T1.1-1993和GB/T1.2-1996GB/T1.2ISO/IEC导则2将代替GB/T1.3-1997和GB/T1.7-1988GB/T1.3ISO/IEC导则1将代替GB/T16733-1997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1.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的制定方法》

GB/T1.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3部分:技术工作程序》

GB/T1.1-2000

2、标准化工作导则、指南和编写规则的新布局

用新的概念调整标准的结构

GB/T20000:《标准化工作指南》

GB/T20000将由若干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将分别对应ISO/IEC的一项指南GB/T20000.1

ISO/IEC指南2将代替GB/T3935.1-1996GB/T20000.2ISO/IEC指南21GB/T20000.3ISO/IEC指南15将代替GB/T1.22-1993GB/T20000.4ISO/IEC指南51GB/T20000.5ISO/IEC指南64……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GB/T20000.2-2001:《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

GB/T20000.3-××××:《标准化工作指南第3部分:引用文件的规则》GB/T20000.4-××××:《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方面内容的编写》GB/T20000.5-××××:《标准化工作指南第5部分:产品标准中涉及环境方面内容的编写》GB/T1.1-2000

2、标准化工作导则、指南和编写规则的新布局

用新的概念调整标准的结构

GB/T20000:《标准编写规则》

GB/T20001将由若干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将成为某一类标准的编写规则,为这一类标准的编写提供具体要求。某一部分可能对应一个国际标准,也可能无对应关系。GB/T20001.1-××××:《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术语》,参照ISO10241,将代替GB/T1.6-1997GB/T20001.2-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2部分:符号》,

代替GB/T1.5-1988GB/T20001.3-2001:《标准编写规则

第3部分:信息分类编码》,代替GB/T7026-1986GB/T20001.4-2001:《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化学分析方法》,

参照ISO78-2,将代替GB/T1.4-1988……GB/T1.1-20003、GB/T1.1-2000的结构了解对理解标准内容是很有帮助的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标准的结构不能发生变化GB/T1.1-2000的结构标准的层次极其名称

部分;9999.1章;3条;3.1条;3.1.1段;(无编号)

附录。A

封面目次

前言

引言

名称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总则结构起草编排格式幅面

资料性附录规范性附录

……资料性概述要素要素规范性一般规范性技术要素

资料性补充要素

规范性技术要素GB/T1.1-2000

4、GB/T1.1-2000与GB/T1.1-1993的主要差异1、引用文件的规则由注明日期引用修订为视情况采用注明日期或不注明日期引用文件。2、旧标准规定标准可以设篇,新标准不再允许设篇。3、对标准要素的划分进行了调整,分为“规范性要素”和“资料性要素”,对其他相关措辞进行相应变动。4、旧标准规定“标准的附录”应编排在“提示的附录”之前。新标准修改为,按在正文中提及的次序编排。5、旧标准规定“参考文献”为提示的附录,修订后参考文献不作为附录。6、旧标准规定条文中的注可在全文中连续编号,修订后只允许在有关章条中顺序编号。7、增加了有关示例的规则。8、旧标准规定图和表注可以包含要求,修订后图和表注不可以包含要求。9、旧标准未提及图和表的脚注,但规定脚注不可以包含要求,修订后对图和表的脚注有明确的规定,并且明确了图和表的脚注可以包含要求。10、对有关数学公式的内容进行了修改。11、对有关术语和定义的起草和表述的附录C进行了修改。12、增加了有关标准中使用的量和单位的资料性附录E。13、增加了第7章“编排格式”。简化了首页格式并对标准其他内容的格式进行了调整。14、增加了第8章“幅面”。15、增加了附录“标准格式”及附录Ⅰ“标准中的字号和字体”。

GB/T1.1-2000

5、GB/T1.1-2000与ISO/IEC导则3的主要差异针对GB/T1的发展对ISO/IEC导则3的引言进行了调整;范围相对于ISO/IEC导则3的范围扩大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凡是已转化成国家标准的,均用国家标准表示;总则中增加了采用国际标准的要求;以国家标准为例,增加了封面的内容;对前言中的内容要求更具体化;某些编排格式按汉语习惯进行了修改。GB/T1.1-20006、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学习、理解GB/T1.1-2000要掌握的基本思想

在GB/T1.1-2000中,突出强调要区分“规范性(normative)”和“资料性(informative)”的不同。规范性:就是声称符合标准就必须遵守的;资料性:就是提供的一些辅助的信息。为此,整个标准都围绕着必须遵守还是仅提供一些信息这样一个基本思想。GB/T1.1-20006、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基本概念1)规范性要素(normativeelements)

要声明符合标准而应遵守的条款的要素,分为一般要素和技术要素。

标准的名称、范围及规范性引用文件为规范性一般要素;标准中术语和定义、符号和缩略语、要求……规范性附录等为规范性技术要素。

GB/T1.1-20006、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基本概念2)资料性要素(informativeelements)

标识标准、介绍标准,提供标准的附加信息的要素,分为概述要素和补充要素。

概述要素,是表示标准,介绍其内容、背景、制定情况及该标准与其他标准关系的要素,即标准的封面、目次、前言和引言等;

补充要素,是提供附加信息,以帮助理解和使用标准的要素,即标准的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和索引等。GB/T1.1-20006、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基本概念3)必备要素(requiredelements)4)可选要素(optionalelements)

在标准中必须存在的要素,标准的封面、前言、名称、范围为标准的必备要素。在标准中不是必须存在的要素,其存在与否视标准条款的具体需求而定。除上面四个必备要素以外,标准中其余要素都为可选要素。GB/T1.1-2000

6、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基本概念5)条款(provision)

规范性文件内容的表述方式,一般采取陈述、指示、推荐或要求等形式。6)条文(text)

标准章、条中的文字

7)最新技术水平(stateoftheart)

在一定时期内,产品、过程和服务等技术能力的发展程度,根据相关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进行判定。

陈述:表达信息的条款;指示:表达应执行的行动的条款;推荐:表达建议或指导的条款;要求:表达应遵守的准则的条款。GB/T1.1-2000

6、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基本原则要求统一性标准间的协调性不同语种版本的等效性适用性计划性采用国际标准标准所规定的条款应明确而无歧义,且:——在其范围所规定界限内按需要力求完整;——清楚、准确、相互协调;——充分考虑最新技术水平;——为未来技术发展提供框架;——能被未参加标准编制的专业人员所理解。GB/T1.1-2000

6、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基本原则要求统一性标准间的协调性不同语种版本的等效性适用性计划性采用国际标准统一性是标准编写及表达方式的最基本的要求,统一性强调的是内部的统一,即一项标准内部或一系列相关标准内部的统一:——标准结构的统一;——文体的统一;——术语的统一。GB/T1.1-20006、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基本原则要求统一性标准间的协调性不同语种版本的等效性适用性计划性采用国际标准协调性是标准之间的,它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所有标准的整体协调”,各种标准之间只有相互协调、相辅相成,才能充分发挥标准系统的功能,获得良好的系统效应。——每项标准应遵循现有基础标准的有关条款,——对于特定技术领域······GB/T1.1-20006、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基本原则要求统一性标准间的协调性不同语种版本的等效性适用性计划性采用国际标准为便于国际交往和对外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出版我国标准的英文版已是必然的趋势。在将我国标准作为国际标准提案时,还应按ISO/IEC导则规定的起草规则编写标准的英文版;另外,还可能出版我国标准的各少数民族语种的版本。GB/T1.1-20006、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基本原则要求统一性标准间的协调性不同语种版本的等效性适用性计划性采用国际标准适用性强调两方面的内容:1)标准的内容应便于实施。所制定的标准的每个条款应考虑可操作性,便于实施,如标准中有些内容拟用于认证,应编为单独的章、条,或单独的部分。2)标准的内容应易于被其他文件所引用。如被引用的可能性大,则应考虑使用带标识的列项,段则考虑改为条。GB/T1.1-20006、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基本原则要求统一性标准间的协调性不同语种版本的等效性适用性计划性采用国际标准

为保证一项标准或一系列标准的及时发布,在制定标准时应遵守标准制定程序。制定标准时,需要遵守相关的文件,例如: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企业标准管理办法等。另外我国还发布了GB/T16733-1997《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其代码》。另外,在具体起草标准之前,应首先确定标准预计的结构和内在关系,尤其应考虑内容的划分。如果标准分为多个部分,则应列出预计的各部分名称。从标准制定工作的开始到随后的所有阶段均应遵守GB/T1.1和GB/T1的其它部分所规定的规则。GB/T1.1-20006、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基本原则要求统一性标准间的协调性不同语种版本的等效性适用性计划性采用国际标准

当采用国际标准制定我国标准时,首先应按照GB/T1.1的规定编制我国标准。对于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标准文本,其结构应与被采用的国际标准一致。另外,采用国际标准制定我国标准过程中,还有许多其它应遵守的规则,在GB/T20000.2中作出了明确详细的规定。

7、资料性概述要素的编写

封面(示例1)7、资料性概述要素的编写

封面(示例2)7、资料性概述要素的编写封面(示例3)GB/T1.1-20007、资料性概述要素的编写封面(必备要素)标准的类别标准的标志ICS分类号中标分类标准编号代替标准编号备案号中文名称(三段式)英文名称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情况表达发布、实施日期发布部门1、封面是必备要素;2、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共58;3、标准编号由标准代号、顺序号和年号组成;4、2000版要求被代替标准的编号在封面标识,简化了首页的格式;5、ICS号企业标准可以不编;6、除国家标准外,要编备案号;7、只有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用双编号;8、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有英文名称;9、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按GB/T20000.2执行,今后,一致性程度分为:等同:IDT

修改:MOD

非等效:NEQ10、企业标准:应是法定代表人签字发布而不是标准化管理部门

GB/T1.1-20007、资料性概述要素的编写目次(可选要素)目次所列的内容及次序如下:前言引言章的编号、标题条的编号、标题(需要时列,且只能列带有标题的条)附录编号、附录性质、标题附录章的编号、标题(需要时列)附录条的编号、标题(需要时列)参考文献索引图的编号、图题(需要时列,且只能列带有图题的图)表的编号、表题(需要时列,且只能列带有表题的表)GB/T1.1-20007、资料性概述要素的编写前言(必备要素)

每项标准均应有前言;前言不应包含要求、图和表;前言由特定部分和基本部分组成;特定部分1)说明标准的结构2)说明采用国际标准的情况3)说明标准代替或废除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4)说明标准与前一版本的重大技术变化5)说明标准与其他标准或文件的关系6)说明标准附录的性质特定部分基本部分(见标准P9,视情况依此给出信息)采用国际标准情况的说明具体方法按GB/T20000.2的规定代替先前版本并不意味着先前版本的作废。先前版本在下述情况可继续使用:1)其他标准中已经引用的先前版本;2)合同或协议中已经引用的先前版本;3)新签定的合同或协议经双方商定同意使用先前版本。

任何情况下都鼓励使用标准最新版本

废除标准不能随便写只有等同采标且在必要时保留其前言GB/T1.1-20007、资料性概述要素的编写引言(可选要素)章(0章)不编号,条可编0.1,0.2,……引言不应含要求可写下列信息:

促使编制该标准的原因、目的及作用等;有关标准技术内容的特殊信息或说明。可有表、图、公式、脚注尽量不要多写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引言的写法直接将国际标准的引言转化为我国标准的引言

GB/T20000.2的规定GB/T1.1-2000

8、规范性一般要素的编写名称(必备要素)

标准名称的基本要求

要尽量简练,应明确表示出主题,能与其他标准的主题易区分标准名称的构成

三段式:引导要素、主体要素和补充要素标准名称的命名原则

任何情况下,主体要素不能省略。而引导要素、补充要素视情况定起草标准名称的注意事项不能无意中扩大标准的范围不能无意中限制标准的范围避免产生歧义标准名称中不能含“标准”、“试行”GB/T1.1-20008、规范性一般要素的编写范围(必备要素)

不含要求;格式、表述规范化;不要任意扩大范围。GB/T1.1-2000

8、规范性一般要素的编写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的概念和作用

规范性引用的文件是一定要执行的注日期及不注日期区别

当引用的文件将来发生变化(如被修订),也能被接受时,则在文件的名称后面不注日期;引用的是其他文件的特定章、条、图、表时,要注日期。引用文件的顺序

顺序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内有关文件、国际标准、国际有关文件。对导语的理解

1)注日期引用,其后发布的修改单或修订版(除勘误表)均不适用本标准

2)被引用的文件被修订后,如无公告其废止,原文件仍有效3)对注日期引用的文件也鼓励应用方研究并考虑使用最新版本4)不注日期引用,其所有修改单及最新版本均适用本标准5)引用文件所列出的不仅仅是标准,还包括其他文件6)通过本标准的引用,所列文件中的条款成为本标准的条款GB/T1.1-2000

8、规范性一般要素的编写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用标准草案问题

我国标准在批准时才给予标准编号。因此,在我国标准中,不允许引用我国正在起草的标准各阶段的草案。国际标准中允许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国际标准的询问或最终草案。因此在采用国际标准制定我国标准时,如果所采用的国际标准引用了有关国际标准草案,则我国标准可引用这些询问或最终草案。此时,如注日期引用,则在标准顺序号后用一个破折号代替年号,但应在破折号后给出一个注有“将要出版”的脚注,并给出完整的名称;不注日期引用,不给出破折号。采标程度的标识

以GB/T20000.2中的8.3的规定为准。引用后的强制性问题

全文强制或条文强制的条款中规范性引用了推荐性标准的内容,则被引用的推荐性标准的具体内容构成了强制执行内容的一部分;

推荐性标准引用了强制性标准中应强制执行的内容,则强制性标准的内容仍然应强制执行

GB/T1.1-2000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术语和定义(可选要素)加导语定义中不应含要求普通词汇不必给出定义,术语应有特定含义不宜出现俗称、商标名称在同一领域的标准中的术语应一致与基础标准术语不矛盾,尽量少重复(如果在相关标准已能找到,就不一定写)仅限于对本标准进行定义符合定义要求(精炼、准确、不同语反复、不循环定义)具体要求按“附录C”和“GB/T20001.1”之规定GB/T1.1-2000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符号和缩略语(可选要素)数量不多时可与术语列在一起一般情况下,按标准规定顺序排列可统一列,也可分开列(尽量方便读者,不要前后翻来翻去)

缩略语应被普遍认同,不能产生歧义符号、图形符号及标志标准的起草和编写见GB/T20001.2GB/T1.1-2000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要求(可选要素)

虽是可选要素,但是标准的核心内容对每个要求均应规定相应的试验方法在技术要求中尽量用数值定量表示无法测量的指标不应规定;无法测量还可理解成不符合实际,即虽然能够测量,但费用过高、时间过长,当对产品具有破坏性也应注意其合理性。要避免用“足够牢固”、“具有一定强度”之类的词语。对于光泽等不能用定量表示的内容可采取提供实物标样作为鉴定基础的方式。GB/T1.1-2000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要求(可选要素)当标准中只列出特性,而不规定特性值时,也应规定相应的测量方法例如,某食品标准中规定应标明食品的保质期,保质期的具体数值是根据包装等具体情况由生产企业结合国家规定确定,但标准应提供方法对其进行验证。又如,一种热带水果的指标,由于气候、土壤等原因没法定,指标值由供需双方协商定,则在标准中要规定测量方法,否则,容易变成都由供方定。GB/T1.1-2000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要求(可选要素)不应包含有关索赔、担保、费用结算、价格等非技术性内容在技术要求中尽量用数值定量表示例如,亚麻的性能价格比为:优等品100%、一等品80%、合格品60%,若以标准的形式规定如一等品的价格为80元则优等品为100元就不妥。要避免用“足够牢固”、“具有一定强度”之类的词语。对于光泽等不能用定量表示的内容可采取提供实物标样作为鉴定基础的方式。GB/T1.1-2000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抽样(可选要素)

生产中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产品质量控制,如生产过程的全过程控制,对产品进行抽样检验等等。抽样是监督、检验产品是否达到预期要求的一种有效方法。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荐性产品标准的质量要求,将更多地与合同紧密结合。产品标准中可以将成熟的实用的抽样内容列入标准,以此为依据检验产品质量,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

总体抽样原则

1)所抽样品应具有一定代表性;2)对可能具有某种严重后果的特性,尽可能不采取抽样的方法而采用全检;3)对同一个产品而言,某些特性可能需要全检,某些特性可能采用抽样比较合理。GB/T1.1-2000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抽样(可选要素)下列情况适合于全检:其缺陷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尤其是安全、卫生等方面的问题,如食品微生物指标;精度要求极高的特性指标;使用抽样没多大意义的小批量产品等;作全数检查比较容易又比较有利的,如灯泡能否点亮的特性指标;只有装配后才知其性能的产品;随即性较大的产品下列情况适合于抽检:破坏性检验,如断裂强度;检验成本昂贵的;检验时间较长的项目;生产具有连续性、质量稳定的产品检验后产品的质量性能下降的产品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抽样(可选要素)

8.1检验分类检验分类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是试验样品进行一系列完整的检验。当主要设计、工艺、材料等。型式检验是全项检验。一般在下列情况下进行:新产品投产时;停产后恢复生产时;工艺变化时;国家质量管理部门提出要求。

GB/T1.1-2000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抽样(可选要素)

编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1)抽样规定要符合实际,不能降低质量;有些企业连“百分比抽样”都没有做到,这不行2)随即抽样应注意从各个部分抽,保证样品能代表产品的真实性;3)对易挥发或易变质的样品,还应规定样品贮存容器、保管条件和保存期限等内容;4)抽样要素在一项标准中可以独立成章,亦可与试验方法要素合并成一章。GB/T1.1-2000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试验方法(可选要素)试验方法要素的标准类型作为一项标准的独立一章;

(产品标准中的试验方法多采用此种方式)作为一项标准的规范性附录或资料性附录;(适用推荐的试验方法)作为一项标准的单独部分;(符合GB/T1.1-2000中列出的特殊情况)作为单独的一项标准;(试验方法有可能被其他标准引用时)并入要求要素一章中(试验方法内容较简单时)。

GB/T1.1-2000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试验方法(可选要素)编写结构及顺序原理;试剂或材料;装置;试样和试件的制备和保存;程序;结果的表述(含计算方法、测试方法的精密度等);试验报告。化学分析方法按GB/T20001.4-2001编写,其他试验方法也可参考之

GB/T1.1-2000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试验方法(可选要素)试验方法与检验规则试验方法与要求

试验方法只是给出技术要求中的产品特性的测试方法,为判定产品是否合格提供依据,但不能对产品是否合格做出判断。试验方法只能得出具体数据,至于该产品是否合格,应根据所得数据及要求中的规定等由判定规则进行判定。

“要求”章中的每项要求,均应有相应的试验或测量方法,二者的编排顺序也应尽可能相同。外观和感观指标也应尽量规定较为详细具体的检测方法。GB/T1.1-2000

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试验方法(可选要素)其他注意事项原则上,对一项要求只规定一种试验或测量方法,且试验或测量方法具有再现性;在规定试验(测量)用仪器、设备时,一般不应规定制造厂或其商标名,只需规定其应有的精度和性能要求,并在规定的有效检定周期内。标准中规定的计量器具应具有可溯源性;应注意试验方法的通用性,在已有同类试验方法标准时,应尽量引用,不必重写;用作比对试验的标准物质或标样,应对其取得、检定和保存方法作出明确规定,必要时,还可规定标样的其他要求;试验结果数值应与技术要求量值的有效位数一致。标题名字可根据实际情况改为更确切,如“测试方法”、“型试试验”GB/T1.1-2000

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分类和标记(可选要素)分类原则产品分类一般从类别、品种、型式、规格、基本参数和尺寸等某个角度进行划分,形成具有科学性的系列产品,以最合理的分档,最大限度的满足多种多样的需求;标记原则

标记应简明、准确,便于计算机储存和检索;

产品标记一般由三段内容构成:名称、型号、标准号;标准中有标记内容时,应给出有代表性的标记示例。“分类与标记”章可并入“要求”章编写GB/T1.1-2000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标志、标签和包装(可选要素)产品标志标签包括:产品名称及商标;产品型号或标记;执行的产品标准号编号;生产日期(或编号)或生产批号;失效(或截止)日期或保质期;产品的主要参数或成分及含量;质量等级标志;使用说明(适用于其内容较为简单者);使用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说明;商品条码;产品产地、生产企业名称、详细地址、邮政编码及电话。

GB/T1.1-2000

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标志、标签和包装(可选要素)包装标志标签包括:收发货标志;包装储运图形标志;危险货物包装标志(适用时);生产许可证编号、批准日期和有效期;其他标志,如安全认证合格标志、电磁兼容认证合格标志、质量认证合格标志等GB/T1.1-2000

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标志、标签和包装(可选要素)产品包装的基本内容:包装技术与方法;

指明产品采用何种包装(箱、盒、桶装)及防晒、防潮、防磁、防振动、防辐射等措施包装材料与要求;

指明采用何种包装材料及其性能等对内装物的要求;

指明内装物摆放位置方法,预处理方法及危险物品的防护条件等包装试验方法;

指明与包装或包装材料有关的试验(测量)方法包装检验规则;

仅适用于包装要素作为产品标准的一个独立部分制定时GB/T1.1-2000

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标志、标签和包装(可选要素)编写时的注意事项:在产品标准该章“标志标签和包装”条中所列的内容,一般应直接引用已发布的有关专业的标志标签和包装标准;标志或标签所使用的符号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尤其是强制性标准;可以按需要通过铭牌、标签、商标、色彩、螺旋条纹(在电线、电缆上)等方法对产品加以标志,在标准条款中应明确采用哪一种;对包装件的要求和试验方法一般列入该章,不列入“要求”章和“试验方法”章。对包装件进行质量评定的内容,应列入“质量评定程序”或“检验规则”章中。GB/T1.1-2000包装和标签是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主要形式之一

对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了苛刻的要求和烦琐的内容,是许多国家设置贸易技术壁垒的又一手段。

例如,欧共体一直通过产品包装和标签的立法来设置外国产品的进口障碍。如对易燃、易爆、腐蚀品、有毒品,法律规定其包装和标签都要符合一系列特殊标志要求。许多出口商为了符合进口国的这些规定,不得不重新包装或改换商品标签,因而增加商品成本,削弱了商品的竞争能力。标签是商品上必要的文字、图形和符号。许多国家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要求尽量向消费者提供产品质量和使用方法的信息,因而,对进口商品,特别是对消费品标签作了严格的规定。

美国对墨西哥出口的金枪鱼制品要求加贴“海豚安全”标签;印度尼西亚要求“婴儿奶粉”的包装上必须注明“母乳是最佳的婴儿食品”GB/T1.1-2000

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规范性附录(可选要素)

规范性附录是标准中规范性要素的一个组成部分,与标准正文构成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它给出的是标准正文的附加条款,在使用该标准时,这些条款应被同时使用。规范性附录的设置,目的在于对标准的某些条款作进一步的说明、补充和细化。这样可使标准结构合理、脉络分明、层次清楚而且主题更加突出。GB/T1.1-2000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规范性附录(可选要素)

附录性质的明确:1)通过条文中提及时的措辞方式;按附录A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遵照附录C的规定;附录D给出了。。。规则;。。。的编写细则见附录B;2)在标准前言中陈述附录的性质;

在标准前言中的特定部分,应明确哪些附录是规范性附录,哪些附录是资料性附录;在前言叙述中,规范性附录应排在资料性附录之前。

GB/T1.1-20009、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编写规范性附录(可选要素)

附录性质的明确:3)在标准目次中标明附录的性质;

在目次中列出附录时,应在附录编号后的括号中标明其性质(规范性、资料性);在目次中附录排序时,应按标准中附录出现的先后顺序,遵从附录A、附录B、附录C。。。的顺序编排。4)在附录编号下标明GB/T1.1-200010、资料性补充要素的编写资料性附录(可选要素)

资料性附录中给出的是对于使用者理解标准或使用标准能够起到辅助作用的附加信息。在这类信息中不应包含有为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而应遵守的“条款”。资料性附录仅限于提供一些参考的资料,通常只提供如下信息和情况:标准中的重要规定的依据和对专门技术问题的介绍;标准中某些条文的参考性资料;正确使用标准的说明等GB/T1.1-200010、资料性补充要素的编写资料性附录(可选要素)

附录性质的明确:条文中提及时的措辞方式,如“参见附录B”;前言中的陈述;在标准目次中标明附录的性质;在附录编号下标明GB/T1.1-20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